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自强

搜索文档
每周主题、产业趋势交易复盘和展望:忽视关税噪音,关注自主科技-20250505
东吴证券· 2025-05-05 15:39
本周市场回顾 - 上周全A量能1.1万亿,较前一周缩量438亿,与4.14 - 4.18当周量能基本持平[9] - 上周风格偏向小盘成长,北证50周涨跌幅2.38%居首,大盘价值周涨跌幅 - 0.92%垫底[12] - 以滚动30个交易日相对收益看,小盘股和成长股相对优势在负数区间震荡,成长股相对价值股优势震荡回升[14][17] - 上周私募持仓表现最佳,私募重仓指数周涨跌幅1.18%,国家队指数周涨跌幅 - 1.14%表现最差[20] - 两融余额缓慢减少至低于1.8万亿,上周每日跌停家数较前一周有所增加[28] 产业趋势交易回顾与展望 - 上周强势方向有人形机器人和AI,小鹏机器人IRON亮相上海车展,总书记考察上海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39] - 2025年行业配置围绕活跃内循环、科技自立自强与扩大开放,活跃内循环关注“两重、两新”等,科技自立自强关注人工智能等,扩大对外开放关注跨境电商等[40] - 下周TMT类有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中芯国际业绩说明会;泛科技类有神经科技创新论坛;非科技类有美联储利率决议和莫斯科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祝活动[43] 风险提示 - 国内经济复苏节奏不及预期、海外降息节奏及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不确定、地缘政治事件、行业基本面不确定等风险[46]
创新成势 澎湃向前(寰宇平)——中国科技创新突围的密码与担当
人民日报· 2025-05-04 05:31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正通过创新构建新竞争优势,有效应对保护主义冲击,为全球科技发展注入确定性力量;中国科技强国之路越走越宽广,其科技创新突围发展的经验昭示着中国经济的光明前景 [1] 分组1:中国科技创新突破现状 - 个别国家对中国进行科技封杀,但中国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尖端突破密集涌现,越来越多源自中国的科技创新成为国际焦点 [1] - 2012 - 2024年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三十四位升至第十一位,成为10多年来进步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昭示中国科技创新之势全面形成 [1] - 国际舆论认为封杀中国创新不会得逞,中国正由技术使用者转型为全球创新领导者,有望重塑全球创新格局 [2] 分组2:中国创新之变的原因 - 创新之变源自顶层设计的科学谋划,2012 - 2024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从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到突破3.6万亿元人民币,国家对创新重视贯穿战略定位等多方面,展现制度优势 [3] - 创新之变源自改革赋能的持续推进,如上海以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改革推动登记技术合同量近3年年均增长264%,科技体制改革促进成果转化 [4][5] - 创新突围源自创新生态的全面形成,如杭州科创大走廊和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创新发展,《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拥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位居世界第一 [5] 分组3:中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 - 科技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辩证统一,中国秉持“科技向善”,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 [5][6] - 中国与多国开展科技合作,如巴基斯坦航天员将造访中国空间站,阿斯利康、宝马、空中客车等跨国企业与中国合作,中国作为世界研发实验室的作用日益增强 [6] - 中国提出多项倡议,在弥合全球科技鸿沟、完善全球科技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科技创新路上一以贯之的合作者、赋能者 [7]
在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中贡献青春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的殷殷嘱托让众多年轻创新创业者深受激励
解放日报· 2025-05-03 11:35
文章核心观点 上海创新创业青年受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鼓舞,各企业和创业者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上海建成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及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1] 上海海每康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凭借“手部代偿柔性外骨骼系统”获“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挂帅优胜单位”,要将人工智能与医疗器械融合开发领先产品 [2] - 设备通过传感器识别患者主动运动意图辅助康复,研发难点是信号处理与产品轻量化舒适度结合,经6次迭代形成解决方案 [2] - 获上海多部门产业政策支持,产品进入上海市第二类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有望年底上市填补市场空白 [3] - 集聚科研与临床团队形成“产学研医”模式,正聚焦临床需求研发脑机与神经接口相关医疗器械 [3] 卢俊威相关情况 - 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与搭档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4.0项目夺冠,打破欧洲国家金牌垄断,获“阿尔伯特·维达”大奖 [4] - 因上海有比赛用设备及开放人才引进政策来到上海,上海智能制造产业集聚为技能人才提供学习和发挥才干的条件与舞台 [5][6] - 获得金牌后将工作重心转到培养年轻技能人才上 [5] 上海首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董事长刘猛军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把创新实践深植产业一线 [7] - 专注高端激光智能装备等研发应用,推动“AI + 激光”融合,研发出行业首创产品 [7] - 推进产学研合作,多个高精度激光装备产品实现国产替代,成本降低30%以上 [7] - 得益于上海人才环境构建高素质研发团队,硕士以上学历占比30%,工匠工作室培养中高级技工百余名 [8] 上海易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创始人薄智元扎根人工智能和数字化领域10年,从上海交大读书时开始创业,产品服务超200万企业用户 [9] - 发现“无代码”赛道,轻流科技产品和服务覆盖全国,入选上海市相关名单 [10] - 创业获“大零号湾”资金扶持和租金减免,共享法务、财务团队助公司落地 [10] - 认为上海产业链丰富利于合作,可链接全球资源,接下来服务转型方向是“人工智能 +” [10]
“我们看到了江城的蓬勃脉动”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01 06:01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欧美同学会“知国情、话自信”留学人员国情教育研习班在湖北武汉举行,海归学员通过参观博物馆、企业等,感受中国历史文化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脉动,鼓励留学人员对接国家战略发挥作用 [5] 分组1:文化相关企业 - 无锡正邦国际会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薛湘白聚焦数字展览与数字视觉,帮助企业完成品牌数字化平台转型,并通过数字会展多角度宣传推介无锡,思考借助“文博热”做好会展工作 [7] - 江西英豪傅睿教育集团董事长徐根柱所在企业投入160余万元打造省内首个市级“留学人员之家”和“党外知识分子之家”,成为留学归国人员“精神港湾”与“资源枢纽” [11] 分组2:科技企业 - 锐科激光2007年创办,6年后研制出国产首台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与国外先进水平“并跑”,后又研发出2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此项高端技术的国家 [9] - 湖北九峰山实验室两年前正式运营,不断涌现全球首片8寸硅光薄膜铌酸锂光电集成晶圆等新技术、新产品 [9] 分组3:汽车企业 - 武汉经开区的岚图总装车间不到2分钟可诞生一部新能源汽车,岚图改造工厂时规划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打造高端品牌 [11] 分组4:行业发展与建议 - 光谷以光电子信息产业见长,创新氛围与自信强烈,留学人员可凭借国际视野和技术储备推动激光技术、汽车研发等领域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应用 [8][10] - 欧美同学会副秘书长滕剑峰希望留学人员精准对接国家战略,深耕重点行业,抓住契机将个人规划融入国家发展浪潮,发挥纽带作用 [12]
自立自强有底气,我国人工智能专利占全球60%
机器人圈· 2025-04-30 17:10
最近,来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一组数据,再次印证了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综合实力:我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 能专利最大拥有国,占比达60%。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助理总干事夏目健一郎表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 十大专利持有者中,超半数是来自中国的企业和科研机构。"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尤其是随着大模型和生成式AI发展,进一步带动全球 范围内的人工智能创新。 这轮人工智能浪潮中,中国正视差距、加倍努力、不断超越。目前,我国人工智能研究论文的数量、质量均居于 全球第一梯队,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位居全球第二,还是诸多人工智能开源社区的重要贡献者。 这些成绩,是在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大背景下取得的。近些年来,我国科技创新遇到了前所未有 的外部挑战,人工智能就是饱受制裁打压的领域之一。比如,美国一直限制高阶芯片对我国的出口,想以此来遏 制中国科技发展。 人工智能领域"开花结果",与我国在这方面的前瞻性布局密不可分。201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 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首次将"人工智能"纳入重点任务;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印发;2021 年,人工智能在"十四 ...
一则消息,这一板块大涨!刚刚,外交部重磅发布!
天天基金网· 2025-04-29 20:51
摘要 1、今天,A股三大指数再度收跌,不过有超3500只个股上涨,小盘股表现突出, 汽车零部件板块逆势上涨,外交部重磅发布。 2、 盘点历史五一节前后走势, 哪些板块机会更大? 3、 上天天基金APP搜索【777】 领98元券包 ,优选基金10元起投!限量发放!先到先得! 真话白话说财经,理财不说违心话 --这是第1343 篇白话财经- - 今天,A股三大指数继续收跌,但有超3500只个股上涨,小盘股表现突出,北证50、国证2000、中证1000等小盘股指数领涨。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APP,统计截至2025/4/29,不作投资推荐) 两市成交额1.02万亿元,节前资金有些无心恋战了。盘面上,汽车零部件、传媒、食品饮料等板块逆势上涨,电力、银行等板块下跌。 分析人士认为, 短期市场或有一定调整压力,但调整也为投资者提供配置良机,5月A股有望迎来反弹窗口。 一则消息,这一板块大涨 今天,小盘股扛起了领涨大旗。汽车零部件板块在利好下涨超2%。 一方面,科技板块以技术突破来提供生产力的底层逻辑未变; 另一方面,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加码,加强国内大循环以对冲外需走弱。红利板块则在市场下行期间,防御风格抬头时相对优势更 ...
自然科学基金委:多措并举提高科学基金资助效能
新华社· 2025-04-29 20:45
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联合依托单位,深入开展人才项目"帽子化"治理,巩固深化评审专 家被"打招呼"顽疾专项整治,规范经费使用管理,提高科学基金资助效能,确保把宝贵的科技资源投向 最具创新活力的一线科研人员。 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主责承接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专项;做大做强做优 联合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基础研究;允许央企研发机构注册为依托单位,探索科学基金对民营 企业进行支持的新模式;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开展国际科研资助。(记者温竞华) 这是记者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日前召开的2025年项目评审工作动员部署会上了解到的信息。 来自会上的信息显示,2024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同比增长10.5%;高被引论文数和自然指 数等指标居于世界前列,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高校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科技创新 为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有力支撑我国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窦贤康说,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 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2025年将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在增强我国原始创新能力 ...
尺素金声|自立自强有底气,我国人工智能专利占全球60%
环球网资讯· 2025-04-29 16:14
最近,来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一组数据,再次印证了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综合实力:我国已成为全 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占比达60%。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助理总干事夏目健一郎表示:"在生成式 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十大专利持有者中,超半数是来自中国的企业和科研机构。"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尤其是随着大模型和生成式AI发展,进一 步带动全球范围内的人工智能创新。 这轮人工智能浪潮中,中国正视差距、加倍努力、不断超越。目前,我国人工智能研究论文的数量、质 量均居于全球第一梯队,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位居全球第二,还是诸多人工智能开源社区的重要贡献者。 人工智能领域良好的发展势头,也让外国投资者更加看好中国科技产业发展前景。高盛发布的报告就预 计:"如果中国在基础技术自主创新方面取得更显著进展,并广泛应用具有成本效益的人工智能,那么 中国科技企业盈利将在我们基本预测的基础上提高2%。" 技术没有止境,发展未有穷期。应当看到,我们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还存在短板 弱项。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全球科技竞争,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 机遇,充分 ...
扎根服务实体经济的沃土 记全国劳动模范,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机构销售部总经理 吴斌
金融时报· 2025-04-29 11:23
金融创新与项目落地 - 参与华虹半导体IPO并引入阿布扎比投资局作为外资投资方 [1] - 助力联影医疗登陆科创板打破外资医学影像公司对CT技术的垄断 [1] - 创新推出国内首单绿色证券并支持苏浙沪闽多地机场、轨交、航空公司发行绿色证券 [1] - 带领团队发行近千个各类证券项目承销规模达5700亿元 [1] - 运用"扶贫证券+信用衍生品"模式创设首单扶贫专项信用保护合约(CDS)破解贫困地区融资难题 [1] - 完成规模138亿元的金光—白玉兰CMBS项目搭建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桥梁 [2] 团队协作与资源整合 - 建设国企青年联系服务点链接15个国企青年联系点形成资源共享格局 [2] - 组织国企骨干走进氢能、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企业推动产业实践 [2]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 通过扶贫专项信用保护合约以极低成本支持地方国企完成扶贫项目 [1] - 绿色证券推广有力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1] - 金融工具创新助力国家级贫困县利辛县破解发展难题 [1]
中国核电产业链已具备100%整机装备国产化能力
中国经营报· 2025-04-28 15:08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核电企业摆脱对国外技术依赖,实现自主研发成果跻身全球前列,为企业在贸易摩擦变局中创造新局面提供经验 [1] 行业现状 - 当前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进入高强度阶段 [1] - 中美贸易摩擦对核电产业技术路线影响基本可忽略不计,核电产业链已完全成熟 [1] 企业发展成果 - 中国核电从核心设备到数字化控制系统摆脱对国外技术依赖,以“和睦系统”等成果跻身全球前列 [1] - “华龙一号”产业链在400多项关键设备上全面实现国产化,总体设备国产化率超95%,具备100%核电整机装备国产化能力 [1] - 2016年起特别是2019年美方将部分央企列入实体清单后,央企加快自主化步伐,覆盖装备制造和软件设计等领域 [1] - 核心设备如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国内企业已具备生产能力 [2] - 核电站控制系统实现自主研发,适用于多代核电技术 [2] - 中国拥有核燃料组件自主技术,更先进燃料组件研发持续推进 [2] 企业发展经验 - 过去有意识培养自主能力,如今取得重大突破 [2] - 科技自立自强、掌握自主核心技术最为关键,重视产业链协同创新和共同发展 [2] - 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梳理可能受制于人关键设备和项目并共同解决难题 [2] 行业地位 - 中国核电技术跻身全球最前列,可与美国、法国核电技术同台竞争并在多领域超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