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竞争
搜索文档
美国要是敢明目张胆盗用中国稀土专利,那整个西方专利体系就要完犊子!
搜狐财经· 2025-10-13 15:06
全球专利费收入格局 - 美国凭借其在众多科技领域的先发优势,每年从全球市场获得巨额专利费收入,其中从中国获得的专利费规模达上万亿元[1] 中国稀土行业的专利地位 - 中国在稀土领域通过持续的科研投入和技术攻关,在稀土开采、加工及应用等关键环节掌握了大量自主专利[3] - 中国的稀土专利技术显著提升了稀土资源的利用效率,并推动了相关高科技产业的发展[3] 专利体系的潜在系统性风险 - 若西方国家在稀土领域不尊重中国的专利,将破坏其自身建立的专利体系所依赖的“神圣不可侵犯”原则[3] - 专利规则被破坏可能导致其他被西方专利限制的国家和企业效仿,不再遵守规则,从而引发整个西方专利体系的混乱和崩溃[3] - 失去专利规则的保护,西方科技优势将逐渐削弱,使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面临巨大挑战[4]
午评:沪指跌1.3%,汽车、石油等板块走低,稀土概念逆市活跃
证券时报网· 2025-10-13 13:23
市场表现 - 13日早盘两市主要股指全线走低,沪指跌超1%报3846.25点,深证成指跌2.56%,创业板指跌3% [1] - 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15909亿元,场内超4500股飘绿 [1] - 汽车、家电、石油、医药、券商、保险等行业板块走低,银行板块逆市上扬 [1] - 稀土、种业股、军贸概念、光刻机、工业软件概念等主题板块活跃 [1] 配置策略 - 当前配置框架应沿着资源安全、企业出海和科技竞争三条结构性行情线索展开 [2] - 传统周期板块在全球资本开支持续放缓及反内卷进程下,因利润率提升而涌现的机会增多 [2] - 相关行业龙头在全球工业需求低迷环境下仍保持盈利能力,且估值具有吸引力 [2] - 全球化逆转时期,低附加值工业品可成为国家撬动地缘话语权的工具,传统工业品在供应管控得当下应享有溢价 [2] - 考虑到利润可兑现性,推荐关注上游资源板块(以有色为代表),并开始密切关注中游化工板块 [2]
大疆降价,惹怒了谁?
36氪· 2025-10-10 20:35
公司历史与市场地位 - 2014年公司被《华尔街日报》称为首个在全球主要消费产品领域成为先锋者的中国企业,其爆款产品营收超过10亿美元[1] - 公司长期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70%以上份额,2024年财报显示年营收突破8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净利润达120.56亿元[3][12] - 创始人创立公司的初衷源于个人兴趣与梦想,不为名利,旨在做一件足够聪明的事[1][10] 近期市场策略与消费者反应 - 2024年10月9日起公司启动双11促销,多款主力产品大幅降价,云台相机Pocket 3标准版从3499元降至2799元,全能套装从4499元降至3599元,运动相机Action 4最高降价1129元[3][4] - 降价引发已购买消费者维权,争议焦点在于线上渠道支持30天无理由退货和价保,而线下授权店售后标准不统一,部分门店拒绝退差价[5][6][8] - 公司回应称正通过各个渠道沟通,为用户提供清晰指引与必要支持,并优化相关服务与沟通机制[8] 行业竞争与市场环境变化 - 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增速从2023年的32%降至2025年的20%,行业增量空间持续收窄[13] - 公司全球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19.1%下滑至2024年的13.2%,而竞争对手影石创新的份额从28.4%升至35.6%[13] - 面临多方竞争,包括影石创新推出全景无人机冲击消费级市场,智能清洁品牌追觅研发无人机产品,以及OPPO宣布在2026年推出新形态影像产品[13] 业务多元化与新市场拓展 - 公司于2024年8月推出首款扫地机器人DJI ROMO,正式进入智能清洁赛道,系列产品售价从4699元至6799元不等[3][16] - 扫地机器人项目2021年立项,采用内部赛马机制,团队超100人,产品配备无人机同款环境感知和避障系统,8月下旬销量达约12000台[18][19] - 2024年7月底公司发布首代全景相机Osmo 360,首销三小时售罄,预约量破12万台,单机身定价2999元,直接对标影石创新[19][21] 产品迭代与技术创新 - 老款产品降价部分原因是为新品让路,有消息称Osmo Pocket 4发布已进入倒计时,预计价格上调并升级变焦能力、6K/8K视频录制支持等功能[14] - 全景相机Osmo 360通过两颗定制的1英寸方形传感器实现画质提升,但未采用可更换镜头设计,与竞争对手产品形成差异[21] - 公司产品方法论聚焦于在细分赛道做有技术门槛、客单价高的产品,当产品进入大众视野时以易用性为明确指标[12]
有色金属接棒 护送A股征伐4000点
经济观察报· 2025-10-09 18:55
A股市场整体表现 - 10月9日A股节后首个交易日三大指数集体高开高走,上证指数上涨1.32%至3933.97点,创2015年8月以来近十年高点 [2] - 深证成指上涨1.47%至13725.61点,创业板指上涨0.73%至3261.82点,均创2022年2月以来新高,全市场3115只个股上涨 [2] - 机构主流观点认为后续行情将“震荡中上行”,10月A股“攻势不改,新高在望”,市场预计延续9月趋势保持震荡上行且低斜率走势 [8] 行业板块表现 - 有色金属板块成为2025年至今A股表现最突出板块,涨幅达77.56%,领先于硬件设备(涨幅59.07%)和半导体(涨幅58.74%)板块 [2] - 10月9日有色金属板块涨幅为6.67%,黄金、铜产业、镍矿、稀土、锂矿、钴矿等概念齐齐拉升,多只黄金概念股涨停并创历史新高 [4][6] - 发电设备板块大涨2.89%,融发核电、东方电气等涨停;电脑硬件概念涨2.66%,半导体概念涨2.58%,灿芯股份涨停,芯原股份等涨超10% [3][5] - 文旅、白酒、房地产股跌幅居前,餐饮旅游板块下跌2.92%,房地产板块下跌1.37%,汽车板块下跌0.61% [3][5] 资金流向 - 10月9日电子元器件行业净流入资金217.57亿元,通信设备净流入98.48亿元,软件净流入64.43亿元 [5] - 半导体行业净流入76.97亿元,电力行业净流入61.23亿元,电工电网净流入54.86亿元 [5] - 汽车行业净流出35.23亿元,房地产净流出15.66亿元,生物科技净流出7.36亿元,券商净流出9.83亿元 [5] 大宗商品与宏观背景 - 北京时间10月8日国际现货黄金价格盘中升破4000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国内多个金饰品牌黄金克价站上1160元/克刷新纪录 [6] -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LME期货铜、锡、钴、锌、铝等有色金属价格同步走强,钴为代表的能源金属价格飙升 [7] - 美国政府“停摆”扰动、未来降息和衰退预期使得全球投资者对美元信用和美国主权债务担忧上升,推动金银等贵金属价格走高 [6] 机构观点与未来展望 - 资源安全、企业出海和科技竞争被视为最重要结构性行情线索,对应资源+出海+新质生产力的行业配置框架 [8] - 10月下旬将召开的四中全会成为市场预期和交易重要方向,重要规划提出使市场风险偏好有望维持高位 [8] - 十月进入三季报窗口,由于去年基数较低,今年三季报预计多数行业盈利增速会出现反弹,基本面将强化市场信心 [8] - 科技产业催化显著多于顺周期催化的格局不变,科技成长可能延续趋势行情,最终演绎到长期低性价比区域 [9]
有色金属接棒 护送A股征伐4000点
经济观察报· 2025-10-09 18:41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于10月9日集体高开高走,上证指数上涨1.32%至3933.97点,创2015年8月以来近十年高点 [1][2] - 深证成指上涨1.47%至13725.56点,创业板指上涨0.73%至3261.82点,均创2022年2月以来新高,全市场3115只股票上涨 [2] - 投资者情绪积极,有投资者坚定等待下一新高点,也有投资者反映其股票尚未盈利 [2] 领涨板块分析 - 2025年至今,有色金属板块涨幅达77.56%,领先于硬件设备板块的59.07%和半导体板块的58.74% [2] - 10月9日,有色金属板块涨幅为6.67%,黄金、铜产业、镍矿、稀土、锂矿、钴矿等概念齐齐拉升,西部超导、北方稀土、洛阳钼业等多股涨停 [4][6] - 科技股走强,电脑硬件概念涨幅2.66%,半导体概念涨幅2.58%,灿芯股份涨停,芯原股份等涨超10% [4] - 发电设备板块表现强劲,融发核电、东方电气等涨停 [4] 资金流向 - 10月9日,电子元器件行业净流入217.57亿元,通信设备行业净流入98.48亿元,软件行业净流入76.97亿元 [5] - 电力行业净流入61.23亿元,电工电网行业净流入54.86亿元 [5] - 汽车行业净流出35.23亿元,房地产行业净流出15.66亿元,零售行业净流出10.57亿元 [5] 领涨板块驱动因素 - 国际现货黄金价格于10月8日盘中升破4000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国内多个金饰品牌黄金克价站上1160元 [7] - 国庆中秋假期全球主要股指和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美国政府“停摆”扰动及对美元信用的担忧推动金银等贵金属价格走高 [7] - 假期期间LME期货铜、锡、钴、锌、铝等有色金属价格同步走强,锡和钴的资源供给端受到冲击 [7] - 分析指出各国资源安全自主意识扩散,战略稀缺资源供给控制可能成为趋势以维护自身权益和地缘话语权 [7] 机构后市观点 - 机构主流观点认为市场将“震荡中上行”,增量资金以绝对收益资金为主,市场将回归结构性特征 [9] - 资源安全、企业出海和科技竞争被视为最重要的结构性行情线索,对应资源+出海+新质生产力的行业配置框架 [9] - 10月市场预计延续9月趋势,保持震荡上行且低斜率走势,公募和私募融资余额呈净流入使市场风格更均衡 [9] - 十月下旬四中全会召开及三季报窗口期来临,因去年基数较低,今年三季报多数行业盈利增速预计反弹,将强化市场信心 [9] - 节后“十五五”规划政策预期升温,A股有望延续稳健表现,中期市场处于震荡行情,趋势性行情需新催化但下行风险有限 [10] - 科技产业催化显著多于顺周期催化的格局不变,科技成长可能延续趋势行情 [10]
收评:A股节后开门红!沪指涨1.32%突破3900点 续创10年新高
证券时报网· 2025-10-09 15:47
市场整体表现 - 节后首个交易日主要股指强势拉升,沪指上涨1.32%报3933.97点,突破3900点并续创10年新高 [1] - 深证成指上涨1.47%报13725.56点,创业板指上涨0.73%报3261.82点,科创50指数上涨2.93%,盘中一度暴涨超6% [1] - 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26723亿元,场内超过3100只股票上涨 [1] 行业板块表现 - 有色金属、煤炭、电力、钢铁、半导体、石油等板块拉升 [1] - 可控核聚变概念、黄金概念、稀土、风电概念等主题活跃 [1] - 旅游、传媒等板块走低 [1] 结构性行情线索与行业配置 - 资源安全、企业出海和科技竞争是最重要的结构性行情线索,对应资源+出海+新质生产力的行业配置框架 [1] - 长假期间热点集中在资源和AI领域,贵金属、基本金属和能源金属价格全面上涨,资源安全主线热度提升 [1] - AI从企业级向消费级扩散趋势明显,用户入口抢夺或带来端侧硬件和应用大爆发 [1] - 需坚定企业出海大趋势,淡化外部扰动因素 [1] 市场流动性特征 - 近期增量流动性依旧以绝对收益资金为主,预计市场仍将逐步回归结构性特征 [1]
中信证券:资源安全主线热度提升 AI从企业级向消费级扩散
智通财经网· 2025-10-08 17:04
核心观点 - 资源安全、企业出海和科技竞争是当前最重要的结构性行情线索,对应资源+出海+新质生产力的行业配置框架 [1][7] 资源安全主线热度提升 - 国庆假期期间贵金属、基本金属和能源金属价格全面上涨,供给冲击是重要催化因素 [2] - 锡和钴价格涨幅显著,10月3日当周分别上涨8.7%和4.9%,主要受印尼关闭非法锡矿及刚果(金)向钴配额制过渡影响 [2] - 电解钴(电池级)价格截至10月1日为34.3万元/吨,9月以来涨幅达29%,今年以来价格已翻倍 [2] - 黄金现货自7月至10月3日上涨17.8%,白银现货同期上涨32.9%,金银比开始回落 [2] - 铜被视为新时代的石油,全球铜矿平均品位下滑及资本开支长期不足,导致长期供需紧平衡预期 [2] AI向消费级扩散趋势 - AI正从企业级向消费级扩散,用户入口争夺可能引发端侧硬件和应用爆发 [1][3] - OpenAI发布Sora 2后迅速登上美区App Store免费榜第一,ChatGPT Pulse作为个性化AI Agent有望形成数据飞轮效应 [3] - 端侧硬件设备估值相对云侧仍然偏低,大厂端侧竞争升温,OpenAI接触消费电子厂商开发智能终端,Meta的Ray-Ban Display眼镜48小时内售罄 [3] - 端侧AI可能成为继移动互联网App后的另一大用户流量入口 [3] 市场流动性结构 - 市场增量流动性以绝对收益资金为主,险资和私募是代表,传统主观多头资金未见明显净流入 [5] - 今年8月国内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总额为5914亿元,同比大幅增加35.6%,已连续4个月同比增幅超10% [5] - 若按每年新增保费30%投资A股,每月净流入量应达1500亿+级别 [5] - 今年9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备案973只,虽较8月的1089只回落10.7%,但较去年同期的386只大幅增加152% [6] - 今年8月私募基金产品备案规模为429亿元,高于2023年月均240亿元及2024年月均119亿元的水平 [6] - 9月主动权益公募基金发行规模310亿元,但存量产品赎回压力未缓解,最近4周净赎回率分别为1.14%、2.23%、0.84%、0.70%,均高于2024年以来0.67%的均值 [6] 行业配置建议 - 趋势性品种重点关注资源、消费电子、创新药和游戏,对应有色ETF、VR ETF、恒生创新药ETF和游戏ETF [7] - 配置型品种可左侧布局化工、军工 [7] - 关注供给在内、需求增长在外且单一供给国有持续定价能力的行业,如钴、稀土、钨、磷化工、农药、氟化工等 [7]
中信证券:近期增量流动性依旧以绝对收益资金为主,预计市场仍将逐步回归结构性特征
新浪财经· 2025-10-08 16:29
核心观点 - 资源安全、企业出海和科技竞争是最重要的结构性行情线索,对应资源+出海+新质生产力的行业配置框架 [1] 结构性行情线索 - 资源安全主线的热度在提升,长假期间贵金属、基本金属和能源金属价格全面上涨 [1] - 科技竞争体现在AI领域,AI从企业级向消费级扩散的趋势明显,用户入口抢夺可能带来端侧硬件和应用大爆发 [1] - 需坚定企业出海大趋势,尽管10月贸易领域争端开始更加频繁,但应淡化外部扰动因素 [1] 市场流动性特征 - 近期增量流动性依旧以绝对收益资金为主 [1] - 预计市场仍将逐步回归结构性特征 [1]
美国反悔,芯片企业准备重新进入中国,却被限制,不想重走老路
搜狐财经· 2025-10-01 16:47
美国政策转变 - 特朗普政府于2025年7月宣布解除部分对华AI芯片出口禁令,允许英伟达H20和AMD MI308等特定型号芯片出口,但需从销售额中抽取15%上交美国财政部[2] - 政策转变的动因是美国芯片公司因失去中国市场导致利润大幅下滑并向政府游说,例如英伟达来自中国市场的收入占比超过20%[2][4] - 政策目标被表述为让中国继续依赖美国技术,以遏制其自主创新步伐[2] 美国芯片公司动态 - 英伟达和AMD等公司在禁令解除后积极准备重返中国市场,联系中国客户以恢复订单[4] -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曾亲自前往白宫进行游说,强调中国市场对其收入的重要性[4] - 受此前禁令影响,英伟达市值蒸发数百亿美元[7] 中国应对措施与本土化进展 - 中国加速推进芯片自给自足计划,目标是在2025年底实现本土芯片自给率翻倍[4] - 华为Ascend 910B芯片已应用于本土数据中心,性能接近国外水平,中芯国际在28纳米以下工艺上逐步成熟[4] - 中国商务部于2025年9月13日宣布对美国芯片展开歧视和倾销调查,并警告本土企业谨慎采购美国芯片,转向本土供应商[4][5] 中国市场格局变化 - 阿里巴巴、百度等中国大型科技公司已开始调整服务器配置,用华为等本土芯片替代美国芯片[5] - 英伟达H20芯片在中国市场的生产订单因官方警告而停止[5] - 中国市场监管总局于9月启动对英伟达的反垄断调查,指控其涉嫌垄断AI芯片市场[4] 全球供应链与第三方企业影响 - 美国商务部于2025年9月撤销对三星和台积电中国工厂的豁免许可,要求其从12月31日起逐项申请设备进口许可证[7] - 三星中国工厂占其NAND闪存芯片产量的30%,受此影响第三季度收入下降10%[7] - 台积电中国产能仅占3%,但面临设备进口延误,同时其美国亚利桑那州建厂成本超支20%且进度缓慢[7] 行业格局与长远影响 - 全球芯片供应链呈现分裂为美国主导和中国主导的两极格局[8] - 美国的出口限制政策反而推动了中国在AI和芯片领域的加速创新与自主化[10] - 企业吸取教训开始分散供应链,例如英伟达加大在美国和台湾的投资,但中国市场流失被视为永久性[10]
万和财富早班车-20250930
万和证券· 2025-09-30 10:09
核心观点 - 市场全天震荡走强,三大指数集体上涨,沪深两市成交额2.16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放量146亿元 [7] - 资源安全、中企出海以及科技竞争是未来主导市场结构性行情的重要线索,对应“资源”、“出海”、“新质生产力”的行业配置框架 [7] - 建议保持定力,聚焦有利润兑现或强产业趋势的行业,趋势性品种关注资源、消费电子、创新药和游戏,配置型品种可左侧布局化工、军工 [7] 宏观政策动态 - 工信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发布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将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4] - 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培育的若干措施》 [4] -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进一步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务 [4] 行业最新动态 - 国资委座谈会首次提出稳电价反内卷,绿电行业有望迎来反转 [5] - 2025年以来钨价一路狂飙,产业链安全因素助推钨价中枢上移 [5] - Meta押注“安卓式”机器人平台,大模型与数据或成机器人核心环节 [5] 上市公司聚焦 - 润和软件研发的4S门店服务机器人目前正在日本进行销售和推广 [6] - 通富微电2025年上半年在CPO领域的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产品已通过初步可靠性测试 [6] - 同兴科技研发生产的CCUS碳捕集吸收剂可直接应用于相关电厂的碳捕集装置 [6] - 中简科技ZT9产品正按计划有序供应,并针对后续需求在积极扩产 [6] 市场表现与板块分析 - 9月29日沪指涨0.90%至3862.53点,深成指涨2.05%至13479.43点,创业板指涨2.74%至3238.01点 [2][7] - 市场热点快速轮动,全市场超3500只个股上涨,大金融板块集体爆发,半导体产业链午后回暖 [7] - 教育股全天走弱,凯文教育、中国高科双双触及跌停 [7] 行业配置建议 - 建议关注供给在内、需求增长在外,且单一供给国有持续定价能力的行业 [7] - 具体方向包括钻、钨、磷化工、农药、氟化工、光伏逆变器等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