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舱

搜索文档
隆利科技(300752)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年6月29日)
2025-06-30 18:08
分组1: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 [2] - 参与单位包括中银基金、天弘基金等多家机构 [2] - 活动时间为2025年6月29日 [2] - 活动地点为电话会议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刘俊丽女士和证券事务代表李姝涵女士 [2] 分组2:车载显示业务发展规划 - 随着智能驾驶等技术发展,车载显示需求呈屏幕数量增长和规格升级趋势,国内新能源市场增长快,智能座舱渗透率提升 [2] - Mini - LED技术因显示效果和节能特点满足车载显示屏需求,在车载显示应用加速 [2] - 公司凭借技术、生产和响应能力获众多车载tier1和终端客户认可 [2] - 公司将利用Mini - LED技术优势,强化研发和商用化能力,推进技术向车载显示领域拓展以实现业务快速发展 [2] 分组3:应对OLED显示技术渗透 - 未来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将保持一定增长态势 [3] - 公司2022年开始布局OLED显示相关的工艺创新技术LIPO以应对冲击 [3] - 2024年LIPO技术获客户高度认可,公司正加速推进验证和成果转化 [3] - 截至目前,LIPO技术已逐步进入量产阶段,预计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3] - 未来产品升级,LTPO技术市场需求有望持续增加 [3] 分组4:其他信息 - 本次活动不涉及未公开披露的重大信息 [3] - 附件清单无 [3] - 日期为2025年6月29日 [2][3]
宸展光电(003019)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IR2025-004
2025-06-30 17:58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 年公司营收 22.14 亿元,同比增长 31.76%;净利润 1.88 亿元,同比增长 18.16%,受欧洲客户拉货、品牌业务扩大和子公司新产品量产等因素影响实现两位数增长 [3] - 2025 年主要经营计划包括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完善全球制造体系、提升研发能力和打造全球化团队 [3] 营收相关情况 - 2025 年一季度营收 6.22 亿元,ODM 业务营收占比近 60%,MicroTouch™自有品牌板块占 10%,智能座舱板块占 30%左右 [4] - 2024 年境内外客户营收贡献分别为 6%和 94%,收入主要来源于境外 [8] 订单与业绩目标 - 2025 年 Q2 在手订单充足,公司管理层将克服不利影响完成 2025 年相关业绩目标 [5] 毛利率情况 - 2025 年 Q1,ODM 与 Microtouch™业务毛利率超三成,因一体机营收占比提高,较 2024 年同期微降,未来 MicroTouch™自有品牌业务毛利率有提升可能,但受不确定因素影响 [6] 业务策略 - 2025 年商显板块保持欧美 ODM 市场领先,由单一引擎延展到双引擎驱动,包括拓展市场、客户和进入类消费电子行业供应链 [7] 供应链情况 - 公司产品主要原材料除部分集成电路板外已实现国产替代和国内供应,受美国关税影响有限 [9] 行业竞争格局 - 智能座舱和车载显示行业参与企业多、集中度低,传统 Tier1 厂商、面板厂和硬件集成商各有优势,竞争加剧且未来整合速度加快 [10] 工厂建设 - 泰国工厂 2024 年量产,形成“中国 + 泰国”双工厂布局,计划拓展产能应对贸易不确定性 [11] 研发投入 - 2024 年公司研发费用 9800 万,较去年增加近 3000 万,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达 4.42% [12]
新股消息 | 四维智联递表港交所 在所有国内一级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十
智通财经网· 2025-06-29 12:08
上市申请 - 四维智联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 [1] - 拟发行H股 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 最高发行价包含1%经纪佣金及多项交易费用 [2] 行业地位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 2024年在国内一级供应商中排名第十 市场份额0.1% [4] - 在全球以软件为驱动的中国一级供应商中排名第三 舱泊一体解决方案服务量全国第二 [4] - 截至2025年6月20日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被中国约20%整车厂(约50家)采用 [4] 业务概况 - 专注于汽车智能座舱领域 提供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和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 [4] - 已交付超过1590万套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和155万套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 [4] - 2024年中国销量前十的整车厂均部分采用其产品 [5] - 2022-2024年为中国前15大乘用车品牌中的12个品牌提供解决方案 [6] 技术能力 - 拥有全栈自研软件平台 具备快速推出产品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5] - 解决方案覆盖驾驶前中后全场景 支持远程车辆配置和智能家居联动 [5][6] - 实施双轨策略 加强现有客户本地化同时拓展新市场 [5] 财务表现 - 2022年收入5.39亿元 2023年4.77亿元 2024年4.79亿元 [6] - 同期年度亏损分别为2.04亿元 2.65亿元 3.78亿元 [6]
四维智联冲刺港交所:国内第十大一级智能座舱解決方案供应商,估值超40亿
IPO早知道· 2025-06-28 09:39
公司概况 - 四维智联为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 由四维图新集团控股 最早可追溯至2015年 [3] - 公司已向客户交付超过1590万套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及155万套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 [3] - 公司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被中国约250家整车厂中的约20%采用 [3] - 2022至2024年 公司服务中国15大最畅销乘用车品牌中12款车型 这些品牌均属于中国10大整车厂 [3] 市场地位 - 2024年公司在所有国内一级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十 市场占有率0.1% [3] - 公司在全球以软件为驱动的中国一级供应商中排名第三 [3] 财务表现 - 2022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5.39亿元 4.77亿元和4.79亿元 [3] - 同期毛利率分别为30.2% 29.4%和29.2% [3] - 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0.14亿元 0.60亿元和1.33亿元 [3] 股东结构 - 滴滴持有公司16.46%股份 为最大外部投资方 [4] - 其他投资方包括联发科 益华基金 腾讯 尚珹投资 蔚来资本 博世创投 爱驰汽车等 [4] 上市计划 - 公司于2025年6月27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拟主板挂牌上市 中信证券担任独家保荐人 [2] - 2024年8月完成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 公司估值为40.70亿元人民币 [5] - 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建立产能 技术研发 拓展解决方案组合及营运资金 [5]
智慧新体验 别克逍遥架构新一代智舱将搭载高通SA8775P芯片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27 13:02
战略合作与技术成果 - 上汽通用汽车与高通、博世达成三方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基于高通SA8775P芯片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样品 [1] - 该技术成果将应用于别克逍遥超级融合整车架构,并计划下半年在别克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首款轿车上实现量产 [1] 高通SA8775P芯片技术优势 - 高通SA8775P芯片是专为下一代智能汽车打造的全新一代计算平台,提供高达72 TOPS的神经网络算力 [3] - 芯片集成Adreno 663 GPU,具备出色的超高清渲染能力,结合全3D HMI引擎,显著提升仪表屏、中控屏和娱乐屏的视觉表现力 [3] - 基于V73架构的AI加速单元,支持高效部署多模态端侧模型,大幅降低服务响应延迟并保障用户隐私安全 [3] 智能座舱交互体验升级 - 智能座舱系统融合触控、语音、视觉感知(OMS/DMS)等多种交互方式,提供更自然的交互途径 [3] - 通过整合声音、图像、触感震动、智能香氛等多维度反馈方式,全方位提升驾乘体验 [3]
隆利科技(300752)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年6月24日-2025年6月26日)
2025-06-26 19:02
分组1:Mini - LED技术在车载显示领域情况 - 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智能座舱概念普及,车载显示市场对高性能显示技术需求提升,Mini - LED技术成重要发展方向 [2] - 公司是Mini - LED车载背光显示技术头部企业,在技术储备、专利权利及量产方面有显著优势,获众多车载tier1和终端客户认可 [2] - 公司已与大陆、佛吉亚等tier1客户及比亚迪、蔚来等终端车载客户建立合作,车载业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 - 公司将利用Mini - LED技术优势及智能座舱显示方案解决能力,加速向车载显示领域拓展业务 [2] 分组2:LIPO技术发展情况 - 为应对OLED显示技术冲击,公司2022年布局LIPO技术,2024年获客户高度认可 [3] - 公司积极推进LIPO技术升级,拓展其在OLED折叠屏铰链的应用 [3] - 2024年苹果手机使用LIPO超窄边框技术引领潮流,各大终端品牌跟进,该技术成必然趋势 [3] - LIPO技术已逐步进入量产阶段,预计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3] 分组3:精密结构件布局情况 - 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下游行业发展,精密结构件市场需求显著增长 [3] - 公司整合现有竞争优势,2024年成立精密工业事业部,布局智能新型硬件终端,如AI端侧产品的精密结构件研发 [3] 分组4:活动相关情况 -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参与单位有信达澳银基金、开源电子等 [2] - 活动时间为2025年6月24日 - 2025年6月26日,地点在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及电话会议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刘俊丽女士和证券事务代表李姝涵女士 [2] - 本次活动不涉及未公开披露的重大信息 [3]
瑞玛精密: 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注册稿)
证券之星· 2025-06-26 04:16
发行方案核心内容 -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方案已通过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及202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尚需报经中国证监会履行发行注册程序[1] - 发行对象为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包括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所有发行对象均以现金方式认购[1] - 定价基准日为发行期首日,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80%[1] - 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公司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30%,最终发行数量将根据募集资金总额除以发行价格确定[2] 募集资金用途 - 本次发行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3,202.65万元[2] - 募集资金将用于汽车空气悬架系统及部件生产建设项目、座椅系统集成及部件生产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3] - 在募集资金到位前,公司将以自筹资金先行投入,并在募集资金到位后予以置换[3] 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全球汽车销量达9,531.47万辆,同比增长2.65%,其中亚太地区销量占比53.93%[15] - 中国新能源汽车2024年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2%和35.1%,市场渗透率达31.6%[22] - 全球5G连接数持续增长,中国5G移动电话用户达10.14亿户,5G基站达425.1万个[25] 公司竞争优势 - 公司定位于精密智能制造,重点围绕"智能座舱"和"智能底盘"系统领域开发产品[26] - 已取得ISO 14001、ISO 9001、IATF 16949等认证,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27] - 获得诺基亚"铱金供应商"、采埃孚天合"最佳交付奖"、博格华纳"最佳合作伙伴奖"等客户认可[28]
英特尔放弃汽车业务
虎嗅· 2025-06-25 16:11
英特尔退出汽车业务决策 - 公司决定关闭汽车处理器业务部门并裁撤大多数员工 [2] - 此举是战略收缩的一部分 旨在聚焦核心计算与数据中心业务 [3][4] - 此前已出售傲腾存储业务并暂停部分晶圆厂投资 汽车处理器团队成为最新调整对象 [4] 汽车业务失败原因 - 未能将客户端处理器平台成功拓展至座舱/网关/边缘计算领域 [5] - 缺乏对标高通8295的座舱SoC产品 未建立类似英伟达的自动驾驶合作网络 [5] - 处理器业务面临苹果自研架构替代压力 同时遭受台积电与英伟达的双线竞争 [6] Mobileye业务现状 - 作为唯一保留的车载资产 保持独立运作模式 [7][8] - 2022年分拆上市后强化EyeQ芯片平台 推进辅助/高级自动驾驶方案 [9] - 2025年上海车展展示SuperVision/Chauffeur系统 计划建设中国本地化团队 [10] 业务局限性分析 - Mobileye不涉及通用车规处理器/座舱计算域/芯片标准制定 [11] - 主要聚焦自动驾驶领域 无法代表英特尔整体汽车业务能力 [11][12] - 被描述为"幸存者"而非继承者 体现战略收缩后的残余价值 [17] 行业影响与启示 - 中国市场中低端需求已由本土SoC厂商填补 英特尔缺乏深度客户绑定 [13] - 行业门槛在于嵌入主机厂研发节奏 完成本地化验证与国产化平衡 [13] - 计算巨头进入汽车领域需深度产业协作 单纯技术优势不足以保证成功 [14][15] 战略调整方向 - 公司需在通用计算和AI战场重新确立竞争优势 [16] - 汽车业务因进展缓慢且资源投入不足成为战略放弃对象 [16]
计算机“智能驾驶”系列专题二:域控制器研究框架
国海证券· 2025-06-24 19:0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计算机行业“推荐”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自动驾驶时代临近,域控制器核心地位确立,可解决分布式架构问题,实现功能模块数据共享和系统控制,形成智驾/座舱/车身三大主流域控制器,产业链涵盖上中下游,主流商业模式为合作开发 [11] - 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迎装机加速期,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是高阶自动驾驶核心部件,全球和中国市场规模及渗透率预计大幅提升;智能座舱重要性提升,全球和中国市场规模高速增长,中国座舱域控制器市场规模有望快速提升 [12] - 域控硬件架构中高性能SoC地位稳固,硬件架构包含通讯、计算、存储单元,计算单元通常由SoC和MCU组成,座舱芯片“一芯多功能”趋势明确,智驾芯片向一体化、大算力、先进制程发展 [13] - 域控软件架构松耦合趋势明确,软件价值量加速提升,汽车软件向软硬件解耦、服务导向发展,形成系统/功能/应用三大软件格局,国产厂商在各领域积极布局,软件价值量占整车价值比重预计上升 [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自动驾驶时代临近,域控制器核心地位确立 - 域控制器是汽车架构由分布式向集中式演进的必然选择,可解决分布式架构问题,实现功能模块数据共享和系统控制,按整车架构分为智驾/座舱/车身域控 [30][34] - 域控制器架构可拆分为硬件、系统软件、算法、应用软件,产业链涵盖上游软硬件供应商、中游域控总集成商和下游主机厂 [38][41] - 域控制器主流商业模式为多方合作开发,包括主机厂委托代工、Tier1供应商提供、Tier1.5与Tier1/0.5合作、Tier0.5提供、系统集成商委托ODM/OEM代工等模式 [45] 二、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迎装机加速期 - 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是智能驾驶决策核心,承担数据处理运算力和安全保障,ADAS主要集中在L2及以下,AD多搭载于L3及以上,高阶自动驾驶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全球和中国市场规模及渗透率预计大幅提升,国内市场竞争格局中德赛西威领跑,高阶ADAS成本下探有望带动渗透率加速提升 [49][52][56] - 智能座舱是人机交互系统,在汽车销售领域重要性显著提升,全球和中国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中国座舱域控制器市场规模有望快速提升,2025年1 - 3月德赛西威装机量位居榜首 [67][68][75] 三、域控硬件架构:高性能SoC地位稳固 - 域控制器硬件架构涵盖通讯、计算、存储单元,计算单元采用异构单元设计,一般由SoC和MCU构成,SoC在汽车芯片中的重要性大幅提升 [78][81][87] - 座舱芯片“一芯多功能”是未来趋势,可解决多芯片通信问题,降低硬件成本,通常为“SoC + MCU”架构,2025年1 - 3月高通在国内市场份额领先 [92][97] - 智驾芯片发展趋势为一体化、大算力、先进制程,全球车载SoC公司不断提升芯片制程,市场竞争多元化,英伟达、特斯拉头部优势明显 [102][103] 四、域控软件架构:松耦合趋势明确,软件价值量加速提升 - 汽车软件向软硬件解耦、服务导向发展,形成系统/功能/应用三大软件格局,中国在各领域均有相关企业布局,形成完整产业链 [109][111] - 操作系统是汽车走向软件驱动转型的重要前提,不同功能域有不同操作系统,内核有望成为国产汽车软件重点突破领域,国产厂商纷纷发力布局操作系统 [115][117][122] - 中间件是实现软硬件解耦的关键,主流中间件是AUTOSAR汽车开放架构,ROS 2逐渐应用于自动驾驶中间件,海内外厂商加码布局,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增长 [125][128] - 功能软件将共性需求软件化、模块化,加速汽车软件部署,算法层分为模块化和端到端两大路径,端到端或将迎来大规模量产上车,OTA可实现汽车软件升级和服务创收,以太网有望取代传统车内通信网络 [129][134][141] - 应用软件是差异化竞争的核心模块,占据汽车软件价值高地,包括智能驾驶算法、地图导航等软件,2022年价值量占比50%,预计2030年维持在50%以上 [145] - 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到来,汽车软件价值量持续攀升,网联汽车规模及渗透率高速增长,单车代码量和软件价值量预计大幅提升 [149] - 汽车软件商业模式将迎来变革,C端收费趋势加速,当前主要盈利来源为To B商业模式,特斯拉开启C端收费新模式 [162] 五、相关标的 - 德赛西威聚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网联服务三大领域,国内和国际市场均获新项目订单,收入稳定增长,智能座舱贡献主要收入,归母净利润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167][175] - 经纬恒润聚焦汽车电子、研发测试、高级别自动驾驶三大领域,收入稳定增长,电子产品贡献主要收入,归母净利润暂时承压,维持高研发投入 [176][185] - 均胜电子业务分布在汽车电子、汽车安全两大板块,提供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新能源管理、汽车安全等领域产品 [186]
新股速递|国产HUD龙头冲刺港股!绑定小米蔚来,AR技术能否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6-23 12:10
公司简介 - 江苏泽景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智能座舱视觉与交互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基于挡风玻璃的HUD(W-HUD)解决方案CyberLens和增强现实HUD(AR-HUD)解决方案CyberVision [1] - 终端市场覆盖国内主流车企,包括蔚来、理想、小米、比亚迪、吉利等22家主机厂,累计获得超过90款车型定点 [3] 财务状况 营收表现 - 2023年收入5.49亿元(+156.5% YoY),2024年收入5.78亿元(+5.3% YoY),增速放缓主要因W-HUD压价与AR-HUD低基数影响 [5][6] - 2023年W-HUD销量53.08万套(+203.7%),AR-HUD销量3,800套(+322%),单价达W-HUD的3倍 [6] - 2024年W-HUD销量60万套(+13%),均价下降6.4%;AR-HUD销量5.37万套(+1313%),收入占比10.9% [6] 盈利能力 - 毛利率持续提升:2022年22.6%,2023年25.6%,2024年27.3%,主要因高毛利AR-HUD占比上升及自动化降本 [5][8] - 净亏损收窄:2022年亏损2.56亿元,2023年亏损1.75亿元,2024年亏损1.38亿元,但经调整亏损同比扩大2,044万元 [7] 偿债能力 - 2024年底资产负债率高达215.6%,主要受可赎回优先股拖累(13.6亿元占流动负债83%),剔除后负债率约40% [9] - 现金2.30亿元(+259%),但短期债务高达14.5亿元,流动比率仅0.41 [9] 公司优势 市场地位与技术 - 2024年中国HUD销量市场份额16.2%,排名第二,唯一在W-HUD和AR-HUD销量均进入前三的本土供应商 [10] - 已授权HUD相关专利156项,国内第一,自研DLP AR-HUD技术领先,抗环境光干扰能力优于行业 [11] 客户绑定与增长 - 覆盖22家主机厂,90款车型定点,核心客户包括小米SU7全系标配AR-HUD,理想L7、蔚来ET5等爆款车型采用W-HUD [12] - AR-HUD 2024年销量5.37万台(+1313%),均价1.2万元/套,毛利率30%+,是W-HUD的3倍 [13] 资本与估值 - 估值从2017年6,000万元增至2024年25.85亿元(CAGR~80%),明星股东包括雷军(顺为资本)、一汽集团、中信证券等 [14] 行业前景 - 2024年中国HUD销量390万台(2020-2024年CAGR41.2%),预计2029年增长至1,270万台(2025-2029年CAGR27.9%) [19] - 中国HUD渗透率约15%,低于欧美(30%+),AR-HUD是行业未来,2024年销量占比10%,预计2029年占收入超30%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