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动

搜索文档
东风D600将上市?福田5款新车 宇通入局新赛道 395批牵引车看点 | 头条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5-28 15:00
"好饭不怕晚"。5月下旬,工信部发布了第395批新车公示。这批公示为行业带来了哪些牵引 车重磅车型?各家企业有何新动作?牵引车市场正呈现出哪些新风向呢? 下面请看第一商用车网报道。 首先来看第395批公示牵引车整体申报情况。此次,第395批新车公示牵引车方面申报了39款 新品,相比上一批公示减少了11款,相比第393批和第392批各自多十余款,比1月发布的第 391批仅减少1款。整体来看,牵引车申报数量比较可观,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企业对牵 引车市场发展潜力的看好。 从细分车型来看,新能源和国六牵引车新车数量严重分化。新能源牵引车申报31款,包括换电 14款、充电12款、插电混动3款和燃料电池2款;国六牵引车8款,包括燃气车5款和柴油3 款。本批公示中,换电牵引车超过充电牵引车数量,成为本批公示中牵引车领域单一车型申报 最多的车型。而此前从去年11月起,已有连续6批公示,充电牵引车新车数量超过换电牵引 车。本批公示换电牵引车申报数量创下近7个批次最高。 同时也可看到,插电混动牵引车市场正在崛起。今年从第392批起,已连续四个月有插电混动 牵引车新车申报公示,一汽解放、中国重汽、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都在力推,本批 ...
理想汽车,比想象中更聪明
格隆汇· 2025-05-27 10:10
01 作为新势力阵营中首家实现盈利且曾长期稳居新势力销冠的上市车企,理想汽车此番看似"保守"的调整,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剧 变。 六年狂飙,略微缓缓,跑得更远。 好一招,以退为进! 5月22日,理想汽车被曝,将全年销量目标从年初设定的70万辆下调至64万辆,引发高度关注。不仅如此,其还将适度进行成本控制。 5月23日,理想汽车港股股价一度冲高至117.5港元,后出现回落,报收113.5港元,上涨1.07%。 《汽车K线》了解到,对于此事理想汽车官方回应"不予置评"。而这种既不否认也不肯定的答复,反倒令外界更容易相信这一调整的真实性。 据悉,理想汽车内部已决定将今年排产目标调整至64万辆。作为根据订单排产的新势力车企,这意味着对全年销量目标的下调。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车将增程L系列车型目标从至少56万辆降至52万辆,包含MEGA和i系列在内的纯电产品目标则从5万辆大幅提升至12万辆。 目标调整后,理想汽车增程与纯电车型占比分别为81.25%和18.75%,纯电产品占比显著提升。 02 2024年,理想汽车以销量突破50万辆的表现登顶新势力销冠,领先华为鸿蒙智行军团。当时,理想增程车型占比高 ...
海狮07 DMI新车情报:竞品对标隔壁唐,但唐能优惠2万多
车fans· 2025-05-26 08:29
大家好,我是比亚迪海洋网的销售,今天来聊一下刚上市不久的海狮07 DMI。 第一批车有两台,早在5月1日就到店了,分别是指导价16.98万的150领航版和17.98万的领航+版,都是亚特兰蒂斯灰。后续车源还没有消息,目前也没有在途的 车。 最近总听到有人说,海洋网这车型越来越多都分不清了。这里可以传授一个记住所有车型的小技巧:来比亚迪上班。 不来?那分不清很正常…… 新车是哪天到店的? 新车目前价格是多少? 海狮07 DMI分三个配置,指导价16.98万-20.58万,目前订车送4次保养,置换补贴他品5000,本品6000。 上市权益中还有个3年免费服务系列,比如免费取送车、道路救援啥的,但是我接待过的所有客户都对这些不以为然,不在乎。 新车厂家的培训资料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点? 这车的培训可不简单,第一轮是内训师来线下培训,给我们整得很紧张,结果两个小时就完事了,后续就还是线上培训了。 能感觉出来内训师冥思苦想也没啥好说的,大家也没发现什么独特的亮点。说到这不得不举报王朝网老六不务正业,整天不关注自己家的车型总盯着我们海洋网 的,还给我发一些莫名其妙的信息,我看都看不懂。 平均每天都多少人来看这款车? 不瞒大家 ...
行进中国|0.6秒破冰!中国混动黑科技征服“寒极”
人民网· 2025-05-25 10:51
东风汽车研发总院新能源动力总成技术副总工程师李钾介绍马赫动力发动机。人民网记者 郭婷婷摄 在东风汽车全球创新中心,李钾指着展示台上的发动机介绍,"测试车上搭载的就是这款行业首个热效 率突破45%的混动专用发动机,在-40℃环境下冷启动时间比国际竞品快30%。" 从实验室到雪原,"中国心"的硬核底气在于创新。作为行业第一个热效率达到45.18%的混动专用发动 机,马赫动力用四项颠覆性技术树立新标杆:业内率先将可变截面涡轮增压技术带入混动领域,增压效 率提升7%;低压冷却EGR率突破30%,提升混动发动机使用热效率;全球首创高压四次喷射技术,让 燃油雾化精度达毫秒级,提升燃烧效率;184克的行业领先超轻活塞,让发动机机械能量损失降到最 低。 寒风呼啸,呵气成冰。在素有"中国寒极"之称的黑龙江漠河,气温低至-40℃。一辆搭载马赫电混 PHREV的测试车静静停在雪原上等待启动指令,指令下达的一瞬间,车辆在冰天雪地中瞬间启动,发 动机轰鸣声划破寂静…… 在现场测试的过程中,车辆在极端低温下还能保持优秀续航表现和强劲稳定的动力输出。在极寒天气下 静置12个小时后,仍能在0.6秒内顺利启动。回忆起今年初,马赫动力在漠河的" ...
奥力威申请一种用于插电混动汽车上的翻车阀专利,正常工作状态下实现小流量排气
金融界· 2025-05-24 19:03
天眼查资料显示,江苏奥力威传感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位于扬州市,是一家以从事汽车 制造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79654.8907万人民币。通过天眼查大数据分析,江苏奥力威传感高科 股份有限公司共对外投资了14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37次,财产线索方面有商标信息1条,专利信息 270条,此外企业还拥有行政许可45个。 金融界2025年5月24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江苏奥力威传感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 为"一种用于插电混动汽车上的翻车阀"的专利,公开号CN120027251A,申请日期为2025年02月。 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公开了翻车阀领域内的一种用于插电混动汽车上的翻车阀,包括互相卡合构成腔 体的外壳的底盖,外壳内卡合连接有将腔体分隔成排气腔、保压腔和气液腔的阀体,阀体上开设有连通 保压腔和气液腔的排气孔一,对应保压腔内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保压件,阀体上开设有用以连通保压腔 和排气腔的排气通道,阀体内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浮子,浮子顶部设置有可沿其轴线方向上下移动的支 撑骨架,支撑骨架上设置有密封垫,密封垫包括连接部和由上至下缩减设置的喇叭部,连接部上沿其轴 线方向开设有排气孔二和排 ...
炮轰价格战和造假者,学习雷军一年后,魏建军选择超越
搜狐财经· 2025-05-24 17:29
长城魏建军又开炮,火力不亚于雷军创飞保时捷。 5月21日晚,小米全新SUV小米YU7正式亮相小米战略新品发布会。在雷军的演讲中,小米YU7拳打Model Y脚踩保时捷,平等创飞了每一个出现在PPT上的 竞品。 甚至没出现在PPT上的法拉利,因为Purosangue"撞"上了YU7主打色"宝石绿",被外界解读为"暗讽小米"。 小米发布会次日,魏建军又一次因为语出惊人火上热搜,常压油箱、压榨供应商、汽车恒大、出海丢人......他直言不怕挨骂。没有雷军的粉丝基础和浸淫互 联网多年的强大话题属性,魏建军选择用火力最猛的方式出圈—当行业"吹哨人"。 两个军占据了当天最热门的话题。 在汽车圈,没有人不想当网红。就像长安汽车的高管公开羡慕"我们上个热搜就像过年,结果雷军天天在过年"。 人人都想成为雷军,因为流量即权力,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更接近真理。 雷军一下场造车,就可以宣称解决了"汽车工业史上140年都没解决的难题—防晒,而且是三层镀银防晒";也可以把小米YU7上的全景曲面投影技术称作"黑 科技",尽管宝马此前在概念车上,已经展示过类似的设计。 在企业家的宏大叙事下,品牌的拥趸被进一步提纯,演变为接近信仰式的忠诚.. ...
本田调整发展战略:纯电为混动让路
经济观察网· 2025-05-23 09:48
战略调整方向 - 公司将强化智能化和加速混动化,同时放缓电动化步伐,以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和不确定性[2] - 智能化将成为关键竞争领域,公司将通过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广泛推广智能化技术[2] - 公司将调整动力总成产品矩阵,夯实事业基盘,力争2030年汽车销量达到360万辆以上,其中混合动力车型销量达到220万辆[2] 智能化发展 - 公司正在自主研发新一代ADAS系统,可实现全路况环境下的加速与转向辅助,该技术将优先搭载于2027年投放北美和日本市场的纯电及混动车型[3] - 针对中国市场,公司与Momenta合作开发本土化ADAS系统,预计未来所有在华新车型都将标配该技术[3] - 公司计划自2027年起启用全新品牌标识战略,未来混动主力车型也将采用专属H标[4] 混动化发展 - 公司将混动技术确立为短期战略核心,通过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e:HEV"的迭代升级,新一代混动车型燃油效率将提升超10%[3] - 借助零部件共享与生产优化,预计2030年混动系统成本将较2018年降低50%,较2023年降幅达30%[3] - 2027—2030年间,公司计划在全球推出13款新一代混动车型[3] 电动化调整 - 公司将2030年全球纯电销售占比预期从30%进行了下调,确认纯电车型仍是实现碳中和的终极方案[4] - 公司战略调整涉及产品投放节奏与海外投资时序,加拿大全产业链建设计划将延后[4] - "Honda 0系列"首款车型将于2026年面世,采用中央域控架构和瑞萨电子联合开发的2000TOPS算力芯片[4] 中国市场影响 - 公司在华销量持续下滑,4月终端汽车销量为4.37万辆,同比减少40.83%,1-4月累计销量为20.16万辆,同比减少28.20%[6] - 公司在中国将按照上海车展发布的最新战略,继续加速推进电动化、智能化发展[2] - 放缓电动化步伐可能使合资公司在纯电动车市场的发展速度受到影响,错失抢占市场份额的黄金时机[2][5] 合资公司策略 - 东风本田将在新产品中接入更多中国企业智能化技术,深化与产业链合作实现降本提速[7] - 广汽本田按照"更多引入中国本土智能化技术"的思路发展,既引入本田e:NP系列电动车,也引入烨品牌电动车[7] - 两家合资公司都将加强电动化产品竞争力,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7]
东安动力:在手新项目大幅提升,公司有望出现上行拐点-20250522
中信建投· 2025-05-22 12: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4][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Q1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94亿元、372.90万元、 - 2130.24万元,同比分别 - 3.31%、扭亏为盈、亏损收窄17.56% [1][3] - 公司主营商用车汽油机等产品,应用于发电机组等领域;2024年立项75项,同比增86%,项目生命周期规划销量达510万台,新能源市场项目立项同比增280%,规划销量350万台 [1][8][9] - 2025年公司目标整机销量60万台,实现营收52亿元;看好国内混动、增程车型渗透率提升及公司海外布局兑现,预计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0.18、0.86亿元 [1][8][9] 事件 - 2024年公司总营收46.18亿元,同比减14.55%;利润总额0.08亿元,同比增58.99%;归母净利润0.06亿元,同比增41.39% [2] - 2025年Q1公司总营收9.94亿元,同比减3.31%;利润总额0.05亿元,同比增47.08%;归母净利润0.04亿元,同比增149.62% [2] 简评 - 2024年收入同比下滑15%,利润端逆势修复;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18亿元、573.35万元、 - 6496.58万元,同比分别 - 14.55%、 + 41.39%,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收窄;收入下滑因商用车汽油机销量降18.49%,盈利能力增强得益于成本控制和生产制造能力提升 [3] - 2024年Q4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26、0.07、0.15亿元,同期分别为15.56、 - 0.26、 - 0.85亿元 [3] - 2025年Q1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94亿元、372.90万元、 - 2130.24万元,同比分别 - 3.31%、扭亏为盈、亏损收窄17.56% [1][3] - 分业务看,2024年发动机业务营收32.65亿元,同比降19.38%,毛利率3.86%,同比 - 2.97pct,销售发动机36.67万台,同比降24.52%;变速器及其他业务营收12.88亿元,同比降0.59%,毛利率3.35%,同比 + 2.94pct,销售变速器12.68万台,同比增5.98% [3][7] - 2024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期间费用率分别为4.45%、0.16%、5.67%,较上年分别 - 2.22、 + 0.08、 - 1.73cpt;2025年Q1分别为4.29%、0.54%、7.36%,较上年分别 - 2.90%、 + 0.18、 - 1.05pct [7] 公司优势 - 产品谱系扩充,现有多种产品系列,可满足多市场需求,应用领域广泛;2024年立项情况良好,海外市场有突破,新市场开发成绩好 [8] - 产品开发有东安动力特色DA - PDS流程,车厂适应性开发项目周期6 - 14个月,低于同行业,平均效率提升50% [8] - 采用多品种小批量的精益生产方式,发挥柔性精益生产优势和集团标杆作用,打造中高端汽车动力总成精益生产制造基地 [8] - 市场地位巩固,商用车市场动力总成一体化供货优势明显,增程动力领域有先发优势,是长安汽车高端乘用车发动机唯一生产基地,自动变速器研发和装备能力领先 [8] 投资建议 - 看好国内混动、增程车型渗透率提升及公司海外布局兑现,预计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0.18、0.86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9] 重要财务指标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5,404.35|4,618.12|5,277.71|6,852.28|8,505.93| |YoY(%)|-6.29|-14.55|14.28|29.83|24.13| |净利润(百万元)|4.06|5.73|18.09|85.98|207.70| |YoY(%)|-96.26|41.39|215.50|375.30|141.57| |毛利率(%)|6.67|4.45|6.77|8.48|10.30| |净利率(%)|0.08|0.12|0.34|1.25|2.44| |ROE(%)|0.16|0.23|0.71|3.27|7.41| |EPS(摊薄/元)|0.01|0.01|0.04|0.18|0.44| |P/E(倍)|1,480.66|1,047.23|331.92|69.83|28.91| |P/B(倍)|2.37|2.36|2.34|2.28|2.14|[10] 收入成本预测 |业务|项目|2022|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微型发动机|销售收入|4,311.40|4,050.51|3,265.44|3,918.52|5,485.93|7,131.71| | |成本|3,914.88|3,727.98|3,139.43|3,644.23|4,992.20|6,347.23| | |销售收入增长率| | - 6.05%| - 19.38%|20.00%|40.00%|30.00%| | |毛利率|9.20%|7.96%|3.86%|7.00%|9.00%|11.00%| |变速器及其他|销售收入|1,402.34|1,295.23|1,287.63|1,287.63|1,287.63|1,287.63| | |成本|1,290.66|1,289.89|1,244.52|1,244.49|1,244.49|1,244.49| | |销售收入增长率| | - 7.64%| - 0.59%|0.00%|0.00%|0.00%| | |毛利率|7.96%|0.41%|3.35%|3.35%|3.35%|3.35%| |其他业务|销售收入|53.33|58.60|65.06|71.56|78.72|86.59| | |成本|20.18|25.92|28.58|31.49|34.64|38.10| | |销售收入增长率| |9.88%|11.02%|10.00%|10.00%|10.00%| | |毛利率|62.17%|55.76%|56.07%|56.00%|56.00%|56.00%|[11] 敏感性分析 |年份|假设|微型发动机业务增长率(%)|变速器及其他业务增长率(%)|其他业务增长率(%)|预计营业收入(亿元)|预计营业收入增长率(%)|预计归母净利润(亿元)|预计归母净利润增长率(%)| |----|----|----|----|----|----|----|----|----| |2025年|悲观假设|5.00%| - 15.00%| - 5.00%|45.85|7.50%|0.16|160.62%| | |中性假设|20.00%|0.00%|10.00%|52.78|23.74%|0.18|200.00%| | |乐观假设|35.00%|15.00%|25.00%|59.70|39.98%|0.20|239.38%| |2026年|悲观假设|25.00%| - 15.00%| - 5.00%|60.60|14.83%|0.76|322.58%| | |中性假设|40.00%|0.00%|10.00%|68.52|29.83%|0.86|377.78%| | |乐观假设|55.00%|15.00%|25.00%|76.43|44.83%|0.96|432.98%| |2027年|悲观假设|15.00%| - 15.00%| - 5.00%|74.77|9.13%|1.83|112.63%| | |中性假设|30.00%|0.00%|10.00%|85.05|24.13%|2.08|141.86%| | |乐观假设|45.00%|15.00%|25.00%|95.33|39.13%|2.33|171.09%|[12]
削减电动化投资 本田重回混动战略
北京商报· 2025-05-22 00:42
战略调整 - 公司调整电动汽车销量目标 2030年占比低于此前30%的目标 同时增强混动车产品线 计划2027年起四年内推出13款下一代混动车型 [1] - 公司计划到2030年汽车总销量增加360万辆以上 其中混动车销量目标增加220万辆 [1] - 公司将电动化战略投资从10万亿日元减少至7万亿日元 推迟加拿大电动汽车价值链项目约两年 [1][4]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财年营收同比增长6 2%至21 69万亿日元 但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2 2%至1 21万亿日元 净利润同比下降24 5%至8358 4亿日元 [2] - 2024财年第四财季净利润305 7亿日元 同比暴跌87% [2] - 公司预计2025财年收入同比下降6 4%至20 3万亿日元 营业利润同比下降58 8%至5000亿日元 净利润同比下降70 1%至2500亿日元 [2] 产品规划 - 公司纯电动车"本田0系列"将于2026年推出首款车型 采用ASIMO OS和AD/ADAS技术 未来车型将实现2000 TOPS算力 [2] - 公司计划2027年在北美和日本投放搭载新一代ADAS的纯电动和混动产品 在中国与Momenta合作开发适合本地环境的ADAS技术 [3] - 公司计划2028年在印度启动电动摩托车工厂生产 目标成为电动摩托车市场份额第一 [4] 供应链与生产 - 公司采取稳健供应链战略 以纯电动和混动混流生产线为核心 优化生产并确保电池等零部件供应 [3] - 公司坚持现地生产现地销售理念 应对政策变化等不确定性 [3] 摩托车业务 - 公司2024财年摩托车销量2057万辆 占全球市场份额40% 在37个国家和地区创历史新高 [3] - 公司预计2030年摩托车市场规模将从5000万辆增至6000万辆 目标占据全球50%份额 营业利润率达到15%以上 [3] 行业趋势 - 传统车企面临电动化研发投入高与市场需求不确定的困境 福特等厂商也削减电动化投资转向混动 [4] - 福特取消大型电动SUV计划 推进混动版本 削减纯电动资本支出占比从40%至30% [4]
EGR龙头转型新能源,驱动电机铁芯高增!隆盛科技:行业红利难掩资本依赖症
市值风云· 2025-05-20 20: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隆盛科技业务由三驾马车驱动实现高速增长,但老本行 EGR 业务市场空间较窄,马达铁芯业务成长趋势明确但毛利率低,且公司客户较为集中、无法自我造血 [5][13][20][35] 各部分总结 公司概况 - 隆盛科技总部位于无锡,2004 年成立,实控人倪茂生、倪铭父子俩合计直接持股 29.38%,多位高管有博世或威孚工作经历 [6][7] - 2017 年上市,主业为商用柴油机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业务,后通过内生增长和外延并购,产业格局发展为 EGR 系统业务、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马达铁芯业务以及汽车精密零部件业务三大板块 [8][9][13] 业务增长情况 - 2018 - 23 年,公司营收 CAGR 为 51.4%,2024 年前三季度继续增长 38.5%,期间营收 16.4 亿元 [13] - 2018 - 23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从百万级别迈入亿元级别,翻了至少 5 番,预计 2024 年归母净利润达 2.1 亿 - 2.4 亿元,同比增长 43% - 63% [16][18] - 2023 年新能源业务营收 9.4 亿,占总营收的 52%,2024 年占比预计进一步提升 [19] EGR 业务情况 - 2024 年上半年,EGR 产品营收占比 34%,毛利占比 43%,在柴油发动机 EGR 领域公司是行业龙头,2020 年柴油机 EGR 市占率 40%、排名第 1 [20][23] - 混动 EGR 产品逐渐成为 EGR 市场主力,2024 年市场份额接近 2/3,2023 年公司混动 EGR 产品营收占总 EGR 产品营收比重约为 25% [24] - 我国 EGR 市场若 2027 年渗透率达 80%,规模有望达 32.2 亿元,2024 至 2027 年 CAGR 为 15.6% [26] 马达铁芯业务情况 - 2024 年以来驱动电机平均装机量提升,受整车市场增长和双电机混动、增程车型带动,驱动电机和铁芯需求量持续增加且高于新能源汽车需求量 [29][31] - 华龙证券预计 2027 年我国马达铁芯市场有望达 113.3 亿元,2024 - 27 年 CAGR 达 26.2% [31] - 公司采取大客户策略进入赛道,2024 年上半年马达铁芯营收规模近 4.6 亿元,年化后市占率约为 16%,但毛利率仅为 9.3% [33][34] 客户与财务情况 - 公司主要客户为汽车行业头部企业,2023 年前五大客户占比为 65% [37] - 2021、2022 年公司综合毛利率累计下滑 7.7 个百分点,2024 年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为 18.6%,净利率为 9.3% [38][41] - 公司现金循环周期超 2 个月,对上下游议价能力较弱,长期依赖资本市场输血,上市至今累计募资 12.9 亿,累计分红 1.3 亿 [4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