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再平衡
icon
搜索文档
洪灏今天最新对话:中国或会在贸易战中得到一个比预期更有利的结果
对冲研投· 2025-06-11 18:47
中美关系与贸易战 - 中美关系被比喻为"一对夫妻在离婚过程中争吵",双方未来将无瓜葛但仍需共同处理后果[4][14] - 中国在本次贸易战中准备比2018年更充分,已准备好采取非对称反制措施[19][21] - 中国人民以"吃苦"文化著称,能够长期忍受艰辛,形成谈判优势[4][16][17] - 美国消费者对通胀敏感且依赖中国廉价商品,可能无法长期承受贸易战影响[5][16][17] - 中国对美出口下降约三分之一,但对其他地区出口蓬勃发展[21] 经济结构与再平衡 - 中国经济呈现分化:出口制造业表现良好,但消费领域远低于预期且未复苏[8][21] - 房地产泡沫破裂过程持续拖累经济,家庭部门负债与GDP之比达300%[8][29][30] - 中国经济仍以投资驱动为主,过去20年消费占比不升反降[9][30] - 经济再平衡需中美协同:中国需增加消费减少投资,美国需增加生产减少消费[29][30] - 中国家庭部门因房地产价格通缩面临去杠杆困难[29][30] 货币与资本流动 - 美元未来几年可能继续贬值且速度加快,人民币过于疲软的局面正在改变[7][23][26] - 人民币汇率过去由资本外流驱动,出口商将美元滞留境外投资美国市场[25] - 地缘政治因素使美元资产安全性受质疑,资金开始从美国市场流出重新配置[25][26] - 强势美元是全球失衡的症状,当前资本流动方向已转向有利人民币[24][25] 行业表现与策略 - 中国通过延缓稀土出口审批等非直接手段施加压力,审批时间从1-2周延长至2个月[16] - 出口制造业表现强劲,成为经济稳定器[21] - 房地产行业持续调整,价格通缩过程对家庭部门造成压力[8][21][30]
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乐观预期增强
证券日报· 2025-06-07 00:30
中国经济增速预测上调 - 德意志银行将2025年中国GDP增长预测上调0.2个百分点至4.7% [1] - 摩根士丹利将2024年和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分别上调至4.5%和4.2% [1] - 工业生产保持强劲 服务业产出和零售展现韧性 但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销售转弱 [1] 内需与消费趋势 - 预计家庭消费实际增速将于2024年和2025年分别达到4.9%和4.6% [1] - 消费回暖主要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扩容 包含更多非耐用品 [1] - 定向生育补贴和对服务业的信贷支持将温和提振消费 [1] 政策支持措施 - 货币宽松和财政支出进度提前加快 未来数月信贷脉冲将提振内需 [2] - 预计央行将进一步降息15-20个基点及降准50个基点 [2] - 财政政策将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经济 [2] 股票市场表现 - 中国股市结构性改善稳步推进 离岸中国股票股本回报率可持续改善 [2] - 年初至今中国股市跑赢其他主要市场 尤其是离岸市场 [2] - 全球投资者低配仓位及人民币走强或助力股市继续上行 [3] 汇率走势 - 年初至今人民币兑美元温和升值2% [3] - 摩根士丹利预计人民币兑美元将温和升值 美元今明两年继续大幅走弱 [3] - 美元走弱原因包括避风港地位降低 汇率风险对冲需求增加 美国经济放缓幅度更大 [3] 贸易与投资环境 - 贸易竞争力有望长期支撑人民币走强 [1] - 中美关税谈判局部缓和 中国股市盈利修正趋势企稳 [3] - 外部冲击缓和降低增量政策出台紧迫性 [1]
摩根士丹利:中国正在实现再平衡吗?
摩根· 2025-05-29 22: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尚未实现经济再平衡,供需失衡持续引发通缩,再通胀短期内难以实现,长期也会充满波折 [1][3] - 工业利润增长主要由销量改善和成本降低驱动,定价能力依然疲软,再通胀需要供应整合和更强的需求 [4][11] - 产能过剩是系统性问题,需要进行包括社会福利改善、债务重组、税收制度改革等在内的深层次结构性改革 [3][2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工业利润增长分析 - 工业利润增长恢复主要由适度的销量改善和成本降低驱动,但定价能力仍然低迷 [4] - 同比工业利润增长自2024年第三季度以来有明显恢复,2025年4月达到3.3%,不过2024年第三季度的明显下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2023年第三季度投入成本降低导致利润率大幅提高的高基数效应 [10] - 适度的销量增长支撑了利润增长的恢复,销量增长得益于出口增加(提前出货)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计划 [10] - 定价能力持续疲软,尽管最终需求有适度改善,但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持续下降,利润率仍在压缩 [10] 再通胀条件分析 - 再通胀需要供应整合和更强的需求,2021 - 2023年投资快速增长的行业在2024年和2025年投资放缓,但投资转向了供应过剩程度较低的行业,整体工业投资增长仍远高于GDP增长,PPI仍处于通缩状态 [11] - 投资增长仍然较高,尽管长期工业贷款增长从2023年的30%以上降至目前的11%,但2025年年初至今制造业投资增长仍高达9%,远高于4 - 5%的名义GDP增长 [12] - 仅依靠减缓投资可能无法创造再通胀的必要条件,还需要消费或出口需求的增加,2016 - 2018年中国经济快速再通胀是供应整合和住房需求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 [13] 产能过剩与改革分析 - 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导致资源配置低效,形成了冗余和过度的产能,中国的税收制度依赖间接税,鼓励产能扩张,同时抑制促进本地消费的公共服务 [20] - 财政政策向创造需求的结构性转变需要时间,由于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去杠杆、外部不确定性等因素,改革空间受限,社会福利改革虽被认为对再平衡必要,但可能实施节奏会较为缓慢 [21][23] - 除社会福利改革外,还需要其他结构性举措,包括债务重组、税收制度和国有企业治理改革、激发私营部门信心等,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对GDP产生积极影响 [26]
智利财长:自新冠疫情以来,我们的经济已经实现了再平衡。我们的经济已经步入正轨。
快讯· 2025-05-23 23:18
智利经济状况 - 智利经济自新冠疫情以来已实现再平衡 [1] - 智利经济目前步入正轨 [1]
闪辉:发展制造业仍是当前政策重点 经济再平衡长期方向明确
高盛GoldmanSachs· 2025-05-21 18:50
中美贸易谈判结果 - 中美同意缓和贸易紧张局势 美国将取消此前几轮对中国的报复性关税 并在90天内暂停加征34%关税中的24%部分 维持剩余10%关税 美国对中国法定关税税率增加幅度从145个百分点降至30个百分点 美国对中国有效关税税率从107%降至39% 中国对美有效关税税率从144%下调至30%左右 [2] - 关税下调幅度超出市场预期 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拖累小于基准预测 政策宽松需求相应降低 [3] 经济预测调整 - 将中国2025年出口量增速预测从-5%上调至0% 净出口对GDP增速贡献从-0.5个百分点上调至+0.1个百分点 中国对美出口将大幅低于去年 但对世界其他地区出口略有上升 [3] - 下调政策宽松假设 预计四季度将再次降准50个基点和降息10个基点 2026年两次降息各10个基点 广义财政赤字率预测从13.5%和14.0%下调至13.0%和13.5% [5] - 上调2025年和2026年实际GDP增速预测 从4.0%和3.5%分别上调至4.6%和3.8% [5] 政策应对方式 - 中国经济政策重点在于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信心 决策层调控政策宽松节奏和规模 采取"事后响应"而非"事前预防"的方式 [6] - 财政政策运用比前几轮宽松周期更为保守 广义财政赤字超过GDP的11% 名义GDP增速低于5% 政策刺激更加定向和有选择性 [7] - 政策组合凸显"底线"思维 通过银行贷款、央行再贷款等方式刺激消费和投资 侧重于人工智能、科技和"高质量增长" [8] 制造业发展 - 发展制造业仍是政策重点 中国制造业规模全球最大 贸易顺差位居世界首位 中国在诸多贸易伙伴中的出口份额持续提升 中高端产品出口份额强劲上升 [9] - 中国制造业生态体系、低成本优势、对高科技领域的战略投资有助于持续推动制造业投资 全要素生产成本较低 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工业用地价格、能源价格等具有竞争优势 [10] - 政府和民营企业持续投资高科技领域 在机器人、商用飞机、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半导体、原油和铁矿石进口可能已达峰值 有助于维持巨额贸易顺差 [11] 经济再平衡 - 长期方向明确 转向以内需为主导、以消费驱动的经济模式 通过消费税改革、强化社保体系、投资消费赋能等措施促进经济再平衡 [12]
中美关税博弈的经济逻辑与中国关键抓手!中邮证券黄付生专业解读
搜狐财经· 2025-05-16 13:49
中美经贸关系 - 中美关税显著下降 中方在90天内将对美商品关税从125%降至10% 美方将对华商品关税降至30% 包括取消以芬太尼为由加征的20%关税 [2] - 24%的关税在90天内暂停实施 双方将在7月前就此部分关税进行磋商 [3] - 美国历史上关税中枢高达30% 当前高关税政策与其财政负担加重相关 2025-2027年将有7.2万亿美元低利率国债到期 若按4%-5%利率置换 每年新增利息约2500亿美元 [4] 中国经济政策方向 - 当务之急是提振国内消费 重点在于服务型消费提高数量 商品消费提高质量 [1][9] - 2025年经济四大发力点包括消费 房地产 科技创新 平台经济 [9] -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 超预期 出口高增长和以旧换新政策推动消费复苏是主要支撑 房地产投资仍是拖累 [9] 经济刺激措施 - 三季度可能推出六大刺激手段:生育补贴上限扩大 国有大行注资 消费品补贴规模从3000亿元提升至5000亿元 供给侧改革 发行特别国债收储土地 增加农村养老金 [12][13][14][15][16] - "两新"政策(设备更新 消费品以旧换新)预计力度达3000亿元 "两重"项目(国家重大战略 重点领域安全建设)预计投入万亿元 [10][11] 资产配置展望 - 权益市场将迎来"长周期 结构性牛市" 行情反转需经历估值修复和企业盈利确认两阶段 [16][17] - 债券市场下半年需关注调整风险 10年期国债收益率或震荡下行 长端全年下行空间有限 [16] 美国经济趋势 - 美联储2026年利率或降至2.5% 较当前下降约2个百分点 [7] - 美国政策红利从金融业向实体企业回流 制造业逐步回归 科技资本和产业资本取代金融资本成为主要受益者 [8]
美股剧烈抛售之际,美国财长发话:华尔街并非重点,市场下跌是暂时的
华尔街见闻· 2025-03-05 19:09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对特朗普关税计划的表态 - 贝森特认为华尔街并非重点,关注点在于普通民众、小企业和消费者,强调对经济进行再平衡 [1] - 贝森特认为市场抛售只是暂时现象,关税生效后将经历过渡期,并以本田迁往印第安纳州为例说明良好开端 [1][4] - 贝森特对特朗普的关税计划充满信心,认为中期来看市场会适应 [1][3] 美加关税战的最新进展 - 美国从本周二开始对加拿大加征25%的关税,加拿大政府迅速还击 [1] - 加拿大对价值1550亿加元的美国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并通过WTO和美墨加协定挑战美国关税 [1] - 加拿大安大略省将对出口纽约等美国三个州的电力征税25%,并警告可能完全切断对美能源出口 [1] - 特朗普称若加方征收报复性关税,美国将立即以同等数额增加对等关税 [2] 特朗普经济政策重心的转变 - 与之前不同,特朗普近期鲜少提及股市,更聚焦压低长期债券收益率 [4] - 这一变化引发疑问:美股市场的优先级是否已降低,政策不确定性是否动摇市场信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