碳中和

搜索文档
我国海洋碳汇工作进展如何?如何进一步推进海洋碳汇核算体系发展?
中国环境报· 2025-07-15 07:16
海洋碳汇政策背景 - 中央财经委员会2021年强调提升生态碳汇能力,2025年提出探索海洋碳汇核算,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 - 海洋碳汇主要由海岸带生态系统(红树林/海草床/盐沼)、渔业碳汇和微生物碳汇组成,核算能力是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增长点的基础[1] - 中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管辖海域和1.8万千米海岸线,2012年起多项政策文件明确探索海洋碳汇发展[4] 国际核算体系发展 - 2009年联合国提出"蓝碳"概念,2014年将三大蓝碳生态系统纳入全球气候规制体系[2] - 当前国际标准聚焦红树林/海草床/盐沼,涵盖IPCC清单编制、蓝碳倡议监测标准及清洁发展机制交易方法学[2] - 2024年联合国发布渔业碳汇评估指南,2019年微生物碳泵理论被纳入气候变化报告,但相关机理仍存争议[3] - 全球已形成碳通量观测网络,通过"蓝碳行动"等国际合作项目推动核算体系规范化[3] 中国核算体系进展 - 2022年发布首个国家标准《海洋碳汇核算方法》,涉及30余项红树林/海草床/贝类等细分领域标准[5] - 地方实践包括深圳发布首个核算指南(7类可交易碳汇)、海南浙江出台试点方案,山东福建完成首笔碳汇贷及交易项目[6] - 建立海—气二氧化碳通量监测体系,发布首个海洋CCER方法学(红树林营造),2021年启动碳监测评估试点[5] 现存技术难点 - 核算边界不明确:养殖碳汇未纳入清单,滨海湿地范畴未定,无机碳通量缺乏结论[7] - 周期差异大:藻类固碳周期短,缺乏跨品种/海域/养殖方式的统一衡量标准[7] - 方法不统一:国际核算结果可比性差,中国多部门协作体系尚不完善[7] - 技术短板:基础研究不足,缺乏高精度海洋碳通量观测网络[7] 未来发展路径 - 完善标准体系:建立全国碳汇数据库,开发本土化核算体系,重点建设红树林/渔业碳汇标准[8] - 强化科研基础:分类研究海岸带蓝碳计量技术,攻关渔业碳汇固碳机制,构建立体监测网络[9] - 推动国际合作: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发起合作计划,推广中国标准提升话语权[10]
梁溪空天产业园入选无锡零碳园区培育建设名单
新华日报· 2025-07-15 05:40
无锡市零碳园区建设行动计划 - 无锡市于2025年启动零碳园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旨在通过试点示范引领全市绿色低碳转型 [1] - 无锡(梁溪)空天产业园成功入选首批零碳园区培育建设名单 因其前瞻规划理念 坚实产业基础和明确零碳目标 [1] 无锡(梁溪)空天产业园概况 - 园区位于梁溪区南部门户 规划用地面积7066亩 已开发5565亩 土地利用率达79% [1] - 园区涵盖15个空天产业基地 总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 [1] - 园区精准布局"箭 船 星 端"全产业链 引入东方空间 银河航天 天兵科技 紫微宇通等核心企业 [1] - 园区已跻身"中国商业航天十大产业园区" 梁溪空天产业生态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1] 零碳园区建设方案 - 园区采用"1+4"工作体系 包括1个零碳园区中心任务和4大配套行动 [2] - 配套行动包括零碳工厂 源网荷储一体化 虚拟电厂 零碳服务机构 [2] - 将构建绿色能源体系 发展光伏发电与储能 提升可再生电力占比 [2] - 推动产业绿色升级 实现新项目用能设备达到一级能效 [2] - 打造"无废园区" 强化资源循环利用 提高固废 水资源利用率 [2] - 提升智慧管理水平 建立碳排放监测系统 推动企业碳核算认证 [2] - 打造绿色基础设施 推广清洁能源交通工具 [2] 未来发展计划 - 园区将把握入选机遇 发挥规划 产业和区位优势 [2] - 落实各项建设任务和配套行动 打造区域绿色发展示范样板 [2]
中国首桶自采铀出炉,能源安全再添重码
搜狐财经· 2025-07-14 22:55
项目突破 - 中核集团"国铀一号"示范工程产出第一桶天然铀,重量不足百公斤,标志着中国核工业重大突破 [1] - 项目从开工到产出首桶铀仅用一年,创下我国天然铀产能项目建设最快速度 [4] - 采用CO₂+O₂地浸采铀技术,颠覆传统矿山开采模式,实现"微创手术"式开采 [5] 技术优势 - 地浸技术无需开挖地表,污染物排放较传统工艺降低90%以上 [7][10] - 开采边界品位从万分之五降至万分之一,盘活数十万吨"呆矿" [7] - 智能化远程管控系统提升效率40%,人力成本降低50% [7] - 单个矿山每年可消耗3万吨二氧化碳,助力碳中和目标 [10] 产能与自给率 - 项目全面投产后,我国天然铀产能三年内将实现翻倍 [9] - 到2028年铀资源自给率有望突破70%,扭转83%对外依存度的被动局面 [4][9] 行业影响 - 中国核电发展摆脱"无米下锅"困境,支撑"核能强国梦" [9] - 医用同位素产量增加预计降价70%,降低癌症靶向治疗成本 [12] - 家庭电费支出有望因核电成本下降变得更亲民 [12] 国际竞争格局 - 打破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加拿大等国家对全球70%铀矿的垄断 [9] - 中国从"资源进口国"转变为"技术输出国",吸引哈萨克斯坦、纳米比亚等国寻求合作 [9][12] - 欧美集团定价权被削弱,中国参与制定全球铀资源竞争规则 [9][14] 战略价值 - 铀原料自主保障或加速004核动力航母及新一代核动力舰艇研发 [14] - 技术标准和行业规则制定能力提升,重构世界核能格局 [14]
中科院青岛能源所李福利等:以CO2为原料的第三代生物炼制现状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4 21:29
第三代生物炼制技术概述 - 利用CO2、CO、甲烷等一碳气体作为原料进行生物转化,是实现碳资源捕捉利用和绿色制造的重要途径[1] - 相比传统生物炼制技术(玉米/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第三代技术具有原料广泛、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势[3][8] - 全球已有商业化案例:首钢京唐4.5万吨/年钢铁尾气制乙醇项目年减排17万吨CO2,宁夏铁合金尾气项目年产4.5万吨乙醇并减排18万吨CO2[4] 技术发展历程 - 第一代生物炼制(1970s起):以玉米/油料作物为原料,存在与粮争地问题[7][8] - 第二代生物炼制:转向木质纤维素原料,但面临结构复杂、高能耗等技术瓶颈[8] - 第三代生物炼制(21世纪):直接利用CO2和可再生能源,微藻培养效率提升20-30倍,工程菌株脂肪酸乙酯产量达50-70g/L[9][10] 固碳代谢途径 - 已发现7种天然固碳途径:包括卡尔文循环(光能驱动)、伍德-永达尔途径(厌氧)、还原性甘氨酸途径(低ATP需求)等[11][12] - 人工设计途径进展:ASAP途径实现无细胞淀粉合成,CETCH循环能量消耗比CBB循环低40%,ICE-CAP途径创生物固碳速率纪录[35] - 关键酶突破:改造RuBisCO减少光呼吸损耗,优化4-羟基丁酰CoA脱水酶提升3HP/4HB循环效率[13][25] 微生物工程化进展 自养微生物改造 - 食气梭菌:通过电极辅助发酵将乙酸产量提至50g/L,Lanza Tech已实现工业废气制乙醇商业化[38][40] - 蓝细菌:引入蜡酯合成酶实现脂肪酸乙酯合成,改造Rubisco酶使CO2固定速率提升30%[43][44] - 微藻:生产1吨生物质可固定1.8吨CO2,美国Green Fuel公司建成1040MW级微藻固碳系统[45] 异养微生物改造 - 能量供给创新:半导体纳米捕光系统使大肠杆菌苹果酸产量达1.48mol/mol葡萄糖[48] - 途径强化:大肠杆菌过表达CO2转运蛋白sbtA使琥珀酸产量增加10%,构建羧酶体提升固定效率[49] - 异源途径引入:毕赤酵母导入CBB循环实现自养生长,工程酿酒酵母乙醇得率提高10%[47][50] 产业化应用方向 - 燃料领域:乙醇、生物柴油(微藻脂质转化)商业化生产规模已达万吨级[4][45] - 化学品合成:Evonik-西门子合作年产2万吨丙酸/丁酸,首钢朗泽项目年产值1.2亿元[40] - 高附加值产品:微藻合成PUFAs替代鱼油,蓝细菌生产异戊二烯等生物基材料[46][43] 未来技术挑战 - 酶催化效率:天然RuBisCO固碳速率仅20-30个/秒,需进一步定向进化[13][35] - 能量供给优化:自养微生物ATP产率低限制生长速率,需开发电子传递新机制[36][37] - 规模化瓶颈:多数固碳途径处于概念验证阶段,需降低培养成本(如微藻抗盐改造)[44][51]
解码福华化学的绿色崛起之路
搜狐财经· 2025-07-14 21:07
公司业务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综合化学品生产企业 连续数年位列世界农化20强[1] - 草甘膦原药被工信部认定为"单项冠军产品" 产品销往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1][6] - 公司自主拥有盐卤矿、磷矿及伴生铅锌萤石等丰富矿产资源[7] 循环经济与技术优势 - 开发草甘膦母液集成处理技术 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 磷转化率超99%[3] - 磷资源利用率达99.8% 通过循环利用+回注盐矿实现零污水排放[3] - 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闭合循环模式 衍生10余种副产物[3] - 环保技术每年为公司增加销售收入约15亿元[3] 绿色低碳实践 - 2019年以来累计投入约20亿元构建智能制造体系[5] - 2023年废气废水排放量仅为排污许可证允许量的30%[5] - 2020-2024年累计实现碳盈余约90万吨 收益约7000万元[5] - 2024年大规模使用绿电 每度电成本增加2分钱 总成本增长约3000万元[5] - 2025年6月获得TÜV南德颁发的产品碳足迹证书[8] 碳足迹管理 - 建立核心产品碳足迹核算体系 天然气制甲醇碳足迹因子0.809 tCO2/t 煤制为2.67 tCO2/t[4] - 牵头成立植保行业低碳联盟 联合7家龙头企业和3家技术支持单位[6] - 参与起草《产品碳足迹评价技术规范 草甘膦原药》等标准 2024年底正式实施[6] - 联合南科大、成都海关开展碳核算体系建设 致力于与欧盟标准对标互认[6] 研发创新与产能扩张 - 构建"一核三极多维"研发体系 以中央研究院为核心统筹研发资源[7] - 与瑞士科莱恩合作开发高端磷系阻燃剂产品[7] - 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占地超千亩 一期投资35亿元建设5个项目[9] - 与赢创工业集团合作建设20万吨工业级双氧水项目及2万吨特种级双氧水项目[9]
太阳能: 关于适用简化程序召开“中节能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绿色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专项用于碳中和)(第一期)(品种二)”2025年第一次债券持有人会议结果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4 19:17
公司股份回购计划 - 公司计划以自有资金及股票回购专项贷款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A股股份 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且不高于人民币2亿元 回购价格上限由6.69元/股调整为6.63元/股 [1][7] - 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于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 回购期限为自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2个月内 [1][7] - 按回购资金下限1亿元和价格上限6.63元/股测算 预计回购股份数量不低于1508.2956万股 约占公司总股本0.39% 按上限2亿元测算则不低于3016.5913万股 约占0.77% [11] 债券持有人会议情况 - 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不要求发行人提前清偿债务或提供额外担保的方案》 异议期内未收到任何书面或电子邮件异议 [4][15] - 会议于2025年7月7日至11日以线上方式召开 债权登记日为2025年7月4日 [3][4] - 债券简称为"23太阳GK02" 证券代码148296 付息日为每年5月22日 [2][3] 公司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公司总资产489.84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34.52亿元 流动资产150.39亿元 货币资金19.21亿元 [13] - 按回购资金上限2亿元测算 分别占总资产0.41%、净资产0.85%、流动资产1.33%、货币资金10.41% [13] - 管理层认为回购不会对经营、财务、研发、债务履行能力和未来发展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1][13]
“十四五”中国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4 18:26
碳中和政策进展 - "十四五"期间森林覆盖率提高至25%以上 新增森林面积相当于陕西省面积 贡献全球新增绿化面积四分之一[4]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7% 较"十三五"时期提升3个百分点 长江黄河干流全线达二类水质标准[4]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越煤电 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 每3度电中有1度为绿电[4] - 钢材生产原料20%以上来自废钢循环利用 节能降碳成效显著[4] 零碳园区建设部署 - 三部门联合印发零碳园区建设通知 支持有条件地区建成零碳园区 推进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6] - 明确八项重点任务包括用能结构转型 节能降碳 产业结构调整 资源节约集约 基础设施升级 技术应用 能碳管理能力提升及改革创新[6] - 国家发改委统筹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建设 鼓励地方政府通过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6] 绿电交易机制创新 - 三部门联合印发跨电网经营区绿电交易机制方案 规定发电企业需完成可再生能源项目建档立卡及信息匹配[8] - 绿电交易采用集中竞价 挂牌和双边交易方式 实行电能量价格与绿证价格之和的"整体价格"申报模式[8] - 绿证核发由发电企业注册地交易机构汇总台账并向国家能源局申请 结算遵循绿电合同电量 用户用电量 可划转绿证量"三者取小"原则[8] 地方低碳实践 - 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联合中国电力等资本投资上海"低碳生活新时尚实践区"项目 系上海市首批20个双碳试点示范项目之一[9] - 项目聚焦嘉兴路街道系统改造 覆盖低碳数字化 建筑绿色化 能源低碳化 绿色交通及垃圾处理多领域[9] 企业循环经济举措 - 隆基与墨西哥Rafiqui合作推动光伏组件回收 构建"源头回收-智能拆解-循环再生"三步回收体系[10] - 通过专属物流链运输废弃组件至回收中心 拆解铝边框 玻璃及电缆等部件 避免填埋污染[10] 行业标准制定突破 - 昶丰新材料牵头制定国内首个合成革生态分级标准 按环保性能细分为ENF E0 E1 E2四个等级[11] - 标准从甲醛 DMF VOCs 生物基含量等维度评价 填补行业环保评价空白[11]
新材料周报:长鑫科技启动IPO辅导,国内首创打破可乐丽垄断-20250714
华福证券· 2025-07-14 17: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半导体材料国产化加速,下游晶圆厂扩产迅猛,看好头部企业产业红利优势最大化 [4] - 光刻胶板块是我国自主可控关键核心环节,看好彤程新材进口替代进展 [4] - 华特气体深耕电子特气领域,实现进口替代,一体化产业链版图初显,建议关注 [4] - 下游晶圆厂逐步落成,芯片产能有望持续释放,建议关注安集科技、鼎龙股份 [4] - 国内推进制造升级,新材料产业有望快速发展,建议关注国瓷材料 [4] - 国内抗老化剂龙头利安隆产能释放,进军润滑油添加剂,打造第二增长点,建议关注 [4] - 碳中和背景下,绿电行业蓬勃发展,建议关注上游原材料相关企业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整体市场行情回顾 - 本周(2025.07.07 - 2025.07.11),Wind 新材料指数收报 3954.95 点,环比上涨 2.88% [3][9] - 六个子行业中,半导体材料指数收报 6176.23 点,环比上涨 1.77%;显示器件材料指数收报 1088.59 点,环比上涨 1.52%;有机硅材料指数收报 6489.22 点,环比上涨 8.82%;碳纤维指数收报 1221.84 点,环比上涨 3.82%;锂电指数收报 1867.72 点,环比上涨 0.43%;可降解塑料指数收报 1918.86 点,环比上涨 1.7% [3][9] 重点关注公司周行情回顾 周涨跌幅前十 - 本周涨幅前十公司为宏柏新材(24.72%)、晨光新材(23.3%)、东岳硅材(17.89%)等 [23] - 本周跌幅前十公司为瑞联新材(-15.98%)、久日新材(-7.36%)、赛伍技术(-5.58%)等 [24] 近期行业热点跟踪 估值 1500 亿国产 DRAM 巨头,长鑫科技启动 IPO 辅导 - 7 月 7 日,长鑫科技启动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 [4][27] 国内首创,打破可乐丽垄断 - 7 月 8 日,皖维集团国内首创大尺寸聚乙烯醇光学膜国产化关键核心设备交付 [4][27] - 年产 2000 万平方米 TFT 偏光片用 PVA 光学薄膜项目原计划二季度投产,总投资 8.16 亿元 [4][27] 一季度美国 EVA 出口量同比下滑 14% - 2025 年一季度美国 EVA 出口量同比下滑 14%至 4.6 万吨,进口量下降 17%,价格跌幅达 5.6% [27] 碳纤维复材企业,签约小鹏汇天 - 7 月 9 日,云路复材与小鹏汇天签署合作协议,将在飞行汽车轻量化领域合作 [28] 相关数据追踪 - 本周(2025.07.07 - 2025.07.11),费城半导体指数收报 5696.29 点,环比上涨 0.87% [29] - 5 月,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金额 168.58 亿美元,同比上涨 33.43%,环比上涨 8.24%;进口金额 336.69 亿美元,同比上涨 8.87%,环比下降 3.31% [31]
能源周报(20250707-20250713):美或进一步对俄制裁,本周油价上涨-20250714
华创证券· 2025-07-14 17:12
报告核心观点 - 本周油价因美或进一步制裁俄上涨,动力煤煤矿恢复生产且终端需求好转,双焦供需情况改善、价格反弹,天然气海内外气价分化加剧,油服行业景气回升,各能源品种价格有不同表现,需关注地缘政治、政策及需求等因素对能源市场的影响 [5][11][12][14] 各部分总结 投资策略 原油 - 全球油气资本开支自 2015 年以来下滑,未来巨头企业开支预计持续缩减,短期产能释放减缓,OPEC+增产下未来两年供给增量有限,地缘冲突加剧供应担忧,本周油价上涨,后市有望维稳修复,建议关注中国海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 [5][9][10][11] 动力煤 - 煤矿陆续恢复生产,终端需求好转,价格涨幅受限,国内电煤政策管控下周期性弱化,国际需求增加,看好煤企盈利,建议关注中国神华、陕西煤业、广汇能源 [12][13] 双焦 - 焦炭供需好转,焦煤价格小幅拉涨,我国焦煤主焦煤结构性供给不足,看好焦煤景气度企稳,建议关注淮北矿业、平煤股份 [14][15][90] 天然气 - EIA 预计美国天然气产量和需求 2025 年达高点后下滑,本周美国气价下降、欧洲气价上涨,欧盟价格上限协议或加剧流动性紧张,2025 年国内需求有望高增长,LNG 业务或进入景气周期,建议关注广汇能源、新天然气、九丰能源 [16][110][111][113] 油服 - 政策支持和高油价刺激下,油服行业景气回升,钻机活跃度有变化,建议关注中海油服、海油工程、海油发展、博迈科 [18][19][133] 主要能源价格变化情况 - 本周华创化工行业指数环比 -1.91%、同比 -25.17%,行业价差百分位环比 -0.42%,涨幅较大的能源品种有港口主焦煤、山西临汾 6000 动力煤等,跌幅较大的有英国天然气、日韩天然气等 [20][22][25][29] 原油 - 全球油气资本开支下行,供给短期难恢复,地缘冲突加剧供应担忧,5 月 OPEC 产量环比 +0.69%,7 月 4 日美国产量环比 -0.36%,本周 Brent 原油和 WTI 原油现货价环比分别 +2.95%、+2.46%,2025 年供给增量部分来自南美,需求或稳健增长,油价中枢或下降 [30][31][32][33] 动力煤供需情况逐步好转,双焦价格小幅反弹 动力煤 - 疆煤之外供给增速或放缓,动力煤企业周期性弱化,产地煤矿多数正常生产,部分受降雨影响后恢复,港口价格上行但涨幅受限,进口煤市场暂稳,需求端利好支撑一般,迎峰度夏电力负荷创新高,前 5 个月原煤产量为保供提供支撑,看好旺季价格企稳反弹,建议关注中国神华、电投能源、陕西煤业、广汇能源 [57][80][81][82][83] 双焦 - 我国焦煤主焦煤结构性短缺靠进口补充,本周焦炭价格持平、焦煤价格环比 +9.76%,钢厂铁水产量高位震荡,市场成交好转,焦企提涨预期渐强,前 5 个月钢铁行业运行稳健,2025 年供给有望平稳,需求或受政策支撑,建议关注淮北矿业、平煤股份 [102][103][105] 天然气 - 碳中和推升天然气一次能源占比,2024 年全球 LNG 供应增长低于平均,美国成最大出口国,需求恢复增长,亚洲是主要驱动力,本周美国气价下降、欧洲气价上涨,LNG 先涨后僵持,2025 年国内需求有望高增长,海外 LNG 价格中枢或回落,LNG 业务或进入景气周期,建议关注广汇能源、新天然气、九丰能源 [108][110][111][112][113] 油服 - 政策支持和高油价刺激下,油服行业景气回升,2025 年 5 月全球活跃钻机数量环比 -40 台,7 月 11 日美国活跃钻机数量环比 -2 台,行业动态有华北石油工程海外钻机开钻,建议关注中海油服、海油工程、海油发展、博迈科 [18][19][126][133]
IPO研究 | 香港机电工程行业预计2029年将达约961亿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7-14 14:28
公司概况 - 金叶国际成立于2006年 是一家从事机电工程的老牌承建商 业务涵盖暖气 通风及冷气调节系统 电力装置系统 给供水系统的供应 安装 保养及维修 [1] - 公司近期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拟在香港GEM创业板上市 独家保荐人为同人融资 [1] 行业市场规模 - 2020年香港机电工程行业受疫情影响 市场规模下跌至530亿港元 但随后复苏 2024年回升至720亿港元 预计2029年达961亿港元 [1] - 私营领域市场规模2020年下滑至322亿港元 2024年回升至408亿港元 复合年增长率6.1% 预计2029年达504亿港元 复合年增长率4.4% [2] - 公营部门市场规模2020年为208亿港元 2024年增至312亿港元 复合年增长率10.7% 预计2029年达457亿港元 复合年增长率7.7% [3] 行业增长驱动因素 - 私营领域增长受物业发展加速 市区重建及新旧楼宇需求上升推动 老旧楼宇重建从2020/2021年的1,543幢升至2023/2024年的1,785幢 现有楼宇复修从4,500幢升至7,800幢 [2] - 业主开始采用智能水电表 物联网传感器 变频驱动器及人工智能驱动楼宇管理平台 以提升能源效益并实现预测性维护 [2] - 公营部门增长受公屋供应上升及基础设施投资增加支持 [3] - 香港楼宇占城市电力消耗90% 碳排放60% 对智能及绿色楼宇技术需求急速上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