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价值

搜索文档
高考落幕带动毕业游市场,“情绪”与“热点”驱动旅游新场景
财经网· 2025-06-18 03:51
消费群体迭代 - 05后毕业生群体成为2025年毕业游市场核心驱动力 其出游决策周期较传统游客缩短40% 呈现"即时决策 快速成行"特征 [2] - 出行结构呈现"短途高频与长短结合并存"特点 周边游占比34% 国内长线游与出境短线游分别占26%和23% [2] - 消费逻辑呈现"该省省该花花"特征 18%用户为演唱会定制行程 旅拍服务订单增长65% [2] - 55%用户选择2-3人结伴出游 30%倾向独自旅行 反映"半社交半独立"心理需求 [3] 目的地选择趋势 - 境内游热门目的地集中于上海 北京 广州等网红城市 主题公园与文博场馆组合效应显著 [4] - "苏超"赛事带动江苏旅游预订量激增 无锡在比赛期间预订人次较前一周增长50% [4] - 出境游免签国家占据热度前五 泰国 新加坡等地预订量同比增长60%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哈萨克斯坦预订量增幅超10倍 [5] - 亲子家庭成为暑期旅游主力 占比达60% 赴欧旅游人数增长76% 北欧和英国增速分别为50%和75% [5] 产品与服务创新 - 旅游平台推出"目的地+X"模块化产品 预订量同比增长85% 定制游用户占比提升至15% [6] - 酒店业跨界合作打造音乐主题体验 如洲际酒店联合网易云音乐推出夏日歌单 [7] - 景区通过"准考证经济"刺激消费 免票政策使预订量平均增长40% 博物馆参观人次增长62% [7] - 主题乐园强化毕业仪式感消费 北京环球度假区推出限定票务组合含毕业纪念礼包 [8] 行业发展趋势 - 旅游市场呈现"半径收缩但体验浓度提升"特征 行业需从流量运营转向价值运营 [8] - 情绪价值与场景创新成为破局关键 深度挖掘情绪消费与社交货币需求 [8] - 亲子客群推动市场结构性升级 中长线目的地需求旺盛 非洲及南美线路增长分别达103%和178% [5]
加码情绪价值,孩子王全新Ultra店俘获新生代父母“童心DNA”
搜狐财经· 2025-06-17 22:35
首店经济与消费市场 - 首发场景成为消费市场的"顶流密码",承载创新基因与体验价值,既是流量磁石也是商业价值新坐标 [2] - 首店经济浪潮下,场景创新重新定义商业价值,成为品牌激活流量的核心引擎 [2] - 母婴童消费市场"精致育儿"与"消费理性"碰撞,呼唤首店经济新解法 [3] 孩子王Ultra店创新模式 - Ultra店定位为"未来式育儿成长超级体验旗舰店",融合谷子经济、AI智能、潮玩IP等元素,注重亲子情感价值和情绪体验 [3] - 门店设计年轻潮流,包含十大主题化场馆和十六大体验专区,如谷子集合区、AI智能玩具专区等 [8][11][16] - 首创"妈妈试用中心"作为口碑反馈中心及互动社交枢纽,提供"为爱甄选"派样和"为爱陪伴"互动沙龙 [13] - 门店总面积近1000平方米,规划近4000商品SKU,包含550+解决方案,与超21家短链自营供应商合作 [15][21] 产品与服务创新 - 业内首设"谷子集合区",融合超50个IP形成多元产品矩阵,打破年龄边界吸附中大童及潮玩人群 [11] - 自研AI智能情感伙伴系列玩偶"啊贝贝和TA的朋友们",搭载自研模型和语音交互系统 [16] - 推出"孩定制"限定零食产品,与十大品牌联名,引入知名IP形象单品 [17] - 全国首次线下落地酷骑哈雷摩托车,首发APP一键操控的康贝智能推车 [19] - 构建"全家营养馆"六大需求解决方案,提供从母到婴再到全家的全链路健康守护 [20] 战略与生态布局 - 实施"三扩战略":扩品类构建全周期全维度全场景消费图谱,扩赛道构建多元服务生态,扩业态向多场景转型 [23] - 高端母婴产品年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公司通过"孕产Plus"、"成长Plus"、"同城亲子Plus"三大平台最大化用户生命周期价值 [23] - 计划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布局超20家以上全新Ultra店,作为"千城万店"计划的样板工程 [23] - 构建"短链自营+千城万店+同城即时服务+全面AI智能化"的开放无界生态战略 [24] 用户洞察与行业趋势 - Z世代母婴童群体消费决策被情绪价值与圈层认同重塑,愿意为IP、治愈等概念支付溢价 [8] - 新一代父母消费逻辑变化,消费场景更加精细,渴望从个性化育儿场景中找到共鸣 [8] - 公司将95后新生代亲子家庭作为重点人群,并向潮流文化年轻群体辐射 [8] - 通过场景化共创满足新生代父母对悦己生活、精致育娃与亲子共同成长的多元期待 [15]
00后男生潮玩消费浪潮崛起:追求精致生活与解压乐趣丨变革618
搜狐财经· 2025-06-17 17:10
EDC玩具行业增长 - EDC玩具在淘宝平台成交规模突破1.5亿,消费者年龄跨度18-60岁,18-24岁消费者增速极快 [2] - 天猫首创EDC独立类目后,半年内数千商家入驻,618期间成交突破千万,同比增长超4倍 [2] - 今年618 EDC类目整体成交较去年双11激增2.5倍,超80%用户为男性,年消费破万的重度玩家超万人 [2] 消费趋势与产品升级 - 单价1500元以上高端EDC玩具同比增长112%,成为增长重要驱动力 [3] - 锆合金、钛合金材质因轻盈坚固和炫彩效果成为高端主流,千元以上产品占比显著提升 [3] - 3D打印技术推动复杂结构设计,国风元素和多功能融合(如开瓶器、螺丝刀)使产品超越解压功能,成为文化载体 [3] 行业赛道定位 - 淘天玩具潮玩行业峰会预判EDC玩具契合情绪价值、男性经济等超级赛道趋势,展现爆发性增长 [2] - 产品精准满足男性对触觉体验与机械美学的双重需求,形成高消费粘性 [2][3]
车圈为什么没有产生LABUBU?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6-17 12:19
核心观点 - 文章探讨了国产纯电精品小车未能复制泡泡玛特LABUBU现象级成功的原因,指出缺乏文化底蕴、情绪价值塑造不足以及过度自信的开发逻辑是主要障碍 [1][2][27] - 强调真正的情绪价值需要文化基因、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的深度结合,而非简单模仿或参数堆砌 [37][38][39] - 提出汽车行业应学习泡泡玛特的用户洞察方法,避免精英主义开发思维,才能创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原创品牌 [18][25][41] 情绪价值构建 - LABUBU的成功源于"萌与拽"的造型矛盾感+泡泡玛特积累的潮玩品牌认知,形成独特情绪价值体系 [4][6] - 传统精品小车如MINI、smart、ID.3均通过强化性能基因或文化标签建立情感化叙述逻辑 [7][8][9] - 国产小车存在标签堆砌问题,例如某车型定位"比smart更MINI,比MINI更smart"暴露文化不自信 [11][12][13] 用户洞察方法论 - 泡泡玛特通过潮流玩具展观察艺术家作品销售速度、自动贩卖机测试点位等用户反馈机制精准把握需求 [18] - 汽车行业成功案例包括五菱缤果、比亚迪海豚等产品,均遵循用户需求导向开发逻辑 [22] - 批评某些车企采用"做梦灵感"式的强权开发体系,无视用户审美需求导致商业资源浪费 [24][25] 品牌形象管理 - 车企价值观直接影响用户社群形象,过度辩解或攻击友商会破坏品牌高端化定位 [30][31] - 健康社群应营造快乐氛围,建议学习自黑梗文化而非指责用户吐槽 [34][35] - 豪华品牌用户追求稳健可靠形象,与舆论攻讦行为存在本质冲突 [32][33] 行业发展建议 - 汽车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需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打造具有文化厚度的品牌 [41] - 长期成功产品需完成从商品到文化资产的跃迁,建立用户身份认同 [39][40] - 呼吁行业放弃价格战思维,专注构建不可替代的情绪价值体系 [42]
博时基金王诗瑶:解析LABUBU爆火背后的新消费投资逻辑
新浪基金· 2025-06-17 01:37
新消费定义与特征 - 新消费指基于新技术、新业态形成的消费行为,包括智能家电、潮流玩具、美妆护肤、宠物经济、即时零售、茶饮等 [1] - 核心特征为数字化、绿色化、情绪价值导向 [1] 新消费增长驱动因素 -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国家"以旧换新"政策及AI、大数据技术应用加速线上线下融合 [2] - 消费升级需求:Z世代追求个性化、悦己体验,推动潮玩、宠物经济、玄学消费等情绪价值赛道爆发 [2] - 下沉市场潜力释放:高性价比国货品牌通过供应链优化覆盖低线城市,部分行业和公司实现高增长 [2] 新消费与传统消费差异 - 驱动逻辑:新消费以"情绪价值"和"供给创造需求"为核心,满足Z世代悦己、社交需求;传统消费依赖物质需求与人口红利 [3] - 估值方法:新消费高成长性支撑高估值;传统消费锚定稳定现金流与股息率 [4] - 风险特征:新消费高波动易受市场情绪影响;传统消费防御性强但需求增长乏力 [4] 新消费行业趋势 - 在宏观环境下新消费的高成长性较为稀缺,可能出现局部泡沫 [4]
泡泡玛特火得一塌糊涂之后,我看了创始人王宁的所有采访,总结了最关键的10条
搜狐财经· 2025-06-16 11:21
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通过销售情感和情绪价值而非实用价值,成功打造了潮玩行业标杆[4] - 公司成功源于创始人王宁长期坚持的战略思想体系,包括尊重时间、商业与艺术平衡等核心理念[5][50] - 泡泡玛特通过工业化改造潮玩、转向女性市场、渠道优势和把握时代红利四方面关键决策实现突破[9][10][11][13] - 公司定位为"入门级奢侈品",通过稀缺性和情感价值创造维系品牌溢价[25][26][28] - 海外业务成为新增长极,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59.6%,第三季度占总收入50%[57] 战略思想体系 - "尊重时间、尊重经营"是公司底层经营哲学,强调长期主义[5][20] - 采用围棋思维构建生态位而非象棋式零和竞争[16][17] - 坚持做"树一样的企业",同时发展根基(用户需求)和枝叶(市场应变)[18][19][20] - "只吃七分饱"策略保持稀缺性,如IP系列产品控制产量在预期70%[21][22] - 定位为"商业与艺术平衡"的实践者,将独特艺术普世化[50][54] 关键成功因素 - 工业化改造潮玩:标准化生产流程使价格更亲民,扩大受众[9] - 市场转向:从男性为主的机甲风格转向女性偏好空白市场[10] - 渠道优势:一线城市高端商场门店形成文化传播节点[11][12] - 时代红利:80/90后成为消费主力,推动亚文化主流化[13] - IP运营策略:聚焦头部艺术家合作,不追求数量而重质量[31][32] 产品与品牌哲学 - 刻意剥离实用功能,最大化情绪价值[4] - 通过稀缺性维持精神产品价值,隐藏款溢价达877%[28][47] - LABUBU等IP成功源于不设故事,让用户自主投射情感[32][45][47] - 借鉴奢侈品逻辑"创造并保护梦想",避免打折破坏价值[28] - 产品组合包含功能价值、心理价值和资产价值三重结构[28] 全球化发展 - 海外收入占比已达50%,韩国和东南亚为初期重点市场[57] - 本地化策略:与当地艺术家合作设计,融入区域文化[57][58] - 高端选址:东京涩谷、伦敦牛津街等全球顶级商业区[58] - 品牌定位:通过LV等奢侈品牌邻居策略建立高端认知[58] 行业影响 - 推动潮玩从小众艺术向大众消费转型,类似唱片对音乐产业的变革[52] - 利用中国制造优势实现艺术品的工业化量产[51][52] - 开创行业基础设施:自动售卖机、线上玩法等被同行模仿[14] - 定义潮玩为"艺术与商业设计的结合",平衡独特性与普遍性[54] 运营体系 - 全部直营门店保持品控,全球门店统一管理[33] - 15年经营历史显示长期积累,非短期爆发[33] - 建立"系统优于目标"的执行理念,专注每日正确行动[60][65][66] - 反常识决策:在电商热潮中坚持线下实体店建设[23]
黄金版“Labubu”?记者实探→
证券时报· 2025-06-16 09:12
Labubu现象级热潮 - Labubu引发全球现象级热潮,出现"一BU难求"现象,预示新消费时代年轻消费者愿为情绪价值买单[1] - 一款全球唯一薄荷色Labubu在永乐2025春季拍卖会以108万元落槌,二手市场Labubu产品成为炒作对象,被称作年轻人"黄金替代品"[7] - 资深潮玩玩家表示"买Labubu堪比理财",但业内警示价格神话下炒作风险正累积[8] 深圳水贝黄金市场反应 - 深圳水贝商家推出黄金版Labubu手机挂件,含金量低,价格28-100元,与正版不完全相同但销售火爆,外地商家批量拿货[2][4] - 大克重黄金版Labubu饰品(约10克)因涉嫌侵权不公开销售,仅接受预定[6] - 泡泡玛特客服声明未授权任何商家生产黄金版Labubu饰品[7] 黄金消费市场趋势 - 高金价下深圳水贝卖场人气不减,消费者转向设计感强的小克重金饰(项链/手链/耳饰)及百元内产品(手机贴片/挂件/金饼),"小而美"成新赛道[7] - 商家反映金价上涨导致销售额普遍下降,但情绪价值驱动的小克重产品需求旺盛[7] IP潮玩行业洞察 - 券商报告指出IP潮玩消费核心是情绪价值即时满足,Labubu个性特点+社媒传播+供给短缺推高流通溢价和关注度[7] - 深圳水贝商家认为新消费时代需通过低价黄金饰品满足情感表达需求[4]
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茅台和Labubu,我却夹在了中间
36氪· 2025-06-15 23:36
泡泡玛特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从一年前低点36港元上涨至266.8港元,涨幅接近7倍,若从上市最低前复权价10港元算起,涨幅超过25倍,成为超级牛股 [1] - 公司市值一度突破千亿港元,上市首日高开超100%,静态市盈率达237倍 [4] - 近期市值突破两千亿港元,超过乐高,相当于四个三丽鸥 [7] 行业趋势与消费者行为 - 潮玩行业代表从传统消费股(茅台、五粮液)转向泡泡玛特、蜜雪冰城等新兴品牌,反映消费代际变迁 [1] - 盲盒模式通过随机性奖励机制增强消费者粘性,类比A股打新股体验,激发多巴胺分泌 [3] - Labubu等IP产品被明星与网红搭配奢侈品展示,成为社交货币,类似茅台在商务宴请中的象征意义 [6][7] 商业模式与市场反应 - 公司通过线下黄金地段门店与自动贩卖机布局,强化渠道渗透 [2] - 盲盒销售模式虽被创始人否认为核心,但实际构成商业关键,推动收藏者重复购买 [3] - 市场对高估值成长股风险偏好波动显著,公司股价曾从107港元跌至10港元以下,跌幅超90%,但后续因盈利恢复与出海故事反弹 [5][7] IP价值与收藏属性 - Labubu初代藏品级产品在拍卖会以108万元成交,显示IP进入高端收藏品领域 [8] - 公司产品从玩具升级为时尚配件,估值逻辑超越传统玩具行业 [6][7] 投资者认知差异 - 部分投资者因传统玩具行业低利润认知而低估公司潜力 [2] - 年轻消费者对情绪价值的重视支撑行业长期需求,但代际差异导致理解鸿沟 [5][8]
Labubu爆火助推市值暴涨 泡泡玛特撕裂基金经理的认知
经济观察报· 2025-06-15 09:12
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从被质疑的"卖塑料玩具的公司"转变为资本市场追捧的新消费巨头 其股价从2022年低点飙升超过23倍 市值突破3300亿港元 反映了Z世代消费逻辑对传统投资框架的颠覆 [4][6][35] - 基金经理群体经历了从追捧、割肉到重新审视的认知转变 分歧焦点在于IP生命周期、估值体系及全球化潜力 代表传统消费投资逻辑与新消费时代的碰撞 [6][19][44] - 公司通过IP多元化与全球化实现业绩爆发 2024年营收130.4亿元(同比+106.9%) 经调整净利润34.0亿元(同比+185.9%) 海外收入占比从2021年零起步升至2024年上半年近30% [12][30][46] 股价表现与市值变化 - 上市首日(2020年12月11日)股价达77.1港元 市值突破千亿港元 但2022年10月跌至10港元以下 较峰值缩水超90% [8] - 2024年股价上涨超10倍 2025年6月10日创262港元历史新高 市值达3368亿港元 较2022年低点累计涨幅超23倍 [21][35] - 2025年以来股价上涨约186% 动态PE超过80倍 远高于传统消费股估值水平 [35][4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3年SKULLPANDA和MOLLY两大IP营收均突破10亿元 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35%至10.66亿元 占总收入16.9% [12] - 2024年全年营收130.4亿元(同比+106.9%) 经调整净利润34.0亿元(同比+185.9%) [30] - 海外市场持续高增长 2024年4月Labubu在美欧销售同比增约8倍和5倍 TikTok相关话题播放量突破50亿次 [34] 基金经理态度演变 - 早期质疑:张坤2022年Q1买入但两季度后退场 萧楠2021年Q3高位入场后于2022年Q2清仓(股价跌幅超35%) [10] - 认知转变:博道基金张建胜承认低估IP孵化潜力及估值锚定错误(原用传统消费品20倍PE 现认为应给40倍) [23] - 当前分歧:207只基金2025年Q1重仓持股(总市值99.29亿元) vs 2024年Q1仅36只基金持股(市值13.44亿元) [40] IP运营与全球化进展 - IP孵化成果:2023年两大IP营收超10亿元 2024年Labubu在泰国北美走红 初代藏品拍卖价达108万元 [4][12] - 海外收入占比从2021年零起步 2024年上半年逼近30% 预计2025年超过50% [30] - 摩根士丹利指出IP飞轮效应启动 公司成为全球主要IP所有者首选合作伙伴 [46] 投资逻辑重构 - 传统框架失效:Z世代愿为情绪价值支付溢价 消费投资从"填空式"研判转向关注情感陪伴与社交属性 [16][37] - 估值体系变化:线下+IP授权模式应给40倍PE(vs传统消费20倍) 头部新消费品牌通过多极增长实现估值重塑 [23][46] - 持仓结构调整:贵州茅台机构持股3个月内减少670万股 资金流向潮玩、宠物经济等新消费领域 [30] 市场分歧焦点 - 看空观点:百亿私募仁桥资产指股价存在明显泡沫 IP生命周期不确定 持股集中度高风险高(前25大股东持股超85%) [44][47] - 看多观点:景顺长城周寒颖认为情绪价值型消费需求增长 头部品牌通过人群破圈、多品牌矩阵实现跨越式增长 [46] - 操作分化:交银启道2025年Q1减持105万股 富国沪港深减仓70万股 但景顺长城品质长青持股市值达4.65亿元 [31][47]
景顺长城基金张欢:部分新消费公司或有泡沫风险,投资潮玩应关注产业链布局|基金佳问第110期
搜狐财经· 2025-06-13 09:35
新消费行业概述 - 新消费赛道快速崛起,包括潮玩、宠物经济、国潮品牌等,主要受消费者年轻化和追求"质价比"驱动 [3][4][5] - Z世代成为消费主体,更注重"悦己消费"和情绪价值,愿意为爱好和情绪价值付费 [5] - 消费者从追求品牌溢价转向"质价比",国货因品质提升和价格优势崛起 [5] 热门赛道分析 - 宠物经济:养宠渗透率突破临界点,科学养宠推动需求多样化,宠物食品出厂规模500-700亿,终端GMV约1000亿,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翻倍 [6] - 竞争格局:头部公司凭借产品力和渠道运营能力将获得更高市场份额,中小型公司生存压力增大 [6] - 潮玩行业:情绪消费代表,IP设计和文化共鸣是关键,自有IP和渠道布局形成竞争壁垒 [10] 商业模式与投资逻辑 - 新消费品牌共通点:满足"需求质价比+供给独特性",通过情绪价值(如美、面子)获取高毛利率 [7] - 成功要素:产品力为核心,营销转向私域社交传播(如小红书口碑),实现破圈增长 [8] - 业绩评估:高盈利能力伴随低销售费用率,反映产品力和消费者让利 [8] 新消费与传统消费对比 - 传统消费:与总量经济关联度高,关注供给侧竞争格局,成长性低但持续性更强 [11] - 新消费:结构性机会为主,供给创造需求,聚焦细分人群,成长性高但波动性大 [11] - 估值差异:传统消费侧重绝对估值和赔率,新消费依赖高增长预期和胜率 [11][12] 行业研究方法 - 研究路径:从微观数据(线上渠道高增长产品)→赛道规律总结→渠道/消费者调研→财务验证 [13] - 选股策略:分化行情中优选业绩持续兑现公司,结合市场风险偏好调整仓位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