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商业化
icon
搜索文档
快手-W(01024):1季度业绩符合预期,海外运营层面盈利,可灵商业化加速
交银国际· 2025-05-28 14:2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 [2][2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快手2025年1季度业绩符合预期,总收入326亿元、经调整净利润46亿元,同比增11%/4%,基本符合预期;毛利率同比持平,经调整净利率14.0%,同比降0.9个百分点,因所得税费用增加,部分被营销费用率优化抵消 [5] - 预计2季度电商GMV同比增14%,广告恢复同比双位数增长(+12%),可灵持续释放商业化增量,预计全年收入超1亿美元且有超预期机会,维持推理算力和研发人才投入增加对2025年利润率影响1 - 2个百分点预期 [5] - AI算力投入增加抵消成本费用端优化,基本维持2025年利润预期203亿元,对应经调整净利率14%,较2024年基本持平;考虑可灵领先的视频生成能力及商业化变现潜力,给予估值溢价,基于13倍2025年市盈率,维持目标价64港元,较现价有31%上涨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5] 股份资料 - 52周高位66.35港元,52周低位38.15港元,市值173,731.84百万港元,日均成交量26.57百万,年初至今变化17.90%,200天平均价49.84港元 [4] 财务数据一览 收入 - 2023 - 2027E收入分别为113,470、126,898、142,337、155,564、168,170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20.5%、11.8%、12.2%、9.3%、8.1% [4] 净利润 - 2023 - 2027E净利润分别为10,271、17,716、20,338、24,169、28,498百万人民币 [4] 每股盈利 - 2023 - 2027E每股盈利分别为2.31、4.02、4.67、5.57、6.57人民币,同比增长 - 271.1%、73.9%、16.3%、19.1%、18.1%;前EPS预测值2025 - 2027E分别为4.60、5.50、6.55人民币,调整幅度分别为1.5%、1.2%、0.3% [4] 其他指标 - 2023 - 2027E市盈率分别为19.3、11.1、9.6、8.0、6.8倍;每股账面净值分别为11.05、14.07、20.00、24.57、30.11人民币;市账率分别为4.05、3.18、2.24、1.82、1.49倍 [4] 1季度分部概览 电商 - GMV同比增15%,MAC1.35亿,同比+7%,对MAU渗透率19%,人均花费同比+7%;泛货架GMV占比约30%,商城场域日均动销商家同比增40%+ [5] 线上营销 - 收入同比增速放缓至8%,因外循环广告高基数及给予商家流量扶持;内容消费、本地生活投放增长领先 [5] 直播 - 收入重启增长(同比+14%),签约公会数量/签约主播数量同比增25%+/40%+ [5] 本地生活 - 持续丰富供给,动销商家/商品数分别同比+81%/71%,月均付费用户同比增73% [5] 海外 - 受广告拉动收入同比+33%,首次实现运营层面季度利润转正 [5] 可灵AI - 4月升级2.0版本,1季度实现商业化收入1.5亿元及推理层面边际利润打正 [5] 2025年1季度业绩概要 收入 - 总收入32,608百万人民币,同比增11%,在线营销、直播、其他收入分别为17,977、9,814、4,817百万人民币,同比增8%、14%、15% [19] 成本与毛利 - 成本14,816百万人民币,同比增11%;毛利17,792百万人民币,同比增10%,毛利率55% [19] 费用 - 销售费用9,897百万人民币,同比增5%,费用率同/环比优化1.6个百分点;管理费用828百万人民币,同比增79%;研发费用3,298百万人民币,同比增16% [19] 利润 - 经营利润4,259百万人民币,同比增7%;经调整经营利润4,863百万人民币;税前净利润4,237百万人民币,同比增3%;净利润3,979百万人民币;经调整每股盈利1.05元 [19] 用户与电商 - 月活712百万,同比增2%;日活408百万,同比增4%,总使用时长同比+5.9%;电商销售额332亿人民币,同比增15%,短视频GMV同比增40%+,泛货架贡献30% [19] 财务预测(2Q25E) 收入 - 预计收入34,565百万人民币,同比增12%,直播、在线营销、其他收入分别为9,795、19,689、5,081百万人民币,同比增5%、12%、22% [20] 成本与毛利 - 预计成本15,505百万人民币,同比增12%;毛利19,060百万人民币,同比增11%,毛利率55% [20] 费用 - 预计销售费用10,426百万人民币,同比增4%;管理费用843百万人民币,同比增6%;研发费用3,296百万人民币,同比增17% [20] 利润 - 预计经营利润4,945百万人民币,同比增27%;经调整经营利润5,585百万人民币;税前净利润4,965百万人民币,同比增26%;净利润4,468百万人民币,同比增12%;经调整每股盈利1.2元 [20] 用户与电商 - 预计月活710百万,同比增3%;日活407百万,同比增3%;电商销售额347亿人民币,同比增14% [20] 财务数据(损益表、资产负债简表、现金流量表) 损益表 - 2023 - 2027E收入分别为113,470、126,898、142,337、155,564、168,170百万人民币;主营业务成本分别为(56,079)、(57,606)、(63,913)、(68,560)、(72,777)百万人民币;毛利分别为57,391、69,292、78,424、87,004、95,392百万人民币等 [25] 资产负债简表 - 截至2023 - 2027E,总资产分别为106,296、139,873、159,375、185,387、214,323百万人民币;总负债分别为57,222、77,849、72,331、78,653、83,768百万人民币;股东权益分别为49,063、62,004、87,024、106,714、130,535百万人民币 [25] 现金流量表 - 2023 - 2027E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20,781、29,787、32,950、40,507、44,580百万人民币;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19,865)、(36,677)、(24,584)、(29,575)、(33,908)百万人民币;融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1,364)、6,714、(5,000)、(3,000)、(3,000)百万人民币 [26] 财务比率 - 2023 - 2027E毛利率分别为50.6%、54.6%、55.1%、55.9%、56.7%;净利率分别为5.6%、12.1%、12.4%、13.6%、15.0%;ROA分别为6.5%、12.5%、11.8%、12.3%、12.7%;ROE分别为14.4%、27.6%、23.7%、21.9%、21.3%等 [26]
国产HR SaaS入局Agent,商业化提速 | ToB产业观察
钛媒体APP· 2025-05-28 11:10
企业培训痛点与AI解决方案 - 80%企业培训停留在视频学习层面,缺乏实战演练,销售新人需3-6个月培训才能独立上岗[2] - 汽车销售面临传统经验失效与新能源知识转型压力,需掌握自动驾驶、数字化运营等新技能[2] - 某新能源车企采用AI陪练后,销售团队考核通关率从65%提升至99.5%,新人留存率提升10%,培训成本减少20万元[2] 车企销售培训挑战 - 全国100多家门店面临市场竞争激烈、销售流动率高、产品知识复杂三大挑战[3] - 原培训方式为集中3天新品讲解+考试,通过率仅50%-60%,每月差旅成本达2万元[3] AI陪练模式设计 - AI陪练模拟真人教练,提供实时反馈与量化评估报告[4] - 车企将销售流程拆解为20多个场景任务(如电话邀约、价格谈判、竞品对比),形成销售训练地图[5] - 针对3类目标客户设计4轮"张口练习",最终实现99.5%通关率[6] 北森AI产品布局 - AI Learning平台包含AI陪练、AI做课助手、AI领导力教练等端到端学习产品[7] - AI面试官商业化8个月获300多家客户,单次面试成本从250-300元降至20元[9] - 客户采购关注AI可信度、场景适用性及安全性,高管面试仍依赖人工[9][10] 技术实现与商业化 - 北森采用至少三家大模型技术方案,60%工程挑战与客户定制化需求相关[8] - AI产品商业化聚焦可独立收费场景,客户按使用量或订阅付费[8][10]
快手(01024.HK):可灵AI商业化变现加速,2025年第一季度可灵AI收入超过人民币1.5亿元。第一季度首次实现了整体海外业务单季度的经营利润转正。
快讯· 2025-05-27 16:37
快手(01024.HK):可灵AI商业化变现加速,2025年第一季度可灵AI收入超过人民币1.5亿元。第一季度 首次实现了整体海外业务单季度的经营利润转正。 ...
客易云数字人API生态战略:重构AI能力调用范式,驱动产业智能化深度渗透
搜狐财经· 2025-05-27 10:46
数字人API 3.0平台技术架构 - 采用"微服务+容器化"架构,将数字人能力拆解为六大核心服务模块,支持灵活组合调用 [2] - 形象生成引擎API支持2D/3D虚拟形象实时渲染,响应时间<0.5秒,支持照片级面容生成和风格化卡通形象定制 [4] - 多模态交互API集成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语音合成与唇形同步技术,支持12国语言实时交互,情感识别准确率达92% [4] - 动作驱动API内置200+预设场景模板,支持通过文本/语音指令驱动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 [4] - 认知增强API融合行业知识图谱与大模型能力,垂直领域任务问题解决率提升40% [4] - 安全合规API集成数据脱敏、区块链存证、隐私计算技术,通过GDPR、CCPA等国际认证 [4] 行业解决方案与商业价值 - 提供覆盖电商、金融、政务、教育、制造等领域的标准化解决方案包,支持定制化开发 [6] - 某跨境电商平台通过API实现数字人主播功能,直播GMV提升75%,客服人力成本降低60% [8] - 某三甲医院接入医疗分诊API后,分诊准确率达98%,平均候诊时间缩短40分钟 [8] - 某美妆品牌接入电商直播API后单月GMV突破2000万元,退货率下降至行业平均水平的1/5 [8] - 某银行通过金融风控API实现信用卡盗刷风险降低90%,客户身份验证效率提升3倍 [8] - 某制造业企业接入工业质检API后质检效率提升5倍,年节约成本超3000万元 [8] 开发者生态与合作伙伴 - "星火开发者计划2.0"吸引超10万名开发者入驻,孵化出500+行业应用 [9] - 与SAP、Oracle等ERP厂商合作,将数字人API嵌入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9] - 某省级代理商通过推广API业务年营收突破8000万元 [9] - 联合中国信通院、华为云等机构制定API数据安全标准 [9] 未来战略方向 - 技术迭代将引入AIGC、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等技术 [13] - 通过API市场推动数字人能力与RPA、低代码平台、IoT设备的深度融合 [13] - 联合海外合作伙伴推动API服务在新兴市场的本地化落地 [13] - 参与制定数字人API接口、数据安全、服务质量等国际标准 [13] 经济效益案例 - 某物流公司接入智能分拣API后分拣准确率提升至99.8%,年节约人力成本超5000万元 [13] - 某教育机构通过虚拟助教API实现教师工作效率提升60%,学员完课率提高50% [13] - 某传媒公司基于API开发的SaaS平台年营收突破2亿元 [13] - 某区域代理商签约客户超1000家,年分成收益超1亿元 [13]
AI商业化初见成效,百度阿里腾讯争晒成绩单
搜狐财经· 2025-05-22 22:37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薇】过去一年,大模型热潮从"拼参数、卷硬件"走向"拼场景、卷回报",AI商业 化初见成效。 5月21日,百度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AI业务所属的百度智能云该季度收入增长42%,无 人驾驶、AI产品解决方案等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百度收入增长。 此前发布财报的阿里巴巴也表示,其AI相关产品收入第七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带动阿里云本季度 收入增长18%,腾讯也因AI相关业务收入的快速增长,带动其企业服务收入双位数增长。 智能云收入增长带动百度营收净利增长 百度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一季度总营收达325亿元,百度核心收入255亿元,同比增长7%。一季 度,百度核心净利润同比增长48%至76.3亿元。其中,智能云收入同比增速达42%,成为带动营收及净 利润增长的重要动力。 "智能云业务表现强劲,凸显市场对我们提供高性价比全栈AI产品及解决方案这一独特优势的认可度与 日俱增。"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表示,"AI-first战略使我们能保持领先地位,在AI时代抓住长期增长机 会。" 在财报后电话会议上,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表示,百度智能云收入增长加速,从2024年第四季度 的同比增长2 ...
重估百度的长期价值 从最新财报看桥水10倍增持背后逻辑
经济观察网· 2025-05-21 21:26
财务表现 - 2025年Q1总营收达325亿元,百度核心收入255亿元,同比增长7%,均超市场预期 [2] - 百度核心净利润同比增长48%至76.3亿元 [2] - 智能云业务同比增速达42% [2][9] - 盘前股价涨超2% [2] 智能云业务 - 连续发布4款文心大模型,包括文心4.5、文心4.5 Turbo、文心X1和文心X1 Turbo [5][9] - 文心4.5 Turbo价格相比文心4.5下降80%,每百万token输入价格0.8元,输出价格3.2元 [5][9] - 文心X1 Turbo价格下降50%,每百万token输入价格1元,输出价格4元 [5][9] - 千帆平台集成超100个主流模型,降低中小企业开发AI产品门槛 [10] - Q1中标19个大模型相关项目,金额达4.5亿元,在通用大模型厂商中位列第一 [11] 自动驾驶业务 - 萝卜快跑累计提供超1100万次全球出行服务 [2][12] - 已进入迪拜和阿布扎比市场,计划部署超1000辆无人车 [12] - 第六代车辆成本为20.46万元人民币,仅为Waymo的1/7 [13] - 事故率仅为人类司机的十四分之一,安全性提升10倍 [12] - 已向瑞士、土耳其递交牌照申请,预计数月内在瑞士设立实体公司 [12] AI应用生态 - 百度文库AI月活达9700万,网盘AI月活超8000万 [15] - 数字人主播已累计超过10万,应用于教育、电商、客服等场景 [15] - 搜索业务AI重构带动营销收入同比增长 [15] - AI能力通过MCP协议在全产品线分发,构建生态闭环 [16] 机构持仓变化 - 桥水持仓从不到20万股跃升至超210万股,增幅超10倍 [2] - 富达持股从33万多股提升至逾250万股 [2] - ARK创始人"木头姐"一个半月内6次增持,累计持仓翻倍 [2] 战略布局 - 明确下半年将发布下一代模型,保持资本支出同比增长 [2] - 点亮三万卡集群,提高自研芯片投入 [10] - Apollo Labs升级为全球自动驾驶战略本地化支点 [13] - AI-first战略使公司保持领先地位 [3]
中美科技巨头:AI商业化对比
2025-05-18 23:4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科技、云计算、广告 - **公司**:谷歌、Meta、微软、亚马逊、百度、腾讯、阿里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资本开支** - 谷歌维持全年 750 亿美元资本开支指引,一季度环比从 143 亿扩大到 172 亿美元,预计今年 AI 搜索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张[1][2][5] - Meta 上调资本开支指引至 640 - 720 亿美元[1][2][5] - 微软预计 2026 年资本开支继续增长,但增速可能较 2025 财年降低[1][2][5] - 阿里和腾讯在 24Q4 资本支出达高峰期,未来三年开盘计划投入 3800 亿人民币,25Q1 保持高强度投入[15] 2. **AI 商业化和云计算趋势** - 共性趋势为云上直接租赁需求旺盛但仅占部分开发支出,加大投入自有应用场景底层算力支持用于传统业务改造和原生 AI 应用推广[1][3][4] - 云收入增速方面,微软云收入增速持续企稳,亚马逊和谷歌增速下滑,国内百度延续加速趋势,大厂数据中心上架速度是收入拐点关键,预期下半年开始修复[1][6] - 阿里云 AI 相关产品连续七个季度三位数同比增长,贡献占比显著上升,但谷歌云平台增速快且体量更大[3][21] 3. **广告业务** - 各大公司传统应用及推荐引擎升级效果显著,积极布局新广告业务[1][7] - 微软广告业务与 AI 搜索引擎紧密结合,收入持续超预期,用户数量环比增长接近 30%,与 OpenAI 合作延续到 2030 年[1][8] 4. **各公司业务进展** - 亚马逊强化 AI 广告生成和 DSP 匹配,进展慢于 Meta,一季度推出新 Alexa 版本,上线自研芯片[9] - 谷歌 2024 年末启动 Extra 项目,将在 I/O 大会发布类似 AI 眼镜新终端产品,AI 搜索覆盖人群从 10 亿增至 15 亿[10][12] - 腾讯优化传统搜索广告投放业务,提高点击率至 3%,投入开发原生应用,一季度云收入同比增长 19%[11] - 阿里通义千问模型系列下载量突破 3 亿,魔改模型数量超 Llama,Queen 系列模型迭代后超越 meta[3][18]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行业活动**:下周将举行微软 Build 大会和谷歌 I/O 大会,预计发布新 AI 终端产品,为行业带来创新动态[12][13] 2. **AI 普及影响**:2024 年二季度起,中小型企业积极上云,需求为推理,收入增速由 AI 产品提供,阿里保持国内第一市占率[25] 3. **模型更新**:阿里千问系列每月有新模型推出,多模态模型发展良好,衍生模型数量更新频率超 Meta 的 LLaMA 系列[26] 4. **开发者生态**:阿里 MCP 百殿云有 29 万企业用户,千问衍生模型 10 万家企业使用,谷歌云平台有 440 万开发者用户,阿里开发者生态落后[22] 5. **硬件及端侧模型**:Meta Quest 眼镜 2024 年销量同比增长两倍,谷歌 Pixel 手机覆盖约 2.5 亿台,阿里硬件发展慢,端侧模型略微超前并与苹果合作[23] 6. **应用用户数**:阿里夸克月活跃用户数 1.5 亿(2025 年 Q1),日活预计达 1 亿,通义千问日活可能达千万级别[24] 7. **agent 产品**:新垂类 agent 产品 Lovia 面向创作者,通用 agent 以 Zinus 为代表且与阿里合作[27][28]
新力量(繁体)
第一上海证券· 2025-05-14 14:33
绿城中国 - 2016 年以来销售金额年复合增长率为 18.35%,2024 年跃居克而瑞排行榜第六[7] - 截止 2024 年底土地储备专案 146 个,总货值约 5348 亿元,一二线城市货值占比 79%[8] - 代建业务市占率连续 9 年超 20%,截止 2024 年底可售貨值 7201 亿元[9] - 平均融资成本从 2015 年的 7.3%降至 2024 年的 3.9%,净负债率降至 56.6%[10] - 首予买入评级,目标价 11.8 港元,较现价有 23.1%上涨空间[11] 华虹半导体 - 1Q25 收入 5.41 亿美元,同比增 17.6%,毛利率 9.2%,股东应占利润 0.04 亿美元[15] - 不同技术平台产品表现分化,功率器件收入同比增速转正[16] - 预计 25 年底无锡二期 12 寸产能达 4 万片/月,2026 年中完成 8.3 万片/月[17] - 调整目标价至 37 港元,对应 2025 年 1.2 倍预测市净率,维持买入评级[18] 腾讯 - 预计 2025Q1 收入 1755 亿元,同比增 10%,毛利约 938 亿元,同比升 13.2%[27] - 游戏和广告业务有望推动业绩增长,云业务和金融科技板块盈利品质或改善[28][29][30][31]
0511调研日报
2025-05-12 09:48
纪要涉及的公司 - 昆仑万维(300418.SZ)[1][6] - 中核科技(000777.SZ)[5][6] - 中钢天源 [10] 核心观点和论据 昆仑万维 - **AI商业化取得重要进展**:AI社交单月最高收入突破100万美元,成为海外收入增长速度最快的中国AI应用之一;截止2025年3月底,AI音乐年化流水收入ARR约1200万美元,短剧平台DramaWave年化流水收入ARR约1.2亿美元 [1] - **AI芯片研发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攻克多项核心技术难关,向量产更近一步;截至一季度末,艾捷科芯员工数量接近200名,涵盖多领域专业人才 [2] - **预计5月中旬发布Agent平台产品**:预计2025年5月中旬发布全球首款生产力场景通用Agent平台Skywork.ai,以高频使用场景为核心,构建由五大专家级AIAgent组成的智能体系,并配备深度研究模块作为底层支撑 [3] - **AI短剧平台稳居中国短剧出海**:截至一季度末,DramaWave月流水收入约1000万美元;截至3月底,累计下载量突破3000万次,月活跃用户超1000万,用户规模跻身行业前五,稳居中国短剧出海行业第一梯队 [4] 中核科技 - **C14国产化后公司利润空间有望打开**:秦山核电站实现利用核电商用堆生产C14同位素,破解我国长期依赖进口C14的困局;中核海得威利用C14放射性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若成本因C14国产化降低,在产品销售价格不变或合理调整的情况下,利润空间可能拓展 [5][7] - **目前核电在手订单近30亿**:在手订单近30亿,分布在三澳、三门、徐大堡、陆丰等机组项目;新签订单分布在江苏徐圩核能供热发电厂一期工程等项目;核电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公司受政策利好影响,订单充足 [8] - **产能扩充后可同时满足10台机组阀门的产出**:核电产能扩建分三期,一期、二期已完成,增加部分设备;三期预计2025年底完成,改造清洁厂房并投入相关设备;目前产能可满足8台机组阀门出产,三期完成后预计可满足10台 [9] 中钢天源 - **公司四氧化三锰市占率50%**:电池级四氧化三锰自主研发,2013年开始研发,2020年被市场接受,产能从两三千吨提升至三万五千吨,目前市场占有率约50%;电子级四氧化三锰多年来市场占有率保持约50% [10] - **特种石墨材料承担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目前承担国家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2024年又承担两项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未来将根据研发创新情况制定产业化发展策略 [11] - **钕铁硼受益于汽车和机器人等下游需求增长**:拥有两千吨规模的钕铁硼毛坯生产能力,全工艺链覆盖;专注细分领域盈利产品,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建立相对优势;应用于家电、汽车、机器人等领域,机器人行业发展促进产品需求量增加 [12]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资讯内容来自持牌证券机构,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将其作为投资决策唯一参考因素 [13] - 纪要内容分别来自昆仑万维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活动记录表(2025年5月9日)、中核科技2025年5月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钢天源2025年5月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14]
英伟达AI芯片植入定位追踪功能?Jefferies:没啥影响
傅里叶的猫· 2025-05-09 21:53
最近民主党众议员Bill Foster(伊利诺伊州)计划在未来数周提交法案,要求受出口管制的美国先进AI 芯片必须配备定位追踪和远程禁用功能。根据路透社报道,这位粒子物理学家出身的议员旨在通过技术 手段(如英伟达等芯片制造商可实时追踪芯片位置,并在芯片进入未授权区域时远程禁用)遏制对华非 法出口。法案矛头直指中国,媒体此前已多次报道英伟达AI芯片通过灰色渠道流入中国市场。 我们认为即使法案最终立法,对中国AI资本支出和IDC需求的乐观预期影响有限。近期中国AI产业调研 进一步验证:随着DeepSeek等大模型的突破,中国AI商业化进程(涵盖ToB和ToC应用)已进入快车 道。未来数年,本土7纳米晶圆厂产能扩张将成为算力基建的核心驱动力。预计2026年起随着B/C端应 用爆发,推理需求将主导增长,而该领域对大规模GPU集群和CUDA生态依赖度较低——本土芯片甚至 游戏GPU即可满足需求。 技术可行性存疑 从技术层面看,定位追踪功能较易实现,英伟达或已具备相关技术储备。但远程禁用功能的有效性存在 争议。即便技术可行,此类系统也存在被黑客攻破的风险,导致管控措施形同虚设。因此,该法案虽会 增加美国AI芯片企业的合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