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化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欧洲汽车业喊话欧盟:中国脱碳模式全球最先进,照搬他们思路又有何不可?
观察者网· 2025-09-04 19:44
欧洲汽车行业对欧盟减排政策的分歧 - 欧洲汽车行业领军人物呼吁欧盟借鉴中国减排政策 将混合动力车型纳入支持范围 而非坚持2035年全面禁燃令[1] -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主席康林松指出中国模式成功在于政策鼓励电动车及混合动力等多减排技术 无截止日期和禁令[1] - 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及舍弗勒高管认同中国不限制技术的思路 认为照搬此思路对欧洲有利[1] 欧盟政策与行业反应 - 欧盟理事会2023年法规决定2035年起禁售会导致碳排放的新燃油轿车和小型客货车[1] - 沃尔沃和Polestar等电动车制造商支持该法规 而梅赛德斯-奔驰等车企敦促重新审视 认为政策迫使全部投资押注纯电动 忽视混动等多元路径[2] -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和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8月27日致函欧盟委员会 称实现僵硬零排放目标不再可行[2] 欧洲车企电动化转型现状 - 欧洲车企电动化转型进展不一 梅赛德斯-奔驰上半年电动车销量占全球8% 低于宝马18% 雷诺16% 大众11%[5] - 欧盟已放宽2025年车企减排目标 允许三年内分摊达标任务 并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5] - 欧盟官员不愿放松2035禁燃令 因欧洲电动车销量显著上升 1-7月电动车占挪威冰岛和欧盟市场份额17% 混动及插电混动占43%[5] 电动车投资与市场压力 - 制造电动车需要巨额投资 利润率低于燃油车 在美国加征关税和成本上升背景下 欧洲车企压力增大[5] - 欧委会去年10月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 在原有10%关税基础上最高加征35.3%[5] - 欧洲各界反对加征关税 认为违背市场经济原则 干扰对华经贸合作 阻碍欧盟绿色转型[6] 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扩张 - 中国车企未因欧盟加征关税放慢欧洲市场扩张 比亚迪蔚来小鹏和零跑等将携最新混动车与纯电动车亮相慕尼黑车展[6] - 7月中国品牌占欧洲电动车销量9.9% 连续第三个月在整体汽车市场占超5%市场份额 比亚迪欧洲销量经常超过特斯拉[6] - 中国车企在快速增长的混动汽车中表现出色 随着推出更多车型 还有增长潜力[7] 中国减排成果与能源转型 - 中国碳排放量今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1.6% 截至5月的12个月里下降约1%[7] - 中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增至17.9% 碳排放强度下降超34%[8] - 中国以创纪录速度部署可再生能源技术 是世界最大清洁能源投资者 承诺203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65%以上[7][8]
安徽合力(600761):电动化转型成果显著 智能物流业务快速扩张
新浪财经· 2025-09-04 16:33
财务表现 - 2025H1公司实现收入93.90亿元,同比增长6.18%,归母净利润7.96亿元,同比下降4.60% [1] - 2025Q2营收51.16亿元,同比增长8.76%,归母净利润4.74亿元,同比增长14.73% [1] - 经营性现金流达5.89亿元,较去年同期2.57亿元显著改善 [1] 销量与市场结构 - 2025H1总销量达20.42万台,同比增长17.23% [1] - 国内市场销量12.62万台,同比增长11.28% [1] - 海外市场销量7.36万台,同比增长23.08%,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市占率第一 [1] - 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43% [1] 业务板块进展 - 智能物流业务同比增长59.1%,成为新增长点 [2] - 与顺丰、京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化物流场景创新 [2] - 与华为成立"联合创新·天工实验室",在数据通信、无人智驾等领域开展合作 [2] 产品与技术转型 - 电动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8%,销量占比提升至68%,较2024年末上升2.5个百分点 [2] - 在业内率先推出多款氢燃料叉车产品,氢能源技术布局领先 [2] 产能与全球化布局 - 推进中重吨位叉车车间扩建、伸缩臂叉车智能制造等产能建设项目 [3] - 垂直整合关键零部件产能,保障供应链安全与整机性能 [3] - 谋划建立全球首个海外制造工厂(泰国),深化"1个中国总部+N个海外中心+X个全球团队"的国际化运营格局 [3] 未来业绩展望 - 综合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65亿元、15.57亿元和17.20亿元 [4]
蔚来首次回应与迈凯伦合作
财联社· 2025-09-04 15:07
技术服务合作 - 公司董事长李斌首次证实与英国超跑品牌迈凯伦的技术合作 第二季度技术服务收入达数亿元[1] - 合作由主要股东阿布扎比政府基金CYVN Holdings牵线 该基金持有公司约20.1%股份[1][2] - 公司与Forseven签订技术许可协议 授权使用电动汽车平台相关技术及知识产权[2] - 将为迈凯伦混动车型开发基于4680大圆柱电池的动力电池 预计2026年小批量量产[2] - 双方重启46105大圆柱电池研发 未来可能用于更高性能车型[2]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其他销售额28.726亿元 同比增长62.6% 环比增长37.1%[1] - 其他销售增长主要源于二手车销售收入增长 技术研发服务收入增加 以及零部件及售后服务业务提升[1] - 第二季度营收190.1亿元 同比增长9.0% 环比增长57.9%[4] - 整体毛利率10.0% 净亏损约50亿元 环比收窄近三成[4] - 非车业务年营收预计约百亿元 毛利率有望于四季度转正[4] 业务拓展 - 公司对上海蔚来汽车进行工商变更 新增电池制造及销售业务[3] - 与长安 吉利 奇瑞 江汽等车企达成充换电战略合作 联合研发换电车型[3] - 计划四季度实现整体盈利 整车毛利率目标16%-17%[4] 行业对比 - 小鹏汽车第二季度服务及其他收入13.9亿元 同比增长7.6%[4] - 小鹏2024年全年服务收入累计50.369亿元 主要来自与大众汽车合作[4] - 大众与小鹏联合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CEA将扩大应用范围 自2027年起拓展至燃油及混合动力车型[4]
因销量下滑大众汽车调整美国工厂产能, 160 名员工进入休假
环球网资讯· 2025-09-04 12:39
核心事件 - 大众汽车削减美国查塔努加工厂纯电动SUV车型ID 4的产量 并安排160名员工从10月底起进入休假状态 [1] - 产能调整源于ID 4在美国市场销量未达预期 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做出的产能优化举措 [1] 销售表现 - ID 4车型2024年在美国销量约1 7万辆 较2023年的3 8万辆大幅下滑 [3] - 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降幅扩大至19% 第二季度同比下滑达65% [3] 调整细节 - 公司减少ID 4车型每个生产班次的组装数量 但未改变对车型 电动化战略及工厂团队的长期承诺 [3] - 产能调整仅针对ID 4纯电动车型 Atlas和Atlas Cross Sport两款车型保持现有生产规模不受影响 [3] 市场定位 - ID 4作为大众汽车对标特斯拉Model Y的核心纯电动车型 近年来在美国市场销售表现持续承压 [3]
沃尔沃袁小林:应对变革要警惕“闭门造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03:22
公司战略与产品布局 - 沃尔沃汽车推出全新SMA超级混动架构首款车型XC70 预售价29.99万元起 定位豪华新能源市场[1] - XC70填补XC60与XC90之间的市场空白 纯电续航超200km(CLTC) 综合续航超1200km[2] - 公司形成三大造车架构:SPA2纯电架构(EM90/EX90)、CMA/SPA燃油架构(XC60/XC90)、SMA超级混动架构 覆盖三种动力形式[5] - 计划到2030年全球销量90%以上由纯电和插电混动车型构成[5] 市场表现与行业数据 - XC70在85分钟内实现小订破5000辆[1] - 中国混动车市场2020-2023年销量增长10倍 2024年销量达725.2万辆 占新能源汽车市场40%份额[2] - 豪华混动市场预计将加速增长 公司预计在该领域出现巨大份额增长[1] 技术发展理念 - 公司坚持"少即是多"价值理念 不做炫技产品 注重实际价值而非过度技术堆砌[3] - 对OTA升级持谨慎态度 强调升级需修正瑕疵或解锁有价值功能[3] - 在智能化领域保持开放心态 整合中国领先的智能化资源及吉利集团技术力量[4] 行业竞争格局 - 大众/奔驰/奥迪/宝马等外资豪华品牌相继与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合作[4] - 混动市场技术迭代升级 超级混动产品日益丰富[2] - 公司强调避免"闭门造车" 认为豪华品牌需打破地域隔阂以保持竞争力[4] 战略执行方向 - 公司追求市场份额与交易价格的平衡 强调稳定扎实的市场预期[5] - 坚持品牌底层逻辑 适当融入AI技术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4] - 电气化转型过程中纯电/燃油/混动将长期共存[2]
广汽集团中报"失速":历史最大亏损背后业绩仍存水分高研发投入难掩重大决策失误
新浪财经· 2025-09-03 20:06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与净利润大幅下滑 创历史同期最大亏损 毛利率罕见跌入负值 主要受主力品牌销量全线下降及车型降价导致的量价齐跌冲击 [1][2][3] - 公司研发费用化率显著偏低 业绩存在水分 尽管研发投入力度较大 但重大决策失误导致经营陷入困境 包括误判混动路线前景及终止与华为合作 [4][5][6] - 公司紧急调整策略 重新牵手华为并成立合资公司 计划推出高端车型 但市场对合作前景持怀疑态度 同时公司管理层更换 扭转颓势仍需时间验证 [5][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426.1亿元 同比下降7.9% 归母净利润-25.4亿元 同比下降267.4% 收入与净利降幅在13家上市车企中均位列最高 [1] - 第二季度营收227.3亿元 同比下降7.9% 归母净利润-18.7亿元 同比环比均加速下滑 相较于2024年同期3.0亿元及2025年一季度-7.3亿元 [1] - 第二季度销售毛利率降至-3.4% 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 上半年毛利率降至-1.7% 罕见跌入负值 [3] 销量与价格 - 上半年合计销量75.5万辆 同比下降12.5% 除广汽丰田同比微增2.6%外 广汽本田下降25.6% 广汽传祺下降22.6% 广汽埃安下降14.0% [2] - 主力车型大幅降价 广汽丰田威兰达和锋兰达SUV全系官降4.4万元和3.9万元 广本、埃安和传祺均进行不同程度促销 [2] 研发与决策 - 研发费用率维持在1%-2% 明显低于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6%以上 大部分研发投入未计入当期费用 [4][5] - 误判混动路线前景 未能抓住增程和插电技术发展机遇 导致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迟缓 [5] - 2021年终止与华为合作 失去先机 后因销量不佳重新合作 成立华望汽车 计划2026年推出首款30万元级高端车型 埃安向华望增资6亿元 [6] 管理层与战略 - 2025年初管理层更换 曾庆红卸任 冯兴亚接任董事长 [6] - 紧急调整策略 导入多款增程和插电车型 但行业电动化发展已接近尾声 竞争加剧 [5]
郭永锋接替李凤刚 一汽奥迪销售公司中方一把手两年内再换人
经济观察报· 2025-09-03 18:48
管理层变动 - 一汽奥迪销售公司执行副总经理职位提前换届 郭永锋于2025年9月1日接替任期不足两年的李凤刚[1] - 该职位通常四年一换届 此次提前换帅与市场表现不利直接相关[1] - 郭永锋全面负责在华所有国产及进口车的销售、售后服务、网络及品牌营销工作[1] 销量表现 - 一汽奥迪销量连续三年下滑 2020年72.63万辆 2021年70.13万辆 2022年63.56万辆[2] - 2024年销量同比下滑12.5%至61.1万辆 2025年上半年持续下滑[2] - 一汽奥迪占奥迪在华销量超94% 是主要销售支柱[2] 财务与市场影响 - 2025年上半年奥迪中国市场销量28.76万辆 同比下滑10.2%[3] - 税后利润13.46亿欧元 同比下滑37.5%[3] - 全年营收预期从675亿-725亿欧元下调至650亿-700亿欧元 营业利润率从7%-9%下调至5%-7%[3] 竞争格局 - 2025年上半年奔驰在华销量29.32万辆 宝马31.8万辆 均高于奥迪的28.76万辆[3] - 奥迪电动化转型缓慢 新能源车占比仅12.8% 远低于奔驰20.1%和宝马26%[3] - 上汽奥迪2024年销量4.3万辆 同比增长70% 电动化布局积极[3] 战略调整 - 奥迪一汽新能源长春生产基地投产奥迪Q6L e-tron车型 将引入更多新能源车型[4] - 与华为合作推进燃油车智能化 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奥迪A5L已上市[4] - 管理层调整旨在为企业带来新的改变和增长动力[4]
同比增速行业第一,中创新航7月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跃升至5.4%
财富在线· 2025-09-03 11:42
公司业绩表现 - 7月动力电池装机量达4.8GWh 同比增长59.8% [1] - 装机量环比增长4.3% 由6月4.6GWh提升至7月4.8GWh [1] - 全球市占率大幅提升至5.4% 国内市场占有率从5月7.5%激增至7月8.4% [1] 行业竞争地位 - 成为同业前四企业中唯一实现环比装机量增长的企业 [1] - 装机量增速在全球主流动力电池厂商中位列第一 [1] - 公司进一步巩固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地位并实现逆势增长 [1] 市场前景与竞争优势 - 动力电池行业维持高成长性 受益于全球电动化转型深化 [1] - 技术领先 产能充足且客户结构多元的企业持续受益 [1] - 凭借产品性能和成本优势快速扩大市场影响力 未来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1]
奥迪计划将全球年销目标调至200万辆,美国市场恐不是救星
观察者网· 2025-09-02 18:35
(文/观察者网 张家栋 编辑/高莘) 据路透社当地时间9月1日报道,由知情人士透露,奥迪计划于今年稍晚发布全新战略,根据其高端品牌定位,该公司或将把长期年销量目标提升至200万 辆,这一数字相较2024年提升近20%。 报道称,这表明在经历多年的销量下滑后,奥迪这一创纪录的年销量计划,预示着其更加积极主动的战略转变。 知情人士称,奥迪对长期前景的乐观部分取决于对美国市场的更高预期。目前,美国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奥迪期望其美国市场的销量在目 前每年约20万辆的基础上增长近一倍。 但即便如此,想要完成200万辆的年销目标,对于当前的奥迪来说仅仅依靠美国市场显然不够。 从销量来看,去年奥迪全球销量同比下降11.8%至167万辆,即便美国市场如其所愿实现翻倍,奥迪的全年销量也难以突破190万辆。 同时,与其他德系竞争对手不同,奥迪在美国没有生产基地,这令奥迪在面对特朗普对欧关税时极其被动。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高达27.5%的进口关税 就令奥迪损失近6亿欧元(约49.9亿元人民币)。 路透社 为了扭转自身在华转型不利的局面,奥迪从去年开始便加速布局电动化转型,甚至选择与上汽联合打造全新"AUDI"合资公 ...
郭永锋接替李凤刚 一汽奥迪销售公司中方一把手两年内再换人
经济观察报· 2025-09-02 18:28
记者 周菊 距上一次换届尚不足两年,一汽奥迪销售公司中方一把手职位再度易主。据一汽奥迪的消息,根据工作 需要,经中国一汽研究决定,自2025年9月1日起,郭永锋接替李凤刚担任一汽奥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 行副总经理,全面负责一汽奥迪在华所有国产及进口车的销售、售后服务、网络及品牌营销工作。李凤 刚调任一汽富华生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当前,奥迪正处于电动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市场是其转型的前沿阵地。但一汽奥迪在新能源转型方 面进展较为缓慢,90%以上销量仍来自燃油车,这导致奥迪整体转型速度偏慢。2025年上半年,奔驰全 球新能源车销量18.08万辆,占总销量的20.1%;宝马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超过26%;而奥迪电动汽车占比 仅12.8%。 相比之下,上汽奥迪表现较为亮眼。2024年上汽奥迪全年累计销量为4.3万辆,同比增长70%。虽然总 体量相对较小,但增长势头和市场声量均呈上行趋势,且在电动车型方面动作不断。 在此形势下,奥迪和一汽奥迪期望通过管理层调整为企业带来新的改变和增长动力。郭永锋能否带领一 汽奥迪走出销量下滑的困境,尚需市场检验。 2024年底,奥迪与中国一汽合资的奥迪一汽新能源长春生产基地正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