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贷联动

搜索文档
江苏战新基金集群亮相深圳!产业专项基金向头部GP抛出合作橄榄枝
证券时报网· 2025-07-01 21:44
会议概况 -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基金集群产业子基金管理机构推介会在深圳举办,由江苏高投集团、江苏省创投协会联合主办,江苏银行协办 [1] - 会议集聚了100余名基金发起人、金融机构、产业资本和头部投资机构代表,包括深创投、达晨财智、同创伟业等40余家头部机构 [1] - 推介会旨在向国内顶尖管理机构推介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集群,吸引深圳及全国优质投资机构支持江苏新兴产业发展 [1] 基金战略定位 - 江苏省战新母基金将发挥引导撬动与资源整合优势,与顶尖投资机构共建产业子基金集群 [2] - 基金重点关注管理规模、退出业绩、专业团队、配套出资等关键遴选维度 [2] - 南京、徐州、常州等6个设区市及3家省属企业作为产业专项基金代表,展示了各自在资本运作和产业赋能方面的差异化优势 [3] 基金运作进展 -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运作一年,已组建两批36只产业专项基金,总规模914亿元 [4] - 第三批产业专项基金正在推进,已收到73只产业子基金申报,总规模715亿元,其中18只(规模180亿元)已完成遴选决策 [4] - 基金集群采用"省级母基金—产业专项基金—产业子基金"三层架构,吸引多家知名机构参与 [4] 区域产业布局 - 南京市推出"4+N产业基金集群",常州市聚焦"1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28条重点产业链" [3] - 省属企业在海洋产业、绿色环保、数字经济等领域进行战略布局 [3] - 基金集群通过投贷联动,汇聚股权和债权资本共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4]
上海科创金融服务形成“飞轮效应”
金融时报· 2025-07-01 11:13
上海科创金融生态建设 -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通过建立上海科创金融联盟,协同政府、银行、证券、保险、股权投资、孵化器等各方,探索完善"股贷债保担"联动的科创金融生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1] - 上海计划在三年内通过股权、贷款、债券、保险等累计投放2万亿元,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2] - 上海科创金融联盟发布《上海金融支持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创新发展倡议书》,促进"股贷债保担"联动服务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力争年内实现对瞪羚和独角兽企业金融服务全覆盖 [7] 银行创新金融服务方案 - 工行上海市分行为参赛企业定制覆盖初创期至成熟期的"启航"系列专属金融服务方案,包括50亿元专项融资额度、20亿元股权投资额度、100位"企业家加油站"专属服务名额 [1] - 中行上海市分行推出中银科创生态伙伴计划,联动中银投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资金结算、跨境投资等金融服务 [2] - 建行上海市分行推出"建·沪链"科技产业金融"股贷债保"联动方案,为科技企业构建全方位多元化接力式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3] - 农行上海市分行打造"投贷债服顾"一站式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已累计与超过200家专精特新企业签订认股安排权协议 [3] - 交行上海市分行为英韧科技提供近亿元债权支持和近2亿元债转股,并同步匹配千万元级股权投资 [4] 特色金融产品创新 - 交行上海市分行推出"人才贷"和"科创智慧知产贷"线上产品,后者已为约1400户科创客户提供授信额度超68亿元,贷款余额超过50亿元 [5] - "新动力贷"专为新质生产力企业设计,提供最高2000万元信用担保额度,今年一季度发放2180余笔共计92.84亿元 [7] - 10家在沪银行与浦东创投共同推出"创新贷",提供"投贷联动"授信产品包 [7] 投贷联动机制 - 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上海市分行和三大头部证券公司创设"5+3"科创金融核心联盟战略合作机制,加强"商行+投行"科技金融协同赋能 [5] - 7家商业银行对上海市未来产业基金直接投资及其子基金投资项目联合提供700亿元投贷联动专项授信额度 [6] - 工行上海市分行累计运用250亿元股权投资资金,融入规模超500亿元的上海国资并购基金矩阵 [6] 企业案例 - 英韧科技通过交行"股贷债保担"联动获得债权支持和股权投资,充实流动性助力业务发展 [1][4] - 某智能科技公司在发展中行上海市分行联动中银投提供股权融资等服务,并成功登陆港交所 [2] - 某参赛生物医药企业通过工行定制融资产品解决初创期资金需求 [1]
“一城一策”路演活动在深举办
中国新闻网· 2025-06-26 14:27
活动概况 - 由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主办的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一城一策"路演(深圳站)活动在深圳举行 [2] - 活动主题为"金融赋能科技创新打造新发展格局先行示范",聚焦深圳新能源、智能制造、低空经济三大产业 [2] - 活动采用"1个启动活动+2场专题会议+3大方向专场路演"的形式,旨在探索产融合作新模式,打通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金融服务生态链 [2] 参与机构 -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务司副司长雷文、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俊、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平原、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发展部总监徐洪涛共同启动活动 [2] - 深圳高新投、深创投、深圳投控、中信金石、中信银行、深圳农商行、宁波银行8家头部金融机构发布投贷联动合作倡议书,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投贷联动新生态 [2] 签约与授信 - 中信银行、深圳农商银行、宁波银行与顿泽慧科技、华灏机电、大族激光、广汽能源等企业签署增信协议,覆盖智能制造、新能源领域 [3] - 累计授信近10亿元,支持企业投资扩产、研发创新 [3] 专题研讨 - 活动期间举办投贷联动专题研讨会议,多部门围绕"探索投贷联动新模式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研讨 [3]
省市投贷联动 基金产业协同 生态资源共享 合肥升级 “创投城市计划”构建创新生态圈
上海证券报· 2025-06-26 02:46
合肥市创投城市计划2.0升级 - 合肥市与安徽省国金公司签订生态共建合作协议 建立省市投贷联动、基金产业协同、生态资源共享三大合作机制 聚焦"6+5+X"战新产业布局 精准导入千亿元基金资源 [1] - "创投城市计划"两年举办超600场活动 推动1400个产业项目对接资本 成功落地500个项目 撬动总投资超2100亿元 [2] - 2024年升级为2.0版本 从资源对接升级为全要素平台 链接省市国资平台、场景机遇、科创资源和载体平台 强化与私募基金、产业资本等300家机构合作 [2] 创投生态体系建设 - 平台已集聚近300家创投生态合伙人 链接200多只基金 总规模达4000亿元 包括13家省属国资平台、151家产业CVC、67家知名投资机构 [3] - 形成项目互推、信息共享的双向赋能机制 典型案例显示锦沙资本管理的30亿元基金已落地银河航天、中科科乐项目 另有4个项目跟进 [3][4] - 成为全国首个全域场景开放城市 链接357个场景机会 整合5个国家科学中心研究院、39家共性技术平台等创新要素资源 [5] 基金集群运作成效 - 安徽省国金公司注册资本500亿元 设立16只母基金 母子基金总认缴额近1600亿元 [6] - 在合肥设立13只母基金、76只子基金 累计认缴规模1112.37亿元 已投资297个项目共120.97亿元 含94家专精特新企业和2家独角兽 [6] - 通过"创投城市计划×基金地市行"联名品牌 推动产业资本与城市资源对接 吸引头部投资机构融入新兴产业发展 [6][7]
连续3年全省领跑,烟台“科技金融”大文章为何出彩?
齐鲁晚报· 2025-06-25 22:46
烟台科技金融政策成效 - 烟台市科技贷款规模连续三年领跑全省 自2015年以来累计帮助3800余家科技型企业获银行贷款215亿元 其中"鲁科贷"助企获贷186.8亿元 服务企业3168家 为469家企业争取省级贴息4309.8万元 [1] - "烟科贷"累计发放28.21亿元 服务企业706家 为633家企业提供市级贴息2614.69万元 [1] - 黄渤海新区首创省市区三级政策联动 2018年以来累计备案贷款超70亿元 其中"鲁科贷"57.2亿元 企业获省级贴息1180.9万元 区级配套贴息3300万元 [6] 政策创新与实施机制 - 烟台2013年设立科技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 2015年推出"科信贷"(现"烟科贷") 市级财政最高承担40%不良贷款风险 成为全省首批开展信贷风险补偿地级市 [5] - 创新投贷联动模式 典型案例山东凯格瑞森获2000万元"鲁科贷"及股权投资支持 2022年引入融资担保机制 建立政府、担保机构、银行"4:4:2"分险机制 [11] - 2023-2024Q3烟台融资担保集团备案"烟科贷"119笔 助企获贷3.12亿元 平均担保费率0.3% [11] 企业服务与平台建设 - 山东鲁电线路器材2019-2023年获"鲁科贷"19笔共1.38亿元 2024年获"科信贷"1000万元 资金支持推动研发成果转化 [4] - 烟台首创市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实现贷款全流程线上办理 累计注册企业1181家 金融机构48家 申请贷款近1700笔 访问量11.7万次 [16] - 2024年4月举办融资对接会 30余家金融机构与9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探索建立"科技金融工作站"试点 [16][17]
河南开封:科创“组合拳”加速产业焕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25 08:32
生物医药研发进展 - 河南开封锐达医药科技公司研发的创新药RDc001片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1] - 公司专注于生物医药研发 抗癌靶向药项目技术含量高但研发周期长 风险高 资金投入大 [1] - 开封市政府创新实施投贷联动模式 设立科创基金以股权投资形式支持企业发展 金融机构提供科技贷款支持项目研发 [1] 科技创新支持政策 - 开封市"汴科贷"合作银行已扩展至5家 金融服务实体加速涌向科技创新前沿 [1] - 开封市聚焦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开展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行动 [1] - 一季度全市519家创新主体上报研发费用36亿元 较上年度增长29.8% [1]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1] 企业创新成果 - 开封时代新能源等3家企业入选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33家 [1] - 迪尔空分公司在国内率先应用5G与工业智慧大数据技术 智能产线提升产品质量并缩短交货周期 [2][3] - 开封时代新能源科技公司围绕全钒液流电池核心技术开展研发创新 打造三大核心部件生产基地 [3] 产学研协同模式 - 顺河回族区探索"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国有融资平台+创新人才团队"的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模式 [3] - 已成功培育迪尔空分 开封时代 宸亚科技 开封平煤超导热等一批高科技企业 孵化3个重大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3] - 开封市今年争取到13项省科技攻关项目 其中翱图环保科技公司"AI+新材料"研发项目入选省揭榜挂帅项目 [3] 创新平台建设 - 开封加快推进宋都实验室 创新科技生态港建设运行 新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企业技术中心 中试基地43家 [3] - 实施"百名专家进百企"工程 选派36名专家学者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 [3] - 举办河南大学专家学者开封企业行等对接活动 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3]
实探|一笔银行授信,缘何成“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支点?
券商中国· 2025-06-21 15:15
科技金融政策导向 -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将科技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首 [1] - 金融机构需引导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破解"科研强、转化弱"难题 [4] - 银行资金需流向有发展潜力的早期科技企业,成为其成长关键力量 [4] 银行创新实践 - 中信银行重点锚定高校院所、医院等科技成果转化主阵地 [5] - 推出"科技成果转化贷"产品,弱化财务指标,关注技术水平和科研团队 [12] - 担保方式创新:接受纯信用或实控人担保,不强制要求抵押 [13] - 北京作为先行试点,2024年6月推出后已服务30余家科技企业 [11][18] 典型案例分析 华视诺维 - 眼科精准诊疗企业,研发伴随诊断体系与脉络膜上腔给药系统 [7][9] - 取得国内外近百项专利,承担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14][15] - 2024年底获中信银行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无重资产抵押 [14] - 资金用于推进产品进入"中美双报"审批流程和商业化落地 [15] 鑫华储科技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果转化企业,专注锌镍空液流电池储能技术 [19] - 采用无隔膜设计、环保电解液,在分布式光伏领域具技术优势 [19] - 获中信银行500万元授信,首次采用专利质押增信方式 [22] 综合金融服务 - 中信银行构建"投贷联动+债券融资+产业撮合"一站式服务 [25] - 为联合光伏提供4亿元理财非标债权增量融资额度 [25] - 推出"启航计划",三年内支持1万家硬科技企业完成从0到1突破 [26] - 服务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设备采购租赁融资、项目建设债券发行、资产证券化 [24]
华润银行董事长落定!招行系悍将钱曦火速上位,行长职位空缺招贤
搜狐财经· 2025-06-21 12:18
高管变动 - 钱曦获核准担任华润银行董事长,此前2023年8月被聘任为行长,2025年1月被选举为董事长 [1][3][5] - 钱曦为"70后"金融学博士,拥有招商银行长期区域管理经验,曾任广州、大连、佛山、西安分行行长及总行战略客户部总经理 [5][6] - 前任董事长宗少俊未进入新一届董事会,其曾长期任职农业银行系统,2017年加入华润银行 [8] - 华润银行管理层形成"五副二行助"格局,副行长5人、行长助理2人,首席信息官1人 [9][10] 公司战略与招聘 - 2024年提出"四个重塑"战略,推动组织架构调整和管理层优化 [8] - 公开海选总行行长,要求应聘者年龄不超过50岁,需管理过4000亿以上资产规模的机构 [10][13] - 相比2023年行长招聘(要求资产规模3000亿),本次条件明显收紧 [10]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71.3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较2023年提升0.61个百分点 [15] - 总资产4340亿元,同比增长11.6%,2019-2023年增速分别为18.7%、13.8%、22.3% [15] - 净利差1.26%、净息差1.23%,分别较上年收窄24BP、27BP [15] - 非息收入25.5亿元,受债券市场向好推动 [15] 资产质量 - 逾期贷款余额从2022年36.3亿元增至2024年80.7亿元 [16][20] - 不良率1.65%,同比下降8BP,但信用减值损失从2022年20.9亿元增至2024年42.9亿元 [17] - 贷款拨备率2.85%,环比下降7BP [17] - 房地产贷款余额269.2亿元,占比11.17%,为第一大贷款行业 [19][21] 业务结构 - 个人贷款1110.8亿元,占比46.1%,接近总贷款半壁江山 [19][21]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267.8亿元,占比11.11%,较上年8.36%大幅提升 [19][21] - 贴现和福费廷业务占比从14.29%降至7.54% [21]
AIC如何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
搜狐财经· 2025-06-12 17:09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概述 -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创新主体,依托广泛的客户基础、庞大的网络和全面的牌照资源,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股权和债权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 [1] - AIC更加注重企业的行业价值、增长潜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能够为科技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并参与公司治理 [1] - 2024年9月,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由上海扩大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苏州等18个城市 [1] - 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股份制银行相继获批或申请设立AIC,进一步丰富市场供给、提升服务能力 [1] - 各地政府与AIC机构密切合作,推动设立多只大型产业基金,意向合作规模累计超千亿元 [1] AIC政策演进 - 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和《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启动市场化债转股,为AIC设立奠定基础 [3] - 2017年8月,原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新设债转股实施机构管理办法(试行)》,鼓励国有商业银行设立从事市场化债转股业务的非银金融机构 [3] - 2017年,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等五家AIC成立,开始主要从事债转股业务 [3] - 2018年6月,原银保监会发布《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AIC的设立条件与业务范围 [3] - 2024年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提出扩大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 [2] - 2025年3月5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的通知》,从三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2] AIC与AMC比较 - AIC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同属非银行金融机构,皆由金融监管总局统一监管 [5] - AMC诞生于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主要任务是协助国有大型银行剥离不良资产 [5] - AIC设立背景可追溯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后我国信贷扩张与影子银行发展的累积风险 [5] - AIC成为商业银行实施债转股的专属平台,承接银行不良债权并将其转化为企业股权 [5] AIC现状分析 - 我国目前共有六家AIC,包括工银投资、农银投资、中银资产、建信投资、交银投资和兴业银行发起设立的AIC [7] - 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发布公告称,拟全资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7] - 截至2024年6月底,五家AIC总资产达到5670亿元,较2017年底增长近10倍 [10] - 前五家AIC的净利润从2017年的2.6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82亿元,ROE普遍突破两位数 [10] - AIC资产负债率从2019-2020年的90%左右高点回落至2024年上半年的70%左右 [10] AIC业务模式 - AIC业务范围以债转股为核心,同时涵盖债权重组、私募资产管理、金融债券发行、债券回购等多元化业务 [11] - AIC逐步探索股权投资业务,尤其在科技创新领域,通过私募基金等方式支持初创企业 [11] - AIC投资重点集中于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关键领域 [12] - AIC通过灵活的股权投资方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区别于传统信贷的融资渠道 [12] AIC在科技金融中的应用 - AIC拓展了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能力边界,实现由"债权融资者"向"股权参与者"和"科技赋能者"的战略转型 [13] - AIC破解科创企业股权融资难题,为科创企业提供"非债务性、低成本、长周期"的直接融资支持 [16] - AIC提升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债转股"为核心的业务模式提升金融系统对高负债企业的风险消化能力 [18] - AIC的多元业务布局丰富了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与交易工具,打破债权与股权割裂的市场界限 [18] 国外投贷联动经验 - 美国硅谷银行集团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架构实现"信贷+股权"联动 [20] - 德国商业银行通过设立专门的投资部门或与风险投资公司合作参与科技企业融资 [23] - 以色列银行与风险投资机构、科技孵化器等密切合作,构建完善的科技金融生态系统 [23] - 中外"科技金融"在业务模式、风险管理和资金来源方面存在本质差异 [24] AIC未来发展路径 - 构建面向科技企业的专业化投研体系 [26] - 强化与市场化机构的协同联动机制 [26] - 推动银行信贷逻辑与市场化投资逻辑融合 [27] - 健全配套政策支持与差异化监管安排 [28]
投贷联动——“科创通”支持企业交大铁发在北交所成功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6-10 17:45
公司上市及背景 - 四川西南交大铁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交大铁发)成功在北交所上市 [1] - 公司由成都技转智石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于2020年12月投资 并获得全方位投后赋能 [3] - 公司2018-2021年累计获得1900万元"科创贷"资助用于日常经营周转 [3] 融资及资金用途 - 本次公开发行股份募集资金将用于轨道交通智能产品及装备生产新建项目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营销及售后服务网络建设项目 [3] 公司业务及行业地位 -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成立于2005年11月 总部位于四川成都 [3] - 主要从事轨道交通智能产品及装备的研发 生产 销售 并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3] - 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 普速铁路(含重载铁路) 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35亿元 2.73亿元 3.35亿元 [5]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3379万元 4896万元 5610万元 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5] 行业发展 - 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已构建完整产业体系 链条营收突破4400亿元 [5] - 公司上市标志着成都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安全监测"细分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