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钱长投
搜索文档
吴清: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
财联社· 2025-10-31 13:14
在近日出版的《〈 中 共 中 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证监会主 席 吴清 发表题为《提高 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署名文章。 吴 清 指出 ,要以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为抓手,积极发展多元股权融资,提升对实体企业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进一步健全 科技创新企业识别筛选、价格形成等制度机制,更加精准有效地支持优质企业发行上市。持续提升中介机构高标准专业化服务能力。积极发 展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健全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科创债券、绿色债券等,稳步发展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和资产证券化。完善期 货品种布局和产业服务功能。 吴清 :加力实 施更具包容性的发行上市、并购重组制度 吴清 指 出,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提高资本 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和吸引力、竞争力。 一是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适应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大、经营不确定性大、盈利周期长等特征,加力实施更具包容性的发行上市、并购重组 等制度,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二是更好满足投资者多元化财富管理需求。坚持投资者为本,着力打造 ...
央行买国债,外资抢筹A股!冲击4000点背后,股市还能涨多久?
搜狐财经· 2025-10-30 16:49
外资流入A股的驱动因素 - 全球市场动荡背景下,外资寻求政策稳定、规则清晰、机会多的中国市场作为资金的安全落脚点 [1] - 美联储利率政策摇摆不定,导致全球资本面临不确定性,促使资金转向中国市场 [2] - 中国央行通过购买国债和逆回购等操作稳定流动性,确保财政发债顺利进行,资金面流转轻快灵活 [4] 国内政策与监管导向 - 证监会强调吸引长期资金入市,并推动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将股市定位为财富增长的重要出口 [7] - 政策导向鼓励长钱长投,不支持短线炒作,旨在让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和居民资产增值保驾护航 [11] - 国内财政、货币和资本市场政策协调稳健,为市场提供了扎实的底层建设和顶层设计 [13] 市场现状与结构性转变 - 沪指处于三千点出头水平,距离四千点尚有距离,短期波动在所难免 [9] - 中国楼市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减弱,股市正成为体现财富增长的新阵地 [11] - 出口增速受外部环境影响放缓,政策鼓励企业通过上市和债券融资实现转型升级 [11]
今日视点:健全资本市场投融资协调发展新生态
证券日报· 2025-10-30 07:09
一方面,融资端改革的关键,是从"规模扩张"走向"精准包容",其核心在于全面提升资本市场的包容性 与覆盖面。 ■ 安 宁 10月28日正式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 出,"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这一重要阐述为下 一阶段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 投资与融资,是资本市场的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融资的可持续性,依赖于投资的可回报 性。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着力健全投融资相协调的机制,才能真正发挥资本市场作 为"国民经济晴雨表"和"资源优化配置平台"的核心功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不竭的金融动能。 去年9月份,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重点从三个 方面推动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解决当前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引领作用发挥 不够充分等问题,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今年以来,改革成效已逐步显现。以保险资金、养老金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在A股市场持续净流入,成 为市场稳健运行的重要支撑。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 ...
A股市场大势研判:市场全天冲高回落,沪指4000点得而复失
东莞证券· 2025-10-29 07:45
核心观点 - 市场全天冲高回落,沪指4000点得而复失,三大指数集体小幅收跌 [1][3] - 短期市场或有望延续偏强运行态势,多重积极因素有望对市场形成支撑 [5] - 中期来看,上市公司盈利状况预计将逐步改善,为市场提供额外上行动力 [5] - 板块选择建议重点关注红利、TMT、新能源、有色金属等板块 [5]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收盘3988.22点,下跌0.22%(-8.72点) [1] - 深证成指收盘13430.10点,下跌0.44%(-59.30点) [1] - 创业板指收盘3229.58点,下跌0.15%(-4.88点) [1] - 沪深300指数下跌0.51%(-24.05点),收盘4691.97点 [1] - 科创50指数收盘1471.73点,下跌0.84%(-12.48点) [1] - 北证50指数收盘1451.57点,下跌1.20%(-17.59点)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2.15万亿元,较上一个交易日缩量1923亿元 [5] 板块表现 - 申万一级行业涨幅前五:综合(+2.06%)、国防军工(+1.07%)、交通运输(+0.24%)、纺织服饰(+0.19%)、计算机(+0.13%) [2] - 申万一级行业跌幅前五:有色金属(-2.72%)、美容护理(-1.51%)、钢铁(-1.35%)、建筑装饰(-0.88%)、煤炭(-0.79%) [2] - 热点概念涨幅前五:海峡两岸(+4.29%)、兵装重组概念(+3.22%)、中船系(+2.89%)、福建自贸区(+2.65%)、中韩自贸区(+1.65%) [2] - 热点概念跌幅前五:金属铅(-1.70%)、黄金概念(-1.55%)、金属镍(-1.37%)、金属钴(-1.37%)、金属铜(-1.35%) [2] 盘面特征 - 三大指数集体低开,沪指低开0.25%,深成指低开0.58%,创业板指低开0.90% [3] - 指数盘中走强,三大指数集体翻红,沪指一度站上4000点 [3] - 创业板指午盘拉升涨逾1%,但午后震荡走弱 [3] - 总体上个股跌多涨少,上涨股票数量接近2400只,逾70只股票涨停 [3] - 盘面热点:福建板块最为强势,核电板块表现活跃,商业航天延续强势,算力硬件概念反复活跃 [3] 政策动态 - 央行行长表示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打击境内虚拟货币经营和炒作,研究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探索向非银机构提供流动性的机制安排 [4] - 证监会主席表示将启动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契合新兴领域企业的上市标准,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推动企业年金、保险资金落实长周期考核 [4] 市场展望 - 技术分析显示沪指盘中触及压力位后回落,但5日涨跌幅为正,表明短期反弹趋势延续 [5] - 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新一轮政策部署预计将有效提振市场信心 [5] - 美联储在年内有望继续实施降息操作,或进一步推动市场风险偏好回升 [5] - 经济修复节奏相对温和,但部分领域已呈现边际改善迹象 [5] - 未来出口预计仍将保持一定韧性,内需回暖的持续性可能超出市场预期 [5] - 预计四季度A股盈利将实现小幅修复,进而对市场形成正向驱动 [5]
“十五五”资本市场发展重点任务划定
中国证券报· 2025-10-29 05:10
投资端方面,将扎实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推动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全面落实长周期考核,丰富适配长 期投资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努力完善"长钱长投"市场生态等政策信号持续释放。 姚佩认为,随着资本市场对于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政策通过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引导上市 公司加大分红回购力度、完善"长钱长投"市场生态、提升投资者权益保护质效等手段,服务居民财富保 值增值,从而释放消费和投资潜力。"十五五"时期通过资本市场转型释放财富效应,或成为经济增长的 重要助力。 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 建议提出,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 华创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姚佩认为,进一步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包容性和覆盖面,应以科创板、创业 板改革为抓手,推进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等制度改革,设置更加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创新创业企业 特征的上市标准,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包容的金融服务。 在"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目标下,"十五五"时期资本市场"投融资一体化"生态系统的 构建将成为重点,融资端与投资端的改革将协同推进、相互赋能。 融资端方面,监管部门近期释放的政 ...
投融资综合改革持续推进 筑牢稳市根基
上海证券报· 2025-10-29 03:42
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 - 中国证监会强调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培育高质量上市公司群体,完善“长钱长投”市场生态,加强长效化稳市机制建设[1] - “十五五”时期将通过再融资、并购重组、市值管理、完善治理、优化中长期资金考核机制等多方面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持续筑牢稳市根基[1] 上市公司质量与价值提升 - “十四五”期间推出“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科创板“1+6”改革等一系列政策,并修订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完善公司治理准则、落地独董制度改革,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1] - 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已明显高于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1] - 近5年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合计派发10.6万亿元,比“十三五”期间增长超过八成,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1] - 可通过优化实业经营和完善市值管理(包括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现金分红、信息披露等方式)促进上市公司价值成长与股东回报[2] 中长期资金入市与生态建设 - “十四五”期间实施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完成行业费率改革,出台中长期资金入市指导意见,落地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个人养老金制度全国推广,推动资金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2] - 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3] - “十五五”期间将扎实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推动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全面落实长周期考核,丰富适配长期投资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完善“长钱长投”市场生态[3] - 公募基金和险资等投资行为中长期化有望降低市场波动、增强稳定性,加速形成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3] 长效化稳市机制建设 - 为应对市场波动,已形成中央汇金发挥“类平准”作用,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央国企集团、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投入,上市公司回购增持潮涌等多方合力[4] - 资本市场初步形成“政策+资金+市场”三位一体的稳市机制,后续可推动“类平准基金”从临时性安排向制度化框架升级,实现透明化运作和强化长期机制[4]
沪指一度突破4000点,稳步向上之际或有风格切换
第一财经· 2025-10-28 22:35
市场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于10月28日上午一度突破4000点,创出4010.73点新高,但收盘下跌0.22%至3988.22点 [3] - 深证成指收跌0.44%至13430.1点,创业板指收跌0.15%至3229.58点 [3] - 沪深京三地成交额为2.17万亿元,较27日缩量近2000亿元 [3] 监管政策与长期资金作用 - 证监会主席表示将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拓宽并购重组支持渠道,并督促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回购增持力度 [5] - 监管层着力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作用,推动公募基金改革及企业年金、保险资金落实长周期考核 [5] - 政策环境的稳定与规则完善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吸引长期资金流入 [6] 市场情绪与外部因素 - 市场积极情绪受中美贸易谈判进展、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及人民币升值带动外资回流影响 [5] - 若上证指数有效站稳4000点心理关口,可能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并支撑后续行情 [6] - 年底前A股可能维持慢牛格局,全球流动性变化及地缘政治局势对市场形成影响 [6] 板块估值与风格切换 - 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等热门板块过去半年涨幅远超大盘,但估值已处于历史高点 [8][10] - 四季度市场可能延续"高低切换",金融股等高股息板块因估值较低获资金青睐 [8][10] - 信达证券指出低位板块估值修复空间更大,小盘向大盘风格切换趋势明确 [10] 行业表现与投资机会 - 景气度较高的周期行业(如石油石化)和制造业(如电力设备、机械设备)近期有所表现 [11] - 部分红利股如中国神华、农业银行等收盘价创出新高,反映风格再均衡趋势 [11] - 科技、医药与消费板块仍被看好为穿越周期的主线,国企改革、机器人等领域可能成为四季度热点 [12]
东海证券:市场聚焦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 业务稳健大型券商迎来配置机遇
智通财经网· 2025-10-28 20:07
文章核心观点 - 证监会主席吴清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提出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以提升资本市场包容性和吸引力,这将成为资本市场长远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1][2] - 在前期严监严管背景下,未来改革将聚焦于推动“融资端-投资端-市场端”的良性循环 [2] - 建议把握并购重组、财富管理转型、创新牌照展业和ROE提升等逻辑主线,关注资本实力雄厚且业务经营稳健的大型券商配置机遇 [1] 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的具体路径 - 纵深推进板块改革,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包容性和覆盖面,明确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和持续推动北交所高质量发展两条路径 [3] - 着力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作用,通过全面落实长周期考核等措施,构建“长钱长投”市场生态 [4] - 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简化流程以提升再融资效率,精准匹配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资金需求 [4] - 优化QFII机制,稳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新规在优化准入管理、提高投资运作效率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5] 资本市场发展背景与现状 - 外部格局变化下,国际资本配置更趋稳健均衡,今年前9个月新兴市场吸引国际资金超1500亿美元,A股、港股成为全球配置重要选项 [2] - 内部发展有对新产业新业态的融资需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具有投入高、风险大、回报周期长的特征,需要“耐心资本” [2] - 我国已形成主板重“稳”、科创板重“硬科技”、创业板重“成长”、北交所重“中小”、四板重“培育”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3] 投资者保护与市场环境建设 - 大力提升投资者权益保护质效是另一发展重点,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在8个方面提出23项具体措施 [5][6] - 该意见标志着投资者保护进入“全链条、系统化、法治化”新阶段,旨在通过“前端预防、中端化解、末端惩戒”的全链条治理提升投资者获得感与安全感 [6] - 早前“零容忍”打击违法行为等措施已持续筑牢市场底线,优化市场公平交易环境 [5]
吴清最新讲话,券商解读来了!
券商中国· 2025-10-28 18:2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的讲话明确了“十五五”时期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 释放了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清晰政策信号 [2] - 机构普遍认为讲话为市场描绘了“结构性长牛”与“强本强基”的清晰路径 极大提振了市场信心 [2] - 改革核心方向是服务国家战略、强化内生稳定、保护投资者权益 目标是增强资本市场的包容性、适应性、吸引力、竞争力 [2][9] 深化改革: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 - 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 设置更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特征的上市标准 [3] - 推动北交所高质量发展 并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 [3] - 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是“一次核准、分次发行” 能有效缓解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的融资时序匹配难题 [4] - 该制度预计将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增强上市公司进行连续、系列并购的能力 尤其有利于技术型企业 [4] - 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被视为提升服务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 预计“十五五”时期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含科量”将大为提升 [3][4] 强本强基:夯实市场内在稳定性 - 围绕上市公司质量提出具体要求 包括督促上市公司完善治理、加大分红回购力度 [6] - 近5年上市公司分红回购合计超过10.6万亿元 相当于同期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 改变了此前A股投融资失衡情况 [6] - 扎实推进公募基金改革 推动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等实施长周期考核 以引入长期增量资金 [6][7] - 建立“长钱长投”的市场生态是改革重点 有望从根本上优化市场资金供给结构 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 [7] 强化防护网:提升投资者保护质效 - 将发布《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 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提出务实举措 [8] - 持续完善中小投资者保护机制是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与竞争力的关键一环 [8] - 强调“稳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 如发布《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提升外资配置可预期性 [8][9] - 建议证券公司积极布局跨境业务牌照 增强跨境服务能力 以提升国际竞争力 [9]
上证指数时隔十年再上4000点 成交额仍待放量
第一财经· 2025-10-28 12:52
市场表现与交易数据 - 上证指数于10月28日上午一度突破4000点后回落,随后再次站上4000点,上午收盘涨0.21%,报收4005点 [2] - 沪深京三地上午成交额为1.36万亿元,相比前一交易日同期缩量2165亿元 [2] 监管政策与市场环境 -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在风险再定价和资产再平衡过程中,A股等中国资产持续重估,配置价值显现 [2] - 证监会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优化准入管理、提高效率并扩大投资范围,其中资格审批与开户“高效办成一件事”及对配置型外资准入实行绿色通道已落地 [2] - 监管层将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拓宽并购重组渠道,并督促上市公司完善治理、加大分红回购增持力度 [3] - 监管层着力发挥中长期资金作用,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推动企业年金、保险资金落实长周期考核,完善“长钱长投”市场生态 [3] 市场观点与驱动因素 - 业内人士认为,中美贸易谈判进展、监管政策呵护及中长期资金稳定作用,有望支撑A股在突破4000点后继续稳步向上 [2] - 市场观点指出,中美在马来西亚经贸磋商达成初步共识缓解担忧情绪,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和人民币升值,带动外资回流 [3] - 国内政策边际宽松为市场风险偏好回升提供支撑 [3] - 有观点认为A股突破4000点反映市场情绪与信心提升,若有效站稳该心理关口或吸引更多资金流入 [4] - 展望年底,A股大概率延续“慢牛趋势、波动加大”格局,结构性分化为主,全面普涨概率较低,主升浪或出现在2026年一季度 [4] 板块与估值分析 - 市场人士提醒需警惕部分热点板块因获利盘较多和估值较高,可能出现的锁定利润卖出行为导致波动 [2][3] - 有观点认为A股突破4000点仅为结构性牛市的阶段性表现,市场整体估值仍处于底部区域 [4] - 科技行情或延续,医药与消费作为穿越周期的主线方向值得深度布局 [4] - 年底前A股可能维持慢牛格局,指数缓慢上行,但需关注美联储可能降息25基点及停止缩表对全球流动性的支撑 [5] - 若APEC会议期间中美元首会晤成行,或缓解地缘政治与贸易摩擦风险,但利好兑现可能导致短线资金套现,市场在高点可能出现调整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