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品牌价值
icon
搜索文档
成为“网红”,是始祖鸟犯的错
新浪财经· 2025-09-22 04:18
品牌公关危机事件 - 公司与艺术家蔡国强合作的《升龙》艺术项目在西藏喜马拉雅生态区进行烟火秀,引发环保组织、户外爱好者及消费者对其背叛“自然敬畏”价值观的强烈质疑[1] - 事件发酵后公司及艺术家连夜致歉,并承诺接受第三方生态评估,但被指无法立即修复生态环境及重塑品牌形象[1] - 此次事件使公司从户外圈的硬通货转变为“网红品牌作秀”的代名词,并非偶然,而是长期战略偏移的必然结果[3] 品牌价值观冲突与信任危机 - 公司以“性能”“专业”“环保”立身,其崛起建立在极端环境的专业口碑上,被誉为“能救命的衣服”,但烟火秀操作彻底颠覆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象征[5] - 公司在遭遇质疑后选择沉默、删帖,而非提供科学数据与透明报告,被批评为轻佻与傲慢,其“环保材料”被指为营销噱头[6][7] - 社交媒体上出现“环保作秀”“价值观坍塌”等高频词,品牌“高端感”迅速崩塌,公众质疑其破坏脆弱生态后谈论可持续的资格[7] - 对比Patagonia号召“不要买新衣”并将企业所有权交给环保基金,公司品牌价值观的坚持显得薄弱[9] 品牌战略偏移与身份分裂 - 被安踏收购后,公司通过限量、联名、潮流化路径扩大影响力,包装成“运动奢侈品”,追逐社交媒体曝光与热度[3][14] - 中英文道歉声明风格迥异:全球账号简洁明了表态活动“超出其价值观”,中国区声明则被指避重就轻、官样语言,反映品牌身份分裂[11][13] - 公司在营销路径上越来越本土化,迎合“网红”套路,失去原有品牌辨识度及风格[13] 产品定位与市场竞争风险 - 公司被纳入“运动奢侈品”叙事,通过提高售价、制造稀缺、推限定款短期获得市场热度和财务增长,但长期透支品牌信用[19] - 产品被指越来越像摆设而非工具,出现衣服难买、价格上涨但体验下降的情况,对真正户外玩家而言是致命问题[16][17] - 户外运动细分市场快速崛起,凯乐石、黑冰等小众品牌以精准定位、技术及赛事背书赢得专业认可,蚕食只会讲“高端故事”的巨头的市场份额[21] - 公司还需面对Patagonia、The North Face、猛犸象、Mont-bell等国际品牌的竞争,其“运动奢侈品”战略显得虚浮,未学到奢侈品的工艺传承与文化沉淀核心[19][21] 品牌形象与长期发展挑战 - 社交媒体上用户吐槽公司“价格虚高”“越来越时尚化”“失去初心”,形成“只适合在咖啡馆里晒图,不适合在雪山上救命”的品牌画像[23] - 《升龙》事件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仅丢掉“环保”遮羞布,也使“运动奢侈品”梦境破碎[23] - 若公司继续依靠“网红化”维持高端定位,恐在专业品牌通过口碑崛起及竞争对手以环保哲学或专业保命赢得信任的背景下,迎来更猛烈反噬[23]
华帝股份(002035) - 2025年9月1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9 18:10
财务表现与股东回报 - 国补期间行业竞争加剧导致营销费用增长 [2] - 累计分红达21.93亿元 [2] 战略规划与业务布局 - 暂无进军冰箱/彩电/空调/洗衣机/机器人领域的计划 [2] - 新智慧数字工厂处于试产阶段 [2][3] 资本市场表现 - 股价受宏观经济/行业政策/投资者心理等多重因素影响 [3] - 若有定增计划将按监管要求履行审议程序并及时披露 [3] - 财务数据严格按会计准则核算确保真实可靠 [3] 经营承诺 - 公司持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保证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 [2] - 管理层高度重视资本市场意见并专注提升投资价值 [3]
十一度蝉联保险业第一名
深圳商报· 2025-09-19 13:17
品牌价值表现 - 公司以296.4亿美元品牌价值位列最具价值中国品牌第9位 [2] - 品牌价值同比增长44.5% 十一度蝉联中国保险行业品牌价值第一 [2] - 品牌价值提升源于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深化及数字化转型 [2] 客户规模与经营指标 - 个人客户数近2.47亿 相当于每6个中国人中有1位客户 [3] - 客均持有合同2.94个 较2024年6月末增长0.3% [3] - 2025年上半年客均营运利润247.32元 同比增长0.6% [3] 战略与服务模式 - 构建"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体系 推动全面数字化转型 [2] - 通过"一个客户、多个账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提供三省服务体验 [3] - 综合金融"三数"指标呈现均衡增长态势 [3]
敷尔佳冷观察:从“管控价格”到“守护价值”的系统性思考
金投网· 2025-09-17 15:29
核心观点 - 价格稳定性是品牌价值的重要体现 频繁或无序的价格波动会侵蚀品牌信任资产 [1] - 公司采用"价值锚定"定价策略 以研发投入、临床数据和原料成本为基础构建价格体系 [1] - 在大促期间价格策略面临挑战 但公司仅在618、双11等大型节点提供有限优惠并快速回调价格 [2] - 价格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守护品牌价值而非控制数字 需要将价格策略融入品牌建设系统 [3] 定价策略 - 遵循"价值锚定"原则 以产品研发投入、临床试验数据和原料成本等实质性要素为基准 [1] - 结合目标消费群体的核心需求痛点构建科学合理的价格体系 [1] - 明星产品"清痘净肤修护贴"虽经多次配方升级与技术迭代 价格体系始终保持稳定 [1] - 避免因产品更新导致价格断层 让消费者清晰感知"每一分钱对应看得见的功效" [1] 价格管理实践 - 官方旗舰店价格在绝大多数时间极为稳定 [2] - 仅限于618、双11等大型消费节点有限度释放优惠 [2] - 大促结束后产品价格迅速回调恢复原有体系 [2] - 构建清晰的价值坐标系 关键在于消费者认可波动合理性及品牌坚守价值承诺 [2] 品牌价值建设 - 价格成为品牌与消费者沟通价值的重要桥梁 [1] - 通过价格体系稳定塑造可持续的品牌资产 [3] - 不以短期销量牺牲品牌价值 不因市场波动模糊价值主张 [3] - 走"慢即是快"的品牌成长道路 未选择爆发式流量打法 [3]
国务院国资委:将继续用好EVA考核,引导企业强化“先算再投”意识
新华财经· 2025-09-17 15:02
核心观点 - 国务院国资委系统提出“五个价值”指标体系,旨在通过指标牵引推动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培育新质生产力 [1] 增加值 - 中央企业2024年实现增加值10.7万亿元,同比增幅明显 [1] - 国资委将持续做好增加值核算,引导企业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1] 功能价值 - 功能价值反映企业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功能作用,包括承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电力保供、扶贫脱贫和乡村振兴、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等 [2] - 国资委正推动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在业绩考核、薪酬分配中考虑企业承担战略使命的成本和贡献 [2] 经济增加值 - 经济增加值(EVA)考虑了资本成本,更能反映企业真实的价值创造能力 [2] - 中央企业EVA从2010年的3800多亿元增长至当前约1.2万亿元 [2] - 国资委将继续用好EVA考核,引导企业强化“先算再投”意识 [2] 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 - 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首次突破40%,营业收入占比接近30% [3] - 国资委已启动中央企业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加大考核引导和政策支持力度 [3] - 国资委将指导企业积极有序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3] 品牌价值 - 2024年度中央企业的品牌价值总额达到8.6万亿元,近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5% [3] - 中央企业打造了“华龙一号”、“复兴号”、“红旗”、“Cosco-Shipping”等一批知名品牌 [3] - 国资委将指导企业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品牌附加值、含金量和美誉度 [3]
AI驱动、出海加速!2025中国品牌百强总价值突破1.2万亿美元
国际金融报· 2025-09-16 22:09
品牌百强榜单总体表现 - 2025年品牌百强榜单总价值达1.21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25% [1] - 68个品牌价值实现增长 增长品牌数量几乎翻倍 [1] - 中国品牌展现强劲复苏势头 主要受益于人工智能创新 金融服务业稳健发展 海外市场拓展加速及科技巨头价值回归四大驱动力 [1] 头部品牌价值表现 - 腾讯以1979.91亿美元品牌价值卫冕榜首 连续五年登顶 价值涨幅达53% [3] - 阿里巴巴以843.52亿美元品牌价值重回亚军 增速23% [3] - 茅台以800.23亿美元稳居季军 抖音以762亿美元保持第四 价值飙升34% [3] - 华为品牌价值641.52亿美元 同比增长56% 稳居总榜第五并跻身增长前四强 [3] - 海尔以477.69亿美元位居第六 通过生态品牌战略巩固物联网生态领导地位 [3] 新上榜与回归品牌 - 百强榜单呈现多元发展格局 七大品牌新亮相包括三大首次入榜品牌及四大回归品牌 [6] - 蜜雪冰城首次入选即位居第51名 品牌价值39.55亿美元 以现制茶饮和高性价比供应链赢得市场 [6] - 霸王茶姬第88名 价值18.17亿美元 专注于茶饮并传递中国文化与东方美学 [6] - 去哪儿以22.04亿美元价值重返榜单位列第78名 通过优化在线服务体验和升级智能搜索技术实现价值回升 [6] 高增长品牌表现 - 价值增长领先品牌平均增速高达67% [7] - 小米以154%增速领跑 品牌价值281.5亿美元 位居第11名 源于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创新战略 [7] - 东鹏饮料以42.18亿美元位列第44名 通过创新巩固国民品牌地位 [7] - 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式增长 比亚迪以171.64亿美元价值位列第18 增速78% 受益于智驾技术突破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拓展 [7] - 小鹏汽车以21.75亿美元价值重返百强位列第80名 凭借海外市场拓展强化竞争力 [7] 行业创新趋势 - 人工智能应用处于前沿阵地 从制造业流程优化到品牌内容与营销策略变革 驱动高效智能决策 [8] - DeepSeek等新兴力量挑战巨头 重构行业竞争格局 [8] - 智能家居场景化创新不断涌现 智能科技融入日常生活 [8]
1H25百威亚太(1876.HK)业绩点评:业绩调整延续 股息或筑估值底
格隆汇· 2025-09-16 04:01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业绩继续承压 收入和净利润均下滑 中国区需求疲弱与渠道调整为主要拖累 但非即饮渠道出现同比改善 印度市场表现亮眼 股息率提供估值支撑[1][2][3] 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31.4亿美元 同比-7.7% 内生同比-5.6%[1] - 净利润4.1亿美元 同比-24.4%[1] - 正常化每股盈利下降至3.59美分 同比-14.3%[1] - 毛利率51.4% 同比-0.08个百分点[3] - 销售费用率23.9% 同比+0.73个百分点[3] - 净利率13.0% 同比-2.87个百分点[3] 区域市场表现 - 亚太西部地区收入25.2亿美元 同比-8.3% 啤酒销量379.2万千升 同比-7.1%[2] - 中国区收入同比-9.5% 销量同比-8.2% 每百升收入同比-1.4%[2] - 非即饮渠道收入及销量同比实现增长 高端及超高端产品占比超越中餐厅渠道[2] - 韩国市场销量持平 二季度同比下滑[2] - 印度市场收入持续增长 高端及超高端销量与收入均实现双位数增长[2] 盈利指标与股息 - 二季度毛利率51.8% 内生变动+0.71个百分点[3] - 正常化息税前盈利率20.8% 同比-0.10个百分点[3] - 派付年度股息每股5.66美元(约43.96港仙)[3] - 对应当前股息率约5.36%(以2025年9月12日收盘价8.20港元计算)[3]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05/0.06/0.06美元/股[1] - 给予目标价9.74港元 对应2025年PE估值约23倍[1]
每经热评丨宗馥莉“去娃哈哈” 难以完成的告别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01:52
品牌战略调整 - 宏胜系企业将于2026年销售年度起启用新品牌"娃小宗"全面替代"娃哈哈"品牌[1] - 品牌更替被定性为品牌再造而非品牌升级 涉及主动切割而非转移阵地[1] - 新品牌"娃小宗"于今年5月才申请注册 缺乏历史积淀和市场认知基础[3] 股权与商标权属 - 娃哈哈集团股权结构显示杭州上城区文商旅集团持股46% 宗馥莉持股29.4% 职工持股会持股24.6%[1] - "娃哈哈"商标归属娃哈哈集团 未经全体股东一致同意任何一方无权单独使用[1] - 宗馥莉曾试图将商标转入宏胜集团但遭大股东拒绝 导致商标使用权存在合法性危机[2] 历史遗留问题 - 公司存在职工持股会归属争议 股权回购协议诉讼及商标授权合法性等复杂问题[2] - 创始人离世后历史遗留问题未能有效解决 使公司持续暴露于法律风险之下[1][2] - 问题还包括沸沸扬扬的家族遗产纠纷和剪不断理还乱的利益纠葛[2] 品牌价值评估 - "娃哈哈"品牌价值达900亿元 承载AD钙奶童年记忆和营养快线青春符号的国民认知[3] - 品牌近40年投入巨额广告费形成众口皆碑的国民品牌地位[3] - 新品牌缺乏信任记忆渠道情感等核心要素 需从零开始构建品牌价值[3] 市场竞争环境 - 饮料市场存在元气森林 农夫山泉 东鹏饮料等竞争对手群雄环伺[3] - 当前市场渠道成本高企且消费者注意力稀缺[3] - 新品牌面临无故事 无情怀 无差异化的市场竞争劣势[3] 接班正当性影响 - 宗馥莉接班正当性基于其作为娃哈哈品牌继承人的道义性和正义性[4] - 放弃娃哈哈品牌可能丧失与消费者的情感契约 引发"背叛品牌"舆论风险[4] - 没有娃哈哈品牌背书将难以说服渠道压货和稳定军心[5] 品牌替代挑战 - 加多宝案例不具备可比性 因娃小宗缺乏悲情叙事和消费者主动追随基础[3] - 品牌替代被定义为战略撤退而非民心所向的资本博弈[3] - 若娃哈哈品牌被弃用可能引发全盘皆输局面 最终或走向多方妥协结局[5]
这家企业连续3年位居日本品牌战略调查首位
日经中文网· 2025-09-15 16:00
品牌调查综合排名 - 雅玛多运输连续3年位居品牌力综合评价首位 在日本物价高涨导致个人消费下降背景下 公司作为支撑电商的生活基础设施获得高度评价[2][4] - 松下位列品牌力综合评价第2位 公司在美容家电方面获得年轻女性的支持[2] - 可口可乐日本公司 明治和味之素三家企业新进入综合评价前十名 其中明治从第19位上升至第6位 公司开发价格较高的功能诉求型食品获得商务人士高度评价[2][4] - 丰田在品牌力综合评价中从第28位上升至第13位 公司旗下的KINTO汽车包月服务和智慧城市"Woven City"项目作为大企业挑战新业务的姿态得到年轻人支持[2][4] 消费者认知指数排名 - 味之素在以消费者为对象的认知指数PQ-C上位居首位[5] - 从第2位的丘比到第8位的日清食品 食品公司占据PQ-C指数排名前列 背景是通货膨胀持续下 消费者希望减少支出并在家享受简单多样饮食的需求提高[5] - 铁路公司在PQ-C指数中排名显著上升 JR西日本从第128位升至第78位 JR东海从第113位升至第74位 背景是日本国内旅游需求增加[5] 商务人士认知指数与社会必要度 - 微软日本公司连续两年在以商务人士为对象的认知指数PQ-B上位居首位[5] - 卡西欧计算机在PQ-B指数中从第12位升至第2位 花王从第40位升至第4位[5] - 在社会必要度指标消费者篇中 东陶TOTO从上次第3位升至第1位[5] - 在社会必要度指标商务人士篇中 丰田从上年第4位跃居首位[5] 雅玛多运输具体举措 - 雅玛多运输从8月开始在大型住宅楼进行机器人配送实证实验 由机器人将快递箱货物取出并运送到房间[4] - 公司扩大面向法人的物流联合运输网 在应对成为社会问题的人手不足方面发挥领导能力并获得很高评价[4]
第七届中国商业地产品牌价值论坛成功召开
证券日报网· 2025-09-14 20:29
论坛背景与意义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第七届中国商业地产品牌价值论坛在首钢园三高炉举办 聚焦商业地产高质量发展[1] - 论坛旨在增强核心功能 提升核心竞争力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以品牌力量推动行业发展[1] - 商业地产是连接商业活动与城市空间的关键载体 直接反映城市经济活力 消费能力和功能完善程度[1] 北京商业地产现状 - 北京市写字楼总面积接近2300万平方米 其中甲级写字楼面积达1288万平方米[2] - 北京市拥有各类产业园区640余个 总建筑面积达5400万平方米[2] - 专业化运营模式和优质配套设施为首都招商引资提供重要支撑[2] 行业当前特点 - 商业地产企业在需求不足背景下部分头部企业经营业绩保持平稳[2] - 企业经营策略更趋稳健 扩张步伐放缓 注重轻资产运营和存量更新[2] - 行业强化运营能力 拓展融资渠道 加强品牌建设[2] 市场现状与挑战 - 2025年商业地产市场面临商办用地 投资和新开工持续下降[3] - 租售需求偏弱导致空置率走高 租金售价维持低位 以价换量成为主要特征[3] - 市场仍处调整阶段 信心修复中 供求关系有待改善[3] 行业发展方向 - 行业面临"内卷"与"进化"选择 需通过品牌 科技 绿色实现转型升级[3] - 短期看产品 需求端追求绿色低碳智慧安全的高品质产品 供应端回归产品主义[4] - 中期看运营 需求端要求智慧化生态化人性化空间 供应端需深化科技赋能运营管理[4] - 长期看品牌 需求端认可品牌溢价 供应端需以品牌引领产品标准化和运营精细化[4] 论坛成果 - 商业办公建筑综合评价标准(修订版)正式启动[4] - 发布《2025中国商业地产品牌价值报告》及品牌价值100强测评榜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