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体化

搜索文档
广州新华携手华为、讯方成立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今年拟招生150人
搜狐财经· 2025-06-16 23:51
合作背景与签约仪式 - 广州新华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讯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全面框架合作协议,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今年计划招生150人[1] - 签约仪式在东莞校区举行,校企三方将整合教育资源、技术优势与行业经验,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1] - 广州新华学院校长王庭槐强调合作是对接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需求的关键举措,旨在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输送高素质人才[3] 参与方与核心表态 - 华为公共事业军团副总裁赵祎鑫表示将依托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优势,通过构建AI创新平台、支持校级智算平台建设等举措助力学校发展[5] - 讯方总工程师丁振强提出将整合三方资源探索AI赋能教育新模式,提供技术设备支持、人才培养服务与高效协作机制[5] - 新任产业学院院长熊健表示将推动科研与人才培养领域的创新发展,聚焦三大核心领域合作[8] 合作内容与战略方向 - 三方合作基于华为全栈技术能力和开放生态体系,聚焦协同技术创新、产教融合、数字化校园建设三大领域[8] - 具体措施包括共建科研平台推动AI技术转化、开发ICT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技术人才、打造智慧校园网络加速教育数字化转型[8] - 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是学校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践,也是华为和讯方推动产学研融合的战略布局[8] 未来规划与行业影响 - 三方将持续优化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目标成为"教育-科技-产业"协同发展典范[8] - 合作旨在为数字中国建设输送更多AI领域创新人才,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8]
千亿级食品产业有了共享技术研发平台
长江日报· 2025-06-16 08:25
行业技术平台建设 - 东西湖区成立食品大健康产业技术研究中心,整合武汉食品化妆品检验所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资源,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 [1] - 该中心提供"研发、中试、检测、转化、应用"全链条服务,目标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1] 区域产业集群规模 - 东西湖区聚集周黑鸭、良品铺子、蒙牛、益海嘉里等400余家食品生产企业,工业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 [1] - 该区域食品工业产值占武汉市总量的三分之一,为华中最大食品产业集群 [1] 产业升级需求 - 传统食品企业面临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压力,蒙牛等企业提出产品创新、质量管控等技术需求 [1] - 技术研究中心旨在解决人才与技术支撑短板,促进创新资源与企业需求对接 [1] 检测技术突破 - 武汉食品化妆品检验所将食品污染物检测周期从24小时压缩至3小时,单次检测种类从2种增至3种 [2] - 相关技术已转化为国家标准并于2024年8月实施 [2] 机构专业能力 - 该检验所为国家级机构,资质覆盖食品全产业链,年均完成抽检2万批次 [2] - 承担全国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检验及食用油抽检监测牵头工作 [2]
在杭电,不止一个数字产业特色班
中国青年报· 2025-06-11 16:38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与海康威视合作开设嵌入式特色课程班,结合企业真实案例进行教学,打通"理论课程-实践操作-实习就业"链路 [5] - 海康威视提供20多位研发专家团队、实操设备和课程资源,课程全部免费 [5] - 三年来共招收148位学员,优秀学员直接获得海康实习offer,第一届实习学员中有7人最终入职 [6] 产学研协同成效 - 合作共建"十四五"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6] - 近四年超300名杭电毕业生通过早期接触企业成为海康技术骨干 [6] - 与华为合作开发69门次融合课程,覆盖学生超1万人次,培育2门金课和两本国家级优秀教材 [7] 产教融合拓展 - 学校牵头成立浙江省数字经济产教融合联盟,建成3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和9个省级实践教育基地 [6] - 与华为、大华、长川科技等企业共建人才培养项目,联合开发8门课程及2个实验平台 [6][7] - 近五年70%毕业生进入数字产业,80%服务省内企业 [7] 就业支持体系 - 校领导带队访企拓岗累计550家,开拓就业岗位2600余个,实际签约150余人 [7] - 线上就业系统包含六个工作室提供一站式服务,职业形象体验中心免费提供形象设计 [8] - 开放各专业近三年就业升学数据,建立大学生生涯体验馆展示七大职业探索板块 [8][9]
从西北启航到全国绽放:揭秘首乘服务背后的民航大学力量
中国民航网· 2025-06-10 18:00
行业服务创新 - 中国民航大学学生团队通过"首乘服务"调研实践推动航空服务创新,成果被民航局采纳并上升为行业规范 [1] - 团队基于西北四省24个城市四年实地调研,梳理出首次乘机旅客在值机、安检等环节的12项核心痛点 [2] - 与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合作形成《关于首次乘机旅客服务便利化的指导意见》,提出15项解决方案 [2] 政策与规范推广 - 首乘服务从西北地区试点推广至全国263个民用机场,覆盖超85%的通航城市 [3] - 标准化服务推行后,首乘旅客咨询量下降37%,误机率降低29%,满意度达92% [3] - 2024年民航局安全能力建设项目拟将调研成果转化为行业标准,推动服务流程、设施配置、人员培训的全面规范化 [3] 市场潜力与行业影响 - 我国约10亿国民从未乘坐过飞机,航空市场下沉潜力巨大 [3] - 首乘服务作为激活增量市场的关键切口,通过降低出行门槛、提升服务温度,成为民航业扩大消费群体的重要抓手 [3] - 团队计划向西部非省会城市、县域机场延伸服务网络,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航空人口突破7亿的目标 [5] 产学研结合 - 团队实践以"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破解行业痛点,调研成果被航空公司、机场等一线单位应用 [3] - 下一步将聚焦数字化赋能,探索"首乘旅客智能引导系统"等创新方案 [5] - 实践为民航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青年智慧,展现新时代大学生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 [5]
上万个农资产品亮相第十一届成都种业博览会
新华财经· 2025-06-09 18:38
博览会概况 - 第十一届成都种业博览会于6月8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展示面积约20000平方米 [1] - 500余家国内外企业参展,现场展出10000余个新、优、特农资产品 [1] - 地展现场种植展示近3000个蔬果新品种 [1] 博览会定位与特色 - 坚持立足成都、辐射西部,紧扣平台建设、产业集群、技术攻关、产业交流等产业发展重点 [1] - 围绕全产业链热点话题,为种植户、经销商、合作社等群体提供优秀品种和前沿技术 [1] - 首创"田间课堂+鲜食品尝"模式,在地展和展馆现场设立鲜食品鉴区,直观展示新品种优势 [2] 同期活动与论坛 - 同期举办"2025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大会""西部农业科技赋能大会""第二届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论坛"等高端论坛 [1] - 多位农业专家和涉农技术研发人员就新品种研发、品种培育技术推广等话题进行研讨交流 [1] - 探索"产学研用"一体化新模式 [1] 主办与指导单位 - 由四川省种子协会、成都种业协会等主办 [2] - 中国种子协会、四川省种子站、成都市种子管理站、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供指导 [2]
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经济日报· 2025-06-01 06:04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达2.5万亿元 同比增长5.7% [1]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 高于海洋生产总值增速1.3个百分点 [2]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发展 - 自动化集装箱和干散货码头数量居世界首位 作业效率全球领先 [2] - 国际枢纽海港港内集卡清洁能源使用率超60% [2] - 新承接绿色船舶订单国际市场份额达78.5% [2] - 广东省成立大湾区海洋能源创新联合体 探索海洋能源开发创新模式 [2] - 企业部署AI模型于智能航线规划、供应链控制塔、智能仓储调度等环节 [2] 科技创新方向 - 聚焦极地能源与生物资源开发、港口清洁用能、高端海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 [3] - 提高海洋科技研发项目财政支出比重 设立专项资金激励科技领军人才 [3] 产业体系构建 - 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海洋油气化工、船舶工业、交通运输、渔业等传统产业 [3] - 发展海上风电、远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天然气水合物、海洋新材料等未来产业 [3] - 推动"生态+"海洋绿色经济转型升级 构建优势产业集群 [3] 人才培养机制 - 实施跨学科定向培养计划 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及科技领军企业 [4] - 通过海外科教机构、交流访学等方式引进海洋科技创新人才 [4] - 构建覆盖高科技人才的中长期资助体系 [4]
甘肃徽县打造“百万头十亿级”生猪产业链
中国经济网· 2025-05-26 13:48
生猪产业链发展 - 徽县举办生猪全产业链投资交易洽谈会 签订2家合作框架协议和9家项目合作协议 签约资金4 1亿元 [1] - 徽县打造"百万头十亿级"生猪产业链 2024年畜禽饲养量达216万头(只) 产值8 5亿元 生猪存栏23 6万头 出栏24 6万头 产业链综合产值12亿元 [1] - 2025年计划新建11个万头以上标准化生猪养殖场 已开工6个 年底万头以上养殖场将达16家 [1] 产业扶持政策 - 徽县采取"政府推动 政策撬动 企业带动 市场拉动"策略 发展规模化生态循环养殖产业集群 [1] - 通过"外引内培"双轨并行 撬动民间资本5亿多元 全县生猪养殖场户达1341个 万头以上龙头养殖企业5家 产值亿元以上企业2家 [1] - 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4家 形成"龙头引领 农户参与"协同发展格局 [1] 产业链建设成果 - 开工建设种猪核心育种场 建成多家种畜禽场和饲料生产厂 推进屠宰场和冷链物流项目 产业加工转化率53% 品牌溢价提升20% [2] - 获得多项"三品一标"畜产品认证和"甘味"品牌 [2] - 构建"产学研用"体系 柔性引进15名省级农业技术专家 建成1个国家级产业顾问工作室和10个"产学研"基地 申报专利18项 [2] 技术创新与环保 - 采用自动化生产设备使养殖综合成本降低15% 母猪受胎率达98% [2] - 推广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 年处理粪污20万吨 反哺农田15万亩 构建"猪—肥—粮"循环链 [2]
“AI+高等教育研究院”在安徽师大成立 共探AI赋能高校数字化转型
中国青年报· 2025-05-21 15:30
战略合作签署 - 安徽师范大学、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AI+科研创新、未来人才培养、高校数字化转型等核心议题达成重要共识 [1] - 三方联合成立"AI+高等教育研究院",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1] 合作领域与内容 - 合作覆盖高等教育多个关键领域,包括AI+人才培养、AI+科学研究、AI+教育教学、AI+智慧校园、AI+产业孵化 [2] - 在AI+科学研究领域,将创新人机协同科研新模式,推进联合开发教育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学科大模型,结合安徽师大"徽学""文旅"等特色数据共建垂直领域大模型 [2] - 在AI+教育教学领域,将联合编写面向中国高校教师和学生的人工智能能力框架,共建AI融合课程群和未来教室实训空间,建设新一代智慧教室与未来学习中心应用场景 [2] - 在AI+智慧校园领域,将共建基础智算中心,围绕校园智能安全管理和智能化服务开展共建 [2] 资源互补与分工 - 安徽师范大学牵头教育理论研究与课程设计,提供教学资源与师范人才储备,重点在"AI+科学研究""AI+教育教学"方面打造示范标杆 [3] -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聚焦应用型定位,提供AI算力基础设施和智慧教育应用场景,建设智慧教育示范基地 [3] -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以技术和数据资源赋能全链条,推动AI教育产品标准化应用,为全国高校提供技术与案例参考 [3]
“三管齐下”助力科技跃迁 | 大家谈 科技创新 自立自强
中国化工报· 2025-05-19 10:14
行业高质量发展方向 -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和布局前沿技术是石油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 [1] - 化工企业需通过"三管齐下"策略实现科技跃迁 [1]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 通过技改和设备升级优化产线工艺 拓宽产业结构 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 [1] - 强化跨部门协同机制 打通研发-生产-销售-市场信息壁垒 建立高效问题处理流程 [1] - 动态调整研发方向以匹配国际国内产业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 [1] - 新洋丰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展磷石膏改良盐碱地技术 控制重金属含量 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1] 产学研用一体化体系 -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研发新产品 工艺升级和智能制造 [2] - 参与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研究 推动科研成果有效转化 [2] - 联合高校开办专项培训班 培养高技术人才 [2] - 引入专家团队驻场指导 实现知识共享和能力互补 [2] - 新洋丰与河南化工技师学院 武汉大学等持续开展产学研合作 全方位孵化专业人才 [2] 创新发展潜力挖掘 - 围绕全产业链优先配置资源 向高附加值产品和污染物转化技术延伸 [2] - 利用数字化平台和人工智能推动实验室成果产业化 [2] - 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奖励 将研发成果与团队绩效绑定 [2] - 参与行业技术标准制定 推动创新成果规模化应用 [2] - 新洋丰设立多种科技荣誉奖项 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动力 [2]
仙鹤股份: 仙鹤股份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5-09 17:5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02.74亿元,同比增长20.11%,营业利润11.32亿元,同比增长54.29% [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4亿元,同比增长51.23%,基本每股收益1.42元,同比增长51.06% [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0.21亿元,同比增长552.70%,主要由于销售回款增加及票据贴现 [8] - 总资产233.22亿元,同比增长23.60%,负债总额151.84亿元,资产负债率65.11% [8][9] 产能扩张与项目进展 - 广西基地年产250万吨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和湖北基地年产250万吨项目于2024年陆续投产 [9][27] - 广西项目已有2条造纸线和3条制浆线投产,湖北项目已有3条特种纸线和4条浆线投产 [27] - 自制浆已完全达到替代进口同类木浆水准,突破原材料依赖进口瓶颈 [27][43] - 生活用纸项目于2025年1月正式投产,为公司开辟新增长点 [28][42] 产品与市场表现 - 食品与医疗消费类产品销量显著增长,电解电容器纸基材料销售同比增长29% [26][29] - 日用消费系列纸基材料销量同比增长22.51%,其中标签离型材料增长30.18% [30] - 外销业务收入7.78亿元,同比增长36%,扩大在欧洲、东南亚等全球市场布局 [30] - 研发投入增加,申报73项专利,获浙江省科学技术成果奖,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制定 [32][33] 可持续发展与ESG - 完成4个组织层面碳盘查和4个产品碳足迹追踪,获得相关认证证书 [35] - CDP问卷在气候、森林、水资源三个主题均获B-评分 [35] - 光伏装机容量达15.94MW,年发电量1,593.88万度,减少碳排放15,938.84吨 [33] - 用户侧储能项目投运22.36MW/44.72MWh,优化能源结构 [33] 公司治理与股东回报 - 2024年度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50元,合计3.53亿元,占净利润35.16% [16] - 续聘中汇会计师事务所为2025年度审计机构,2024年审计费用128万元 [20][21] - 董事、监事2025年度薪酬预算不超过350万元,与2024年实际支出263.63万元基本持平 [21][22] - 董事会召开8次会议,监事会召开6次会议,各专门委员会规范运作 [36][4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