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与智能化

搜索文档
上汽集团推进商用车板块资源整合 动力新科迎新董事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5-23 21:58
公司人事变动与战略调整 - 动力新科于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上选举杨怀景等为董事,并在董事会十一届一次会议上选举杨怀景为公司董事长,任期自2025年5月23日起为期三年 [1] - 杨怀景自2025年4月起担任上汽集团商用车执委会主席及上汽大通总经理,其商用车领域经验将为动力新科注入战略新思路 [1] - 此次人事变动或与上汽集团商用车板块整合有关,上汽商用车被定位为"对于上汽很重要",将以大通为核心整合轻型商用车板块 [1] 上汽集团商用车业务整合 - 上汽集团商用车业务从事业部转为成立上汽商用车公司,组织架构下沉,决策机构从"战略制定者"转向"一线指挥官" [1] - 轻商板块整合包括"大通""跃进""依维柯"等品牌,实现深度融合,其他商用车、动力总成及创新业务相对独立运行但资源共享 [2] - 上汽红岩当前主要任务是化解债务风险,措施包括应收账款催收、引进战略投资者、债务重组等,同时聚焦工程自卸车、新能源产品及海外出口 [2] 新能源与智能化发展方向 - 未来新能源与智能化将成为上汽商用车核心发展方向,动力新科已布局动力电池和电驱桥等创新业务 [3] - 未来2—3年动力新科将设定更高整车和发动机板块目标,实现协同发展与高质量增长 [3]
专用车如何升级突破?众专家倡议“场景化创新驱动”
经济观察网· 2025-05-16 21:08
行业变革路径 - 专用车产业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展开创新,新能源与智能化重塑底层逻辑,场景化创新开辟差异化赛道,国际化竞合倒逼生态能力跃升 [2] - 专用车新能源渗透率从2021年1%攀升至2025年15%,比乘用车更具爆发力,2024年新能源专用车销量突破30万辆,增速近50% [3] - 兆瓦级超充技术将新能源重卡补能时间从数小时压缩至30分钟,电动搅拌车渗透率达71%,运营成本下降30% [3] 技术突破与产业链成熟 - 专用车加速向原生电动平台迁移,宇通"睿控E平台"能耗降低20%,江淮与华为合作的智能底盘支持L4级自动驾驶 [4] - 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90%,成本较三年前下降40%,宁德时代高倍率电池支持1600度电半小时快充,充放电效率提升25% [4] - 地平线征程6芯片组实现128TOPS算力,功耗仅30W,成本降低50%,智能化促使专用车从"运输工具"进化为"智能作业终端" [4] 场景化创新与差异化竞争 - 头部企业通过场景化创新开辟蓝海,湖北一专在油田、冷链、应急装备领域实现高技术壁垒与高毛利,部分车型利润率超40% [6] - 驰田汽车双平衡底盘技术实现220吨级矿卡量产,柳工电动装载机针对高温高湿环境开发,故障率较燃油车下降70% [6] - 产业链深度协同使二次物流成本降低2000元/台,开发周期从6个月压缩至3个月,售后响应效率提升50% [6] 国际化与生态能力建设 - 中国商用车出口量突破80万辆,但欧美市场占比不足5%,需突破欧盟《重型车辆碳排放标准》等技术壁垒 [8] - 苏美达推动利润率超30%的休旅房车转型并在巴拿马设立海外仓,中联重科、柳工参与ISO国际标准制定争夺话语权 [8] - 东风商用车构建"智能底盘+开放接口"生态底座,吸引上装企业接入其智能化系统,复制特斯拉生态模式 [8] 产业集群升级与未来方向 - 十堰专用车销量同比增长96%,高端产品占比从20%提升至35%,参与生态协同的企业利润率平均高出行业8个百分点 [7] - 十堰规划打造千亿级专用车集群,湖北一专推动从"单一制造"向"解决方案输出"转型,卡尔动力L4级无人驾驶技术提升单车毛利率5倍 [9] - 未来需在氢能、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建立优势,构建"技术+标准+生态"立体输出模式,实现从"产品出海"到"体系出海"升级 [9]
吉利计划收购极氪全部股份,Waymo与麦格纳达成合作 | 汽车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8 06:36
吉利收购极氪股份 - 吉利汽车计划收购极氪智能科技全部股份,目前持有65.7%股份,交易完成后将实现完全合并 [1] - 此举是吉利控股集团落实《台州宣言》战略的重要步骤,旨在聚焦汽车主业并加速新能源与智能化布局 [1] - 市场预期该整合将增强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研发运营协同效应,并强化全球竞争力 [1] 宁德时代股份回购 - 宁德时代在17个交易日内完成15.51亿元回购,累计回购664万余股占总股本0.1508% [2] - 回购成交价区间为231.50元至237.38元,日均回购超9000万元,完成40-80亿元计划下限的39% [2] - 公司2024年及2025年Q1业绩亮眼,近两年分红率达50%,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近600亿元 [2] Waymo与麦格纳合作 - Waymo与麦格纳合作在美国亚利桑那州Mesa新建工厂,投资数百万美元并创造数百个岗位 [3] - 工厂将生产搭载Waymo技术的捷豹I-PACE和极氪车型,计划明年前生产超2000辆捷豹I-PACE [3] - 首款应用Waymo技术的新车型为极氪RT,Waymo One服务规模持续扩大并计划2026年拓展三座新城市 [3] 哪吒汽车欠税风波 - 哪吒汽车关联公司合众新能源新增欠税超215万元,涉及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房产税 [4] - 公司注册资本超28亿元,但今年以来频现App及官网断网异常,知情人士称因流量欠费 [4] - 4月创始人方运舟曾公开致歉并承诺解决配件供应等问题,1月已调整渠道关闭部分直营店 [4] Rivian交付预期调整 - Rivian一季度每股亏损0.41美元,营收12.4亿美元均优于预期,但下调全年交付目标至4-4.6万辆 [5] - 原预期为4.6-5.1万辆,资本支出上调至18-19亿美元,一季度交付量同比大幅下滑 [5] - 公司将投资1.2亿美元在美建供应商园区以应对关税影响,目前流动资金充足 [5]
“新能源整车第一股”北汽蓝谷拟募资60亿,加码新能源与智能化
IPO日报· 2025-05-06 16:54
融资计划 - 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0亿元,其中50亿元投向新能源车型开发,10亿元投向AI智能化平台 [1] - 发行对象包括控股股东北汽集团(拟认购不超过5亿元)和关联方福田汽车(拟认购不超过25亿元),其余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尚未确定 [1] - 北汽集团和福田汽车认购的股票锁定期为36个月 [1] 公司背景 - 公司前身为2009年创立的北汽新能源,是我国首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 [5] - 2018年通过借壳SST前锋上市,成为A股"新能源整车第一股" [5] - 主营业务为新能源乘用车研发、生产和销售,2023年该业务占总营收70.68%,2024年提升至75.25% [6][7] 品牌布局 - 拥有极狐(高端智能)、享界(经济智能)、Beijing(B端市场)三大新能源汽车品牌 [8] - 极狐品牌2024年销量8.1万辆,同比增长170%,占总销量71.15% [13] - 公司拟更名为"北汽极狐"以强化品牌辨识度,反映战略升级方向 [14] 财务表现 - 2020-2023年累计亏损超200亿元(64.82亿/52.44亿/54.65亿/54亿) [11] - 2024年营业收入145.12亿元,同比增长1.35%;扣非净利润-73.23亿元 [12] - 2023年销量达9.2万辆创历史新高,但仍未实现盈利 [13] 融资历史 - 借壳上市以来完成三次定增,合计募资126.1亿元(2019年10.65亿/2021年55亿/2023年60.45亿) [18] - 2024年子公司北汽新能源通过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合计获资101.5亿元 [18] - 自2018年上市以来累计融资超500亿元,累计获得政府补贴106.22亿元 [20] 战略举措 - 2016年创立极狐品牌开拓C端市场,2024年该品牌销量占比超70% [13] - 计划投入55亿元开发享界品牌三款新车型,持续加码与华为合作 [15] - 持续高研发投入导致亏损,但融资能力保持强劲 [16][17]
“新能源整车第一股”北汽蓝谷拟募资60亿,加码新能源与智能化
国际金融报· 2025-05-06 16:49
融资计划 - 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0亿元 [1] - 资金用途包括新能源车型开发(50亿元)及AI智能化平台(10亿元) [1] - 发行对象包括控股股东北汽集团(拟认购不超过5亿元)及关联方福田汽车(拟认购不超过25亿元)在内的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 [1] 公司背景与品牌 - 公司原身为2009年成立的北汽新能源,是我国首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 [4] - 2018年通过借壳SST前锋上市,成为A股"新能源整车第一股" [4] - 拥有极狐(高端智能)、享界(经济智能)、Beijing(B端市场)三大新能源汽车品牌 [6] - 2024年极狐品牌销量8.1万辆,占总销量71.15%,同比增长170% [10] 业务与财务表现 - 新能源乘用车研发、生产和销售占2024年总营收75.25% [5] - 2020-2023年累计亏损超200亿元(64.82亿、52.44亿、54.65亿、54亿) [8] - 2024年营业收入145.12亿元,同比增长1.35%;扣非净利润亏损73.23亿元 [9] - 2023年销量9.2万辆为历史最佳,但净利润仍为负 [10] 战略调整与融资历史 - 拟更名为"北汽极狐"以强化品牌辨识度 [11] - 投入55亿元开发享界品牌三款新车型 [12] - 借壳上市以来累计融资超500亿元(含2018年募资286.62亿元) [15] - 2019-2023年完成三次定增,合计募资126.1亿元 [13] - 2024年子公司北汽新能源通过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合计获资101.5亿元 [13] - 2018年至今累计获得政府补贴106.22亿元 [15]
车展季·大咖说丨上汽商用车业务全面整合 杨怀景:2025年海外出口目标欲突破10万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7 16:48
体制机制改革 - 公司计划引入更加开放的市场机制优化商用车运营 并欢迎外部投资者 [1] - 2025年是公司推进OEM战略的元年 将分为大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块OEM业务 其他为投资业务 [2] - 商用车业务以上汽大通为核心 构建技术共享的全球领先发展战略 [2] 业务整合与布局 - 商用车业务打通轻商板块 融合大通、跃进和依维柯品牌 其他商用车业务独立运行但资源共享 [2] - 新能源与智能化成为核心发展方向 今年将推出宽体轻客混动车型并探索氢燃料电池车型 [2] - 公司与华为在商用车领域达成全系战略合作 [2] 海外业务拓展 - 海外业务成为重要板块 计划成立独立的商用车海外公司 [6] - 目前业务覆盖73个国家和地区 过去以贸易形式为主 未来将探索自营模式并直接管理网络 [6] - 计划在符合政策的区域拓展业务 整合资源设计散件组装工厂 [6] - 目标今年出口突破10万辆 明年增长30%至40% 未来2~3年设定更高目标 [6]
苏奥传感:新能源业务释放新活力 产业链纵深整合进一步塑造核心竞争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4-21 10:23
财务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70亿元 同比增长48.87% [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8亿元 同比增长11.31% [1]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6元(含税) 合计派发现金红利4779.29万元(含税) [1] 业务板块表现 - 新能源部件收入达2.54亿元 同比增长102.84% 成为新增长引擎 [2] - 汽车传感器及配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57% [2] - 汽车燃油系统附件收入同比增长5.9% [2] - 产品矩阵涵盖传感器及配件、燃油系统附件、汽车内饰件、新能源部件四大核心板块 [2] 研发投入与技术成果 - 研发投入6064万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3.63% [3] - 拥有专利192件 其中发明专利25件 实用新型专利163件 外观设计专利4件 [3] - 国产化MEMS压力传感器实现规模化前装应用 质量对标进口件 [3] - 电流传感器在动态范围、温度补偿及电池安全监控精度取得良好效果 [3] - 电涡流传感器具有高精度、轻量化及耐久性优势 应用于汽车及新型飞行器领域 [3] - AMB氮化硅覆铜载板突破800V高压平台技术瓶颈 导热与耐高温性能行业领先 [3] 战略布局与产业链延伸 - 2024年成功控股博耐尔 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深度延伸 [5] - 博耐尔主要生产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 包括HVAC总成模块、冷凝器及电池冷却器等产品 [5] - 通过并购实现传感器、新能源部件及热管理系统等多模块协同共生发展 [5][6] - 参股英达森斯及芯华睿两家科技创新企业 强化核心器件领域技术储备 [6] - 成功拓展DPF压差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等新产品线 [6] 产品开发与市场应用 - 为混合动力系统定制的多款传感器通过头部车企测试认证 [7] - 空气悬架温度传感器成为主流供应商全系标配产品 [7] - GPF差压传感系统已开启实车道路测试 [7] - 基于MSG技术开发的无密封圈空调压力传感器及P+T传感器成功实现降本 [7] - 系列传感器产品通过市场验证 包括ESC压力传感单元、悬架压力检测模块及高低压双轨传感方案 [7] 行业发展趋势 - 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动动力系统、车身结构、智能化服务等方面零部件变革 [2] - 市场竞争多元化 全球化采购趋势日益明显 [2] - 公司积极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转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