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医疗
icon
搜索文档
医疗与消费周报:AI医疗:技术赋能驱动诊疗从“经验”到“数据”转型破局三重壁垒向普惠化进阶-20250726
华福证券· 2025-07-26 21:03
华福证券 2025 年 7 月 26 日 策 略 研 究 策 略 医疗与消费周报——AI 医疗:技术赋能驱动诊疗 从 "经验" 到 "数据" 转型 破局三重壁垒向 普惠化进阶 投资要点: 近期观点 相关报告 1、医药指数本周关注的 6 个子行业中 5 个录得正收益,表现良好。 1、加配中小盘和红利——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中 报持仓透视——2025.07.22 2、回顾历次 3500 点——2025.07.20 3、市场状态高频数据库——7 月第 3 周—— 2025.07.20 定 期 报 告 2、AI 医疗依托互联网与数据,融入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旨 在提升诊疗效能、破解医疗资源等结构性问题,应用广泛且核心能力 分感知、计算、认知智能三层;其核心价值是将医疗数据转化为决策 支持,推动诊疗从 "经验驱动" 转向 "数据驱动"。当前面临数据壁垒 等挑战,未来可通过 "AI + 边缘计算" 下沉基层及 "监管沙盒" 加速 创新,需技术、医疗、政策合力实现普惠化与精准化。 风险提示 华福证券 团队成员 分析师: 赵月(S0210524050016) zy30563@hfzq.com.cn 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宏观需求 ...
资金加速进场本周融资净买入逾392亿元
证券时报· 2025-07-26 02:13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冲上3600点创年内新高 深证成指突破11000点同样创年内新高 创业板指 沪深300 上证50等指数均创阶段性新高 [1] - 周成交额快速放大至9.24万亿元 创5个月新高 [1] - 融资资金连续5周加仓均超百亿 全周融资净买入392亿元为年内次高 融资余额突破1.9万亿元 [2] 行业资金流向 - 机械设备 有色金属 医药生物三行业均获超40亿元融资净买入 电子 建筑装饰等行业获超30亿元净买入 银行 通信等行业获超20亿元净买入 [2] - 有色金属行业获32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 机械设备 基础化工 建筑装饰 非银金融等行业均获超200亿元净流入 电力设备 医药生物 建筑材料等行业获超百亿元净流入 [2] - 偏股型基金股票仓位达85.8% 环比提高0.5个百分点 通信 银行 国防军工 非银金融等行业持股占比环比分别提升1.9% 0.9% 0.8% 0.6% [2] 后市展望 - 预计2025年下半年可能出现类似2014年下半年的突破 需等待经济或政策催化 当前市场特征类似2013-2014年和2019年震荡市 最终大概率走向全面牛市 [3] - A股近期偏强运行 哑铃型风格向大盘成长切换迹象初现 关注航空装备 风电 存储等有补涨空间的景气成长及"反内卷"品种 [3] 草甘膦行业 - 草甘膦概念全周强势 板块指数创近2年新高 红太阳 扬农化工 新安股份 诺普信等涨幅居前 [4] - 拜耳考虑退出美国除草剂业务 其旗下孟山都草甘膦产能31万吨占全球1/3 若破产将重塑全球供给格局 [4] - 南美需求旺季叠加巴西大豆玉米种植面积增加 草甘膦需求激增 中国5月以来出口量增50% 渠道库存降至5.1万吨五年低位 [4] - 草甘膦价格自5月持续上涨 目前约2.6万元/吨 较6月底涨超9% 较5月低点涨逾11% [4] - 主流企业排单充足 行业库存低位 新单成交价持续上涨 国内"反内卷"会议有望改善竞争格局 转基因作物面积增加及百草枯禁用将推动需求增长 [5] AI医疗行业 - AI医疗板块指数连续8个交易日创历史新高 塞力医疗 一品红年内涨幅超300% 美迪西 荣泰健康 悦康药业等涨幅超100% [6] - 医疗机构加速数字化转型 大型科技企业布局医疗垂直领域大模型 广东省公布首批289个"AI+医疗卫生"应用场景案例 [6] - 中国"AI+医疗"市场规模预计2033年达3157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43.1% AI将拉大行业龙头与追随者差距 衍生新服务和功能带来增量 [6]
AI诊疗技术日新月异,如何搭建更灵活、平权民主的监管模式
南方都市报· 2025-07-25 18:38
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现状 - AI辅助诊断等技术已逐渐成熟并应用于医疗领域,更多技术路线的AI产品正尝试进入医疗各个环节 [1] - AI为医疗卫生行业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个性化、个体化医疗健康服务的可及性 [1] - 产业界嘉宾对AI医疗持乐观态度,畅谈正在和即将进入临床使用的前沿技术及未来设想 [1] AI医疗的技术探索与案例 - 强联智创正在开发治疗脑卒中等疾病的AI产品,探索AI机器人自主完成手术或由AI负责关键决策结合数据计算最优治疗方案 [2] -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利用AI集成不同维度和模态的信息构建病人个体化模型实现精准治疗,如通过数字孪生设计个体化用药方案并预测治疗效果 [2] - 美敦力认为当前AI仍发挥辅助作用,临床决策由医生主导因AI难以解释建议背后的推理过程 [2] AI医疗的监管挑战 - 当前监管对AI技术评审审慎,需通过药监局、卫生系统/医院及医生三层监管 [3] - 多层监管虽拖慢技术落地但保证病人安全性和有效性,企业需投入更多时间进行临床试验验证 [3] - 当前监管体系不足以应对AI技术快速发展,需向更灵活开放方向改革 [3] 监管框架的改革方向 - AI医疗监管是关键但尚未决策好的领域,行业应与政府合作打造监管框架保护公众权利并建立职业道德框架 [4] - 传统监管机构如世卫组织采用垂直思维自上而下模式,而AI医疗监管需更平权化、民主化,加快专家召集和信息汇集速度 [4][5] - 政府需以灵活敏捷方式决策使医疗卫生体系及时调整,各国需交付个体化医疗 [5]
超越评级的信号:讯飞医疗(2506.HK)获ESG A级背后的长期主义
格隆汇· 2025-07-25 16:07
国泰海通证券最新的一篇研报指出,国内ESG基金发行保持热度。近一年共发行ESG公募基金产品240只,发行总份额 为1716.83亿份。截至今年7月20日,市场上存续ESG基金产品共906只,且ESG基金产品净值总规模达10297.98亿元。 这一强劲增长态势清晰表明,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要素对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已深度融入投资决策的 核心考量。投资者日益认识到,ESG表现优异的企业通常在风险管理、创新能力和长期韧性上更具优势,更能适应复 杂环境,进而创造更稳定、可持续的回报。 在此背景下,近日讯飞医疗首次被纳入Wind ESG评级,获评A,综合得分7.55。作为AI医疗解决方案的领军者,讯飞 医疗将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深度融合,此次评级不仅超越6.08分的行业均值,更系统性的彰显出其在ESG三大维度 的突破,为行业树立了"科技向善"的新标杆。 那么,讯飞医疗能在Wind ESG评级首秀中就取得高于行业均值的佳绩,其背后的支撑逻辑与实质性突破究竟何在? 当下,全球ESG投资正加速融入主流投资决策中。 | 排名 | 代码 | 证券简称 | ESG评级 | 2025.07.23 | SG综合得分 | 环 ...
国产大模型,一举通过12门主任医师考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14:57
行业趋势 - AI赋能下的搜索产品正逐渐向专业、全能的医生形象发展,用户习惯通过搜索解决健康问题[1] - 健康大模型技术持续迭代,从2023年初开始构建并沉淀至今[5] 公司技术突破 - 夸克健康大模型通过中国12门核心学科的主任医师笔试评测,成为国内首个完成该挑战的大模型[1] - 模型核心突破在于构建"慢思考能力",融合链式推理与多阶段临床演绎路径建模,实现分阶段深入推导[6] - 采用"双数据产线+双奖励机制"工程体系,将医学数据分类为可验证(诊断类)和不可验证(健康建议类),并引入过程奖励模型和结果奖励模型提升推理质量[7] 产品应用 - "主任级AI医生"能力已集成至夸克AI搜索,用户可通过深度搜索调用该功能[2] - 平台月活用户突破200万医学生,覆盖超半数医学生群体,主要用于基础知识搜索、考试备考和临床辅助诊疗[7] 技术理念 - 训练重点不在于让AI回答医学问题,而是培养其医学思维模式[4] - 通过临床可解释性和推理一致性的双重优化,提升模型的专业性[7]
CXO+医疗耗材+ AI医疗多板块爆发,医疗器械ETF(159883)和港股医疗ETF(159366)连续上涨
搜狐财经· 2025-07-25 12:48
医疗器械ETF表现 - 医疗器械ETF(159883)早盘上涨0.96% 盘中一度涨近2% 冲击八连涨 [1] - 该ETF早盘净申购份额达1.8亿份 最新流通份额47.62亿份 近一个月增长近10亿份 [1] - 最新流通规模24.66亿元 为Wind行业类ETF中最大医疗器械ETF产品 [1] 港股医疗ETF及政策动态 - 港股医疗ETF(159366)早盘收涨2.08% 盘中一度涨超4% 冲击3连涨 [2] - 国家医保局推出新举措 包括统一新设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优化药品首发价格机制 支持创新药械全球化 [2] - 第11批集采规则优化 不再以最低报价为唯一锚点 要求最低报价企业公开说明合理性 [2] 行业复苏与政策预期 - 国内设备招标数据持续恢复 库存压力消化后Q3业绩有望环比复苏 [2] - 高值耗材板块或迎戴维斯双击 集采政策优化减弱估值压制 支付端鼓励创新利好头部企业 [3] - CXO板块外需订单趋势向好 头部公司毛利率保持韧性 在美联储降息等催化下有望强劲复苏 [3] ETF产品特性 - 港股医疗ETF(159366)聚焦AI医疗+CXO+医疗器械 支持T+0交易 [3] - 医疗器械ETF(159883)跟踪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 覆盖医疗设备/耗材/体外诊断等领域 [3]
港股CXO概念股盘初走高,康龙化成涨超10%,恒生医疗ETF(513060)放量涨近2%!
新浪财经· 2025-07-25 10:45
港股市场表现 - 隔夜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中概指数跌1.54% [1] - 港股三大指数低开 恒指跌0.53% 国指跌0.45% 恒生科技指数跌0.51% [1] - 港股CXO概念股盘初走高 康龙化成涨超10% 昭衍新药涨超6% 药明生物涨超4% [1] - 医疗器械板块持续走高 正川股份 康泰医学涨停 南微医学涨超10% [1] - 恒生医疗ETF(513060)涨近2% 成交额近8亿元 换手率近10% [1] CXO行业分析 - CXO龙头业绩率先企稳 行业增速拐点有望到来 [2] - 全球TOP30大药企研发投入平稳增长 带动CXO龙头业绩企稳 [2] - GLP-1多肽 小分子减肥药赛道高度景气 客户订单充足 [2] - 中国双抗 ADC出海交易火热 CRO/CDMO订单饱满 [2] - 中美关税博弈缓和 国际局势有望改善 [2] - 2025年内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 投融资回暖 [2] 医疗设备与新技术 - 设备板块业绩有望迎来拐点 重点关注弹性 [3] - 高值耗材集采影响出清 关注基本面好转个股 [3] - IVD企业业绩短期承压 关注出海进展 [3] - AI+医疗 脑机接口等新技术领域政策利好 商业化加速 [3] - 恒生医疗ETF(513060)覆盖港股医疗全产业链 前十大成分股权重59% [3] 信用债ETF - 信用债ETF博时(159396)久期短 静态收益高 波动率低 [4] - 产品纳入通用质押式回购 可增厚收益 拓宽融资渠道 [4] - 流动性强(T+0交易) 分散个券风险 适配防御性配置 [4]
拐点到了?医疗继续涨!A股最大医疗ETF(512170)续涨超2%,南微医学、康龙化成飙升逾10%!
新浪基金· 2025-07-25 10:01
医疗板块市场表现 - 7月25日医疗板块持续上涨,南微医学、康龙化成涨幅均超过10%,乐普医疗、泰格医药跟涨 [1] - A股最大医疗ETF(512170)场内价格上涨超过2%,创2024年11月14日以来新高 [1] - 医疗ETF开盘20分钟成交额突破5亿元 [1] 医保政策新举措 - 国家医保局召开医保支持创新药械座谈会,推出多项价格政策新举措 [3] - 新政策包括统一新设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加快科技创新成果临床应用 [3] - 研究实行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以及优化挂网服务 [3] - 政策旨在鼓励药品研发创新并推动中国创新药械走向国际市场 [3] 行业分析观点 - 在"反内卷"和"集采优化不再唯低价论"背景下,医药医疗估值和业绩确定性有望修复 [3] - 医疗器械行业迎来拐点机会,预计Q3多家公司将实现高增长 [3] - 产品创新将持续催化行业发展,国际化和并购将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3] 投资机构推荐 - 看好医疗器械+CXO领域,推荐关注A股最大医疗ETF(512170) [3] - 医疗ETF聚焦"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与AI医疗相关度高,覆盖6只CXO龙头股 [3] - 看好创新药+中药领域,推荐关注国内首只药ETF(562050) [3] - 药ETF覆盖"化学药+生物药品+中药"三大领域制药龙头 [3]
超70亿!赴港二次上市!国产医械龙头的全球跃迁时刻
思宇MedTech· 2025-07-24 16:27
迈瑞医疗业务框架 - 公司业务清晰划分为三大支柱: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2024年全年营收367亿元人民币,归母净利润约117亿元,研发投入超40亿元(占营收11%)[2] - 构建"三瑞"生态体系:瑞智联(设备互联平台)、瑞影云++(超声影像云平台)、迈瑞智检(检验自动化系统),实现从单点设备到整体解决方案的升级[3][4][5][7] 技术布局与AI应用 - 推出"启元"重症医疗大模型(准确率95%+),已部署多家医院ICU科室,与腾讯医疗联合开发[10] - 超声图像自动识别、化学发光智能校准、远程超声服务等技术已落地,采用私有云+本地AI芯片混合架构[10] - 建立多所临床联合实验室保持算法更新,AI战略体现"场景牵引"与"技术融合"特征[10] 全球化战略进展 - 2024年国际业务收入164亿元(同比+21.3%),占总营收44.75%,欧洲市场增速达31.8%,覆盖美国80%IDN医联体[12][13] - 在13国设立本地化生产项目,印度/印尼/巴西等国建立注册、服务团队与集采对接能力[13][14] - 从"高性价比出口"转向"跨国解决方案商",境外收入占比从38.79%提升至44.75%[12][13] 新业务拓展 - 以66.52亿元收购惠泰医疗24.61%股份,切入心血管介入器械市场[15] - 微创外科业务增长超90%(超声刀/硬镜系统/能量平台),骨科/AED/动物医疗培育新增长点[16] - 构建设备+耗材+算法捆绑的"闭环生态",提升客户粘性与议价能力[16] 行业竞争环境 - 集采政策冲击(如化学发光检测降价47.02%),公司以"中高端+平台+服务"组合应对[17] - DRG支付制度推动医院采购转向"全周期成本控制",需提供标准化与自动化管理支持[17] - 联影医疗(影像生态)、微泰医疗等国内竞争者快速崛起,行业面临同质化竞争压力[17] 赴港上市动因 - 匹配国际品牌定位,吸引全球机构投资者,强化海外收入(占比近45%)的资本支撑[22] - 推进武汉第二总部(45亿元投资)与苏州AI医疗中心建设,资金需求明确[22] - 提升全球品牌认知与治理结构,为国际并购奠定基础[22] 行业标杆意义 - 从"替代进口"到"输出标准",为国产医疗企业全球化提供样板[19] - 联影医疗、启明医疗等企业正沿细分领域复制"全球市场+国产替代"路径[19] - 公司战略体现"中国方案"全球表达能力,关键在转化为持续品牌信任与份额[20][21]
冲击7连阳!医疗器械指数ETF(159898)午后冲高大涨2.36%,板块反转要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7-24 13:53
政策层面看,集采规则在过去2-3年实践中不断完善,集采中标价格可预期,多个品类的续采也已经完 成。此外2024年由于设备更新政策落地时间集中在2024年下半年,行业招采量下滑,2024年四季度以来 终端招采高速增长,目前看趋势延续。 基本面上看,医疗器械出海进展较为积极。2020年冠脉支架集采以来,行业内公司对国内市场增速放缓 已有预期,把更多资源投放在海外市场上。目前来看,无论是出口占比高的低耗、医疗设备,还是出海 比例低的高值耗材,各领域器械公司均积极探索出海,区域普遍以东南亚、欧洲、南美为主。 以跟踪该指数的医疗器械指数ETF(159898)为例,过去5日该ETF连续获近1600万元资金净申购。从 行情上看,医疗器械指数ETF午后大涨2.36%冲击7连阳。 成份股方面,万孚生物涨逾11%,达安基因、微电生理、心脉医疗、爱博医疗涨逾7%,天智航、透景 生命、明德生物、威高骨科多股跟涨。 | 0.565 +0.013 +2.36% | | | | 医疗器械指数ETF | | 米 | | --- | --- | --- | --- | --- | --- | --- | | | | | | 15989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