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新

搜索文档
打新: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格隆汇· 2025-07-08 02:11
美国大而美法案影响 - 法案将企业税率从21%降至15% 推动纳斯达克 标普500 英伟达 微软 Meta等科技股创新高 但特斯拉表现不佳 [1] - 个人层面最大受益群体为年收入20-50万美元家庭 食品援助计划领取年龄从54岁提高至64岁 [1] - 马斯克通过削减2000亿美元债务改善财务状况 但特朗普政策新增4万亿美元债务 [1] - 美元指数年内下跌10% 抵消美股涨幅对全球主权基金的吸引力 [1] 港股市场动态 - 港交所IPO集资额位列全球第一 阿里巴巴拟发行120亿港元零息可交换债券 BOSS直聘增发新股 [2] - 安井食品AH股破发 反映短期流动性压力 但港股通海特性区别于A股的封闭性 [2] - 蓝思科技港股认购倍数从30倍飙升至420倍 反映资本对30%估值折让的追捧 [2] - FORTIOR和极智嘉分别布局特斯拉机器人与仓储机器人领域 展现高增长潜力 [2] 恒生科技板块竞争 - 阿里 京东 美团外卖大战拖累恒生科技指数 高盛预计竞争将持续至9月达峰值 [3] - 高盛预测未来12个月阿里外卖业务亏损410亿元 京东亏损260亿元 美团EBIT下降250亿元 [3] - 拼多多因未直接参与竞争相对受益 字节 腾讯等13家企业或成潜在受益者 [3] 机器人领域投资 - FORTIOR聚焦特斯拉机器人生态 极智嘉专注仓储机器人赛道 两者均展现较高业绩弹性 [2]
上半年新股首日“0”破发:打新八成浮盈过万,资金围猎“三低”新股
第一财经· 2025-07-02 19:09
打新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A股共有51家新上市公司,较2024年同期的44家增长15.91% [3] - 创业板IPO数量最多(20家),主板18家、科创板7家、北交所6家 [3] - 新股首日零破发,平均涨幅229.09%(去年同期136.05%),44只涨幅超1倍、29只超2倍、13只超3倍 [3] 打新收益表现 - 80%新股单签浮盈过万元,41只新股单签浮盈超万元(按500股/签计算) [4] - 影石创新单签浮盈6.49万元排名第一,弘景光电5.91万元、矽电股份5.28万元分列二三位 [4] - 江南新材首日涨幅606.83%(发行价10.54元/股),盘中最高涨超700% [3] 中签率变化 - 2025年上半年新股网上中签率均值0.0289%,仅为2024年均值(0.0497%)的1/2 [5] - 中签率持续下滑:2022年均值0.6690%、2023年0.4867%、2024年0.0497% [5] 募资规模与结构 - 51家新上市公司首发募资总额373.55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49亿元 [7] - 主板平均募资9.83亿元(176.93亿元/18家),创业板5.92亿元(118.31亿元/20家) [7] - 北交所平均募资3.69亿元(22.11亿元/6家),较2024年2亿元均值显著提升 [8] 发行定价特征 - 首发市盈率均值18.84倍,低于2024年22.9倍及行业均值29.14倍 [9] - 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首发市盈率均值分别为16.37/28.25/19.65/12.59倍,全线下压 [9] - 首发价格均值22.27元/股(2024年25.44元/股),最高93.5元/股(天有为),最低3.94元/股(天工股份) [9] 市场趋势演变 - "三高"(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超募)转向"三低"(低市盈率+低发行价+低募资规模) [6][10] - 北交所募资能力增强,开发科技募资11.69亿元(占板块总额53%),创新型企业质量提升 [8] - 工业/材料行业IPO占比超70%,估值低于科技行业拉低整体市盈率 [10]
打新市场跟踪月报:新股发行节奏提速,网下打新热度提升-20250701
光大证券· 2025-07-01 22:14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详细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打新收益测算模型** - **构建思路**:通过账户规模、中签率及新股收益率计算单账户打新收益,区分A/C类投资者并分板块统计[41] - **具体构建过程**: - 单账户收益公式: $$单账户个股打新收益 = \min(账户规模,申购上限) \times 中签率 \times 收益率$$ - 打满收益公式: $$A/B/C类打满收益 = 申购上限 \times 中签率 \times 收益率$$ - 收益率计算: - 注册制板块(科创板/创业板/主板注册制)采用首日成交均价涨跌幅 - 非注册制主板采用开板日成交均价涨跌幅,未开板则用12个月动态均值替代[41] - **评价**:模型覆盖不同市场规则,但依赖历史数据假设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主板打新模型** - 5亿账户A类收益率:0.014%(6月)、累计0.154%(2025年) - C类收益率:0.013%(6月)、累计0.129%(2025年) - 打满收益:A类9.42万元/月,累计81.55万元[43] 2 **创业板打新模型** - 5亿账户A类收益率:0.035%(6月)、累计0.356%(2025年) - C类收益率:0.034%(6月)、累计0.312%(2025年) - 打满收益:A类17.31万元/月,累计177.84万元[44] 3 **科创板打新模型** - 5亿账户A/C类收益率均为0.012%(6月),累计0.233%/0.228%(2025年) - 打满收益:A类73.47万元/月,累计130.32万元[45]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报价入围率因子** - **构建思路**:反映机构报价有效性,计算为有效报价数占总参与数的比例[55] - **具体构建**: $$报价入围率 = \frac{有效报价个数}{参与报价新股数} \times 100\%$$ - **评价**:高频跟踪可预判中签概率 2 **打新参与度因子** - **构建思路**:衡量机构打新活跃度[55] - **具体构建**: $$参与度 = \frac{参与报价新股数}{网下询价发行新股总数} \times 100\%$$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报价入围率因子** - 主板6月均值86.81%,双创板块89.89%[24] - 头部机构(如富国基金)达100%[59] 2 **打新参与度因子** - 全参与机构:易方达/华夏/招商等(100%)[59] - 高收益机构平均参与度>90%[63] 关键指标取值 | 指标 | 主板 | 创业板 | 科创板 | |---------------------|------------|------------|------------| | **6月中签率(‰)** | A类0.10 | A类0.23 | A类0.44 | | | C类0.09 | C类0.22 | C类0.44 | | **首日涨幅(%)** | 188.17 | 148.85 | 274.44 | [24] | **打满收益(万元)**| A类9.42 | A类17.31 | A类73.47 | [43][44][45]
香港新股表现分化,打新“躺赚”或暂告终结
第一财经· 2025-06-23 19:30
港股新股市场表现 - 海天味业和三花智控等行业龙头赴港上市后出现盘中"破发"现象,打新收益不确定性增加 [1][3] - 港股新股市场受地缘政治紧张、美联储利率政策及二级市场震荡影响,情绪走弱 [3][4] - 新股收益分化显著,新消费、新科技及生物医药类表现优异,传统消费领域频现破发 [3][4] 打新策略变化 - 市场回归理性,打新获取高额回报现象减少,投资者更关注公司长期增长潜力及行业地位 [3] - 新股收益将更倾向于反映真实价值,而非炒作效应,需结合标的稀缺性综合评估 [3][4] - 一级市场表现依赖二级市场走势,当前环境制约新股盈利空间 [4] A股与H股联动效应 - H股定价对A股存在反作用,H股价格发现功能可能领先或不同于A股 [6] - H股定价低于A股时,可能引导A股估值下调,反之则可能推高A股股价 [6] - A/H价差缩小导致估值传导机制变化,港股流动性差异显著(A股散户占比60%,港股国际资本主导) [6] 行业龙头股估值影响 - 发行H股后,部分A股公司出现价值回归,高估值A股需下调,低估A股表现强势 [6] - 具备全球稀缺性核心技术的企业可能形成对A股同类标的估值倒逼效应 [7] - 海外投资者风险偏好变化及行业重新定价,可能拖累高市盈率A股表现(如30倍以上市盈率) [7]
香港新股表现分化,打新“躺赚”或暂告终结|市场观察
第一财经· 2025-06-23 17:49
港股新股市场表现 - 海天味业和三花智控等行业龙头赴港上市后一度"破发",港股新股"必胜"阶段可能已过去,后市更考验投资者研究能力,需关注核心技术具备全球稀缺性的企业 [1] - 近期港股新股收益显著分化,新消费、新科技及生物医药类新股表现优异,而传统消费领域(如海天味业)频现破发 [2] - 新股市场与二手市场联动,当前二级市场震荡传导至一级市场,制约新股盈利空间,不能简单认为"打新必赢" [3] 行业龙头赴港上市影响 - 2024年美的集团、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A股行业龙头相继赴港上市,形成热潮 [2] - 三花智控作为制冷零部件龙头于6月23日挂牌,上市首日一度破发 [2] - 新股收益将受市场整体表现、企业基本面和投资者情绪多重影响,投资者选择更谨慎,注重长期增长潜力和行业地位 [2] A股与H股定价联动 - 海天味业和三花智控发行H股后,A股表现不佳,A股高估值需下调 [4] - H股定价对A股存在反作用,H股价格发现功能可能领先或不同于A股,H股定价低会引导A股估值重估 [4] - A/H价差缩小,港股H股估值回落及流动性减弱反向传导至A股,压制相关标的估值 [4] - 若H股公司在核心技术等领域具备全球稀缺性,可能形成对A股同类标的估值倒逼效应 [5] 市场环境与投资者行为 - 中东地缘局势紧张、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导致港股市场震荡,连带影响新股市场气氛 [1] - 港股受国际资本主导,更关注分红能力,而A股散户占比60%左右,推高投机性估值 [4] - 海外地缘政治紧张拖累港股走势,部分港股发行价定价不高,反映海外投资者风险偏好及行业重新定价 [6]
上半年A股IPO平均首日回报达到220% 你打新赚了多少?
经济观察报· 2025-06-12 21:32
就A股市场来看,A股上半年共有50家企业实现首发上市,上 市企业以中小规模企业为主,合计筹资超过371亿元,IPO数 量和筹资额实现双增长,均同比上升14%。 作者:姜鑫 封图:图虫创意 "2025上半年,未有IPO破发,IPO平均首日回报达到220%,与2024上半年的136%相比,同比大幅上升。" 2025年6月12日,在《中国内地和香港IPO市场》报告(下称"报告")发布现场,安永北京主管合伙人杨淑娟如是介绍了上半年A股IPO(首次公开募 股)发行情况。 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IPO活动在全球中的占比上升。其中,香港IPO活动表现抢眼,筹资额占全球总筹资额的24%,与A股 合计占全球总筹资额的33%。同时,得益于宁德时代等大型IPO推动,港交所以140亿美元募资规模登顶全球。 全球市场IPO数量和融资规模 A股IPO平均首日回报达到220% 就A股市场来看,A股上半年共有50家企业实现首发上市,上市企业以中小规模企业为主,合计筹资超过371亿元,IPO数量和筹资额实现双增长,均同 比上升14%。 报告显示,从行业来看,工业、科技和材料领域的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居前三位。汽车行业作 ...
上半年A股IPO平均首日回报达到220% 你打新赚了多少?
经济观察网· 2025-06-12 20:48
中国内地和香港IPO市场表现 - 2025上半年A股IPO平均首日回报达220%,较2024年同期的136%显著提升,且无破发案例 [2][5] - A股上半年50家企业首发上市,筹资371亿元,数量和金额同比均增长14%,工业、科技、材料行业IPO数量及筹资额居前三 [5] - 汽车行业上下游企业占IPO总数超三成,政策支持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5] - 创业板和上海主板分别领跑IPO数量与筹资额,北交所平均筹资规模大幅上升并首次进入A股筹资额前十 [6] 港股市场动态 - 港交所以140亿美元募资规模登顶全球,占全球总筹资额24%,与A股合计占比达33% [2][9] - 宁德时代410亿港元IPO为全球最大规模,推动港股上半年筹资额同比激增711%至1,087亿港元 [9][10] - 生物科技与健康、零售消费行业IPO数量并列第一,工业(含先进制造业)筹资额居首 [12] - "科企专线"政策落地,聚焦高潜力科技公司上市,缩短筹备时间并降低合规成本 [12] 行业与板块特征 - A股"科技"属性强化,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获政策支持,制度红利加速释放 [6] - 北交所成为"专精特新"企业申报主力,未来或向人工智能、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拓展 [6] - 港股"新消费+硬科技"成为新引擎,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A+H上市案例受关注 [12] 市场数据与趋势 - A股IPO发行市盈率保持低位,与行业平均市盈率差距同比扩大 [5] - 北证50指数上半年涨幅37.6%,显著跑赢其他A股指数 [13] - 港股拟A+H上市企业多为细分龙头,稀缺性吸引国际资本流入 [15]
新股速递| 海天味业,打新情况及基本面分析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6-12 12:15
基本情况 - 招股时间:2025年6月11日-6月16日,上市时间:2025年6月19日 [1] - 发行规模:全球发售26323.75万股,香港公开发售占6%,国际发售占94% [1] - 发行价区间:35-36.3港元/股,每手100股,入场费3666.62港元 [1] - 保荐人:中金、高盛、摩根士丹利 [1] - 基石投资者:包括高瓴、GIC、RBC等,合计认购占比49.75%,设6个月禁售期 [1] 市场反应 - 截至发稿,孖展238倍,已触发最高回拨21%,甲乙组各分得27.64万手 [3] - A/H股折价:海天味业A股41.3元人民币,H股发行价折价19-22% [3][4] - 可比公司首日涨幅:宁德时代16%,恒瑞医药25% [5] 财务表现 - 收入:22-24年分别为256.10亿、245.59亿、269.01亿元,24年同比增长9.53% [6] - 净利润:22-24年分别为62.03亿、56.42亿、63.56亿元,24年同比增长12.65% [6] - 毛利率:22-24年分别为34.87%、33.95%、36.15% [6] - 研发投入:22-24年分别为7.51亿、7.15亿、8.40亿元,占收入2.9%、2.9%、3.1% [13] 行业地位 - 国内市占率4.8%,是第二名2.2%的两倍多,全球第五大调味品厂商 [8] - 产品组合超过1450个SKU,拥有7个年收入10亿级以上大单品系列 [8] - 亿级以上产品系列占销售收入76.6% [8] 运营特点 - 客户集中度低:CR5客户占比不足3% [7] - 经销商模式:经销商收入占比97.6%,24年经销商数量6707家 [22] - 成本优势:大豆/白糖/玻璃期货同比-11.4%/-7.8%/-38.9% [11] 股东回报 - 上市10年累计分红311.91亿元,平均分红率60% [12] - 24年拟分红47.73亿元,占归母净利润75.24% [19] - 现金储备:截至2025年3月31日现金及等价物91.04亿元 [12] 潜在挑战 - 产能利用率:酱油产品产能利用率从87%降至79% [15][16] - 现金流: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6.97%至68.44亿元 [17][18] - 机构持仓:25Q1持股机构从506家降至51家,合计持股64.07% [20] - A股调整:将于25年6月13日调出上证50,预计被动减持约8亿元 [23]
火爆!中签率仅0.0299%!
中国基金报· 2025-06-09 19:40
2025年以来上市的创业板新股平均网上中签率更是低至0.0182%。另外,从年内情况来看,今年1月 份,创业板新股平均网上中签率为0.0206%,今年5月份创业板新股平均网上中签率降为0.0178%。 从北交所来看,中签率亦出现下降趋势。2025年以来上市的北交所新股平均网上中签率为0.07%,较 2024年0.0987%的平均网上中签率水平明显下降。 【导读】太火,2025年以来上市的主板新股平均网上中签率仅0.0299%! 今年以来,打新火热,中签似乎变得更"难"了。 Wind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主板上市的新股平均网上中签率为0.0299%,较2024年0.0470%的平均网上 中签率水平明显降低。创业板新股今年以来平均网上中签率更是低至0.0182%。 新股中签率下降,或与打新赚钱效应提升,参与打新人数增加有关。从市场表现来看,今年A股打新的 赚钱效应显著回升。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年内A股市场已有45只新股上市,无一只出现破发,且38 股上市首日收盘涨幅超过100%,占比超八成。江南新材上市首日涨幅最高超600%,天工股份、星图测 控等上市首日涨幅超400%。 | 序号 | 名称 | 上市日期 ...
新股0破发,再回无脑打新时代
IPO日报· 2025-06-09 17:00
星标 ★ IPO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AI制图 打到就是赚到!股民无脑打新时代又回来了! 2025年的新股表现可谓亮瞎眼。 截至6月9日,2025年A股上市45只新股,全部实现首日上涨,无 一破发。 而在2022年,A股新股破发率超过28%,2023年也有16.6%,2024年上市100家,只 有一支股票破发。也就是说,几乎从2024年开始,A股重新进入了无脑打新时代。 另外,当前新股发行数量大幅下降。注册刚施行时,新股发行的数量一度猛增。 2020 年, A 股 共计发行 399 只新股, 2021 年 520 家企业上市, 2022 年 428 家, 2023 年则有 313 家。 那年几年,新股可谓"量大管饱"。这种情况到 2024 年出现转折:仅有 100 家上市,不到 2021 年的 1/5 。而今年过去了 5 个月,也才有 40 多家。 "物以稀为贵罢",没有了 "三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的新股,吸引出大量股民的打 新热情。 然而,过犹不及。当前新股没有破发的情况发生,也不能算是市场常态, 毕竟市场运作的本身就应 该有它自身的规律,而破发是市场化定价的健康信号,倒逼新股合理定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