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型开放
搜索文档
活力中国调研行|“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 三地交出高水平开放成绩单
央视网· 2025-10-09 22:04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稳外贸、稳外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这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第五批"活力中国调研 行"走进上海、江苏、海南,深入探寻三地在开放前沿的创新实践。从上海打造全球资源配置枢纽、江苏建设双向开放高地,到海南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三地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以重大平台为支撑,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外企投资信心、拓展外贸 新增长点。一场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的深层变革,正在加速推进。让我们共同来见证这场面向全球、链接未来的开放跃 升。 上海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外贸外资稳中提质,经济韧性持续增强。今年1—8月,全市实现外贸额2.94万亿元,增长4.5%; 8月单月出口额突破1830亿元,创历史新高。"十四五"以来,上海年均新设外资企业超5700家,上海始终是全球资本投资的首选地之 一。 上海市市长龚正:"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上海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始终发 挥着风向标作用。我们通过持续扩大开放极大激发了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目前,外资企业贡献了全市约三分之一的税收、四分之一 的GDP、五分之一的就业和近40%的工业总产值、50% ...
张明:财政可以加大对家庭部门的直接补贴
和讯· 2025-10-09 17:21
债务问题与应对策略 - 当前需高度重视债务问题,避免陷入“债务-通货紧缩”恶性循环,即高债务损害微观主体资产负债表,导致消费投资减少、物价下行、实际利率上升[2] - 打破低物价循环的关键在于降低债务,修复微观主体资产负债表,具体措施包括推动债务置换和债务重组,如省级政府发行债券置换低层级政府债务[2] - 应对债务问题需补充资本金,中央政府已通过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地方政府可通过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补充项目资本金,家庭部门需财政直接补贴及增加财产性收入[3] 房地产市场稳定措施 - 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是应对当前债务问题的重要举措,需中央财政和金融资源支持城市存量更新以形成投资增量[2][6] - 房地产市场需进一步放松一线城市限购限贷政策,并对重要房地产头部民企给予适当救助,避免资金链断裂[6] - 股市上涨的财富效应放大需以房地产市场稳定为前提,当前股市上涨主要受流动性驱动[3] 宏观经济政策建议 - 未来应设定名义GDP增速目标,如“十五五”期间经济增速5%加通胀目标2%,使名义GDP增长达7%左右,并将其作为约束性目标[5] - 扩张性货币政策有进一步降准降息空间,但扩张性财政政策更为重要,应重点投向改善低收入群体收入、帮助地方政府化债(特别是应收账款)、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及筹措地方政府项目资本金[5] - 债务管理应强调逆周期,经济承压时对债务问题有更高容忍度,用时间换空间[5] 中长期改革与开放 - 需进一步改革开放,服务业潜力巨大,应放开服务业管制并促进民营企业发展[6] - 通过推出新的制度型开放措施,进一步开放服务业,以吸引高质量外国直接投资[6]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 2025-10-07 06:10
"十四五"期间,我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在 贸易、制度、平台建设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全球经贸大国的地位,持续 为全球经济复苏与增长注入确定性。 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 宝。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外贸是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十四五"期间,我国货 物贸易规模实现跨越,连续迈上5万亿美元、6万亿美元两大台阶,2024年达到6.16万亿美元,较"十三 五"末的2020年增长了32.4%,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服务贸易规模稳居全球第二,2024年首次超过1 万亿美元。 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出口势头良好,高质量产品走俏国际市场。2024年,货物贸易 中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18.2%。外贸新业态潜力持续释放,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2.7万亿元,比 2020年增长67%。 与东盟连续5年互为 ...
记者蹲点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感受“一站式”便利
新华网· 2025-10-06 09:39
行业趋势 - 中国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浙江成为全球游客热门目的地之一 [1] - 国庆中秋假期杭州口岸预计出入境人员达11.5万人次,同比增长7.5% [2] - 大量外籍游客首次到访浙江,文旅产业加速发展与对外开放深化是重要驱动因素 [2] 服务创新与效率提升 -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国际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务,解决外籍游客通讯、支付、交通等关键需求 [2][3] - 服务中心整合公安、支付、通信、文旅等18个服务事项于200平方米空间,采用一窗通办模式 [3][4] - 相比过去各平台独立运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减少一半,服务效率大幅提升,为旅客节省至少一半办事时间 [5] - 服务中心启用3个多月已累计服务外籍旅客5万余人次,提供通讯服务3000余人次,兑换现金业务2600余笔金额超700万元人民币 [6] 数字化平台拓展 - AI Hangzhou平台通过支付宝App提供入境旅游服务包,整合机场交通、公共自行车、公交、地铁等涉外交通服务 [6] - 平台上线一碰(扫)便捷入住酒店功能,最快10秒完成入住登记,并支持博物馆预约、医院挂号等生活服务 [6][7] - 数字化平台延伸了服务链条,使境外游客在离开机场后仍能享受在线便捷服务 [6] 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 - 浙江省公安厅牵头联合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等多部门进行涉外服务资源整合 [4] - 工商银行、中国联通、杭州旅游集散中心等机构派专员入驻服务中心,每日上午9时至晚10时提供服务 [4] - 浙江出台促进涉外商旅往来人员生活便利规定,为外籍人员提供工作、居住、医疗等便利 [6]
勇立潮头向未来(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10-06 05:52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与成就 -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重大国家战略,旨在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2][3] - "十四五"时期大湾区经济总量跃上14万亿元,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迈出坚实步伐[3] - 大湾区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29] 基础设施硬联通 - 深中通道通车一年日均车流量超8.64万车次,约占跨珠江口车流总量1/5,将珠江两岸车程减至半小时以内[6][7] - 黄茅海跨海通道与港珠澳大桥衔接构成"超级通道",连接江门、珠海、澳门、香港4座城市[7] - 广佛南环、佛莞城际等"四线贯通"横跨5座城市,广深港高铁实现"公交化"运营,澳门轨道交通接入广东高铁网,"轨道上的大湾区"加速形成[9] - 今年上半年广深港高铁运送跨境旅客1503.2万人次同比增长16.1%,横琴口岸出入境旅客超1390万人次同比增长33.4%,港珠澳大桥通关量破千万比2024年提早25天[10] 规则机制软联通 - 跨境支付通上线,AlipayHK、MPay接入大湾区核心城市地铁公交系统,港澳居民电子钱包覆盖约200个跨境小程序[12] - "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优化,"粤车南下"积极筹划,粤港澳"三地一锁计划"、跨界车辆信息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等政策落地[12] - 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帮助在港经营内地企业获取贷款近亿港元,金融领域"债券通"升级、"跨境理财通"优化,187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境通办"[25][26] - 前海合作区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3008.8亿元同比增长8.6%,进出口总额7066.5亿元同比增长42.4%,实际使用外资266.5亿元同比增长7.4%[27] 科技创新协同 - 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运营的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已有34个创业项目落户,打造"前店后厂"模式[15] -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实质推进高端科研项目超200个,集聚科技企业440余家、科研人员超1.5万人,PCT专利申请量超1700件[16] - 中国散裂中子源向全球科学家开放,约1/5用户来自粤港澳,在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10个[17]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在《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中首次排名全球第一[19] 产业与市场开放 - 广东合兴食用油有限公司持续增资扩产,规划建设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将更多内地优质产品带入港澳市场[12] - 深港青年梦工场自2014年成立已孵化创业团队1450家,其中港澳台及国际团队1028家,逾20万港澳居民在广东工作生活[13] - 2024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达成签约项目1933个,资金总额2.26万亿元,吸引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世界500强企业[28] - 今年上半年珠三角九市进出口总值达4.38万亿元同比增长4.3%,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20.1%创历年同期新高[28]
王一鸣: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基本要求和任务|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03 17:39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当前,外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地缘政治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减弱。纵深推 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顺畅流动,推进国内市场由"大"转"强",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 挑战,赢得国际竞争的战略主动。 全面把握"五统一、一开放"的基本要求 统一市场基础制度 市场基础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设施"。只有把基础打深了、筑牢了,才能构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楼大厦。统一市场基础制度,核心是统 一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制度,确保在全国范围内制度规则统一,形成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产权保护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权保护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产权保护范围不断扩大, 产权保护主体的平等性不断增进,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到更高阶段,社会财富不断积累和扩大,产权保护的强度、 范围、完整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不完全适应,产权保护制度的统一性,特别是对非公有制经济合法产权的保护还有待加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 ...
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广阔空间
经济日报· 2025-10-03 06:15
"十四五"时期,中国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深入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拓展合 作空间,激发发展动能。一个更加开放、自信、包容的中国,正通过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为世 界经济注入更多信心和动力。 制度型开放迈出新步伐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经贸规则正经历新一轮重塑。面对风 高浪急的国际环境,中国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速迈向制度型开放新阶段。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教授蓝庆新表示,近年来,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明显,全球 经贸规则体系加速重构。在此过程中,各类区域贸易协定在全球出现,表现出开放水平更高、涵盖领域 更广等特点。值得一提的是,呈现出由"边境规则"向"边境后规则"拓展的趋势,让制度型开放成为我国 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要求。 在此背景下,中国通过主动对接国际经贸规则、自由贸易试验区压力测试、金融领域深度开放等一系列 务实举措,推动制度型开放不断取得新成果。 德勤亚太咨询业务首席战略官李佳明表示,与要素流动型开放相比,制度型开放重点在于实施"边境后 开放",即推动国内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与国际接轨。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方面, ...
如何看待中国增设K字签证
环球时报· 2025-09-30 11:29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国将于今年10月1日起在普通签证类别下增设青年科技人才签证即K字签证 [1] - K字签证不要求国内有聘用或邀请单位 申办流程更为便利 [1] - 持证人入境后可从事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交流及创业、商务等活动 [1] 政策战略定位 - K字签证是深化制度型开放的具体实践 是我国参与全球人才治理的战略部署 [2] - 政策核心定位是服务于国际人才交流与科技创新协作 而非单纯的就业许可 [3] - 政策体现了人才政策的系统性和前瞻性 为全球人才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2][4] 行业与市场背景 - 全球国际移民数量从2000年的1.73亿增长至2020年的2.8亿 [1] - 全球人才流动模式已从传统单向流动转变为多元、双向的流动网络 [1] - 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 跨国团队的合作创新正在突破传统研发模式的局限 [2] - 亚洲国家在全球人才竞争力排名中快速上升 全球人才格局正在重构 [1] 竞争格局与影响 - 中国正成为汇集国际人才的高地 从扩大免签到构建高科技人才移民制度 [3] - 中国的K字签证与美国的H-1B签证不同 H-1B主要满足特定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3] - 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引发高度关注 证明了中国的磁吸力 [3] - 在一些国家倾向于向内收缩时 中国坚持以开放促发展 体现了大国担当 [4]
广东吸引外资三重跃迁背后的开放进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07:22
在全球外资布局趋于谨慎的当下,广东依然以其强大的"磁场效应",逆势书写着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故 事。 广东省商务厅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省新设外资企业2.1万个、同比增长34%,实际使用 外资金额(FDI)708.7亿元、同比增长9.4%,这2项关键外资指标增速都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4.8%、-12.7%),增速领跑东部主要经济大省。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全球FDI连续三年下滑,今 年前7个月我国FDI同比下降了13.4%的"寒冷气候"。 究竟是什么,让广东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逆全球化"杂音中,依然成为外资青睐的投资热土与信任的港 湾? 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同步,外资企业在广东的投资与发展经历了三个显著的跃迁阶段,每一阶段 都对应着国家发展的演进与全球产业格局的变化。 在当前的第三个阶段,广东以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角色与战略地位,正在形成吸引外资的强磁 场。 广东利用外资的三个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是广东初始融入国际市场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体制 尚处于探索期,珠三角地区凭借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和先行开放的政策红利,吸引了大量港澳台及华侨 资本,形成了典型的 ...
扎实迈向更高水平金融开放
金融时报· 2025-09-29 10:05
金融高水平开放,高水平是核心,扎实是关键。在我国金融开放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金融开放已不 仅仅是"开门迎客",而是要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实现制度型开放,同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 风险的底线。 可以明确的是,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国金融业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改变,构建互利共赢金 融发展格局的决心不会改变,推动建立更加包容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决心不会改变。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十四五"时期,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金融开放步伐坚定而稳 健,取得了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扎实成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国稳步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双 向开放,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在国际金融治理合作中的参与度、影响力、话语权显著提高。 作为我国整体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开放的"施工图"清晰,成果具体。 五年来,我国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稳步深化,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上升,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 营商环境更加友好包容,在开放格局下的金融风险防控能力不断增强。 在9月22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