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化

搜索文档
构力科技发布国产三维工厂设计软件
中国化工报· 2025-06-04 10:48
中化新网讯 5月21日,工业工程设计数字化创新应用暨三维工厂协同设计系统BIMBasePlant发布会在北 京召开。会上,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国产三维工厂设计软件——BIMBasePlant三维 工厂协同设计系统。 面向油气领域,合作企业分享了油气储运领域工程设计软件国产化路径,未来将以国产工程设计软件为 基,共建智慧互联大管网;面向石化领域,合作企业分享BIMBasePlant在数字工厂设计中的实践应用, 未来将以BIMBasePlant为核心,打造安全、高效、绿色的智能工厂标杆。来自石化、电力、冶金等行业 的200余位首批应用伙伴代表,针对工业工程设计软件自主化、智能化发展新趋势、新技术、新实践展 开讨论。 据了解,该系统以"工厂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设计平台"为核心愿景,致力于打破专业、领域与数据边 界,为油气、石化、化工、电力等多领域客户提供自主可控的一体化设计体系,推动行业向智能设计转 型。系统实现了从平台到专业软件的全部国产化,核心代码自主率100%,同时支持国产芯片及操作系 统,通过了麒麟、统信、中科方德等信创认证。该系统还可通过统一平台打破专业壁垒,无缝对接支吊 架深化、应力支架 ...
无人机产业投资分析
2025-06-04 09:50
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无人机特种作战行动的具体情况如何? 在上周末,乌克兰国防部和安全局宣称对俄罗斯实施了一次无人机特种作战行 动,出动了 117 架无人机对俄方 5 个机场进行了打击。乌克兰方面声称摧毁了 包括图-95、图-22M3 以及俄制 A50 预警机在内的 41 架主要战略空军力量, 并公布了跑道上战略轰炸机被逐一点燃的视频。俄罗斯方面仅确认伊尔库茨克 州的机场遇袭,社交媒体上的 SAR 卫星图像显示梁赞州加杰列夫基地有四架 图-95 的残骸。 无人机产业投资分析 20250603 摘要 乌克兰宣称历时 18 个月策划无人机特种作战,通过秘密渠道向俄境内 输送 FPV 无人机,对俄战略空军力量造成打击,社交媒体 SAR 卫星图 像显示梁赞州加杰列夫基地有四架图-95 残骸,突显小型无人机在现代 战争中的潜力。 远程激活无人机可能通过 4G/5G 基站设施实现,但实时操控和图像回传 存在挑战。AI 自主识别目标并攻击技术上可行但尚未成熟,表明当前更 多依赖人工遥控进行打击,未来星链全球覆盖或将改变无人机控制模式。 FPV 无人机单价 500 至 4,000 美元不等,对战略预警机或轰炸机构成 威胁,改变 ...
挚听助听器闪耀2025北京听力大会,科技引领行业新变革
消费日报网· 2025-05-30 16:17
技术突破 - 公司推出旗舰新品RIC3 0 Pro,搭载自主研发6nm专业助听芯片,打破国产助听器依赖进口芯片的困境 [3] - 该芯片算力较进口主流产品提升3倍,结合72通道数字处理技术,可在7毫秒内完成噪声抑制与语音增强 [3] - 产品通过腾讯天籁实验室联合优化的AI降噪算法,深度适配中国老人高频生活场景,用户实测语音清晰度提升40% [3] - 产品创新引入语音助手"小听",支持自然语言指令调节音量模式,并升级IP68防水防尘、受话器防摔、磁吸防丢设计及33%续航提升 [3] - 产品在2024年荣获德国红点奖认证,品质备受认可 [3] 产业链布局 - 公司构建"研发—生产—服务"全自主产业链,奠定行业标杆地位 [5] - 产学研深度融合,以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中科院半导体所为核心,形成芯片设计、算法开发、整机制造的技术闭环 [5] - 自有GMP工厂通过中国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及美国FDA认证,采用GF+精密模具和住友精密注塑,年产能超10万台,良品率达99 8% [5] - 智能服务体系覆盖全国线下旗舰店,与京东大药房、漱玉平民等连锁机构合作,门店配备专业验配师及适老化检测环境 [5] - 支持"到店检测+护士上门+远程验配"全场景服务,精准度达三甲医院标准 [5] 品牌影响力 - 公司作为腾讯"老兵听力关怀计划"战略伙伴,为西藏、内蒙古等10省区超2万退役听障老兵捐赠设备 [7] - 推行"买一捐一"公益模式,参与新疆卫健委"大众听力健康新模式"的一带一路健康普惠项目 [7] - 连续三年蝉联京东健康、天猫健康"十大助听器品牌",引领行业服务标准 [7] - 推出30天无理由退换、终身1V1服务、线上+线下相融合等贴心服务 [7] - 与腾讯天籁实验室共创技术获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多年连续参照高交会获央视新闻报道 [9] 研发合作 - 公司联合韩德民院士团队获批十四五国家重大专项"听觉重建核心技术及远程验配助听" [9] - 与首都医科大学及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清华大学腾讯SSV/天籁实验室、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等形成产学研医用闭环的国家顶级研发力量 [9] 生态合作 - 公司与腾讯、小米等科技巨头深度合作,探索助听器与健康管理的跨界融合 [11] - 腾讯会议支持远程验配,解决偏远地区服务难题 [11] - UV杀菌舱与跌倒报警功能融入产品设计 [11] - 小米战投投资,与小米深度合作 [11] - 公司推动中国助听器产业从"跟随者"向"引领者"的蜕变,招商工作正式启动 [11]
惊!美国对C919动手,暂停发动机技术出口
是说芯语· 2025-05-30 12:01
中美技术博弈与C919供应链影响 - 美国商务部暂停向中国商飞出口C919客机所需的喷气发动机相关技术 此举是对中国4月中重稀土出口管制的直接回应 标志着中美战略博弈向高科技产业链延伸[1] - C919核心部件仍依赖国际供应链:发动机采用美法合资CFM国际的LEAP-1C型号 航电系统依赖霍尼韦尔、罗克韦尔柯林斯等美企 断供将直接影响其产能扩张[1] - C919已获1500余架订单(含400架海外订单) 发动机供应受阻可能导致交付延迟及违约风险[1] 稀土资源反制与战略博弈 - 中国对7类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直接冲击美国军工领域 2023年中国稀土精炼产能占全球92% 美国70%稀土化合物依赖中国进口[4] - 中国"一批一证"制度精准限制稀土流向美国军工领域 导致F-35战机、导弹制导系统等面临原料短缺[4] - 美国试图通过航空技术断压迫使中国在稀土政策上让步 但中国外交部明确表态维护产业链稳定 暗示不会动摇稀土政策[5] C919国产替代进展 - 国产长江1000A发动机已完成运-20平台试飞 计划2025年下半年启动C919适配测试 其耗油率0.53kg/(kgf·h)与LEAP-1C(0.52-0.53)相当 但材料性能暂落后[8] - 中航工业自控所国产飞控系统已通过适航认证 虽性能略逊于霍尼韦尔产品 但可支撑国内航线运营[8] - C919机体国产化率达36% 涉及中航工业旗下成飞、洪都、西飞等多家子公司[9][10] 全球产业链重构趋势 - 美国断供或倒逼中国加速适航体系自主化 C919目前仅获CAAC认证 全面切换国产部件可能摆脱对西方标准的依赖[11] - 通用电气在华有7700台在役发动机及5000台订单 断供可能导致中国商飞索赔超千亿美元 法国赛峰集团明确反对单边制裁[11] - 中国航空自主化加速推进 国产大飞机"三剑客"(C919/C929/ARJ21)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稀土永磁、高端芯片等技术不断突破[13] 产业链格局演变 - 中美博弈呈现"双循环"特征:美国以技术优势压制中国高端制造 中国以资源掌控力反制[13] - 空客CEO指出中国商飞正推动全球航空业从双头垄断(波音/空客)转向三头格局[13] - 技术封锁可能成为中国产业链升级的催化剂 最终胜负取决于对产业链重构阵痛的适应能力[13]
突然,集体飙升!半导体,传来重磅!
券商中国· 2025-05-28 11:48
半导体传来两大重磅! 据商务部网站,5月27日,中欧半导体上下游企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商务部相关司局、中国半导体行业协 会、中国欧盟商会及40余家中欧半导体上下游企业代表参会。会议就深化中欧半导体领域经贸合作进行交流。 会议强调,中国将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企业提供公平、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支持中欧半 导体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互补优势,依法合规深化经贸合作,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努力维护全球半导 体供应链安全与稳定。 与此同时,美国和日本方向也传来重磅。据《朝日新闻》周三(28日)报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消息人 士透露,日本已提议采购价值数十亿美元美国半导体产品,作为美日关税谈判的一环。 随后,A股CPO概念股大举反弹,剑桥科技涨逾7%,博创科技、德科立涨逾6%,新易盛涨逾5%。 半导体产业链重磅 据商务部网站,5月27日,中欧半导体上下游企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商务部相关司局、中国半导体行业协 会、中国欧盟商会及40余家中欧半导体上下游企业代表参会。会议就深化中欧半导体领域经贸合作进行交流。 会议强调,中欧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均占据重要地位,加强合作符合双方利益。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不 ...
美国“芯”机算尽
搜狐财经· 2025-05-23 12:10
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措施 -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宣布全面升级对华AI芯片出口管制,包括全球禁用华为昇腾芯片、限制美国技术用于中国大模型、加强供应链审查等 [2] - 特朗普政府废除拜登政府的《人工智能扩散规则》,同时宣布加强对全球半导体的出口管制 [4] 中国芯片产业的应对与发展 - 在美国限制措施下,中国加快AI芯片自主研发步伐,发展出不依赖国外制造商的自主供应链,例如华为昇腾生态加速扩张 [4] - 中国本土AI芯片供应商在政策支持下有望加速供应链自主化进程,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市占率 [4] - 中国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推动芯片产业发展,例如2025年"新基建2 0"计划投入3000亿元扶持AI芯片研发 [4] 美国芯片企业的困境 - 美国芯片企业在中国市场份额大幅下降,例如英伟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拜登执政初期的95%降至目前的50% [4] - 美国出口管制措施给美国芯片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例如英伟达因H20芯片出口受限计提巨额库存减值费用 [4]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影响 - 美国出口管制措施试图重构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但引发全球效率损失和不确定性增加 [4] - 全球科技秩序从"单极霸权"向"多极竞合"转折,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在芯片产业中地位逐渐提升 [5]
徐工“巨无霸”远征全球
新华日报· 2025-05-23 07:23
公司动态 - 第七届徐工国际客户节盛大开幕,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余名客商参与,创历届最高纪录 [1] - 16台"巨无霸"起重机发往乌兹别克斯坦、沙特、荷兰、巴西等多个国家,产品包括全地面起重机、汽车起重机和履带起重机等 [1] - 公司拥有起臂安全控制等10余项核心技术,产品代表行业世界领先水平,如超起风电最大臂长206米的履带起重机 [1] - 公司产品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德国、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全球研发中心和50多家海外子公司 [2] - 公司连续5年营业规模超千亿元,国际化收入占比超过46% [2] - 公司是中国工程机械唯一连续6年入围"世界品牌500强"的企业 [2] 行业趋势 - 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规模超1500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20%以上 [3] - 集群自主可控率超91%,国际化收入占比42% [3] - 今年前4月,徐州工程机械行业重点企业进出口额同比增幅近18% [3] - 行业正加速迈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和自主化 [3] - 行业探索"新能源+工程机械""人工智能+工程机械""制造服务+工程机械"等发展路径 [3] - 力争全年集群规模增长5%以上,国际化收入占比超过45% [3]
本土AI芯片供应链自主化进程有望加速,科创芯片ETF(588200)最新资金净流入1.22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5-22 10:49
流动性方面,科创芯片ETF盘中换手1.64%,成交4.07亿元。拉长时间看,截至5月21日,科创芯片ETF近1年日均成交22.29亿元,居可比基金第一。 规模方面,科创芯片ETF近1月规模增长8.37亿元,实现显著增长,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第一。份额方面,科创芯片ETF最新份额达164.44亿份,创今年以 来新高,位居可比基金第一。资金流入方面,科创芯片ETF最新资金净流入1.22亿元。 截至2025年5月22日 10:21,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上涨0.47%,成分股纳芯微上涨3.95%,沪硅产业上涨3.02%,思瑞浦上涨2.90%,天岳先进上涨2.26%,思特 威上涨1.92%。科创芯片ETF(588200)上涨0.47%。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30日,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中芯国际、海光信息、寒武纪、澜起科技、中微公司、芯原股份、恒玄科技、沪 硅产业、思特威、华润微,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8.53%。 东海证券表示,随着H20芯片限制进口等措施不断推进,长期看国内本土AI芯片供应商在政策支持下,有望加速供应链自主化进程,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市 占率,根据集邦咨询,中国AI Server市 ...
小米发布XRING O1自研芯片,冲击高端芯片自主化
Canalys· 2025-05-21 11:38
2017年,⼩米推出了⾸款自主研发的4G手机SoC芯片——澎湃S1。这款基于28纳米工艺打造的芯片曾应用于⼩ 米5c手机,但由于市场因素未能持续迭代。然而,⼩米并未就此止步芯片研发之路,而是转向了技术难度相对 较低的专用⼩芯片领域。自2021年起,⼩米陆续在旗下产品中商用多款自研⼩芯片,涵盖影像处理、电源管理 和信号增强等功能模块,为后续芯片研发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经过八年的技术沉淀,⼩米于近期重磅推出了全新自研旗舰SoC芯片——玄戒O1。这款采用⽬前最先进的3纳 米制程工艺的芯片,创新性地采用自研AP架构搭配外挂第三方基带方案,其性能表现已可 媲美当前市面上的 旗舰级芯片产品。值得一提的是,⼩米由此成为继华为之后,中国第二家实现旗舰SoC芯 片量产并商用的手机 终端制造商,标志着中国在高端芯片自主创新领域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自主研发的AP和第三方基带芯片是⼩米SoC发展的最佳途径 ⽬前,采用自研应用处理器( AP )搭配第三方基带芯片的方案,是⼩米 SoC 发展路径上的最优选择。这一 决策源于基带芯片自主研发面临的三⼤核⼼挑战: ⽬前全球范围内,除华为和三星具备基带集成能力外,其他手机厂商普遍采用外挂 ...
国产乙丙橡胶技术突破记
中国化工报· 2025-05-21 10:15
公司技术突破 - 吉林石化成功研发国产乙丙橡胶催化剂,打破进口依赖,产品质量与进口产品相当且价格更具优势 [1][3] - 国产新型钒催化剂在2024年4月首次工业化试验中稳定运行60小时,生产50余吨合格产品,2025年2月第二次试验产出高质量三元乙丙橡胶 [3] - 团队解决56项关键技术难题,制定102项风险消减措施,形成工业化生产试验方案 [3] 研发历程 - 2020年底商务部反倾销调查后,公司启动国产催化剂研发,联合吉林石化研究院筛选国内科研成果 [2] - 与青岛科技大学合作,经过20余次技术交流和数百次小试实验,历时3年完成技术攻关 [3] - 研发原则为"现有装置不大改、产品质量能提升",适配性和安全性论证耗时1年 [2] 市场拓展 - 产品成功打入车用海绵条、密封条等高端市场,8家头部企业同意试用 [4] - 车用密封条龙头企业率先认可并签订采购协议,打破国外产品垄断局面 [5] - 公司采用"产销研用"一体化机制,联合销售公司主动推广新产品 [4] 行业影响 - 公司成为国内首家使用国产催化剂生产三元乙丙橡胶的企业 [3] - 技术突破重塑乙丙橡胶产业链格局,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5] - 作为国内唯一同时具备二元、三元乙丙橡胶生产能力的企业,市场份额显著提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