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智化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铜产业以“数智化”为支点破局全球竞争
中国新闻网· 2025-05-21 15:01
中国铜产业数智化转型 - 金田铜业智能工厂采用5G全连接数据采集和AI视觉检测技术,实现铜带表面缺陷识别率超99%并优化分切方案[1] - 公司连续三年推进100余项数字化项目,关键设备联网率100%,数采覆盖率82%,成材率提升5%,劳动生产率提升26%[3] - 行业通过5G+AI、无人化装备等技术推动新质生产力转型,覆盖矿山开采到下游应用全产业链[4] 政策支持与产业升级 - 工信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支持铜产业技术升级和国际竞争力提升[3] - 国内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铜产业集聚区,支撑新能源、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3] 全球化布局与市场拓展 - 金田铜业2024年境外营收达121.6亿元人民币(同比+26.75%),在越南、泰国设生产基地并建立全球供应链[5] - 行业通过国际合作应对贸易摩擦,实现技术共享与市场多元化[4][5] 产业链协同与金融工具应用 - 中基宁波集团通过"期现联动、工贸一体"模式覆盖150多个国家,大宗商品经营规模居民企前列[7] - 自主研发大宗商品交易风险管理系统,采用"基差贸易+产能预售"模式对冲价格波动[7] - 铜期货市场形成多层次应用格局,金融机构参与提升流动性和价格发现功能[7] 战略定位与未来方向 - 铜被定位为国家战略资源,行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8] - 未来需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工艺、技术、装备等"走出去",提升跨国经营能力[8]
山西证券:给予杭叉集团增持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5-21 12:44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64.86亿元,同比+1.15%;归母净利润20.22亿元,同比+17.8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9.89亿元,同比+17.82% [1] - 25Q1营业收入45.06亿元,同比+8.02%;归母净利润4.36亿元,同比+15.18%;扣非归母净利润4.28亿元,同比+13.97% [1] - 2024年销售净利率13.11%,同比+1.84pct,为历史最佳;毛利率23.55%,同比+2.77pct,其中国内毛利率18.74%,国外毛利率30.72% [1] 行业与市场份额 - 2024年叉车行业销量128.55万台,同比增长9.52%;公司销量约28万台,同比增长14.06%,市场份额约22% [1] 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 - 2024年研发投入7.74亿元,同比+4.6%,营收占比4.7%;新能源产品销量占比超63%,推出48吨高压锂电叉车、氢燃料电池叉车及"金牛"、"天马"系列品牌 [2] - 推进研发人形智能物流机器人,加大AI在物流行业应用 [2] - 横畈科技园四期全面开工建设,青山/横畈智能工厂年产能40万台,600+机器人实现全流程自动化 [2] 海外业务拓展 - 2024年海外产品销量突破10万台,国外收入68.46亿元,同比+4.75%,收入贡献达41.53% [2] - 新增美国智能、欧洲租赁、印尼公司、日本公司等10余家海外公司;泰国制造基地奠基(年产1万台叉车及高机产品) [2] - 利用东盟自贸协定降低关税壁垒,赋能法国曼尼通转型并输出新能源全产业链技术 [2] 业务协同与智能物流 - 组建杭叉智能、杭奥智能、汉和智能三大业务群,智能物流合同金额首次突破10亿元,落地1000+项目 [3] - 推出多款剪叉及伸缩臂叉车产品;锂电池对外营收超亿元 [3] 股东回报 - 拟现金分红总额6.55亿元,每10股派送5.00元(含税),现金分红占归母净利润32.39%,对应股息率(TTM)约2.5% [3] 投资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1.74/1.94/2.14元,对应PE分别为11.1/10.0/9.1倍 [4] - 90天内20家机构给出评级,12家买入、8家增持,目标均价23.11元 [6]
杭叉集团:盈利能力稳步提升,看好海外业务增长潜力-20250521
山西证券· 2025-05-21 12: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杭叉集团“增持 - A”评级 [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叉车行业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国际化速度加快,杭叉集团作为行业头部企业,有望凭借品牌、规模、技术等优势提升集中度,预计 2025 - 2027 年 EPS 分别为 1.74/1.94/2.14,对应 5 月 20 日收盘价 19.42 元,2025 - 2027 年 PE 分别为 11.1/10.0/9.1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数据 - 2025 年 5 月 20 日,收盘价 19.42 元,年内最高/最低 31.66/15.05 元,流通 A 股/总股本 13.10/13.10 亿,流通 A 股市值/总市值 254.37 亿 [2] 基础数据 - 2025 年 3 月 31 日,基本每股收益 0.33 元,摊薄每股收益 0.33 元,每股净资产 8.63 元,净资产收益率 4.00% [3] 事件描述 - 公司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164.86 亿元,同比 +1.15%;归母净利润 20.22 亿元,同比 +17.8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9.89 亿元,同比 +17.82%。25Q1 营业收入 45.06 亿元,同比 +8.02%;归母净利润 4.36 亿元,同比 +15.18%;扣非归母净利润 4.28 亿元,同比 +13.97% [3] 事件点评 - 盈利能力提升,2024 年销售净利率创历史最佳,25Q1 超预期增长。2024 年毛利率 23.55%,同比 +2.77pct;国内毛利率 18.74%,同比 +1.54pct;国外毛利率 30.72%,同比 +4.76pct。销售净利率 13.11%,同比 +1.84pct。2024 年叉车行业销量 128.55 万台,同比增长 9.52%;公司销量约 28 万台,同比增长 14.06%,市场份额约 22%。25Q1 公司收入和归母净利创单季历史最佳 [4] - 技术赋能,新能源产品领跑,拟研发人形智能物流机器人。2024 年研发投入 7.74 亿元,同比 +4.6%,营收占比 4.7%。横畈科技园区四期开工,青山/横畈智能工厂年产能 40 万台,600 + 机器人实现全流程自动化。2024 年新能源产品销量占比超 63%,还将推进研发人形智能物流机器人 [4] - 优化海外布局,海外营销和制造并举。2024 年海外产品销量突破 10 万台,国外收入 68.46 亿元,同比 +4.75%,收入贡献达 41.53%。新增 10 余家海外公司,泰国制造基地奠基,在东南亚设公司降低关税壁垒,赋能法国曼尼通转型 [5] - 平台化发展,智能物流、高机、锂电池等协同发展。组建三大业务群,形成智能物流整体解决方案,2024 年合同金额首破 10 亿元,落地 1000 + 项目;推出多款高机产品;锂电池产品对外营收超亿元 [5] - 提升股东回报,拟现金分红总额 6.55 亿元。拟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送现金股利 5.00 元(含税),年度现金分红占归母净利润 32.39%,对应股息率(TTM)约 2.5% [5] 财务数据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6,272|16,486|17,980|19,527|20,937| |YoY(%)|12.9|1.3|9.1|8.6|7.2| |净利润(百万元)|1,720|2,022|2,285|2,539|2,804| |YoY(%)|74.2|17.5|13.0|11.1|10.4| |毛利率(%)|20.8|23.6|23.8|24.4|24.8| |EPS(摊薄/元)|1.31|1.54|1.74|1.94|2.14| |ROE(%)|19.8|19.9|18.5|17.4|16.5| |净利率(%)|10.6|12.3|12.7|13.0|13.4| |资产负债率(%)|33.4|33.5|30.8|26.1|25.1| |流动比率|1.9|2.0|2.2|2.7|2.8| |速动比率|1.2|1.3|1.4|1.8|2.0| |总资产周转率|1.3|1.1|1.0|1.0|0.9| |应收账款周转率|10.7|8.0|6.2|5.8|5.8| |应付账款周转率|5.5|4.2|3.6|3.6|3.8| |每股收益(最新摊薄)(元)|1.31|1.54|1.74|1.94|2.14| |每股经营现金流(最新摊薄)(元)|1.24|1.02|1.28|1.50|1.99| |每股净资产(最新摊薄)(元)|6.58|7.76|9.50|11.12|12.95| |P/E(倍)|14.8|12.6|11.1|10.0|9.1| |P/B(倍)|3.0|2.5|2.0|1.7|1.5| |EV/EBITDA|10.1|8.4|7.6|6.6|5.6| [9][11][14]
杭叉集团(603298):盈利能力稳步提升,看好海外业务增长潜力
山西证券· 2025-05-21 11: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杭叉集团“增持 - A”评级 [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叉车行业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国际化速度加快,杭叉集团作为行业头部企业,有望凭借品牌、规模、技术、品质与服务等优势提升集中度,预计 2025 - 2027 年 EPS 分别为 1.74/1.94/2.14,对应 5 月 20 日收盘价 19.42 元,2025 - 2027 年 PE 分别为 11.1/10.0/9.1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数据 - 2025 年 5 月 20 日,收盘价 19.42 元,年内最高/最低 31.66/15.05 元,流通 A 股/总股本 13.10/13.10 亿,流通 A 股市值/总市值 254.37 亿 [2] 基础数据 - 2025 年 3 月 31 日,基本每股收益 0.33 元,摊薄每股收益 0.33 元,每股净资产 8.63 元,净资产收益率 4.00% [3] 事件描述 - 公司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164.86 亿元,同比 +1.15%;归母净利润 20.22 亿元,同比 +17.8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9.89 亿元,同比 +17.82%。25Q1 营业收入 45.06 亿元,同比 +8.02%;归母净利润 4.36 亿元,同比 +15.18%;扣非归母净利润 4.28 亿元,同比 +13.97% [3] 事件点评 - 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24 年销售净利率创历史最佳,25Q1 超预期增长。2024 年毛利率 23.55%,同比 +2.77pct;国内毛利率 18.74%,同比 +1.54pct;国外毛利率 30.72%,同比 +4.76pct。销售净利率 13.11%,同比 +1.84pct。2024 年叉车行业销量 128.55 万台,同比增长 9.52%;公司销量约 28 万台,同比增长 14.06%,市场份额约 22%。25Q1 公司收入和归母净利分别创单季和 1 季度历史最佳 [4] - 技术赋能,新能源产品领跑,拟研发人形智能物流机器人。2024 年研发投入 7.74 亿元,同比 +4.6%,营收占比 4.7%。横畈科技园区四期开工,青山/横畈智能工厂年产能 40 万台,600 + 机器人实现全流程自动化。2024 年新能源产品销量占比超 63%,还将推进研发人形智能物流机器人 [4] - 持续优化海外布局,海外营销和制造并举。2024 年海外产品销量突破 10 万台,国外收入 68.46 亿元,同比 +4.75%,收入贡献达 41.53%。新增 10 余家海外公司,泰国制造基地奠基,在东南亚设公司降低关税壁垒,赋能法国曼尼通转型 [5] - 平台化发展,智能物流、高机、锂电池等协同发展。组建三大业务群,形成智能物流整体解决方案,2024 年合同金额首破 10 亿元,落地 1000 + 项目;推出多款高机产品;锂电池产品对外营收超亿元 [5] - 持续提升股东回报,拟现金分红总额 6.55 亿元。拟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送现金股利 5.00 元(含税),年度现金分红占归母净利润 32.39%,对应股息率(TTM)约 2.5% [5] 财务数据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6,272|16,486|17,980|19,527|20,937| |YoY(%)|12.9|1.3|9.1|8.6|7.2| |净利润(百万元)|1,720|2,022|2,285|2,539|2,804| |YoY(%)|74.2|17.5|13.0|11.1|10.4| |毛利率(%)|20.8|23.6|23.8|24.4|24.8| |EPS(摊薄/元)|1.31|1.54|1.74|1.94|2.14| |ROE(%)|19.8|19.9|18.5|17.4|16.5| |P/E(倍)|14.8|12.6|11.1|10.0|9.1| |P/B(倍)|3.0|2.5|2.0|1.7|1.5| |净利率(%)|10.6|12.3|12.7|13.0|13.4| [9]
天士力再登未来医疗100强 创新力榜单TOP100 创新战略驱动产业升级
第一财经· 2025-05-21 08:08
公司荣誉与行业地位 - 公司凭借全产业链创新布局与智能化成果荣膺"2025未来医疗100强"医疗健康上市企业创新力排行榜TOP100 [1] - 公司作为中药创新药标杆企业连续多年入选榜单 [1] - 公司构建了从中药现代化到精准医疗的创新生态,展现出中医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 [1] 研发创新 - 公司采用"四位一体"研发模式,2024年构建起涵盖现代中药、生物药、化学药的98款在研产品管线 [3] - 创新中药研发方面,3款产品处于申报生产阶段,17款产品处于临床II、III期研究阶段 [3] - 生物药领域,普佑克提交生产申请,其IIIc期研究结果发表于《柳叶刀·神经学》 [3] - 化学药板块,创新药JS1-1-01完成II期临床,巴氯芬口服溶液获批国内首仿 [3] 智能制造 - 公司建成现代中药智能制造体系,实现从原料种植到成品出厂的全流程质量追溯 [4] - 自主研发的超高速滴丸机通过电磁悬浮与深冷技术提升滴丸剂型的载药量与溶解速度 [4] - 构建了"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模型化"的中药制造模式 [4] 市场创新 - 公司构建"一核两翼"立体化产品格局,以现代中药为核心,化药与生物药为协同 [5] - 2024年公司14个品种被纳入20项指南与16项临床应用共识 [5] - 通过"学术推广+数字营销+患者教育"构建覆盖全国的专业化推广网络 [5] - 在数字化领域获得多项奖项,包括"年度数字营销之星"、金营奖私域营销奖金奖等 [5]
股市必读:用友网络(600588)5月20日董秘有最新回复
搜狐财经· 2025-05-21 06:02
投资者: 公司在新消费领域是否有所布局 董秘: 投资者您好,公司在新消费领域没有布局,感谢您的关注。 截至2025年5月20日收盘,用友网络(600588)报收于13.34元,上涨0.3%,换手率0.59%,成交量20.28万手,成交额2.7亿元。 董秘最新回复 投资者: 公司在新质生产力方面是否有所布局 董秘: 投资者您好,随着新质生产力在千行百业的加速落地,数智化(数字化+智能化)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了强劲动力,是企业在新时期实 现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企业和公共组织软件与服务提供商,致力于用创想与技术推动商业和社会进步,公司关于2024年 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中聚焦主营业务,发展"数智化"新质生产力,详见《用友网络关于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公告》 (公告编号2024-048)及《用友网络关于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评估报告》(公告编号2025-030)。 投资者: 公司在医美领域是否有相关布局 董秘: 投资者您好,公司在医美领域没有布局,感谢您的关注。 投资者: 公司在大消费领域是否有相关布局 董秘: 投资者您好,公司在大消费领域没有布局,感谢您的 ...
蒙牛乳业(02319):深度报告:峰回路转,再启山林
长江证券· 2025-05-20 14:2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蒙牛乳业,给予“买入”评级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随着原奶趋向供需平衡,价格竞争或放缓,公司产品升级延续,盈利能力有望保持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历经调整,有望顺应供给侧改善的机会,在价格竞争放缓的背景下获得修复,叠加公司在中高端产品布局完善,鲜奶、奶酪等升级产品对整体盈利能力带来正向贡献,中期维度盈利能力改善的路径较为清晰 [3][9] 分组1:乳业龙头,背靠中粮,多业务协同成长 - 蒙牛乳业是全球乳业八强、国内乳品龙头,2004 年在香港上市,中粮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持续赋能;产品矩阵涵盖常温液态奶、低温液态奶、奶酪、冰淇淋、奶粉等品类,2024 年液态奶收入占比 82.40%,冰淇淋、奶酪等业务增长较快 [14] - 1999 - 2007 年,优异营销能力叠加大单品打造推动公司初期爆发;2008 - 2011 年,牛奶安全事件频出,开始品牌修复及安全管理;2012 - 2016 年,科学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奶源建设及产品矩阵扩展向好;2017 - 2024 年,融资并购助力产品结构化升级 [18][19][20] - 2009 - 2024 年蒙牛乳业营收 CAGR 为 8.60%,领先乳制品行业;2024 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86.75/1.05 亿元,分别同比变动 -10.09%/-97.83%,收入下滑因行业需求疲软等,归母净利润承压主因联营公司业绩减少及商誉减值等 [23] - 2024 年液态奶/冰淇淋/奶粉/奶酪/其他乳制品收入占比分别为 82.40% / 5.84% / 3.74% / 4.87% / 3.15%,液态奶业务稳定发力,冰淇淋、奶酪、奶粉业务收入占比有望提升,奶酪同比增长 0.45pct;2019 - 2024 年海外收入 CAGR 为 46.00%,占比从 0.90%提升 4.42pct 至 5.32% [6][26] - 2024 年液态奶收入同比下降 10.97%至 730.66 亿元,常温液态奶增速领先行业,低温液态奶逆势正增长,鲜奶板块高端品牌领先;冰淇淋业务收入同比下降 14.12%至 51.75 亿元,领先公司营业收入增速 [30][31] - 中粮集团为蒙牛乳业最大股东,截至 2024 年底占 24.24%的股份,协助发展多元业务;公司管理团队经验丰富,新总裁高飞熟悉公司且营销经验丰富,有望带领公司破局加速新业务领域拓展 [33][35][41] 分组2:乳制品行业:原奶供需再平衡,产品结构迭代升级 - 2023 年中国乳品市场零售额约合 3733 亿元,同比下滑约 4%,2024 年以来行业整体需求呈弱复苏态势,低温鲜奶、特定功能升级的产品仍有增长机遇 [49] - 我国居民人均奶类消费量近 2 年有所回落,奶类消费存在城乡差异、区域不平衡,农村居民奶类消费意愿较强,南方地区消费意识觉醒有望驱动人均消费水平提升 [52] - 原奶价格受供需关系影响呈周期性波动,2008 年以来出现两轮较大周期;本轮奶价反转信号聚焦需求回暖、产能去化及政策落地、饲料价格回升等;预计 2025 年原奶价格有望在年中或 2025H2 回暖止跌 [58][62][65] - 饮用奶发展分三个阶段,2014 年以前高速增长,2015 - 2019 年行业成熟,2020 年至今经济恢复;目前饮用奶市场规模主要由价增、低温白奶增长驱动,头部乳企布局高端化、功能化白奶 [67][69][76] - 2009 - 2019 年酸奶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近年因不符健康化趋势、均价较高,销量和市场规模下降;目前价格回归理性,聚焦健康、营养、功能细分赛道,未来销量有望提振 [78][82] - 2009 - 2022 年奶酪市场规模大幅上升,2023 年市场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同比降幅达 17.68%,主要因销量同比下跌 19.8%,行业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84] 分组3:品类延展、数智化提效协同布局,业绩将迎改善 - 蒙牛通过多种方式布局上游奶源,国内合作牧场超千家,日均收奶超 2 万吨,生鲜乳 100%来自规模化、集约化牧场 [8] - 公司以常温液奶为核心构建产品矩阵,延展鲜奶、奶酪、冰淇淋、奶粉等非液奶新业务,近年来收入占比保持提升 [8] - 公司强化“深度分销”策略,加快乡镇级渠道下沉渗透,依托 C 端渠道优势延展 B 端客户,数智化赋能工厂在多维度有显著改善 [8] 分组4:原奶供需将迎拐点,驱动盈利改善 - 随着原奶趋向供需平衡,价格竞争或放缓,公司产品升级延续,盈利能力有望保持提升;净利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略低于其他头部乳企,但高于区域乳企 [9] - 预计 2025 年、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0.8 亿元、56.9 亿元,当前 PE 估值约 13 倍、12 倍,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9]
数智赋能,湖南娄底经开区钢铁产业“炼”出新未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5-20 08:38
作为湖南最大中外合资企业,VAMA的智能化实践同样瞩目。车间内,工业摄像头与传感器通过5G网 络将设备数据实时传输至控制中枢,技术人员可远程调控0.01毫米级参数。高度智能化生产使能耗显著 降低,镀锌板、汽车板年产能稳定在百万吨以上。 生态培育厚植转型沃土 传统产业的转型密码,藏在系统化的生态培育中。政策层面,娄底经开区出台《促进产业数字化发展奖 励暂行办法》等文件,近两年兑现奖补资金4380万元,撬动规上企业数智化改造率达70%以上。基建方 面,建成5G基站258座,打造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9个项目入选湖南省"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 2个企业跻身全国5G工厂名录。 在涟钢高炉风口平台,搭载激光雷达的机器狗正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巡检设备;生产指挥中心大屏上, 虚拟工厂对钢卷清洗、镀锌等工序进行数字化预演;VAMA车间内,5G网络将设备运行状态实时转化 为"数字语言"……这些充满科技感的场景,是湖南娄底经开区钢铁产业数智化转型的缩影。 该园区所在的娄底市素有"钢城"之称,是中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当地正以数字技术重塑传统产业, 为钢铁工业注入新动能。 数字孪生重构生产逻辑 "钢卷还未进入产线,虚拟工厂已提前 ...
鲁盐集团第三届齐鲁采盐季启幕 鲁银投资数智化赋能盐业生产
中证网· 2025-05-19 14:24
行业动态 - 山东省盐业在全国占据领先地位 2024年原盐产量、海盐产量、溴素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1] - 山东省通过政策规划推动盐业大省向强省转型 优化产业环境并培育特色品牌 [1] - 行业呈现传统技艺与现代智造融合趋势 通过"线下+线上+云端"模式展示产业升级路径 [1] 公司概况 - 鲁盐集团是鲁银投资(600784)旗下盐业板块主体 拥有全国食盐定点批发资质 可在全国开展业务 [1] - 公司盐产品年产能达360万吨 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1] - 生产基地分布在渤海湾卤水富集区和大汶口盐矿区 盐资源储备丰富 [1] 技术创新 - 菜央子盐场建成全国领先的"智慧示范盐田" 实现盐田远程监控、塑苫作业自动化等数智化升级 [2] - 采用"盐光互补"模式 在盐田架设光伏板 实现下部制卤、上部发电的复合利用 [2] - 推进盐穴储能建设 探索新能源领域发展新路径 [2] 品牌活动 - 举办"古卤新生 智造健康"采盐季活动 展示千年制盐技艺与现代技术融合 [1] - 通过沉浸式场景化体验 呈现产业向新质生产力跃迁的路径 [1]
鱼跃医疗(002223) - 002223鱼跃医疗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6
2025-05-18 21:50
公司战略方向 - 未来几年战略方向为全球化、数智化、穿戴化,是推动公司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1] 海外市场战略 - 近年海外属地化建设完善,外销业务规模发展迅速,以泰国业务为例,未来将泰国模式推广至更多区域,结合当地人文特色丰富团队配置 [1][2] AI 技术应用 - 公司重视学习和应用 AI 技术,将其融入运营和产品开发,如 CGM 产品算法运用 AI 技术迭代创新,为运营等多方面提供支持,未来 AI 技术将在家庭医疗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公司推进产品全面 IoT 化 [3] Anytime5 系列产品优势 - Anytime5 系列产品采用全新一代传感技术,准确性提升,最长使用时间 16 天,一体式设计佩戴简便,可实现高效高质大规模稳定量产 [4] 新产品布局思路 - 新产品研发布局投入围绕全球化、数字化、可穿戴化,审慎选择符合销售优势的产品和领域,关注市场需求,发挥制造业优势提升产品力 [5] AI 智能穿戴设备规划 - 公司积极开展 AI 智能穿戴医疗设备研发,涉及血糖等指标,在专业技术和临床数据积累方面有优势,聚焦医疗领域开发专业化产品,探索全链条智能化产品和健康管理路径 [6] 研发投入规划 - 公司持续重视研发投入,在 AI 相关业务等方面加大投入,长期确保研发投入与业务发展需求匹配,控制研发费用在合理水平 [7] 急救业务发展方向 - 急救业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以“海外 + 中国”联合研发、全球销售模式加速发展,产品战略聚焦深耕公众急救领域、打造新一代院内除颤产品、研发院前急救场景产品线,围绕全场景构建急救体系,提升产能满足市场需求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