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
搜索文档
创新驱动重塑经济“肌体”
陕西日报· 2025-10-20 06:53
在陕西,一项项科研成果加速从"书架"走向"货架",一条条基于新质生产力的产业链加速崛起,一 家家科创企业拔节生长…… "十四五"以来,陕西立足自身优势,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 度融合,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一块煤、一辆车到一片"芯"、一束光,陕西聚势蓄能抓创新、促转型、提质效,推动一批含新 量、含绿量、含金量高的产业茁壮成长,让陕西经济在"长个子"的同时,"体形"更好,"体魄"更强。 科研成果加速走出实验室 然而,从"书架"到"货架"的转化并非易事。 "有理论技术和工程实践,可是咋转变成产品、推向市场、为行业服务?"杨涛说。 不用放大镜、不靠经验,只用算法和分析就能为工业装备进行全身"体检"。 这项特殊的"体检"被称为智能化无损检测,是利用声光电磁热等成像进行数据分析,可在千百万像 素中毫秒级锁定微小缺陷,评定速度较传统人工方式提高40倍,超标缺陷检出率接近100%。 创新"体检"方式来自西安数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0月16日,该公司董事长杨涛说:"这就像我们 体检拍'CT'一样。设备精度、'CT'分析能力都很重要。" 42岁的杨涛,另一个身份是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 ...
数说“十四五”丨“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科技创新领域成果显著 有力支撑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央广网· 2025-10-19 12:28
央企研发投入与科技创新 - 十四五以来央企研发经费年均增长约6.5%,连续三年超过1万亿元 [1] - 央企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领域投资年均增速超过20%,累计投资达8.6万亿元 [2] - 国资委打造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组建23个创新联合体,AI+专项行动布局应用场景超800个 [2] 航空发动机技术突破 - 中国航发应用TRIZ理论破解滑油金属屑末监测模块在体积适配与监测精度上的核心痛点 [1] - AEF1200涡扇发动机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型大涵道比双转子涡轮风扇发动机,直径接近2米 [1] - 换装新型国产发动机的运-20B航程更远、载重更大、速度更快,供电、液压、防控等系统同步改进 [2] 清洁能源项目进展 - 中广核德令哈100万千瓦光热储一体化项目中80万千瓦光伏发电已并网发电 [2] - 该项目包含20万千瓦光热储能发电,为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塔式光热项目,计划于今年年底投产 [2] - 中广核通过专项研发推动大开口熔盐槽式集热技术,提升光热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化和关键装备国产化水平 [2] 央企资产规模增长 -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十三五末的68.8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底的91万亿元 [3] - 十四五时期央企资产总额年均增速达7.3% [3]
前三季度31省GDP预测:湖北远超福建,江西升至14,甘肃增速第2
搜狐财经· 2025-10-19 09:52
总体经济格局 - 头部经济大省广东和江苏继续领跑,预测GDP分别为105404.12亿元和103106.86亿元,担当经济压舱石角色 [1] - 山东、浙江工业升级成效显著,湖北、江西、甘肃等省份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为全国经济版图注入新活力 [1] - 全国预测GDP总量为1016195.35亿元,可比增量为42429.35亿元,名义增长率为4.47% [6] 领先省份经济表现 - 广东省预测GDP为105404.12亿元,较去年同期99939.18亿元增长2850.94亿元,名义增长率2.85%,第三季度增量900亿元 [6] - 江苏省预测GDP为103106.86亿元,较去年同期97744.30亿元增长3160.56亿元,名义增长率3.23%,第三季度增量1030亿元 [6] - 山东省预测GDP为77143.67亿元,较去年同期71981.27亿元增长3224.40亿元,名义增长率4.48%,实际增速5.6% [6] - 浙江省预测GDP为68659.06亿元,较去年同期62618.00亿元增长3515.06亿元,名义增长率5.61%,实际增速5.6% [6] 中部崛起省份表现 - 湖北省预测GDP为45142.19亿元,稳居全国第七,远超福建省的42532.05亿元,名义增长率6.20%,实际增速6.2% [3][6] - 湖北省"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突破性发展,武汉都市圈数字经济增速连续三年保持15%以上 [3] - 武汉-襄阳-十堰产业走廊形成完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带动全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8.6% [3] - 江西省预测GDP为25788.46亿元,晋级全国第14位,成功赶超陕西,名义增长率4.88% [4][6] - 江西省赣州国际陆港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47%,带动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4] - 江西省风电光伏装机容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2%,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创造GDP增量超300亿元 [4] 西部地区特色发展 - 甘肃省预测GDP为9999.46亿元,进入全国前三十强,实际增速达到6.2%,处于全国第2 [5][6] - 甘肃省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6000万千瓦,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新增投资超千亿元 [5] - 甘肃省金昌镍钴新材料产业园吸引全球产业链龙头企业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GDP贡献率提升至38% [5] - 甘肃省河西走廊生态经济带建设成效显著,带动文旅综合收入同比增长41% [5] 区域产业动态 - 东部沿海深化创新驱动,广东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浙江数字经济双引擎保持强劲动能 [6] - 中部省份产业承接能力显著增强,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呈现爆发式增长 [6] - 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提速,川渝双城经济圈电子信息技术、云贵大数据中心建设成效斐然 [6]
刘小涛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
新华日报· 2025-10-19 07:31
全省经济运行态势 - 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2] - 需更有针对性地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2] - 推动工业稳存量扩增量优动能,支持产能利用率高、产销率高的企业增资扩产 [2] 产业发展与创新 - 抓主流、抓确定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准谋实未来产业 [2] - 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特色优势产业 [2] - 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 消费促进措施 - 多措并举拓展消费,加快"苏品苏货"上平台、上商超、上连锁 [2] - 增加文旅、体育等消费资源供给,提升家政、养老、托育等服务供给水平 [2] - 促进人工智能赋能消费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 [2] 城市发展与房地产 - 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加力实施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 [2] - 强化"好房子"供给,满足各类人群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2] 投资与项目推进 - 切实稳定和扩大投资,推动在建项目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2] - 认真谋划重大项目,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盘活存量资产,保障项目资金需求 [2] - 创新机制招引更多优质制造业服务业项目 [2] 外贸外资发展 - 全力以赴稳外贸稳外资,抓好新主体、新市场、新模式、新渠道、新产品 [2] - 积极开拓多元市场,加力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贸易 [2] - 支持外资利润再投资,建强用好招商平台,多元化拓展引资渠道 [2] 赛事经济发展 - 持续扩大城市足球联赛溢出效应,增强优质体育赛事供给 [3] - 培育社会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赛事品牌 [3] - 促进赛事与消费深度融合,推动赛事经济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3]
透过3组数据看陕西发展成色
陕西日报· 2025-10-18 08:04
民营经济总体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底,民营经济主体增至580多万户,约占全省经营主体总量的97.8% [1] - 2025年上半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为49.8%,较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均提升0.3个百分点 [1] - 民间投资保持高位增长,增速高于全国14.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速均超过30% [1] - 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增加至1.42万家,约占高技术企业总量的85% [1] 营商环境优化 - 陕西营商环境凸显从业人员素质高忠诚度高、生产生活成本低、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好、物流人流信息流流动快、产业配套强科技支撑强五大优势 [4] - 通过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及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优化营商软环境,民营经济主体从2023年新增97万多户,到2024年新增71万多户,截至2025年6月底总量增至580多万户 [4] - 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企业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并落户陕西,例如陕西永丰特种纱线有限公司将公司从江苏迁至陕西并带来上下游合作企业,填补了陕西包芯纱线生产的行业空白 [3][4]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2025年上半年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2023年和2024年增速分别为3.3%和5.8% [6] - 民营企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截至2025年6月末已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83.2%,拉动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民用无人机、3D打印设备等产品产量持续增长 [7] - 陕西明确时空信息、商业航天等十几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行动计划,省属企业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获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6] - 民营企业如西安三角防务通过新建制造基地解决航空制造领域卡脖子问题,浙江银轮机械在西安设立子公司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天禹辰航空在丹凤县投资建设高端无人机制造产业园 [6][7] 科技创新驱动 - 陕西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截至2024年底居全国第十一、西部第一,通过推进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秦创原等平台建设、改革教育科技人才体制、实施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培育耐心资本等措施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良性循环 [9] - 打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硬仗是2025年省委省政府部署的首要任务,以持续释放创新潜力 [9] - 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在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量中占比超过80%,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9]
首期规模超百亿元!成都未来产业创投基金正式启动
搜狐财经· 2025-10-17 19:36
基金概况 - 成都未来产业创投基金于10月17日正式启动,是千亿元未来产业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基金首期规模超百亿元,采用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机制 [3] - 基金由成都科创投集团作为管理机构,负责项目尽调与投后管理,其管理的未来产业创投发展基金规模达65亿元,存续期15年 [3] 投资方向 - 基金重点投向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量子科技、脑机接口、先进核能、前沿材料等未来产业 [3] - 同时覆盖集成电路、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绿色氢能、轨道交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成都市支柱产业 [3] - 基金旨在打造天使与创投相结合的基金集群,催化前沿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 [3] 项目进展与企业反馈 - 基金启动会上有5家来自不同领域的科技企业进行了现场路演,相关部门现场开展项目入库评价 [1][4] - 深圳市瑞康光联科技有限公司核心团队由海外归国专家组成,聚焦激光芯片、光通讯、AI光模块等领域,前期已自主投入数千万元启动资金,芯片技术基本成型,正寻求约1亿元的Pre-A轮融资以加速产业化 [5] - 企业选择成都因其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雄厚,上下游产业链完善,具备打造完整产业生态的土壤 [5] - 四川远航华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表示,公司用十年时间从产值500万元扩张到5000万元,认为入库后将获得更多资本认可和市场拓展机遇 [5]
首期规模超百亿元 成都未来产业创投基金正式启动
搜狐财经· 2025-10-17 16:55
基金概况与启动 - 成都未来产业创投基金正式启动,首期规模超100亿元 [1][3] - 基金是成都千亿未来产业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远期目标推动形成千亿级创投母子基金集群 [3] - 基金工作启动会暨首批项目入库会于10月17日举办,标志着基金工作进入实质阶段 [1][7] 基金结构与运作模式 - 基金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机制,旨在打造政府耐心资本投资体系 [3][5] - 成都科创投集团管理的未来产业创投发展基金规模为65亿元,存续期15年 [5] - 成都交子金控集团设立了规模为69亿元的未来产业创投引导基金 [3] - 基金由成都科创投集团作为管理机构,负责项目尽调、投决与投后管理,确保专业化、市场化运作 [5] 投资策略与重点方向 - 基金聚焦“9+9+10”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投向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量子科技、脑机接口、先进核能、前沿材料等未来产业 [5] - 投资方向同时涵盖集成电路、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绿色氢能、轨道交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成都市支柱产业 [5] - 基金鲜明定位为“产业培育者”、“资源撬动者”、“赛道引领者”和“生态构建者” [3] 项目对接与生态建设 - 启动会上有5家来自不同领域的硬科技企业进行了现场路演,涉及激光芯片、光通讯、AI光模块等人工智能领域 [7] - 相关部门现场开展项目入库评价,确保项目质量与基金投向高度契合 [1][7] - 活动为优质项目与资本搭建了高效对接平台,成都市下一步将继续优化创投生态,推动更多创新项目落地 [7]
税务总局:前三季度中国机器人和无人机制造收入增速超20%
第一财经· 2025-10-17 15:52
新兴产业整体表现 - 前三季度全国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2% [2] - 前三季度全国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 [2] - 前三季度科研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2.3% [2] 机器人行业 - 中国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生产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由2015年的3.3万套增长至2024年的55.6万套 [1] - 2024年服务机器人产量为1051.9万套,同比增长34.3% [1] - 前三季度机器人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1.7% [1] - 行业相关企业平均增长达50%-100% [1] 无人机行业 - 前三季度无人机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9.8% [1] - 深圳作为无人机之都,拥有整机制造及链上企业2000多家,产值超过1000亿元 [2] - 深圳占有全球70%的消费类无人机市场和40%的工业级无人机市场份额 [2] - 今年前8个月深圳民用无人机产量同比增长58% [2] 集成电路与科技产业 - 前三季度集成电路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7% [1] - 前三季度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5% [2] - 前三季度企业购进研发和技术服务金额同比增长6.1% [3] 政策与研发支持 - 今年1-8月支持科技创新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13336亿元 [3] - 政策旨在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3]
奇德新材:公司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可为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
新浪财经· 2025-10-17 15:33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具备轻量化、高强度、耐腐蚀、抗疲劳等显著优势 [1] - 公司产品可为新能源汽车、低空飞行器、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高端化、轻量化的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 [1] - 公司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低空飞行、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应用 [1]
图说研报 | 中国科技股在全球竞争力几何?
新浪财经· 2025-10-17 07:55
产业基础优势 -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 [4]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从2004年约10%提升至2024年约35% [6] - 截至25H1,中国累计建成5G基站454.9万个,位居世界第一 [7] - 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在2023年提升至470台/万人,四年时间接近翻倍,超越德国和日本跃居全球第三 [7] 创新环境与人才储备 - 中国已培育六批共15,77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2024年第四批达4,328家 [11][12] - 中国高校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显著增长,研究与发展全时人员数从2005年约20万人增至2023年约100万人 [16][17] - 中国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数持续增加,工学毕业生从2008年约100万人增至2022年约180万人 [18] - 在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或地区中,中国人才竞争力优势十分明显,从2014年的“滞后区”进入2023年的“领先区” [20][21] 创新能力与专利成果 - 中国PCT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比重从2002年不足1%提升至25.6% [22] - 2023年中国大陆PCT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比重居前的行业包括机床、化学工程、环境技术、计算机技术、测量等 [24][25] - 2023年PCT专利申请量占比明显提升的领域包括生物科技、微结构与纳米技术、生物材料分析等 [29] 全球贸易与市场地位 - 截至2024年,中国RCA>1的产品主要集中在计算机设备、通信设备、电力设备、机械、光学元件、面板等 [31] - 中国企业物联网模组全球份额从2018年21.0%提升至2023年48.5% [34][38] - 中国厂商光模块销售收入全球占比预计从2020年23.3%持续提升至2029年29.5% [39] 财务与竞争力比较 - AH科技股在智能驾驶、新能源、工控自动化领域营收与利润复合增速领先全球,半导体设备、储能、固态电池等环节表现突出 [46][48] - AH科技股在新能源、工控自动化研发强度与全球持平,AI芯片、激光雷达等领域研发强度显著高于全球其他科技股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