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终端
icon
搜索文档
奕斯伟计算递交招股书 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国际为保荐人
证券时报网· 2025-05-30 08:50
公司概况 - 奕斯伟计算于5月30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国际 [1] - 公司专注于智能终端和具身智能两大领域 采用RISC-V架构提供系统级解决方案 [1] - 在智能终端领域为消费电子和物联网提供解决方案 在具身智能领域为智能汽车、机器人和产业客户提供感知、连接、计算和控制等解决方案 [1] - 截至2024年底 公司成为中国RISC-V主控量产解决方案数量最多的提供商 也是中国最大的RISC-V全定制解决方案提供商 [1] - 已实现100余款解决方案商业化 服务全球100多家客户 [1] - 拥有500余项IP模块 20余项系列化RISC-V内核 申请1500余项专利 [1] - 是RISC-V国际基金会董事会成员单位及RISC-V工委会长单位 [1] 行业市场规模 - 全球智能终端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从2020年13,894亿元增至2024年14,934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8% [2] - 预计2029年智能终端市场规模达18,123亿元 2025-2029年复合增长率3.6% [2] - 全球具身智能解决方案市场从2020年840亿元增至2024年2,922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36.6% [2] - 预计2029年具身智能市场规模达8,043亿元 2025-2029年复合增长率22.6% [2] RISC-V市场渗透 - 全球RISC-V主控解决方案市场从2020年11亿元增至2024年565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66.6% [3] - 预计2029年RISC-V主控市场规模达4,404亿元 2025-2029年复合增长率38.7% [3] - RISC-V在智能终端解决方案市场渗透率从2020年0.1%增至2024年1.3% 预计2029年达11.8% [3] - RISC-V在具身智能解决方案市场渗透率从2020年0.4%增至2024年6.4% 预计2029年达19.1% [3] - RISC-V正成为全球三大计算架构之一 [3]
深度丨“爬山神器”爆火,AI眼镜风靡……智能终端百花齐放,如何平衡“通用”与“好用”?
证券时报· 2025-05-26 13:11
智能终端AI功能发展趋势 - 智能终端的AI功能更聚焦实际需求与具体场景,在"通用"与"好用"、成本与收益之间寻找平衡 [1][2] - 帕西尼技术的DexH13灵巧手采用4指16自由度仿生结构,降低硬件成本同时保持触觉感知能力 [1] - 2025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聚焦终端智能设备,展出超1000件AI终端产品及技术,构建全链条展示矩阵 [1] AI终端设备渗透率提升 - 2023年全球智能终端渗透率达38.7%,预计2028年提升至45.7% [5] - 2025Q1中国智能手机AI功能渗透率达82%,AI从"加分项"变为"必选项" [5] - 创维电视机内置酷开超级智能体,提供智慧康养解决方案,包括安全看护和健康评估 [4] - 博士眼镜推出智能眼镜,通过APP连接实现提词功能,解决公开演讲忘词痛点 [4] 细分场景智能终端受追捧 - 肯綮科技聚焦外骨骼机器人,π系列运动助力机器人因登山辅助功能走红 [7][8] - 肯綮科技产品融合AI算法,通过传感系统判断运动姿态,提供精准助力 [8] - 杭州智元研究院发布"踏山"髋部助行外骨骼,金沙江创投投资水下机器人公司世航智能 [9] AI一体机市场爆发 - 2025年1月以来近百家厂商推出AI一体机产品,解决数据安全、算力成本和场景适配痛点 [11] - 铨兴科技添翼AI训推一体机训练成本下降90%,推理并发性能提升50%,兼容国产芯片及系统 [11] - AI一体机需结合业务场景和本地数据定制化,法务行业细分需求差异显著 [12] 通用性与实用性的平衡策略 - 机器人公司计划针对场景做减法,细化行业解决方案如搬货、拣选等特定任务 [12] - 帕西尼技术认为盲目追求"人形"会增加无意义成本,应优先解决实际需求 [9]
深度丨“爬山神器”爆火,AI眼镜风靡……智能终端百花齐放,如何平衡“通用”与“好用”?
证券时报· 2025-05-26 12:56
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 - 帕西尼DexH13灵巧手采用4指16自由度仿生结构,通过减少手指数量降低硬件成本,同时保持触觉感知和运动能力[1][2] - 该产品是全球首款"多维触觉+AI视觉"双模态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创新性地平衡了性能与成本[2] - 行业对机器人"人形化"存在分歧,部分厂商选择基于实用性和成本考量开发非完全仿生结构[11] AI终端设备发展趋势 - 2025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聚焦终端智能设备,展出超1000件AI终端产品,构建"核心技术-终端产品-大模型应用"全链条展示矩阵[2] - 2023年全球智能终端渗透率达38.7%,预计2028年提升至45.7%[6] - 2025Q1中国智能手机AI功能渗透率已达82%,AI从"加分项"变为"必选项"[7] 细分场景应用案例 - 创维推出智慧康养解决方案,通过AI电视实现老人安全看护、健康评估和情感陪伴功能[4][6] - 博士眼镜开发智能提词眼镜,解决公开演讲等场景的忘词痛点[6] - 肯綮科技专注外骨骼机器人,其π系列运动助力机器人因登山辅助功能成为"爬山神器"[9][10] 专用化与成本优化趋势 - 厂商更倾向开发垂直领域专用终端,如杭州智元"踏山"助行外骨骼和水下机器人[11] - 帕西尼计划针对特定场景做功能减法,开发更细分的行业解决方案[14] - 行业共识是在"通用"与"好用"间寻找平衡,避免过度设计导致成本增加[11][14] 大模型技术推动终端进化 - DeepSeek、通义千问等开源大模型降低AI应用门槛,加速终端创新[13] - AI训推一体机市场爆发,铨兴科技产品使训练成本下降90%、推理性能提升50%[13] - 大模型本地化部署成为趋势,需结合业务场景和数据安全需求进行定制[14]
荣耀换帅后大「换血」:多个管理岗换人,中国区大变阵;传刘强东去年每周至少讲4天课,每天讲10个多小时;曝哪吒汽车被申请破产
雷峰网· 2025-05-14 08:36
荣耀人事调整与AI战略 - 荣耀中国区多个管理岗位调整,包括新商业模式拓展部总裁、中国区零售部部长等职位变动,采用"直播竞聘上岗"机制[4] - "雄鹰计划"实施后45%岗位负责人调整,90后占比达24%,最小年龄27岁[5] - 公司新增AI新产业部门并将AI研发设为一级部门,计划未来五年投入超100亿美元建设AI终端生态[5] 京东业绩与管理层动态 - 京东2025年Q1营收3011亿元,同比增长15.8%,增速达行业3.4倍[7] - 刘强东2024年进行1800人次管理层培训,每周至少4天每天10小时授课[7] - 京东外卖业务日均订单将超2000万单,入驻门店数超百万[7] 汽车行业动态 - 奔驰计划2025年削减中国100+经销商,结束13年扩张期,2023年销量76.5万辆但2024年降至71.4万辆[9][10] -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回应严格审批制度,称源于创业初期融资困难形成的节约习惯[9] - 极氪回应吉利收购计划称特别委员会正在评估,吉利当前持股65.7%[18] 科技公司人事与战略 - 前荣耀CEO赵明据传加入某大厂负责AI智能终端业务,在荣耀期间主导AI研发投入达营收11.5%(100亿元)[8] - 微软宣布全球裁员3%约6000人,涉及所有地区和级别,系2023年来最大规模裁员[21] - 保时捷宣布多项高管变更,施德纳将兼任执行董事会副主席[26][27] 电商与关税政策 - 美国将中国小包裹关税从120%降至54%,保留100美元固定费用选项,影响Temu/Shein等企业[21] - 淘宝推出"高退款人群屏蔽功能"内测,目前仅限服饰类商家使用[13][14] - 拼多多驿站业务拓展至8个新省市,支持送货上门并获快递业务许可证[19] AI行业进展 - Kimi界面升级引发争议,月之暗面回应称新增多模态数据处理能力并优化交互体验[11] - 谷歌启动"AI未来基金"投资初创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和云计算资源[22] - Perplexity AI拟以140亿美元估值融资5亿美元,估值较2024年底增长55%[25] 企业财报与市值 - 英伟达市值达3万亿美元,CEO黄仁勋个人财富增长50%至1200亿美元[23] - 奔驰中国2024年营收231.39亿欧元,同比下降8.5%[10] - 谷歌因反垄断案面临欧盟120亿欧元索赔,涉及2017年购物服务裁决[24]
公募基金继续增持北交所股票 北证50今年以来大涨逾三成
深圳商报· 2025-05-09 11:00
北交所市场表现 - 北证50指数今年以来涨幅超过30% [1] - 一季度末公募重仓配置北交所金额达67.43亿元 较去年末增长24.45% [1] - 公募基金在北交所配置家数达34家 较去年末增长17.24% [1] - 北证50指数基金规模为95.39亿元 同比增长22.63% [1] - 11家北交所主题基金总规模达43.51亿元 平均收益33.48%且全部正收益 [1] 公募基金持仓变动 - 一季度公募增持超100万股的北交所公司有6家 包括并行科技(214.87万股) 奥迪威(915.83万股) 开特股份(478.36万股) 民士达(367.77万股) 诺思兰德(105.48万股) 康农种业(187.87万股) [2] - 公募减持超100万股的北交所公司有3家 包括贝特瑞(144.88万股) 连城数控(154.73万股) 苏轴股份(394.67万股) [2] 北交所公司业绩表现 - 265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中31家营收超10亿元 超六成公司收入正增长 超四成公司连续两年收入正增长 [2] - 营收前三公司为贝特瑞(142.37亿元) 一诺威(68.57亿元) 同力股份(61.45亿元) [2] - 225家公司实现盈利 盈利面达85% 120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 42家公司连续3年净利润正增长 [2] - 净利润前三公司为贝特瑞(9.30亿元) 同力股份(7.93亿元) 锦波生物(7.32亿元) [2] 市场发展情况 - 北交所合格投资者近800万户 公募基金 私募 创投基金等参与度持续提高 [2] - 建议关注业绩符合和超预期 估值相对合理 具备新型生产力的稀缺性标的 [3] 投资主线 - 科技创新主线:AI人工智能 机器人 低空经济 智能终端等领域 [3] - 高端制造升级主线:半导体自主可控 化工新材料 新能源 机械装备等领域 [3] - 新兴消费主线:医疗美容 运动健身等领域 [3]
走进TDK的“可持续之路”:从元件到解决方案的全面进化
半导体芯闻· 2025-05-08 18:35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2025年4月15日-17日,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TDK以「为可持续的 未来加速转型」为主题,重磅展示了多项面向智能时代的创新解决方案,不仅涵盖了TDK在汽车 电子、物联网、AR/VR、工业自动化和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的整体布局,还带来了多款代表前沿 趋势的核心产品。 凭借数十年来的技术积累,TDK正通过其前沿的电磁感应、高密度储能与智能传感技术,为未来 出行与互联体验打造更高效、更可靠、更智能的核心部件,成为推动行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 用于热泵系统的温度与压力传感器解决方案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如何提升车内舒适性而又不牺牲续航,是系统级热管理的核心议 题。"TDK专家如是说。 传统燃油车依靠发动机余热配合空调系统完成车内加热。然而在没有内燃机的电动车中,PTC加热 成为替代方案,却带来续航大幅下降的问题——在严寒条件下,甚至可能减少30%至50%的电池续 航。 热泵系统因此应运而生。这一方案通过压缩机与电磁膨胀阀实现双向热交换,在冬夏皆可提供高效 的热控功能。而精准调控冷媒温度与压力,成为热泵系统性能的关键——这正是TDK传感器的用 ...
手机和汽车智能化渗透加速,韦尔股份Q1净利润大增55% | 财报见闻
华尔街见闻· 2025-04-29 17:52
业绩表现 - Q1营收64.72亿元,同比增长14.68% [2][3][4] - Q1归母净利润8.66亿元,同比大增55.25% [2][3][4] - Q1扣非净利润8.48亿元,同比增长49.88%,显示核心业务改善显著 [2][3][4] - Q1每股收益0.72元,同比增长56.52% [4] 毛利率与盈利能力 - 综合毛利率达31.03%,同比提升3.14个百分点,环比提升2.05个百分点 [1][3][4] - 毛利率提升源于产品结构优化与供应链管理调整增效 [1][3] 业务驱动因素 - 智能终端与汽车智能化浪潮支撑业绩增长,高端智能手机产品持续导入 [2][3] - 汽车智能化渗透加速推动营业收入增长 [3] 研发投入与现金流 - Q1研发费用6.54亿元,占营收10.1% [3] - 开发支出期末余额11.6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33% [3] - Q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0.98亿元,同比小幅下滑1.12% [3]
华勤技术业绩说明会:2025年首季强劲开局筑牢稳增长基础,全球化布局夯实竞争壁垒
全景网· 2025-04-29 17:33
业绩表现 - 公司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大关 同比增长28.8%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达8.1% [3] - 2025年一季度实现首季强劲开局 营收同比增幅高达115.7% [3] - 公司持续进行营收结构优化 实现各板块业务提质增速 打开长期增量空间 [3] 战略布局 - 公司战略升级为"3+N+3"全球智能产品大平台战略 以智能手机 笔记本电脑 数据中心业务为三大成熟业务基石 [3] - 衍生智慧生活 商业数字生产力及数据中心全栈解决方案的"N"多品类产品组合 [3] - 锚定机器人 汽车电子 软件三大新兴赛道 直指AI算力 智能终端与高端制造的蓝海市场 [3] 新兴业务发展 - 汽车电子业务实现首个座舱产品全栈研发成功交付 并在新势力车企客户取得突破 获得多个海内外新项目定点 [4] - 预计汽车电子业务两三年内有望达到盈亏平衡点 逐步成为新增长点 [4] - 机器人业务通过并购豪成智能切入扫地机器人赛道 同步启动人形机器人研发 计划2025年完成团队搭建和研发模型机构建 [4] - 公司致力于在工业机器人与健康养老机器人等领域建立核心技术竞争力 [4] 全球化制造布局 - 公司推进"China+VMI"全球制造布局 形成国内核心基地和海外VMI基地双供应体系 [5] - 国内制造以东莞和南昌为主 海外在越南 墨西哥 印度建立制造基地 [5][6] - 2024年越南及印度制造基地已实现产品量产交付 墨西哥制造基地并购进程顺利推进 [6] - 海内外制造基地实现动态平衡 强化供应链韧性 [6] 投资者沟通 - 公司通过全景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直播 上证路演中心视频转播和网络互动形式举办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 [1] - 同步在官方微信视频号开启直播 拓宽投资者参会渠道 [1]
对话孙庆瑞:“外循环”与“内循环”双轮驱动下的投资思考
高毅资产管理· 2025-03-20 16:58
2025年中国经济三大关键变量 - 美国关税博弈:2024年1-8月中国对美国出口份额较2017年下降3.5%,但对东盟、俄罗斯出口份额分别上升3.4%、1.1%,中国占全球商品出口份额维持在14%的历史高位,显示供应链重组能力 [1] - 地产修复节奏:2024年4季度房地产市场活跃度回升,需关注需求恢复持续性及库存去化,2017-2024年地产下滑显著影响终端消费与地方财政 [2] - 政策工具箱效能:2025年财政政策将更积极(提高赤字率、化解地方债、消费补贴),货币政策保持宽松,成为经济正向拉动抓手 [2] 双循环投资策略框架 - 外循环主线:聚焦国际产业链分工领域,包括信息技术(消费电子)、材料(化工)、工业(电力设备),通过全球产能布局应对关税冲击 [4] - 内循环主线:围绕国内供需主导行业,如可选消费(互联网)、信息技术,关注商业模式护城河与估值修复 [4] 外循环细分领域机会 消费电子 - 行业竞争格局分化,部分企业通过产品迭代实现份额增长,智能驾驶/机器人等硬件创新打开增长天花板,上游镜头/半导体环节受益 [8] - 企业从价格战转向技术突围,具备硬科技储备的厂商伴随高端市场扩容迎来结构性升级 [8] 工业(新能源中游) - 中国新能源电力设备在全球效率与成本优势显著,国内渗透率高但全球空间大,技术领先企业通过高研发投入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10] 内循环核心赛道 互联网行业 - 行业估值处于低位但商业模式护城河深厚(规模效应+网络效应),平台类企业通过差异化服务提升用户粘性,并拓展企业端客户创造第二增长曲线 [11] - 对比全球同业估值更具吸引力,优质公司具备2025年投资价值 [11] 出口企业分类应对关税策略 - 非美市场主导型(如消费电子):对美出口占比低,受影响较小 [6] - 全球产能调配型(如化工):海外基地规避关税,欧洲产能替代带来间接机会 [6] - 分散布局型(如汽车零部件):全球产能分布分散(中国本土产能<1/3),监察成本限制关税实际影响 [6]
张瑜:久战不输就是赢——十句话极简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一瑜中的· 2025-03-06 00:08
基调:强调"动态调整"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外部环境描述篇幅大幅增加,字数从去年的40字增至149字,更关注外部环境对贸易、科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市场预期的冲击[2] - 政策取向更强调相机抉择,提出"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政策,把握政策取向,讲求时机力度"[2] - 动态调整包括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资本市场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投资领域强化项目储备和要素保障、房地产领域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等[2] - 财政政策可能加码,如2023年增发国债、2024年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等[2] 增长:更务实的名义增长预期 - 2024年GDP实际增速目标为5%左右,符合预期[4] - 根据赤字率和赤字额倒算的名义GDP增速预期为4.9%左右,低于去年的7.4%[4] - 2024年名义GDP增速为4.2%,增长预期更加务实但仍高于名义增速,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整供求关系[4] 改革:财政金融领域或有诸多推进 - 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出现40多次,是重要关键词[5] - 财政领域细化了9件具体改革内容,包括零基预算改革、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严控财政供养人员规模等[5] - 部分表述为首次提及,如零基预算改革、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意味着这些领域今年将有实质性进展[5] 财政:发债规模增加,但收入增长存忧 - 2025年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6] - 债务组成包括1.3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5000亿特别国债、5.66万亿赤字和4.4万亿专项债[6] - 预计收入端对财政支出形成掣肘,政府性收入增速假设为-10%-0.7%,两本账支出增速在3.4%-5.1%之间[6]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增速0.1%,其中税收增速3.7%,非税增速-14.2%[6] - 政府性基金收入预期增速0.7%,但取决于卖地情况能否好转[6] 消费:"以旧换新"增加多少消费 - 以旧换新政策对社零的额外拉动约3000亿,有望拉动社零增速回升至4.1%左右[7] - 两个角度估算补贴乘数,取均值按2倍计算[7][8] - 角度一:2024年1500亿消费补贴的乘数可能在1.6倍左右[7] - 角度二:汽车领域补贴乘数在2.4倍[8] 产业:亮点在消费供给增加与设备智能化 - 消费领域强调增加供给以促进消费,包括放宽准入、减少限制、优化监管等方面[9] - 制造领域强调发展智能设备,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等新一代智能终端[9] - 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9] 投资:重点或在乘数能否扩大 - 2025年财政资金用于投资约5.33万亿,略低于2024年[11] - 2024年财政资金撬动投资乘数为1.48,属于偏低水平[11] - 支持政府投资乘数扩大的积极表述包括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强化超长期贷款等配套融资等[12] 地产:"控量稳价"思路下积极去库存 - 稳楼市思路延续"控量稳价",而非量价齐增[13] - 积极表述包括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等[13] - 住宅未售现房去化周期达5.76个月,为2011年以来新高[13] 民生:亮点或在生育支持 - 继续提高医保和养老金补贴标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14] - 今年或将有更多生育支持政策,包括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等[14] 能耗:目标有所提高 - 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15] - 2024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增长4.2%,非化石能源占比提高1.8个百分点[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