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竞争

搜索文档
涉半导体豁免,美国放风取消
环球时报· 2025-06-23 06:48
美国计划撤销半导体技术豁免 - 美国商务部计划撤销台积电、三星电子及SK海力士在中国大陆使用美国技术的豁免权,目前这些公司享有全面豁免 [1] - 此举是美国政府打击关键技术流向中国的举措之一,白宫官员辩称并非新的贸易争端升级 [1] - 新举措将使全球芯片制造商在中国大陆运营更加困难,可能引发中方认为美方违背伦敦磋商成果 [3] 受影响企业及产能布局 - 三星电子在中国西安和苏州设有存储芯片工厂,西安工厂承担其全球约40%的NAND闪存产能 [3] - 三星正推动西安工厂升级为286层堆叠结构的先进制程,计划年内建成新产线 [3] - SK海力士在无锡、重庆和大连运营DRAM与NAND芯片生产基地,这些设施在全球供应链中具有重要地位 [3] 潜在影响与行业反应 - 若美方进一步收紧管制,韩国企业或被迫评估采购日本、欧洲设备替代的可能性 [3] - 台湾舆论认为台积电受影响相对较小,但美国的做法将迫使企业改为逐案申请制度,可能严重影响全球芯片供应链 [4] - 韩国贸易谈判代表表示将在与美方磋商时就可能对芯片制造商施加的限制表示担忧 [4] 地缘政治与技术竞争 - 新举措可能使美国与台湾、韩国关系紧张,因两地企业近几年已承诺在美国推动多项巨额投资 [3] - 韩国业界担忧此举将对韩国半导体在华布局构成实质性冲击,呼吁政府积极参与协调 [3][4] - 台湾媒体认为美国的做法形同为大陆半导体设备业者"送上大礼" [4]
地缘波折,难阻中国科技突围
东方证券· 2025-06-22 20:15
报告核心观点 - 全球资本市场韧性超预期,但仍需防范风险;下周中国市场表现或领跑全球主要市场;后市看好中国市场科技主线 [3][5][6] 全球资本市场韧性超预期,但仍需防范风险 - 上周全球资本市场经历压力测试,亚洲主要市场指数普遍上扬,韩国、印度和日本市场涨幅领先,分别上涨 4.4%、1.59%和 1.50%;中国市场表现逊色,上证指数微跌 0.51%,中证 1000 指数下跌 1.74%,北证 50 指数下跌 2.55% [3][14] - 支撑全球市场韧性的核心逻辑是投资者认为中东地缘危机短期内不会失控升级,油价飙升持续性预期被削弱;但当前“僵持但可控”的平衡可能被打破,需警惕潜在风险 [4][14][15] 差异化预判:下周中国市场表现或领跑全球主要市场 - 中国市场上周回调提前释放部分风险,若下周地缘风险升级,对新增利空敏感度趋弱且更抗跌;若局势缓和,情绪修复弹性强于全球市场,预计下周中国市场相对表现或领跑 [5][16] 后市展望:中国市场看好科技主线 - 持续看好中国市场科技主线行情,上周陆家嘴论坛强化资本对科技的长期支持,证监会深化科创板改革,央行上海试点引导信贷投向科技前沿 [6][17] - 投资主线重点推荐科技成长、高股息、供给受限且需求边际改善的周期品 [7][18][20] - 科技成长关注机器人/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创新药/军工/新质生产力等 [7][20] - 高股息优选分红预期稳定的银行、电力、家电龙头 [7][20] - 供给受限且需求边际改善的周期品关注有色稀土、化工细分领域 [7][21]
方兴东、徐玮| 生态围剿:终端全面崛起的代价
观察者网· 2025-06-15 09:27
中美科技竞争升级 - 2018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警告民众不要购买华为和中兴手机,标志着中美科技竞争全面升级 [1] - 2018年4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兴实施7年禁令,禁止其从美国公司购买零部件、软件和设备 [1] - 美国政府首次限制华为对软件的购买和使用,改变了以往仅针对硬件的制裁方式 [2] 华为应对制裁的准备 - 2018年5月华为召开内部会议讨论应对措施,重点关注操作系统业务的连续性 [2] - 软件团队评估显示若无法使用安卓系统,华为海外手机业务将面临重大风险 [2] - 华为决定开发完全独立于安卓AOSP的新操作系统作为"备胎项目" [3] - 组建300人精英团队开发兼容安卓应用的"齐达内"操作系统项目 [16] 华为市场表现与技术突破 - 2019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85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1% [12] - 消费者业务收入46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智能手机发货量2.4亿台 [12] - 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达38.5%,高端市场(600-800美元)份额48%超越苹果 [9][12] - 推出折叠屏手机Mate X和麒麟980芯片,技术能力达到新高度 [8][10] - 全球5G手机发货量690万部,成为最大5G手机供应商 [12] 关键合作与市场变化 - AT&T突然取消与华为合作,影响华为进入美国主流运营商市场 [4][5] - 2019年MWC大会华为占据最大展位,发布折叠屏手机和方舟编译器 [8] - 与谷歌开展Keystone项目合作,共同推动安卓生态发展 [11] - 华为云营收增长超过300%,在Top5厂商中增速排名第一 [12] 操作系统战略转型 - 团队提出单框架鸿蒙和"双头鸟"两套操作系统方案 [16] - 单框架鸿蒙方案简单直接,"双头鸟"方案复杂但能兼容安卓应用 [16] - AOS项目紧急收官,组建鸿蒙研究团队备战单框架鸿蒙 [17] - 操作系统代码规模庞大,安卓开源项目代码达一亿多行 [16]
我国为何对美国军工企业下黑手?郝文武感观军情34季深度分析!
搜狐财经· 2025-06-04 14:03
中国军工技术突破 - 中国宣布对28家美国军工企业实施封锁 标志着中美科技竞争格局逆转 [1] - 六代机 四川舰 空警-2000和爆震发动机等重大科技成果在不到两周内相继面世 [1] - 空警-3000预警机采用三代氮化镓雷达技术 雷达性能领先美国一代(美国使用二代砷化镓雷达) [1] 海军装备技术优势 - 076型两栖攻击舰搭载电磁弹射器 成为全球最强两栖攻击舰 [2] - 076型舰可支持歼-35直接起飞 替代F-35B垂直短距起降舰载机 [2] - 四川舰名义为两栖攻击舰 实际战斗力接近中型航母水平 [2] 航空发动机技术突破 - 爆震发动机通过燃油汽化爆炸产生推力 使战斗机速度突破3马赫瓶颈 [2] - 现有涡扇发动机存在技术极限(歼-20最大速度2.6马赫 F-22为2.25马赫 苏-57为2.5马赫) [2] - 中国六代机技术接近成熟 进入试飞阶段 七代机技术预研同步展开 [2] 半导体技术突破 - 突破13.5nm极紫外光源技术 打破荷兰ASML光刻机技术封锁 [3] - 通过对镓 锗等关键原材料实施出口管制 强化对美技术反制 [3] - 美国重建稀土产业链需数年甚至十年时间 且需大量资本投入 [3] 地缘战略影响 - 美国专家建议放弃第一和第二岛链 退守第三岛链并退出西太平洋 [3] - 有学者建议美国避免与中国展开军备竞赛 防止重蹈苏联覆辙 [3] - 美国军工产业面临供应链空心化风险 军工产能提升存在不确定性 [3]
富士康或收购新加坡封装厂!
国芯网· 2025-05-26 19:43
富士康竞标UTAC半导体封测企业 - 富士康正考虑竞标新加坡半导体封装测试企业联合科技控股(UTAC),交易估值或达30亿美元 [1] - UTAC母公司北京智路资本已聘请投行杰富瑞主导出售事宜,预计本月底前接收首轮报价 [1] - UTAC在中国大陆的业务布局使其成为非美资战略投资者的理想标的 [1] UTAC公司概况 - UTAC成立于1997年,是专业封测企业,业务覆盖消费电子、计算设备、安防及医疗等多个领域 [1] - 公司在新加坡、泰国、中国及印尼设有生产基地 [1] - 客户群包括Fabless设计公司、IDM整合元件制造商和晶圆代工企业 [1] - 年EBITDA约3亿美元(未公开具体财务数据) [1] 交易影响 - 交易若达成将强化鸿海在芯片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能力 [1] - 可能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1] - 在中美科技竞争背景下,非美资背景的产业并购正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1]
美又一禁令出台,或涉及华为、中兴、海康威视!
是说芯语· 2025-05-23 15:39
FCC禁止中国实验室参与美国电子产品测试 - 美国FCC以4-0全票通过新规 禁止被认定威胁国家安全的中国实验室测试出口至美国的电子产品 包括智能手机 电脑 智能穿戴等消费电子设备 [2][4] - FCC数据显示约75%销往美国的电子产品原在中国实验室完成测试 涉及168家被认定与政府或军方有关联的实验室 [3][4] - 新规将实验室与三大美国制裁名单(国防部军事企业名单 商务部实体清单 FCC封锁名单)关联 名单内企业关联实验室立即取消认证资格 [4] 受影响的中国企业类型 - 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 中兴)国内测试受阻 影响产品进入美国市场 [5] - 电子代工企业测试环节受限 可能导致订单流失与生产中断 [5] - 安防监控企业(海康威视 大华股份)面临美国市场准入障碍 [4][5] - 消费电子与新兴科技企业(物联网 AI硬件)供应链节奏被打乱 产品上市延迟 [5] 美国政策动机分析 - 遏制中国科技产业全球份额扩张 中国实验室占据电子产品测试市场主导地位 对美国111家本土实验室形成竞争压力 [6] - 延续对华科技打压路径 2022年已禁止华为 中兴电信设备 2024年3月对9家中企展开调查 [4] 产业链影响 - 短期冲击:中国实验室业务量骤降 美国进口商测试成本与时间增加 电子产品供应波动 [7] - 长期趋势:或加速中国构建自主科技生态 减少对美国市场依赖 同时加剧全球科技"逆全球化" [7][8] - FCC拟推进两项新提案:强制披露中企在美许可信息 考虑将测试禁令扩展至所有外国对手实验室 [8] 中美科技竞争态势 - 美方措施从终端设备禁令(华为 中兴)延伸至测试环节 限制手段持续升级 [4] - 中方反对将科技问题政治化 称此举为"滥用国家安全概念的长臂管辖" [3]
中美技术差距分析2025-竞争格局与战略启示
2025-05-20 13:38
纪要涉及的行业 先进电池、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制药、商用无人机、第五代无线网络(5G)、聚变能、互联网平台、下一代网络、量子技术、半导体、合成生物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中美科技竞争整体情况** - **背景**:中美科技竞争加剧,涉及经济、国家安全和全球影响力,双方在人工智能、半导体、先进制造等领域加大投入[7] - **核心目标**:为政府提供技术竞争诊断,研究技术优先级,更新技术差距,预测未来技术发展及影响,提供政策与投资建议[7] - **主要发现**:中国在基础设施(制造业、5G、电池技术)和生物制造与生物制药市场领先;美国在前沿科技(AI、量子计算、生物技术)领域领先;双方在技术优先次序上存在分歧;全球标准和战略依赖集中在半导体、6G、关键供应链控制方面[11] 2. **各技术领域情况** - **先进电池** - **竞争格局**:中国主导电池生产,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和推动MSP追赶,电池设施数量从2019年的2个增加到2024年超34个,2023 - 2024年电池制造投资近430亿美元[13][17] - **发展动向**:AI推动新型材料与电池化学突破,美国开发出新型固态电解质,但中国具备快速量产能力;公私合作模式加速电池研发[20] - **先进制造** - **竞争格局**:中国制造业规模全球第一,占全球制造业产出35%,远超美国的12%,在电池、光伏等领域占主导,机器人部署领先;美国在生成式AI和智能制造软件方面领先,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提升空间[24] - **不确定因素与关注重点**:关注中国是否主导机器人硬件市场、美国是否推进再工业化、中国贸易伙伴态度、人形机器人应用、美国文化政治态度、中国报复措施等[26] - **人工智能** - **竞争格局**:美国AI生态系统领先,私人投资是中国的9倍,新增AI公司多,但专利和论文数量下滑;中国AI生态系统崛起,大模型开发者多,部分模型展现优势并推动实际应用[29][30] - **不确定因素与关注重点**:关注中国利用开源AI突破硬件限制、美国克服AI数据中心能源瓶颈、新型模型训练范式、人工通用智能发展等[32] - **生物制药** - **竞争格局**:美国在创新领域领先,依靠知识产权保护、高额科研投入和早期资本;中国加快自主创新,生物医药创新占比从4.1%增长至13.9%;中国在生产和供应链上占优,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扩大[33][34] - **不确定因素与关注重点**:关注生物制造自动化、AI加速药物研发、本地化生物生产对竞争格局的影响,以及美国限制合作、中国报复措施等[35] - **商用无人机** - **竞争格局**:中国在全球商用无人机市场领先,大疆占全球消费市场90%以上,整体市场份额接近70%,在美国市场份额接近80%;美国因安全忧虑采取措施,但仍依赖中国无人机[40] - **不确定因素与关注重点**:关注市场准入限制、中国报复措施对供应链的影响,以及软件和AI成为竞争核心、台湾成为生产中心、集群无人机技术发展等[42] - **第五代无线网络(5G)** - **竞争格局**:中国在5G基础设施部署、网络覆盖与速度、企业全球竞争优势方面领先;美国无线光谱资源多,但频谱分配和管理问题导致部署受阻[45][46] - **不确定因素与关注重点**:关注美国政府打破发展瓶颈、Open RAN成为突破口的可能性,以及AI赋能5G推动新商业应用、6G标准制定竞争等[47][50] - **聚变能** - **竞争格局**:美国在前沿研究和投资上占优,2022年首次实现核聚变净能量增益;中国政府投入远超美国,构建完整研发基础设施[54] - **不确定因素与关注重点**:关注美国新联邦计划弥合公私发展差距、中国供应链控制对美国的影响,以及AI加速聚变能源突破、核基础设施影响商业化进程、国际合作成为竞争关键因素等[57][61] - **互联网平台** - **竞争格局**:美国互联网平台在市场资本化规模和全球用户覆盖率上领先;中国互联网平台迅速崛起,部分应用在国际市场受欢迎,AI初创企业在美国市场取得突破[64] - **不确定因素与关注重点**:关注美国政策改变市场准入不平衡、TikTok未来影响,以及华为推动中国移动操作系统独立等[66][67] - **下一代网络** - **竞争格局**:美国在低轨卫星部署和D2D技术上领先;中国LEO卫星布局起步,计划未来十年部署40,000颗[71] - **关注重点**:关注太空碎片威胁与“Kessler效应”风险、低轨道承受卫星激增能力、中国加速争夺6G主导权等[72][75] - **量子技术** - **竞争格局**:量子计算处于早期阶段,美国在量子创新上领先,中国投资力度大,在量子通信领域表现突出,学术研究上双方各有优势[78] - **关注重点**:关注美国加强量子出口管制、量子软件与算法发展、逻辑比特竞赛等[79][82] - **半导体** - **竞争格局**:美国占据领先地位,加强出口管制;中国投入资源研发替代方案,但受EUV技术限制;美国半导体供应链韧性增强,中美仍依赖台湾生产的AI芯片[86] - **不确定因素与关注重点**:关注中国AI芯片软硬件国产化进展、美国对传统芯片政策、中国先进封装技术进展、逆向工程EUV技术、《芯片法案》未来、新型半导体技术规模化等[88] - **合成生物** - **竞争格局**:中国在生物制造能力上占优,占全球70%发酵产能;美国创新领先,中国专利占优[91] - **关注重点**:关注出口管制与进口限制影响供应链、AI加速合成生物学突破、中国在新兴生物技术市场竞争力、全球生物技术竞争加剧数据成为关键等[92][9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报告总策划为张赤东,翻译为申明蕊,日期为2025.3.25,可通过加V“shuinu9870”获取更多一手海外资讯和海外投行报告,加入知识星球“水木调研纪要”、关注公众号“水木Alpha”获取更多资料[3][97][98]
芯声:没法继续扩大芯片出口封锁范围,是美国不想吗?是做不到
观察者网· 2025-05-15 15:05
中美科技竞争与半导体政策 - 美国商务部启动撤销拜登签署的《AI扩散规则》,同时加强对全球芯片出口管制,包括禁止使用华为昇腾AI芯片 [1][2] - 中美半导体产业脱钩趋势明显,中国AI企业难以直接获得英伟达AI芯片,美国限制拥有美国技术企业向中国供货 [2] - 特朗普政府取消拜登AI"计划经济",改为以罚代管,承认执法能力有限,无法预防违规行为 [3] 中国半导体产业应对策略 - 短期内中国企业需与非美伙伴合作,预计一年内可在成熟制程(40nm及以上)摆脱美国政策制约 [3] -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原产地认定规则,以流片地作为判定标准,鼓励代工环节转回大陆或选择台湾地区、韩国代工 [6][7] - 新规则有效遏制"阳澄湖洗脚蟹"式操作,压缩企业在美国代工的利润空间 [7] 美国芯片法案与补贴政策 - 芯片法案补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23年底至2024年初)流向军工相关企业,第二阶段(2024年2月至6月)转向大厂如英特尔、三星、台积电,第三阶段(选举期)成为政治筹码 [9][10][12] - 英特尔获78.65亿美元补贴,三星、台积电、美光获47亿至66亿美元支持,但英特尔抱怨实际放款仅70多亿,低于预期 [10] - 选举期间补贴政策与摇摆州选情挂钩,如Polar Semiconductor在关键州明尼苏达获快速补贴 [12][13] 美国出口管制与执法能力 - 美国工业与安全局(BIS)全球仅11名特工负责出口管制执法,人力严重不足 [15] - 俄罗斯通过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等第三国进口美国芯片,BIS在2022-2023年仅对亚美尼亚进行5次检查,格鲁吉亚零次 [18] - BIS在台北设立办事处,特工林安杰监督台积电出货,防止芯片流向"不受欢迎"企业 [20][22][23] 盟友配合与"小院高墙"战术 - 拜登政府施压日本、荷兰配合出口管制,日本管制23项设备,荷兰限制DUV光刻机出口 [24] - 2024年9月美日荷三国同步发布出口限制令,荷兰将光刻机管控下调至NXT-1970,影响中国28nm及以上芯片生产 [25] - 特朗普上台后盟友观望,荷兰和日本未跟进拜登政府后期管制政策,美国封锁体系可能出现裂缝 [27][29]
基石资本张维:对中美科技竞争有深刻理解,才能突破对高市盈率的恐惧
投中网· 2025-04-14 13:58
投资逻辑变化 - 当前投资逻辑正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强大的工业化基础和工程师红利为硬科技和科技制造业崛起奠定基础 [6][7] - 投资需同时满足"科技进步趋势"和"政府政策引导"两个要素,估值会脱离传统财务模型 [6][19] - 中国在AI和机器人领域出现DeepSeek、宇树机器人等明星项目,背后有庞大的企业集群和创新生态支撑 [6][9] 市场表现与情绪 - 2025年一级市场出现复苏迹象,A股、港股、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轮番上涨 [3] - "924"事件后沪深300涨21%,科创板指数涨50%,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30% [8] - 春节期间的《哪吒2》、DeepSeek、宇树机器人等突破性进展提升全社会关注度 [8] 投资策略与布局 - 基石资本5年前裁撤消费投资团队,集中资源布局半导体、AI和机器人等硬科技领域 [5][10] - 每年保持30-40亿人民币投资速度,重点布局中美存在代差的领域 [10] - 在GPU领域投资摩尔线程、壁仞,大模型领域投资MiniMax、百川智能,机器人领域投资埃夫特、智元等 [3][10] - 半导体领域实现全产业链投资,包括合肥长鑫、长江存储等存储芯片企业 [10] 资本市场与退出 - IPO数量从三年前的500家降至100家,上市门槛过窄不利于社会投资 [12] - 理想状态是每年IPO和退市各200-300家,形成动态平衡 [12] - A股未能吸纳阿里、腾讯等优秀企业,需放宽硬科技企业上市门槛 [13] 行业认知与判断 - 具身智能领域技术含量高,不同于传统制造业,仍需要十年演化 [25] - 造车是成熟制造业,竞争激烈,更看好上游产业链如汽车芯片、智慧座舱等项目 [22] - DeepSeek等明星企业出现不代表中国AI产业已与美国并驾齐驱,仍是10:1的关系 [21] 基金运作理念 - "大胆资本"和"耐心资本"取决于基金周期和退出预期,与所有制无关 [16][17] - 民营企业对失败有更大宽容度,国企投资可能存在政治正确而非投资之道的问题 [16]
中国资产重估不是短期事件!刘元春最新发声
券商中国· 2025-04-03 14:26
中国科创崛起与资产估值重塑 - DeepSeek事件标志中国科创崛起正在重塑中国资产估值 中国科创企业在技术突破、成本控制和商业化应用方面展现独特优势 [1] - 中国资产上涨潮中与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公司股票实现全面引领 但这不是短期事件 [4] - 国际投行将DeepSeek崛起视为中国概念加速的重要事件 去年9月起国际投资者开始减持美国科技股并增配中国资产 [5] 中国资产估值现状与比较 - MSCI中国截至2025年1月市盈率为10.6倍 较MSCI新兴市场折价14% 较S&P500指数折价约53% [4] - 中国公司ROE回升为再估值提供财务支持 EPS出现改善迹象 PE和PB仍处低位存在反弹空间 [8] - 国内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商品市场规模优势明显 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4] 政策与市场治理影响 - 去年9月出台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及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举措 对纠偏市场估值起到重要作用 [6] - 中国市场结构与市场秩序治理是中期估值持续的关键决定因素 中央提出整治内卷式竞争和非规范性执法 [9] - 中央实施超常规宏观经济政策 加大逆周期调整力度 决心前所未有 [9] 美国经济与货币政策影响 - 若美国一季度GDP增速为负且CPI突破3% 美联储可能在4月下旬或5月开启降息新阶段 [2][11] - 美国降息将使中国货币政策空间更加充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并适时降准降息 [11] - 美国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威胁经济稳定 可能导致深度衰退和资本流动调整 影响全球市场格局 [11] 美国科技板块风险 - 本轮美国科技泡沫可能与1999-2000年互联网泡沫存在差别 与AI关联股票是否持续走弱需观察 [12] - 美国通过关税战、产业政策和财政调整推动经济转型 但面临内外部多重挑战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