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政策
搜索文档
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稳增长下半年“持续用力”空间足
上海证券报· 2025-07-10 02:22
财政政策靠前发力 - 今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债券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惠民生,同时加快隐性债务置换减轻地方偿债压力 [1] - 上半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5550亿元,地方债发行规模5.49万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近1.7万亿元,新增一般债4520亿元,合计2.15万亿元 [2] - 三季度将发行11只超长期特别国债,其中4只发行时间提前 [3] 超长期特别国债使用情况 - 设备更新方面支持力度2000亿元,第一批安排7500个项目,第二批正在审核 [2] - 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支持力度3000亿元,前两批1620亿元已下达,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4万亿元 [2] - 下半年剩余超长期特别国债额度7450亿元 [3] 地方债发行与使用 - 上半年置换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近1.8万亿元,进度约90%,加上"特殊"新增专项债4648亿元,"化债"资金合计2.26万亿元 [4] - 5月以来湖南、云南、广西等地明确部分专项债用于解决拖欠企业账款 [5] - 6月山东、安徽等地发行土储专项债超800亿元,上半年共计1925亿元,部分用于回收存量闲置土地 [6] 下半年财政政策展望 - 全口径下广义财政空间超7万亿元,其中赤字、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额度分别剩余4.03万亿元、2.24万亿元和7450亿元 [3] - 可能优化"6+4+2"化债政策,提前使用明年1万亿元化债额度,动态调整高风险地区名单 [6] - 2025年融资平台压降进度有望提速,中长期需引导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 [6] 增量储备政策方向 - 考虑继续增发特别国债、加大专项债收储力度、成立房地产收储专项基金、设立稳外贸基金、增发政策性金融工具等 [7] - 财政政策可能"三箭齐发":上调目标财政赤字率、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 [7] - 增加以旧换新政策支持资金规模必要性最大,能直接支持出口转内销 [7]
《清华金融评论》封面专题:“十四五”回顾与“十五五”前瞻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7-09 17:26
"十四五"经济成就 - GDP规模连续突破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元,2025年预计达140万亿元[3] - 内需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86.4%,最终消费贡献率56.2%,较"十三五"提高8.6个百分点[3] - 前4年经济增速平均5.5%,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30%[4][12] - 研发经费投入比"十三五"末增长50%,增量1.2万亿元,强度达2.68%[17]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清洁发电占比达33%[20] 创新驱动发展 - 实现国产电磁弹射航母、大型邮轮、LNG运输船等船舶工业突破[17] - 第四代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空间站全面建成[17] - C919大飞机实现商业飞行,嫦娥六号完成月球背面采样[17] - 高铁运营里程达其他国家总和2倍,"十四五"新增超1万公里[18] 民生改善 -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95%,新增11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8] - 长期护理保险参保1.8亿人,托位数574万个增长125%[18] - 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每5年增长1岁[18] - 建成全球最大教育/社保/医疗体系,义务教育巩固率超95%[18] 产业升级 -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3] - 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民营企业达5800万户增长40%[19] - 钢材原料20%来自废钢循环利用[20] - 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相当于黑龙江+河南耕地面积[21] "十五五"战略方向 - 聚焦形成内生动力,扩大国内需求[4][8] - 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乡村振兴[6][7] -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应对人口老龄化[6][7] - 增强宏观经济政策一致性,完善治理体系[9] - 发展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6] 国际影响力 - 单位GDP能耗四年累计降11.6%,减碳11亿吨[22] - "一带一路"合作覆盖150多国,雅万高铁带动5.1万人次就业[22] - 建成全球最大电力基础设施,装机占全球1/3[21]
地方政府债与城投行业监测周报:中央决算草案披露融资平台减少7000多家内蒙古优化专项债还本付息机制-20250707
中诚信国际· 2025-07-07 19: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4年中央决算情况总体较好,积极财政政策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取得进展;后续应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和地方债务管理,注重提高政府投资收益;本周地方政府债与城投债发行和交易有不同表现,部分城投主体评级上调,未发生城投信用风险事件 [5][7][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要闻点评 - 2024年中央决算草案及审查报告发布,融资平台数量减少7000多家;2024年专项债支持项目多、用作资本金超3500亿元,2025年1 - 5月新增地方债发行增长36.6%;后续应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和地方债务管理 [5] - 内蒙古优化专项债管理机制,四川支持文旅产业融资发展;内蒙古从6方面规范专项债管理,四川出台政策利好文旅类城投融资与转型 [5][10][12] - 本周26家城投企业提前兑付债券本息,涉及27只债券、规模61.46亿元,提前兑付企业以西部地区和AA级主体为主 [15] - 本周2只城投债取消发行,计划发行总规模21亿元,截至6月29日,今年共有60只城投债推迟或取消发行、规模合计374.48亿元 [16] 地方政府债券及城投企业债券发行情况 - 地方政府债券:本周发行规模及净融资额大幅上升,发行利率上升、利差走阔;发行以10年期为主,加权平均发行期限延长;16省发行,上海规模最大;新增债累计发行完成全年限额49.19%,再融资债置换进度近九成 [17] - 城投债:本周发行规模上升、净融资额由负转正,发行利率上升、利差走阔;发行券种以私募债为主,期限以5年期为主,发行人主体级别以AA + 为主;23省发行,江苏数量最多,贵州发行利率和利差最高;境外债发行7只、规模66.98亿元,加权平均发行利率4.90% [23][26] 地方政府债券及城投企业债券交易情况 - 资金价格:本周央行净投放13782亿元,短端资金利率多数上行 [30] - 城投级别调整:6月24日中诚信国际上调湖南浏阳市城乡发展集团主体和债项评级,6月25日联合资信上调湖南永州潇湘源城市发展集团主体评级 [30][31] - 城投信用事件及监管处罚:本周未发生城投信用风险事件 [31] - 地方债:现券交易规模微升,到期收益率普遍上行 [31] - 城投债:交易规模微降,到期收益率普遍上行,1、3、5年期AA + 城投债利差走扩;广义口径下,22家城投主体的23只债券发生27次异常交易,主体数量、债券数量和异常交易次数均下降 [31][32] 城投企业重要公告一览 本周33家城投企业就高管、法人、董事、监事等变更,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股权/资产划转,涉嫌违纪违法,经营范围变更等发布公告 [35]
★两类特别国债首发落地 MLF加量操作 政策工具协同发力呵护流动性
上海证券报· 2025-07-03 09:56
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 - 财政部启动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与超长期特别国债首发,总规模达2860亿元,体现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 [1] - 央行宣布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实现5000亿元净投放,为连续第二个月加量续作且幅度显著放大 [1][3] - 财政支出节奏前移叠加货币工具加量续作,共同构筑稳投资、促消费、稳预期的政策合力 [1][3] 特别国债发行细节 - 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首期发行1650亿元(5年期,票面利率1.45%),全年计划发行5000亿元,资金用于补充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 [1][2] - 超长期特别国债首日发行1210亿元(20年期500亿元利率1.98%,30年期710亿元利率1.88%),全年计划发行1.3万亿元,期限涵盖20/30/50年 [1][2] - 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投向"两重"和"两新"项目,助力经济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 [1][3] 经济数据与政策效果 - 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5.8%,较去年全年加快1.4个百分点 [2] - 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9%,较1-2月上升1.9个百分点,1-3月累计增长4.6%较去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 [2] - 5000亿元银行注资按"8倍乘数效应"可撬动4万亿元信贷增量,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3] 政策协调与市场影响 - 央行大幅加量续作MLF体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积极协调,为政府债券发行营造良好环境 [3][4] - 二季度政府债券供给可能加速,发行高峰预计集中在5-10月,央行将通过多元工具对冲资金面压力 [4]
财政靠前发力,上半年专项债发行同比大幅增加超四成
搜狐财经· 2025-07-02 09:48
财政政策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 - 财政政策在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扮演稳增长的关键角色 [1]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情况 - 2024年上半年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规模约21607亿元 较2023年同期的14935亿元增长44 7% [2]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 4万亿元 较上年增加5000亿元 重点用于投资建设 土地收储 收购存量商品房及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 [2] 财政政策的具体措施与方向 -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强调将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 着力稳就业 稳企业 稳市场 稳预期 [2] - 加快政策落地 强化部门协同 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 尽早发行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 专项债券等 支持做好"两重""两新"等工作 推动促消费 扩投资 稳外贸 惠民生等政策早见效 多见效 [2] 政府投资工具的统筹使用 - 国家发改委指出要统筹用好各类政府投资工具 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投向领域 抓紧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 落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负面清单"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正面清单"管理 积极稳妥开展项目"自审自发"试点 [4] 基础设施投资表现与专项债发行预期 - 1-5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 6% 处于较高水平 [4] - 分析师预计三季度专项债发行将进一步提速 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力 中信证券预计三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或接近2万亿元 发行放量将侧重于项目建设及其他三方面 [4]
地方债上半年发行54902亿元,同比暴增57.2%创历史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7-02 09:31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 - 上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约54902亿元 较2024年同期的34928亿元增长57.2% [1] - 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约21607亿元 较去年同期的14935亿元增长44.7% [1] - 地方债整体发行规模在上半年创下历史新高 [1] 专项债发行特点 - 2024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安排4.4万亿元 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 [3] - 专项债资金重点用于投资建设 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 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领域 [3] - 上半年新增专项债投向领域拓宽 对稳增长 促投资 惠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 三季度发行展望 - 二季度末地方债发行已出现加速趋势 三季度作为传统集中发行季度将进一步加速 [4] - 往年专项债在三季度前基本完成全年发行计划 单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或接近2万亿元 [4] - 财政部将加快政策落地 尽早发行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 专项债券等 [4]
上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超2万亿元 预计三季度将进一步提速
证券日报· 2025-07-02 00:28
地方债发行规模 - 上半年地方债发行规模约54902亿元 较2024年同期的34928亿元增长57.2% [1] - 上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约21607亿元 较2024年同期的14935亿元增长44.7% [1] - 全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拟安排4.4万亿元 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 [1] 财政政策实施 - 财政政策前置发力 体现为上半年地方债放量发行 [1] - 财政部门靠前发力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加强对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领域的投入 [2] - 下一步将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 [2] 专项债特点与作用 - 专项债发行规模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体现政策支持力度增强 [1] - 专项债投向领域拓宽 对稳增长、促投资、惠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 专项债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 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1] 发行趋势预测 - 上半年地方债整体发行规模创历史新高 [2] - 下半年新增地方债发行预计明显加快 三季度单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或接近2万亿元 [2] - 三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将进一步提速 发行规模扩大 节奏加快 投向领域多元化 [2] 政策导向 - 专项债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 [1] - 加快政策落地 尽早发行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等 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效应 [3] - 支持做好"两重""两新"等工作 推动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惠民生等政策早见效、多见效 [3]
国务院最新部署!财政政策五大重点任务→
第一财经· 2025-06-27 19:41
财政政策工作重点 - 加快政策落地,强化部门协同,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尽早发行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等,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效应,支持做好"两重""两新"等工作,推动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惠民生等政策早见效、多见效 [1] - 今年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 [2] - 今年1—5月,已发行国债6.29万亿元,同比增长38.5%;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98万亿元,增长36.6% [2] -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力度为3000亿元,前2批共1620亿元资金已按计划分别于1月、4月下达,将在7月下达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2] - 截至6月27日全国已经发行新增专项债券2.16万亿元,今年全年新增专项债额度为4.4万亿元,后续还将有2.24万亿元待发 [2] - 今年新增专项债有望基本在前三季度完成发行,以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发挥资金稳投资促消费作用 [3] 民生支出与就业支持 - 强化民生导向,加大对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支持,落实好教育、养老、医疗、优抚、生育等方面的补助政策,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3] - 今年前5个月超14万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与民生相关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约2万亿元、教育支出约1.7万亿元、卫生健康支出约0.9万亿元,规模位居前三且保持较快增速 [3] - 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3] 地方债务风险防范 - 指导督促地方做好隐性债务置换、融资平台改革转型、违规举债查处问责等工作,强化"三保"动态监测和应对处置 [4] - 去年融资平台数量减少7000多家,债务利率平均水平下降超过2.5个百分点,预计这部分置换债券5年利息减少2000亿元以上 [5] - 地方政府前5个月发行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再融资债券1.63万亿元,完成今年2万亿元限额的81.5% [5] - 截至6月27日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及偿还拖欠企业账款的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约4648亿元 [5] 财税体制改革 - 一体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和财政科学管理试点,在零基预算改革、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完善转移支付体系等方面取得更多进展 [5] - 山东、黑龙江等地近期披露当地财政科学管理试点工作方案,探索财政科学管理的新路子 [6] - 今年零基预算改革在不少地方推开,打破现行预算编制"基数"观念和支出固化僵化局面 [7] 产业支持与发展 - 加强对教育、科技的支持,统筹运用专项资金、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政策,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 [7] - 积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7]
国务院部署下一步财政政策五大重点任务,有何看点?
第一财经· 2025-06-27 19:06
财政政策重点 - 加快政策落地,强化部门协同,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尽早发行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等,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效应,支持做好"两重""两新"等工作,推动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惠民生等政策早见效、多见效 [1] - 今年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 [2] - 今年1—5月,已发行国债6.29万亿元,同比增长38.5%;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98万亿元,增长36.6% [2] -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力度为3000亿元,前2批共1620亿元资金已按计划分别于1月、4月下达,将在7月下达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2] - 截至6月27日全国已经发行新增专项债券2.16万亿元,今年全年新增专项债额度为4.4万亿元,后续还将有2.24万亿元待发 [2] - 今年新增专项债有望基本在前三季度完成发行,以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发挥资金稳投资促消费作用 [3] 民生保障 - 强化民生导向,加大对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支持,落实好教育、养老、医疗、优抚、生育等方面的补助政策,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3] - 今年前5个月超14万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与民生相关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约2万亿元)、教育支出(约1.7万亿元)、卫生健康支出(约0.9万亿元)规模位居前三 [3] - 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 [3] 债务风险防范 - 指导督促地方做好隐性债务置换、融资平台改革转型、违规举债查处问责等工作,强化"三保"动态监测和应对处置 [4] - 财政风险工作要点是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和地方"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风险 [5] - 去年融资平台数量减少7000多家,债务利率平均水平下降超过2.5个百分点,预计这部分置换债券5年利息减少2000亿元以上 [6] - 地方政府前5个月发行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再融资债券1.63万亿元,完成今年2万亿元限额的81.5% [6] - 截至6月27日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及偿还拖欠企业账款的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约4648亿元 [6] 财税体制改革 - 一体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和财政科学管理试点,在零基预算改革、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完善转移支付体系等方面取得更多进展 [6] - 今年零基预算改革在不少地方推开,打破现行预算编制"基数"观念和支出固化僵化局面 [7] - 推动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改革 [7] 产业支持 - 加强对教育、科技的支持,统筹运用专项资金、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政策,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 [7] - 积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7]
大家提前做好准备,若不出意外,7月以后,国内将迎来3个重要变化
搜狐财经· 2025-06-27 06:19
宏观经济增速 - 2025年一季度经济增速高于去年全国5%的增速,也高于去年一季度5.3%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1] - 但部分行业如房地产和汽车仍面临低迷,汽车行业出现大规模裁员现象,例如极越汽车因股东撤资导致资金链问题 [1] 行业困境与股东行为 - 股东撤资反映两大潜在原因:担忧亏损风险及对未来市场前景的悲观预期 [3] - 当前大环境下,企业普遍采取降薪裁员措施,就业市场压力显著 [3] 政策支持与收入增长 - 国常会和中办、国办联合推动企业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政策信号强烈 [7] - 多地响应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如上海从2590元上调至2690元,青海从1880元涨至2080元 [8] 财政与货币政策 - 财政部提出"更加积极"的宽松财政政策,赤字率创历史新高至4% [10] - 2025年新增财政规模达12万亿(含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和地方专项债4.4万亿),同比增加近3万亿 [10] - 2008年救市中央财政仅1.5万亿,本次规模显著扩大 [11] 消费刺激措施 - 国务院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30条,前4条聚焦增收: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如股市收益)、农民收入增长 [12] - 信贷支持力度加大,房贷利率最低3%,公积金贷款利率2.6%,消费贷利率低至2.4% [12] 房地产政策调整 - 广州成为首个全面取消楼市限购的一线城市,取消"三限"以激活需求 [14][17] - 一线城市限购放开可能产生虹吸效应,带动周边地区购买力集中,房价或止跌回稳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