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

搜索文档
财政部: 加快出台提振消费增量政策举措 地方隐性债务置换政策实施效果已逐步显现
上海证券报· 2025-07-26 02:25
财政收支情况 -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6万亿元,同比下降0.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8个百分点 [1] -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3万亿元,同比增长3.4% [1] - 证券交易印花税785亿元,同比增长54.1% [1] 税收收入表现 - 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9.29万亿元,同比下降1.2%,但4月起连续3个月同比保持增长 [2] - 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2.8%、1.7%和8% [2] - 装备制造业税收表现突出,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计算机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税收分别增长32.2%、9.2%和6.3% [2]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税收增长13.8%,文化体育娱乐业税收增长8.6% [2] 财政支出重点 - 财政持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包括就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障、"一老一小"服务等 [2] - 财政支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开展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消费补贴试点 [3] - 建立育儿补贴制度,加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3] 地方债务置换进展 - 2024-2026年每年安排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4] - 2024年2万亿元置换债券已发行完毕,2025年2万亿元置换债券截至6月末已发行1.8万亿元(占全年90%),已使用1.44万亿元 [4] - 置换政策降低了债务利息支出和偿还压力,释放了地方经济发展动能 [5] 消费品以旧换新成效 - 上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商品销售额1.6万亿元 [6]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和音像器材、文化办公用品、通讯器材、家具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7%、25.4%、24.1%和22.9% [6] - 财政部已下达第三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690亿元支持以旧换新工作 [6] 国债发行情况 - 上半年共发行国债7.88万亿元,同比增加20547亿元,增长35.28% [7] - 上半年记账式国债平均投标倍数3.03倍,储蓄国债销售完成比例95.22% [7] - 上半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5550亿元,进度较去年同期加快18个百分点 [7] - 5000亿元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已于4-6月发行完毕 [7]
财政部:今年以来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财政支出力度持续加大
证券日报· 2025-07-26 00:11
财政收支情况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566亿元 同比下降0.3% 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8个百分点 [1] - 税收收入92915亿元 下降1.2% 非税收入22651亿元 增长3.7% [1] -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589亿元 下降2.8%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66977亿元 增长1.6% [1]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271亿元 同比增长3.4% 中央支出19914亿元增长9% 地方支出121357亿元增长2.6% [1] 财政运行特点 - 税收收入逐步回升 非税收入增幅回落 多数地区收入保持增长 [1] - 财政支出力度持续加大 重点领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1]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2% 教育支出增长5.9% 卫生健康支出增长4.3% [2] - 科学技术支出增长9.1% 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2% 节能环保支出增长5.9% [2] 债券资金使用 -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上半年支出2.43万亿元 带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增长30% [2] - 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和专项债券2.6万亿元 支持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 [3] - 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预算6583亿元 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工作 [3] - 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 完成4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补充 [3] 消费提振措施 - 预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1620亿元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 扩大补贴范围 [3] - 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 增强消费能力 [3] - 支持地方推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 打造消费热点 [3] - 下达第三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690亿元 剩余资金10月份下达 [3] 财政政策方向 - 加快预算下达 用好债券资金 保障基本民生 提振消费行动 增强地方财力 [2] - 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
上半年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大增54.1%!财政部最新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7-25 23:59
财政收支情况 -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6万亿元,同比下降0.3%,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3万亿元,同比增长3.4% [1] - 税收收入自二季度以来逐步回升,连续3个月同比保持增长,27个省份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增长 [1] - 上半年中央公共财政收入同比下降,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6%,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收入分别增长1.3%、1.3%、2%、5.7% [4] 税收表现 - 上半年税收收入9.29万亿元,同比下降1.2%,6月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 [4] - 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个人所得税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8%、1.7%、8%,企业所得税收入同比下降1.9% [4] - 装备制造业税收收入表现亮眼,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计算机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税收收入分别增长32.2%、9.2%、6.3% [5] - 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大幅增长54.1% [5] 财政支出与政策 - 上半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向民生、科技创新等领域倾斜,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卫生健康等民生保障类支出保持同比增长 [1][7] -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下达9.29万亿元,占年初预算的89.8%,下达进度快于上年同期 [7] - 财政部将加快出台提振消费增量政策举措,支持重点城市推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 [8] 政府债券发行 - 上半年国债发行规模7.88万亿元,同比增长35.28%,国债平均发行利率1.52%,同比下降43个基点 [10] - 上半年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6万亿元,同比增长45%,发行使用进度明显加快 [1] - 置换债券已发行1.8万亿元,占全年额度的90%,已使用1.44万亿元 [10] - 财政部累计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预算6583亿元,发行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资金5000亿元 [11]
上半年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大增54.1%!财政部最新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7-25 23:54
财政收支概况 -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6万亿元同比下降0.3% 公共财政支出14.13万亿元同比增长3.4% 支出结构向民生和科技创新领域倾斜 [1] - 二季度税收收入逐步回升 连续3个月保持同比增长 27个省份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 [1][4] - 中央公共财政收入同比下降 地方同比增长1.6% 其中东北地区增长最快达5.7% [4] 税收表现 - 上半年税收收入9.29万亿元同比下降1.2% 6月同比增长1% 增值税、消费税、个税分别增长2.8%、1.7%、8% 企业所得税下降1.9% [4] - 装备制造业税收表现突出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增长32.2% 计算机通信设备增长9.2% 电气机械器材增长6.3% [5] - 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大幅增长54.1% 反映市场预期改善和股票成交额放大 [6] 政府债券发行 - 上半年国债发行7.88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同比增长35.28% 平均发行利率1.52%下降43个基点 [10] - 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2.16万亿元同比增长45% 用作项目资本金部分同比增长16% [1][11] - 超长期特别国债已预拨1620亿元 第三批690亿元已下达 剩余资金10月下达 [8] 财政政策方向 - 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优化专项债券管理机制 [2] - 将加快出台提振消费增量政策 支持重点城市推广消费新业态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8] - 置换债券已发行1.8万亿元占全年额度90% 有效减轻流动性压力 支持融资平台转型 [11]
★两类特别国债首发落地 MLF加量操作 政策工具协同发力呵护流动性
上海证券报· 2025-07-03 09:56
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 - 财政部启动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与超长期特别国债首发,总规模达2860亿元,体现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 [1] - 央行宣布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实现5000亿元净投放,为连续第二个月加量续作且幅度显著放大 [1][3] - 财政支出节奏前移叠加货币工具加量续作,共同构筑稳投资、促消费、稳预期的政策合力 [1][3] 特别国债发行细节 - 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首期发行1650亿元(5年期,票面利率1.45%),全年计划发行5000亿元,资金用于补充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 [1][2] - 超长期特别国债首日发行1210亿元(20年期500亿元利率1.98%,30年期710亿元利率1.88%),全年计划发行1.3万亿元,期限涵盖20/30/50年 [1][2] - 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投向"两重"和"两新"项目,助力经济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 [1][3] 经济数据与政策效果 - 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5.8%,较去年全年加快1.4个百分点 [2] - 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9%,较1-2月上升1.9个百分点,1-3月累计增长4.6%较去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 [2] - 5000亿元银行注资按"8倍乘数效应"可撬动4万亿元信贷增量,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3] 政策协调与市场影响 - 央行大幅加量续作MLF体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积极协调,为政府债券发行营造良好环境 [3][4] - 二季度政府债券供给可能加速,发行高峰预计集中在5-10月,央行将通过多元工具对冲资金面压力 [4]
财政政策组合拳给力 政府债券保持快节奏发行可期
证券日报· 2025-06-24 00:27
财政政策组合拳发力显效 - 2025年上半年财政政策靠前发力,债券投资在稳增长中发挥关键作用,政府新增债务总规模达11.86万亿元,同比增加2.9万亿元 [1] - 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等工具协同发力,推动基建投资同比增长5.6%,增速较2024年全年提升1.2个百分点 [4] - 财政政策通过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土地储备等领域,形成财政乘数效应,促进投资与消费双向联动 [2][4]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提速 -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达1.3万亿元,同比增加30%,截至6月23日发行进度达37.2%,首发时间较2024年提前近一个月 [2] - 资金用途明确:8000亿元支持"两重"项目,5000亿元用于"两新"政策扩围,其中1620亿元已下达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域 [2] - 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5000亿元已发行完毕,用于补充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 [3]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与专项债进展 - 置换债发行进度达88.6%(1.77万亿元/2万亿元额度),有效缓解地方政府偿债压力,释放基建投资动能 [3] - 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1.81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6.1%,重点投向土地储备(1140亿元)、存量商品房收购及拖欠账款化解 [4][5] - 专项债募集资金用途创新突破,浙江发行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云南披露拖欠账款化解专项债额度 [5] 下半年政策展望 - 预计三季度末新增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将基本发行完毕,为增量财政政策预留空间 [5][7] - 财政政策将持续聚焦稳投资、促消费,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发行或在三季度形成高峰 [6][7] - 科技创新财税优惠政策有望加码,进一步支撑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实现 [7]
【立方债市通】央行发布重磅报告/河南推动组建省级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线科技创新债券
搜狐财经· 2025-05-09 21:15
银行间债券市场科技创新债券 - 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上线科技创新债券,36家企业公告发行规模合计210亿元,14家企业注册申报规模合计180亿元 [1] - 央行金融市场司倡议投资主体树立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提升科技创新债券交易活跃度 [4][5] - 中金固收预计短期内科技创新债券将密集增加,未来有望进一步扩容,近100家机构计划发行超3000亿元 [15][16] 央行货币政策操作 - 央行阶段性暂停国债买卖操作,因年初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1.6%历史低位,将视市场供求择机恢复 [2] 区域政策动态 - 河南推动组建省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平台企业,支持供销合作社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和政府专项债券 [5] - 湖南对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的基础设施REITs项目给予200万元前期费用补助 [7] 债券发行与市场动态 - 河南交投颐康商业物业ABS项目获上交所受理,拟发行2.74亿元 [7] - 财政部拟发行1450亿元7年期和续发行850亿元5年期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 [7][8] - 郑州热力集团发行4亿元公司债,利率2.43%,许昌新区建投发行3亿元公司债,利率3.29% [9][10] 企业信用与资本运作 - 河南循环科技产业集团获AA+主体信用双评级,为首家省属循环科技类国企 [11] - 上海嘉定区国资经营集团100%股权划转至新成立的上海嘉定科技投资集团,后者注册资本30亿元 [12] 债市监管与舆情 - 城发投资集团原董事长徐德庆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13] - 深交所对金洲慈航未按期披露中期报告予以公开谴责 [14]
12000亿!央行最新操作→
证券时报· 2025-04-30 22:10
央行流动性操作 - 4月央行开展1.2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包括3个月期7000亿元和6个月期5000亿元 [1][2] - 4月有1.2万亿元3个月期和5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导致3个月期净回笼5000亿元 [3] - 4月MLF净投放5000亿元,结束了自去年10月以来持续释放中长期流动性的操作过程 [3] 货币政策工具分析 - 买断式逆回购缩量续作不意味着收紧流动性,降准和中期流动管理工具存在替代关系 [3] - 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国债买卖操作和MLF操作是额外投放中长期资金的工具 [3] - 自去年10月启用买断式逆回购以来,其余额逐步增加,减轻了MLF投放流动性的压力 [3] 未来流动性展望 - 5月下旬有9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6月下旬有5000亿元3个月期和1.4万亿元6个月期到期 [4] - 4月买断式逆回购缩量续作可能预示下一步将实施降准,向市场注入长期流动性 [4] - 2025年首批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集中在二、三季度发行 [4] 政策协同效应 - 货币政策发力更多是与财政协同,债券发行进度成为判断货币宽松窗口期的关键 [4] - 二季度政府债券或继续放量,央行可通过MLF、买断式逆回购或重启国债买卖提供流动性支持 [4] - 政府债券加速发行需要适度宽松资金面配合,央行可能通过扩大买断式逆回购规模或降准投放流动性 [4]
超长期特别国债首发结果出炉 流动性调控精准“护航”财政发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8 20:20
特别国债发行情况 -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首次发行工作同步启动,市场流动性保持平稳,单日近3000亿元特别国债集中供给带来的流动性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1] - 2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金额500亿元,中标利率1.98%,全场认购倍数3.11,边际倍数8.42;30年期品种发行金额710亿元,中标利率1.88%,全场倍数3.66,边际倍数3.43;5年期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发行金额1650亿元,加权中标利率1.45%,全场倍数2.67,边际倍数1.97 [2] - 与2024年首只30年期特别国债发行情况相比,今年30年期品种全场认购倍数基本持平,但边际倍数明显回落,市场投标行为更趋于理性 [3] 利率倒挂现象 - 2025年首批超长期特别国债出现利率倒挂现象:20年期利率1.98%高于30年期的1.88%,两者利差达10BP [3] - 利率倒挂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是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扩大,年内政府债供给将显著放量;二是30年期品种相比20年期具有更强的市场流动性和交易活跃度,形成了流动性溢价 [3] 债券市场供给 - 今年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规模较2024年增加3000亿元,其中8000亿元用于支持"两重"项目建设,5000亿元用于实施"两新"政策 [4] - 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 [4] - 4月24日单日债券市场总供给规模超4000亿元,形成明显的"抽水"效应 [4] 央行流动性调控 - 4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结合本月1000亿元MLF到期,本月MLF净投放达5000亿元,连续第二个月加量续做MLF [5] - MLF加量幅度较上月的630亿元显著放大,表明中国人民银行加大了通过MLF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的力度 [5] - 银银间隔夜回购利率DR001保持在1.60%左右,七天期回购利率DR007在1.72%左右 [5] 市场解读分歧 - 专业人士认为MLF大幅增量展现了央行"削峰填谷"的资金波动控制能力,短期内降准降息概率有所下降 [6] - 债市多头认为MLF超量续作体现了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取向,意在补充银行系统中长期流动性 [6] 债市前景分析 - 货币政策对债市利多有限,资金面维持均衡偏紧状态,DR007总体维持在1.7%附近 [7] - 24日买券主力是银行和基金,大行作为承接政府债配置主力支撑起了首批特别国债认购承接环节 [8] - 银行负债成本和债券收益率的价差维持在紧平衡状态,债市未来一段时间保持窄幅震荡的可能性更大 [8] -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节奏明显前置,集中在4月至10月发行,较去年整体提前约一个月 [8] - 地方政府债仍将保持较快发行节奏,债市可能即将在5-6月迎来发行高峰期 [8]
央行重要公告!6000亿元大动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4 21:19
央行MLF操作分析 - 2025年4月25日央行开展6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 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 当月有1000亿元MLF到期 实现5000亿元中长期流动性净投放 操作后MLF余额达46570亿元 [1] - MLF连续两个月加量续作 本次加量幅度较上月630亿元显著放大 表明央行加大通过MLF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的力度 [1] - MLF加量续作或与政府债发行提速有关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于4月24日首次发行 其中20年期500亿元(利率1.98%) 30年期710亿元(利率1.88%) 发行节奏较去年提前约一个月 [1]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计划 - 2025年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 较2024年增加3000亿元 其中8000亿元用于"两重"项目建设 5000亿元用于"两新"政策实施 [4] - 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为3000亿元 较2024年增加1500亿元 [4] - 发行时间集中在4月至10月 包含20年期和30年期品种 付息方式均为按半年付息 [2] 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 - 2025年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于4月24日启动发行 首期发行金额1650亿元 期限5年期 加权中标利率1.45% [5] - 2025年将发行首批特别国债5000亿元 用于支持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7] - 注资特别国债共4只 其中2只5年期、2只7年期 发行工作将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进 [7] 市场流动性分析 - 政府债供给高峰临近 央行宽货币发力旨在维护流动性充裕 5月政府债供给压力预计加大 将对流动性市场形成扰动 [7] - 4月买断式逆回购到期规模较大 共有1.2万亿元3个月期限和5000亿元6个月期限到期 需关注净投放情况 [7] - MLF多重价位中标模式配合5000亿元宽幅净投放 中标利率或较3月进一步下行 有助于压降商业银行负债成本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