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资产价值重估
icon
搜索文档
贵州茅台:将因中国资产价值重估而显著受益-20250512
海通国际· 2025-05-12 13: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由 2050 元下调 4%至 1972 元 [2][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下中国资产价值重估逻辑清晰,贵州茅台作为核心资产配置吸引力增强,业绩确定性高且高分红强化股东回报,当前 PE 低,虽经营指引增速下降但仍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3][4][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资产价值重估逻辑 - 经济转型:AI 等前沿科技渗透产业,驱动转型升级与创新,强化经济内生增长动能 [3][13] - 政策环境:自 9·24 以来宏观政策宽松,扩内需、稳预期政策落地,增强市场信心 [3][13] - 估值维度:A 股与港股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安全边际突出,有修复空间 [3][13] - 资金面:稳金融、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推进,外资流入趋势强化,增量资金支撑显现 [3][13] 贵州茅台配置吸引力增强表现 - 国家队战略持仓强化: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 2.95%至 7980 万股,中央汇金与中国证金持仓规模稳定 [4][14] - 公募基金重仓数量上升:截至一季度末超 1192 只基金将茅台纳入前十大重仓股,较上季度增加 67 只,合计持有 9064.29 万股,持股市值达 1413.93 亿元 [4][14] - 外资配置力度向好:一季度北向资金净增持 228.64 万股,持仓市值突破 1200 亿元,加仓力度较 2024 年四季度增强 [4][14] 贵州茅台业绩与回报情况 - 稳健增长穿越周期:2019 - 2024 年营收/净利润 CAGR 分别为 14.4%/15.2%,毛利率连续五年超 91%,净利率稳定在 50%左右,ROE 中枢达 30% [5][15] - 现金流与股东回报双优:自由现金流/净利润比率长期超 100%,2024 年分红率 75%,未来两年不低于 75% [5][15] - 25Q1 延续高景气:单季营收、净利润双位数增长,茅台酒营收 436 亿元(+9.7%),系列酒营收 70 亿元(+18.3%),占比提升至 13.9% [5][15] 投资建议及盈利预测 - 鉴于公司经营指引增速从过往 15%降至 2025 年的 9%,调整盈利预测和目标价,预计 2025 - 2027 年 EPS 分别为 76/84/93 元(原 2025 - 26 预测为 80/92 元),给予 2025 年 26x PE(此前为 2024 年 28x),目标价下调至 1972 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6][16] 可比上市公司估值预测 - 展示了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洋河股份、古井贡酒 2024 - 2026 年 EPS 及 PE 预测,2025E、2026E 平均 PE 分别为 15.6、14.4 [8] 财务报表分析和预测 - 涵盖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指标预测,如 2025 - 2027 年营收分别为 190,868、208,285、228,087 百万元,净利润分别为 98,561、108,443、120,373 百万元等 [11] ESG 评价 - 环境方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五大专项工程和五大专项行动 [19] - 社会方面:秉承“大品牌、大担当”责任理念,实施“四项计划”和“四项工程”激发人才活力 [19] - 治理方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发展,优化治理结构,完善投资者关系管理,强化内部控制 [20]
贵州茅台(600519):将因中国资产价值重估而显著受益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5-12 13:1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为1972元,现价为1591元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下中国资产价值重估逻辑清晰,贵州茅台作为核心资产配置吸引力增强,业绩确定性高且高分红强化股东回报,虽经营指引增速下降但仍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3][4][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资产价值重估逻辑 - 经济转型方面,以AI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加速渗透产业,驱动转型升级与创新深化,强化经济内生增长动能 [3] - 政策环境方面,自9·24以来宏观政策维持宽松取向,系列扩内需、稳预期政策落地,增强市场信心 [3] - 估值维度方面,相较全球主要市场,A股与港股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安全边际突出,有显著修复空间 [3] - 资金面方面,随着稳金融、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等改革推进,外资流入趋势强化,增量资金支撑效应显现 [3] 贵州茅台配置吸引力增强 - 国家队战略持仓强化,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2.95%至7980万股,中央汇金与中国证金持仓规模稳定 [4] - 公募基金重仓茅台基金数量上升,截至一季度末超1192只基金将茅台纳入前十大重仓股,合计持有9064.29万股,持股市值达1413.93亿元 [4] - 外资配置力度边际向好,一季度北向资金净增持228.64万股,持仓市值突破1200亿元 [4] 业绩确定性与股东回报 - 稳健增长穿越周期,2019 - 2024年公司营收/净利润CAGR分别为14.4%/15.2%,毛利率连续五年维持91%以上,净利率稳定在50%左右,ROE中枢达30% [5] - 现金流与股东回报双优,自由现金流/净利润比率长期超100%,2024年分红率75%,未来两年也不低于75% [5] - 25Q1延续高景气,单季营收、净利润均双位数增长,茅台酒营收436亿元(+9.7%)筑牢基本盘,系列酒营收70亿元(+18.3%)占比提升至13.9% [5] 投资建议及盈利预测 - 在中国资产价值重估背景下,贵州茅台配置价值凸显,2024年75%的高分红率搭配3.5%的股息率构筑收益安全垫 [6] - 截至2025年4月底,公司累计斥资30.39亿元实施股份回购,彰显管理层信心,当前PE仅22倍,显著低于历史均值 [6] - 鉴于公司经营指引增速从过往15%降至2025年的9%,预计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76/84/93元(原2025 - 26预测为80/92元),给予2025年26x PE(此前为2024年28x),目标价由2050元下调4%至1972元 [6] 可比上市公司估值预测 - 选取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洋河股份、古井贡酒作为可比上市公司,给出了2024 - 2026年的EPS和PE预测值,平均值显示2025E、2026E的PE分别为15.6、14.4 [8] 财务报表分析和预测 - 给出了2024A - 2027E的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主要财务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净利润、毛利率、ROE等,以及每股指标、价值评估指标等 [11]
港股狂飙3%!中概股夜盘暴涨7%,小鹏单月交付激增273%引爆汽车股,黄金暴跌难挡亚太普涨
金融界· 2025-05-02 12:08
亚太股市表现 - 香港恒生指数收涨1.22%,恒生科技指数一度暴涨3%,创近三个月最大单日涨幅 [1] - 中概股夜盘交易中,三倍做多富时中国50指数ETF(YINN)暴涨近7%,小鹏汽车飙升逾6%,万国数据涨近5%,理想汽车、蔚来、阿里巴巴等集体拉升超4% [1] - 日经225指数涨0.6%,澳洲标普500指数涨0.7%,韩国综合指数微涨0.06%,菲律宾股指涨1% [6] 汽车行业 - 小鹏汽车4月交付新车35045辆,同比暴增273%,环比涨6%,创单月交付量新高 [2] - 小鹏MONA M03上市8个月累计交付突破10万辆,P7+车型上市5个月完成第5万台新车下线 [2] - 2025年前四个月小鹏累计交付量达129053辆,同比激增313% [2] - 港股汽车板块中,小鹏汽车涨5.12%,理想汽车涨4.09%,零跑汽车涨3.14%,吉利汽车涨2.81%,比亚迪股份涨2.45% [2] 保险行业 - 港股保险股全线暴涨: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涨5.32%,中国财险涨3.18%,新华保险涨3.11%,中国太平涨2.76%,中国人寿涨2.44%,中国太保涨2.19% [3] - 中国人寿2024年股息率高达6.2%,远超10年期国债收益率 [3]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保险公司参与养老金融、绿色金融,鼓励险资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 [3] 黄金市场 - 黄金股集体暴跌:潼关黄金一度跌超4%,赤峰黄金跌近4%,山东黄金、招金矿业跌超3% [5] - 现货黄金从2450美元/盎司高位调整至2380美元/盎司,技术面形成"双顶"形态 [5] - 美国4月非农就业数据远超预期,失业率降至3.8%,薪资增速环比上涨0.3%,削弱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 [6] 外资流向 - 海外主动型基金净流入中国股市资金规模达22亿美元,创2023年6月以来新高 [7] - 港股通净流入连续两周突破200亿港元,南下资金对腾讯、美团、小鹏等科技股加仓力度空前 [7] - 高盛将MSCI中国指数目标价上调15%,理由是中国政府稳增长政策超预期,企业盈利拐点已现 [7] 市场逻辑 - 政策底已现:政治局会议明确"坚持乘势而上,避免前紧后松",提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 [8] - 盈利底确认:A股、港股一季报显示科技、消费、新能源板块盈利增速超预期,新能源车产业链毛利率创历史新高 [8] - 估值优势:恒生指数PE仅9倍,恒生科技指数PE仅22倍,显著低于标普500指数PE 27倍和纳斯达克指数PE 40倍 [8]
刚刚!全线大反攻,A50飙涨!
券商中国· 2025-03-24 16:56
中国资产市场表现 - A股市场探底回升,沪指涨0.15%,深证成指涨0.07%,创业板指涨0.01% [4] - 港股市场涨幅扩大,恒生科技指数涨1.72%,国企指数涨1.27%,恒生指数涨0.92% [4] - 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和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期货均涨超1% [4] 行业与个股表现 - 有色金属等周期股表现活跃,铜概念股领涨,江西铜业、洛阳钼业、铜陵有色涨幅居前 [4] - 紫金矿业涨近5%,洛阳钼业涨超9%,海尔智家涨超6%,小米集团涨超4% [4] - 电气化需求增长可能超过供应增长,铜市或进入多年牛市 [4] 政策与宏观经济 - 2025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包括提高财政赤字率、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优化支出结构等 [5] - 支持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大力提振消费,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 [6] - 外部风险方面,特朗普可能实施大规模关税政策,但保留一定灵活性 [6] 机构观点与后市展望 - 华泰证券指出科技企业盈利超预期,AI产业发展或支撑港股行情,中长期看好中国资产价值重估 [8] - 光大证券认为政策支持和资金流入将提升市场估值,关注科技成长及消费主线 [8] - 招商证券预计短期A股风格再平衡,但全年科技仍是主线,AI+主赛道值得关注 [9] - 兴业证券提示3月下旬到4月市场将更关注业绩兑现,风险偏好可能收缩 [9]
光大证券:市场虽然调整,但趋势并没改变
天天基金网· 2025-03-20 19:07
光大证券观点 - 市场观望情绪升温导致连续缩量 但整体趋势未改变 预计将延续震荡向上态势 [3] - 在缩量背景下 热点轮动风格可能持续 [3] 中信证券观点 - 美联储2025年3月议息会议维持利率不变 符合预期 点阵图显示2024年目标利率中枢为3.9% [5] - 美联储上调通胀和失业率预测 下调经济增速预测 预计年内降息次数不超过2次 [5] 华泰证券观点 - 恒生指数表现强劲且热点扩散 受三重逻辑支撑:科技股盈利强劲 经济初现企稳迹象 政策预期提振信心 [6] - 三重逻辑向积极方向发展概率上升 港股相对收益仍有支撑 中长期坚定看好中国资产价值重估行情 [6]
韩国人最大的“孝顺”,变成了买中国股票
吴晓波频道· 2025-03-12 02:12
韩国投资者转向中国资产 - 韩国投资者2月份疯狂买入A股和港股资产 月度交易额达7 82亿美元 环比增长200% 创3年来新高 [2][3] - 韩国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买入金额远高于同期对日本和欧洲股市的买入金额 [4] - 在韩国股市44只中国ETF基金中 涨幅最大的ETF基金收益率高达62 8% [9] 中国资产表现优异 - 2025年以来上证指数涨幅2 16% 深成指涨幅4 48% 香港恒生指数涨幅13 43% 恒生科技指数涨幅17 9% [6] - Wind中概100指数涨幅超过15% 引领全球金融市场 [7] - 韩国投资者偏好的小米 阿里巴巴 比亚迪等中国AI 芯片 电动汽车领域龙头公司成为热门买入标的 [10] 韩国投资者特性 - 韩国投资者投资风格激进 偏好高杠杆 1 5倍杠杆特斯拉股票占比35% 3倍做多FANG创新指数占比28% [20] - 韩国投资门槛极低 未成年人可开户 5200万人口拥有6000万个活跃账户 [14] - 加密货币投资者占韩国总人口30% 偏好10倍甚至100倍杠杆 [18][19] 转向中国资产的原因 - 美股表现不佳 纳斯达克指数下跌3 97% 韩国投资者持有的1 5倍做多特斯拉产品回报率-73 19% [25][26] - 美国经济可能衰退 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增加 [24][28] - 外资机构看好中国资产 MSCI中国指数未来12个月市盈率12倍 标普500为22倍 [32] 外资机构动向 - 高盛预计MSCI中国指数今年或上涨14% 乐观估计可达28% [32] - 对冲基金在中国净仓位上升至8 1% 2月5日至18日外资流入港股约180亿港元 [33] - 瑞银预计中国AI行业总市值将从3500亿美元升至4800亿美元 [32]
突传重磅!沪深交易所,年内首单!
券商中国· 2025-03-11 22:15
文章核心观点 今年沪深交易所首个IPO项目傲拓科技获上交所受理,其专注PLC研发等业务且业绩良好,同时今年IPO政策风向转变,监管层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民营企业支持力度,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 [2][4][7] 沪深交易所今年首个IPO出炉 - 3月11日晚,上交所受理傲拓科技科创板IPO项目,这是沪深交易所今年以来受理的第一单IPO项目 [2] - 傲拓科技计划在科创板上市,拟募集资金7.79亿元,中介机构为华泰联合、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市君泽君律师事务所 [4] - 公司从事PLC国产化研究,有两大产品系列,软硬件自主可控,元器件国产化率最高达100%,产品应用多领域,打破国际品牌垄断 [4] - 2021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14亿元、1.42亿元、1.9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依次为2510.55万元、3504.17万元、6867.50万元,符合科创板第一套上市标准 [4] - 2024年沪深交易所仅受理11家IPO,数量大幅下滑,傲拓科技是今年第二单获交易所受理项目,首单是北交所富泰和 [5] IPO政策风向变化 - 今年监管层多次表态增强对民营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支持,包括对未盈利企业支持 [7] - 2月证监会提出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吸引优秀民营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发展 [7] - 3月6日证监会主席吴清称加快健全科技企业支持机制,用好相关制度支持优质科技企业上市 [7] - 3月11日证监会党委会议提出增强制度包容性,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 [8] - 深交所将深化创业板改革,优化机制,落实“绿色通道”,用好相关标准,促进资源向新领域集聚 [8]
巴菲特:如果我是年轻女孩,我会想听她的故事……
聪明投资者· 2025-03-08 23:20
港股投资机会 - 私募机构普遍认为港股当前具有较高性价比 并已通过仓位调整体现这一观点 市场正给予积极反馈 [1] - 景林资产高云程在交流中强调中国进入新发展周期 未来几年核心企业或成为全球最佳投资标的 [3] 市场影响因素 - 特朗普新政与DeepSeek AI突破引发私募机构对中国资产价值重估的重新审视 [2] - 桥水达利欧预警"海湖庄园协议"可能引发美债危机 美元相对黄金等硬资产存在贬值风险 [3] 机构观点分歧 - 逆向投资大师安东尼·波顿罕见发声 判断中国处于新一轮牛市初期阶段 建议减持美股增持中国资产 [3] - GMO格兰桑警示美股泡沫风险 但同时指出电力需求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3] 另类资产配置 - 黄金作为非生息资产虽被巴菲特回避 但达利欧建议组合配置10-15%以分散风险 李迅雷提示可调整配置但避免追涨 [3] 新兴标的案例 - 泡泡玛特近一年市值增长6倍 尽管存在市场分歧 但股价持续攀升显示投资价值被逐步认可 [3]
兴业证券王涵 | 燎原·重估——从硬实力领先到软实力崛起——经济每月谈第十期
王涵论宏观· 2025-02-18 15:19
历史经验:制造业强国支撑世界秩序稳定 - 工业第一大国历来是世界秩序的"定海神针",19世纪英国通过工业实力建立日不落帝国并主导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确立金本位制[4] - 20世纪美国凭借庞大工业产能和技术创新,在二战后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霸权并主导全球经济秩序长达半个多世纪[5] - 制造业实力涉及科技创新、劳动力素质等多维度,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根本体现[4] 中国硬实力全球领先 - 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2023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28.8%,超过美日德三国总和,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全球第一[7] - 202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1627.8亿美元,其中制造业投资占比超1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比23%[7] - 中国与南方国家经济互补性强,2024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2.07万亿元,同比增长6.4%,占进出口总值比重首次超50%[7] 文化软实力加速崛起 - 2024年春节档电影总票房突破100亿元,观影人次1.87亿创历史新高,《黑神话》《哪吒》等文化产品在海外市场表现亮眼[9] -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银幕数量超9万块,2024年票房收入425亿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1488亿美元[9] - 80、90后群体占人口28%,成为国货消费主力,推动本土文化创新并通过社交媒体传播中国文化[11][12] 中美发展模式对比 - 美国制造业占GDP比重从1947年26%降至2023年10.2%,美元在全球官方储备中占比从2017年62.73%降至2024年57.39%[14] - 中国坚持多边主义外交政策,已同150多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24年与共建国家贸易额占外贸总额50.3%[14] - 中国非化石能源占比从2013年10.2%提升至2023年17.9%,2024年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35.5%[14] 资本市场估值分化 - 2018-2024年间标普500指数累计上涨120%,沪深300指数(美元计)下跌13%,纳斯达克PE从2022年27.4倍升至2024年40.8倍[16] - 美国科技股估值高企,2024年底英伟达PE达52.9倍,而中国科技企业如DeepSeek正突破美国科技霸权[17] - 中国资产估值重估将遵循"工业-商业-金融"三步走节奏,伴随经济基本面改善逐步展开[17] 发展节奏与前景 - 中国软实力与资本市场估值回归是循序渐进过程,需保持战略耐心,短期波动不影响长期向上趋势[19] - 工业实力奠定坚实基础,文化影响力扩大、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将推动软实力进入快速发展通道[19] - 资本市场估值将随经济发展质量提升而逐步实现螺旋式上升[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