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碳目标
icon
搜索文档
英大证券晨会纪要-20250701
英大证券· 2025-07-01 10:40
报告核心观点 - A股短期有望震荡偏强,中长期向好有望延续震荡上行趋势,可关注中报业绩超预期、科技、超跌反弹三条投资主线 [1][2][10] 总量研究 A股大势研判 周一市场综述 - 早盘提醒银行股或承压,投资者不宜盲目抄底,应等待企稳信号,关注科技题材股投资机会 [4] - 沪深三大指数震荡走高,早盘开盘涨跌不一后集体走强,创指半日涨近1%,午后三大指数集体收涨,创指涨超1% [4] - 行业方面,航天航空、游戏等板块涨幅居前,证券、银行等板块跌幅居前;概念股方面,人脑工程、盲盒经济等涨幅居前,券商、参股期货等跌幅居前 [4] - 个股涨多跌少,市场情绪活跃,两市成交额14869亿元,上证指数涨0.59%,深证成指涨0.83%,创业板指涨1.35%,科创50指涨1.54% [5] 周一盘面点评 - 航天航空等军工股大涨,受头部船舶公司换股并购及九三胜利日大阅兵消息影响,后续可逢低关注航空等细分领域 [6] - 人脑工程概念股大涨,因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展示成果,但目前大概率处于炒概念阶段 [7] - 游戏股大涨,传媒行业是科技进步受益较多的下游应用行业,后市游戏等产业发展前景较好 [7][8] - 光伏设备等新能源赛道活跃,固态电池技术取得进展,新能源赛道有技术性反弹需求,基本面需求持续,值得逢低关注 [9] 后市大势研判 - 短期行情有望保持相对强势,指数短期震荡偏强概率较大,可持续关注科技股、券商股及成交量对市场的影响 [1][10] - 中长期市场向好,随着政策落地、流动性共振及资金引入,A股有望延续震荡上行趋势 [2][10] - 投资机会关注中报业绩超预期、科技、超跌反弹三条主线 [2][11] 晨早参考短信 - 短期行情有望保持相对强势,指数大概率震荡偏强,关注科技股、券商股及成交量对市场的影响 [12] - 投资机会关注中报业绩超预期、科技、超跌反弹三条主线,科技题材需深挖基本面规避风险 [12]
镌刻煤化工发展“新坐标” ——宝丰能源全球最大煤制烯烃项目实现重大工业化突破
中国化工报· 2025-07-01 10:28
项目概况 - 宝丰能源内蒙古年产300万吨烯烃项目是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煤制烯烃项目,采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DMTO-Ⅲ技术首次产业化 [1] - 项目实现连续稳定生产超200天,综合能耗低于行业标杆值15%,日均生产聚烯烃9000吨 [1][2][6] - 项目18个月建成投产,刷新产能规模、建设工期等多项行业纪录,是内蒙古投资最大、落地最快的现代煤化工项目 [5][6] 技术创新 - 全球首创"绿氢耦合煤制烯烃"工艺,每生产1吨烯烃可减碳1.8吨,替代传统煤气化制氢 [2] - 采用23项国产化装置设备,其中包含国内首台电驱11万空分压缩机,实现23项技术国内国际领先 [3][4] - 创造"五个全球最大"和"三个全国最大"装备纪录,推动煤化工装备从"跟跑"向"领跑"跃迁 [3] 产业影响 - 每生产1吨烯烃可减少原油进口约3吨,为能源安全构筑"化学防线" [2] - 高端聚烯烃产品突破航天航空碳纤维、光伏EVA胶膜等高端材料"卡脖子"问题 [3] - 2025年预计实现工业产值300亿元、纳税超30亿元,解决就业6000人 [6] 战略规划 - 公司计划将煤制烯烃产能提升至千万吨级以上,布局煤制油产业及下游高端精细化工 [6] - 未来拟突破700℃超超临界发电、低阶煤分质利用等技术,探索"风光氢储煤"一体化模式 [7] - 目标打造全球首个"零碳煤化工园区",牵头制定煤化工低碳技术标准 [7]
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打造新型能源体系正当时
中国化工报· 2025-07-01 09:57
能源体系转型 -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成为时代命题 能源化工行业需以绿色低碳和科技创新打造新型能源体系 [1] - "十五五"时期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攻坚期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 加速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举措 [1] - 到2060年中国能源结构中非化石能源占比将从20%以下提升至80%以上 需逐步减少化石能源燃料路径利用 拓展原料路径利用 研发碳捕集新技术 [1] 传统能源转型路径 - 传统化石能源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发挥主体能源作用 推动洁净能源规模化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 [2] - 氢能发展为钢铁石化等难脱碳领域提供碳减排解决方案 生产过程低碳化是行业绿色发展必由之路 [2] - 中国石化已投产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CCUS示范项目) 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百万吨 [2] 能源安全保障 - 能源规划需将保供放在首位 化石能源要发挥煤炭供能主体能力 提升油气特别是天然气供应能力 [3] - 非化石能源需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 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 [3] - 行业需以需求为导向攻关关键技术 提升数字化水平 建设零碳园区和工厂 提高新能源产业竞争力 [3] 行业活动 - 论坛发布《2025能源产业生态报告》 为80余家企业颁发"双碳"目标优秀案例证书 [3] - 会议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办 《中国石油石化》和《国企》杂志社承办 [3]
2025能源产业生态报告发布—— 我国整体能源结构仍面临挑战
中国化工报· 2025-07-01 09:53
能源结构转型 - 当前能源结构已实现从"一煤独大"到多元协同的转型突破 但行业整体仍面临严峻挑战 [1] 传统化石能源 - 石油和天然气产业需保供稳产与绿色转型并重 煤炭行业需清洁高效利用与低碳转型深化齐驱 [1] - 炼油能力将在2028年左右达峰 2035年成品油消费量降至2.3亿吨 石油需求进入由增转减阶段 [1] - 未来10~15年天然气将在工业、发电、城市燃气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1] - 煤炭面临开采智能化程度低、煤电低碳化技术不成熟、高端煤化工技术待突破、经济性不足、碳排放难降低等问题 亟须提高清洁高效利用水平 [1] 新能源领域 - 氢能产业同时面临爆发式增长与大面积亏损 "安全稳定、经济合理、绿色低碳"的"不可能三角"对产业安全、成本和基础建设构成挑战 [2] - 太阳能产业实现"全球产能规模最大、产业体系最全、产品转换效率最高"的"三最" 但光伏市场有待规范 [2] - 风能产业存在"内卷"问题 需解决风力发电机质量及退役风机回收问题 [2] - 生物质能年生产量约35亿吨 利用率仅为13% 需加快在生物质发电、生物甲醇等新兴领域步伐 [2] 多能互补 - 多能互补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本质和重要抓手 需各细分能源行业企业互通有无 横向纵向打通产业链体系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
专论 || 吴鹏飞:激活新能源汽车下沉市场消费潜力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1 09:08
新能源汽车县乡市场发展现状 -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政策推动下加速向县乡市场渗透,县乡农村成为新增长极 [1] - 截至2025年3月底,全国县域充电设施覆盖率为97.31%,乡镇覆盖率为76.91%,充电桩数量仅占全国总量的15% [1] - 2024年农村户籍人口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仅占全国37.8%,充电便利性不足是阻碍购车决策的首要因素 [1] 县乡充电设施发展制约因素 - 设施布局与需求错配:充电桩多集中于城区核心地区,农村居民聚居区、物流枢纽等实际需求区域覆盖率不足 [2] - 建设投资大、盈利能力差:县乡充电设施配电扩容成本较城市高30%-50%,初始投资回收期普遍超过8年 [3] - 运营效率低下:县域公共充电桩故障率普遍在5%-15%,部分县乡站点故障率高达90%,平均维修时间达48小时 [3] 县乡充换电网络建设解决方案 - 优化规划布局:建立"县乡需求-市级匹配-省级统筹"三级协同机制,绘制充电需求热力图,优先在居民聚居区等重点区域布局 [4] - 创新发展机制:推行"政府+企业+村集体"共建模式,将充电设施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考核体系 [5] - 强化资金保障:建议发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专项长期国债,探索收益权质押融资,对高利用率县乡给予运营补贴 [6] - 健全激励措施:建立"优秀激励、合格整改、不合格退出"的竞争机制,对优秀示范县乡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7] - 加强价格引导:实施容量电价优惠,扩大峰谷电价差值,设定充电服务费上限标准 [8] 县乡充电设施应用场景创新 - 围绕农产品运输需求建设"充电+冷链"一体化站点,依托风光绿电资源推动"充电桩+光伏电站"一体化项目 [4] - 针对旅游资源专线配套"快充+换电"设施,促进充电网络资源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深度融合 [4]
世界持续看好中国机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1 08:51
马来西亚丝路之友俱乐部主席黄振隆表示,国际社会始终对中国经济前景抱有信心,原因在于中国14亿 人口的巨大消费潜力、经济结构性升级持续推进、深度融入全球和区域供应链。"中国的适应能力、改 革决心和开放姿态,继续支撑着全球对其长期经济轨迹的信心"。 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强调,中国市场的规模、韧性和创新活力为跨国企业在华发展提供了坚实依托, 中国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和低碳发展等领域展现出的强大活力,给企业带来广阔发展机遇。"霍尼韦 尔对在中国持续成长充满信心"。 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马科斯·皮雷斯指出,在当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全球产业链 和供应链面临断裂风险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不仅成为全球发展"压舱石",也为包括巴西 在内的全球南方国家提供机遇。 "中国AI发展速度跟中国高铁一样快" 仲夏时节,天津迎来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又称"夏季达沃斯论坛")。6月24日至26 日,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余名嘉宾以"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为主题,共同探讨在地缘经济格局不断变 化背景下全球增长的新方案。 本届年会会场内,聚焦科技创新、前沿技术主题的论坛几乎场场爆满,与会嘉宾尤为关注中国的 ...
今年以来银行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突破1700亿元
证券日报· 2025-07-01 00:16
银行间市场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与趋势 - 今年以来银行间市场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突破1700亿元 相较于2024年全年2225亿元的发行规模显著增长 [1] - 发行节奏明显加快 票面利率呈现持续走低态势 [1] - 建设银行计划发行3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 其中250亿元为3年期固定利率债券 50亿元为3年期浮动利率债券 [2] - 江苏银行发行50亿元3年期绿色金融债券 票面利率低至1.69% [2] - 邮储银行发行50亿元3年期绿色金融债券 票面利率仅1.62% 全场认购倍数达3.31倍 近70家机构参与 [2] 发行机构与政策驱动因素 - 发行机构阵容庞大 涵盖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等商业银行 以及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 [2] - 部分银行在半年内已多次发行绿色金融债券 [2] - 国家"双碳"目标及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持续完善 为银行业提供明确发展指引 [3] - 低利率环境与绿色信贷需求快速增长 使银行具备更突出的成本优势与资金流动性管理空间 [3] 绿色金融债利率走势与影响因素 - 绿色金融债券票面利率持续下降 厦门银行4月发行利率为1.9% 工商银行6月发行利率为1.7% 邮储银行发行利率为1.62% [4] - 利率下降受市场利率下行与银行综合负债成本下降双重影响 [4] - 央行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基调 市场流动性充裕 推动整体利率水平走低 [4] - 投资者对绿色金融资产认可度提升 推高绿色金融债认购倍率 [4] 未来展望 - 绿色金融债利率仍有下行空间 政策利率维持低位 市场对低风险资产需求增加 [5] - 绿色金融市场成熟后 绿色金融债信用利差可能进一步压缩 推动利率进一步走低 [5] - 绿色产业融资需求将持续释放 银行业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参与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1] - 市场流动性宽松与债券利率下行趋势 将为银行提供成本更低的融资渠道 [1]
司凯奇美股上市,九合创投新能源赛道布局浮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22:09
公司上市与资本运作 - 司凯奇通过SPAC方式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SCAG",开盘价11 69美元/股,总市值超8亿美元 [2] - 上市前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紫峰资本、九合创投、汉能创投等,九合创投持股比例达10% [2] - 选择纳斯达克SPAC因其机制成熟、国际品牌效应强,利于吸引海外资本与客户 [6] - SPAC合并标的估值8亿美元,交易加速上市进程并降低成本,适配中早期技术公司 [6] 业务与技术布局 - 公司专注新能源重型卡车及电燃料解决方案,产品覆盖物流、矿山、港口等场景 [2] - 现有产品包括混合动力自卸卡车"龙王II"、半挂牵引车"银河II"及自动驾驶牵引车 [4] - 正在开发三款新车型:全电动港口牵引车、长续航纯电动牵引车、混合动力矿卡 [5] - 自主研发电控系统、智能分布式混合动力(IDHP)及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制氢技术 [5] 行业趋势与政策驱动 - 新能源重卡渗透率从2019年0 7%提升至2024年10%,预计加速增长 [5] - 全球"双碳"目标、中国新能源车产业规划及欧美税收减免政策长期推动行业发展 [5] - 能源结构降碳趋势下,交通运输领域存在巨大变革机会 [3] 创始团队与投资人视角 - 创始人高超拥有20年新能源汽车经验,联合创始人郭原池具备华尔街金融背景 [4] - 九合创投认为新能源商用车电动化是必然趋势,早期投资司凯奇预计回报几十倍 [2][7] - 投资逻辑聚焦"计算+能源"交叉点,布局聚变能、虚拟电厂等全链条环节 [7][8] 战略规划与全球化 - 公司计划通过加氢站、融资租赁平台及全球化布局成为系统级解决方案商 [5] - 已拓展中东、东南亚、欧洲等海外市场,上市助力国际资源整合 [6]
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巴拉水电站首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
快讯· 2025-06-30 22:02
6月30日,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大渡河上游巴拉水电站首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对促进国家"双碳"目 标的实现,助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优化电网结构,保障迎峰度夏,具有重要意义。巴拉水电站位 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是大渡河干流"3库28级"水电规划的第2级,安装3台24万千瓦 混流式机组和1台2.6万千瓦生态机组,总装机容量74.6万千瓦。电站最大坝高140米,库容1.34亿立方 米,设计年平均发电量25.53亿千瓦时。据了解,后续3台机组预计将于7月底投产,项目全面投产后, 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1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00万吨。(央视新闻) ...
中海储能科技:储能赛道“领头羊”,铁铬液流电池破解储能难题,构建储能生态闭环
和讯网· 2025-06-30 17:29
公司技术优势 - 公司自主研发的铁铬液流电池技术已跨越技术验证、工程应用及商业化交付阶段,被评定为国际先进水平,纳入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录 [2] - 独创的三维仿生改性编织碳布电极工艺、双极板开流道技术等核心专利解决了电池析氢、反应活性差等世界级难题,荣获2023年中国发明协会创新奖一等奖 [2] - 液流电池数智管控系统与FlowBD人工智能大模型语言实现了从机理研究到智能制造的全链条智能化升级 [2] - 技术具备20000次超长循环寿命、70%能量转换效率及-20℃至75℃宽温域运行能力 [3] 全产业链布局 - 构建"机理研究—原材料研产—系统集成—交付运维—产教融合"的全产业链生态 [3] - 完成电解液、电极、双极板等核心原材料国产化替代,年产能规划达4GWh [3] - 承接张家口怀来云数据中心、广东惠阳300MWh独立储能电站等标杆项目,并实现沙特首座铁铬液流电池储能项目签约落地 [3] 商业化进展与经济效益 - 2024年营收突破2亿元,2025年签约金额将达数十亿级,2026预计实现翻倍增长 [4] - 广东惠阳2MW/10MWh储能电站项目年发电量可达330万kWh,为企业节约大量用电成本 [3] - 推动储能系统成本降至1500元/kWh以下 [4] 资本与政策支持 - 获红杉中国、蚂蚁金服等头部机构数亿元投资 [4] - 被认定为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 [4] - 技术入选北京市新基建新技术新产品目录,纳入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获工信部、发改委等资金支持 [4] 行业影响与区域经济 - 带动北京未来科学城区域年产值超2400亿元 [4] - 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带动区域制造业升级与人才培育 [4] - 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关键支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