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元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汇率升值:节后悬念几何?
民生证券· 2025-05-06 21:13
亚洲货币近期表现 - 离岸人民币一度涨破7.20,港币连续触及强方兑换保证,台币两天累计上涨超9%[3] 人民币升值空间分析 - 美国大幅加征关税时人民币贬值有限,对中美谈判缓和带来的升值预期应克制[3] - 人民币水平有央行心理价位(7.1和7.0是较在意水平)和相对其他货币变化两个标准,极端情况下人民币相对欧元涨回4月10日前水平对应美元兑人民币大致为7.05[4] - 五一后预计央行不刻意扭转人民币升值,会控制涨幅并寻找新震荡中枢[4] 中长期亚洲货币异动信号 - 亚洲货币集体“异动”或反映汇率范式变化,美元压力将是结构性的[4] 不同汇率模式分析 - 港币锚定美元模式,美元体系动摇下需思考因维持“强方保证”持有过多美元问题,长期中美脱钩或降低港币与美元体系绑定必要性[4][5] - 台币“汇率低估+民间金融循环深度绑定美国”模式,2022年以来保险机构降低汇率对冲敞口,台币快速大幅升值威胁机构资产负债表稳定,短期可减少美国资产持仓或增加对冲敞口,中长期多元化投资或买黄金分散风险[7] - 人民币“限制波动+限制金融机构对美元循环的参与度”模式,管制下离岸和在岸有区别,假期后波动率会下降回归正常交易[8] 风险提示 - 特朗普贸易谈判转向强硬或致美元贬值、亚洲货币升值,影响经济和市场稳定[8] - 美国强加非美货币升值条款或致美元体系崩溃、全球市场动荡[8]
中美贸易战反复下,中间价仍是汇率锚
南华期货· 2025-04-21 10: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综合通胀、关税政策、美元流动性评估,市场定价逻辑短期聚焦关税政策衰退传导效应与美债市场流动性压力,中长期投资者或重新评估美元信用体系稳定性等潜在重构路径;这种定价机制体现国际货币体系结构性隐忧,美元体系边际承载能力受拷问;美元霸权维系核心在于美国经济能否在多维压力测试中保持安全边际;近期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与美元指数背离走势强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单一美元波动敏感度下降;随着关税事件对汇率压力减缓,在稳汇率政策框架下,美元兑人民币或在新中枢双向波动,预计本周在7.30附近运行 [2][14] 各目录总结 一周行情回顾及展望 - 外汇市场行情回顾:截至2025年4月21日,CFETS、SDR、BIS指数较前值回落;4月18日16:30,美元指数较前一周周五贬值,在岸人民币、离岸人民币、日元、欧元、英镑相对美元升值 [3][5][7] - 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周度复盘:近期美元指数大幅下行核心逻辑为美国经济走弱和关税政策软化,多数货币相对美元强势 [12] - 行情展望:同报告核心观点 [14] 人民币市场观测 - 政策工具跟踪 - 逆周期因子:上周五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7.2069,较前一周周五升值18个基点 [15] - 投资者预期及情绪跟踪 - 企业部门预期:2025年2月,银行结汇11324亿元人民币、售汇12070亿元人民币;1 - 2月累计结汇24364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28358亿元人民币;2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42068亿元人民币、对外付款39986亿元人民币;1 - 2月累计涉外收入85775亿元人民币、累计对外付款85599亿元人民币 [19] - 海外投资者预期:上周五离岸与在岸人民币汇率价差显示海外投资者对人民币相对于美元贬值情绪降温 [24] - 专业投资者预期:上周五美元兑离岸人民币1年期NDF收盘价为7.1145且较上周五下行,USDCNY风险逆转期权指标显示市场对人民币贬值情绪大幅降温 [26] - 衍生品市场跟踪 - 香港人民币期货市场状况:展示港交所USDCNH期货成交价(2506活跃合约)及期货与现货价差相关图表 [30][31] - 新加坡人民币期货市场状况:展示新交所USDCNH期货成交价(2506活跃合约)及期货与现货价差相关图表 [34][35] 重点关注数据及事件 - 一周全球重点事件回顾 - 中国:2025年一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0.3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1.3%;2024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64.1万亿元,同比增长23%;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工信部介绍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 [37][38] - 美国:4月纽约联储制造业指数 - 8.1;3月进口物价指数环比降0.1%;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对我国相关领域301调查最终措施;财政部长和日本财务大臣4月24日会谈 [39][40] - 英国:3月失业率4.66%;3月CPI同比升2.6%;3月零售物价指数环比升0.3% [41] - 欧元区:2月工业产出环比升1.1%;4月ZEW经济景气指数 - 18.5 [40] - 日本:3月核心CPI同比升3.2%;考虑放宽进口汽车安全规定应对美国关税压力 [43] - 其他:加拿大3月CPI同比升2.3%;惠誉对经济增长、利率、油价等作出预测;加拿大央行维持利率不变;世贸组织下调全球商品贸易增长预测;土耳其央行加息 [44][45] - 一周全球央行发言梳理 - 中国央行: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介绍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领导人强调中马合作;外交部、商务部回应美对华加征关税 [46][47] - 美联储:财长表示不认为债券市场抛售美国资产;理事沃勒称关税幅度小可能下半年降息;主席鲍威尔警告特朗普关税政策通胀效应;哈玛克表示维持政策稳定;总统施压鲍威尔降息 [48][49] - 日本央行:首相表示不考虑报复性关税;行长暗示关税损害经济可能暂停加息;首相强调汇率讨论公平性 [50] - 英国央行:财政大臣表示应与中国接触 [52] - 其他:加拿大财政部给予商品临时关税豁免;韩国财长将与美国财长会谈;意大利总理会见美国总统缓和贸易紧张局势 [53] - 本周重点关注金融、经济数据及事件:包括中国央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美国M2货币供应量、美联储利率决议等多项数据和事件待公布,还有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相关人员发言安排 [53] 国际相关行情 - 主要国家汇率行情:展示美元指数、欧元兑美元、美元兑韩元等多种货币汇率走势图 [55][56] - 大类资产联动:展示伦敦金、VIX、WTI原油库欣价格、Brent原油现货、标准普尔500指数、沪深300指数等走势图 [72][73][74] - 资金面:展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Shibor报价、SOFR报价走势图 [79] - 中美利差:展示中美利差、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10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走势图 [81][82] - 人民币汇率指数:展示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走势图 [84]
美元体系的悲歌
海豚投研· 2025-04-19 16:43
美元体系机制 - 当前全球经济体系建立在美元主导、美国需求驱动的美式全球化基础上,形成巨量双边贸易和资本流动[4] - 美元体系依赖金融自由化和纯信用货币扩张能力,通过美元信贷/存款、资产/负债链接全球经济体[4] - 非美经济体对高增长和资产配置的需求推动美元体量持续扩张,适龄劳动人口转移导致美元区域内收入再平衡[5] 全球化特征与影响 - 低平均工资拉平菲利普斯曲线,压低全球通胀水平,传统货币政策因跨境资本流动自由化而失效[8] - 发达经济体呈现低增长、低通胀弹性和低利率,新兴经济体则呈现高增长、高通胀弹性和高利率[8] - 企业部门成为主要受益者,享受低利率、灵活税收和全球化市场收入,而主权和居民部门受限于国界和身份[11][14] 企业案例与全球化差异 - 苹果等跨国企业通过全球生产基地部署、多币种融资、避税自由和大类资产配置实现全球化优势[15] - 当前全球化与半世纪前不同,企业部门更具灵活性,全球化含义对企业更为丰富[14] 政策应对与挑战 - 美国政府通过供给侧经济学、全球税制和移民政策试图实现制造业回流和劳动收入再平衡[14] - 特朗普关税政策本质是"全球税制"的另一种表达,旨在打击贸易顺差经济体的转口贸易和FDI[18][19] - 关税政策可能由美国消费者、企业或他国厂商承担,分别导致经济增长拖累、企业利润下降或他国收入损失[24] 国际货币体系未来 - 欧洲和中国开始转向内需驱动,但改变经济增长模式需要Decade级时间周期[24] - 美元体系可能面临转折点,贸易端解耦可能扩展至资产/负债和双边资本流动逆转[30] - 美元储备货币地位可能因多边结算格局而受冲击,各国资产配置可能转向多币种或超主权资产[32] 美元体系框架问题 - 美元体系存在特里芬难题、N-1问题和三元悖论等失衡问题[40] - 美国面临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主体矛盾,以及与非美经济体的供需、收支等对称性问题[40] - 货币/财政锚定问题突出,通胀目标制作为全球货币锚定本国价格水平的合理性存疑[38]
美元体系的悲歌
海豚投研· 2025-04-19 16:43
美元体系起源与机制 - 当前全球经济与货币体系基于美式全球化三大机制:美元作为单一主导货币、美国需求作为全球增长来源、资本流动不受限制[3] - 美元体系形成巨量双边贸易流动(美国生产货币/出口需求,非美囤积货币/出口供给)和双边资本流动(美元信贷/存款、资产/负债链接全球)[3] - 非美经济体高增长需求和资产配置需求推动美元体量持续扩张,使美元体系规模远超美国本土经济[4] 全球化收入再平衡 - 柏林墙倒塌与中国入世带来巨量适龄劳动人口涌入,实现美元区域内收入向低成本工人转移[6] - 老龄化经济体转移本国劳动收入,全球平均工资下降拉平菲利普斯曲线,压制通胀[6][9] - 发达经济体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与新兴经济体高增长/高通胀弹性/高利率共存,投资需求转移至新兴市场[9] 企业部门优势 - 跨国企业成为主要受益者,享有低利率、灵活税收身份和全球化市场收入[12] - 以苹果为例:占据全球手机市场极高份额,生产基地部署于劳动力成本最低经济体[13] - 企业具备跨境身份复制能力,主权和居民部门受国界/公民身份限制[16] - 大药企案例:全球供应链切碎、多币种融资、避税自由、全球资产配置[17] 美国政策应对 - 拜登/耶伦推行"供给侧经济学"和"全球税制"试图回流制造业和税基[16] - 特朗普关税政策本质是"全球税制"变体,无差别征收防止转口贸易和FDI规避[21] - 关税政策缺陷:未涵盖服务贸易(如荷兰/瑞士收入来源),未针对本国企业部门[25] 国际货币体系挑战 - 欧洲扩大国防开支、中国转向消费驱动试图替代美国总需求,但模式转型需十年周期[26] - 关税成本承担者三选一:美国消费者(拖累增长)、企业(利润下降)、他国(收入/汇率牺牲)[26] - 美元储备地位可能因多边结算格局和资产配置转向多币种/超主权资产(黄金/BTC)受冲击[33] 潜在解决方案 - 联邦中央基建基金设立、反向马歇尔计划、科技巨头反垄断、托宾税引入等系统性改革[34] - 美元体系三率逐底:零利率(低通胀)、税收竞争低税率、汇率贬值争夺贸易份额[37][39] - 通胀目标制作为全球货币锚定本国价格的合理性存疑[39] 结构性矛盾 - 特里芬难题/N-1问题/三元悖论揭示体系失衡[42] - 美国三重矛盾:本土国家/美元区管理者/全球秩序主导者身份冲突[42] - 经济部门错位:主权/企业/个人全球化能力不匹配[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