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周期调节

搜索文档
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重磅发声
金十数据· 2025-09-12 16:12
过去4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9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 介绍了"十四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成效。 以下是发布会的要点整理: "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超136万亿元 据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十四五"时期,国家财政实力大大增强,收入"蛋糕"越来越大,全国一般公 共预算收入预计达到10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加17万亿元,增长约19%。支出强度前所未有,全 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五年预计超过13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加26万亿元,增长24%,更多"真金白 银"投向了发展大事和民生实事。 财政部门将做好政策储备,主动靠前发力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下一步财政部门将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加 强对形势的前瞻研判,做好政策储备,主动靠前发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力量。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十四五"时期,财政宏观调控更加积极有为,财政政策进一步增强与经济情景 的适配性,从积极到更加积极,战略上更加主动、战术上更加精准,成为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 力量。一方面,强化逆周期调 ...
财政部:过去4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第一财经· 2025-09-12 15:28
据央视新闻, 9月12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 会。 过去4年,我国经济实现了平均5.5%的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十四五"时期,财政宏观调控更加积极有为,财政政策进一步增强与经济情 景的适配性,从积极到更加积极,战略上更加主动、战术上更加精准,成为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 要力量。 一方面,强化逆周期调节,熨平短期波动。另一方面,协调推进跨周期调节,增强中长期发展动能。支 持扩大内需,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畅通经济循环,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
稳增长扩内需 财政货币政策协同性将继续增强
中国证券报· 2025-09-08 04:51
央行国债买卖操作预期 - 市场对央行年底前重启国债买卖操作的预期升温 财政部与央行联合工作组第二次组长会议深入研讨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和央行国债买卖操作等议题 [1][2] - 央行2024年8月至12月累计净买入国债面值10000亿元 其中8月1000亿元 9月2000亿元 10月2000亿元 11月2000亿元 12月3000亿元 [1] - 央行2025年1月起暂停国债买入操作 原因为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 后续将视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 [3] 政策协调机制 - 财政部与央行联合工作组于去年建立 旨在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 央行国债买卖操作是政策协调的重要体现 [1][2] - 第二次组长会议讨论范围较首次会议更广泛 涵盖金融市场运行 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及离岸人民币国债发行机制等议题 [4][5] - 央行通过降息降准 MLF和买断式逆回购加量续做等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 为政府债券发行提供有利货币金融环境 [2] 市场环境与操作影响 - 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1.8%附近 较6月末上行了约20个基点 期限利差走阔 为重启国债买卖提供适宜市场环境 [3][4] - 央行国债买卖操作对收益率的影响因市场格局而异 在收益率上行环境中对债券收益率的下行压力弱于牛市环境 [4] - 政府债券供给规模预计在未来若干年进一步提高 国债买卖工具有助于流动性管理并与财政部门协调发行规模 结构和节奏 [4] 政策目标与效果 - 政策协调旨在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 稳定金融市场运行 助力经济回升向好 并推动债券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3] - 央行国债买卖操作定位为基础货币投放和流动性管理手段 可与其他工具灵活搭配提升流动性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2] - 政策协同有助于扩大内需 提振信心 强化逆周期调节力度 并推动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以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2][3]
深耕主业 巩固向上向好发展态势
金融时报· 2025-09-04 13:21
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金融资产")日前举行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 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61.68亿元,同比增长15.7%,剔除金租出表影响后 同比增长27.5%。 中信金融资产向上向好发展态势持续巩固,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金融救助功能,发挥了不良资产 行业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 持续深耕主业 提升发展动能 纾困房企 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中信金融资产聚焦房地产领域风险化解,积极发挥逆周期调节和金融救助功能,服务"保交楼、保 民生、保稳定"。 2022年以来,中信金融资产累计投放房地产纾困项目93个,累计实现保交房7.59万套。 中信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兼中信金融资产董事长、执行董事刘正均表示,上半年,中信金融资 产实现"四个显著提升":一是经营业绩显著提升,二是主业能力显著提升,三是品牌形象显著提升,四 是队伍能力显著提升。 "作为持牌的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主责主业是我们的主战场,也是我们的'护城河'。核心竞争力是 人和能力的表现,上半年,公司不良资产经营主业不断取得突破,成为公司业绩的主要来源。"中信金 融资产总裁、执行董事李子民说。 数据 ...
中金 • 全球研究 | 泰国:下半年或需加强逆周期调节
中金点睛· 2025-09-03 07:37
宏观经济表现 - 2025年2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2.8% 超出彭博一致预期的2.4% 但较1季度的3.2%有所放缓[2][8] - 全年GDP增速预期调整至1.8-2.3% 较此前1.3-2.3%的预期区间上限维持不变[2][8] - 出口表现强劲 2季度商品出口同比增长14.8% 连续五个季度保持增长 其中计算机产品同比增长210.6% 集成电路及零部件增长42.3%[4][30] - 私人投资重回扩张区间 2季度同比增长4.1% 而1季度同比下滑0.9%[8] - 私人消费增长放缓 2季度同比增长2.1% 低于1季度的2.5%[8] 货币政策与通胀 - 泰国央行年内第三次降息 8月13日将政策利率从1.75%下调25个基点至1.50%[2] - 4月至7月整体通胀率连续四个月处于负值区间 分别录得-0.22%、-0.57%、-0.25%和-0.70%[14] - 泰铢对美元年初至今升值超5%[2] - 信贷出现负增长 中小企业贷款和零售贷款在过去一至两年间持续收缩[14] 投资活动与刺激政策 - 2025年上半年投资促进申请总额达326亿美元 同比增长139% 创2019年以来新高[9] - 数字领域投资增长20倍至161亿美元[9] - 上半年获批外商直接投资申请数量达1,063个项目 总价值187亿美元[22] - 5月20日通过1,570亿泰铢(约48亿美元)刺激计划 预计拉动GDP提升0.4%并创造740万个就业岗位[3][26] - 推出100亿泰铢(约3亿美元)旅游刺激措施 聚焦市场推广和景区改造[5] 贸易与外交进展 - 美国对泰国商品加征19%关税 与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柬埔寨税率持平[30] - 获得金砖伙伴国地位 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完成自贸协定谈判[4][31] - 将同越南的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与印度尼西亚升级为战略伙伴关系[4][32] 旅游业表现 - 2季度海外入境旅客人数同比下降12.2% 仅相当于2019年同期水平的79%[5][38] - 中国大陆游客同比下滑45% 越南游客减少40% 柬埔寨游客下降36%[38] - 长途游客消费支出高出短途游客70% 预计推动2025年旅游业收入达到464亿美元[5][38] - 2025年国际游客接待目标从3,700万下调至3,300万[39] 资本市场表现 - SET指数截至8月19日报1,243点 近一月上涨3% 但年初至今累计跌幅达6.9%[6][49] - 2025年和2026年前瞻市盈率分别为14.0倍和13.1倍 低于历史中枢[6][49] - 外资机构投资者年初至今净流出20亿美元 债券市场则流入13亿美元[49] - 电子行业近一月回报率+6.8% 近三月回报率+35.7%[49] 重点投资领域 - 高股息金融股与蓝筹股具备防御属性[6][49] - 电子与电动汽车制造业受益于EV3.5激励计划和人工智能发展基金[49][50] - 金融科技创新契合虚拟银行牌照计划[49] - 能源转型与公用事业改革受益于电力行业改革和可再生能源投资推动[49]
直击中信金融资产中期业绩会:盈利超61亿 向行业标杆目标迈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19:3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总收入402.21亿元 同比增长21.1% 归母净利润61.68亿元 同比增长15.7% [2][3] - 年化平均股权回报率达21.1% 合并资产总额10109.33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2.7% [2][3] - 母公司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70% 较上年末增加44个百分点 资本充足率15.97% 提升0.28个百分点 [3] 成本控制与资产质量 - 业务费用和管理费用同比下降24.6% 佣金及手续费支出减少13.2% 实现降本增效 [3] - 信用风险类资产下迁规模同比下降62.6% 通过"清旧控新"策略优化资产质量 [4] - 风险资产启动三年处置攻坚 采用"一户一策"精准化解存量风险项目 [4] 不良资产业务突破 - 主业新增投放879亿元 达上年同期1.4倍 收购银行不良资产债权原值1252亿元 [3][5] - 处置不良资产包129.41亿元 实现收益16.91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80.8% [5] - 纾困盘活业务新增投放389.25亿元 同比增长3.6% 业务余额1512.58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9.9% [6] 战略业务发展 - 股权业务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领域投放超50亿元 落地半导体、新材料行业标杆项目 [6] - 房地产纾困累计投放93个项目 总规模559亿元 保交楼7.59万套 带动2630亿元货值项目复工复产 [7] - 绿色金融投资26亿元支持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科技金融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投放近100亿元 [8] 国家战略融合 - 服务金融"五篇大文章" 普惠金融累计收购个贷不良债权超百亿元 [8] - 数字金融获IDC中国金融行业技术创新奖 AI技术应用于尽调、估值环节 [8] - 形成"增量投入重组盘活+信托隔离+代管代建运营+资金监管"的中信特色协同化险模式 [7] 战略规划与行业定位 - 推进"一三五"战略 当前阶段向"五年成为行业标杆"目标进军 [9] - 强调主业能力标杆建设 突出逆周期调节和金融救助的独特功能定位 [9] - 从宏观形势、行业波动、客户需求、监管政策及业务逻辑五维度构建认知体系 [10]
内需动能进一步修复需要“反内卷”政策强力出手
搜狐财经· 2025-09-02 13:26
当前经济形势与价格水平 - 有效需求不足、终端消费与企业投资意愿偏弱抑制价格回升空间[1] - 通胀距离完成全年2%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1] - 物价持续低位运行体现国内需求恢复乏力[1] 政策调节需求与方向 - 政策层面需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总需求回升[1] - 需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1] -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存在调整空间 降息降准窗口打开[1] 内需修复动能与政策支持 - 下半年"反内卷"政策落地实施 财政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托底投资[1] - 消费政策继续加力提效 国家补贴重启支撑商品消费[1] - 内需动能有望进一步修复[1] 财政政策与金融工具支持 - 财政政策有更加积极作为的余地和空间[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年内第三批"两重"项目清单[1] - 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方向可能扩容 对制造业投资形成积极因素[1] 消费刺激与增量政策储备 - "国补"资金后续若进一步发放将拉动零售增速[1] - 可期待的储备增量政策包括政府债限额空间、央行利润上缴[1] - 中央地方结余资金、类财政工具推出等政策值得关注[1]
中国东方近5年累计新增投放制造业项目122个
新浪财经· 2025-09-01 13:57
公司投资与业务策略 - 近5年累计新增投放制造业项目122个且投资金额超450亿元 [1] - 灵活运用不良资产收购和市场化债转股等业务模式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 [1] - 设立专项基金参与中航锂电增资以定向偿还企业对外金融负债并协助降低负债率 [1] - 发挥专业优势利用破产制度司法挽救功能综合运用债务资产技术管理重组等投行技术开展制造业企业风险防控和价值提升 [1] - 未来将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并深入参与各领域存量资产盘活优化金融服务模式 [2] 行业服务定位 - 立足金融救助和逆周期调节的功能定位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1] - 围绕化解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推进新型工业化 [2] - 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2]
中信金融资产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利润61.68亿元 同比增加15.66%
智通财经· 2025-08-29 19:37
财务业绩表现 - 持续经营活动收入总额311.36亿元 同比增长2.91% [1] - 公司股东应占利润61.68亿元 同比增长15.66% [1] - 上半年总收入402.21亿元 同比增长21.1% [1] - 年化平均股权回报率21.1% 较2024年度提升2.7个百分点 [1] - 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1.1% 较2024年度提升0.35个百分点 [1] 战略发展态势 - 2025年为冲刺"三年质效显著提升"及开启"五年成为行业标杆"的关键之年 [1] - 持续强化主业能力建设 向上向好发展态势持续巩固扩大 [1] - 充分发挥金融救助和逆周期调节功能 积极服务国家战略 [1] - 落实"优资产、增收入、抓回现、压不良、促改革、练内功"工作要求 [1] 盈利能力分析 - 剔除金租公司出表影响后净利润同比增长27.5% [1] - 基本每股收益0.066元 [1] - 经营业绩持续增长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1]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连续3个月不变
经济日报· 2025-08-27 06:01
LPR利率走势 - 1年期LPR为3% 5年期以上LPR为3.5% 连续3个月维持不变[1] - LPR报价持平原因为政策利率持稳及商业银行净息差处于低点[1] - 2020年以来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累计分别下降115个基点和130个基点[2] 货币政策实施 - 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以来累计实施12次降准和9次政策利率下调[2] - 货币政策保持支持性立场 包含总量保障 结构优化和价格引导等多维度措施[2] - 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落实适度宽松政策 保持流动性充裕[2] 政策传导与效果 - 已实施政策成效持续显现 重点在于落实落细存量政策[3] - 财政贴息政策有效降低实体融资成本 结构性政策避免资金空转[3] - 宏观政策加强协同配合 财政 货币 产业政策形成合力[3] 未来政策展望 - 政策利率及LPR报价仍存在下调空间 以提振内需和稳定房地产市场[3] - 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灵活性 重点跟踪前期政策传导效果[3] - 金融环境保持适宜 社会融资成本处于低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