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软件定义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采访小米汽车,我们准备了这些问题
乱翻书· 2025-07-13 12:24
从手机到汽车的设计进化 - 小米汽车设计语言从手机时代的极简理性(黑白灰)转变为汽车领域的感性高饱和色彩(海湾蓝、霞光紫、宝石绿),用户群体从男性极客扩展到女性审美 [6] - 初版"Mi Look"放大到汽车的方案因"没有情感、没有购买欲"被推翻,最终选择经典跑车路线,车身比例强调1 45米超低高度 [6] - 设计决策机制将用户直觉置于优先,如"霞光紫"在四次调研中高居榜首,成为最受欢迎付费颜色 [6] - 产品定义从功能性价比转向情感价值,车身曲面语言和色彩选择受女性用户比例影响 [6][7] 非典型设计师的任命背景 - 李田原35岁被雷军任命为设计负责人,打破行业从欧洲挖资深设计师的惯例 [8] - 其背景包括主导宝马iX和i Vision Circular概念车设计,开创"原石切割"风格替代传统"火焰车身" [10] - 雷军的用人逻辑是寻找能长期陪伴公司成长的设计师,类比奔驰/宝马等品牌"铁打的设计总监"模式 [9] 小米汽车设计哲学 - SU7与YU7坚持设计DNA延续性,如"每一根线一一对应",同时为SUV品类重做下车体骨骼 [12] - 内饰核心是"接口"和"扩展性",借鉴消费电子思维实现"软件定义汽车"的硬件适配 [12] - 反行业潮流采用长车头设计,认为比例是美的基础,追求"形似神不似"的家族化表达 [11][12] - 设计关键词为"直觉",保留更多机械按键和传统互动方式以匹配用户习惯 [12] 中国设计话语权突破 - 中国电动车市场领先性带来设计优势,如文化基因、技术积累和本土市场理解 [36] - 行业存在"迷信洋设计师"现象,但本土设计师差距主要在缺乏验证过的设计方法论而非创意能力 [35] - 小米成功可能推动汽车设计语言从"德语/英语主导"转向融入中文思维 [37] - 高校合作旨在培养"全栈型设计师",解决国内设计人才流程断层的痛点 [39] 行业现象级产品影响 - SU7/YU7改变14亿人口大国对汽车的认知,从工具属性转向情感载体,类比福特野马1964年的文化影响 [3][4] - 科技公司跨界造车带来新视角:消费电子3-5年迭代周期与汽车10年耐用性需平衡 [31] - 设计目标不仅是满足功能需求(I Need),更创造用户渴望(I Want/I Desire)的情感价值 [3][6]
MCU,巨变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13 11:25
新型嵌入式存储技术推动MCU行业变革 - 2025年头部MCU厂商(ST、恩智浦、瑞萨等)密集发布搭载PCM、MRAM等新型存储的汽车MCU产品,标志着技术格局从传统嵌入式Flash向多元化演进[1] - 新型存储技术已从尝试阶段跃升为战略布局,开始对MCU生态产生深远影响[1] 主要厂商技术路线与产品布局 ST的PCM技术 - 采用相变存储器(PCM)技术,基于锗锑碲合金的相变特性实现数据存储,具有低电压操作、高密度优势[5] - 2025年4月推出Stellar P/G系列MCU,搭载xMemory技术,采用FD-SOI工艺,面向软件定义汽车和电动化平台[6] - PCM技术可简化供应链,降低开发成本,加快产品上市速度[7][9] 恩智浦与瑞萨的MRAM方案 - 恩智浦2025年3月推出S32K5系列,采用16nm FinFET工艺,内置MRAM,写入速度比传统闪存快15倍以上[10] - 瑞萨2025年7月发布RA8P1系列,采用22nm工艺,配备1MB MRAM,支持AI语音和多模态输入[11][13] 台积电的存储技术布局 - 同时推进MRAM和RRAM技术路线,计划导入22nm至5nm节点[15] - RRAM已在40nm-22nm实现量产,12nm进入流片阶段;MRAM在22nm量产,16nm准备中[15][16] - 2025年在慕尼黑设立欧洲设计中心,重点研发汽车MRAM应用[16] 技术演进趋势 - MCU工艺从传统40nm向16nm/12nm等先进节点发展,集成度提升[2] - 新型存储解决传统Flash在密度、速度、功耗方面的瓶颈,适应软件定义汽车需求[3] - 存储计算一体化趋势明显,MRAM/PCM可减少数据搬运,提升AI推理等场景效率[19][21] 行业影响与展望 - MCU正从"控制器件"向"汽车大脑/边缘算力中枢"转型[2][23] - 存储技术成为MCU架构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推动产业从"可用"向"可扩展"演进[23] - 技术升级涉及全产业链协同,目前由国际头部厂商主导[23]
问界M9发力,赛力斯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长超三分之二
观察者网· 2025-07-12 18:28
业绩预增 - 公司预计2025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亿—32亿元,同比增长66 2%—96 98% [1] - 公司预计2025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2 3亿—27 3亿元,同比增长55 13%—89 92% [1] 业绩增长原因 - 公司坚持软件定义汽车的技术路线,坚定用户定义汽车的市场路线,丰富产品布局 [3] - 第二季度新产品上市推动销量较第一季度大幅增长,盈利能力增强 [3] - 问界M9累计销量达6 25万辆,同比增长6 28%,该车型售价50万元左右,单车利润较高 [3] - 问界M8于4月上市,第二季度累计销量达3 52万辆 [5] 销量情况 - 上半年累计销售汽车19 86万辆,同比下降15 77% [3] - 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7 21万辆,同比下降14 35% [3] - 赛力斯汽车销售15 22万辆,同比下降16 63% [3] - 其他车型销售2 65万辆,同比下降23 98% [3] 资本运作 - 公司4月向港交所提交主板上市申请 [5] - 6月引入多家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对控股子公司赛力斯汽车现金增资50亿元 [5]
解码上汽集团上半年“六连涨”:自主引领、多维创新
贝壳财经· 2025-07-11 09:48
核心观点 - 上汽集团在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中实现逆势增长,2025年上半年整车批售2053万辆,同比增长124%,终端零售交付2207万辆,保持行业领先 [1] - 公司通过自主创新打破技术壁垒、生态整合重构产业话语权、全球化布局开拓新增长曲线,为中国汽车工业转型提供示范样本 [1] 自主品牌表现 - 荣威D7 DMH凭借2200公里超长续航和249L/百公里超低油耗,重新定义10-15万元混动车型标准,首月订单突破15万辆 [3] - 名爵品牌2年内计划推出13款新车,2025年6月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大涨441% [5] - 智己品牌L6搭载"光年"固态电池,续航突破1000公里,2025年6月终端交付超6000辆 [5] - 自主品牌占比攀升至635%,形成覆盖全消费层级的产品矩阵 [6] 生态协同战略 - 组建"大乘用车"与"大商用车"板块,实现研发、生产、销售协同,2025年上半年自主品牌销量同比增长211% [9] - 与华为、地平线合作实现高速NOA、城区记忆行车等智驾功能 [9] - 与OPPO合作开发"车手互联"座舱技术,支持三大手机系统,市场覆盖率超90%,语音识别率近100% [10] 全球化布局 - 产品远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累计销量超600万辆,连续8年保持中国汽车出口第一 [11] - 在欧洲建立研发中心优化电池管理系统,满足欧盟碳排放法规 [13] - MG品牌全球销量突破500万辆,在20多国销量前十,未来3年计划推出17款海外新车 [14] - 已形成1个"二十万辆"级(欧洲)和5个"五万辆"级区域市场 [11]
上市公司动态 | 科大讯飞预计上半年亏损减半,赛力斯上半年净利预增66%-97%,药明康德预计上半年净利增四成
搜狐财经· 2025-07-10 23:46
科大讯飞业绩预告 - 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毛利同比增长15%-2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0%-50%,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7%-34% [1] - 上半年毛利增长超6亿元,销售回款总额约103亿元,同比增长约13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增长超7亿元(约50%) [1] - 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约20%,TO C业务快速增长,AI学习机连续三年蝉联京东及天猫"618"销售额榜首,半年度收入翻番 [2] - "讯飞星火"大模型开发者逾152万家,X1(70B)模型在参数小一个数量级下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3] 赛力斯业绩预增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7-32亿元,同比增长66.20%-96.98%,扣非净利润22.30-27.30亿元,同比增长55.13%-89.92% [4] - 二季度新产品上市推动销量大幅增长,软件定义汽车战略成效显著 [4] 药明康德业绩预增 - 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收约207.99亿元(+20.64%),经调整归母净利润约63.15亿元(+44.43%),扣非净利润约55.82亿元(+26.47%) [5] - 出售WuXiXDC Cayman Inc股票收益约32.1亿元,推动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1.92%至85.61亿元 [5][6] - CRDMO业务模式持续优化,新产能建设与生产效率提升驱动增长 [6] 中国重工业绩预增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5-18亿元,同比增长181.73%-238.08% [7] - 民船交付量大幅增加,精益管理深化成本管控 [7] 四川长虹业绩分化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4.39-5.71亿元(+56.53%-103.59%),但扣非净利润1.38-1.82亿元(-2.17%-25.82%) [8] - 非经常性损益来自华丰科技公允价值增加,房地产业务毛利收窄,家电业务海外受冲突及关税影响 [8] 中国船舶业绩预增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8-31亿元(+98.25%-119.49%),扣非净利润26.35-29.35亿元(+119.89%-144.93%) [10] - 民品船舶交付价格提升,手持订单结构优化,联营企业业绩改善 [10] 沪电股份业绩预增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6.5-17.5亿元(+44.63%-53.40%),扣非净利润16.1-17.1亿元(+44.85%-53.85%) [12][13] - AI服务器及高速运算需求推动PCB业务增长 [12] 东阳光战略转型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83-6.63亿元(+157.48%-192.81%) [28] - 布局智算中心液冷及人形机器人,合资公司已实现营收 [28] 三美股份行业红利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9.48-10.42亿元(+146.97%-171.67%) [30] - HCFCs配额削减、HFCs需求增长推高氟制冷剂价格 [30] 其他公司动态 - 超颖电子主板IPO过会,募资6.60亿元 [14] - 国星光电拟定增募资9.81亿元投向Mini/Micro LED项目 [15] - 江丰电子拟定增19.5亿元用于集成电路设备及靶材项目 [16] - 秦安股份拟收购亦高光电99%股权切入真空镀膜领域 [17] - 飞荣达AI服务器散热业务收入显著增长,净利润预增103.95%-123.69% [24][25] - 仕佳光子拟收购福可喜玛82.3810%股权完善MT插芯产业链 [26] - 沃尔核材通信线缆及新能源车产品驱动净利润增长30%-40% [29]
赛力斯:2025年半年度净利预增66.20%-96.98%
快讯· 2025-07-10 18:23
业绩预增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 00亿元到32 00亿元,同比增长66 20%到96 98% [1] - 扣非净利润预计为22 30亿元到27 30亿元,同比增长55 13%到89 92% [1] 增长驱动因素 - 公司坚持软件定义汽车、用户定义市场的策略 [1] - 新产品上市带动销量增长 [1] - 盈利能力增强,经营质量持续提升 [1]
欧洲汽车“软”实力有救了?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10 16:33
欧洲汽车软件联盟成立 - 大众、宝马、奔驰等11家欧洲汽车厂商和科技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开发共享汽车软件平台,目标是在自动驾驶、车联网等领域重新掌握数字化架构定义权 [3] - 联盟成员包括博世、大陆、采埃孚、法雷奥等零部件供应商及易特驰、Qorix、Vector等软件供应商 [3] - 计划2026年前交付核心软件栈,2030年开始批量生产基于该软件栈的车辆 [3] 联盟主导与架构 - 联盟由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发起,目前成员以德国企业为主,包括大众、宝马、奔驰、博世等 [4] - 正在与法国汽车协会(PFA)洽谈,希望吸纳更多成员 [5] - 将打造共享、开源的核心软件栈,采用"代码优先"策略,提供可执行软件模块 [6] 软件定义汽车趋势 - 软件正成为汽车性能差异化的关键,未来可能成为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 [7] - 软件可实现智能座舱、电子产品联动、手机互联等功能,通过更新为车辆添加新功能 [5] - AI技术深度融合将促使汽车行业重新洗牌 [7] 欧洲车企软件困境 - 大众CARIAD软件公司2024年运营亏损24亿欧元,累计亏损超58亿欧元,裁员1600人(占30%) [7] - CARIAD开发滞后导致奥迪、保时捷等多款电动车型推迟发布,SSP平台首款车Trinity可能推迟至2030年 [8] - 奔驰MB.OS架构首款车型CLA推迟4个月投产,Stellantis雪铁龙e-C3、沃尔沃EX90等车型均因软件问题推迟上市 [9] 欧洲软件短板原因 - 硬件主导的产业惯性导致软件价值未被系统性重视 [10] - 传统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限制软件一体化,阻碍OTA迭代 [10] - 软件人才短缺,组织架构难适配敏捷开发,欧洲缺乏互联网软件巨头支撑生态 [11] 应对措施与合作 - 欧洲车企纷纷与中国企业合作,如大众与小鹏、地平线、亿咖通合作,奔驰扩建中国软件团队 [12] - 福特CEO指出中国软件技术领先,欧洲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可能落后于中国竞争对手 [12]
杰兰路最新报告出炉 问界以“超强信心”领跑行业 问界M9拿下车型净推荐值榜首
品牌健康度研究核心观点 - 问界在品牌建设、用户认同与未来增长预期上持续领先,展示出强大的品牌实力与发展潜力 [1] - 问界用四年时间完成了传统豪华品牌数年才能走完的进阶之路,为新能源时代品牌价值发展提供新路径 [1] - 问界核心指标持续强劲上升,全维度增长印证品牌建设系统性成果与新能源赛道高速成长态势 [12] 发展信心指数 - 问界连续两次(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上半年)登顶"发展信心指数"第一名,获"超强信心"评级 [3] - 问界40个月累计交付突破70万辆,反映消费者对其发展前景的高信心 [3] 品牌知名度 - 问界知名度稳定保持在90%-95%区间,与BBA等传统豪华品牌持平 [6] - 通过央视背书、跨界合作等策略快速提升知名度,百人青睐指数达41(位列第五),超越宝马、奔驰 [6] 品牌档次指数 - 问界品牌档次指数自2023年上半年起连续四期上行,2025年上半年由"中高档"跃升至"高档品牌"区间,与奔驰、宝马、奥迪并列 [7] - 问界M9以50万级价格带交付量突破20万辆,M8上市进一步巩固中高端竞争力,产品矩阵形成战略纵深 [7] 净推荐值(NPS)表现 - 问界2024年下半年以82.0的NPS登顶67个主流新能源品牌,2025年上半年以74.8保持第二位 [9] - 问界M9在车型总榜和中大型及以上SUV的NPS均排名第一,显著提升品牌档次感和用户口碑 [9] - 未纳入M8车主样本的情况下,问界NPS仍具备上升潜力 [9] 品牌战略与技术路线 - 问界以"智慧重塑豪华"为宣言,通过产品体验、用车安全、智能体验等维度重新定义豪华标准 [9] - 在"开放创新"价值方向上,问界成为用户对"智能"感知度最高的代表性品牌 [9]
2025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中观察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8 10:04
行业整体发展态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在挑战性市场环境中展现韧性与活力,整车产销量增长但竞争加剧,新旧动能转换加速[2] - 行业面临新技术投入高回报低、市场不确定性等挑战,但"新"背后蕴含机遇与挑战交织的发展空间[2] 新挑战 - 国际贸易环境恶化、智能驾驶监管收紧、软件故障风险凸显及安全内涵扩展构成行业发展复杂底色[3] - 美国关税新政扰动供应链,企业短期暂停订单观望,长期采取市场多元化及海外建厂策略应对[3] - 智能驾驶强监管成"新常态",4月交通事故后车企集体调整宣传策略,行业认为监管收紧有利于规范发展[4] - 软件故障召回事件频发,软件复杂度较燃油车时代提升百倍以上,行业建议推动软硬分离分层解耦开发模型[4][5] - 安全标准扩展至网络安全等领域,监管模式演进为"准入-沙盒-召回"三段式,需多方协同构建防控体系[5] 新变化 - 供应链账期"顽疾"破解,《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实施后主流车企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8] - 车网互动(V2G)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首批39个试点覆盖9城,可缓解电网压力但商业模式尚不清晰[9] - 外资车企与中国智能化供应商合作密集落地,呈现"反向输出"趋势,如宝马联合阿里开发AI引擎、亿咖通为大众提供智能座舱方案[10] - 自动驾驶企业加速"出海",文远知行与优步合作计划5年新增15座国际城市部署Robotaxi服务[10] 新标准 - 多项推荐性标准转为强制性要求,涉及自动紧急制动、车门把手安全、动力电池防护等领域[13] -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升级为"不起火不爆炸"标准,新增底部撞击及快充循环测试[14] - 标准升级推动氢燃料发动机量产应用,《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修订新增氢燃料条款[14] 新趋势 - AI技术从局部应用迈向全域拓展,DeepSeek影响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芯片及激光雷达等领域[16] - 零部件企业跨界布局eVTOL领域,孚能科技半固态电池已送样头部客户,力神电池交付325Wh/kg高密度电芯[17] - 人形机器人领域受关注,企业利用精密制造经验布局仿生关节等核心部件,但存在商业化落地距离远的"虚火"现象[19]
上半年汽车行业自主品牌市占率再创新高
中国汽车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呈现"总量攀升、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特征,新能源主导产业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1] - 头部车企集体发力,自主品牌与新能源车型成为增长引擎,市场结构持续优化[2] - 行业经历年初价格战后转向技术竞争,智能化与全球化成为核心关键词[1] 自主品牌销量表现 - 比亚迪上半年累计销量214.6万辆(同比+33.04%),海外销量47万辆(达全年目标60%)[2] - 上汽集团上半年销量205.3万辆(同比+12.4%),新能源车64.6万辆(同比+40.2%)[3] - 吉利汽车上半年销量140.9万辆(同比+47%),新能源车72.5万辆(同比+126%),全年目标上调至300万辆[3] - 长安汽车上半年销量135.5万辆创8年新高,新能源车45万辆(同比+48.8%)[3] - 奇瑞集团上半年销量126万辆(同比+14.5%),新能源车35.9万辆(同比+98.6%)[4] 新势力品牌表现 - 零跑汽车上半年销量22.2万辆连续4个月领跑新势力[4] - 理想汽车上半年销量20.39万辆[4] - 小鹏汽车上半年销量19.7万辆超2024全年,智能驾驶技术为核心竞争力[5] - 小米汽车上半年销量突破15万辆,首款SUV小米YU7上市[5] - 蔚来上半年销量11.4万辆,计划通过多品牌战略扩大份额[5] 行业发展趋势 - 政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市场竞争转向技术比拼[7] - 新能源技术路线分化:纯电车型续航突破700公里,插混/增程车型抢占燃油车市场[7] - 智能化升级加速,AI大模型融入制造,L3级自动驾驶落地,"软件定义汽车"趋势凸显[7] - 全球化布局从单一出口转向海外建厂+供应链本地化,比亚迪/奇瑞/上汽海外销量占比提升[8] - 企业战略整合研发资源优化成本,营销转型通过直播互动提升用户关注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