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经济

搜索文档
5月20日连板股分析:连板股晋级率34% 高位股大面积退潮
快讯· 2025-05-20 15:37
连板股市场表现 - 今日共77股涨停,连板股总数28只,其中三连板及以上个股8只,连板股晋级率34.78%(不含ST股、退市股)[1] - 全市场超3800只个股上涨,连续第二个交易日逾百股涨超9%,小盘股受青睐,北证50、微盘股指数创历史新高[1] - 高位股退潮明显,利君股份、渝三峡A、红墙股份、尤夫股份等人气股跌停,成飞集成断板,市场连板高度压缩至4板[1] 板块热点分析 - 新消费板块表现强势,郑中设计、丽人丽妆4连板,拉芳家化6天4板,天元宠物20CM2连板,涉及谷子经济、宠物经济、医美等细分领域[1] - 并购重组概念持续受热捧,综艺股份5天4板,天汽模3连板,北交所五新隧装30CM2连板[1] - 军工相关个股活跃,王子新材(军工+可控核聚变)、恒天海龙(军工+碳纤维)成功晋级3连板[2] 连板股晋级明细 - 3连板及以上晋级率100%,包括郑中设计(城市更新+IP经济)、天汽模(并购重组)[2] - 2进3晋级率35%,涉及路畅科技(AEBS)、综艺股份(并购重组)、拉芳家化(医美)等6只个股[2] - 1进2晋级率33%,涵盖浪莎股份(纺织)、安彩高科(预期重组)、保变电气(中兵系预期重组)等20只个股[2] 其他涨停个股 - 九鼎投资(创投)涨停[3] - 苏州龙杰8天6板(纺织+军工)表现突出[3]
传媒行业周报:政策护航持续护航,看好AI应用与可选消费双轮驱动-20250518
华鑫证券· 2025-05-18 17:1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给予传媒行业推荐评级 [6][19][4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5月自上而下政策持续护航,自下而上企业端探索新业务新业态,端午到618电商节、上影节和暑假档有望推动传媒板块,传媒可通过科技赋能与撬动内需助力业务新增 [5][44] - 投资可关注传媒低洼板块、谷子经济、电影院线板块、线下体验经济和AI应用相关个股 [4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传媒行业回顾 - 2025年5月12 - 16日,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涨跌幅分别为0.76%、0.52%、1.38%,传媒子行业中电子商务指数涨幅大,智能电视指数涨幅小 [14] - 周涨跌幅个股中,涨幅Top3为网易 - S、迅游科技、*ST天泽,分别涨16.07%、14.26%、11.39%;跌幅Top3为完美世界、百奥家庭互动、天娱数科,分别跌6.28%、5.56%、5.27% [14] 传媒行业动态 - 游戏:5月9 - 12日,腾讯子公司Funcom开发的《沙丘:觉醒》全球测试引发热议,空降Steam非免费游戏畅销榜第八、心愿单热榜第五 [25] - 电商:阿里巴巴2025财年营收9963.47亿元,同比增6%,第四季度营收2364.54亿元,同比增7%;京东心动购物季开售前4小时超220个品类成交翻倍;拼多多2025年618大促5月13日开始,至6月20日结束,较去年提前一周 [25][26] - 影视:5月14日,周迅主演、顾游执导的《初次尝到寂寞》在杭州开机,计划2026年上映 [26] - 美护:5月12 - 14日,第29届CBE中国美容博览会在上海召开,关注“新品科技发布,深化产品转化价值”和“全球资源迸发,出海趋势正火热”两大趋势 [27] - 玩具:万达电影旗下子公司拟与儒意星辰共同投资北京乐自天成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后双方合计持股7% [28][29] 电影市场 - 2025年5月12 - 18日,周度分账票房2.10亿元,票房Top3为《水饺皇后》《猎金·游戏》《人生开门红》,分账票房分别为0.24亿元、0.21亿元、0.09亿元 [30] - 下周拟上映11部电影,如5月20日的《永不失联的爱》《黑暗迷踪》等 [32] 电视剧市场 - 周度收视率靠前的电视剧为湖南卫视《我家的医生》、江苏卫视《无尽的尽头》、上海东方卫视《蛮好的人生》 [34] 综艺节目市场 - 周度全网热度榜靠前的综艺有《乘风2025》《这是我的西游》《哈哈哈哈哈 第五季》 [36] 游戏市场 - 截至2025年5月16日,热门页游为《传:四毒高爆》和《冰雪超变版·爆装》 [38] - 手游免费榜排名前三为《三国志幻想大陆2:枭之歌》《别抢我的座·我是大侦探》《三角洲行动》,畅销榜排名前三为《王者荣耀》《和平精英》《无尽冬日》 [39] 上市公司重要动态 - 2025年5月,中文在线、掌趣科技、汤姆猫、华凯易佰、华策影视发布减持相关公告 [43] 本周观点更新 - 给予传媒行业推荐评级,政策护航,企业创新,端午到暑假档有望推动传媒板块,可关注不同维度个股 [44] 本周重点推荐个股及逻辑 - A股:芒果超媒推出芒果超品俱乐部;遥望科技受益618电商热度;奥飞娱乐超级飞侠18季开播;风语筑受益城市更新政策;蓝色光标受益电商节;浙文互联推进数字文化创新;姚记科技主业稳健;华策影视布局AI;万达电影关注谷子经济和暑假档;上海电影关注上影节和新电影;横店影视下沉市场有潜力;中信出版受益谷子经济 [6][45] - 港股:B站618招商开启;腾讯关注微信交易生态;阿里618电商节夯实基本盘;阜博集团助力企业出海;美图以AI技术打造产品;布鲁可自研IP发展可期 [6][45]
谷子经济“能否”拯救万达电影?
新浪财经· 2025-05-17 09:52
万达电影投资52TOYS的战略布局 - 万达电影全资子公司影时光与关联方儒意星辰共同投资潮玩公司52TOYS,合计持有7%股权,总投资金额1.44亿元,对应估值区间为18.69亿至42.89亿元[1] - 投资目的是布局"谷子经济",通过与52TOYS在IP玩具开发、市场营销等领域合作,拓展非票房收入[3] - 行业背景:泡泡玛特2024年营收130亿元(同比+106.9%),卡游营收超百亿(同比+278%),显示潮玩市场高增长潜力[3] 万达电影经营困境分析 - 2024年营收123.62亿元(同比-15.44%),归母净利润-9.40亿元(同比转亏18.52亿元),扣非净利润-10.99亿元[5][6] - 核心业务观影收入占比54.09%(2023年57.76%),商品/餐饮收入占比12.5%,广告收入10.34%,显示营收结构单一[7] - 市场环境恶化:2024年票房5亿以上影片仅16部(同比减少13部),无单片超40亿;2025年五一档票房同比腰斩[8][9] IP衍生品业务发展现状 - 万达电影通过时光网推出《原神》、泡泡玛特联名等上百款SKU,线下孵化"时光里"品牌已开30家门店[12] - 但2024年商品/餐饮收入15亿元(同比-20.53%),显示衍生品销售受票房低迷拖累[7][13] - 行业趋势:2024年中国谷子经济规模1689亿元(同比+40%),预计2029年超3000亿[14] 战略转型的挑战与不确定性 - 影视IP衍生品存在"上头期短"的天然缺陷,需打造长效自有IP并开发多领域产品线[15] - 52TOYS 2024年营收6.3亿元、净利0.3亿元,线下门店仅十多家,对万达赋能可能限于IP运营经验而非规模效应[17] - 行业竞争激烈,泡泡玛特等头部企业已建立400+门店优势,新入局者面临同质化与IP竞争力不足等问题[17][18] 公司控制权与股东动态 - 2024年4月中国儒意通过收购万达投资100%股权成为控股股东(持股20%),实控人变更为柯利明[10] - 2025年5月阿里关联企业杭州臻希计划减持1.3927%股份,导致股价下跌[11] - 中国儒意背靠腾讯,拥有《你好,李焕英》等影视IP资源,可能为万达提供内容支持[10]
新消费2025年股权投资前瞻报告
Wind万得· 2025-05-17 06:34
核心观点 - 2025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1.9万亿元,同比增长5.4%,消费成为拉动GDP增长的首要动力,最终消费支出当季同比拉动GDP为2.8% [3][7] - 新消费赛道投资复苏,2025年1-4月融资案例128起,已披露融资金额68.9亿元,其中亿元及以上融资案例16起 [3] - 谷子经济和银发经济成为资本关注重点,近一年谷子经济赛道融资案例超20起,银发经济赛道融资案例近40起 [3] 行业概览 - 2025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环比增长1.2%,21个省份达到或超过GDP预期增长目标 [7] - 消费对GDP贡献率51.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671亿元,同比增长4.6% [7][8]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显著,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6.9%、21.7%、19.3% [8] 投融动态 - 2025年1-4月新消费融资案例128起,同比减少31.5%,融资金额68.9亿元,同比减少24.4% [28] - 餐饮赛道融资案例最多(42起),食品饮料赛道融资金额最高(29.5亿元) [28] - 融资轮次主要集中在A轮及以前,占比67.9%,融资金额区间以1000万-5000万为主(33起) [32][33] 赛道图谱 - 谷子经济源于二次元文化周边产品,2024年市场规模达1689亿元,预计2029年达3089亿元 [48][50] - 银发经济2023年市场规模12万亿元,预计2027年达20万亿元,涵盖养老服务、智能科技、医疗健康等领域 [60][61] - 母婴、文旅、消费科技、宠物、冰雪经济等细分赛道也具备投资潜力 [10] 代表企业 - 元气玛特:元宇宙潮玩企业,已完成4轮融资,总金额超1.2亿元,主打"游戏+电商+虚实结合+AIGC"模式 [70][72] - 程天科技:外骨骼机器人企业,已完成7轮融资,总金额超2.2亿元,产品覆盖全国92%省级行政区域 [76][80] 政策支持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提振消费"置于年度重点任务之首 [9] - 多部门出台政策支持消费,涵盖跨境电商、入境消费、服务消费、轻工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 [17][18] - 地方政府如广东、浙江、上海等也推出促消费具体措施 [17][18]
巴菲特,突然大笔卖出!最新持仓曝光丨南财号联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6 19:25
外卖行业监管 - 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多部门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要求合法规范经营、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商户及骑手权益,外卖行业"价格战"或告一段落 [1] 潮玩与IP投资 - 万达电影子公司影时光与儒意共同投资潮玩品牌52TOYS母公司乐自天成,总投资额1.44亿元,按交易价计算52TOYS估值超40亿元 [1] 低空经济产业 - 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联盟成立,计划三年内推动100个标志性场景落地、孵化50家独角兽企业,目标海南低空经济规模突破千亿,重点发展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应用 [1] 巴菲特持仓变动 - 伯克希尔一季度清仓花旗集团(1464万股)、减持美国银行7%(4866万股)及第一资本金融4%(30万股),增持啤酒巨头星座集团113%至1201万股,对苹果持仓未变 [1] 上市公司回购增持 - 央行8000亿元结构性工具合并使用并降息0.25个百分点至1.5%,截至4月末上市公司拟申请回购增持贷款上限超1100亿元 [2] QDII基金表现 - 4月QDII基金平均回报率-0.63%,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人民币A领涨,博时标普石油天然气指数A、天弘越南市场A跌幅居前 [2] 银发经济趋势 - 银发人群线上活跃用户达3.3亿,千元以上消费能力突出,剧集《闪婚老伴是豪门》等验证其商业价值,但综艺领域开发仍滞后 [3] 4月金融数据 - 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800亿(同比少增4500亿),社融新增11585亿(同比多增12243亿),M2增速8.0%(环比升1.0个百分点),政府债券发行及低基数推动社融增速 [3]
韩星未被邀请,内娱抢购日货
36氪· 2025-05-16 17:57
中日韩娱乐合作趋势 - 外交合作新趋势下,内娱开始积极与日韩娱乐产业互动,但韩娱合作仍受"限韩令"影响未破冰 [1][3] - 日娱成为内娱主要合作对象,在电影、音乐、综艺等多个领域展开大规模合作,但群众感知度不如当年韩流 [3] - 日娱因"圈地自嗨"特性形成稳定合作模式,"糊"成为保护色 [3] 影视行业动态 - 2024年日片引进数量预计将创新高,打破2019年25部的记录,目前已上映14部 [4] - 头部日漫IP版权费涨至近千万美元,需2.5亿票房保本,较去年不足百万美元大幅上涨 [8] - 老片引进成为新盈利点,如2003年《名侦探柯南:迷宫的十字路口》票房达1.4亿 [11] - 衍生品经济崛起,路画通过《铃芽之旅》《灌篮高手》周边创立GuGuGuGu品牌,已开9家门店和30个影院合作点 [11] - 2024年谷子消费爆发式增长,交易额同比激增105%,顶流IP包括《排球少年》《蓝色监狱》《咒术回战》 [13] 音乐市场发展 - 日本艺人成为音乐节标配,2024年出现全日音阵容音乐节如西湖音乐节 [14] - 音乐节热钱转向个唱市场,2024年一季度日音演出数量已超2023年全年,仅5月上海日音巡演就超50场 [14][15] - 日本音乐人受众虽小众但忠诚度高,演出票常一票难求 [16] - 日本音乐市场规模庞大,Snow Man实体CD销售额超7亿人民币,Mrs.GREEN APPLE数字流媒体收入超3亿人民币 [17][18] 综艺领域突破 - 芒果TV率先挖掘日本艺人红利,"浪姐4"美依礼芽成为成功案例 [19] - 日本艺人在综艺中普遍印象良好,如miyavi雅因"教育"向佐出圈 [19] - 2024年多档综艺引入日本艺人,如《歌手2025》邀请BENI,《亚洲新声》邀工藤静香,《这就是街舞》新增日本导师 [21] 行业深层分析 - 日娱传统势力受流媒体冲击出现解体迹象,如杰尼斯崩塌和电视台掌控力下降 [23] - 日娱对海外市场反应迟缓,信息差成为商业机会,中介角色被绕过现象增多 [23] - 与韩娱相比,日娱合作难度更大但稳定性更高,需要针对性策略 [24]
雷军,投出一个IPO
投资界· 2025-05-15 16:27
公司背景与IPO动态 - 杭州铜师傅文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递交港股招股书,正式赴港IPO [1] - 公司成立于2013年,创始人俞光从卫浴行业转型创立铜师傅,现为中国铜质文创工艺产品市场总收入最高品牌 [1][3] - 线上客单价超750元,小米系为重要投资方,顺为资本和小米集团分别持股13 39%和9 56% [1][8] 创始人创业历程 - 创始人俞光1972年生于浙江绍兴,早期创业经历包括摆摊、卫浴行业(雅鼎卫浴上市) [3] - 因高价铜关公像(120万元)与原材料成本(5万元/吨)差距发现市场机会,创立铜师傅 [3] - 2014年天猫店首推铜马和39元铜葫芦,当年售出50万个 [3] 产品与IP战略 - 产品矩阵以铜质文创为核心(占营收95%以上),拓展至塑胶潮玩、银质及黄金文创(子品牌"玺匠金铺") [11] - 2022-2024年分别创建300、279、456个新原创IP,自研IP贡献营收占比超88% [12] - 合作IP包括六小龄童版"孙悟空"、三星堆、漫威等,曾创淘宝众筹2000万元记录 [5][12] 小米系深度合作 - 创始人俞光为小米方法论忠实实践者,模仿"米粉节"举办"铜粉英雄大会" [7] - 2017年获顺为资本和小米生态链1 1亿元A轮融资,后续B轮(3 1亿元)、C轮(2亿元)持续加注 [8] - 雷军评价其为"小米体系外最像小米的企业",并定制铜师傅产品作为小米上市礼品 [7][9] 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4 80亿元、4 88亿元、5 51亿元,净利润0 57亿元、0 44亿元、0 79亿元 [11] - 2024年在中国铜质文创市场份额35 0%(总收入)和44 1%(线上收入),天猫京东品类第一 [12] - 线上渠道贡献近八成营收,线下布局9家直营店及68家授权门店 [12] 行业趋势与对标案例 - "谷子经济"崛起,泡泡玛特2020年上市市值超1000亿港元,2024年股价涨7倍至2600亿港元 [15][16] - 布鲁可(奥特曼IP)港股IPO获6000倍认购,市值超360亿港元;卡游2024年营收百亿冲刺IPO [16][17] - 行业呈现IP驱动特征,铜师傅与泡泡玛特、卡游等共同反映文化消费新趋势 [14][17] 未来战略 - 计划通过线下经销拓展海外市场,已进入中国台湾及美国,布局东南亚 [13] - 港股IPO将加速全球化进程,强化品牌与渠道建设 [13]
万达、儒意1.44亿投资52TOYS,押注“谷子经济”是影视公司的新出路吗?
36氪· 2025-05-15 16:24
万达电影投资乐自天成 - 万达电影子公司影时光与关联方儒意星辰拟以1.44亿元收购乐自天成7%股权,其中影时光投资8228.57万元获4%股权,儒意星辰投资6171.43万元获3%股权 [1] - 交易包含原有股份认购和新增股权收购两部分,按新增注册资本计算乐自天成估值42.9亿元,按股权转让估值计算为18.7亿元 [1] - 乐自天成核心品牌52TOYS是"谷子经济"头部品牌,2024年营收6.3亿元,净利润3000万元,线下门店仅13家,面临渠道扩张压力 [8] 万达电影战略转型 - 2024年万达电影营收123.62亿元但净亏损超9亿元,同比下滑203.05%,2025年一季度因《哪吒之魔童闹海》带动净利润达8.3亿元,同比增长154.72% [3][4] - 公司推出"时光里"品牌拓展影院衍生品销售,已开设30家门店,商品SKU超500个,计划2025年覆盖100家影城,一季度衍生品销售贡献非票收入增长超40% [5] - 投资52TOYS是公司向院线下游市场开发、连接年轻群体的战略举措,旨在改善收入结构过度依赖票房的现状 [2][4] 行业趋势:"谷子经济"崛起 - "谷子经济"与年轻市场高度关联,但电影市场24岁以下观众占比逐年下降,2025年五一档仅17% [9] - 影视公司通过衍生品开发可提升年轻群体消费粘性,如《铃芽之旅》特殊票根使部分影院上座率提升40%,《射雕英雄传》特典卡将卖品人均消费从22元拉升至58元 [13] - 《流浪地球2》衍生品众筹10天突破800万,《哪吒之魔童降世》衍生品众筹达1.2亿元,显示IP衍生品市场爆发潜力 [6][11] 同业布局情况 - 光线传媒将IP授权提前至电影制作期,《哪吒2》衍生品销量占卡游公司总销量一半,一季度IP运营业务贡献数亿元收入 [13][15] - 光线传媒启动"第二次转型",从内容提供商转向IP创造运营商,已开发30个品类200多款衍生品 [15] - 横店影视、上海电影等公司也加速布局IP授权和衍生品开发,行业整体向非票房收入转型 [9][11]
半价甩卖手办、两折出售卡牌,《哪吒2》谷价悄然崩盘
36氪· 2025-05-15 08:07
《哪吒2》衍生品市场现状 - 《哪吒2》衍生品二级市场价格大幅下跌 哪吒卡牌从原价180元/盒跌至40元/盒 降价幅度达78% [1][4] - 闲鱼平台出现大量低价转单和甩卖 如FunCrazy水墨吧唧从90元降至30元 泡泡玛特毛绒哪吒从249元降至150元 [4] - 卡牌领域贬值最严重 全新未拆整盒斗天包第一弹在闲鱼仅售37元 相当于原价2折 [6] 市场供需与角色热度分化 - 二手市场严重供大于求 社交平台低价挂售现象普遍但成交困难 [6] - 角色热度差异显著 敖丙周边价格普遍高于哪吒及其他配角 反映颜值消费主导市场 [6] - 联名品牌影响价值 万代、泡泡玛特等早期合作厂商产品保值性优于后期入场厂商 [7] 衍生品行业运营问题 - 设计同质化严重 多数厂商为赚快钱紧急开发 导致商品缺乏独特性 [12] - 产能管控失效 无限追加产量策略加速市场饱和 如卡牌生命周期仅依赖IP短期热度 [12][16] - 对比日本体系 缺乏限购、抽选等稀缺性管理手段 商品流通量失控 [12][16] IP生命周期与行业挑战 - 国产IP普遍缺乏长线运营 《哪吒2》上映三个月后衍生品热度已近尾声 [20] - 内容方缺乏持续产出能力 衍生品市场依赖电影上映周期 难形成常青效应 [19][20] - 头部案例警示 卡游《奥特曼》卡牌营收占比从主力跌至8% 反映IP依赖型产品风险 [16]
新消费成“新宠” 重仓基金收获满满
证券时报· 2025-05-15 02:25
新消费与传统消费表现对比 - 新消费个股成为基金经理新宠 多只重仓新消费的基金产品持续跑赢市场 而垫底消费主题基金大多重仓以白酒为主的传统消费板块 [1] - 新消费代表股表现强劲 美图公司反弹33% 心动公司反弹28% 医脉通反弹27% 思摩尔国际反弹75% 布鲁可年内涨幅超120% [2] - 传统消费表现低迷 某公募消费主题基金因重仓白酒股年内业绩损失接近15% 而重仓新消费的海富通消费优选基金年内获利近30% [2] - 机构资金对传统消费股态度谨慎 港股白酒股珍酒李渡被主动偏股基金清仓 仅剩一只债券型基金持有不足1%仓位 [2] 新消费投资特点 - 新消费品种在股票市场呈现零散分布状态 研究上更耗时费力 缺乏行业化特征 [1][4] - 排名靠前的消费赛道基金产品主要重仓新型消费股 如富国全球消费基金收益率达26% 前十大重仓股几乎全部指向女性消费领域 [3] - 南方香港成长基金重仓配置泡泡玛特(仓位11.19%)、老铺黄金、蜜雪集团等 超出公募行业"双十规定" [3] 新消费景气度驱动因素 - 新消费赛道景气度处于上升阶段 消费新品种热度吸引基金抱团 [5] - Z世代消费者更接受新事物 注重情绪价值 推动国产品牌向中高端发展 在美护、日化、黄金珠宝等领域出现强劲增长 [5][6] - 潮玩、IP文化、宠物等"情感"消费、"体验"消费景气度持续上升 [6] - 新兴消费赛道表现突出 泡泡玛特成为长城港股通价值精选基金第一大重仓股(10.90%) 巨子生物为第九大重仓股(约5%) [6] 机构对新消费的观点 - 新消费更重视消费体验而非单纯实物购买 部分赛道龙头品牌新登资本市场 关注度高易引发抱团效应 [7] - 海外资金开始关注中国新消费机会 港股市场同时受内外资金追捧 中国优质资产价值低估情况逐步改善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