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投资理念

搜索文档
第一财经布局评级赛道,推出“壹评级——专业股票评价体系”三大先导产品
第一财经· 2025-07-15 16:41
评级业务布局 - 第一财经推出"壹评级"专业股票评价体系 旨在提升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并融入金融生态圈 [1] - 独立评级作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 通过定性定量结合方法提供权威第三方意见 增强市场透明度和定价效率 [1] - 评级业务分为买方研究 卖方研究和独立评级三种类型 其中独立评级具备最高公信力 [1] 评价体系架构 - "壹评级"包含商业模式 经营绩效 深度研究 交易面 风险等5大维度近30个指标 [2] - 深度研究评级聚焦长期价值 评估成长空间 盈利预期 产业格局和护城河 采用动态估值和DDM两种估值方法 [2] - 体系已覆盖全部A股公司基础评级及300+核心公司深度评级 未来将扩大覆盖面 [2] 产品发布规划 - 2023年9月将首发多张股票评级榜单及首批上市公司深度研究报告 [3] - 7月已推出三大先导产品:投研社服务 《思辨的力量》理论书籍 《价值投研社》多媒体IP 分别解决信息差 方法论和理念传播 [3] - 2024年启动"头部财经平台领航专项计划" 以评级业务为起点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评级产品 [3] 战略定位 - 愿景为提高中国资本市场定价效率 传递理性投资 价值投资 长期投资理念 [2][3] - 通过持续迭代方法论和积累数据 连接投资者 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 [3] - 目标建立具备市场穿透力的权威独立评级体系 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1][3]
完善机制引导长期资金愿投敢投
经济日报· 2025-07-06 06:15
科技创新产业化挑战与耐心资本需求 - 科技创新产业化面临周期长、高投入、高风险等挑战,亟需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支撑 [1] - 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机制创新和生态培育,形成相对成熟的耐心资本供给体系 [1] 政府引导基金与私人资本结合 - 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私人资本投向早期科技创业企业 [1] - 美国2011年推出小企业信贷计划,通过财政部设立母基金,已为中小企业提供40亿美元融资,支持SpaceX、OpenAI等独角兽企业 [1] 长期资本来源与政策改革 - 美国1974年颁布《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将风险投资总税率由49%降到20%,1978年长期资本收益最高边际税率降为28% [2] - 美国风投基金近三分之一资金来自养老基金 [2] - 英国2017年《养老金改革法案》允许养老金投资高风险资产,包括风险投资和成长型股权基金,锁定期10年以上 [2] 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 - 美国硅谷优势在于将创业精神转化为科技创新成果的环境和条件 [3] - 斯坦福大学设立技术许可办公室,开放实验室,形成"学术—工业"综合体模式,衍生超千家企业 [3] 耐心理念培育与制度环境 - 耐心资本提倡忍受短期波动、坚持长期投入、看重长期回报的投资价值观 [4] - 需完善考核和容错机制,建立与长期投资相匹配的评价体系 [4] - 推动探索政府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政府债"转化为耐心资本来源 [4] 耐心资本发展生态 - 创业创新投资的长期性需要稳定政策支持,政出多门、政策多变不利于形成稳定预期 [5] - 需建立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及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5]
以稳应变 信有所为 同方全球人寿经营报告会成功召开
北京商报· 2025-06-17 21:52
公司经营成果 - 2024年全年保费收入突破87亿元,增速达6.88% [2] - 资产规模超过460亿元,增速高达28.77% [2] - 连续8年保持盈利状态 [2] - 荣获公司治理监管评估B级、风险综合评级AAA及信用评级AA+ [2] 2025年发展规划 - 聚焦财富管理、养老规划、健康保障、高客经营四大核心领域 [2] - 通过产品链接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2] - 推出"智臻·赢家"高客经营体系,围绕产品、服务、营销赋能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4] 健康保险领域 - 优化百万医疗险,研发中高端医疗产品、住院津贴、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及护理保险 [4] - 整合"医、药、检"资源提供多元化健康服务解决方案 [4] 养老服务领域 - 提供分红型养老年金、个人养老金保险、长期护理险等产品体系 [4] - 覆盖机构养老、旅居养老、居家养老等定制化服务 [4] - 合资成立"荷寿健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布局国内外旅居养老资源 [10] 财富管理规划 - 推动分红险业务发展,依托稳健分红账户投资能力匹配客户需求 [4] - 分红险业务从产品定价、资产负债管理及分红策略三方面确保稳健 [10] 投资表现 - 2015年起综合及财务收益率连续四年跑赢行业 [5] - 2021-2024年财务与综合投资收益持续优于行业水平 [5] - 强化宏观研判能力,把握趋势性投资机会 [7] 低利率应对策略 - 深耕保障型产品,针对细分人群推出精细化医疗险解决方案 [8] - 升级百万医疗险,研发中高端医疗险并探索长期住院津贴产品 [8] - 结合养老需求推出失能、护理保险丰富产品体系 [8] 客户服务成果 - 2024年累计为12.8万客户提供1729.4亿元保额保障 [11] - 年度理赔金额6.7亿元,最大单笔赔付912.585万元 [11] - 自助理赔占比97%,小额理赔平均时效0.2天 [11] - 推出"同易赔"理赔服务体系,获2024"上证·金理财"年度保险服务奖 [11] 科技创新 - 上线"同易投"智能核保系统提升核保效率与客户体验 [13] - 关注AI在养老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10]
发挥险资中长期资金“压舱石”作用需跨越三重门槛
金融时报· 2025-06-09 20:08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进展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进入快速落地阶段 三批试点规模总额达2220亿元[1] - 首批试点500亿元于2023年10月获批并于2024年3月初落地[1] - 第二批试点1120亿元于2025年1月和3月获批[1] - 第三批试点600亿元即将获批并首次向中小险企开放[1] 保险资金资本市场投资数据 - 截至一季度末保险公司股票投资规模达2.82万亿元 净买入规模近3900亿元创单季最大增持纪录[2] - 人身险公司股票投资余额2.65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3775亿元增长16.65% 占资金运用余额8.43%[2] - 财产险公司股票投资余额1719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118亿元增长11.61% 占资金运用余额7.56%[2] 保险机构私募基金设立动态 - 中国太保6月3日设立总规模500亿元太保战新并购基金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3] - 平安资管5月30日获批设立恒毅持盈(深圳)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 - 泰康5月26日完成泰康稳行(武汉)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备案 首期投资规模120亿元[3] - 阳光保险5月16日公告阳光人寿拟出资200亿元投资阳光和远私募证券投资基金[3] - 人保资本等机构5月9日设立北京保实诚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 总出资规模130.01亿元[3] 保险资金投资能力建设 - 保险资金运用坚持审慎稳健投资理念 在确保资金安全前提下追求合理投资回报[2] - 注重价值投资 优化资产配置 强化稳健型投资策略 聚焦国家经济发展重点方向[2] - 深度参与资本市场结构优化和上市公司治理活动[2] 考核机制优化 - 保险机构正在优化考核机制 建立以长期业绩为核心的激励约束机制[4] - 建立创新容错机制 加大长周期业绩考核所占比重[4] - 长周期考核机制有助于引导保险机构深化长期投资理念加大权益投资比例[4] 市场认知与定位 - 需要引导公众对收益波动保持心理预期 理性看待短期波动形成长期投资共识[4] - 保险资金作为重要机构投资者将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参与各类资产投资[4] - 助力盘活存量资产支持国家重大战略 在市场波动中穿越周期获得长期稳健收益[4] 行业发展趋势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从"头部引领"走向"全面开花"新阶段[5] - 保险资金加速入市不仅是资金规模扩容更是投资理念升级[5] - 通过跨越三重门槛实现服务国家战略与自身价值的良性循环[5]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投资和融资更加协调的市场生态正在加快形成
证券日报· 2025-05-15 22:45
中小投资者保护宣传周活动 - 第七届"5·15-5·19中小投资者保护宣传周"公益活动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举办,主题为"践行三投资,筑牢两防范" [1] - 活动通过券商首席分析师、公益律师、上市公司代表等开展主题分享和圆桌讨论,普及投资知识并倡导理性投资、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 [1] 中国资本市场现状 - 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数量突破2.2亿,其中中小投资者占比高达96% [2] - 全市场上市公司总数达5420家,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超84万亿元 [2] - 需加强对新入市投资者尤其是年轻投资者的宣传教育,强化上市公司尊重投资者、回报投资者的理念 [2] 上市公司治理与投资者保护 - 需加强公司治理规范性,提高市值管理水平,强化自律管理能力以推动投资者保护 [2] - 2024年全市场上市公司营收71.98万亿元、净利润5.22万亿元,分红近2.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3] - 平均股利支付率37.78%,1277家公司股利支付率超50%,盈利公司拟分派现金股利的比例提升至89.2% [3] 上市公司分红与回购情况 - 2093家公司连续5年现金分红,265家公司现金分红金额超十亿元,33家公司超百亿元 [3] - 年内实施季度或半年度分红的公司1013家,较上年大幅增长 [3] - 2024年上市公司新增回购计划1564单,拟回购金额2274亿元,分红回购规模远超IPO、再融资和减持总规模 [3] - 沪深300指数股息率达3.4%,投资和融资更加协调的市场生态正在形成 [3]
中金:势如破竹,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迈入新时代
中金点睛· 2025-05-09 07:33
政策核心目标 - 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力争三年内形成行业"拐点",解决经营理念偏差、功能发挥不足、结构不均衡等问题 [1][7] - 落实新"国九条"要求,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强化服务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稳定的功能 [1][7]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 - 制定监管指引明确业绩比较基准的设定、修改及纠偏机制,要求基准需定位产品风格并约束投资行为 [9] - 当前63.6%的主动权益基金以沪深300/中证800/中证500为基准,但持股偏离超30%的产品占比达94%,年化跟踪误差10%-20%的产品占55.9%-70.2% [10][13][16] 透明度与信息披露改革 - 修订主动权益基金信披模板,新增日均偏离、跟踪误差等指标,强化业绩对比与费率透明度 [2][19] - 现行信披缺乏投资者盈亏数据,换手率需通过交易金额估算,信息比率等关键指标缺失 [19] 考核与薪酬机制调整 - 基金经理考核中产品业绩权重不低于80%,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20] - 近3年50.6%的主动权益基金跑输基准超10个百分点,相关基金经理绩效薪酬将显著下调 [24] 权益类产品发展 - 2024年底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占比不足8%(2.5万亿元),被动权益基金占比升至11%(3.6万亿元) [25][26] - 实施股票ETF快速注册机制,2025Q1 87%的ETF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平均耗时4.8天 [33][34] 长期投资行为引导 - 5%的权益基金存在显著风格漂移,部分产品换手率达5-10倍以上 [30][35] - 建立逆周期调节机制,动态调整产品注册节奏,强化主题基金投资风格监测 [29][30] 基金公司自购与投研建设 - 2025Q1基金公司自购非货产品39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占比18%,债券型占48% [39][43] - 构建投研能力评价体系,涵盖内部管理效率与外部业绩表现双维度指标 [45][46]
从最新季绩,看巴菲特的“舍”与“得”
金融界· 2025-05-06 20:05
核心观点 - 巴菲特宣布2026年退休 格雷格·阿贝尔被指定为接班人[1] - 伯克希尔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体现其投资策略和业务稳定性 尽管账面投资亏损但主营业务稳健[4][5] - 公司暂停股份回购并大幅增加现金储备 反映管理层对当前估值和经济前景的谨慎态度[7][8] 业务结构 - 并表业务包括保险、铁路、公用事业和能源 这些业务在经济下行期仍能产生稳定现金流[2] - 保险业务是核心并表业务 既能产生正常利润 也为投资提供本金来源[2] - 投资业务分为三类:并表子公司、权益法入账联营公司及保险投资组合[6] 浮存金与保险业务 - 浮存金指保险业务净负债 包括未付损失、寿险负债等扣除应收项目后的余额[2] - 2025年3月31日浮存金达1730亿美元 较年初1710亿美元增加[3] - 第一季度保险承保税前利润17.22亿美元 浮存金成本为负 年化收益率约4.02%[3] 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 - 并表收入897.25亿美元 同比微降0.16%[4] - 主营业务税前利润114.57亿美元 同比下降14.10%[4] - 投资亏损64.35亿美元 主要来自未实现损益 上年同期为收益18.76亿美元[4] - 保险分部投资收益28.93亿美元 同比增长11.35% 其中利息收入增30.45%至25.19亿美元[5] - 股息收入维持在10.42亿美元[5] 投资组合表现 - 权益法入账联营公司表现不佳 西方石油贡献亏损8200万美元 上年同期利润2.63亿美元[6] - 但从西方石油获得优先股股息5600万美元 年化收益率8%[6] - 五大持仓(美国运通、苹果、美国银行、可口可乐、雪佛龙)占比从37.6%降至35.6%[8] 现金管理与股份回购 - 现金及等价物和美国国债持有量达2198.98亿美元 较年初2125.91亿美元增加[7][8] - 现金占保险投资组合比重从42.77%升至44.29%[8] - 连续两个季度暂停股份回购 因股价缺乏吸引力或经济前景不确定[7][8] - A类股年初以来涨13.08%至76.996万美元 B类股涨12.99%至512.15美元 均跑赢标普500指数(跌3.93%)[8] 战略展望 - 现金储备增加被视为防御策略 反映对经济寒潮的警觉[8][9] - 巴菲特退休后投资策略可能延续稳健风格[1][9]
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回暖 近300只产品净值创新高
经济观察网· 2025-03-24 14:30
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表现 - 3月以来有279只成立时间满一年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创历史新高 [2] - 近40只基金今年以来收益超过20% 其中4只基金收益超过50% [2] - 最近一年收益超过50%的基金有22只 [2] 北交所主题基金业绩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基金今年以来收益达40.51% [3] - 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混合、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定开混合、景顺长城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易方达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等基金今年以来收益均超过20% [3] 热门赛道基金表现 - 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基金今年以来收益达73.01% [3] - 前海开源嘉鑫混合、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等基金今年以来收益均超过60% [3] - 这些基金去年底持仓均重仓机器人概念股且持仓集中 [3] 绩优基金经理长期业绩 - 广发多因子基金经理唐晓斌自2018年6月25日管理以来任职回报接近3倍 年化回报超过22% [3] - 截至去年底广发多因子混合基金规模超过100亿元 [3] - 大成竞争优势混合基金经理徐彦自2019年12月30日管理以来年化回报超过14% [4] 行业发展趋势 - 主动权益类基金近期业绩开始回暖 部分产品长期能战胜业绩比较基准 [5] - 国内主动权益类基金近三年跑赢业绩比较基准的比例高于美国同类产品 [5] - 主动权益类基金对资本市场的定价能力和企业价值发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性 [5] 监管政策导向 - 证监会将提高公募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比重 引导行业注重长期投资 [6] - 景顺长城基金认为基本面研究是获取长期超额收益的关键 [6] - 行业需加强投研能力建设 鼓励投资风格多样化 [6]
3·15投资者保护 | 投资的这些“坑”,你了解多少?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3-14 16:47
文章核心观点 投资路上陷阱多,投资者需避免常见“坑”,通过学习和复盘让投资更稳健长远 [1] 常见投资陷阱及应对方法 只看收益忽视风险和流动性 - 投资者只关注预期收益忽略风险和资金锁定期限易致投资损失,如遇市场波动因低估风险过早离场亏损 [2] - 投资存在“不可能三角”,高收益产品可能风险高或流动性差 [2] - 选择投资理财产品要综合考虑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和资金投资期限 [2] 频繁交易盲目追涨杀跌 - 部分投资者频繁波段交易追求短期收益最大化,在基金投资中是大忌 [3] - 频繁交易耗费精力、增加成本、使人难把握长期趋势,还可能导致非理性决策和资金损失 [4] - 普通投资者应培养长期投资理念,提升投资知识和分析能力实现资产稳健增值 [4] 盲目听信小道消息 - 部分投资者因缺乏知识易受市场消息影响,难以作出理性判断,且消息真实性和市场反应不确定 [4] - 投资者面对消息应保持冷静理性,独立判断消息准确性和对市场的影响,避免盲目跟风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