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己消费

搜索文档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消费动力足 下半年消费政策还将继续加力
搜狐财经· 2025-07-15 21:08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 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 [1]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二季度增长5.4%,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 [3] 消费结构变化 - 服务消费占比提升,假日消费拉动作用增强 [3] - "春节""五一"和"端午"三个节日外出人数创新高,文体休闲、交通出行服务消费保持两位数增长 [3] - 体育用品类、金银珠宝类等升级类消费增速加快 [3] 政策驱动的消费增长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智能家电消费保持较快增长 [3] - 免签"朋友圈"扩围,适用免签政策入境的外国人次同比增长72.7%,带动"中国游""中国购"持续升温 [5] 新兴消费模式 - 悦己消费、情绪消费、个性化、多元化消费方兴未艾 [5] - 下半年消费政策将继续加力,刺激消费补贴政策陆续出台 [9] 消费发展前景 - 中国处在消费结构升级关键阶段,人均GDP连续两年稳定在1.3万美元以上 [7] - 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养老消费发展空间广阔 [7] - 消费成长性良好,市场空间广阔,对下半年消费保持乐观预期 [9]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 国家统计局:消费是增长主动力
中国经营报· 2025-07-15 17:28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一季度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环比增长1.1% [2] -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1172亿元(+3.7%),第二产业增加值239050亿元(+5.3%),第三产业增加值390314亿元(+5.5%) [2] - GDP增速较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升0.3个百分点,调查失业率维持在5.0%-5.4%区间,6月CPI同比增长0.1%,核心CPI回升至0.7% [3] 消费市场分析 - 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贡献率达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5万亿元(+5%),二季度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 [4] - 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商品零售额增长5.1%,升级类消费中体育用品类(+22.2%)、金银珠宝类(+11.3%)表现突出 [4]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30.7%)、文化办公用品(+25.4%)、通讯器材(+24.1%)、家具类(+22.9%)零售额增速显著 [4] 新兴消费趋势 - 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智能家电保持两位数增长,"悦己消费"和个性化消费模式涌现 [4] - 免签政策推动"五一""端午"假期入境外国人次同比分别增长72.7%、59.4%,带动国内消费 [5] - 下半年消费政策将持续加力,补贴措施陆续出台,预计消费市场将延续良好态势 [5]
母婴用品品牌TOP15,“悦己”消费理念盛行|世研消费指数品牌榜Vol.51
搜狐财经· 2025-07-10 21:01
母婴行业品牌排名 - 好奇以1.78的搜索热度排名第一,上升1位 [2] - a2以1.71的搜索热度排名第二,为新上榜品牌 [2] - 金领冠以1.68的搜索热度排名第三,为新上榜品牌 [2] - 飞鹤以1.52的搜索热度排名第四,下降3位 [2] - 爱他美以1.49的搜索热度排名第五,保持不变 [2] - 美素佳儿以1.35的搜索热度排名第六,上升2位 [2] - 君乐宝以1.32的搜索热度排名第七,为新上榜品牌 [2] - 雀巢以1.27的搜索热度排名第八,为新上榜品牌 [2] - 袋鼠妈妈以1.25的搜索热度排名第九,下降5位 [2] - babycare以1.24的搜索热度排名第十,上升1位 [2] 产品创新与技术升级 - 伊利金领冠在长白山举办泉爱宝贝婴儿水新品发布会,填补国内母婴市场专业婴儿饮用水领域空白 [3] - 完达山乳业对元乳臻益进行突破性升级,强化小分子蛋白组合,满足新生代父母低致敏、易吸收、强免疫的喂养需求 [3] - 美素佳儿在西藏林芝发布超高端有机新品"莼悦系列婴幼儿配方奶粉",主打可追踪的高原生态链 [3] 营销创新与生育补贴 - 飞鹤启动总规模12亿元的生育补贴计划,包括品牌产品及线上线下孕期服务、产康指导、专家问诊等服务 [3] - 君乐宝宣布启动16亿元生育补贴计划,5月正式实施,为符合条件的孕期家庭提供价值不少于1600元的生育补贴 [3] 新消费趋势与品类拓展 - 新一代父母将"让自己舒服"提升为消费决策关键变量,母婴用品品牌精准捕捉孕妈"美丽需求" [4] - 十月结晶主推春日透气阔腿裤、云感塑形托腹等产品,满足妈妈群体时尚穿搭需求 [4] - 袋鼠妈妈拓展孕妇彩妆等品类,满足用户孕期精致爱美需求 [4] - 丸丫凭借婴儿车、床围等爆款产品上榜,游戏围栏解决传统产品结构不稳、边角尖锐、材质不环保等问题 [4] - Babycare推出首创全阶背带,不同模式贴合宝宝发育并适配宝爸遛娃出街需求 [4] 行业监测范围 - 世研消费指南针系列指数榜单持续监测12大行业,包括3C数码、鞋服配饰、食品生鲜、家用电器、运动户外、美妆清洁、母婴用品、家居家装、汽车消费、玩模乐器、宠物用品,医疗健康 [6]
lululemon诉Costco抄袭,当平替成为全球趋势
36氪· 2025-07-08 18:28
核心观点 - lululemon 起诉 Costco 旗下品牌 Kirkland Signature 与 Danskin 销售高度模仿其标志性服饰的仿款产品,价格仅为原价的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 [1][3][4] - 平替文化正在全球消费市场崛起,消费者追求以极低价格获得与奢侈品外观和功能高度相似的产品 [8][13][17] - 零售渠道自有品牌凭借数据洞察和供应链优势,能够快速推出爆款平替产品,对原品牌构成威胁 [20][21] - 品牌价值正在经历有形价值与无形价值的分离,迫使品牌方在产品设计和品牌叙事上同时应对挑战 [23][25] 价格对比与诉讼细节 - lululemon Define 夹克定价 99-168 美元,Costco 仿款 Jockey 瑜伽夹克仅售 17-30 美元 [1] - lululemon ABC 裤标价 98-128 美元,Kirkland 仿款裤子售价 20 美元 [3] - Scuba 卫衣原价 74-128 美元,Danskin 仿款仅售 8 美元 [4] - Costco 网站上的疑似侵权商品在诉讼消息传出后迅速售罄或下架 [8] 平替文化案例 - 沃尔玛推出"Wirkin"手提包,售价 78-100 多美元,外观模仿爱马仕铂金包,在 TikTok 上获得病毒式传播 [9][11] - TikTok 用户 Kristi Stephens 的"Wirkin"开箱视频获得近 900 万次观看,引发抢购潮 [11] - TikTok 上出现揭露奢侈品制造细节的内容,例如爱马仕铂金包物料加人工成本仅约 1395 美元,而售价高达 3.8 万美元 [14] - 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如敦煌网、速卖通和淘宝因平替风潮而受益 [15] 消费心态与零售格局变化 - Z世代和千禧一代在通胀压力下更注重性价比,追求产品真实体验而非品牌溢价 [17] - 消费驱动力从炫耀性消费转向悦己消费,社交媒体价值观从展示名牌转向推崇精明消费 [19] - 零售渠道自有品牌如 Costco 的 Kirkland Signature、亚马逊的 AmazonBasics、沃尔玛的 Great Value 等,凭借数据洞察和供应链优势快速推出爆款平替产品 [20][21] - 中国山姆会员店成功将自有品牌与高性价比绑定,竞争力超越许多大众消费品牌 [21] 品牌价值分离与挑战 - 平替文化将商品的有形价值(功能、材质、设计)与无形价值(品牌故事、社会地位)分离 [23] - 品牌方面临产品防线上的阵地战(通过专利保护设计)和品牌叙事上的认知战(回答为何支付溢价) [25] - 品牌需要找到无法被复制的终极护城河,以应对平替文化的挑战 [25]
在京东美团血战千亿情趣焦虑市场:你的每一次深夜冲动,都在喂养百分之500的暴利。
新消费智库· 2025-07-04 20:13
行业演变与市场现状 - 中国成人情趣用品行业从隐秘角落走向阳光赛道,电商平台推动市场转型,外卖平台加入进一步重构行业规则[4][8][43] - 消费者态度显著开放:53.9%为"开放享受型",32.4%为"理智实用型",仅10.8%为"羞涩保守型"[10] - 女性成为消费主力,占比达68.7%,25-35岁年轻女性接受度更高,42%消费者三个月至少购买一次[11][29]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成人用品市场规模从2016年493.9亿元增长至2023年1713.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9.6%,预计2025年超2000亿元[14] - 电商平台占据超70%销售份额,线下品牌进驻购物中心,如某糖2023年在深圳壹方城开设首家购物中心门店[14][16] - 行业高毛利特征显著,利润率普遍超200%,部分产品达500%-1000%[17] 渠道变革与竞争格局 - 外卖平台(美团、饿了么)2024年上线成人情趣用品,美团试点无人仓品牌LOVE LAB,峰值月销量2000单,月营收超10万[19][21] - 传统电商(京东、网易)持续升级布局,京东健康2015年上线品类,网易春风2024年推出"春风元力"APP[22] - 新兴平台(抖音、小红书)开放准入,小红书允许品牌直播,2024年成人用品话题阅读量超8亿次[11][24] 消费趋势与产品创新 - 女性消费动机明确:78.3%为"提升自我体验",64.7%认为属"健康生活"[31] - 产品高端化与智能化加速:500元以上女性用品同比增长625.9%,情趣内衣高端市场增速超1000%,VR/AR类预计2025年渗透率25%[35] - 地域差异显著:一线城市偏好高科技产品,三四线城市增速更快(2023年同比增长25%)[33] 行业参与者与资本动态 - 企业注册量激增:2021年注册13.74万家(同比增141.03%),2024年前10月注册量已超2023全年(42.04万家)[16] - 资本早期布局:他趣2014年获5000万元A轮融资,春水堂B轮融资过亿元,2016年四家企业挂牌新三板[16] - 大厂深度介入:美团孵化自有品牌,网易春风年销售额破亿,京东整合内容与商品生态[21][22]
哈根达斯怎么把自己干成“9块9”了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7-03 13:43
哈根达斯中国业务现状 - 母公司通用磨坊考虑以数亿美元出售哈根达斯在华冰淇淋门店业务,谈判尚处初期阶段[9][10] - 2023年起中国市场门店数量从巅峰期400多家缩减至250余家(2025年6月数据),闭店率达37%[12] - 2025财年Q3母公司净销售额48亿美元(同比-5%),中国市场销售额下滑3%,净利润6.26亿美元(同比-7%)[13]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竞品DQ门店3年增长近800家,2025年达1721家门店,增速远超哈根达斯[21] - 国产新锐品牌崛起:野人先生566家门店(近两月新增100+家),波比艾斯近1000家门店(月净增74家)[25][30] - Gelato品类2024年市场规模120亿元(增速10%),价格达哈根达斯2倍仍受追捧[23][24] 哈根达斯战略调整 - 尝试价格下探:社交平台出现9.9元咖啡等折扣产品,但官方仍宣称坚守高端定位[48] - 加速产品创新:增加口味研发和联名合作,拓展酸奶/咖啡品类[49] - 品牌溢价能力削弱:中美价差显著(国内40元 vs 美国1美元),"高端定位"认知崩塌[46] 消费趋势与行业动态 - 2024年中国冰淇淋市场规模1835亿元,本土化创新成主流(如五常大米/中药冰淇淋)[24][34] - 跨界竞争加剧:乳企(蒙牛/伊利)、餐饮(海底捞)、零售品牌纷纷入局[33][34] - 消费逻辑转变:从"炫耀性消费"转向悦己消费,国潮文化削弱外资品牌优势[52][53] 历史表现与市场地位 - 1996-2015年中国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23%,2017年中国贡献全球50%销售额[17][20] - 早期凭借"进口高端"定位成为白领消费象征,单店月营业额曾超百万元[18][20] - 当前面临多维挑战:客流量两位数下滑、产品创新滞后、渠道布局缓慢[12][45]
哈根达斯怎么把自己干成「9块9」了
36氪· 2025-06-30 07:55
哈根达斯业绩下滑与市场挑战 - 哈根达斯中国门店数量从巅峰时期的400多家缩减至250余家,减少近一半[10] - 2025财年第三季度母公司通用磨坊净销售额48亿美元同比下滑5%,中国市场下滑3%,净利润6.26亿美元同比下滑7%[11] - 公司股价在财报发布后下跌超2%至59.215美元[11] - 母公司考虑以数亿美元出售中国门店业务,但谈判尚处初期阶段[7][8] 中国冰淇淋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冰淇淋市场规模达1835亿元,Gelato品类以10%增速突破120亿元规模[19] - DQ门店3年增长近800家,2025年达1721家门店[18] - 国产新锐品牌野人先生门店566家,两个月增长超100家,单场直播销售额破1500万元[20] - 波比艾斯门店近1000家,月净增长率5.11%,单商圈出现3店同开现象[22] 哈根达斯市场地位变化 - 1996年进入中国时凭借高端定位迅速占领市场,2006-2015年销售额年均复合增长23%[14][17] - 2017年中国市场贡献哈根达斯全球近50%业绩,当时中国门店占全球总量过半[17] - 当前面临价格策略失效(国内外价差显著)、产品创新不足、本土化不足等问题[33][36] - 尝试推出9.9元折扣产品和跨界品类(咖啡/酸奶),但创新速度落后本土品牌[35][36][38] 行业消费趋势变化 - 消费者转向"面子不如里子"的悦己消费,国潮文化削弱外资品牌溢价[40] - 现制冰淇淋成为餐饮"社交货币",催生红薯/包子/中药等跨界产品[25][27] - 蒙牛/伊利等乳企、海底捞等餐饮品牌纷纷布局冰淇淋赛道[24] - 国产品牌凭借本土口味创新和性价比优势快速抢占市场份额[18][19][22]
不止于“月子中心”,圣贝拉上市领跑“悦己消费”新蓝海
凤凰网财经· 2025-06-26 18:22
核心观点 - 港股市场迎来三只聚焦"悦己新消费"的企业同时上市,其中圣贝拉表现尤为突出,首日涨幅达42% [1] - 圣贝拉的成功上市印证了"悦己消费"赛道的火热,消费者愿意为提升生活品质的专业服务支付溢价 [3] - 公司从高端月子中心运营商向覆盖女性及家庭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的企业转型,此次IPO为其战略加速落地提供关键动力 [15][16] 公司表现与财务数据 - 圣贝拉IPO定价6 58港元/股,首日股价达9 4港元/股,募集款项净额6 3亿港元,国际配售获15倍超额认购,香港公开发售认购倍数达193倍 [1]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从4 72亿元增长至7 99亿元,两年增长67 3%,经调整净利润从-4463万元扭亏为盈至4226万元 [4] - 截至2024年底旗下月子中心达96家(62家自营+34家管理),成为中国最大产后护理及修复集团,市场份额1 2% [6] 商业模式与战略布局 - 采用"高端酒店租赁+专业护理输出"轻资产策略,与顶奢酒店合作降低前期投入成本 [4] - 构建三级品牌矩阵:超高端品牌"圣贝拉"(客单价23 9万元)、高端品牌"艾屿"、轻奢品牌"小贝拉"(客单价9 6万元) [7] - 向"家庭健康生态"拓展:家庭护理服务收入6907万元(+52 4%),收购女性健康食品品牌"广禾堂"贡献收入5125万元(毛利率61 5%) [7][8] - 非月子业务收入从2022年6419万元跃升至2024年1 2亿元,两年增长87% [8] 行业趋势与市场机会 - 2024年产后护理及修复服务市场规模675亿元,家庭儿童护理服务358亿元,预计2030年分别达2008亿元和1052亿元(CAGR 20 4%和19 1%) [9] - 中国内地月子中心渗透率从2019年1 3%升至2024年6 0%,仍远低于韩国、中国台湾等成熟市场60%的渗透率 [9] - 消费者最看重专业化团队及营养师搭配餐饮,"产妇产后修复"(57 7%)、"营养师月子餐搭配"(51 3%)及"婴儿护理及成长监测"(48 7%)为前三大需求 [10] 核心竞争力 - 拥有693名持证护士,与30余所护理学校合作建立人才输送体系,2024年劳工成本1 77亿元(占销售成本33 6%) [11] - 84%产后护理客户会复购其他服务或产品,38%销售额来自现有客户推荐或自有在线渠道 [11] - 通过AIoT平台和大语言模型应用改进护理SOP,构建数据驱动壁垒 [13] 全球化布局 - 全球月子中心市场规模从2019年73亿美元增至2024年129亿美元(CAGR 12 0%),预计2030年达319亿美元(CAGR 16 8%) [15] - 已在新加坡开设自营海外中心,洛杉矶开设管理海外中心,未来将扩展至纽约、巴黎及伦敦等国际城市 [15]
思客对话|洞察消费新趋势 激活消费增长新引擎
搜狐财经· 2025-06-26 16:56
消费市场新趋势 - 首发经济成为消费新趋势的重要体现 强调设计研发、流程工艺、运营管理等多环节协同作用下的"首次爆发" 能够带动整个社会的消费潮流 [3] - 国货崛起趋势显著 中国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关注度和认可度显著增强 国货品牌不断进行产品迭代和升级以满足多样化需求 [3] - 消费市场分层趋势日益明显 高端会员店、中线折扣店、大卖场和线上渠道等多样化零售模式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4] - "悦己"消费成为文旅消费新趋势 强调文化性和体验感 满足消费者"情绪价值"是增强用户黏性的重要方式 [4] 激活消费增长新引擎 - 健康保障型消费将成为未来新的消费引擎 投资健康能提升个人生活质量并减轻社会负担 [5] - 绿色物流对消费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与高端消费形成良性循环 推动消费增长并加速绿色技术应用 [5] - 商业模式"微创新"是激活内需重要一环 基于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 通过设计、创意和IP等手段吸引消费者 [5] - 把握消费升级浪潮 以创新供给激发消费需求 持续培育壮大消费新引擎 [5]
不止于“月子中心”,圣贝拉上市领跑“悦己消费”新蓝海
搜狐财经· 2025-06-26 16:30
上市表现 - 港股市场迎来三只聚焦"悦己新消费"的企业同时上市,包括周六福、圣贝拉、颖通控股 [1] - 圣贝拉IPO定价6.58港元/股,上市首日涨幅达42%,股价达9.4港元/股 [1] - 三家公司代表"悦己新消费"蓬勃力量,印证该赛道火热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72亿元、5.60亿元、7.99亿元,两年增长67.3% [4] - 经调整净利润从2022年-4463万元扭亏为盈至2023年2077万元,2024年进一步增长至4226万元 [4] - 2024年家庭护理服务收入6907万元同比增长52.4%,食品业务收入5125万元毛利率61.5% [6] - 非月子业务板块收入从2022年6419万元跃升至2024年1.2亿元,两年增长87% [6] 商业模式 - 采用"高端酒店租赁+专业护理输出"轻资产策略,与顶奢酒店独家合作 [4] - 构建三级品牌矩阵:超高端品牌"圣贝拉"客单价23.9万元,高端品牌"艾屿",轻奢品牌"小贝拉"客单价9.6万元 [5] - 超越月子中心定位,向"家庭健康生态"拓展,包括家庭护理服务和女性健康食品 [6] - 2024年84%产后护理客户会复购其他服务或产品 [8] 行业前景 - 2024年产后护理及修复服务市场规模675亿元,家庭儿童护理服务358亿元 [7] - 预计2030年两大市场将分别增长至2008亿元和105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0.4%、19.1% [7] - 中国内地月子中心渗透率从2019年1.3%升至2024年6.0%,远低于韩国、中国台湾60%渗透率 [7] 竞争优势 - 693名持证护士为核心,与30余所护理学校合作建立人才输送体系 [8] - 2024年劳工成本1.77亿元占销售成本33.6%,人力成本占总营收22.2% [8] - 2024年38%销售额来自现有客户推荐或自有在线渠道 [9] 战略规划 - 重点投入AI、新零售和全球化布局 [10] - 打造"贝康智能"AIoT平台,应用AIoT设备及大语言模型 [10] - 扩展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产品线 [10] - 已在新加坡和洛杉矶开设海外中心,计划扩展至纽约、巴黎、伦敦 [11] - 全球月子中心市场规模从2019年73亿美元增至2024年129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319亿美元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