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

搜索文档
21社论丨深挖潜力提振消费,做强国内大循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9 01:23
消费市场整体表现 - 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74亿元,同比增长5 1%,反映消费者信心和预期回升改善 [1] - 消费结构显著提升,体育娱乐用品零售额大幅增长23 3%,金银珠宝等升级类商品需求旺盛 [1] - 服务消费增速高于商品零售,显示消费从温饱型向体验型转变 [1] 以旧换新政策效果 - 4月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9 9%、38 8%、26 9% [2] - 以旧换新政策推动绿色消费理念普及,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发展 [2] 城乡消费均衡发展 - 4月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 2%,1-4月累计增长4 7% [2] - 4月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 7%,1-4月累计增长4 8% [2] - 电商、物流普及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促进消费均衡性提升 [2] 消费市场未来趋势 - 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旅游、文娱、健康服务等领域将保持快速增长 [4] - 绿色低碳产品需求上升,环保产品、节能家电、有机食品等销售增长 [4] - 线上线下零售业态融合加速,实体零售数字化赋能提升体验 [4] - 年轻消费者和银发经济将成为重要主力军,推动个性化与健康需求增长 [4]
金十图示:2025年05月28日(周三)新闻联播今日要点
快讯· 2025-05-28 20:45
远。我们将把发展的战略立足点更多放在扩大内 需、做强国内大循环上,同时坚定不移扩大高水 平开放,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让东盟 和海合会国家以及世界各国企业共享中国发展机 遇。 ● 李强会见越南总理 * 李强表示,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主席对 越南国事访问取得圆满成功。中方愿同越方共同 落实访问成果,保持高层往来,深化政治互信, 加强互利合作,推动两国全面战略合作向更高质 量、更深层次发展。中方将坚持开放发展,愿同 越方加强沟通合作,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全球经 贸秩序,维护全球南方国家共同利益。 金十图示:2025年05月28日(周三)新闻联播今日要点 ● 干沪宁主持召开全国政协主席会议 乐可人会及花艺会话在一回中十十九届三十六 * 云以中以进过《中国八民以伯別向云以土回女贝 会协商工作规则(修订草案)》和《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专门委员会通则(修订草 案)》,决定将上述文件草案提请全国政协十四届 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 @JIN10.COM 金十数据 | 聚焦市场热点 ...
工资,要全面上涨了?国家再次顶格发文,三个信号意味深长
商业洞察· 2025-05-28 17:24
政策导向与工资增长机制 - 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强调推动企业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和制定长期现金分红政策[1] - 中央密集发出"涨工资"信号,将"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列为提振消费八大行动之首[3] - 多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内蒙古最高档涨幅14.6%至2270元,福建最低档涨幅14%至1895元,新疆调整为三档2070/1890/1750元[10][12] - 四川省发布2025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基准线5%、上线7.5%、下线2%,其他省份基准线预计不低于GDP增速目标5%[13] 经济转型与消费驱动 - 中国正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型,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227元,不足美国九分之一[6][7] - 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全方位扩大内需"列为首要任务,具体措施包括提高养老金、医保补助等[7][8] -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波动明显,最低至2.0%,刺激政策后短暂回升至4.8%但11月回落至3.0%[18] - 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2025年4月70城新房价格环比下跌城市增至45个,二手房下跌城市达64个[21] 企业执行与行业挑战 - 政策要求企业平衡高管、技术人才与普通员工薪酬,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22] -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下降3.3%,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下降8.0%,部分企业面临现金流压力[26][27] - 企业工资指导线虽为政策导向但非强制,宁夏、河南等省份基准线较往年下调0.5-1个百分点[31][32] 补充性刺激措施 - 多地发放消费券刺激需求,如上海发放餐饮消费券(满300减90),广东提供家居改造补贴[36] - 政策着力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通过稳定资本市场、个税专项扣除增至8项等措施增强消费能力[37][38]
最高60%!最新解读
中国基金报· 2025-05-28 17:07
港股市场表现 - 截至5月27日,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均超15%,其中恒生指数区间最高涨幅超过30%,恒生科技指数最高超48%,领涨全球市场 [1] - 港股与德国、俄罗斯、意大利、巴西成为年内全球市场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3] 港股相关基金表现 - 权益类基金业绩前100名中,一半产品港股仓位在20%以上,三成以上产品港股仓位超过30%,部分重仓港股的基金年内净值涨幅超过50% [3] - 年内净值涨幅超50%的7只权益基金全部持有港股仓位,其中5只港股投资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在25%以上 [4]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年内累计净值增长率为63.43%,港股持仓占比31.55%,前十大重仓股中港股占据半数 [4]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年内净值涨幅63.27%,一季度末港股持仓超过86% [5]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年内净值涨幅58.17%,一季度末港股持仓35.20%,前十大重仓股中一半为港股 [5] 港股投资价值 - 港股通指数市盈率TTM为10.6,市净率为0.9,市净率分位数位于过往十年的32.9%,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8] - 港股中的AI、新能源车、生物制药、医疗保健等板块与政策引导方向、新产业趋势及新消费浪潮相符,投资机会或将不断涌现 [8] - 港股消费板块兼具"低估值+高成长"特性,港股通消费指数市盈率仅21倍,显著低于全球主要消费指数 [8] - 港股通消费指数汇聚了A股较为稀缺、新消费含量高的差异化标的公司,在消费复苏阶段或具有更大弹性 [9] 相关ETF表现 - 恒生医药ETF(159892)近五日涨跌3.91%,最新份额为65.1亿份,主力资金净流入2528.0万元 [13]
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李学梅: 践行媒体使命,深蓝智库聚焦内需难点,赋能北京经济发展
北京商报· 2025-05-28 16:05
论坛概况 - 2025深蓝媒体智库年度论坛主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 由北京商报社和《中外企业文化》杂志社主办 [1] - 论坛主题为"创新消费力 统一大市场" 首次采用"主题+专题"模式 同步设置未来旅游 酒业文化 餐饮产业三场专题论坛 [3] - 论坛汇聚产学研媒政各界数百位嘉宾 共同探索提振消费 激活民营经济 推动创新融合的实践方案 [3] 智库发展成果 - 深蓝媒体智库成立两年多来已发布30份专题报告 组织31场主题沙龙 成立12个研究院及5个调研基地 [3] - 智库构建"政府+媒体+品牌+智库"协同生态体系 作为京报智库矩阵成员强化了财经垂直领域影响力 [3] - 论坛期间重磅发布6份年度报告 涵盖消费金融 人形机器人 文化出海等热点领域 [3] 智库未来规划 - 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聚焦提振消费和扩大内需的重点难点问题 为不同行业建言献策 [3] - 通过专题调研和研究报告促进各方交流合作 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案例和报告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3] - 致力于释放市场潜力 为北京经济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3] 论坛价值 - 为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碰撞与实践指南 搭建跨界交流的高端平台 [4] - 深入探讨消费 旅游 酒业 餐饮等领域前沿热点问题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4] - 通过跨界资源整合和智库成果落地 彰显媒体智库在新时代的责任担当 [4]
中国银河证券:看好今年化工品结构性机会及行业估值修复空间
快讯· 2025-05-28 07:58
行业估值与配置价值 - 基础化工行业估值处于2014年以来偏低水平 具有中长期配置价值 [1] 供给端分析 - 近几年化工行业资本开支及在建产能增速趋于放缓 [1] - 存量产能及在建产能仍需时间消化 [1] 需求端展望 - 2025年政策刺激效果逐渐显现 终端产业回暖动能逐步转强 [1] - 内需潜力有望充分释放 [1] 投资主线 - 全方位扩大内需 把握成长确定性机会 [1] - 培育新质生产力 新材料正当时 [1] - 部分资源品景气有望维持高位 关注规模扩张带来的成长性 [1]
全方位激发中原消费活力
河南日报· 2025-05-28 07:32
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最终一环,是经济运行的"稳定器",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动力源。合理的促销举 措,有助于提升消费意愿;从"想要买"到"买得起",中间的桥梁是收入,全面促进消费,要同实现就业 增收一起谋划、一同发力;挖掘消费需求,不是供给端某一环节的事,而是供应链整体升级的机遇…… 更好提振消费,推动经济持续向好向上,河南必须在政策落实和创新上下足功夫。 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与经济增长、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相适应,2025年最低工资标准增幅不低于 5%;支持汽车报废和置换更新,家电以旧换新范围增加微波炉、净水器、洗碗机、电饭煲等4类家电; 适时发放餐饮、零售、文旅、体育等省级消费券,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放地方消费券;制定育儿补贴制 度实施方案和管理规范;推进乡村产业链式盟式发展;深入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 写进《河南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消费能力提升、产品消费扩大、服务消费提质、文旅消费 繁荣、新型消费拓展、农村消费促进、消费品质升级、消费环境优化等8大行动,旨在增强居民消费能 力、优化消费环境、降低消费成本,将打开中原消费新周期。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切实把政策利好落地生效,调动消费者积极性,激 ...
房地产市场交易指标持续回稳 各地加码“稳定住房消费”
证券日报· 2025-05-28 00:21
稳定住房消费政策 - 河南省提出"因城施策出台更多增量政策""加大购房优惠支持力度""扩大住房公积金使用范围"等多项举措以稳定住房消费 [1] - 上海、湖北、广东、吉林等地将"稳定住房消费"列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的重要任务 [1] - 房地产政策聚焦释放市场潜力、提振市场信心,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1] 政策具体措施 - 湖北省聚焦返乡置业、教育置业、创业置业和改善性置业需求,加大高品质住宅供给,推行住房公积金"既提又贷"政策 [2] - 上海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落实税收政策,扩大住房公积金适用范围并优化使用政策 [2] - 吉林省对引进人才和高校毕业生购房给予贴息和住房消费券补助,省级财政全额补贴 [3] 市场影响与行业趋势 - 房地产行业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市场稳定可增强居民信心并带动投资端、开发端企稳 [1] - 4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持平或略降,同比降幅持续收窄 [2] - 市场出现复苏势头,建议加强政策储备并推进城中村改造、收购存量商品房等举措 [3] 政策优化方向 - 各地需研究政策边际效应、潜在需求来源和预期引导,提升支持力度以巩固稳定态势 [2] - 支持灵活就业人员缴存住房公积金、发放新市民购房补助等政策拓展了覆盖面 [3] - 政策需因地制宜,针对不同购房群体推出精准支持举措 [2][3]
化工品价差表现偏强,把握结构性机会
银河证券· 2025-05-27 21:5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化工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维持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看好化工品的结构性机会及行业估值修复空间,建议关注三条投资主线,包括扩大内需把握成长机会、新材料国产替代、部分资源品规模扩张带来的成长性 [4][3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原油市场:供给支撑减弱,油价偏弱运行 - 截至5月23日,Brent和WTI油价分别为64.78美元/桶和61.53美元/桶,较上周分别下降0.96%和1.54%,本周均价环比分别下降0.78%和1.23%,年初以来分别下降13.21%和14.21% [4][7][9] - 供给端,市场担忧OPEC+会议增产,伊美核谈未决,伊朗石油供应不确定;需求端,美国驾车高峰季汽油需求或走强,炼厂开工率有提升空间,但贸易摩擦影响中期需求;库存端,美国商业原油库存环比增加 [4][8] - 预计近期油价偏弱运行,区间58 - 68美元/桶,建议关注贸易争端、OPEC+政策和伊朗供应情况 [4][8] 库存转化:本周原油正收益、丙烷负收益 - 本周原油库存转化损益均值37元/吨,年初至今 - 122元/吨;丙烷库存转化损益均值 - 133元/吨,年初至今4元/吨 [4][14] 价格涨跌幅:本周化工品价格表现偏稳 - 重点跟踪的170个产品中,36个上涨(占比21.2%),67个下跌(占比39.4%),67个持平(占比39.4%) [4][18] - 本周价格涨幅居前的有丙烯酸、煤焦油等;跌幅居前的有液氯、石油焦等 [18][19][20] - 炭黑价格上涨因成本驱动,预计短期内持稳;TDI价格上涨因供应偏紧,预计短期内维持高位 [18][19] 价差涨跌幅:本周化工品价差表现较强 - 重点跟踪的130个产品价差中,69个上涨(占比53.1%),57个下跌(占比43.8%),4个持平(占比3.1%) [25] - 本周价差涨幅居前的有三聚氰胺、软泡聚醚等;跌幅居前的有苯酐、LLDPE等 [25][27] - PBT价差上涨,预计短期内稳中偏弱;顺酐价差上涨,预计短期内震荡整理 [25][26][27] 投资建议 - 截至5月23日,石油化工和基础化工PE (TTM) 分别为18.2x、23.4x,较历史均值溢价13.1%、 - 13.6%,基础化工行业估值偏低,有中长期配置价值 [32] - 供给端产能消化需时间,需求端2025年内需潜力有望释放 [32] - 建议关注三条投资主线:扩大内需关注疆煤、氟化工等板块;新材料国产替代关注COC/COP等领域;资源禀赋关注钾盐、磷化工等企业 [32][33][34][35] 附表:全产业链重点产品价格/价差 - 能源&资源产业链:原油、LNG等产品价格有不同变化,汽油、柴油等价差有涨有跌 [43] - C1产业链:液氨、甲醇等产品价格有变动,甲醇、醋酸等价差有不同表现 [44][46] - C2产业链:乙烯、环氧乙烷等产品价格有变化,环氧乙烷、乙二醇等价差有涨跌 [47] - C3产业链:丙烷、丙烯等产品价格有波动,丙烯酸、丙烯酸甲酯等价差有不同情况 [48]
提振消费理念下要避免低效投资冲动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2025-05-27 21:31
经济大循环视角下的投资与消费 - 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表现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PPI自2012年底以来大部分时间为负值[2] - 出口价格指数过去两年下跌约15%,预计今年出口负增长,加剧产能过剩问题[3][5]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31%,远超人口占比17.5%,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具有必然性[5][6] - 民间投资增速长期低迷,房地产投资持续负增长约-10%,地方政府债务增速达GDP增速三倍以上[8] 居民收入结构与消费潜力 - 中国居民消费对GDP贡献不足40%,显著低于美国68%、日本55%、印度60%[9] - 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存在统计差异:抽样调查显示43-44%,资金流量表显示60%,可能反映中低收入群体占比严重偏低[9][10] - 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占比每提升1个百分点(假设当前30%),可带来2500亿元消费增量[10] - 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需超5%才能支撑GDP增长目标,但2022年仅3.5%[13]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方向 - 地方政府承担85%财政支出,中央仅15%,远低于西方国家50%以上的中央支出占比[14] - GDP考核机制导致地方政府偏好投资(资本形成占GDP42%),因消费拉动见效慢且缺乏抓手[14] - 光伏、锂电池、新能源车、功率半导体等领域产能已超全球需求总和,反映同质化投资问题[15] - "投资于人"政策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医疗、教育、养老等人力资本投入[17] 人口结构与资源配置效率 - 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2021年超14%,2030年将达20%,老龄化速度快于日本(12年)、法国(24年)[18][21] - 基础设施投资需顺应人口流动趋势,10余省份投资乘数已小于1,主要位于人口净流出区域[24][25] - 服务业就业占比美国达83%,德国日本70%,发展服务消费符合老龄化与人口集聚趋势[26] - 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规模全球领先(高铁占60%),但城投债回报率从2011年2.23%降至2023年0.4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