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升级
搜索文档
从硅钢到“三电” “十里钢城”的产业链升级
新华社· 2025-10-17 18:27
涟钢产能与产品结构 - 涟钢1580热轧生产线正在运行,生产热轧钢材 [1] - 公司高端品种钢产品占比达到81% [3] - 涟钢能够直接为同城冷轧硅钢企业提供产品,是娄底先进钢铁材料集群的重要基础 [3] 硅钢产业链发展 - 硅钢具有生产难度高、技术含量高和市场价值高的特点,应用于大型变压器、大型电机和新能源汽车电机 [3] - 娄底已形成“粗钢-硅钢基板-硅钢成品卷-电机、变压器零部件和家电”的完整产业链 [3] - 湖南宏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96万吨高牌号硅钢一期项目于2023年3月投产,已扩展至5期项目 [3] - 2024年湖南宏旺新材料取向硅钢产量24.2万吨,无取向硅钢产量23.2万吨,公司定位高端硅钢,竞争力较强 [3] 下游产业与招商引资 - 娄底电机产业园已聚集21家企业,2024年上半年实现产值6.42亿元 [5] - 园区内娄底市创微达电器有限公司生产高速电吹风、擦窗机器人等产品,产品出口至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坦桑尼亚等国,2023年出口销售额9800万元 [5] - 2024年1月至9月,娄底新签约电机、变压器、家电(“三电”)项目65个,签约金额267.55亿元,达到2023年全年签约金额的95.8% [5]
临沂加快从“板材之都”转向“木业之都”
大众日报· 2025-09-28 09:13
行业活动与战略方向 - 第十届世界人造板大会在临沂召开,主题为“全链共振 提质焕新”,旨在探讨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1] - 临沂市明确下一步发展方向为推动高端板材和绿色智能家居产业强链、延链、固链、补链,打造中国最大无醛板生产基地和北方最大整装家居生产基地 [1] - 临沂市计划加快实现从“板材之都”向“木业之都”的跨越 [1] 临沂市产业基础与规模 - 临沂高端板材和绿色智能家居产业有三十多年历史,企业主体达1万余家,从业人员百万名 [2] - 去年临沂规上企业产值达1351亿元,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00亿元,是当地规模最大、最具标志性的产业链 [2] - 临沂拥有全国独树一帜的全产业链生态,涵盖上游原材料至下游家具、智能家居及配套产业 [2] - 临沂胶合板、浸渍纸、胶黏剂、木业机械产量分别占全国市场20%、40%、48%和60%,均为全国第一 [2] - 全国排名前10的板材企业有7家落户临沂,全国家装前十强企业有3家布局,规上企业达1585家,开票纳税企业总数1.3万余家 [2] 产业支撑与营商环境 - 临沂拥有供给有力的要素支撑,包括广阔产业园区、较低集中供热成本、百万熟练工人及超200亿元产业年授信规模 [2] - 通过实行“链长制”和打造“欢迎光临·沂事无忧”服务品牌,临沂为企业提供了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 [2] 全国人造板行业数据 - 截至2024年底,全国保有人造板生产企业8600余家,较上年减少14.9%,但合计生产能力增长8.41%至3.62亿立方米/年,呈现企业数量减少、产能集中度提升特征 [3] - 2024年中国人造板产量同比增长3.9%,消费量增长3.5%,过去十年消费量年均增速为2.8% [3] - 2024年中国人造板国际贸易呈现积极态势,出口实现量价齐升,出口量同比增长23.3%,出口额同比增长9.7% [3]
2026第五届中国(济南)国际化工产业博览会
搜狐财经· 2025-09-23 10:51
"2026第五届中国(济南)国际化工产业博览会"旨在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助力山东省实现从"化工大 省"向"化工强省"的跨越,通过聚焦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和产业链升级,为全国化工行业的高质量发 展提供"山东样板",并为全球化工产业创新贡献中国方案。博览会由山东省化工专项行动办公室指导, 山东省高端化工产业发展促进会、山东省安全产业协会主办,山东世创展览展示服务有限公司、中润展 览(山东)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拟定于2026年3月30-4月1日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博览会主要围 绕:化工新型材料、绿色化工设备、化工互联网解决方案、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技术与产品的展示。 博览会将汇聚各地化工园区、科研院所、高校、生产型企业、化工贸易商、经销商等行业上下游客户同 台交流沟通,真正做到"化工行业一站式贸易采购平台",诚邀您的参与! ...
从“汗水种植”到“智慧农业”中国南果梨之乡做强产业集群
证券时报网· 2025-09-16 10:07
产业规模与产量 - 海城南果梨种植面积28万亩 今年产量预计25万吨 产值预计15亿元 [3] - 海城是全国南果梨生产第一县 从事南果梨生产的果农达6万户 [3] - 俊铮合作社今年南果梨产量预计50万斤 整体销量预计超过200万斤 [3] - 天鹰果业今年南果梨产量预计700万斤至750万斤 [3] 产业链发展 - 已构建从种植 生产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 从事南果梨产业的企业50余家 [1][5] - 拥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 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2家 [5] - 共有储藏保鲜库1538座 储藏保鲜果品8万吨 [5] - 鲜果通过线上渠道销售占比超过50% 天鹰果业全部通过线上渠道销售 [3] 深加工与产品创新 - 开发南果梨白兰地"南果醉" 荣获国际烈酒大赛梨类烈酒冠军及国际金奖 [4] - 梨源香年均南果梨鲜果加工量200万斤 开发果脯 梨膏及南果梨茶等产品 [5] - 计划研发南果梨果粉 精油 低糖果干及胶原蛋白果片等保健食品 [6] - 梨源香南果梨果脯供不应求 公司始终处于零库存状态 [5] 科技合作与创新 - 与沈阳农业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深度合作 [7] - 携手华大集团进行基因检测和土壤改良技术 建立南果梨种植标准化体系 [7] - 华大集团捐赠2025GB南果梨基因组测序数据 建立基因库与DNA溯源鉴定实验室 [8] - 通过微生物技术开发专用肥料 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实现科学防治 [7] 发展战略与目标 - 力争到2027年实现南果梨规模化 标准化 产业化生产 [2][10] - 目标实现产量30万吨 产值30亿元 带动20万果农增收 [10] - 鲜果分级分拣销售比例突破50% 订单收购比例突破50% 加工转化率突破30% [10] - 打造"北纬40度海城质造"品牌矩阵 培育3至5个国内知名行业品牌 [10] 市场拓展 - 天鹰果业拥有出口资质 部分南果梨远销加拿大 泰国 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3] - 俊铮合作社线上销售旺季月销量达10万单 [3] - 计划持续拓宽国内外市场 扩大市场份额 [9] - 推动"种植+加工+文旅"一体化发展 深化产业融合 [9]
河南小麦产业链联盟揭牌成立 让小麦种得好卖得好用得好
河南日报· 2025-09-15 07:19
行业核心地位与现状 - 河南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以上,是全国第一小麦生产、加工大省,年加工量超3000万吨 [1][2] - 河南生产了全国三分之一的方便面、四分之一的馒头、五分之三的汤圆,并拥有三全、思念、白象等全国知名龙头企业 [2] - 行业面临专用小麦品种自给率不足50%、精深加工率仅15%、副产物利用率不足20%等“大而不强”的困境 [2] 产业发展目标与规划 - 联盟计划将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总体产业规模力争达到2500亿元 [4] - 目标将精深加工率提高至35%,副产物利用率提升至50%以上,推动产业链增值超200亿元 [5] - 规划订单履约率稳定在90%,带动100万农户增收,并打造“豫麦”区域公用品牌,培育3个年产值超50亿元的龙头企业 [6][7] 战略举措与实施路径 - 技术攻关端将联合科研机构培育富硒等专用小麦品种,目标将专用小麦品种自给率提升至80% [8] - 加工环节将开发膳食纤维等功能产品,并推广智能烘干等新技术以降低25%能耗 [8] - 联盟将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提供贴息贷款以解决种植端融资难问题,并采用“保底收益+二次分红”模式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8][10] - 品牌建设方面将加快整合“政产学研用金”各方力量,统一标识和溯源认证,并与海关部门合作建立出口“绿色通道” [8][9]
会长话封关:“迎来产业升级与国际化布局的重要机遇”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19:43
海南自贸港封关机遇 -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临近 为在琼渝商带来产业升级与国际化布局的重要机遇[1] - 在海南注册的重庆企业数量超过19000家 商会推动企业从传统商贸向高新技术、绿色智造、现代服务等主导产业转型[1] - 商会已推动保亭光伏整村汇流、儋州国际木业零碳新材产业园、全液冷超充电站等多个重大项目落地 总投资额超过50亿元[1] 政策红利与产业协同 - "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出口管理制度实施后 海南与境外货物流通更加便利 有助于降低贸易成本并拓宽全球市场渠道[3] - "双15%"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及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成为吸引企业落地的关键优势[3] - 渝商可依托重庆制造业基础 采用"重庆研发+海南加工"或"重庆核心部件+海南组装增值"模式 推动产业链高效布局与升级[3] 企业服务与营商环境 - 商会通过"商汇通"数字化服务平台组织政策解读和实操培训 邀请税务专家及权威机构提供专业辅导[4] - 海南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规定》等政策法规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企业负担明显减轻[4] 国际化市场拓展 - 商会多次组织企业赴东盟国家考察 推动环保设备、智能装备等"重庆造"产品通过海南走向国际市场[6] - 已推动重庆侨商产业园落户万州 未来将继续支持企业拓展东南亚及全球市场 提供跨境对接等系统化服务[6] 未来发展规划 - 海南自贸港将于12月18日启动全岛封关运作 商会计划推动更多高质量项目落地并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渝商品牌[8] - 打造"重庆商会企业重庆38区(县)暨海南18市(县)行"等品牌投资活动 推动"商汇通"平台与政府资源深度对接[8]
枣庄|“炒”出富民大产业——枣庄辣子鸡产业链升级之路
大众日报· 2025-09-12 09:22
行业政策支持 - 枣庄市将新型商贸物流产业链作为现代产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出台《关于支持枣庄辣子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产业链做大做强[1] - 枣庄年消费肉鸡4000万只 带动全产业链销售额突破50亿元[1] 产业链龙头企业布局 - 辣子鸡集团作为链主企业投资3000万元建成2.6万平方米美食文化城 涵盖博物馆 非遗体验馆和云厨工厂等功能布局[3] - 已研发20余款产品包括非遗系列整鸡和自热锅 并通过央视广告和展会推广区域公用品牌[3] 老字号企业转型 - 鼎盛酿造研发辣子鸡专用调料 上半年销售额达3500万元其中辣子鸡产品占比超三分之一[5] - 投资30余万元新建5个直播间 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40多个城市 计划2028年实现年产3万吨专用酱油产能[5] 餐饮企业标准化推进 - 宫家村餐饮参与制定产业标准化流程 投资建设6亩非遗活态博物馆预计10月开馆[7] - 通过统一食材和九煸一炒古法推广正宗枣庄味 博物馆兼具文化展示和体验功能[7] 数字化营销赋能 - 曙光一线通过网红带货和展会营销推出辣子鸡酱产品好评率达99%[9] - 以辣子鸡为核心拓展产品线 参加多场展会获得大量采购意向 重点开发拌面等新品[9][10]
聊城农副产品加工业营收破千亿,打造五大集群迈向“农业强市”
齐鲁晚报网· 2025-09-07 21:58
产业规模与结构 - 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营收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元[1] - 全市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544家[1] - 形成精品粮油加工 健康畜禽加工 绿色果蔬加工 生物制品加工 特色预制菜加工五大特色产业集群[1] 龙头企业实力 - 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17家 其中国家级8家 省级64家[3] - 东阿阿胶为全国最大阿胶系列产品生产商[3] - 嘉华生物大豆蛋白年加工能力占全国总产量30%以上[3] - 德能金玉米玉米精深加工规模居全国前列[3] - 乖宝集团宠物食品出口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3] - 凤祥集团肉鸡产品获中国名牌称号并入选国家队运动员保障产品[3] 发展战略与举措 - 实施"延长产业链 提升价值链"发展思路[3] - 推动产业布局从"小散弱"向"深特精"转变[3] - 分类整合小微企业资源 加大头部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招引力度[4] - 建设重点实验室 技术创新中心 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4] - 实施莘县浙商高端食品智造产业园 国宏生物3万吨高端大豆蛋白等延链强链补链项目[4] 品牌建设与推广 - 依托"聊 胜一筹"区域公共品牌整合优质农产品资源[4] - 培育冠县灵芝 临清桑黄 东昌葫芦 高唐锦鲤 莘县香瓜等特色品牌[4] - 通过"齐鲁农超" 预制菜"十百千" 乡村特色产业名优产品"大展评"等省级平台强化宣传[4]
鲁政委解析“十五五”:产业趋势洞察与行业资产布局新路径
搜狐财经· 2025-09-06 10:11
产业结构调整趋势 -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从培育期转向爆发期 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3] - 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与模式创新 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3] - 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催生服务型制造新业态 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 [3] 产业链升级方向 - 主导产业集中度提升 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领域巩固全球制造业领先地位 [3] - 区域分工体系优化 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形成梯度发展格局 [3] - 人才战略强化 海外人才引进政策与本土人才培养体系双轮驱动 [3] 供应链体系重构模式 - 国内主链依托完整产业体系与庞大内需市场 巩固传统产业成本优势并突破新兴产业技术壁垒 [3] - 海外辅链通过东南亚中东等区域本地化布局 构建适应关税政策绿色标准的弹性供应链 [3] - 双循环下的供应链调整显著增强产业应对全球需求波动能力 [3] 资产配置主线 - 投向产业结构升级领域 重点布局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及两业融合项目 [4] - 围绕主导产业进行区域化资产配置 捕捉东部创新资源与中西部制造基地协同机遇 [4] - 服务企业全球化布局 通过跨境金融物流服务等配套支持主链企业构建海外供应链网络 [4]
德州|“我们对德州有信心”
大众日报· 2025-09-01 09:18
民营经济核心地位 - 德州市规上民营企业前7个月营收2259亿元 占全市77% [2] - 同期实现税收收入150亿元 占全市77% [2] - 民营经济被定位为全市经济顶梁柱 [2] 企业发展动态 - 索通发展目标实现预焙阳极销量350万吨 正优化海外产能与全球采购布局 [3] - 山东虎家食品7月工业总产值达9260万元 较6月提升近40% [3] - 新扩产调料车间预计9月完成设备安装并投入使用 [3] - 星光糖业依托食品产业园吸引10余家知名食品企业进驻 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 [5] 政府支持措施 - 市级首批确定100家急需支持重点企业 征集160余条企业诉求 [3] - 形成六大类精准解决方案包括要素保障/降本增效/融资难题破解等 [3] - 工信局组建12支亲清服务团 每周走访140余家企业 [4] - 年底前完成23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走访 已走访626家并解决81个问题 [4] - 建立产业链+法律服务机制 选派260名律师提供一链一顾问服务 [5] - 按月推行一月一链企业实力画像推介给银行机构 [5] - 央行分行推行一链一策/一企一策定制化供应链金融服务 [5] 产业链建设体系 - 采用链长+链主+链服三级推进体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5] - 聚焦11条标志性产业链作为先进制造业强城主阵地 [5] - 推动企业开展绿色转型/智转数改/专精特新等专项工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