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跨界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中经酒业周报∣7月酒类价格同比下降1.9%,《黄酒酒庄》团标立项、《凤香型白酒》国标发布,贵州茅台发布半年报
新华财经· 2025-08-15 11:27
行业价格动态 - 7月酒类价格同比下降1.9% 酒类价格环比持平 1-7月酒类价格同比下降2.0% [1] - 8月上旬全国白酒环比价格总指数下跌0.18%至99.82 名酒环比价格指数下跌0.20%至99.80 地方酒环比价格指数下跌0.24%至99.76 基酒环比价格指数保持100.00稳定 [1] - 8月上旬全国白酒商品批发价格定基总指数上涨8.12%至108.12 名酒定基价格指数上涨10.26%至110.26 地方酒定基价格指数上涨3.22%至103.22 基酒定基价格指数上涨10.21%至110.21 [1] 区域产业数据 - 上半年河北省酒类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1.3亿元同比下降2.8% 利润总额10.7亿元同比增长54.2% [2] - 河北省葡萄酒产量同比下降43.19% 白酒产量同比下降18.19% 啤酒产量同比下降4.94% [2] - 河北省白酒营收38.18亿元同比下降3.6% 利润7.32亿元同比增长78.1% 啤酒营收40.57亿元同比增长2.5% 利润3.71亿元同比增长36.8% 葡萄酒营收2.55亿元同比下降43.0% 亏损0.32亿元同比扩大341.9% [2] - 青岛市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啤酒产量110.37万千升同比增长2.8% [2] 企业财务表现 - 贵州茅台上半年营业总收入910.94亿元同比增长9.16% 净利润454.03亿元同比增长8.89% 茅台酒营收755.9亿元 酱香系列酒营收137.63亿元 国际营收28.93亿元同比增长31.29% [2] - 燕京啤酒上半年营业收入85.58亿元同比增长6.37% 净利润11.03亿元同比增长45.45% 啤酒销量235.17万千升同比增长2.03% [2] 产品创新与跨界 - 五粮液仙林生态酒业推出"风火轮"中式五粮精酿啤酒 建议零售价19.5元/罐 [3] - 珍酒李渡集团推出"牛市News"高端精酿啤酒 酒精度5.9%vol 零售价88元/375ml铝瓶 [3] - 白酒企业依托渠道优势跨界精酿啤酒赛道 完善产品矩阵并推动年轻化转型 [3] 渠道与战略布局 - 茅台酱香酒公司与美团闪购合作 超900家门店上线美团平台 实现30分钟配送服务 [4] - 迎驾贡酒新设全资子公司安徽迎驾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经营范围含生物饲料研发与销售 [4] 行业标准建设 - 中国酒业协会批准制定《黄酒酒庄》团体标准 [1] - 国家发布GB/T 10781.6-2025《凤香型白酒》国家标准 替代GB/T 14867-2007 2026年8月1日实施 [1]
奇瑞造摩托:试制生产线设备采购密集展开
经济观察报· 2025-08-14 13:45
公司动态 - 奇瑞集团通过关联企业安徽零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加速布局电动摩托车领域 [1] - 近期启动摩托车试制加工设备采购项目 采购范围包括台试钻床、切管机、数控车床、铣床等试制生产线核心设备 [1] - 该公司由奇瑞控股集团执行副总经理鲍思宇担任董事长 标志着奇瑞正式进军两轮制造赛道 [1] 战略布局 - 此前奇瑞已于2024年释放跨界信号 网络流传的iCar标识与电摩产品同框照片引发行业关注 [1] - 年中针对性招募摩托车开发资深人才 重点要求"用户共创"能力 [1] - 设备采购是继5月总装产线招标、6月试制设备公告后的又一实质进展 [1]
“家电界苹果”也做美妆了
36氪· 2025-08-12 10:16
跨界风潮仍在持续席卷美妆行业。 据外媒报道,戴森近期推出护发产品新系列——Dyson Omega™,宣称这是其首款采用"自培"原料系列的护发化妆品。 时隔一年,戴森再推护发化妆品 公开资料显示,戴森Dyson的历史可追溯至1983年,其凭借全球首创的旋风分离式吸尘器和无叶风扇技术闻名业界,推出的无尘袋吸尘器、高速吹风机和 无叶电风扇等创新产品在行业内引发追捧,也被称为"家电界的苹果",销售规模逐年攀升。 除了家电科技巨头的标签之外,戴森在其官网上还展示着另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也就是英国农业领域巨头。据悉,戴森农业在英国林肯郡、牛津郡等地 拥有超过36000英亩的土地。从林肯郡农场采摘的向日葵籽,正是Dyson Omega™系列护发产品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据外媒报道,Dyson Omega™系列历时两年多研发,以欧米伽(Omega)这一营养学概念为产品定调,通过溯源其配方中的活性成分,强调戴森护发产品 的差异化定位。 图片源自戴森官网 具体而言,Omega™系列宣称采用了戴森旗下农场产出的葵花籽油、橄榄油、夏威夷果油等七种富含欧米伽(Omega)脂肪酸成分,能够滋养头发、减少 毛糙、强韧发质。同时,免洗调理喷雾 ...
“空中焦虑”从天空杀向客厅!无人机“围城”吃紧,大疆“地面”增多线战事
华夏时报· 2025-08-07 14:51
大疆进军扫地机器人市场 - 公司推出首款扫拖一体机器人ROMO 定价4699元起 符合高端定位 [1][2] - 研发周期超过五年 因产品严苛要求曾两次推迟发布 [5] - 公司业务从无人机扩展至手持摄影设备 户外电源 商用解决方案及扫地机器人 [1][10] 扫地机器人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市场2025年第一季度出货量509.6万台 同比增长11.9% [4] - 市场集中度加剧 Top5厂商份额达63.4% 同比提升3.5% [4] - 头部厂商包括石头科技(19.3%) 科沃斯(13.6%) 追觅(11.3%) 小米(9.9%)和iRobot(9.3%) [4] 大疆的竞争优势与挑战 - 技术复用优势:无人机领域的SLAM路径规划 多传感器避障 LiDAR建图等技术可迁移至扫地机 [7] - 品牌效应与技术积累可解决行业痛点 包括避障可靠性 建图智能性和使用静音性 [6][7] - 面临红海市场竞争 需要改变"品牌即品类"的固化认知 验证产品落地能力 [5] 无人机市场发展状况 - 公司在美国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份额近80% 全球份额近70% [8] -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增速放缓 监管政策加强影响普及 [8] - 竞争对手影石创新进军无人机市场 取得无人机专利 预计长期将重塑行业格局 [11] 公司战略转型与营收表现 - 业务多元化布局包括移动电源 E-Bike 全景相机等领域 实现"从天到地"的跨越 [10][12] - 2022年营收301.4亿元 较2017年175.7亿元显著增长但未进入2023年民营企业500强 [9] - 与影石创新形成全方位竞争 双方在无人机和全景相机领域相互切入核心市场 [12][13]
拟引国资救场,黑芝麻站在命运转折点
华夏时报· 2025-08-04 21:45
控制权变更 - 控股股东黑五类集团拟转让20%股份给广西文旅及大健康行业国企,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 [1] - 黑五类集团当前持股比例为30.25%,为第一大股东 [1] - 停牌时间预计不超过2个交易日,交易双方正积极推进相关工作 [1] - 类似案例:良品铺子7月引入武汉国资作为新控股股东 [1] 公司治理问题 - 2022-2025年多次收到深交所监管函和纪律处分,涉及时任董事长、财务总监等高管 [2] - 2025年6月收到广西证监局警示函,涉及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违规担保及人员任职不规范等问题 [2] - 直接责任人员包括韦清文、刘辉、李文全、李维昌、周淼怀等高管 [2] 经营困境 - 营收连续三年下滑:从2021年40.25亿元降至2024年24.65亿元,回落至2016年水平(23.14亿元) [5] - 2024年净利润7773.76万元(同比+80%),净利率仅3% [5] - 2025Q1营收4.42亿元(同比-3.74%),净利润225.11万元(同比-29.61%) [5] - 货币资金1.73亿元,短期借款7.66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1.29亿元 [7] 业务结构 - 2024年营收构成:自产食品业务72.03%,第三方品牌电商业务24.23% [6] - 食品业务三年增速:2022年+0.63%,2023年+3.26%,2024年+5.46% [6] - 电商业务三年下滑:2022年-42.29%,2023年-27.11%,2024年-34.65% [6] 战略转型 - 曾激进跨界电商、医疗、新能源等领域但均失败,如2023年35亿元储能锂电池项目搁浅 [6] - 2023年8月宣布回归主业,推出高端保健黑芝麻糊 [6] - 2025年明确聚焦健康食品产业,坚持黑色健康食品战略定位 [7] 行业分析 - 产品及品牌老化,创新乏力,传统经销商持续减少 [7] - 电商渠道表现不佳,社区团购等新模式未成气候 [7] - 需解决资金链危机,重塑核心竞争力,打造健康食品爆款 [7]
国产电视品牌占据超九成市场份额 达历史最高点
证券日报· 2025-07-18 17:32
中国家电市场份额集中度提升 -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达852万台,同比2022年略降0.6%,较2021年同期下降8.9% [1] - 前七大国产传统主力品牌及子品牌出货总量占比达92.6%,创历史新高,同比2022年增长2.7个百分点 [1][2] - 外资品牌份额持续萎缩,夏普出货量腰斩式下滑,索尼、三星、飞利浦合计份额不足10% [2] 国产头部品牌竞争格局 - 第一阵营(小米、海信、TCL、创维)表现分化: - 海信及子品牌Vidda出货量近200万台,同比增长13%,市场份额提升3个百分点 [2] - TCL含子品牌出货量同比大增37%,增幅居行业首位,市场份额增长4.5个百分点 [2] - 小米及红米出货量约200万台,市占率24%,同比略有下滑 [2] - 创维含酷开子品牌出货量增长11% [2] - 第二阵营(长虹、海尔、康佳)受挤压,出货总量约130万台,市占率减少5个百分点 [2] - 华为因内部调整出货量同比下降超50% [2] 行业技术升级与跨界布局 - 高端化成为突围路径,龙头企业力推OLED、miniLED及大屏激光显示技术 [4] - 产业链延伸加速:海信、长虹、创维等已切入显示、操作系统、车载、芯片等领域,通过收购分拆建立垂直整合能力 [4] - 电视场景化趋势显著,从"看听"延伸至娱乐、教育、控制等场景,大尺寸及技术升级驱动需求 [4] 国际化战略推进 - 海信明确"大头在海外"战略,2023年将重点突破区域市场 [5] - TCL、长虹均计划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 [5] - 行业专家建议通过技术创新巩固品牌优势,以核心技术打开海外市场 [6]
信濠光电转让安徽信光100%股权 进军光伏行业最终惨谈收场
经济观察网· 2025-06-23 18:04
交易公告 - 信濠光电拟转让全资子公司安徽信光100%股权给立讯精密 双方于6月22日签署股权转让意向协议 [1] - 转让目的为优化产业布局与资源配置 专注玻璃防护屏业务并发展混合储能独立调频电站项目 [1] - 立讯精密实际控制人王来胜系信濠光电持股5%以上股东王雅媛之父 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4] 安徽信光经营状况 - 信濠光电于2023年5月收购安徽信光 收购前2-4月净利润亏损839.66万元 [2] - 2023年安徽信光营业收入7858.13万元 净利润亏损4052.37万元 [2] - 2024年出现大幅亏损(未披露具体数值) 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及价格战导致业绩恶化 [2][5] 信濠光电业绩影响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6.87亿元(同比减少2.72%) 归母净利润-3.53亿元(同比下降972.54%) [2] - 业绩下滑主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业务板块拖累 [2] - 2025年一季度收入4.21亿元 归母净利润-1.05亿元 亏损持续扩大 [3] 行业背景分析 - 光伏行业2024年面临产能过剩、价格战、技术迭代加速等挑战 跨界企业普遍终止项目或亏损 [2][5] - 安徽信光作为光伏业务子公司深受行业寒冬影响 [2] - 立讯精密接盘被业内视为为信濠光电"兜底"行为 [5] 交易双方背景 - 立讯精密为消费电子制造企业 客户包括苹果、华为 2023年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29位 [4] - 截至2024年末立讯精密总资产2238亿元 净资产693亿元 年度营业收入2687亿元 净利润133亿元 [5] - 2025年一季度末总资产2381亿元 净资产725亿元 [5] 战略调整评估 - 交易若达成意味着信濠光电两年前跨界光伏领域努力完全失败 [4] - 剥离亏损业务有助于公司聚焦玻璃防护屏主业并转向储能市场发展 [1][4] - 立讯精密通过关联交易承接资产 其业务协同性未在公告中明确 [4][5]
周富裕的焦虑,周黑鸭的“鸭”力
36氪· 2025-06-16 18:04
创始人回归与公司变革 - 创始人周富裕于2023年底开始频繁介入公司管理,2024年6月正式宣布回归并兼任执行总裁 [2][3][6] - 回归后通过行动教育机构进行公司架构调研,重构权力格局,引发持续大半年的内部人事动荡 [3][7] - 打破职业经理人汇报机制,采取微观管理方式,包括业绩对赌政策和高管策略挑战 [7][8] 业绩表现与经营困境 - 2024年公司营收24.51亿元(同比下滑10.66%),净利润0.98亿元(同比下滑15.03%),毛利下滑3.2% [2][19] - 2023年未达2亿元净利润目标,四季度出现亏损 [6] - 单店营收从2019年210万元降至2023年59万元,2024年通过关店提升至66万元 [16] 渠道策略调整 - 2024年关闭785家门店(加盟店656家+直营店129家),总数从3816家减至3031家 [16] - 特许经营门店从2019年1255家增至2023年3816家,2023年特许收入7.83亿元(占营收28.5%) [10][12] - 新开自营交通枢纽门店租金水平较高,销售及分销开支增至9.89亿元 [16] 品牌焕新与跨界尝试 - 2024年5月启动品牌焕新,更新包装设计和店铺装修,增加DIY体验区等年轻化元素 [22][24][25] - 推出"经典+创新"双轮驱动产品战略,保持甜辣卤味同时开发创新品类 [26] - 跨界布局椰子水品牌"丫丫椰"和复合调味品"嘎嘎香"系列 [20][21] 海外拓展计划 - 2025年计划以东南亚为起点开拓海外市场 [27] - 面临口味适配、法规差异、本土竞争等挑战 [28] 职业经理人体系变迁 - 2019年张宇晨推行"直营+特许经营"模式,门店从1255家增至3816家 [8][10][12] - 职业经理人频繁更迭,2018年朱于龙离职,2024年张宇晨辞职 [8][3]
中国联塑创始人之子上任执行董事,能否推动业绩改善
新京报· 2025-05-30 21:56
人事变动 - 中国联塑创始人黄联禧及左笑萍之子黄展雄接任执行董事,接替辞任的林少全[1][2] - 黄展雄35岁,拥有加拿大商科学历,2014年加入集团,负责物流、海外管理及新能源储能业务战略规划[2] - 黄展雄将获得每年260万港元酬金及酌情花红[2] - 目前执行董事包括黄联禧(主席)、左满伦(行政总裁)等9人[2] - 创始人夫妇行事低调但多次登榜富豪榜,其子接任引发行业关注[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70.26亿元同比下降12.45%,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6.84亿元同比下降28.89%[3] - 2020-2024年净利润连续下滑:37.51亿元→30.44亿元→25.17亿元→23.68亿元→16.84亿元[3] - 2024年毛利72.93亿元(毛利率27.0%),2023年毛利81.21亿元(毛利率26.3%)[4] - 2024年EBITDA 47.32亿元同比下降15.7%,EBITDA利润率17.5%(2023年18.2%)[4] - 利润下跌主因:毛利下降8.28亿元+联营公司业绩减少2.20亿元[4] 业务结构 - 2024年业务构成:塑料管道84.4%(228.19亿元)、建材家居8.4%(22.71亿元)、环保+新能源1.85%(合计4.99亿元)[4] - 新能源业务(光伏)2024年收入2.23亿元,面临产能过剩与供需失衡[5] - 2022年成立广东联塑班皓新能源科技集团进军光伏产业[5] 战略转型 - 公司寻求新增长曲线,跨界布局新能源光伏、海洋养殖网箱等产业[1][4] - 目前跨界成效尚未显现,新能源业务占比仍小[1][4] - 公司表示将精简新能源业务投资,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策略[5] - 黄展雄在新能源储能业务方面的工作经验成为市场关注焦点[1][5]
王建军的三度跨界:不自学编程的法学青年,不是好的首席增长官|成为首席官
36氪· 2025-05-30 15:17
职业发展路径 - 王建军从法律系学生跨界进入互联网行业,通过自学编程和UI/UX设计成功创业本地门户网站,实现年营收百万量级 [7][8][9] - 从创业公司CEO转型进入房天下担任一线员工,8个月内将门户网站日活从0提升至120万 [15] - 在链家网/贝壳期间从高级主管晋升至市场总监,推动山东省区业绩从全国垫底升至第一 [21][36][42] - 2024年出任婚礼纪首席增长官,带领公司覆盖全国700余城,服务用户超1亿,入驻商家突破30万 [46][47] 核心能力与方法论 - 擅长从0到1的业务开拓:在房天下8个月实现120万日活,链家网时期通过"对赌"方式推动流量目标超额完成 [15][28] - 独创"金字塔"式管理方法:通过层层筛选兼职编辑建立500人规模团队,实现内容生产规模化 [18][19] - 强调"专业性驱动管理"的管理理念:认为管理者需具备领域专业度才能获得团队信任 [51] - 人才筛选注重自驱力:认为优秀人才的核心特质是自我驱动而非经验丰富 [57] 行业洞察与业务突破 - 抓住"互联网+房地产"红利期:见证并参与链家向贝壳的平台化转型过程 [33] - 识别东南亚市场局限性:创业初期实现11亿GMV但发现市场天花板问题 [45] - 推动婚礼纪数字化转型:使公司成为国内唯一科技驱动的结婚产业互联网平台 [47] - 创新流量获取方式:早期创业时通过网吧合作实现9万日活 [8] 关键业务数据 - 首次创业实现年营收百万量级,团队规模超100人 [9][10] - 房天下时期8个月内实现门户网站120万日活 [15] - 东南亚创业一年达成11亿GMV [45] - 婚礼纪当前覆盖700余城,服务用户超1亿,入驻商家30万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