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

搜索文档
晶盛机电抛光设备制造项目终止,12吋大硅片项目延期至明年6月建成
巨潮资讯· 2025-06-28 10:42
募投项目调整 - 公司决定终止"年产80台套半导体材料抛光及减薄设备生产制造项目"并将剩余募集资金继续存放于募集资金专户进行管理 [2] - "12英寸集成电路大硅片设备测试实验线项目"的预计可使用状态日期从2025年6月30日延期至2027年6月30日 [2] 项目调整背景 - 调整基于行业发展态势及公司业务发展实际情况 国产设备需求激增促使公司改变发展策略 直接从市场采购零部件并提升自动化水平实现产能快速提升 [3] - 全资子公司晶鸿精密已具备核心制造能力 可满足抛光减薄设备的核心零部件需求 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 剩余募集资金安排 - 截至2025年5月31日 终止项目的剩余募集资金余额为43,031.09万元(含利息收入及理财收益) [4] - 资金将继续存放于原募集资金专户 公司将积极筹划新投资项目并履行相关审议及信息披露义务 [4] 募投项目延期原因 - 延期因公司推动技术和工艺创新 深化测试设备技术迭代升级 协同上下游进行技术验证 导致测试及验证周期延长 [6] - 延期不涉及项目实施主体、投资用途及规模的变更 不会对项目产生不利影响 [6] 项目重新论证 - 项目建设必要性包括改善测试条件、提升研发测试能力、培育人才及助力国产替代 [7] - 项目可行性基于公司研发团队及技术储备、设备研发测试经验及国家政策支持 [8] 对公司影响 - 调整有助于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 优化资源配置 符合公司发展战略 不会对正常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9]
小米YU7首秀炸场后,股价再破新高,花旗中金纷纷期待科技生态“帝国”的成型
钛媒体APP· 2025-06-27 22:29
小米汽车YU7上市表现 - 小米首款SUV车型YU7上市3分钟大定订单突破20万台,1小时飙升至28.9万台 [2][3] - 订单量超越宝马全系车型5个月在华销量(28.85万辆),达到特斯拉ModelY 2024年中国市场销量的60%以上(48.03万辆) [3] - 截至2025年5月21日,小米SU7系列累计交付已超过25.8万台 [2] 产品与技术优势 - YU7标准版起售价25.35万元,比ModelY后驱版低1万元,全系标配激光雷达、800V高压平台、700Tops算力及1000万Clips版本辅助驾驶 [4] - 标准版CLTC续航835km,超越ModelY后驱版593km [4] - 小米SU7原型车以6分22秒031刷新纽博格林北环赛道纪录,位列总榜第三 [4] 市场反应与机构评价 - 上市次日小米集团股价飙升8%突破61港元 [2] - 瑞银指出YU7起售价比预期低6400元,SU7积压订单超10万张,多数买家有强烈升级意愿 [7] - 高盛上调2025-2027年电动车交付量预测至41.1万/80万/117.4万辆 [7] - 花旗建议特斯拉需进一步降价并提供FSD免费服务以应对竞争 [7] 产能与交付情况 - SU7连续7个月单月交付超2万台,4月单月2.8万辆成为20万元以上价位销量冠军 [8] - YU7首批交付需等待1-2个月,SU7积压订单消化周期达30周 [9] - 北京亦庄工厂以76秒/台速度运转,年产30万辆目标需二期工厂扩产 [9] 生态协同与研发投入 - 2025Q1研发投入67亿元(同比+30.1%),研发人员达21731人,全球专利超4.3万件 [13] - 未来五年计划投入2000亿研发费用,推进"人车家全生态"战略 [14] - 同步发布小米MIXFlip2与AI眼镜,开源推理大模型Xiaomi MiMo [14] 战略定位与行业影响 - 从手机厂商转型为覆盖手机、汽车、IoT、AI眼镜、机器人的科技生态链企业 [12][14] - 智能电动汽车被视为中国汽车产业换道超车的机会,涉及芯片、OS、AI等核心技术突破 [5] - 交银、高盛等机构认为智能化与生态协同将驱动估值重塑 [14]
汉钟精机(002158) - 2025年6月2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27 16:36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策略会,参与人员有华安证券、拓牌私募基金、中证乾元,时间是2025年6月25日,地点在策略会现场,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秘、证券事务代表、投资者关系员 [2] 公司业绩情况 2024年业绩 - 营业收入36.74亿元,同比下降4.62%,归母净利润8.63亿元,同比下降0.28%,基本每股收益1.61元,同比下降0.28%,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1.80%,同比下降4.01% [2] 2025年一季度业绩 - 营收6.06亿,同比下降19.09%,归母净利润1.18亿,同比下降19.58%,每股收益0.22元,同比下降19.58%,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75%,同比下降1.12% [2] 公司产品情况 制冷产品 - 产品矩阵丰富,覆盖商用中央空调、冷冻冷藏、热泵压缩机,应用于商业建筑空调、食品冷链、热泵供暖等领域 [2] - 推进技术创新,推出低能耗、环保、健康产品,挖掘细分市场潜力 [2][3] 空压产品 - 作为气源动力核心设备,应用于工程机械、医药、化工等众多下游领域 [3] - 巩固传统有油空压机市场,布局涡旋式、螺杆式、离心式等无油空压机应用市场 [3] 真空产品 - 应用于光伏、半导体等行业,已获部分国内芯片制造商认可,开启小批量供货 [3] - 目前在半导体领域使用量小,对业绩贡献有限,但随着半导体国产化进程加速,前景广阔 [3]
从世博愿景到商业现实,住友电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环球网· 2025-06-27 11:15
公司战略与愿景 - 住友集团将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视为展示技术实力和宣告"未来愿景"的重要窗口,中国市场是实现这一愿景的关键战场[1] - 公司从1690年铜矿起家,现已发展为涵盖多领域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世博会展馆设计灵感源自发源地别子山,馆内展示700项技术和举措[3] - 2024财年销售额突破4.6万亿日元(约2340亿元人民币),提前达成2025财年4.4万亿日元的中期目标[8] 中国市场布局 - 住友电工在华拥有97家集团公司和超4万名员工,中国市场占全球销售额13%,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 - 公司197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通过供应链深度整合实现本地化,如常州硬质合金工厂和中山水处理膜工厂[7] - 计划通过链博会展示能源、信息通信和移动技术,寻求中国合作伙伴完善供应链体系[8] 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 - 以铜电线技术为基础拓展至电力、通信电缆领域,2019年完成全球首条400kv直流XLPE海底电缆项目[5] - 针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发高压铝线束,具有更轻、更软、更省空间的特点[5] - 开发PTFE水处理膜(长度达3米)和MDA型极光涂层钻头,应对中国市场的技术竞争[6] 可持续发展实践 - 世博会展馆采用1000棵住友森林木材,提供1万棵树苗供观众种植,展后材料将100%回收利用[3] - 水处理业务在中国1000多个项目运行,覆盖工业废水、制药废水和垃圾渗滤液处理领域[7] 行业趋势与竞争策略 - 中国市场以激烈竞争和快速技术创新为特点,公司通过差异化产品(如铝合金线束)寻求新机会[5] - 面对国产工具质量提升和汽车电动化转型,开发新型切削工具满足轻量化材料加工需求[6] - 公司判断中国市场"充满活力且稳步发展",将持续通过技术创新和供应链整合挖掘潜力[9]
雷军称YU7大定表现超预期,正在为自研芯片上车做准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7 10:18
小米YU7发布表现 - 小米YU7发布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1小时突破28.9万台,表现远超预期 [1][2] - 公司创始人雷军表示用户信任度超出想象,将严把质量关并加快交付速度 [2] - YU7标准版定价25.35万元,Pro版27.99万元,Max版32.99万元,定位豪华高性能SUV对标特斯拉ModelY [2] - 续航方面标准版835km,Pro版和Max版730km [2] 产能与交付计划 - 公司首款车型SU7此前交付周期较长引发热议,目前产能正在爬坡阶段 [3] - YU7将于8月开启首批交付,Max现车版已开启交付 [3] - SU7新增订单持续增加,内部三次调高预期至每月1.3-1.4万单 [3] 公司战略与技术布局 - 公司坚决反对价格战,主张往高端挺进并卷技术创新、安全、品质 [3] -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具备换道超车机会,在芯片、操作系统等领域有优势 [3] - 公司正在为自研芯片上车做准备,第二代玄戒芯片考虑汽车应用 [3] 区域业务布局 - 武汉研发团队规模达4000-5000人,目标万人规模,已建设大家电智能工厂并投产 [4] - 北京供应链布局中,不考虑电池时30%-40%供应商来自京津冀地区 [5] - 预计电池本地化配套后整体供应比例可达60%-70% [5]
光伏50ETF(159864)涨超1.4%,电力设备周期底部与技术创新成焦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7 10:18
光伏行业装机数据 - 截至5月底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10 8亿千瓦 同比增长56 9% [1] 电力设备行业现状 - 行业整体处于周期底部 板块分化延续 [1] - 电池 负极等环节出现盈利拐点 需关注旺季排产及价格修复 [1] 光伏设备发展趋势 - 全球装机需求增速换挡 供给相对过剩常态化 [1] - 效率及成本技术创新为破卷唯一路径 [1] - BC电池大规模推广及铜浆工艺量产导入或成行业破局关键 [1] 储能设备发展动态 - 海外新市场 AIDC新场景需求高增 [1] - 家电企业加速布局储能 具备客户和渠道优势 [1] - 固态电池等新技术加速突破 有望带动板块情绪及增量投资机会 [1] 光伏50ETF概况 - 跟踪光伏产业指数 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 [1] - 指数覆盖硅料 硅片 电池片 组件及光伏设备等产业链上下游上市公司 [1] - 具有鲜明行业特征和显著配置价值 为投资者提供高效布局工具 [1]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半导体CVD设备行业产品分类、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前景展望:半导体CVD设备技术不断进步,行业规模超500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7 09:31
半导体CVD设备行业概述 - 半导体CVD设备是半导体制造的核心设备之一,直接影响芯片性能、良率和成本,尤其在晶圆大尺寸化趋势下对薄膜均匀性要求更高[1] - 半导体设备分为前道(制造)和后道(封测)设备,CVD属于前道薄膜沉积设备,与光刻、刻蚀并称三大核心设备[4] - CVD设备通过化学反应在晶圆表面沉积固态薄膜,主要类型包括APCVD、LPCVD、PECVD、ALD、MOCVD等7大类,各类型在工作压力、温度和应用领域存在差异[6][7]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半导体CVD设备市场规模从2015年45.32亿元增至2024年524.56亿元,CAGR达31.27%[1][17] - 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达1171亿美元(+10.16%),其中薄膜沉积设备占比22%约229.24亿美元,CVD占薄膜沉积市场的75%[11][12][14] - 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销售额2024年达3532.36亿元(+36.96%),连续五年全球第一[16]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产业链上游为陶瓷/金属件、射频电源等原材料,中游为设备制造,下游应用于半导体制造[8] - 全球市场由AMAT、LAM、TEL主导(份额超80%),国内拓荆科技(PECVD)、北方华创(综合)、中微公司(MOCVD)等形成差异化竞争[20][22] - 2024年重点企业营收:北方华创电子工艺装备277.07亿元(+41.28%),拓荆科技39.58亿元(+50.27%)[23][25][27] 技术发展趋势 - 向3nm以下制程演进需提升薄膜均匀性/缺陷控制,发展ALD-CVD混合技术及AI工艺优化[30] - 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氮化镓)催生高温CVD需求,先进封装推动高精度介电层沉积技术[31] - 国产设备通过成熟制程/特色工艺突破进口替代,区域产业集群加速供应链本土化[32] 代表企业 - **拓荆科技**:聚焦PECVD/ALD/SACVD设备,2024年营收39.58亿元,产品覆盖逻辑/存储芯片产线[25] - **北方华创**:覆盖刻蚀/薄膜沉积/热处理等全系列设备,2024年电子工艺装备营收277.07亿元[27] - **中微公司**:MOCVD技术国际领先,2024年Q1营收21.73亿元[23] - **盛美上海**:从清洗设备延伸至PECVD/ALD,形成平台化布局[22][23]
对话雷军:今天面临一个很痛苦的环境,哪个企业火,它的舆情都会变得特别复杂
搜狐财经· 2025-06-27 08:58
小米汽车新品发布及市场表现 - 小米发布首款SUV车型YU7及多款新品 包括AI眼镜和新款手机 [5] - YU7预售数据亮眼 2分钟19.6万锁单12.2万台 3分钟突破20万台 1小时后达28.9万台 [5] - 创始人雷军表示远超预期 称"见证中国汽车工业奇迹" [5] 小米汽车战略与技术布局 - 坚持核心技术自研 超级电机在自有工厂生产制造 [6] - 聚焦技术创新 安全品质耐久度和高端化引领 [7] - 第二代玄戒芯片规划上车应用 第一代主要用于技术验证 [17] 行业竞争与市场定位 - 避免价格战 向高端市场挺进 [10] - 与特斯拉Model Y对比 承认其领先优势但强调学习改进 [9] - 预计YU7销量将超过SU7 但轿车市场仍有稳定需求 [16] 供应链与区域发展 - 京津冀供应商占比30-40% 含电池达60-70% [12] - 武汉研发中心规划万人规模 目前已有四五千人 [14] 产能与交付能力 - 首个汽车工厂14个月交付25万辆车 [11] - 强调加快YU7交付 保证产品质量 [13] 行业趋势与观察 - 智能电动化是中国汽车产业换道超车机会 [8] -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国和使用国 [8] - 中国车企在智能化领域具备全球竞争力 [8]
雷军:Model Y确实做得不错,但小米要敢于亮剑不能以新手自居
钛媒体APP· 2025-06-27 08:12
小米YU7上市及市场表现 - 小米旗下首款SUV车型YU7正式上市,标准版售价25.35万元、Pro版27.99万元、Max版32.99万元 [2] - YU7起售价比特斯拉Model Y便宜1万元,续航多200公里,全系标配英伟达Thor车载计算平台及多项高端辅助驾驶硬件 [2] - 发售2分钟大定突破19.6万台,锁单12.2万台;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1小时达28.9万台 [2][4] - 采用BOM成本定价策略,通过规模效应分摊边际成本并获取利润 [2] 财务数据与商业模式 - 2025年一季度智能电动汽车收入181亿元,环比增长10.7%,经营亏损5亿元环比收窄28.57% [4] - 汽车业务毛利率达23.2%,环比提升2.8个百分点,高于比亚迪同期20.07%的毛利率 [4] - 2024年创新业务单季度净亏损18亿元,按交付量计算单车亏损超6万元 [3] - 商业模式在SU7上已验证成功,现复制至YU7 [4] 产品与技术布局 - 自研V8S超级电机在自有工厂生产,未采用代工模式 [7] - 已完成24小时耐力测试,强调安全、品质、耐久度等核心指标 [7] - 玄戒O1芯片表现超预期,第二代芯片计划应用于汽车领域 [18] - 自主研发四合一域控制器,为芯片上车做好技术储备 [18] 市场竞争策略 - 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采取"敢于亮剑"的竞争态度 [2][8] - 通过科技创新、质量提升和高端化三方面应对行业"内卷" [7] - 选择向高端市场挺进而非参与价格战 [11] - SUV与轿车用户群体存在差异,预计YU7销量将高于SU7但不会显著影响后者销量 [17] 供应链与区域布局 - 京津冀地区供应商占比达30-40%,含电池后预计提升至60-70% [13] - 武汉布局大家电业务并建设首座智能工厂,研发团队规模已达4000-5000人 [15] - 优先选择北京经济系供应商以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13] 行业认知与发展展望 - 智能电动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换道超车的机会,在芯片、AI等领域具备全球竞争力 [9] - 中国汽车工业需补足机械素质和高端化能力短板 [9] - 特斯拉Model Y的成功不仅依赖品牌效应,在能耗和FSD等方面有实质性优势 [10] - 汽车行业面临复杂舆情环境,需谨言慎行并坚持科技创新路线 [6][16]
新能源汽车加速跑!小米首款SUV汽车发布
新华网· 2025-06-27 06:00
公司动态 - 小米正式发布首款SUV汽车小米YU7,共推出标准版、Pro版和Max版3个配置版本和9款配色,其中标准版CLTC续航里程达835公里 [1][3] - 小米同时发布折叠屏手机、AI眼镜、科技家电等十余款新产品 [1] - 小米首款AI眼镜可实现拍照、录像、问答和翻译等功能,支持10种语言同声传译、多模态百科问答和视觉扫码支付 [5] - 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表示未来5年将在核心技术研发上投入2000亿元 [1] 行业趋势 -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迈上千万辆级台阶,产销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 [3] - 今年前5个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均超10%,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5699万辆和56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2%和44% [5] -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向高端迈进,呈现分秒必争的速度与革新、以数据驱动的智能体验 [5] 公司战略 - 小米进入汽车行业从核心技术做起,在电机、电池、底盘各项核心技术上加大投入 [5] - 雷军表示我国智能电动车要成为世界级水平需抓住战略机遇,坚持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安全品质,投入未来科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