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软件
icon
搜索文档
传大众汽车放弃软件自研,子公司CARIAD降级
巨潮资讯· 2025-10-09 15:59
大众汽车集团软件战略转向 - 大众汽车集团正式宣布放弃软件自研战略,将其软件子公司CARIAD降级为合作伙伴协调者角色 [2] - 这一重大战略转向标志着前CEO赫伯特·迪斯曾力推的"软件定义汽车"计划遭遇重大挫折 [2] - CARIAD被降级为协调者角色后,与Rivian和小鹏的合作成为新的软件支撑点 [3] CARIAD发展历程与挑战 - 大众集团软件自研之路始于2019年,时任CEO赫伯特·迪斯组建了"Digital Car&Service"部门作为CARIAD前身 [2] - 2020年,为打破品牌分散、代码冗余、系统碎片化等历史积弊,成立了集团级软件子公司CARIAD [2] - 2021年CARIAD发布"2030 NEW AUTO"战略,明确了其在转型中的重要角色 [2] - 2022年4月在中国成立子公司,是其在欧洲总部之外的第一家子公司,同年与地平线成立合资企业,2023年4月与中科创达在中国建立合资公司 [2] - 2023年5月CARIAD大规模调整高层并进行内部重组和裁员,作为重组计划的一部分,新的软件架构将进一步推迟 [2] - CARIAD的挫折与大众集团旗下品牌众多分不开,各品牌有不同的技术遗产、市场定位与管理逻辑,导致跨文化、跨体系、跨流程的协作面临摩擦 [3] - 内部角色定位模糊,资源分散,项目推进缓慢,曾导致多个核心电动车项目严重延误 [3] 新合作模式与前景 - 与Rivian和小鹏合作能够结合各方优势,加快技术研发和商业化进程 [3]
【行业政策】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9月22日-9月28日)
乘联分会· 2025-09-29 16:46
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公告 - 交通运输部公布第79批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 共1712款 其中客车车型114款 乘用车车型38款 载货汽车车型1031款 牵引车辆车型257款 挂车车型272款 [3][5] - 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撤销车型共5款 [5] 汽车SerDes芯片技术标准 -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子与电磁兼容分委会就《汽车串行器和解串器芯片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汽车行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截止日期为2025年11月3日 [7][8] - SerDes芯片为车载传感器和控制器提供非对称高速串行数据通信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扩大了其使用需求 [9] - 标准制定旨在发展自主可控的SerDes技术 实现国产替代 解决车规SerDes芯片的可用性和可测性问题 [9] 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标准 -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就《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及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修改单公开征求意见 截止日期为2025年11月22日 [11] - 标准旨在应对电动隐藏式车门把手新技术和新安全需求 规范产品设计并提升安全性能 [12] 汽车强制性标准修改单 - 《汽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第1号修改单增加低压系统蓄电池碰撞后防护要求 规定碰撞后蓄电池应保持在安装位置且电缆连接供电 内部化学物质不应泄漏至乘员舱 不应发生短路和起火 [13] - 《汽车软件升级通用技术要求》第1号修改单技术内容参考联合国技术法规UN R156 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汽车软件升级保障要求、车辆要求和试验方法 [13][14] - 《汽车整车信息安全技术要求》第1号修改单将全文中的"检查"修改为"检验" 涉及22处修改 [14] 汽车空调产品碳足迹标准 -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车身分委会就《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汽车空调》汽车行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截止日期为2025年11月6日 [15][16][17] - 标准规定了汽车空调碳足迹的量化目的、范围、生命周期清单分析、影响评价等 适用于汽车空调 [17] - 标准旨在统一规范汽车产品碳足迹核算技术 为行业企业低碳产品设计提供量化手段 促进产业链低碳升级 [18]
重庆:支持整车企业在飞行汽车研发、自动驾驶训练等领域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
快讯· 2025-07-16 13:48
产业创新支撑 - 聚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底盘、智能车控、汽车软件、汽车芯片等领域,组织实施人工智能、核心软件、高端器件与芯片、新能源等重大专项项目 [1] - 鼓励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组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综合体,聚焦关键技术研发开展深度合作 [1] - 支持企业、高校、第三方机构等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 [1] - 到2027年建成5个市级创新综合体,突破50项以上关键核心技术 [1] 人工智能及汽车软件产业培育 - 聚焦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等领域,持续实施关键软件"揭榜挂帅"项目 [2] - 鼓励汽车软件与人工智能企业加强与国内领军企业技术合作 [2] - 支持整车企业在飞行汽车研发、自动驾驶训练等领域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 [2] - 支持汽车软件企业围绕"车+X"应用,开展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车控等技术研发 [2] - 推进高水平软硬件适配中心建设,提升产品研发、集成验证等公共服务能力 [2] - 开展软件、硬件、应用和服务一体化适配,完善汽车软件与人工智能技术产品体系 [2] - 到2027年力争打造50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软件产品 [2]
一财社论:汽车产业要筑牢“软件安全”防线
第一财经· 2025-07-08 21:00
汽车召回趋势分析 - 上半年汽车召回次数达60次涉及缺陷车辆506.88万辆同比增加超百万辆[1] - 召回原因正从传统机械故障转向软件算法和电子电气架构缺陷迁移[1] - 2004年以来累计实施汽车召回3000余次数量超1亿辆[1] 软件缺陷问题凸显 - 某品牌因电子助力转向系统软件问题召回120.68万辆汽车[2] - 另一品牌因电池管理系统软件设计缺陷导致高压电池热失控风险而召回[2] - 智能驾驶系统软件漏洞成为新型安全隐患[2] 政策监管动态 - 两部委联合发布通知规范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OTA管理[3] - 市场监管总局将强化部门联动提升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水平[3] - 已有汽车因智能驾驶系统软件漏洞被召回[3] 低价竞争隐患 - 部分车企采用低算力硬件导致数据处理延迟增加事故风险[4] - 部分车企急于推出新功能导致系统稳定性测试不充分[4] - 低价无序竞争被认定为滋生安全隐患的重要土壤[5] 行业发展趋势 - 汽车产业进入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时代[1] - 软件问题召回将随智能汽车规模扩大而成为常态[2] - 行业呼吁反对"内卷式"竞争以保障安全和发展[5]
2025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中观察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8 10:04
行业整体发展态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在挑战性市场环境中展现韧性与活力,整车产销量增长但竞争加剧,新旧动能转换加速[2] - 行业面临新技术投入高回报低、市场不确定性等挑战,但"新"背后蕴含机遇与挑战交织的发展空间[2] 新挑战 - 国际贸易环境恶化、智能驾驶监管收紧、软件故障风险凸显及安全内涵扩展构成行业发展复杂底色[3] - 美国关税新政扰动供应链,企业短期暂停订单观望,长期采取市场多元化及海外建厂策略应对[3] - 智能驾驶强监管成"新常态",4月交通事故后车企集体调整宣传策略,行业认为监管收紧有利于规范发展[4] - 软件故障召回事件频发,软件复杂度较燃油车时代提升百倍以上,行业建议推动软硬分离分层解耦开发模型[4][5] - 安全标准扩展至网络安全等领域,监管模式演进为"准入-沙盒-召回"三段式,需多方协同构建防控体系[5] 新变化 - 供应链账期"顽疾"破解,《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实施后主流车企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8] - 车网互动(V2G)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首批39个试点覆盖9城,可缓解电网压力但商业模式尚不清晰[9] - 外资车企与中国智能化供应商合作密集落地,呈现"反向输出"趋势,如宝马联合阿里开发AI引擎、亿咖通为大众提供智能座舱方案[10] - 自动驾驶企业加速"出海",文远知行与优步合作计划5年新增15座国际城市部署Robotaxi服务[10] 新标准 - 多项推荐性标准转为强制性要求,涉及自动紧急制动、车门把手安全、动力电池防护等领域[13] -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升级为"不起火不爆炸"标准,新增底部撞击及快充循环测试[14] - 标准升级推动氢燃料发动机量产应用,《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修订新增氢燃料条款[14] 新趋势 - AI技术从局部应用迈向全域拓展,DeepSeek影响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芯片及激光雷达等领域[16] - 零部件企业跨界布局eVTOL领域,孚能科技半固态电池已送样头部客户,力神电池交付325Wh/kg高密度电芯[17] - 人形机器人领域受关注,企业利用精密制造经验布局仿生关节等核心部件,但存在商业化落地距离远的"虚火"现象[19]
最有“钱”景的专业,这些汽车人才正在被疯抢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6-29 23:28
高校毕业生与高考人数趋势 - 2025届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人 较2024年增加43万人 [4] - 202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35万人 较2024年减少7万人 为2017年以来首次下降 [4] 汽车行业就业市场现状 - 汽车行业呈现两极分化:毕业生求职困难与企业高薪抢人并存 部分岗位年薪突破百万仍供不应求 [6] - 行业变革推动高薪职位涌现:算法工程师年薪超百万 电池专家与掌握代码的汽车人才成为稀缺资源 [6] - 传统机械专业起薪约20万元/年 智能车辆工程专业起薪达35万元/年 差距显著 [9] 热门专业与薪资对比 - 传统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平均起薪7800元/月 新能源方向毕业生起薪达1.2万元/月 [11] - 计算机 电子信息 软件 人工智能 半导体 芯片等专业成为报考热门 基础学科如应用数学 应用物理受高分考生青睐 [11] - 高校推出机电一体化 机械自动化等交叉学科专业 通过学分制改革适应复合型人才需求 [12] 高薪职位领域 - 车辆工程+软件双修人才年薪最高 主导"软件定义汽车"领域 [15] - 座舱体验设计成为潜力领域 工业设计与交互设计专业需求上升 [15] - 新能源电池企业为应届博士生提供高于车企管理层的年薪 动力电池人才缺口显著 [16] - 人工智能 软件工程 新能源科学类岗位在未来五年仍将保持高薪 [17] 人才需求与招聘趋势 - 智能驾驶与机器人领域招聘指数增长27.9倍(2024年1月至2025年4月) [18] - 头部车企算法 大模型 软件岗位薪资高达30~100K 16薪成为常态 [21] - 未来五年车企招聘将向软件定义汽车高度倾斜 算法 能源 数据岗位薪资增幅预计进一步扩大 [22] 车企招聘偏好 - 专业实力与口碑强的院校毕业生更受青睐 研究生比本科生更具竞争力 [24] - 智能网联领域需求转向智能化 软件 计算机 大数据及信息安全专业 [26] - 产品定义与用户体验人才需兼具市场需求洞察与技术理解能力 [26] - 前瞻技术研发人才缺口大 需覆盖新材料 化学等基础技术突破领域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