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储充一体化

搜索文档
小米ABB共同入股, 优优绿能凭什么问鼎快充模块第一股
36氪· 2025-06-04 11:54
公司发展历程 - 深圳优优绿能正式启动深交所创业板IPO申购程序,预计6月5日登陆A股,标志着这家深耕充电模块领域十年的头部供应商进入资本市场 [1] - 2015年公司押注直流快充技术,推出15kW风冷直流充电模块,功率为当时主流的2-3倍,随后陆续推出20kW、30kW模块,其中30kW模块功率密度较友商高12%,成本仅为进口产品的60% [5] - 2018年公司凭借产品稳定性优势出海,与国际巨头ABB建立合作,2020年ABB通过增资入股7.8%,带动公司成为行业前二 [14] 技术优势与产品创新 - 独创独立风道设计,将发热元器件与风道隔离,模块使用寿命延长至10年以上,三年故障率控制在0.3%以下,五年故障率低于0.8% [12][13] - 通过DSP数字控制芯片实时监测参数,异常时自动触发保护机制,降低事故发生率 [12] - 2018年与英飞凌合作研发碳化硅器件,模块效率提升至96%以上 [12] - 首发300V-1000V宽电压恒功率模块,较行业平均提前18个月完成技术布局,单桩适配车型数量提升2.5倍 [5][8] 市场表现与客户结构 - 2021-2023年营业收入从4.3亿元增至13.76亿元,净利润由0.46亿元跃升至2.68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超80% [14] - 海外市场覆盖30多个国家400多个企业客户,包括ABB、BTC Power(美国)、Chaevi(韩国)等 [14] - 2024年1-6月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35.21%,其中万帮数字(星星充电)占比13.73%,ABB占比10.91% [19]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一线厂商英飞源、优优绿能、特来电、通合科技、永联五家占据近80%市场份额,英飞源市占率超30%居首,优优绿能超20%居次 [15] - 英飞源凭借液冷与V2G技术领先,优优绿能主打海外高端市场,特来电布局全链条快充市场 [15] - 2024年国内充电模块市场规模突破140亿元,但企业数量下降75%,2023年模块均价较2015年下降85%,部分低端产品毛利率跌破10% [17] 行业挑战与政策影响 - 国家能源局要求2026年新投用直流充电桩效率需≥96.5%,近40%在产模块面临淘汰 [17] - 欧盟CE-RoHS 3.0指令提升有害物质限制标准,北美充电桩NACS接口标准切换倒逼厂商升级 [17] - 欧美拟推"本地含量"政策,2024年优优绿能外销收入同比下滑31% [19]
重庆:鼓励投资主体探索分布式光伏多元化应用场景建设
快讯· 2025-05-30 16:14
政策内容 - 重庆起草《重庆市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稿)》,鼓励投资主体探索分布式光伏多元化应用场景建设 [1] - 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一般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根据市内电力负荷分布确定不同上网电量比例 [1] - 主城都市区22个区县行政区域内的项目年自发自用电量比例原则上不低于20%,其余区县年自发自用电量比例原则上不低于40% [1] 应用场景 - 支持各地区探索构建增量配网、虚拟电厂、智能微网与大电网利益协调共享机制 [1] - 促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开发 [1] - 研究推动交能融合、光储充一体化、分布式光伏+储能、5G基站等开发模式 [1]
爱克股份(300889) - 深圳爱克莱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1 16:38
公司业务布局 - 持续巩固智能照明领域竞争力,深化景观照明业务,完善“节能改造 + 功能焕新”产品体系,升级智慧道路照明业务,研发定制化智慧灯杆 [2][4][5][7] - 2021 年启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升级,通过战略并购与自主创新构建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体系,形成“电池安全材料 - 驱动电机组件 - 智能充电设备”三大技术矩阵协同 [2][5][11] 新能源板块布局 - 智慧充电桩:具备 7kW - 600kW 汽车充电桩、215kWh - 7520kWh 工商业储能产品研发能力,提供光储充解决方案 [9] - 自研智充系统:推出爱克智充系统,提供消费与支付、停车充电、绿色出行服务 [10] - 创新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自主研发光储充示范项目,实现能源综合管理 [10] - 新能源电池辅材:子公司永创翔亿专注新能源电池胶粘、绝缘、安全防护材料研发等,产品涵盖多领域 [10]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 年业绩亏损,景观照明市场需求收缩、价格竞争加剧、规模效应减弱,新能源电子材料业务盈利能力下降,光伏风电业务毛利率下降 [7] - 2024 年度现金流净额为 9,015.87 万元,较上期增加 257.92% [12] - 2024 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以 155,162,200 股为基数,每 10 股转增 4 股 [12] 公司发展策略 - 提升盈利水平:深化照明业务,加速构建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体系,实施“纵向突破 + 横向延伸”组合战略 [4][7] - 扭亏措施:深化照明业务,构建新能源产业体系,深化成本管控,降本增效 [7] 公司客户资源与产品优势 - 客户资源:与多家“双甲”资质照明工程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下游直接客户包括多家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和知名企业 [8] - 产品优势:景观照明产品有远距离视觉一致性光学设计和高集成 RDM 芯片;智慧路灯新品技术领先,采用模块化和定制化设计;智慧控制系统自研领先,集成先进技术,响应“双碳”政策 [12] 其他问题解答 - 张总减持股份系个人资金需求,依法合规进行,公司力争业务发展和业绩增长 [12]
直击2025上海充换电展,解码未来补能“黑科技”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0 09:31
充换电产业趋势 - 充换电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包括社区低功率慢充 公共场站快充超充 以及特定场景换电模式 [3] - 快充和超充产品成为展会亮点 企业展示"兆瓦超充""重卡超快充""隔离风冷超充""全液冷超充"等新技术 [3] - 高电压大电流大功率超充将成为乘用车发展必然趋势 超充和快充多场景应用将同时存在 [5] 技术创新 - 易能时代发布启明Ultra系列 包含40kW和60kW功率 为重卡充电提供解决方案 [3] - 启明40Ultra是全球首款商用充电效率达98%+峰值效率的充电模块 输出电压达1100V 兼容未来5年新车型 [3] - 启明Ultra系列通过全碳化硅半导体方案与智能温控系统 将峰值效率提升至98.2% 电损降低超40% [5] - 超聚变推出功率魔方产品 最小单元提供960kW和480kW功率 支持模块化并柜扩容 实现全功率矩阵智能分配 [7] - 功率魔方支持后期250A快充终端升级为600A/800A超充终端 主机不变 保护运营方持续投资 [7] - 星星充电推出双枪输出功率2400kW的兆瓦级产品 标志液冷超充进入2.0时代 [12] 车网互动发展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加带来电网压力 推动充电设施智能化有序化 实现与电网良性互动 [8] - 国家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 推动车网互动发展 [8] - 南方电网自2023年5月起开展车网互动示范 从深圳50辆车扩展到五省联动数千辆车 [8] - 深圳启动大规模车网互动实测 车主反送1度电获4元补贴 低谷充电1度电仅0.4元 [10] - 车网互动商业模式吸引用户参与 有车主两天收入2000多元 带动其他车友加入 [10] 光储充一体化 - 展会展示"光储充一体化""零碳住宅光储充一体化""工商业光储充一体化"等解决方案 [10] - 民营企业积极进入能源领域 借新能源汽车切入光储充市场 [10] - 国家能源局发布通知 支持民营企业投资新型储能 虚拟电厂 充电基础设施 智能微电网等领域 [10] - 星星充电液冷超充可与微电网 虚拟电厂技术结合 通过智能调度实现"消峰填谷"提升收益 [12]
2025年中国光储充一体化超充站行业发展背景、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研判:政策支持下,光储充一体化超充站加速落地[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14 09:17
光储充一体化超充站行业概述 - 光储充一体化是光伏+储能+充电模式的新型电力系统,通过电力电子技术集成光伏、储能和充电桩,形成"源网荷储"协同体系[1][2] - 该模式通过光伏发电优先供给充电桩,余电存储于储能电池,并在充电高峰时段与市电协同供电,实现能源价值最大化[2] - 相比传统充电站,具有多能互补、节能环保、削峰填谷等优势,可减轻电网压力并提高能源转化效率[4] 行业发展背景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2024年产销量分别达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增长34.4%和35.5%,渗透率达40.9%[6]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3140万辆(占总量的8.9%),其中纯电动车占比70.34%[8] - 充电基础设施同步扩张,2024年全国充电桩总量达1281.8万台(同比+49.1%),全年新增422.2万台[10] 市场现状 政策支持 - 国家层面政策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明确支持光储充放多功能综合一体站建设[13] - 地方政策如福建省对"光储充检"示范站给予单站50万元补助,目标2025年建成200个[13] 市场规模与建设 - 2024年中国光储充一体化市场规模57.8亿元,占全球51%份额[16] - 江苏省截至2025年3月已落地320个项目,其中工业园区占比65%[18] - 典型项目分布在全国七大区域,包括北京大运村、上海嘉定区、东莞南城等示范站点[20] 企业竞争格局 - 阳光电源、华为数字能源、特来电等国内企业在系统集成与设备制造环节占据主导地位[21] - 特斯拉通过V2G技术和超级充电网络布局高端市场,形成差异化优势[22] - 行业呈现头部企业主导、跨界玩家崛起、区域差异化的竞争特点[22] 未来发展趋势 - 技术突破方向包括光伏发电效率提升、储能系统稳定性增强、超充和V2G技术成熟[24] - AI与物联网技术将推动智能化升级,加速行业向智能融合时代发展[24]
华为加码兆瓦闪充,在下一盘怎样的大棋?
36氪· 2025-05-13 10:11
*图源EV视窗 在2025华为智能电动和智能充电网络战略与新品发布会上,华为带来了业界首个全液冷兆瓦级超充,充电电流高达2400A,补能效率比传统方案提升近4 倍,每分钟可补能约20度电。 华为早已发布面向乘用车的液冷超充方案,但这次,更加声势浩大的举动落脚在商用车上。 在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纷纷布局兆瓦超充的背景下,华为选择将商用车特别是重卡作为突破口,是否看到了更大的市场机遇?面对兆瓦超充技术落地 的重重挑战,特别是电网承载力等瓶颈问题,华为又将如何破局? 五一前夕,上海首个兆瓦级超充站"交通强国1号站"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投运,可实现商用车"充电五分钟,行驶百公里"。而它使用的,正是前 段时间华为最新发布的、面向重卡的兆瓦超充解决方案。 "重卡燃油消耗和碳排放约占整个交通领域的一半,以重卡为主的商用车的电动化,将是汽车电动化发展的第三波浪潮。构建高质量交通与能源融合型的 充电基础设施,是加速其发展的关键。" 更大的野心,则是后一句话:"电动汽车将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交通领域将是新能源消纳最重要的场景。充电基础设施将作为交通与能源融 合型的基础设施,成为信息交互的枢纽与能源管理的节点。" ...
发力光储充一体化 中环新能源携手融捷集团打造全球新范式
智通财经· 2025-05-07 18:41
战略合作 - 中环新能源全资子公司与融捷投资控股集团旗下广州融捷能源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面对光伏行业技术迭代加速与激烈竞争,公司以敏锐战略眼光打造独特发展路径 [1] - 融捷集团创始人吕向阳1995年出资250万元与王传福创办比亚迪,现比亚迪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导者,融捷集团业务横跨新能源、显示科技、生物医药等多元领域,资产规模超7000亿元、营业收入超8000亿元 [1] - 吕向阳夫妇在202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以1550亿元身家蝉联广州首富,全球排名第93位 [1] 公司业务与布局 - 中环新能源聚焦先进光伏电池制造、高效光伏组件生产、光伏电站建设、综合能源服务、源网荷储零碳产业园区运营、光储充一体化业务,同步拓展工业互联网、科创投、供应链等领域 [2] - 公司已在淮南、凤台等地规划4个生产基地,预计实现60+GW N型TOPCon电池产能、12GW组件产能 [2] - 规划投资13.5亿元的淮南市高新区中环低碳产业示范园区正在建设,同时与南通崇川、内蒙古达茂旗达成低碳园区开发合作 [2] 合作伙伴与业绩 - 自2022年起,中环新能源与国家电投、华润电力、国家能源集团、淮河能源、国轩高科、阳光电源、隆基绿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等央国企及行业头部企业深度达成战略合作 [3] - 2025年4月,公司与Sama Tech Ventures L.L.C签署协议,围绕中东地区绿色能源投资展开合作 [3] -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49.8%至60.32亿港元,新能源及EPC分部贡献41.27亿港元,占比68.4% [3] 行业优势与展望 - 中环新能源的核心优势在于"多能互补、智慧互联"的产业生态系统与全球化战略眼光,整合光伏、储能、充电等能源形式,为全球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低碳方案 [3] - 中环新能源与融捷集团合作互补性强,聚焦氢能开发、零碳产业园、光储充一体化等领域,有望实现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 [4] - 未来中环新能源+融捷集团+比亚迪的组合模式或实现"绿色能源+绿色出行"的"技术+场景+全球化"融合 [4] 长期战略 - 响应国家高端制造业发展号召,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是中环新能源的长期战略,推进光储充一体化与全球化发展是其核心目标 [5] - 随着技术实力增强与产业布局完善,中环新能源全球竞争力将进一步跃升,为中国光伏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范例 [5]
聚焦新质生产力系列之三:华为乘用车充电网络向重卡全电物流延展
环球网· 2025-05-07 14:38
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 - 国家"双碳"战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向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可持续发展转变 [3] - 福建省出台政策支持"光储充"一体化建设,目标2025年建成8万个公共充电桩,高速公路快充站覆盖率超90%,并建设200个"光储充检"示范站 [3] - 福州市推动"15分钟充电圈"建设,打造"超充之城",光储充检设施与城市停车、交通枢纽深度融合 [3] 交通行业绿色变革 - 中国是全球最大公路货运市场,2024年公路货运量达418.8亿吨,占全国货运量73.6% [4] - 公路运输碳排放占交通领域总量85%以上,重型货车和小客车各占约40% [4] - 重卡电动化面临充电慢、网络不健全等挑战,需解决大功率充电、电池寿命等问题 [4] 华为数字能源解决方案 - 华为推出兆瓦超充新品,支持2400A持续输出,实现"五分钟,百公里"补能效率,提升运输效率15% [5] - 49吨重卡每公里节省1.5元,年跑10万公里可省15万元,三年节省一辆重卡成本 [5] - 兆瓦超充兼容乘用车和工程机械,采用全液冷设计,使用寿命超10年 [5] 光储充技术应用 - 华为光储充解决方案结合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和智能充电网络,实现能源自给自足 [6] - 构建城市一张网,覆盖城际高速、物流园区、工业园区等多场景,提供无缝充电服务 [6] - 采用"源网荷储一体化"路径,通过微电网降低大功率充电对电网冲击,减少变压器增容费用 [7] 实际案例与成效 - 山东临沂至青岛物流干线超充重卡每200公里补电一次,比传统方案节约1小时,运输成本从2.8元/公里降至1.3元/公里 [8] - 福州建成14座超级充电站,示范场站三角池小福超充站最大功率600kW,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 [8] 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 华为通过AI加持的优光储充网云解决方案,实现更多发电、放电和更优用电 [10] - 基于大数据+AI+光储充一体化调度,精准预测光功率和用电负荷,提升综合收益 [10] - 云边协同技术实现能量实时精准控制,助力智慧绿色低碳城市建设 [10]
光储充一体化大战,华为数字能源和比亚迪都入局了
36氪· 2025-04-01 07:55
文章核心观点 - 华为等巨头入局光储充一体化行业,该行业发展迅猛且即将进入竞争激烈期,有望成为下一个市场爆点 [1][19] 分组1:光储充一体化行业概况 - 光储充一体化是将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和充电设施建在一起形成大型充电站,可在新能源车充电场景商业化运营 [2] - 2023年全球光储充市场规模突破650亿元,中国以51.09%的份额居首,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达1134.24亿元 [1] - 行业发展前期顶层布局早,但因具体政策支持近期才跟上,且巨头需产业链耕耘整合才有成果 [5] 分组2:光储充一体化行业参与者 第一派:垂直领域能源企业 - 包括光伏领域的天合光能等、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新兴公司首航新能源等,首航新能源预计融资12.114亿元 [5][6] 第二派:跨界及场景化服务类企业 - 以华为、比亚迪为代表,还包括特来电、星星充电等,华为数字能源业务2023年收入526亿元,比亚迪清洁能源业务2024年显著增长 [7][8] - 华为从通信电源制造起步,后入局能源市场完成光储充一体化布局,其以“1 + 4 + X”模式为核心开展业务 [7][9] - 比亚迪掌握汽车市场基础利于拓展能源业务,将稳固全球储能市场龙头地位 [8] 分组3:企业入局光储充一体化的优势 - 抓住汽车产业需求池,离应用场景近,利于掌握超充标准提升竞争力,专业运营商擅长场景化运营和拓展 [8] - 产业依赖供应链,国内光伏储能产能过剩成本低,企业手握重金可“无痛”进军 [10] - 从制造业起家研发能力强,如华为靠通信电源研发积累入局光伏逆变器市场并取得领先 [10] - 华为销售能力强,曾拿下宁夏盐池电站项目 [13] 分组4:光储充一体化行业发展趋势 - 市场重心从海外转移到国内,因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高增且政策鼓励,华为相关技术正在全国普及 [16][17] - 智能化能力对能源管理越来越重要,华为智能化技术覆盖发电场到终端充电设施全链路 [17] - 企业入局方式多元化,如小米通过投资机构进入相关领域,成为科大智能新增股东 [19]
杭州今年还将建设公共充电设施3750个
杭州日报· 2025-03-31 10:21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与布局 - 杭州市建成公共充电设施4.5万个 形成城乡一体化公共充电网络 [1] - 全市超过20个充电设施的充电站达328个 重点覆盖住宅区、办公区、商业中心等区域 [1] - 在577个小区和760个行政村建设充电站 实现居住区和乡村地区覆盖 [2] 技术创新与服务模式升级 - 上城区笕丁路光储充超充站配置148个充电设施 构建"光-储-充-放-换-检"一体化服务体系 [1] - 沪昆高速萧山服务区部署600千瓦液冷超充设备 支持"一秒一公里"极速补能 [2] - 余杭区良睦路充电站通过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光伏、储能、充电设备协同调度 形成局域虚拟电厂 [1] 多元化应用场景拓展 - 建德经开新能源综合供能站配置78个充电设施 重点服务商用重卡电动化转型 [2] - 萧山区亚运村充电站实施"车网互动"技术 实现电动车向电网反向送电功能 [3] - 临平区雪海路充电站打造"停车+充电"服务场景 500米服务圈覆盖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 [3] 监管体系与未来规划 - 建立全省首个充电设施建设运营企业等级评价机制 通过奖补资金激励企业提升服务水平 [4] - 市级充电设施监管平台新增6大功能模块 实现全周期闭环管理 [4] - 2024年计划新建公共充电设施3750个 其中农村地区1450个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