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重构
搜索文档
关税对欧盟出口冲击有多大?欧洲出口型优势是否仍在
第一财经· 2025-08-21 19:02
欧洲对美出口贸易表现 - 6月欧盟27国对美出口同比下降10%至略高于400亿欧元(468亿美元),为2023年底以来最低水平 [1] - 6月经季节性调整后欧盟对美贸易顺差从5月的156亿欧元收窄至28亿欧元 [1] - 上半年德国对美贸易顺差为302亿欧元,同比下降12.8% [1] - 上半年德国对美出口同期下降3.9% [4]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对大多数欧盟输美商品征收15%的所谓"对等关税",远高于此前美欧间平均不足5%的关税水平 [4] - 汽车生产商面临25%关税,钢铁和铝生产商面临高达50%关税 [4] - 8月美国将407个产品类别纳入50%钢铁和铝关税征收范围,涵盖风力涡轮机、重型设备等产品 [5] - 新一轮美方关税可能使德国对美出口减少20%至25% [4] 重点行业出口数据 - 6月欧盟贸易顺差缩减主要因化学品出口疲软 [4] - 上半年德国对美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下降8.6% [5] - 上半年德国机械出口下降7.9% [5] - 制药业一季度因规避关税影响增长超过预期 [6] 产业链与贸易模式变化 - 3月欧盟对美出口飙升至近720亿欧元历史高位,因美国进口商在关税宣布前囤积商品 [4] - 自4月以来美国来自欧盟的进口量大幅下降,明显低于2024年平均水平 [6] - 关税叠加计算方式复杂(如钢铝占比50%产品需分别计算不同关税),可能导致产业链重构 [5] 经济增速与贸易多元化 - 欧元区二季度经济增长0.1%,但三季度经济增速预计继续放缓 [3][6] - 欧盟正寻求与阿联酋、新西兰、印度等经济体开启或重启贸易谈判 [8] - 区域贸易协定成为应对贸易限制的务实选择 [8]
加拿大对华贸易决策失误引发震荡,50亿订单转移凸显战略失衡
搜狐财经· 2025-08-20 17:27
加拿大对华钢铁关税政策背景 - 加拿大财政部2025年突然宣布对含中国冶炼钢材的进口产品征收25%附加税 表面理由为应对全球钢铁产能过剩 实则为顺应美国压力[1] - 政策背景是美国于8月开始对加拿大商品加征35%关税 并将钢铁关税提高至50% 加拿大随后对所有非美来源钢材加收25%额外税费[3] 政策对加拿大钢铁行业的影响 - 加拿大炼钢原料30%依赖中国进口 加税后推高本土企业生产成本[3] - 美国钢铁仍占据加拿大50%市场份额 本土厂商陷入"买不起中国货 拼不过美国产"的双重困境[3] 中国对加拿大农产品的反制措施 - 中粮集团立即终止37亿美元加拿大农产品订单 相当于加拿大对华出口总量的35%[5] - 中国对加拿大农产品征收75.8%保证金 几乎完全封锁出口渠道[5] - 温哥华港口积压50亿加元农产品无法运出 重现2019年油菜籽危机[5] 农产品贸易转移效应 - 中国市场迅速转向澳大利亚 签署15-25万吨油菜籽协议[5] - 中国在2024年新增阿根廷和俄罗斯农产品进口渠道 实现供应链重构[11] 农业部门受损情况 - 全国农民联盟公开抗议 数万个农业相关就业岗位岌岌可危[7] - 钢铁业GDP占比仅为农业四分之一 政策选择牺牲更大经济板块[7] WTO贸易争端升级 - 中国向WTO提起正式诉讼(案件编号DS612) 指控加拿大实施"歧视性措施"[7] - 本案成为全球首个"因原材料来源惩罚第三国商品"的关税诉讼 判决结果可能冲击欧美对华"成分歧视"政策[15] 地缘贸易格局变化 - 加拿大对美出口依存度高达76% 缺乏多元化贸易渠道[15] - 中国加速与资源国直接对接 包括阿根廷粮食和俄罗斯能源 绕过中间贸易环节[15] - 澳大利亚通过务实外交恢复对华农产品出口 并在铁矿 葡萄酒领域重启合作 同时建立人民币结算试点[13] 政策误判分析 - 加拿大低估中国反制决心 忽视7月通过外交渠道发出的明确预警[9] - 加拿大未选择通过CPTPP等多边机制与美国博弈 错失争取例外条款机会[10]
渣打集团(02888):舆情扰动,回调或是加配机会
华泰证券· 2025-08-19 15:37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164.30港币 [1][5] - 当前股价139.60港币(截至8月18日),市值3228.88亿港币 [8] 核心观点 - 短期股价回调因美国议员指控引发舆情扰动,但公司澄清指控已被多次驳回且不影响基本面 [1][2] - 长期看好渣打新兴市场布局优势,交易银行与财富管理业务将受益于产业链重构和跨境理财需求增长 [1][3][4] - 2025年预测归母净利润43.31亿美元,25-27年CAGR为8.1% [5][11] 业务优势 - **跨境业务动能**:在40个"一带一路"市场设网点,超20个市场运营超百年,东盟地区产业转移带来金融服务需求 [3] - **财富管理增长**:25H1财富管理收入同比+23.1%,新开户13.5万名,预计24-29年CAGR达双位数 [4][11] - **轻资本模式**:25H1香港商业地产敞口仅占总贷款0.7%,PB(MRQ)0.91倍,综合回报率8.35% [3][8] 财务与估值 - 25年预测BVPS 20.99美元,对应PB 0.85倍,低于可比公司均值0.97倍 [5][13] - 25年ROE预计9.82%,27年提升至11.21%;股息率从25年2.19%增至27年3.13% [11] - 25年EPS 2.08美元,PE 8.58倍,显著低于24年11.46倍 [11] 市场表现 - 52周股价区间75.40-153.00港币,当前接近区间上限 [8] - 6个月日均成交额1.43亿港币,流动性适中 [8]
聚合无界生态,智链产业蓝海 ——招商银行举办产业升级金融服务研讨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16:34
产业链发展现状与战略意义 - 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产业链体系 [1] -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1] - 国家通过"双循环"战略强化内生动力和拓展外部空间,破解产业链堵点、断点、痛点 [5] 金融赋能产业升级的实践 - 招商银行举办"聚力共链 产业启航"研讨会,汇聚近200家产业链链主及核心企业代表 [3] - 金融服务需具备前瞻性视野与专业深度,覆盖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并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5] - 招商银行以"聚力共链"品牌为核心,整合十余年行业服务能力,升级"全行服务一家"协同机制 [6] 产业链协同与金融服务创新 - "聚力共链"品牌针对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领域,沉淀行业认知、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能力 [8] - 成立产业升级金融服务合作联盟,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和服务链深度协同 [8] - 招商银行迭代升级集团客户综合服务方案,覆盖全球化财资管理、差异化投融资和员工金融需求 [8] 重点场景与差异化金融服务 - 设立"能源场景"与"战新产业"分论坛,聚焦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差异化需求 [10] - 能源场景分论坛发布《招商银行供应链业务服务方案》,助力传统支柱产业焕发新活力 [10] - 战新产业分论坛探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前沿领域的发展与创新 [10] 未来发展方向 - 圆桌论坛探讨机器人产业机遇与应用,聚焦新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路径 [11] - 招商银行将持续完善"聚力共链"品牌,强化专业赋能与生态协同能力 [11]
“链”上山东
齐鲁晚报· 2025-08-12 13:38
文章核心观点 - 山东通过实施"链长制"系统性重构产业治理模式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崛起 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性和抗风险能力 [10][15][20] - "链长制"以政府统筹和链主企业带动为核心 实现跨部门协同、要素重组和精准服务 形成全链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22][23][32] - 产业链重构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焦点 山东通过补链强链拓链提升产业韧性 并在县域经济、营商环境等多维度产生积极影响 [12][38][45] 产业链全球重构背景 - 全球产业链正经历深刻重构 地缘冲突催生去风险化浪潮 供应链从效率优先转向韧性优先 [12] - 技术封锁加剧供应链结构性调整 例如歌尔股份因境外客户暂停生产智能声学整机产品 年度营收减少不超过33亿元 [14] - 各国展开产业竞争 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 欧盟投资430亿欧元打造本土半导体产业链 [14] 链长制制度创新 - 链长制是应对国际复杂环境的制度创新 政府与市场结合实现系统化产业治理 [15] - 山东2021年全面推行链长制 聚焦9大产业领域43条产业链 由省市区三级领导挂帅 [20] - 模式重构打破部门墙 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 实现政策在链上集聚、项目在链上推动、服务在链上展现 [22] 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 山东炼油产能达2.1亿吨 占全国28% 但曾面临上游产能过剩、中游技术受制、下游品牌竞争力弱问题 [19][20] - 通过链长制重组化工产业 2024年行业营收超2.86万亿元 其中高端化工产品占比过半 [24] - 化工园区从199家压缩到84家 17家园区入选全国百强 数量居全国第一 [24] 链主企业生态引领 - 山东重工作为四大产业链链主 带动2500多家上下游企业发展 [27] - 潍柴通过技术帮扶和利益绑定带动链上企业 核心供应商70%合作超10年 30家配套企业营收翻番 [28][30] - 全省180多个链主覆盖19条标志性产业链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万多家卡位入链 [32][35] 产业链协同成效 - 威海光威联合60多家规上企业 产品应用于国产大飞机C919和火箭 [36] - 太阳纸业跨界开发生物医药和食品领域 从木材提取木糖技术全国首创 [38] - 2024年19条省级产业链集聚规上企业超3.6万家 实现营收近11万亿元 占全省九成以上 [38] 县域经济突破 - 宁津健身器材产业通过链长制整合 市场份额占国内70%、全球30% [40] - 建成百亿生态圈 实现硬件+内容+服务全流程生产 有效压降物流成本 [40] - 县域产业竞争力重塑 可在全球产业链中实现逆袭掌控 [38][40] 营商环境优化 - 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成为营商环境吸铁石 吸引安徽芜湖造船厂等外部企业落地 [42][43] - 烟台蓬莱港集聚海上风电四大核心部件 依托化工与海工双产业链优势 [44] - 链式服务实现产业聚变升级与环境引力双向增强 [45] 跨链融合发展 - 新能源为汽车产业链赋能 新材料提升高端装备精度 产业边界逐渐消融 [46] - 需构建创新联合体突破卡脖子技术 推进多链数据互通和资源共享 [48] - 链长制需持续迭代 实现链随产动、制因链优的共生共舞 [46][48]
美加征关税持续冲击瑞士药企
经济日报· 2025-08-12 06:05
最近,瑞士药企正遭遇美国加征关税举措的连续冲击。 7月31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从瑞士进口的商品征收39%关税。近日,美国又向全球主要制药企业发出"最 后通牒",要求其降低在美药品价格,并将更多生产环节转移至美国。其中就包括瑞士知名药企罗氏和 诺华。 长期以来,全球医药行业普遍采用"全球分工、区域协作"的供应链模式:从发展中国家采购原料药,在 欧洲进行生产加工,最终出口至美国市场。美国大幅提高进口关税,势必推高企业生产成本,打乱原有 分工格局,迫使企业重新布局产能与供应链。这种人为推动的"回流"政策,违背了市场经济基本规律, 将会扭曲产业链结构,提升成本、压低效率,不利于全球医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更现实的问题在于,医药产业链建设极为复杂,涉及选址、设备、质量控制、人员招聘、环保审批等多 个环节,绝非短期内可以完成的。在多变的政策环境下,企业虽有投资承诺,但最终能否落地,仍存在 较大不确定性。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也是绝大部分国际医药企业最大的营收来源地。当这一巨大市场迎来充满 不确定性的关税冲击,企业的经营风险就被空前放大。因此,对于包括瑞士药企在内的全球医药企业来 说,进行更多元化的市场布局,让营收结构 ...
特朗普上任半年成绩单:把世界谈成了生意,却把美国带进了赌局
搜狐财经· 2025-08-10 14:30
关税政策 - 特朗普将全球贸易谈判简化为交易艺术,使用关税作为筹码,欧盟与日本同意将输美产品平均关税从不足2%提升至15%,并承诺未来几年对美投资数千亿美元 [3] - 印度仍在谈判中,症结在于转售俄罗斯能源的灰色通道,若乌克兰停火,印度可能让步 [3] - 巴西遭遇50%综合关税突袭,表面理由是对等报复,实则为支持博索纳罗,关税武器化导致传统贸易规则形同虚设 [3] 财政扩张 - "美丽大法案"通过,未来十年新增赤字定为3万亿美元,美债总额直奔40万亿美元 [5] - 共和党内部虽有分歧,但党派忠诚压倒财政保守主义,白宫策略为关税筑墙与赤字派发消费红包 [5] - 全球最大债务国不忌惮杠杆,其他国家被迫调高风险预算 [5] 加密货币立法 - 新法要求稳定币以"安全资产"储备,但故意留下监管空白,为特朗普家族数十亿美元数字资产提供便利 [7] - 国会未追问潜在利益冲突,行政部门获得事实上的单边立法权 [7] - 匿名稳定币为逃税与资本外逃开辟新捷径,规模可能数倍于现金黑市 [11] 经济基本面 - 7月非农数据爆冷,衰退阴影挥之不去,二季度GDP增长3%,就业市场尚未崩塌 [9] - 3000亿美元年度关税收入让进口商、消费者与华盛顿产生还能支撑的幻觉 [9] - 全球企业将"去美国化"从应急备案升级为主动战略,可能导致美国本土通胀与失业同步抬头 [9] 金融风险 - 数千种缺乏背书的加密货币流通,杠杆规模超过当年私人银行发行的野猫美元 [11] - 一旦关税战触发输入型通胀,美联储将被迫在金融压抑与利率飙升之间选择,可能推高债务风险 [11] - 总统绕过国会调整关税,国会放弃监督职责,三权分立底座松动 [11] 国际反应 - 欧盟讨论"报复性关税自动触发机制",日本加速日元国际化 [13] - 各国对美国单边主义容忍逼近临界点,一旦华盛顿政局波动,全球怨气可能反噬 [13] - 世界贸易版图可能一夜回到冷战前的碎片状态 [13]
京东要做灶王爷?
36氪· 2025-07-25 09:42
京东跨界餐饮战略 - 公司宣布在全国开设1万家"七鲜小厨"门店,主打现炒现做模式,并投入10亿现金招募1000道招牌菜合伙人 [1] - 合伙人只需提供配方即可获得100万保底分成,生产、配送、销售环节全部由公司负责 [1] - 该模式借鉴电商领域"自营+物流"核心能力,采用标准化厨房加统一配送模式,从食材采购到品控全流程把控 [1] 外卖市场现状与痛点 - 2025年中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45亿人,市场规模约1.2万亿元,日均消费33亿元 [2] - 美团日订单量超1.5亿单,其中"神抢手"贡献5000万单,"拼好饭"突破3500万单 [2] - 行业面临三大问题:用户对食品安全要求提高、平台抽成压缩商家利润、食品安全隐患频发 [2] 供应链优化方案 - 与中粮、正大、双汇等食品企业合作,直接从源头采购食材 [3] - 通过中央厨房集中处理可将食材损耗率从传统外卖门店的10%-15%降至5%以下,参考老乡鸡已实现3%损耗率 [4] - 集中采购加工模式降低食材成本和人力投入 [4] 技术应用与标准化 - 采用机器人炒菜实现标准化生产,每道菜火候时间配料比例精确控制 [5] - 每台机器人设4个加工位,3-5分钟完成一道菜,效率高于人工 [5] - 但存在口味单一化问题,用户反馈缺乏"锅气",可能影响复购率 [7] 商业模式创新 - "菜品合伙人"计划重构餐饮产业链权力分配,厨师转型为知识型人才 [8] - 形成"中央厨房+社区店+机器人炒菜"组合拳,将产业链控制权向平台转移 [9] - 中小餐厅加盟后主要承担履约功能,品牌价值和用户关系让渡给平台 [10] 地域化挑战 - 餐饮行业高度依赖本地化,各地口味习惯、供应链和政策存在差异 [12] - 一线城市效率优势明显,但三四线城市面临物流成本和配送半径挑战 [13] - 竞争对手如美团、抖音等采取差异化策略应对区域需求 [14][15][16] 行业竞争格局 - 美团推进"智能厨房"和"无人配送",饿了么布局"数字餐厅" [14] - 抖音通过"外卖+直播"模式利用内容流量优势 [14] - 各平台分别采取技术、流量和本地化策略形成竞争壁垒 [15][16]
看,链博会上“硬核”亮相的“中国制造”
中国电力报· 2025-07-22 14:44
中国清洁能源供应链发展现状 -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三分之一 [1]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连续十年全球第一 [1] - 全球80%以上光伏组件和70%风电装备为中国制造 [1] 核心企业技术突破 - 东方电气2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年发电量1亿千瓦时,满足5万户家庭用电 [1] - 中石化"西氢东送"管道年输氢10万吨,覆盖京津冀氢能走廊 [1] - 中国海油"深海一号"年产天然气超30亿立方米,累计产气突破100亿立方米 [1] 产业链协同与创新 - 央企承担全国90%以上油气供应、60%以上电力供应、25%以上煤炭供应 [2] - 华润电力"疆电入渝"项目总容量610万千瓦,年输渝电超191亿千瓦时 [2] - 中石化易派客平台品牌价值连续5年超百亿元,服务全球供应商 [2] 关键技术进展 - 东方电气5兆瓦化学链燃烧系统降低碳捕集成本三分之二 [3] - 中石化碱性电解槽单槽规模提升至5000立方米,制造成本下降30%以上 [3] - 中天科技TOPCon光伏组件转换效率突破23.3%,液冷储能柜度电成本降20% [3] 国际业务拓展 - 东方电气为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超1亿千瓦发电设备,带动17000家供应商 [5] - 哈萨克斯坦风电项目年供绿色电力8.43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68.66万吨 [5] - 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 [5] 未来发展方向 - 强化氢能储运、长时储能等技术攻关,完善"风光氢储"一体化标准 [6] - 深化碳市场、绿电交易等机制,激发产业链绿色转型动力 [6] - 推动绿氢认证、跨境输电等国际规则对接,提升全球能源协同 [6]
印尼效仿中国赌镍价,从6%飙到74%,终难逃亡崩盘结局
搜狐财经· 2025-07-19 12:28
印尼镍产业泡沫周期 - 印尼镍储量从全球6%飙升至74%市场份额 经历完整经济泡沫周期后全面崩盘 [1] - 2020年凭借60%镍储量实施出口禁令 吸引中国企业投资建设冶炼厂 精炼镍产能快速扩张 [3] - 精炼镍年产量达220万吨 另有150万吨产能建设中 导致本土镍矿不足需从菲律宾进口 [6] 供需失衡与价格暴跌 - 镍价跌至1.4万美元/吨 接近印尼冶炼厂成本线 工厂面临停工亏损风险 [7] - 全球市场无法消化370万吨总产能 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暴跌 [4][6] - 印尼镍产业年出口额超300亿美元 占全国出口总额10-20% [4] 中国市场需求变化 - 电动车电池技术转向磷酸铁锂路线 减少对镍的需求 [9] - 中国企业低价期囤积高品质一级镍作为战略储备 [11] - 电池回收技术突破 镍回收率达95% 降低对新矿依赖 [12] 技术路线对比 - 印尼冶炼厂使用燃煤炉 每吨镍排放16吨二氧化碳 环保压力巨大 [13] - 中国企业掌握全球领先提炼技术 建立完整工业体系和技术生态 [15][17] 全球产业链启示 - 资源禀赋不等于产业链控制权 技术创新才是核心竞争力 [15][20] - 越南稀土和澳大利亚锂矿案例显示 缺乏精炼技术仍依赖中国加工 [14] - 全球竞争重点转向技术生态和供应链韧性 而非单纯资源争夺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