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消费

搜索文档
国泰海通 · 晨报0617|金工、美护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6-16 22:53
金工:短期利空因素影响有限 - A股自4月中旬处于反弹趋势,6月13日因地缘利空出现单日放量下跌,万得微盘股指数和北证50跌幅较大 [1] - 当前融资余额未显著上涨,风险指数显示A股主要指数隐含风险未处高位,短期调整幅度有限 [1] - 截至2025-6-13,医药、银行板块赚钱效应最好,食品饮料、房地产较弱 有色金属、银行、医药抛压较小,家电、建材抛压较大 [1] - 小盘股修复明显,大盘价值与小盘成长风格分化处于过去两年中枢水平,暂无显著均值回归机会 [1] - 股指期货基差高位主因5-6月上市公司分红季节性影响及投资者对冲需求增加 IM期货年化基差率达16% [1] - 中证红利指数2021年来呈现季节性规律,3-4月超额收益明显,5-6月分红实施阶段超额收益衰退,当前不建议追高 [2] 美护:新消费时代化妆品行业跟踪 - 新消费核心在于产品焕新营造情绪价值,区别于2016-2021流量红利驱动 美妆领域重组胶原成分迭代,日化功能升级(如香氛洗衣液、医研牙膏),零食健康低卡品类受捧 [3] - 渠道媒介加速产品焕新 抖音内容电商测试新品,山姆等渠道协助供应商打造爆款,社交媒体传播助力放量 [4] - 传统产业产品焕新成重点方向 日化、个护、保健品、美妆、零食等领域通过大单品突围(如绽家洗衣液、斐萃麦角硫因成分、毛戈平文化溢价) [5] 其他行业动态 - 机械:华为开发者大会受关注,工程机械板块周期性回升 [10] - 石化:地缘冲突升级推动油价大幅上涨 [10]
黄金版“Labubu”?记者实探→
证券时报· 2025-06-16 17:17
近段时间以来,泡泡玛特的Labubu引发全球现象级热潮,甚至"一BU难求"。有观点认为,Labubu的火 爆预示着新消费时代,年轻消费者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 Labubu火爆全球同时,敏锐的深圳水贝商家也嗅到了情绪价值的"机会"。有市场消息指出,深圳水贝黄 金市场出现许多黄金版"Labubu"饰品。 不过,记者走访发现,网上所称的大克重黄金版"Labubu"饰品并没有在柜台销售。"大克重黄金 版'Labubu'饰品一般在10克左右,只要拿自己喜欢的Labubu来,我们都可以做成吊坠等饰品。"有商家 表示,"不过,这些饰品涉嫌侵权盗版,所以不会公开摆在柜台销售,您要的话只能预定。" 警惕炒作相关潮玩的风险 随后,记者也以消费者身份咨询泡泡玛特客服,客服人员表示,泡泡玛特目前没有销售黄金 版"Labubu"饰品,也并未授权任何商家生产相关黄金饰品。 近日,尽管国际金价再度震荡走高,但深圳水贝各大卖场里的人气不减,记者看到仍有许多消费者在选 购金饰。 对黄金终端卖家而言,高金价带来的"身价"上涨并不见得就是好事,销售额下降成为普遍现象。不过, 商家们也在"见招拆招"。记者采访发现,很多消费者都把目标放在设计感十足的 ...
Labubu爆火助推市值暴涨 泡泡玛特撕裂基金经理的认知
经济观察网· 2025-06-15 13:07
公司表现与市场反应 - 泡泡玛特股价从2022年低点飙升超过23倍,2025年以来涨幅约186% [18] - 2025年6月10日股价达262港元,市值突破3368亿港元 [18] - 2024年实现营收130.4亿元,同比增长106.9%;经调整净利润34.0亿元,同比增长185.9% [16] - 海外收入占比从2021年零起步提升至2024年近30%,预计2025年超过50% [16] - 旗下SKULLPANDA和MOLLY两大IP在2023年营收均突破10亿元 [6] 商业模式与产品特点 - 以盲盒潮玩起家,通过IP设计和盲盒机制激发消费者收藏欲和探索欲 [20] - 区别于传统IP公司,泡泡玛特只有IP没有故事 [8] - 产品满足Z世代情感价值和个性化体验需求,成为"社交货币" [20] - 二手市场Labubu溢价达品牌统一价格8倍 [14] - 美国及欧洲市场Labubu销售2025年4月同比增长约8倍和5倍 [18] 资本市场历程 - 2020年12月11日港交所上市,首日股价77.1港元,市值突破千亿港元 [4] - 2022年10月股价一度跌至10港元以下,市值较巅峰缩水超90% [4] - 2022年末至2024年初经历约两年横盘整理期 [6] - 2025年一季度207只基金重仓泡泡玛特,持股总市值99.29亿元 [21] - 前25大股东合计持股超过85%,流通股有限导致股价波动剧烈 [25]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Z世代掌握全球27%可支配收入(约33万亿美元),消费观念深刻改变市场 [27] - 潮玩、茶饮、个护美妆等赛道依托"情绪价值+出海加速"实现爆发式增长 [26] - 头部新消费品牌通过人群破圈、多品牌矩阵、全渠道发展实现跨越式增长 [24] - 传统消费股如贵州茅台2025年一季度营收增速放缓至10.54% [15] - 酒鬼酒净利润同比下滑98%,中国中免净利润降幅36.5% [15] 基金经理观点分歧 - 部分基金经理认为80倍PE估值过高,存在明显泡沫 [22] - 摩根士丹利看好IP飞轮效应和全球化布局,但提醒关注持续创新能力 [23] - 景顺长城认为消费分层明显,潮玩等情绪价值型需求显著增长 [23] - 农冰立将泡泡玛特视为传媒公司,属于TMT中的Media赛道 [26] - 张建胜初期低估IP孵化潜力,后修正估值方法至40倍PE [13]
今年的消费,有人能说清楚吗?|创作者征集
虎嗅APP· 2025-06-12 19:10
消费行为变化 - 年轻消费者呈现"精致穷"+"情绪富"的混搭消费特征 表现为高价购买限量滑雪板等悦己商品 同时精打细算购买打折生鲜[1] - 46.28%的青年消费以"取悦自我"为核心动机 显示情绪价值正取代传统性价比成为消费决策关键因素[1] - 典型行为包括为音乐节门票豪掷千金 却花费三小时比价节省小额支出 体现消费决策的即时感受与长远计算并存[1] 消费场景迁移 - 微度假模式兴起 "周五出发周日归来"的短途旅行成为新消费场景[2] - 消费场景从室内健身向户外骑行、露营等迁移 反映生活方式变化驱动的新需求[3] - 小额幸福感消费受追捧 咖啡、香薰、盲盒等品类通过情绪价值实现溢价[2] 消费策略演变 - "平替"策略盛行 消费者通过寻找替代品实现消费降级而不降低生活品质[2] - 折扣渠道受青睐 奥莱换季服装、临期食品等成为精明消费的选择[1] - 健康茶饮料等新品类崛起 反映健康意识对消费决策的影响[3] 技术影响消费 - AI推荐与社交种草改变消费路径 科技手段既刺激购买也提升决策精准度[3] - 多平台比价行为普遍化 显示消费者正利用数字工具优化支出结构[1] 活动信息 - 征集内容聚焦消费新现象 包括情绪价值消费、场景迁移、技术影响等方向[2][3] - 投稿形式涵盖横版长视频与竖版短视频 需添加消费进化论标签[4][5] - 评选综合专业评审(30%)与播放量等数据指标(70%) 优质内容将获平台推荐[3]
“情绪价值”消费快速崛起 商业地产加速迭代升级
中国经营报· 2025-06-12 16:41
商业地产市场现状 - 一季度中国21城优质零售地产市场平均空置率达10.4%,较2024年底上涨0.2个百分点[1] - 市场基调由增量开发转向存量调整,开发商因运营压力推迟项目入市[1] - 21城优质零售地产首层租金同比下跌3.9%,跌幅扩大[2] 企业转型策略 - 招商商管推进"X+商业"战略,重资产与轻资产双轮驱动,2024年新开10个项目[2] - 招商花园城定位"亲子家庭场",海上世界定位"城市欢乐场",打造复合型地标[2] - 上海曹路招商花园城首店占比超50%,2024年客流量1500万,销售额8.3亿元[2] - 世纪汇商场引入高端运动户外品牌,巴黎春天引入二次元经济吸引年轻客群[3] 未来发展趋势 - 招商商管计划未来3年在5城落地6个项目,管理商业面积已超500万平方米[1][5] - 年均增速超30%,2024年新增9宗轻资产项目,2025年新签上海港城中环汇[5] - 一线城市新增供应高企,京沪两市有望实现城均80-100万平方米新增供应[6] - 行业将聚焦"创新内容+主题场景+在地文化+自然生态+商业"的灵活组合[5] 运营模式创新 - 构建"商业共生体"生态圈,实现精细化运营与多维度联动[5] - 通过特色场景矩阵和差异化记忆点精准匹配不同商圈基因[3] - 服务会员近3000万名,管理写字楼项目超40个面积200万平方米[5]
“苏超”大批量释放情绪价值,让更多青少年喜欢上足球
第一财经· 2025-06-11 22:44
赛事热度与文化现象 - "苏超"赛事因"十三太保""散装江苏""楚汉争霸"等网络造梗文化及城市荣誉感推动热度持续上升 [2] - 各队通过改编歌曲创意互动(如苏州队用《阿莲》呼唤连云港队)及"家书"式情感表达(扬州队致泰州队)强化赛事文化魅力 [2] - 赛事成为城市展示平台 创造情绪价值并延长文旅消费链 提升足球普及率 [2] 情绪价值消费趋势 - 经济发展推动情绪消费需求释放 文体娱乐等悦己消费崛起 不同年龄层存在差异化情绪消费模式 [3] - "苏超"以体育为主导 衍生情绪价值链接 通过"热点+"模式延长消费链条 [4][5] - 赛事与城市文化情绪联结 创造情感共鸣新场景 拉近足球与大众距离 [5] 足球普及与社区化发展 - 赛事吸引非传统球迷(如因"热闹"参与人群) 但客观上促进足球普及率提升 带动青少年参与 [5] - 徐州队比赛现场超2万观众 家长带孩子观赛可能培养未来足球从业者 [6] - 低级别赛事社区化案例(如足球发达国家)显示本地球迷情感连接对培育足球文化的重要性 [5] 行业影响与专家观点 - 中国足球长期面临普及率低问题 "苏超"爆红有助于提升群众赛事参与度 [5] - 专家指出赛事成功关键在于"情绪链接"强化文化独特性 "全民参与"构建传播生态 [4] - 足球社区化与球迷情感连接深化 有助于培育本土足球文化和土壤 [5]
泡泡玛特割了谁韭菜,没故事的IP靠什么,Labubu全球杀疯,包搭子比包贵!
搜狐财经· 2025-06-10 09:41
泡泡玛特商业模式分析 - 公司突破传统IP叙事模式 通过设计"情绪空白"角色形象如Molly和Labubu 让消费者投射个人情感 形成"千人千面"共鸣 [3][4] - 商业模式不依赖强大故事支撑 而是通过美学设计吸引消费者 在文化差异大的市场如日本欧美也能成功 [4] - 护城河在于平台化IP运营能力 与全球艺术家合作形成信任基础 如泰国设计师创作的Crybaby等多元化IP [4] 供应链与渠道优势 - 单模开模成本高达数百万港元 精细工艺设置高行业准入门槛 [4] - 线下门店占据全球核心商圈如纽约第五大道 巴黎卢浮宫旁 提升品牌势能并强化消费者触达 [4] 全球化战略与增长 - 采取"本地化IP与全球化载体"战略 在泰国合作本地艺术家IP迅速走红 在美国通过一线城市门店验证单店模型后向芝加哥等城市扩展 [8] - 海外市场爆发式增长优化营收结构 推动净利率指数级提升 轻资产模式类似互联网行业成为股价主要驱动力 [10] 投资逻辑与市场表现 - 股价经历剧烈波动 从低谷9港元到高峰90港元 呈现10倍涨幅 [1] - 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7% 海外增速领先成为业绩拐点信号 [11] - 疫情期间门店销售额逆势增长 显示需求韧性 [11] 行业研究方法论 - 草根调研能捕捉一手信息 如记录客流量和消费行为 规避二手报告滞后性 [11] - "左侧观察 右侧验证"策略可避免过早介入风险 需跟踪财报和行业动态寻找突破性信号 [12] - 持有逻辑取决于海外扩展未被证伪且估值匹配增速 卖出信号包括逻辑证伪 估值泡沫或增速见顶 [12] 消费趋势洞察 - 公司案例揭示"反直觉"商业现象背后存在未被主流认知捕捉的需求真相 [13] - 中国消费市场多元化发展体现为新兴情绪价值消费的崛起 [13]
金价狂飙,金表也不好卖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6-06 04:31
公司概况 - 西普尼由胡少华和李永忠于2013年在深圳水贝创立,结合手表与黄金珠宝行业经验[2] - 2014年突破超分子硬金技术,推出中国首款可量产足金金表[3] - 拥有西普尼HIPINE、金熊GOLDBEAR两大品牌,SKU超万个[4] - 销售渠道包括3000+线下网点和电商,同时为老凤祥、周大生等品牌代工[4] 市场地位 - 中国金表市场GMV份额24.98%,足金手表市场份额35.83%,均为行业第一[4] - 商业模式结合黄金消费、IP加持和供应链,与泡泡玛特、老铺黄金有相似性[6] 财务表现 - 2021-2024年收入:4.50亿→3.24亿→4.45亿→4.57亿元,规模停滞[9] - 同期净利润:5885万→2454万→5209万→4934万元,呈下滑趋势[9] - 传统贵金属手表销量:18.9万(2021)→11.4万(2022)→14.2万(2023)→14.0万件(2024)[7] - 手表均价:2000元(2021)→2800元(2023)→2500元(2024),受金价波动影响[8] 业务结构变化 - 手表收入占比从89.4%(2022)降至76.8%(2024),ODM饰品收入占比从10.6%升至23.2%[10] - 智能手表收入占比从0.1%(2023)快速提升至6.1%(2024)[10] 行业环境 - 2023年中国黄金消费量1089.69吨(+8.78%),其中饰品706.48吨(+7.97%)[11] - 2024年黄金消费量降至985.31吨(-9.58%),饰品消费532.02吨(-24.69%)[14] - AU9999金价从2018年<300元/g涨至2024年700+元/g,市场周期性明显[10] 战略转型 - 推出黄金智能手表应对周期波动,包括全球首款一表双戴智能金表[15] - 尝试通过IP化、智能化吸引年轻消费者,但面临收藏属性与技术迭代的定位矛盾[16]
泡泡玛特获纳入富时中国50指数!机构称精细化需求提高,带动情绪价值消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5 10:56
港股市场表现 - 6月5日早盘港股三大指数高开高走,恒生科技指数一度涨超1.5%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跟随指数上涨,持仓股中阅文集团、快手、美团、商汤、阿里巴巴等涨幅居前,阿里巴巴一度涨近3% [1] - 港股消费ETF(513230)涨超1%,持仓股中阅文集团、快手、美团等领涨,泡泡玛特盘中回调一度跌超2.5% [1] 富时中国指数调整 - 富时中国50指数成分股新纳入泡泡玛特、顺丰控股,剔除招商证券、中国中铁 [1] - 备选股名单包括中国银河、招商证券、福耀玻璃、吉利汽车、华泰证券 [1] 泡泡玛特市场热度分析 - 泡泡玛特股价近期屡创新高,市场热度居高不下 [1] - 国证国际认为"内卷"和"焦虑"等社会现象导致情绪消费需求上升,消费者更重视商品的情绪价值和情感链接 [1] - 情绪价值消费衍生出悦己消费、谷子经济等,泡泡玛特IP持续破圈,情绪价值消费空间广阔 [1] 港股投资主题 - 港股消费ETF(513230)打包电商+新消费,覆盖A股稀缺的新消费赛道 [2]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软硬科技兼备,囊括A股稀缺的科技龙头 [3]
银行股与泡泡玛特:传统稳健与新经济爆发的投资逻辑解析
雪球· 2025-06-04 15:52
银行股上涨的底层逻辑与投资逻辑 - 低利率环境下银行股股息率显著高于无风险利率 当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1.73% 上市银行平均股息率达5.08% 险资、社保等长期资金加速增配 2025年一季度中央汇金通过ETF增持银行股超10亿份 平安人寿加仓招商银行H股至11% [3] - 政策红利与风险缓释推动银行股表现 央行2025年5月降准0.5个百分点缓解净息差压力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和房企"白名单"融资政策降低资产质量担忧 监管推动公募基金"被动化+低波化" 银行股在沪深300等核心指数中权重较高 形成增量资金支撑 [4] - 银行板块估值修复空间明确 市净率仅0.69倍 较历史均值折价30%以上 2024年归母净利润增速达4.5% 盈利稳定性与估值性价比双优 若经济复苏预期强化 银行股有望从"防御"转向"进攻" [5] 泡泡玛特上涨的底层逻辑与投资逻辑 - Z世代消费趋势推动泡泡玛特业绩爆发 2025年一季度海外营收同比激增475%-480% 占总营收近四成 核心IP Labubu系列2024年全球销售额达30亿元 同比增7倍 限量款在二手市场溢价超10倍 成为Z世代"社交货币" [7] - 全球化布局与供应链优势显著 海外直营店单店年营收达国内1.5倍 2025年规划海外门店数增长80% 越南工厂投产使成本降低10% 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成为新增长极 摩根士丹利预计三年内海外营收将突破200亿元 [8] - 资本市场给予"软实力"溢价 泡泡玛特市值已超越三丽鸥 登顶亚洲角色经济榜首 股价自2023年低点累计涨幅超22倍 反映资本市场对"文化出海"与"情绪价值消费"的认可 [9] 后市比较:银行股 vs 泡泡玛特 - 短期银行股更具投资价值 受益于政策红利、险资配置需求及估值修复逻辑 上涨动能充足 具备"抗跌"属性 经济复苏预期升温 银行资产质量改善 2024年不良率1.62% 政策托底下短期回调空间有限 [11] - 中长期泡泡玛特成长潜力突出 凭借IP创新与全球化扩张 有望成为"中国版迪士尼" 若Labubu等IP持续迭代 海外市场渗透率提升 盈利空间可进一步打开 但需警惕Z世代消费偏好易变及海外扩张受阻风险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