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
搜索文档
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 国家能源局划重点
北京商报· 2025-11-12 19:48
11月1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到2030年,集成融合发展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 方式,新能源可靠替代水平明显增强,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绿色能源 保障。指导意见还提出,要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链"以绿制(造)绿",以新能源资源引导重大生产力、重大基础设施布局优化实现"西电西用"就地消纳,推 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与新能源协同布局、集群发展,加速形成"以新促新"产业新生态。 与新兴产业融合互促 指导意见表示,在"双碳"战略目标引领下,我国新能源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新能源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迈入发展新阶段。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规 模越来越大、电量占比越来越高,系统消纳压力持续加大,国土空间等要素保障难度日益增加,迫切需要转变新能源开发、建设和运行模式,实现集成融合 发展。 因此,指导意见从加快推动新能源多维度一体化开发 、大力推动新能源与多产业协同发展和积极推动新能源多元化非电利用三方面明确实施办法。 11月12日,指导意见同样针对新能源系统消纳提出了办法 ...
新能源升级版来了!国家能源局发文,集成融合发展撬动新产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2 19:04
"十四五"以来,在"双碳"战略目标引领下,我国新能源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新能源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迈入发展新阶段。 多位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意见》旨在推动打造更具韧性、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新能源发展升级版。系统地回答了新能源如何实现高比 例消纳、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如何从"生力军"成长为"主力军"等重要命题,是我国新能源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引领性文件。同时,《意见》也带来新产业机 遇。例如,新能源与算力基础设施融合带来"电算双网"共建机遇;绿色氢氨醇、新能源供热等非电利用领域,为交通、化工等行业深度脱碳开辟新路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椰 北京报道 11月12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加快推动新能源多维度一体化开发、推动 新能源与多产业协同发展、推动新能源多元化非电利用等多项重点工作。 当前,我国新能源迈入发展新阶段。随着新能源规模越来越大、电量占比越来越高,系统消纳压力持续加大,国土空间等要素保障难度日益增加,迫切需要 转变新能源开发、建设和运行模式。 《意见》明确,到2030年,集成融合发展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式,新 ...
国家能源局:到2030年集成融合发展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式
北京商报· 2025-11-12 17:32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11月1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30年,集成融合 发展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式,新能源可靠替代水平明显增强,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有力支撑经济 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绿色能源保障。 ...
国家能源局:推动新能源与多产业协同发展 统筹传统产业协同优化升级
智通财经网· 2025-11-12 17:26
三是积极推动新能源与新兴产业融合互促发展,推动新能源基地与算力设施协同规划,促进电力、算力 双网融合运行,推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与新能源协同布局、集群发展。 智通财经APP获悉,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能源 局有关负责同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指导意见》中将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归纳为新能源多维度一体 化开发、新能源与多产业协同发展、新能源多元化非电利用三个方面,并分别提出政策举措。 在推动新能源与多产业协同发展方面。一是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链"以绿制(造)绿",提升新能源装备制 造绿电应用水平与空间集聚效能,支持构建多能互补、高度自给的低碳零碳园区。二是统筹推进新能源 与传统产业协同优化升级,以新能源资源引导重大生产力和基础设施布局优化,引导传统产业通过生产 工艺优化、科学配置储能、产品绿色设计等方式更多利用新能源电力,构建与新能源特性相匹配的新型 产业用能体系。 问:《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实现了大规模跃升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截至2025年9月,全国风电和 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17.08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 ...
刚刚,利好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11-12 17:25
【导读】新能源利好消息 中国基金报记者 泰勒 大家好,盘后又来利好了。 11月12日下午,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 。 其中有以下这些重点内容: 1.到2030年,集成融合发展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式,新能源可靠替代水平明显增强,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全 面绿色转型,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绿色能源保障。 2.强化新能源开发空间集约复合利用。加强"沙戈荒"、水风光等新能源大基地集约化选址,引导各类集中式新能源项目开展风光同场建 设,实现场区空间、输变电设施、调节能力等集约共用。 3.探索建设以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为调节电源,带动周边风光大规模高质量开发的新型水风光一体化基地。 4.有序推动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改造升级,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5.鼓励矿区依托闲置土地、塌陷区等资源,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 6.推进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集约化布置送出海缆廊道和登陆点,鼓励共享送出通道。 7.鼓励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公路边坡及站场、铁路站场、机场、港口等交通场所建设新能源与周边用能一体化设施。 8.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发展,推动光伏系统与建筑同步规划设计、 ...
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家能源局· 2025-11-12 16:58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能源局发布指导意见,旨在推动新能源开发模式从单一规模扩张转向集成融合发展,以解决高比例新能源带来的系统消纳压力和要素保障难题 [3] - 政策目标是通过多维度一体化开发、多产业协同及多元化非电利用,到2030年使集成融合成为新能源重要发展方式,提升新能源可靠替代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4] 加快推动新能源多维度一体化开发 - 提升新能源多品种互补开发水平,优化“沙戈荒”基地电源结构和储能配置,鼓励光热发电、熔盐储热耦合调峰、就地制绿氨掺烧,探索打造100%新能源基地 [5] - 推进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开发,建设以抽水蓄能、新型储能为调节电源的新型水风光一体化基地,推进省内集中式项目风光气储互补开发 [5] - 强化空间集约复合利用,引导集中式项目风光同场建设,推动风电光伏项目改造升级提升土地效率,鼓励矿区利用闲置土地发展新能源 [6] - 推进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集约化布置海缆廊道和登陆点,探索海洋能源与海洋活动基础设施共用 [6] - 推进分布式新能源多领域融合开发,在交通场所建设新能源与用能一体化设施,应用柔性汇集、智能微电网、车网互动技术,推动新能源重卡及补能设施建设 [7] - 推动建筑光伏一体化发展,同步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光储直柔”新型建筑,深化农村能源革命整合分散式资源提升就地消纳能力 [7] - 推动新能源一体化聚合运营,提升功率预测精度,采用构网型技术推进多品种协同控制,打造系统友好型电站 [8] - 鼓励新能源与配建储能一体化调用,探索与其他电源实质性联营,推进基地集中监控和一体化运维,加快虚拟电厂规模化发展 [8] 大力推动新能源与多产业协同发展 - 加快新能源产业链“以绿制绿”,在资源富集地区提升装备制造绿电应用水平,打造新能源制造基地,推进全链条绿色制造 [9] - 支持新能源为主产业园区应用绿电直连、智能微电网、增量配电网等新业态,构建多能互补低碳零碳园区实现更高比例绿色制造 [9] - 统筹推进新能源与传统产业协同优化,引导高载能产业向新能源富集地区转移实现“西电西用”就地消纳 [10] - 引导石油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产业通过流程优化、自备电厂改造、配置储能提升负荷调节能力,降低用能成本并促进新能源消纳 [10] - 推动新能源与新兴产业融合,结合“东数西算”统筹算力绿电需求与新能源资源,推动新能源基地与算力设施协同规划 [10] - 在新能源富集地区推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与新能源协同布局集群发展,形成“以新促新”产业生态 [10] 积极推动新能源多元化非电利用 - 提升风光氢储协同发展水平,加强电制氢关键技术攻关提高电解槽性能,优化风光配比合理配置储电储氢设施,研发一体化自适应系统 [11] - 推动新能源弱并网、离网制氢模式发展,提升风光氢储一体化协同控制水平和自平衡能力 [11] - 稳步建设绿色氢氨醇综合产业基地,支持各地规划绿色氢氨醇、可持续航空燃料等氢基能源产业 [11] - 在风光开发潜力大、生物质水资源丰富地区布局可再生能源制氢氨醇基地,支持“沙戈荒”、水风光大基地开展绿色氢氨醇规模化制备 [11] - 鼓励沿海地区探索海上风电制氢氨醇技术发展航运绿色燃料加注,有序推动跨省区输运体系建设 [11] - 有序推动新能源供热供暖应用,在产业园区通过可再生能源电力供热、热泵、光伏光热一体化打造多能耦合综合供能站 [12] - 科学布局地热能供暖加强梯级利用,发展绿电直连供暖模式,探索地热能、风光、生物质等多热源互补高效利用 [12] - 推动新能源与热力系统联合优化调度,探索新能源供暖与岩土、水体等长周期储热技术耦合应用 [12] 强化组织保障 - 国家能源局优先支持新能源渗透率较高地区开展集成融合项目建设,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和要素保障 [13] - 优化项目核准、电网接入、电力业务许可证办理流程,鼓励一站式办理,研究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 [13] - 优化电力调度机制,推动新能源基地协同优化调度,通过虚拟电厂聚合分布式资源,细化并网调度技术标准和运行规则 [14] - 完善市场交易与认证机制,支持新能源基地以一体化模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推广多年期绿电购电协议 [14] - 探索新能源集成融合项目参与电能量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推动完善可靠容量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绿色氢氨醇等非电能源认证机制 [14]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国家能源局· 2025-11-12 16:58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能发新能〔2025〕93号,以下简称《指导意 见》)。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此接受了记者采访。 问:《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 一是提升新能源多品种互补开发水平,优化"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电源结构和储能配置比例,积极推进主要流域水风光 一体化开发,推进省内集中式新能源项目风光气储等互补开发。二是强化新能源开发空间集约复合利用,推动新能源集约 化选址、集群化开发,实现场区空间、基础设施、调节能力等方面共用。三是推进分布式新能源多领域融合开发,推动交 通、建筑、农业农村等领域的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四是推进新能源多品种协同联合优化控制,鼓励新能源在调控运 行、参与市场、运营维护等方面实现一体化,提升系统友好性和市场竞争力。 问:《指导意见》将从哪些方面推动新能源与多产业协同发展? 答: 一是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链"以绿制(造)绿",提升新能源装备制造绿电应用水平与空间集聚效能,支持构建多能互 补、高度自给的低碳零碳园区。二是统筹推进新能源与传统产业协同优化升级,以新能源资源引导重大生产力和基础设施 布局优化,引导传统产业通过生产工艺优化、科 ...
国家能源局:优化“沙戈荒”储能比例,探索新能源集成融合项目纳入容量补偿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11-12 16:17
核心观点 - 到2030年集成融合发展将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式,目标是显著提升新能源可靠替代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支撑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2][7] - 政策通过多维度一体化开发、多产业协同发展、多元化非电利用三大路径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8][13][16] - 重点优化"沙戈荒"基地电源结构和储能配置,探索打造100%新能源基地[9] - 推动新能源与交通、建筑、农村能源等多领域融合开发,鼓励光储充换一体化模式[11] - 完善电力市场机制,支持新能源基地一体化参与市场交易,探索容量补偿和绿色氢氨醇认证[20] 新能源多维度一体化开发 - 优化"沙戈荒"基地电源结构,因地制宜建设光热发电等调节性电源,合理控制煤电装机需求[9] - 鼓励熔盐储热耦合调峰、就地制绿氨掺烧等方式提升新能源与煤电协同水平[9] - 支持有条件地区探索打造100%新能源基地,发挥光热、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的调节作用[9] - 推进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开发,建设以抽水蓄能、新型储能为调节电源的新型基地[9] - 加强新能源大基地集约化选址,引导风光同场建设,实现空间和设施集约共用[10] - 推进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集约布置海缆廊道和登陆点,鼓励共享送出通道[10] - 推进交通能源融合,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港口等场所建设新能源一体化设施[11] - 推动建筑光伏一体化发展,建设"光储直柔"新型建筑,实现光伏与建筑同步设计施工[11] - 提升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精度,采用先进构网型技术,打造系统友好型电站[12] - 鼓励新能源与配建储能一体化调用,探索与其他电源实质性联营[12] 新能源与多产业协同发展 - 在新能源资源富集地区提升装备制造绿电应用水平,打造新能源制造基地[13] - 支持产业园区应用绿电直连、智能微电网等新业态,构建低碳零碳园区[14] - 引导高载能产业向新能源富集地区转移,实现"西电西用"就地消纳[14] - 推动石油石化、化工、钢铁等重点产业通过工艺流程优化和储能配置提升负荷调节能力[14] - 结合"东数西算"工程推动新能源基地与算力设施协同规划,促进电力算力双网融合[15] - 在新能源富集地区推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与新能源协同布局[15] 新能源多元化非电利用 - 加强电制氢关键技术攻关,提升电解槽技术性能以适应新能源波动特性[16] - 优化风光配比,合理配置储电储氢设施,提升风光氢储一体化协同控制水平[16] - 支持在风光开发潜力大地区规划布局可再生能源制氢氨醇综合产业基地[16] - 鼓励沿海地区探索海上风电制氢氨醇技术,发展航运绿色燃料加注[16] - 在产业园区通过可再生能源电力供热、热泵等方式打造多能耦合综合供能站[17] - 因地制宜发展绿电直连供暖模式,探索地热能、风光等多热源互补利用[18] 组织保障与机制优化 - 优先支持新能源渗透率较高地区开展集成融合项目建设[19] - 优化项目核准、电网接入等流程,鼓励实现一站式办理[19] - 推动新能源基地协同优化调度,通过虚拟电厂实现分布式资源聚合调控[19] - 支持新能源基地以一体化模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推广多年期绿电购电协议[20] - 探索将新能源集成融合项目纳入容量补偿范围,完善绿色氢氨醇认证机制[20]
国家能源局就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提出指导意见
新华财经· 2025-11-12 15:41
总体目标 - 到2030年集成融合发展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式 新能源可靠替代水平明显增强 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1] 多维度一体化开发 - 提升新能源多品种互补开发水平 优化“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电源结构和储能配置比例 因地制宜建设光热发电等调节性电源[1] - 合理控制新建基地煤电装机需求 鼓励以熔盐储热耦合调峰 就地制绿氨掺烧等方式提高新能源与煤电深度协同水平 提升基地绿电电量占比[1] - 支持有条件地区充分发挥光热 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等的支撑调节作用 探索打造100%新能源基地[1] - 发挥水电转动惯量大 启停快速和调节精准特性 积极推进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开发[1] - 探索建设以抽水蓄能 新型储能等为调节电源 带动周边风光大规模高质量开发的新型水风光一体化基地[1] - 结合地区资源禀赋条件和系统调节支撑需求 推进省内集中式新能源项目风光气储等互补开发[1]
国家能源局: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
央视网· 2025-11-12 15:40
央视网消息:据国家能源局网站消息,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 见。其中提出,到2030年,集成融合发展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式,新能源可靠替代水平明显增强, 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安全可 靠的绿色能源保障。详情如下: 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能发新能〔2025〕9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能源局,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各派出 机构,有关电力企业: "十四五"以来,在"双碳"战略目标引领下,我国新能源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新能源装机规模历史 性超过火电,迈入发展新阶段。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规模越来越大、电量占比越来越高,系统消纳压 力持续加大,国土空间等要素保障难度日益增加,迫切需要转变新能源开发、建设和运行模式,实现集 成融合发展。现就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完 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系统融合、一体开发,统筹推进新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