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管理

搜索文档
直击业绩会|中国建筑2024年利润下滑受地产业务拖累,仍将聚焦一线和强二线城市核心地段优质地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1 22:07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建筑2024年度业绩受地产深度调整影响,地产业务多项指标下滑致利润总额承压,但建筑板块利润平稳增长,公司将优化土地储备结构、聚焦“好房子”建设推动地产业务发展 [1][4][11] 业绩情况 - 2024年地产业务合约销售额4219亿元,同比下降6.5%;合约销售面积146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1.4%;营业收入3062亿元,同比下降0.8%;毛利529.3亿元,同比下降5.9% [1][5] - 全年利润总额800.4亿元,同比下降13.9%,其中房地产业务利润总额236.3亿元,同比下降34.1%,房建及基础设施等业务利润总额596.1亿元,同比增长1.1% [4] - 2024年公司毛利率9.9%,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房建业务和基础设施业务毛利率分别提升0.1和0.2个百分点 [4] 土地储备 - 报告期内新购置土地75宗,期末土地储备7718万平方米,新增土地储备882万平方米,总购地金额1385亿元,新增土地储备全在一线、强二线及省会城市 [1][8] - 中海地产新购置土地22宗,新增土地储备416万平方米,购地金额806.1亿元;中建地产新购置土地53宗,新增土地储备466万平方米,购地金额579亿元 [8] - 新增土储中北京购地金额593亿元,占比42.8%;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占比25.5% [8] - 新增土地储备前八大城市为北京、深圳、上海、杭州、济南、西安、天津、成都 [9] 未来规划 现金流管理 - 2025年重点做好四件事:加强政府化债、加强资产盘活、加强投资管控、加强精细管理 [7] - 紧跟稳楼市政策,灵活调整销售策略,一项目一策去化,用好专项债回收存量房政策,探索创新模式盘活存货,推进保租房REITs拓宽资产盘活渠道 [7] 拿地规划 - 持续关注公开市场,聚焦国内一线和强二线城市核心地段优质地块 [10] - 紧盯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历史风貌保护等多元化土地获取方式 [10] - 积极参与各地保障房投资建设,加强与政府沟通,推动优质项目落地 [10] 业务发展 - “十五五”期间紧跟国家战略,提升重点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市场占有率 [11] - 提高产品供给水平,推动产品迭代更新,建造“好房子”推动地产业务扩大 [11] 行业趋势 - 近两年行业利润率下降甚至筑底,中长期随着市场企稳、供需改善,部分城市将量增价稳,回报率有望回归正常水平 [11] - 目前行业整体承压,公司地产业务盈利能力面临压力,但新机遇和增长动能出现 [11]
零点有数2024年年报解读:净利润下滑35.05%,财务费用变动45.86%
新浪财经· 2025-04-20 16:4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为343457243元,同比下降8.99%,市场拓展受阻 [1] - 公共事务数据分析业务收入153002585.83元,同比下降19.17%,反映该领域需求萎缩或竞争加剧 [1] - 商业数据分析业务收入190454657.17元,同比增长1.25%,增长有限难以弥补公共事务板块下滑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1955679.90元,亏损扩大35.05% [1] - 扣非净利润为-75603605.34元,同比下降27.70%,主要因市场竞争加剧和成本率上升 [1] - 基本每股收益为-1.00元/股,同比下降35.14%,扣非每股收益为-1.05元/股,盈利能力减弱 [2] 费用结构 - 销售费用33207855.51元,同比增长5.34%,可能因加大市场推广力度 [3] - 管理费用37908178.63元,同比增长9.38%,或与运营规模扩大相关 [3] - 财务费用-5736640.30元,变动幅度达45.86%,主要因利率下行和资金规模下降 [3] - 研发费用66991050.55元,同比下降29.21%,因部分项目结项或暂停 [3] - 2024年研发投入68429077.97元,占营业收入19.92%,仍重视技术研发 [3] 研发团队 - 研发人员数量从147人增至169人,占比从17.19%提升至19.72% [4] - 本科及以上学历研发人员占比高,本科人数从86人增至104人,硕士人数从24人减至20人 [4] - 30岁以下人员从84人减至72人,30-40岁人员从49人增至87人,倾向有经验群体 [4]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5824674.66元,同比改善21.47%,但仍为流出状态 [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372293381.65元,同比下降5.92%,受销售回款和政府补助减少影响 [5]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9347632.53元,同比下降4.50%,因并购活动增加资金占用 [5]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5212792.08元,同比下降161.34%,主要因回购股份支付现金1503.48万元 [5] 管理层与并购 - 2024年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报酬总额864.37万元,董事长未领取报酬 [7] - 海乂知2024年扣非净利润1069.05万元,完成预测盈利的97.19%,未达承诺业绩 [8] - 海乂知承诺2025-2026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350万元和1600万元,未来表现对公司至关重要 [8]
凯盛新材2025年一季度盈利增长但需警惕现金流及债务风险
证券之星· 2025-04-20 07:56
总体概况 - 公司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2.69亿元,同比上升12.28% [1] - 归母净利润3067.02万元,同比增长19.35% [1] - 扣非净利润2768.92万元,同比增长27.72% [1] 盈利能力 - 毛利率29.7%,较去年同期增长11.31% [2] - 净利率11.38%,同比增加6.65% [2] - 每股收益0.07元,同比增长19.31% [2] 运营效率 - 三费占营收比8.62%,同比减少15.52% [2]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01元,同比下降79.18% [2] 资产负债状况 - 货币资金4.65亿元,同比增长3.48% [2] - 应收账款1.5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7.59% [2] - 有息负债5.21亿元,同比增长6.32% [2] - 有息资产负债率21.61% [2] 现金流状况 - 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与流动负债比例19.25% [2] - 有息负债总额与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比例29.31% [2] - 财务费用与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比例134.59% [2] - 应收账款与利润比例276.8% [2]
镇海股份2024年年报解读:营收下滑11.60%,投资现金流净额骤降173.34%
新浪财经· 2025-04-17 18:2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51754万元,同比减少11.60%,主要因部分总承包项目实施进度不及预期[1][2] - 工程总承包业务收入38859万元(同比-13.71%),工程设计业务收入10878万元(同比-4.72%)[2] - 归母净利润9724万元(同比-3.97%),营业净利率18.79%,扣非净利润8006万元(同比-6.68%)[2] - 基本每股收益0.41元/股(同比-2.38%),扣非每股收益0.34元/股(同比-5.56%)[2] 费用结构 - 销售费用339.5万元(同比-23.69%),其中职工薪酬占比74.15%[3] - 管理费用3479万元(同比+4.89%),职工薪酬占比54.27%,折旧摊销占比16.11%[3] - 财务费用-2153万元,主要因利息收入增加[3] - 研发费用3352万元(同比-5.30%),研发人工支出占比96.52%[3]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995万元(同比-10.45%),因项目回款减少[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8821万元(同比-173.34%),因理财产品投资增加[4]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3103万元,与上期持平[4] 研发与人才 - 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6.48%,完成科技项目27项,申报专利3项,授权7项[5] - 研发人员70人(占总人数18.09%),硕士17人,本科52人,30-40岁人员占比38.57%[6] - 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共建研发中心,开展生物基新材料研发[5] 高管薪酬 - 总经理冯鲁苗年薪89.98万元,副总经理年薪71.84-74.71万元,财务总监年薪72.58万元[15] - 董事长郑祯未在公司领取薪酬(关联方获取报酬)[15]
【保利物业(6049.HK)】业绩增长保持韧性,分红比例提升至50%——2024年度业绩点评(何缅南/韦勇强)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4-08 17:02
保利物业2024年度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163.4亿元,同比增长8.5%,归母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6.8% [2] - 毛利29.8亿元,同比增长1.1%,净利率9.1%,同比下滑0.2pct [2] - 期末现金及银行结余约119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7.8% [2] 业务结构调整与经营效率 - 物业管理/非业主增值/社区增值业务收入分别为116.7/19.6/27.1亿元,同比增速+15.0%/-6.4%/-3.9% [3] - 基础物管业务收入保持稳健增长,非业主增值和社区增值业务受房地产行业收缩影响增速放缓 [3] -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8.5%,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1.2pct,成本结构优化成效显著 [3] 市场拓展与城市深耕 - 截至2024年末在管面积8亿平,第三方占比65.4%,在管项目数量2821个 [4] - 2024年新拓展第三方项目单年合同金额达30亿元,创历史新高 [4] - 北京、广州等六大城市外拓单年合同金额均突破亿元,超千万元级别项目达90个,占外拓金额65% [4] 现金流管理与股东回报 - 贸易应收款净值约28亿元,占总收入比重17.1%,应收账款控制良好 [4]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3亿元,覆盖净利润倍数1.55倍 [4] - 宣派2024年度股息每股1.332元人民币,同比增加33.5%,派息比例提升至50% [4]
年报点评|金地集团:确保现金流为首要任务,择机进行投资拓展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4-01 17:31
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合约销售金额685.1亿元,同比下降55.4%,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136亿元,主要得益于加强往来款收缴力度和减少税费支出 [3][6][7] - 公司投资谨慎,仅在2024年底恢复拿地,存货账面价值下降37%至838亿元,存货跌价损失达38亿元 [3][9][12] - 公司房地产开发业务毛利率14%,净利润亏损78.2亿元,主要受存货跌价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和投资亏损影响 [4][14][17][18][20] - 公司现金短债比0.71,净负债率49%,表外债务风险值得关注,包括802亿元其他应收款和为联营企业提供的56亿元担保 [4][5][22][25] 合约销售与现金流 - 2024年公司合约销售金额685.1亿元,同比下降55.4%,销售面积471.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6.2%,销售均价14533元/平方米,同比下降17% [3][6][7] - 上海、东莞、北京等6个城市合约销售金额超20亿元,其中上海最高达36亿元 [7] - 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136亿元,同比增加114亿元,主要因往来款项净流入28亿元(去年同期净流出34.7亿元)和税费支出减少54亿元 [7] - 公司减少建设支出,新开工面积10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92万平方米,2025年计划新开工127万平方米,竣工468万平方米 [8] 投资与存货 - 公司自2023年8月至2024年12月未拿地,仅在2024年底和2025年初于武汉、杭州、上海获取三块地,投资额较低 [9][11] - 总土地储备291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9%,权益土地储备124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1%,一、二线城市占比77% [12] - 存货账面余额914亿元,同比下降34%,存货跌价准备76亿元,账面价值838亿元,同比下降37% [3][12] - 房地产开发成本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7.8亿元,房地产开发产品计提12.8亿元 [1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753亿元,同比下降23%,其中房地产开发收入600亿元,同比下降30%,占总营收80% [4][14][15] - 毛利润113亿元,同比下降34%,毛利率15%,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业务毛利率14%,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 [15] - 净利润亏损78.2亿元,主要因存货跌价损失38亿元、信用减值损失24亿元(其中其他应收款计提20亿元)和投资亏损27亿元 [4][17][18][20] - 其他应收款账面余额845亿元,坏账准备48亿元,其中天津金地风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坏账准备11.09亿元,计提比例超50% [18][20] 债务与表外风险 - 2024年底现金227亿元,同比下降24%,短期有息负债320亿元,现金短债比0.71,净负债率49%,剔除预收后的资产负债率59.7% [4][23] - 总有息负债738亿元,同比下降20%,债务融资加权平均成本4.05%,同比下降31个BP [23] - 表外债务风险显著,其他应收款802亿元,其他应付款459亿元,长期股权投资534亿元 [5][25] - 为表外合联营企业提供担保合计56亿元,若项目公司无法偿还贷款,公司需承担连带还款责任 [5][25] 多元化业务 - 物业出租及其他营业收入42.8亿元,同比下降8%,毛利率54% [28][29] - 商业地产、产业地产、租赁住宅业务保持稳定,购物中心客流、销售坪效稳定,写字楼新租、续租面积超20万平方米 [29] - 代建业务布局全国超60座城市,累计签约管理面积3831万平方米 [29]
比亚迪营收超7千亿、毛利率超特斯拉 高端化突围仍面临挑战
南方都市报· 2025-03-25 19:0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7771.02亿元,同比增长29.02% [3][4] - 归母净利润402.54亿元,同比增长34% [3] - 汽车业务毛利率达22.31%,同比提升1.29个百分点 [7] - 单车净利润约8400-8500元,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7] 业务分部表现 - 汽车及相关产品收入6173亿元,同比增长27.70%,占总收入79.45% [4][6] - 手机部件及组装收入1596亿元,同比增长34.60%,占总收入20.54% [4][6] - 境外收入2218.85亿元,同比增长38.49%,占比提升至28.55% [6] 新能源汽车业务 - 新能源汽车销量427万辆,同比增长41%,位居中国和全球销量冠军 [6] - 国内市占率达33.2%,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 [6] - 海外销售40.6万辆,实现营收1004亿元,单车均价24.73万元 [7] - 海外业务毛利率28.87%,较国内高6.56个百分点 [7] 高端化进展 - 3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突破15万辆,高端产品占比4.6% [7] - 已构建腾势、方程豹、仰望三大高端品牌,覆盖30万至百万元区间 [7] - 高端化渗透率瓶颈依然明显,品牌溢价能力待验证 [7]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334.53亿元,同比减少21.37% [8][9] - 现金流出小计6813.63亿元,同比增长54.12% [8][9]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4898.66亿元,同比增长56.2% [9] - 现金储备攀升至1549.37亿元历史高位 [10] 融资与资本管理 - 完成435.09亿港元H股配售,创香港近四年及全球汽车行业再融资纪录 [10] - 计划使用600亿元自有资金购买低风险理财产品,相当于研发投入的110.7% [10] - 拟每10股派现39.74元,合计分红120.77亿元,分红率30% [13] 资产负债结构 - 总资产7833.56亿元,总负债5846.68亿元,资产负债率74.64% [11][12] - 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3.22个百分点 [12] - 应付账款2416.43亿元,占比65%,账期延长至127天 [12] - 有息负债285.8亿元,仅占总负债4.9%,同比下降21.8% [13] - 有息负债不足净利润的3%,显著低于福特(60%)、丰田(59%)等国际车企 [13]
李嘉诚,一举卖了45亿
投资界· 2025-01-06 14:58
交易概述 - 和黄医药以6 08亿美元现金向金浦健服投资管理和上海医药出售上海和黄药业45%股权 [3] - 交易分为两部分:金浦健服以4 73亿美元收购35%股权,上海医药以1 35亿美元收购10%股权 [5] - 交易完成后上海医药将持有和黄药业60%股权并实现并表 [6] 交易细节 - 上海和黄药业股东权益评估值为106 28亿元,较母公司账面增值92 88亿元(增值率692 92%),较合并报表归母权益增值95 54亿元(增值率889 96%) [6] - 交易整体对价为99 5亿元,设有三年过渡期,期间和黄医药需保证净利润年增长至少5%,补偿上限9500万美元 [6] - 和黄医药预期录得除税前出售收益4 77亿美元,保留5%间接股权 [6] 公司背景 - 上海和黄药业成立于2001年,由上海医药与和黄医药合资设立(初始各持股50%) [6] - 公司拥有74个产品,包括麝香保心丸、胆宁片等,2023年净利润6 63亿元(占上海医药净利润12 84%) [6] - 麝香保心丸为中国冠心病适应症领域第二大中成处方药,市场份额22% [8] 财务表现 - 过去20多年上海和黄药业为和黄医药贡献股息总额超3 7亿美元(约27亿元) [9] - 2021-2023年收入分别为3 3亿美元、3 7亿美元、3 9亿美元 [9] - 麝香保心丸专利有效期至2029年 [9] 战略调整 - 和黄医药出售资产旨在聚焦创新药研发(如ATTC项目),2023年创新药收入已超总收入50% [9] - 公司2022年明确剥离非核心资产战略,此前已出售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股权 [9] - 此次交易加速实现盈利目标,资金将用于肿瘤创新药研发(现有3款国内获批药物) [9] 行业动态 - 医药行业整合加速,企业通过出售资产/管线回笼资金(如药明康德、信达生物) [10] - 2023年港股18A药企现金总额1109亿元(同比下降11%),12家企业现金储备不足5亿元 [11] - 2024年超45家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公司终止IPO,现金流能力成核心考量 [12] - 行业趋势包括License-out(如和黄医药授权国际药企)、并购(如普方生物18亿美元出售)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