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

搜索文档
量化策略护航 探寻“固收+”超额收益新路径
中国证券报· 2025-05-12 05:10
固收类产品收益策略 - 在票息收益压缩背景下,交易能力成为债基收益核心来源之一,量化手段用于监测全市场债基久期分布并动态调整组合久期 [1] - 权益市场转暖为二级混合债基提供超额收益机会,产品可配置风格稳定的绩优公募基金 [1] - 团队引入扩展交易平台、整合资讯平台等工具提升交易能力,并在周会评估市场操作与策略匹配度 [2][3] 久期与仓位管理 -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测算全市场债基久期中位数,以此确定账户久期区间,样本量增加提升久期估算准确性 [2] - 权益仓位设定初始比例并明确止盈与补仓阈值,基于历史回测实现"上涨落袋为安,下跌理性抄底" [2] - 市场久期加速拉长时需避免操作过于激进,市场调整时需验证稳健策略的可持续性 [3] 债券市场操作 - 信用下沉策略性价比下降,波段交易重要性凸显,配置利率债捕捉收益率曲线变动机会并控制信用风险 [3] - 中短端利率债品种确定性较高,长端利率受多重因素影响不确定性更大,降准降息政策增强中短端确定性 [4] - 可转债估值中性但隐含波动率低于正股,关注平衡型可转债如AI、机器人等科技题材及周期类品种 [4] 权益市场机会 - 红利策略、困境反转策略等方向存在风格稳定的绩优主动权益基金 [3] - 关税问题强化扩内需政策确定性,消费、科技等领域有望迎来利好政策,A股仍具配置性价比 [3] - 二季度权益市场可能延续结构性行情,可转债区间震荡可能性偏大,需以择券为主 [4]
发挥固收投资“系统化”智慧
中国证券报· 2025-05-12 05:10
公司发展概况 - 永赢基金债券型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从2019年的948 9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170 36亿元,六年增长234% [1] - 构建了从短债、中长债到"固收+"的全谱系产品矩阵,形成差异化风险等级梯度和持有期设计 [1] - 固定收益投资团队共50余人,其中基金经理/投资经理21人,平均从业年限超过11年 [2] 产品战略与设计 - 提出"每个基金经理都是产品经理"理念,要求基金经理既懂投资又深入了解客户需求 [2] - 针对机构投资者提供系统化产品方案,对个人投资者提供风险梯度分明的产品货架 [2] - 设立跨部门产品委员会,从需求出发结合市场适配性、风险收益特征等维度论证产品方案 [2] 投研团队建设 - 固收团队按专业领域划分为利率、信用、现金管理三个小组,实行专业化分工与信息共享 [3] - 核心投资成员具备银行、基金等多行业经验,擅长把握交易时机和感知市场情绪 [3] - 业务范围从利率策略拓展至短债、信用债、商行债、转债及多元"固收+"策略 [3] 风险管理体系 - 建立可投库/交易库/禁投库三级信用评级体系,通过自研系统实现T+1日风险监测 [4] - 投资信用债时坚持风险调整后收益原则和极端风险控制原则 [3] - 每日跟踪持仓结构动态调整,保持风险收益比最优状态 [4] 技术支持系统 - 开发牵星固收投研系统、明镜风险管理系统、经纬投资交易系统三大支持平台 [5] - 系统赋能帮助团队在利率债波段操作和信用债择券时机把握上取得成效 [4][5] - 认为固收投资已进入硬实力竞争时代,需将专业研判与系统支持转化为可持续超额收益 [5]
广发基金宋倩倩:在严控风险基础上追求每一份收益的确定性
上海证券报· 2025-05-11 22:09
基金经理投资风格 - 宋倩倩为典型的交易派基金经理,注重风险意识和对流动性的把控,源于其5年交易员经历和2011-2013年债券熊市经验[2] - 专户投资经历使其擅长在严苛条件下优化投资组合,管理大型机构资金时需满足可投库、集中度、久期、杠杆等约束条件[2] - 投资风格为价值配置+交易增强双轮驱动,通过基本面研究构建核心仓位,同时以高频波段交易捕捉市场定价偏差[3] 产品管理策略 - 广发聚泰采取"纯债打底、转债增强"策略,定位低波"固收+",在宋倩倩管理的14个季度中有12个季度取得正收益,季度胜率达86%[1] - 广发景明中短债以中短久期信用债投资为主,聚焦短融和中票[2] - 广发纯债以信用债投资为主,涵盖中票、产业债、金融债及ABS等创新品种,被42只FOF基金持有,市值达6.13亿元[2][3] 组合构建方法 - 底仓以纯债为主提供贝塔收益,通过利率波段操作与可转债配置增厚阿尔法收益[4] - 重视利率与信用周期的宏观节奏,坚持顺势而为,避免"赌方向"[4] - 个券选择回避信用风险,通过精细化管理捕捉信用利差、期限利差等结构性机会[4] 动态调整机制 - 纯债投资策略强调灵活调整,根据资产相对性价比(信用利差、期限结构、票息等)安排交易敞口[5] - 信用债投资注重胜率与赔率平衡,胜率作为基本面安全垫,赔率决定参与程度[5] - 根据市场估值和风险收益比变化动态增减债券仓位[5] 可转债配置 - 可转债投资首先控制个券跌幅和规避信用风险,其次捕捉估值修复机会[6] - 公司配备专业可转债研究团队,提供精选可转债池并严格把控信用资质[6]
“固收+”大爆发!攻守兼备型产品最受宠
券商中国· 2025-05-10 07:23
核心观点 - "固收+"基金在2025年一季度迎来规模显著增长,多家公司单季增量突破百亿元,中欧基金以177亿元增量领跑市场 [1][2][3] - 在复杂市场环境下,"固收+"基金因其攻守兼备特性成为重要配置工具,低波型产品通过债券安全垫和股票增强改善风险收益体验 [2][4] - 行业正从传统配置工具向策略型产品升级,低波动、因子增强、风险预算等成为新一代策略核心 [5][7] - 产品发展趋向多元化和精细化,需在策略、工具、管理流程等多维度实现系统化精进 [7][8] 结构性行情下的市场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固收+"基金规模扩张明显,中欧基金(177亿元)、中银基金、景顺长城、永赢基金、富国基金、汇添富基金位列增长前列 [3] - 全球股市震荡背景下,国新办发布会提出的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为"固收+"带来新机遇,中长期债市收益率预计波浪性下行 [3] - 联博基金指出债券利率下行导致票息保护减弱,2025年债市波动增加,纯债投资难以满足收益目标 [3] 产品策略升级 - 联博汇利债券基金采用"10:90"股债配置框架,结合量化基本面选股策略,定位"低波稳健",强调量化策略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5] - 华富基金注重可转债投资,提出宏观对冲思路下的风险平价和多策略风险平价,追求低波动长期回报 [5] - 中欧基金将产品分为严控回撤(5%权益中枢)、稳健投资(10%-20%权益中枢)、高弹性(30%权益下限)三类,实现差异化策略 [8] 权益配置偏好 - 联博基金通过量化工具与基本面结合,高度分散化配置高质量企业,平衡成长与价值 [6] - 华富基金聚焦结构性机会,重点关注AI科技巨头、新消费、价值红利等主题领域 [6] 未来发展趋势 - 低利率环境下债券收益空间有限,权益及多资产策略重要性提升,理财净值化改革使"固收+"成为稳健需求重要出口 [8] - 策略将更精细化,包括按风险收益目标设计股债配置中枢,通过商品、海外资产实现低相关组合效果 [8] - 中欧基金提出工业化制造流程重构投资管理,解决业绩持续性,实现稳定交付和规模化运作 [8]
评评“理”第34期:建行APP业绩榜第一产品狂吸金;宁波银行APP热推产品收益率从4.56%降至3.32%丨银行热销理财产品测评系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9 20:05
产品表现 - 交银理财稳享灵动慧利日开13号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达6.1%,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2.72%,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5.41%,打败93.19%同类产品 [1][8][13] - 该产品在573只同类产品中总分86分,排名前4%,收益表现得分65分,风险控制得分100分,风险调整收益得分56分,综合费率得分84分 [5][7][13] - 成立以来最大回撤为0,索提诺比率12.99,反映下行风险控制优异 [13][15] 规模与资产配置 - 产品规模从成立时的5000万元增长至一季度末的14.72亿元,两次上调规模上限至300亿元 [5] - 穿透后资产组合中债券占比63.33%,公募基金26.72%,现金及银行存款9.45%,未直接投资权益类资产但可能通过基金间接配置 [16][17] - 固收增强策略允许不超过5%的权益类资产和20%金融衍生品配置,一季度持仓以债券型基金为主,含少量可转债 [5][9][17] 发行机构与行业对比 - 交银理财2024年末管理规模1.62万亿元,固收类产品占比94.75%,但一季度平均净值增长率0.5%在30家理财公司中排名第23 [18] - 同类产品对比显示,宁银理财某产品分数从70分降至66分,年化收益率从4.95%降至2.75%,而民生理财某产品分数从39分升至47分 [25] 产品特性 - 7天持有期设计提供较高流动性,综合费率0.27%低于81.24%同类产品 [8][14] - 业绩比较基准2%-3%,实际年化收益率超基准2.91个百分点,净值走势显示抗波动能力较强 [6][11][19] - 收益表现与2024年10月成立后债市行情相关,2-3月市场下跌期间回撤控制良好 [19]
第一创业(002797):夯实固收交易护城河 债券投资加大自营波动
新浪财经· 2025-05-09 14:38
公司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32亿元,同比增长41.91% [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9.04亿元,同比增长173.28%,EPS为0.220,同比增长175.00%,加权平均ROE为5.80%,同比提升3.55个百分点 [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6.61亿元,同比下降1.87%,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下降17.59%,EPS为0.03,同比持平 [1] 业务表现 固收业务 - 2024年银行间及交易所债券交易量达7.40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在团数量位于行业第一梯队,北交所地方债中标金额排名行业第1 [1] 资管业务 - 2024年资管业务收入9.21亿元,同比增长1.77% [2] - 创金合信受托管理资金总额6,322.97亿元,同比下降36.66%,其中公募基金AUM1,457.54亿元,同比增长27.79% [2] 自营业务 - 2024年投资业务收入14.41亿元,同比增长143.27% [2] - 金融投资资金增加24亿元,同比增长11.42%,TPL账户增加1亿元,同比增长0.34%,银行理财增加4亿元,同比增长83.49% [2] - OCI权益账户年末持仓41亿元,同比增长57.47%,OCI债权规模增加8.68亿元,同比增长1377.78% [2] 投行业务 - 2024年投行业务收入2.78亿元,同比增长46.40% [3] - 北交所保荐上市家数及承销规模均排名行业第2,完成债权融资项目53单,总承销金额262.50亿元,同比增长110.02% [3] 经纪业务 - 2024年新增客户12.53万户,金融产品销售规模同比增长7.83%至125.17亿元,投顾签约资产规模同比增长712.96% [3]
转债周记(5月第2周):25Q1基金转债持仓:规模下降,混合二级主导变动
华安证券· 2025-05-07 16: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Q1固收+基金转债占比下降、规模小幅下降,可转债市场净供给缩水,基金持有转债市值规模稳定但数量略有下降 [3][4] - 不同类型固收+基金转债持仓呈现结构性分化,混合二级债基主导市场调仓方向,各基金风险敞口管理策略不同 [5] - 2025年一季度基金市场转债投资呈现“主动调仓、策略分化”特征,资金配置遵循“稳金融+搏成长”逻辑 [6] - 2025年一季度转债市场投资态势趋于结构性分化,形成“稳中枢、抓结构”布局特征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金持有转债情况 - 固收+基金转债总规模与转债占比情况:2025年Q1固收+基金转债占比大幅下降至12.37%,环比降7.66%、同比降18.58%,总规模升至17709.06亿元,同比升19.62%,投资者风险偏好趋于稳健 [15] - 供给端:2025年Q1可转债市场持续收缩,上市只数9只、规模145.9亿元,环比分别降47.06%、34.55%;退市只数27只、规模1005.59亿元,环比分别升50%、145.78%,同比分别升50%、239.18% [17] - 需求端:2025年Q1基金持有转债市值规模稳定,只数为478只,同比降7.54%、环比降2.85%,市值合计2722亿元,同比升4.28%、环比降1.06% [23][25] 各类型固收+基金持仓转债表现 - 持仓规模:各类型固收+基金转债持仓规模温和调整,混合二级债基占主导且规模逐步审慎回缩,不同类型基金持仓调整节奏分化 [27] - 持仓趋势:三类持仓规模相对关系总体不变,混合二级债基占主导、持仓波动大,一级基金保守,偏债混合型基金持仓最低且变化平缓 [32][34] 基金策略视角:稳态持仓背后的结构迭代 - 持仓占比:混合二级债基在仓位调整中占主导,减持前十中占7席,增持前十中占6席,内部策略分化明显 [37][38] - 规模变动:混合二级债基是资金流出主要承压对象、流入核心方向,一级基金有一定防御性,偏债混合型基金更保守 [43][44] 转债视角:投资氛围稳定,增持减持呈平衡 - 2025Q1基金持仓结构性调整,增持前十转债集中于金融与高景气赛道,减持前十集中于退市标的、传统基建及部分金融品种,调仓折射“稳金融+搏成长”策略 [46][47][48]
广银理财张长彬:围绕“固收+”框架,将权益投资作为收益增厚工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7 11:36
银行理财市场现状与权益投资 - 2024年末理财公司权益类投资规模约为8300亿元(包含优先股等债性资产规模),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约为2.58%,仍处于较低水平 [3] - 近三年来R1、R2风险等级的存续产品占比接连攀升,自2022年的88.7%升至2024年末的95.7%,理财客户风险偏好持续较低 [3] - 银行理财的客户群体决定了银行理财应该将权益投资作为收益增厚工具而不是作为单一赛道,围绕"固收+"的框架做权益资产的收益增厚 [1][3] 理财资金入市的破局之道 - 产品端应以追求绝对收益的固收增强型产品(固收一级增强、固收二级增强)和低混产品作为含权理财产品规模扩张的重点 [3] - 中高混和权益类理财产品作为辅助,一齐发力提高能够参与权益市场的产品规模基数 [3] - 理财公司对含权理财产品的层次划分要更加细腻,让产品策略清晰明了,投资者对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有清晰认识 [4] 投资载体与能力建设 - 被动投资是理财资金入市的重要突破口,能够弥补理财公司在个股投资等方面的不足,公募ETF规模已经超过4万亿元 [4] - 理财公司参与权益市场的灵活载体包括定增、打新基金、REITs等 [4] - 理财公司权益投研团队普遍薄弱,投研能力是权益投资的核心瓶颈,需构建分层次的投研体系框架并加强外部合作 [5] 多资产多策略产品 - 多资产多策略就是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利用资产或策略之间的低相关性甚至是负相关性来进行波动率的控制 [6] - 根据产品波动率、风险收益特征的不同进行区分,一类是最低持有期产品,另一类是波动率和回撤幅度稍高的产品 [6] - 通过做适度的偏离,产品得以追逐市场弹性,获得上涨空间,如黄金今年的涨幅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期 [7] 多资产多策略产品的发展建议 - 要在业绩比较基准中体现各类资产比重,类似于公募基金产品的业绩基准 [8] - 尽量把多资产多策略讲清楚,让投资者、渠道能够接受 [8] - 现在十年期国债利率已经到了1.6%~1.7%,新发多资产多策略产品用固收类资产垫高安全垫的操作难度比较大 [7] 投资者配置建议 - 当前全球金融市场正处于多重不确定性交织的复杂环境中,资产价格进入高波动阶段 [9] - 配置各类低相关性的多资产多策略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有效方法 [9] - 如果风险偏好比较低,可以尽量选择偏短期的现金理财类产品来度过不确定性较大的时期 [9]
光大保德信教训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5-06 19:13
光大保德信基金发展困境 - 总经理刘翔因公司业绩下滑离职 2020-2024年公司资产管理总规模从1175亿元降至934亿元 公募剔除货币理财规模从794亿元缩水至570亿元 [3][5][6] - 固收业务表现优异但规模停滞 近十年固收收益率行业第一 但债券型基金规模长期徘徊在400-600亿元区间 [11] - 管理层频繁变动 2020年以来董事长、副总经理等核心职位均由光大证券派驻人员接替 [8][14] 股东控制力与资源传导 - 股东结构未发挥协同效应 光大证券(55%)与保德信投资(45%)未整合投研资源 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 [13] - 光大证券经营困境波及子公司 2016年MPS事件后净利润从30亿元暴跌至5亿元 2022-2024年营收三连降 [14][15] - 光大证券人事动荡传导至基金公司 2024年董事会改组后 基金公司高管变动与之形成联动 [17] 公募行业治理模式变迁 - 股东介入程度加深 从"甩手掌柜"转向直接参与人事与业务决策 打破原有权力平衡 [19] - 头部机构频现控制权争夺 费率下行加剧利润压力 股东为保障收益强化管控 [20] - 央企背景公募存在行政化管理问题 市场化运作与股东行政化思维产生冲突 [14] 人事变动与团队重构 - 刘翔团队重建引发人才流失 引入前海开源旧部卢超铭、陶曙斌 同时导致何奇、董伟炜等权益投资骨干离职 [10] - "固收+"战略改变人员结构 固收产品占比超60% 权益投研团队持续动荡 [10] - 光大证券系全面接管 董事长、代任总经理等关键岗位均由股东方人员担任 [14]
震荡市中如何下好投资这盘棋?你或许需要这只二级债基
搜狐财经· 2025-05-06 15:33
当前全球宏观环境正如一个高难度棋局——国内外宏观环境复杂交织,权益类资产展现出鲜明的"双面性",一端是企业盈利韧性支撑长期价 值,另一端是地缘摩擦引发的波动暗涌。如何在收益潜力与波动之间搭建相对稳定的平衡桥,成为当下投资者想要解决的核心课题。 在此背景下,不如借力二级债基实现攻守协同,既提供了抵御波动的组合配置,又有机会分享权益市场的长期增长成果。而东方红资产管理4 月28日至5月21日发行的东方红裕丰回报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以其严谨的大类资产配置策略,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 (注:具体发行时间请以管理人公告为准。) 一、为何需要"固收+"? 当前市场环境下,资产配置面临着宏观环境不确定性,使得单一资产策略的风险显著提升。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稳扎稳打不失为一种理性 选择,能够更好地应对潜在风险,追求更为稳健的收益。 经济复苏进程中的不确定性 尽管经济整体处于复苏进程,但节奏和力度存在动态变化。国内经济在消费、投资等领域正积极调整结构、挖掘新动能。企业盈利增长预期 受多重因素影响,宏观经济数据的阶段性波动,使得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走势研判难度有所增加,及时调整资产配置难度加大。 利率处于历史相对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