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碳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银龙股份: 天津银龙预应力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1 16:12
业绩说明会概况 - 会议于2025年5月20日15:00-17:00通过上证路演中心以视频直播和网络互动方式召开 [1] - 参会人员包括董事长兼总经理谢志峰、财务总监钟志超、独立董事李真及董事会秘书谢昭庭 [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30.54亿元(同比+11.10%),归母净利润2.37亿元(同比+37.94%),创历史新高 [3][5] - 2025年Q1营业收入5.85亿元(同比+23.70%),归母净利润6,963.23万元(同比+76.97%),基本每股收益0.08元(同比+60%) [5] - 预应力材料产业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5.93%,销量增长6.62% [1] - 轨道交通用混凝土制品产业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78% [1] 产品结构优化 - 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轨道板用螺旋肋预应力钢丝、2200-2400MPa超高强钢绞线及大桥缆索用钢丝 [1] - 预应力材料综合毛利率16.23%,轨道交通用混凝土制品毛利率29.11% [2] - 2100MPa桥梁缆索用镀锌钢丝技术国际领先,应用于马鞍山长江大桥等工程 [4] - 2200-2400MPa级产品实现轻量化与耐久性突破,2025年将布局兰张铁路等项目 [6] 智能化装备业务 - 2024年智能化装备收入同比增长148.87% [4] - 自主研发高铁轨道板自动化生产线、3D检测系统等装备,向国内外同行业输出 [3][4] - 设备+技术+材料模式参与印尼雅万高铁、肯尼亚蒙内铁路等海外项目 [4][7] 轨道交通业务布局 - CRTSIII型轨道板通过技术迭代提升市场渗透率,服务雄商、雄忻等高铁项目 [4] - 银龙轨道构建十大基地网络,覆盖河北、广东等战略区域 [4] - 赣州板场服务广深地铁建设,阳江轨枕厂保障广湛高铁供应 [1] 海外业务拓展 - 2024年出口营收占比20%-30%,预应力材料出口至90余国,重点为南亚、东南亚 [7] - 参与中吉乌铁路项目筹备,新疆基地可提供区位支持 [8] - 计划通过海外生产基地建设扩大国际化布局 [7] 行业前景与战略 - 2024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11.3%),高铁投产2,457公里 [6] - 预应力材料行业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优势凸显 [7] - 2025年战略聚焦高铁/城轨项目,拓展风电塔筒、光伏支架等新能源领域 [6] - 河间市150MW风电项目预计2025年底全容量并网 [6]
雅图高新IPO:锚定“油转水”趋势,募资赋能国产涂料品牌崛起
搜狐财经· 2025-05-21 15:36
公司概况 - 雅图高新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于高性能工业涂料领域,技术沉淀扎实,业绩表现亮眼,战略布局前瞻[2] - 公司披露4.31亿元IPO募投计划,瞄准行业"油转水"趋势与绿色制造需求,被视为国产涂料品牌崛起的关键信号[2] 核心竞争力 - 依托广东省汽车涂料工程研发中心,公司突破40余项核心专利,成为长安汽车、吉利汽车等头部车企的核心供应商[3] - 汽车修补漆实现进口品牌规模化替代,新能源商用车涂料、轨道交通涂料在比亚迪、中车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57亿元、6.36亿元、7.4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5.42%[4]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7826.15万元、1.17亿元、1.4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37.98%[4] - 2023年毛利率逆势提升至43.5%,远超行业均值33.29%[4] 增长驱动 - 传统汽车修补市场精耕细作与新能源、轨道交通等新兴领域提前布局共同推动业绩增长[5] IPO募投计划 - 募资4.31亿元主要投向水性涂料智能生产线、研发中心升级等五大项目[6] - 1.41亿元用于水性涂料智能生产线建设项目,瞄准水性涂料爆发式增长赛道[6] - 2022年水性涂料行业市场规模2675.9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1500亿元,市场份额超50%[6] 产能规划 - 2024年末水性涂料产能684.25吨/年,产能利用率从2021年36.2%提升至2024年70.39%,部分月度超95%[7] - 新项目建成后将拥有2万吨油性涂料及8000吨水性涂料产能,实现12倍产能跃升[7] 研发投入 - 1.06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升级,聚焦汽车原厂漆、水性低温固化涂料、生物基涂料等方向,填补国内技术空白[8] 市场拓展 - 8300万元用于全球营销网络示范店建设,提供"涂料+涂装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提升海外营收占比[8] - 8600万元用于数字化融合中心建设,部署MES、CRM系统,提升供应链响应效率与客户服务体验[8] 战略意义 - 从产能提升到技术攻坚,从市场开拓到效率优化,形成完整战略闭环[9] - 有望成为国产涂料品牌崛起的关键转折点,重新定义中国涂料行业竞争格局[9]
百辆电动重卡交付江苏 谁家车?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5-21 14:49
新能源重卡交付与合作 - 三一集团与永卓物流举行百台新能源重卡交付仪式 标志着双方在绿色物流与新能源应用领域迈出坚实步伐 [1] - 此次交付是江苏省单次最大规模新能源重卡交付项目 永卓控股和三一集团多位高管出席 [1] - 双方第三次合作 正式开启新能源低碳运输战略性合作 [3] - 永卓物流2022年启动环保创A项目 投入22台282电动牵引车 为钢铁行业物流注入新动力 [3] 战略合作与绿色转型 - 永卓物流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 与三一集团结成战略同盟 构建绿色低碳运输体系 [5] - 近百台车辆在40天内完成交付 是永卓物流"新能源替代计划"关键举措 实现环保创A与经济效益双赢 [5] - 永卓钢联购买电动重卡及充电装备总投资超4500万元 是打造绿色物流的重要实践 [9] - 永卓物流将持续加大绿色低碳固定资产投资 与三一共谱高质量发展新篇 [9] 新能源重卡市场表现 - 三一新能源重卡前4月销量近8000辆 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15] - 4月充电重卡销量破万再创新高 三一居首 [15] - 解放新能源重卡再签千辆大单 显示行业需求旺盛 [15] 未来发展规划 - 三一集团将全力支持永卓物流 为区域节能减碳和车队降本增效提供解决方案 [7] - 双方将携手推进电动化战略 以可靠产品和极致服务助力物流效率改革 赋能绿色高质量发展 [10]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新能源自卸车行业产业链图谱、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前景分析:“双碳”战略继续推进,新能源自卸车市场渗透加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1 09:15
行业概况 - 新能源自卸车采用非传统燃油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等),主要用于城建渣土运输、矿山砂石短倒、港口物流等场景,具有零排放/低排放、低噪音、高能效等特点 [1][2] - 按动力类型可分为纯电动(BEV)、换电式、充电式、燃料电池(FCEV)、插电混动(PHEV)、甲醇/天然气等;按卸货方式分为后翻、侧翻和纯电动底卸;按场景分为城建渣土、矿用、港口/短倒、工程自卸车 [2]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钢材、铝合金、橡胶等原材料及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底盘系统等零部件 [4] - 中游为整车制造,代表厂商包括徐工机械、中国重汽、一汽解放、三一集团、福田戴姆勒等 [4] - 下游应用领域涵盖矿山开采、基础建设、水电工程、城市建设等 [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销量达13112辆,同比增长97.89%;2025年Q1销量4319辆,同比增长68.91% [1][6] - 新能源渗透率从2021年不足1%提升至2024年26.36%,显著低于新能源汽车整体渗透率(40.9%),预计2025年全年销量突破1.6万辆 [6] - 区域集中度高,前十大省份销量占比75.85%,河北省以超2500辆(占比20%)领跑,四川(13.82%)、江苏、云南、陕西等紧随其后 [8] 技术路线格局 - 纯电动自卸车主导市场,2024年销量12661辆(占比96.56%),201-2024年CAGR达92.06% [10] - 插电混动自卸车快速崛起,2024年销量189辆(占比1.44%),201-2024年CAGR高达473.88% [10] - 燃料电池自卸车销量下滑,2024年降至262辆(占比2%),同比缩减44.14% [11] 竞争格局 -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CR5从2022年63.46%升至2024年71.31%,CR8从71.31%升至86.15% [13] - 徐工集团市场份额从2021年12.76%跃升至2023年20.23%,超越三一成为领军者 [13] - 中国重汽2024年营收449.29亿元(+6.8%),2025年Q1营收129.08亿元(+12.97%) [15] - 徐工机械2024年营收916.6亿元(-1.28%),2025年Q1营收268.15亿元(+10.92%) [17] 发展趋势 - 政策驱动渗透率加速提升,2035年目标为"新能源营运重卡规模化应用",2025年渗透率超20% [19] - 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升级: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升,换电模式占比从2021年37%升至2023年57%,L4级无人驾驶技术应用拓展 [20] - 行业整合加速,头部企业如徐工、三一通过技术(如无人驾驶自卸车)和服务竞争,形成"强者恒强"格局 [21]
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共拓鲁港合作新蓝海——聚焦2025港澳山东周开幕式暨鲁港合作高质量发展推介会
大众日报· 2025-05-21 09:03
鲁港合作背景与现状 - 山东与香港进出口贸易总额885亿元,同比增长35 1% [2] - 山东新设香港投资企业739家,实际使用港资85 9亿美元,占全省实际使用外资的72 7% [2] - 长期在港山东籍人士近40万人,两地合作历史悠久 [2] - 香港是山东最大外资来源地,合作涵盖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海洋等领域 [1][2] 山东经济发展优势 - 山东GDP稳居全国第三,拥有济南、青岛、烟台3个万亿级城市(占全国1/9) [2] - 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和"三个十大"行动,塑造"十个新优势" [2] -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量沿海省份率先破亿并超越煤电 [3] - 重点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2][3] 重点合作领域与项目 - 27个重点合作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29 8亿美元,涵盖数字经济、绿色能源、医养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 [4] - 鲁港合作备忘录聚焦投资、金融、贸易、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六大方向 [3] - 青岛智显新材料产业园、枣庄明阳风电新能源等具体项目落地 [4] - 山东黄金与大湾区共同家园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4] 香港的桥梁作用 - 香港贸易发展局推动鲁企利用香港专业服务"走出去" [2] - 大湾区电商平台计划与山东本土平台数据互通,拓宽山东特色产品销售渠道 [4] - 香港资本优势与山东产业优势深度融合,打造经贸促进平台 [1][4] 地方政府专项推介 -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青岛上合示范区、烟台绿色低碳示范城市获重点推介 [3] - 山东省能源局强调新型能源体系合作机遇 [3] - 各市招商活动聚焦产业生态共建,如冷链物流(玉湖冷链)、金融服务等领域 [4]
利欧股份(002131) - 2025年5月2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0 23:24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 [2] - 参与单位包括汇正财经、西南证券等多家机构,人员众多 [2] - 时间为2025年5月20日,地点在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公司会议室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张旭波,副总经理颜土富、郑晓东 [2] 利欧数字AI应用优势与布局 - 在行业聚焦生成式大模型时,利欧数字注重人工智能与营销业务投放层面深度耦合,依托自主研发平台实现人机协同,提升投放效率 [2] - 持续深化AI智能体布局,以全链条业务场景为基础实现全环节智能化升级,部分业务岗位已应用智能体,未来将构建覆盖全链路的智能体矩阵 [3] - 宣布支持广告业MCP服务,可打通内部系统与外部AI生态连接,赋能全链路营销服务 [3] - 未来视业务需求确定AI研发团队和投入规模,持续构建核心竞争力 [8] - 聚焦AI技术与营销业务融合方向,探寻合作或并购机会 [9] 利欧泵业业务调整与转型 - 在产品端开发推广智能化节水、节能产品,在业务端提供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成立节能改造部门推广节能改造服务 [3][4] - 积极探索AI技术与业务场景结合,在全链条将AI与业务应用结合,提升效能、降低成本 [4] - 在数据中心布局全场景智慧冷却方案,已对接主流供应商开展送样和联合验证工作 [6] 理想汽车股票情况 - 截至目前,公司持有理想汽车股票折合ADS不到1000万股,股价波动有账面影响,已变现部分带来可观收益,将审慎评估并择机处置 [5] 公司业务格局 - 公司保持“机械制造 + 数字营销”双主业发展格局,两大主业协同发展,数字营销为机械制造开拓市场提供支持 [7] 其他信息 - 本次活动不涉及未公开披露的重大信息,无附件 [10][11]
卓然股份分析师会议-20250520
洞见研报· 2025-05-20 21:5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卓然股份展开调研,介绍公司基本情况与行业发展,指出石化行业转型带来机遇,卓然股份将通过战略举措实现可持续增长 [23][25][2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调研基本情况 - 调研对象为卓然股份,所属行业是专用设备,接待时间为2025年5月20日,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张锦红等 [16] 详细调研机构 - 接待对象为参与公司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暨现金分红说明会的投资者,接待对象类型为其它 [19] 主要内容资料 - 2024年石化行业营收16.28万亿元,同比增2.1%,利润总额7897.1亿元,同比降8.8%;我国高端化学品生产成绩好,研发有高性能材料,细分领域产量增长,行业绿色生产与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23] - 2024年公司营收28.38亿元,归母净利润9476.92万元,截至2024年底总资产87.0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5.43亿元 [24] - 全球石化产业转型呈现四大发展主旋律,石化专用设备行业在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有发展机遇 [25] - 公司秉持“创新引领、绿色赋能”理念,实施四大战略举措,构建“四位一体”发展体系 [26] - 公司工程总包服务收入占比提升受在手订单结构影响,产品业绩覆盖海外16个国家,积极布局国际市场,现阶段营收以国内业务为主,受地缘及汇兑损益影响小 [27] - 2024年度公司营收28.38亿元,归母净利润9476.92万元,每股收益0.48元/股 [28] - 石化行业转型期有四大趋势,公司将围绕“双碳”目标等重点工作,通过多种举措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业绩增长 [28] - 公司2023年发布回购股份方案,2024年完成回购,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29]
南山控股(002314) - 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0 19:3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0.60亿元,同比增长205.09% [4] - 2025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5亿元,同比增长296.94% [4] - 2024年资产减值11亿元,2023年资产减值5亿元 [6] - 控股股东中国南山已全额支付海城锦业绩承诺补偿款 [3] 业务运营 - 宝湾物流2024年仓库平均使用率为88.7% [5] - 中国核能科技实现储能业务零的突破,推动园区分布式光伏和工商业储能项目 [2] - 华泰宝湾物流公募REIT成功发行上市,打通物流仓储资产管理闭环 [7] - 参与投资设立的工业园区Pre-REITs并购基金已完成项目收购 [7] 战略发展 - 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围绕"不动产开发和运营管理能力"进行转型升级 [7] - 探索实践基金、REITs等资本手段,打造业务滚动发展的资本闭环 [7] - 入股中国核能科技,布局新能源发电业务 [7] - 多措并举加速房地产项目存量去化,保证现金流安全 [4] 投资者关系 - 公司已制定市值管理规划,涵盖经营优化、股东回报等多维度举措 [6] - 2024年资产减值准备金额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真实反映财务状况 [7] - 海城锦公司的存货资产减值迹象尚不明显,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7]
百川畅银(300614) - 百川畅银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
2025-05-20 18:10
行业前景与业绩 - 公司所处甲烷治理行业市场空间广阔,包括沼气、煤矿瓦斯气等可燃气体可用于发电,沼气来源多元化 [2] - 2024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5亿千瓦,环保产业呈现“精细化治理 + 多元协同”特征 [3] 公司盈利增长驱动因素 - 维持垃圾填埋气发电基石业务,拓展动物养殖沼气等多元化沼气发电领域,探索煤矿瓦斯气、油田伴生气发电业务 [3][4][10] - 发展移动储能供热、碳减排等业务板块,推进国际市场填埋气发电项目布局与光伏发电业务全球化开发 [3][4][10] 项目运营与盈利情况 - 哥伦比亚科尔多瓦光伏发电项目2023年投产,2024年营业收入1419万元,已实现盈利 [5] - 2025年哥伦比亚巴兰基亚市和马来西亚怡保市两个沼气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国外其他在建项目将陆续投产 [7] 方法学与交易情况 - 公司已提交垃圾填埋气发电方法学 [6] - 公司近期通过英国CTX碳交易所完成一笔5万吨VCUs的交易 [10] 业务应用场景与规模 - 移动储能供热业务用于取代天然气锅炉等,用户包括工业生产厂家等,还可用于园区、小区供能及商超供冷 [1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投入运营的移动储能供热车有291台 [10]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移动储能供热业务营业收入为3106万元 [10] 2024年亏损原因 -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合计14476万元(含商誉减值3107万元) [10] - 会计政策影响,约1.27亿元补贴收入未确认,影响2024年未确认营业收入2539万元及净收益 [10] - 增值税退税收入减少1695万元,计提可转换公司债券财务费用2969万元 [10]
电动重卡迎风口!交通部答南都:推动新能源重卡规模化应用
南方都市报· 2025-05-20 17:19
电动重型卡车行业前景 - 电动重型卡车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交通运输部将着力推动新能源重型货车规模化应用[1] - 重卡以3%的车辆保有量占比贡献约43%的道路交通碳排放量,电动化率刚超10%远低于乘用车50%的水平[2] - 宁德时代预测未来三年重卡新能源渗透率将突破50%,计划2030年建成覆盖全国80%干线运力的换电网络[2] 政策支持与规划 - 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提出25项重点任务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3] - 将实施"启曜"行动、"乘风"行动等系列专项行动,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项目参与电力市场交易[4] - 研究交通基础设施路域范围内绿电直连政策,加快建设一批(近)零碳枢纽和港口[4] 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 - 建立交通与能源融合技术装备研发平台,开展大容量固态电池、兆瓦级超级快充等关键技术研究[5] - 推进电动重卡、氢能重卡、电动船舶等相关标准制定修订,完善安全节能环保标准[5] 应用场景拓展 - 持续推进新能源车辆在城市公交、出租、邮政快递、城市配送、港口、机场等领域应用[3] - 充分利用公路沿线服务区、收费站等周边土地推进清洁能源就近开发利用[4] - 加快公路沿线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双向充放电设施智能化改造项目[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