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就业
icon
搜索文档
鲍威尔5月新闻发布会要点总结:还不是时候判断价格目标和就业目标哪个更重要
快讯· 2025-05-08 03:32
货币政策 - 美联储无需急于调整利率政策 当前数据支持FOMC维持现状 信心数据与开支数据关联性减弱[1] 特朗普关税政策 - 特朗普关税对通胀影响可能是暂时性的 若维持现状将阻碍美联储实现价格和就业目标[1] - 企业投资决策和家庭消费开支因关税政策而推迟 导致美联储难以采取先发制人行动[1] - 贸易谈判可能实质性改变当前局面[1] 通胀与就业 - 潜在通胀形势良好 数据可能轻松满足美联储价格或就业目标中的一项[1] 央行独立性 - 美联储表态特朗普言论不会影响其工作决策[1] - 美联储强调不会主动要求与总统会面 保持政策独立性[2]
鲍威尔:(美国总统特朗普)政策对通胀的影响可能是暂时性的。美联储在维持通胀预期被锚定方面恪守承诺。美联储可能会发现,(价格+就业这)两大职责之间关系紧张。当前,美联储准备就绪,等待获得确定性。
快讯· 2025-05-08 02:39
美联储可能会发现,(价格+就业这)两大职责之间关系紧张。 当前,美联储准备就绪,等待获得确定性。 鲍威尔:(美国总统特朗普)政策对通胀的影响可能是暂时性的。 美联储在维持通胀预期被锚定方面恪守承诺。 ...
鲍威尔:关税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比预期的要大得多
快讯· 2025-05-08 02:38
智通财经5月8日电,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调查受访者指出关税是推动通胀预期的主要因素。关税的 影响到目前为止比预期的要大得多。如果像宣布的那样大幅增加关税持续下去,将会出现更高的通胀和 更低的就业。 鲍威尔:关税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比预期的要大得多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关税到目前为止比预期的要大得多。如果像宣布的那样大幅增加关税持续下去,将会出现更高的通胀和更低的就业。
快讯· 2025-05-08 02:36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关税到目前为止比预期的要大得多。如果像宣布的那样大幅增加关税持续下去,将 会出现更高的通胀和更低的就业。 ...
美国财长贝森特:通胀和就业“密不可分”。
快讯· 2025-05-08 00:43
美国财长贝森特:通胀和就业"密不可分"。 ...
美国财长贝森特:通胀与就业不可避免地相互关联。美联储应同时关注价格稳定和就业目标。
快讯· 2025-05-08 00:40
美国财长贝森特关于通胀与就业的评论 - 美国财长贝森特指出通胀与就业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关联性 [1] - 美联储需要同时关注价格稳定和就业两大政策目标 [1]
对当前中美债市交易逻辑和货币政策不同点的分析与展望
2025-05-07 23:2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中美债市、中美宏观经济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中美货币政策差异** - 目标不同:美国旨在降低高通胀(2023年核心CPI高达6%),中国意在提升需求摆脱CPI负增长,2025年3月两国核心CPI差值缩小至2.3%但仍处高位,凸显需求分化[1][2] - 管理思路不同:美国关注通胀率和就业,强调相机抉择;中国央行追求多目标(稳增长、稳汇率、防风险等),强调跨周期调节,降准降息需择时适度[1][4] - 操作方式不同:美国经济有衰退预期时降息快,通胀升温时加息快;中国央行需平衡长期与短期关系,考虑政策底线和长期需求[4] - **美联储未来行动预测** - 市场预期与官方预测差异:市场预期美联储7月起合计三次共75BP降息,官方预测仅为两次共50BP,市场预期可能过于乐观[1][5] - 关税影响:美国对华关税已生效,将很快体现在CPI数据上,对经济衰退效应或下半年显现,当前美联储更关注通胀[1][5] - 美债利率:未来几个月美债利率预计维持在4%以上,中美经贸谈判进度影响关税削弱程度及美联储操作[1][7] - **市场预期与实际情况差异** - 市场更乐观:去年9月市场最高预期125 - 150BP降息,最终仅实现100BP;今年市场预计三次75BP降息,官方仅预测两次50BP[8] - 关税影响体现: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短期通胀效应,拖累投资消费的GDP下滑效应未完全体现,未来三个月内或先交易控制通胀[1][8] - **中美经济政策面临问题** - 美国:面临供给不足,核心芯片成本高致制造业外流,希望通过制造业回流提升本土生产[3][9] - 中国:面临需求不足,通过稳预期、稳信心、提高居民收入等提振消费[3][9] - **中国债市情况** - 现状:处于低波动趋势阶段,短期内利率波动空间有限,4月政治局会议定调,短期内政策变量少[3][10] - 未来走势: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出口影响显现,预计经济数据层面下半年或三季度后情况可能变化;中债利率窄幅波动,不会大调整[10][13] - **流动性环境对债市影响** - 目前流动性环境相对不宽松,五一假期后资金面大概率量宽价高,大行负债缓解有限,不太可能出现顺畅下行行情[11] - **中美货币政策协调降息可能性** - 2024年9月中美同步降息,2025年5月中国央行降息概率不大,美国最快7月或之后降息,当前不太可能有新降息动作[1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年9月美联储加息周期后首次降息50BP,中国同月降准50BP并降息20BP,这是两国最近一次宽松货币政策时点[2] - 2025年以来中美货币当局均按兵不动,但出发点不同[2] - 4月份官方PMI为9%,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跌幅较大,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实际影响开始显现,但PMI是主观问卷不会特别差[10] - 2022年处于广义和狭义都非常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当前流动性紧张[11] - 中债国债发行定价并非完全市场定价,即便中美谈判顺利,中债也不会回到4月2日之前点位[13]
特朗普百日维新普备忘录
2025-05-06 10:28
纪要涉及的行业 采矿和伐木业、建筑业、制造业、汽车行业、能源行业、制药行业、批发业、零售业、航空业、二手车行业、机动车保险行业、房地产行业、工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就业方面**:特朗普上任后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就业结构改善且特定人群就业情况好转 - 自1月就职创造34.5万个就业岗位,18.8万个(54%)来自非政府及政府相关领域,与拜登政府过去两年情况相比显著改善[1] - 新增2000个采矿和伐木业岗位、27000个建筑业岗位、9000个制造业岗位(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每月流失6000个)[1] - 私营部门就业大幅增长同时,联邦政府削减15000个工作岗位[1] - 未获得高中文凭人群劳动参与率上升0.7%,退伍军人失业率从1月的4.2%降至3月的3.8%[2] - 3月新增22.8万个就业岗位,是过去两年私营部门薪资增长表现第四佳月份[2] - 联邦雇员远程办公比例自去年3月至今年3月下降超16个百分点,与私营部门趋于一致[2] - **通胀方面**:特朗普上任后物价下降,通胀缓解,与拜登时期形成鲜明对比 - 处方药价格下降超2%,上月跌幅创记录[3][16] - 汽油价格下降7%,能源价格下降2%,鸡蛋批发价格下降约50%[4][16] - 2月核心通胀年增率为四年多来最小,最近两次CPI通胀数据低于预期,3月通胀下降是过去两年半内仅有的第二次月度下降[4] - 上月批发商品价格下跌近1%,批发服务价格下降0.2%,零售鸡蛋价格涨幅持续放缓[5][17] - 3月机票、二手车和机动车保险价格下降[17] - 拜登任期内食品杂货价格上涨23%,能源价格上涨34%,实际工资下降约2.4%[4][17] - **经济数据方面**:中低收入和制造业工人薪资上涨,抵押贷款利率下降,吸引大量投资 - 中低收入工人实际平均时薪上涨0.4%,制造业工人上涨1%[6] - 抵押贷款利率下降约0.4个百分点,新购房者30年期贷款节省约32400美元[7] - 外国政府及私营企业承诺对美新投资至少达5万亿美元[8][19] - **经济政策方面**:特朗普叫停拜登法规并实施去监管计划,预计带来显著成本节约 - 叫停未最终敲定的拜登时代法规,未来十年为民众节省超1800亿美元[9][10] - 撤销轻型和中型车辆尾气排放规定及出台企业平均燃油经济性标准,未来十年共节省7550亿美元[9][10] - 所有行动综合节约额超9350亿美元,未来十年每个四⼝之家节省近1.1万美元[10] - 实施激进的10比1去监管计划,已发布超20项重大放松监管总统行动[1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3月汽车销量实现超一年来最大单月增长,汽车行业正在增长[18] - 3月工业产值达到有记录以来第七高的月度水平[19]
一季度湖北GDP为13543.49亿元 同比增长6.3%
中国经济网· 2025-04-28 14:47
湖北省一季度经济数据 总体经济表现 - 一季度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3543.49亿元,同比增长6.3% [1] - 第一产业增加值828.69亿元,增长3.2% [1] - 第二产业增加值5344.85亿元,增长6.4% [1] - 第三产业增加值7369.95亿元,增长6.5% [1] 农业生产 -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76.42亿元,同比增长3.4% [1] - 猪牛羊禽肉产量121.72万吨,增长3.1%,其中猪肉产量96.84万吨,增长6.2% [1] - 生猪存栏2434.76万头,增长5.5%;出栏1229.49万头,增长5.2% [1] - 蔬菜产量1007.60万吨,增长3.8%;水果产量28.45万吨,增长10.1% [1] 工业生产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比上年全年加快0.4个百分点 [1]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4%,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36.4% [1] - 电子计算机整机、电子元件、光纤、锂离子电池产量分别增长35.4%、43.0%、40.1%、1.1倍 [1] - 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44.46亿元,同比增长13.7% [2] 服务业 - 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 [3] - 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129.54亿元,同比增长13.8% [3] -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3.3%、23.8%、36.3% [3] 固定资产投资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6%,比上年全年加快0.1个百分点 [4] - 制造业投资增长12.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5% [4] -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8%,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76.0%、64.0% [4]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87.19亿元,同比增长7.3% [5] - 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1.1%、26.3% [5] - 限额以上网络商品零售额增长24.3% [6] 对外贸易 - 进出口总额1743.1亿元,同比增长16.6% [7] - 出口1246.2亿元,增长22.4%;进口496.9亿元,增长4.2% [7] - 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9.2%,占出口额的比重为54.7% [7] 价格指数 -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1% [7] -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5.2% [8] 就业与收入 - 城镇新增就业22.30万人 [9] -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75元,同比增长5.4% [10]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77元,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26元,增长5.9% [10]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稳住、提升就业基本盘
经济观察网· 2025-04-22 16:38
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全球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对中国来说,人工智能不仅能够提升经济效率和质量, 还可能加剧中低技能群体的就业压力,特别是高度重复性岗位。 应对AI冲击的做法与启示 中国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庞大的中低技能劳动力群体,很多岗位容易受到自动化和智能 化的冲击,造成结构性失业;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速度较快,中西部地区则 面临较大的技术转型与就业压力;三是现有的技能培训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无法有效覆盖新兴就业形 态,灵活用工和平台经济的从业者缺乏足够的社保保障,导致其职业稳定性差,面临失业后的再就业困 境。 美国在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冲击时,依托相对灵活的市场机制和政策环境,采取了多维度的措施,集 中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首先是强化教育与技能培训。 1、多层次、长周期的教育与再培训。美国联邦与州政府通过社区大学、高校、企业等多方合作,构建 覆盖不同学龄与职业阶段的技能培训体系。政府往往以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劳动者持续学 习、转岗或提升技术水平。联邦政府自2021年以来已投入2.65亿美元用于加强社区学院培训项目,一些 州已经开始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实施AI培训项目,为不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