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开放
搜索文档
尹艳林:跨境支付中人民币占比有望进一步上升
搜狐财经· 2025-09-26 16:01
9月26日,2025·青岛创投风投大会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尹艳林在会上表示,我国金融 的国际化取得明显进展。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规模创新高,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规模实现突破,跨 境保险通、债券通南向交易等新政落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顺利推进。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已 正式开业,跨境支付中人民币占比有望进一步上升。 在尹艳林看来,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趋势已不可逆转。建设金融强国,就要站在时代潮头、开放自信, 要引领和顺应金融新业态、新趋势。金融现代化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拥抱创新、把握趋 势,是推动金融现代化、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选择。 第二,推进改革。要实现创新,惟有改革,既有金融机构改革,也有监管部门改革。面对新趋势和低利 率市场环境,要完善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大银行的定位,将商业性、政策性、方向性要求更好融合,改 革评价体系,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增强创新能力,提升综合服务水平。监管部门要转变监管理念和模 式,坚持按业务逻辑而非机构类型进行监管,从机构资质监管转向规范业务行业监管,实现对同类业 务"相同活动、相同风险、相同监管"。 第三,扩大开放。只有开放,才能促进改革创新。要通过扩大对外开 ...
五年砺剑 筑金融强国根基
金融时报· 2025-09-23 10:08
行业综合实力 - 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 [1] - 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 [1] - 绿色信贷余额达42.39万亿元,数字支付普及率为86% [1] 行业深化改革 - 金融业改革开放向纵深突破,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机构体系日益完善 [2] - 监管质效全面跃升,法治建设搭起"四梁八柱",五大监管体系网络织牢织密 [2] - 中小金融机构减量提质,城商行改革重组有序实施,机构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3] 服务实体经济 - 5年间,银行业保险业累计为实体经济新增资金170万亿元 [2] - 货币政策坚持支持性立场,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初步成形 [2] - 重点领域靶向滴灌,用金融"增量"与"提质"为创新发展、产业升级赋能 [2] 行业风险防控 - 重点地区"一省一策"形成改革化险方案,高风险金融资产的规模大幅下降 [3] - 重拳整治金融乱象,一批不法金融集团得到依法处置,坚决遏制脱实向虚 [3] - 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总体可控,金融体系韧性持续增强 [3] 行业开放格局 - 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债券、存贷款超10万亿元,熊猫债发行突破万亿元 [3] - 人民币已跻身全球前三大贸易融资与支付货币,国际地位稳步上升 [3] - 上海人民币资产配置与风险管理中心功能强化,香港离岸人民币枢纽地位巩固 [3]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 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 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
证券时报· 2025-09-23 02:03
金融业发展总体成就 - 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大幅提升,金融业改革开放持续推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 [1] - 金融业开放稳步深化,截至7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债券、存贷款超过10万亿元,其中境外机构熊猫债券发行规模超过1万亿元 [1] - 人民币国际地位上升,已成为中国对外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全球前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支付货币,在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位列第三 [1] - 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 [1] 货币政策框架与立场 - 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有效促进金融总量合理增长、融资成本稳步下降、信贷结构优化,维护币值稳定 [1][3] - 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当前立场是支持性的,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创造良好环境 [3] - 央行将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形势变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支持提振消费和扩大有效投资 [3]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 在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方面,推动地方政府剥离融资平台政府融资功能并转型,引导金融机构通过债务重组降低其风险,截至今年6月末融资平台数量较2023年初下降超过60%,金融债务规模下降超过50% [2] - 在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方面,探索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创设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 [2] - 金融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需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严厉打击金融腐败,央行将探索拓展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功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 中央银行制度建设 - 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和强大的中央银行是新时代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任务,“十四五”时期央行构建起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完善了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 [2][3] - 央行将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1][3]
“十四五”时期金融业成绩单揭晓 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新华财经· 2025-09-22 23:16
金融业总体成就与规模 - 截至6月末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 [1] - 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 [1] - 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深化,金融机构、市场、产品体系更加健全 [1] 金融体制改革与服务实体经济 - 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重塑金融治理效能 [3] - 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助力“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完成 [3] - “十四五”期间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 [3] 重点领域风险化解 - 截至6月末融资平台数量较2023年初下降超过60%,金融债务规模下降超过50% [5] - 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每年可为超过5000万户家庭减少利息支出约3000亿元 [5] - 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较峰值明显压降,金融风险总体可控 [4][5] 金融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 - 截至7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债券、存贷款超过10万亿元 [6] - 境外机构熊猫债券发行规模超过1万亿元 [6] - 人民币成为我国对外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在SDR货币篮子中权重位列第三 [6] 货币政策立场与展望 - 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实施适度宽松的支持性立场 [7][8] - 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8] - 目标是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基本稳定 [8]
央行行长潘功胜答《金融时报》记者问
金融时报· 2025-09-22 20:04
二是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上升。不断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制度安排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扩大双边 本币货币互换。我们和很多国家中央银行合作中,双边本币互换合作是一个重要的内容,目前我们和32 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订有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人民币清算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推动 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市场对人民币的内生需求不断增加。目前,人民币已成为我国对外收支第一大结 算货币、全球前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支付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位列 第三。如果拉长一点周期来看,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提升是近20年来国际货币体系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特 征。 金融业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9月2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 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回答《金融时报》记者提问时介绍了"十四五"期间人民银行 在深化金融高水平开放方面取得的成效。 《金融时报》记者提问 潘功胜表示,金融业开放是我国整体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时期,按照中央的决策部 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进展: 一是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稳步深化。我们会同各金融管理部门有序推进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市场高水平开 ...
潘功胜:今日发布会不涉及短期政策调整,下一步金融改革内容将在中央统一部署后做进一步沟通
搜狐财经· 2025-09-22 19:15
金融体系总体稳健性 - 金融体系总体稳健,金融机构总体健康,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1] - 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 [16] - 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超过500万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9%,全球最大信贷和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更加稳固 [21] 资本市场发展成就 - A股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 [2][27] - 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派发"红包"合计超过10.6万亿元,比"十三五"增长超过8成,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 [2][26]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当前的24家 [2][26] - 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 [2][41] - 目前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同时有269家企业在境外上市 [6][42] 金融监管与风险防控 - 重拳整治金融乱象,清退违法违规股东3600多个,一批不法金融集团得到依法处置 [3][35] - "十四五"期间,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案件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罚没414亿元,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 [14][27] - 对恒大地产及其审计机构分别开具41.75亿元、3.25亿元的史上最大罚单 [12][48] - 交易所市场债券违约率保持在1%左右的较低水平,约7000家私募基金僵尸机构完成出清 [12][48] - 5年来处置不良资产较"十三五"时期增加超40%,行业抵御风险的资本和拨备总规模超过50万亿元 [21]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十四五"期间,银行业保险业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 [22] - 科研技术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基础设施贷款年均增长27.2%、21.7%、10.1% [22]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 [22] - 优化调整首付比、房贷利率等多项政策,并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每年可为超过5000万户家庭减少利息支出约3000亿元 [10][38] - 保险业累计赔付9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61.7% [22] 金融改革开放 - 股票发行注册制由试点到全面推开,逐步走深走实 [5][42] - 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已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 [9][33] - 全面取消行业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 [42] - 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债券、存贷款超10万亿元 [28][59] - 人民币已成为我国对外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全球前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支付货币 [60] 货币政策立场 - 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7][8][53] - 中国央行在货币政策上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 [8][53] - 将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形势变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8][53]
潘功胜:人民币国际地位的稳步提升,是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搜狐财经· 2025-09-22 17:51
9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持续深化金融的开放合作,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以金融高水平开放推动金融高质量 发展,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谈及"十四五"期间金融开放进展,潘功胜表示,一是金融领域的制度性开放稳步深化。央行会同各金融 管理部门有序推进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市场的高水平开放,拓展了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优化沪深港通、 债券通、互换通机制,便利更多投资者投资我国金融市场,提高了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 第三,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支持上海打造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中心、风险管理中心,会同有关 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在上海设立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报告库,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丰 富上海的金融市场业态,提高国际投资者的参与度。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设立上海区域中心,持续深 化内地与香港的金融合作,强化离岸人民币业务的枢纽功能,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维护香 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第四,营商环境更加友好包容。统筹推进跨境人民币和外汇管理改革,跨境贸易和投融资的便利化水平 大幅提升,不断提升跨境支付的服务水平。已经 ...
“两区”建设以来西城累计纳入市级项目945个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10:31
项目总体成果 - 五年来全区累计纳入市级“两区”建设项目945个,总金额达7682.29亿元 [1] - 已形成以金融街为核心、多产业协同发展的开放格局 [1] 金融开放领域 - 金融领域累计纳入市级“两区”项目208个,总金额6209.63亿元,占全区项目总金额的80.83% [1] - 北京产权交易所、保德信保险资管公司、大和证券、高盛高华等一批标志性项目落地 [1] - 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京金融法院相继成立,全国首个经济金融领域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进驻金融街 [1] 科技引领领域 - 以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为核心载体,为金科新区核心区提供35万平方米优质配套产业空间 [3] - 全区拥有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3] - 今年1-6月园区重点企业收入超2000亿元,人均、地均产出居全市示范区前列 [3] 数字赋能领域 - 5G基站平均站址密度位居全市首位,超前在金融街等重点区域布局5G-A网络 [3] - 2024年全区数字经济增加值超24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超2600家 [3] - 规模以上数据企业达718家、营收突破2000亿元 [3] 未来发展计划 - 深化金融开放,探索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政策举措,争取更多国际金融组织落户 [4] - 突出科技引领,加快建设金融科技国际标准策源地,推动“中国数据街”打造全球数据要素配置枢纽 [4] - 优化营商环境,升级“双管家”服务机制,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4]
金融科技融合 产品亮点纷呈
金融时报· 2025-09-12 09:59
支付便利化举措 - 万事达卡自2024年起升级"畅行中国,万事达"支付便利化项目,推进包容性支付和卡基市场建设[1] - 万事达卡在北京、上海、成都的地铁和公交系统开通外卡"拍卡过闸"服务,境外游客可直接使用万事达卡乘车[1] -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扩大覆盖范围,推动境外旅客来华热情高涨,"中国游"和"中国购"需求升温[1] 服贸会科技展示 - 首钢园展区展示生物医药AI研发全流程、向导机器人、咖啡冰淇淋机器人和足球竞技机器人等智能化应用[2] - 金融服务展馆展出全球首款3D打印高分子抗疲劳可吸收血管支架、全球首个8K级超高清第二现场分发平台及国内首款千比特规模专业光量子计算机[2] - 工商银行通过咖啡机器人、"工小智"机器人店铺、透明翻译屏等互动展项展示科技赋能成果[2] - 华夏银行以智能机器人产业为重点,现场进行机器狗舞狮表演和机器人方阵巡回表演[2] 金融开放态势 - 本届服贸会吸引97家国内外金融机构参展,其中46家为外资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占比达47%[3] - 金融服务展区成为展现中国金融开放姿态的重要窗口,每两家参展金融机构中就有一家来自海外[3] - 中国市场凭借超大规模、完善产业配套、创新生态和人才资源持续吸引跨国企业投资[3]
金融服务:金融科技融合 产品亮点纷呈
金融时报· 2025-09-12 09:41
支付便利化举措 - 万事达卡自2024年起升级"畅行中国,万事达"支付便利化项目 推进包容性支付和卡基市场建设[1] - 公司联合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开通"外卡过闸"服务 境外游客可直接使用万事达卡拍卡乘车[1] - 2024年6月底全面支持上海轨道交通拍卡过闸 7月底在成都地铁和公交开通外卡拍卡乘车服务[1] 服贸会科技展示 - 金融服务展馆展示咖啡机器人 透明翻译屏 全息投影等科技应用场景[2] - 工商银行通过工小智机器人店铺 盲盒机等互动展项展示数字化转型实践[2] - 华夏银行带来机器狗舞狮表演 吉祥物瑞麒携手机器人方阵巡回表演[2] 金融开放态势 - 2024年服贸会吸引97家国内外金融机构参展 其中46家为外资金融机构[3] - 外资金融机构占比达47% 每两家金融机构中就有一家来自海外[3] - 金融服务展区成为展现中国金融开放姿态的重要窗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