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

搜索文档
【早报】事关稀土出口,商务部发声;稳定币成新风口,蚂蚁国际也将入局
财联社· 2025-06-13 07:05
宏观新闻 - 中国已依法批准一定数量的稀土相关物项出口许可合规申请 [2] - 央行、外汇局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力度 [3] - 中美经贸团队在伦敦举行首次会议,就落实两国元首共识达成原则一致,并在解决彼此经贸关切方面取得新进展 [5] - 中国人民银行与欧洲中央银行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围绕经济金融形势、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议题深入交流 [6] 行业新闻 - 蚂蚁国际计划在香港申请稳定币牌照,待法案生效后提交申请 [4][8] -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联合印发12条政策措施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8][9] - 香港证监会研究调整每手交易股数方案,以提升高价股、碎股交易便捷性和市场流动性 [9] - 广西推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支持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以旧换新及购新补贴 [9] - 乌鲁木齐市谋划2025年文旅项目82个,总投资448.15亿元,重点引进高端酒店集群项目 [9] - 四川省体育局计划借鉴"苏超"经验完善"川超"联赛体系,推动群众足球与校园足球发展 [10] 公司新闻 - 新华保险拟出资不超过150亿元认购私募基金份额 [11] - 万科A累计出售7296万股A股库存股以补充流动资金 [12] - *ST工智被深交所终止上市 [13] - 易点天下表示泡泡玛特是其重要客户 [13] - ST金一股票撤销其他风险警示,6月16日复牌 [14] - 小方制药与上海皮肤病医院合作开发治疗脱发中药1.1类新药复方侧柏酊 [15] - 中国电建中标约107.7亿元海上风电EPC总承包项目 [15] - 青木科技仅为泡泡玛特天猫旗舰店提供电商代运营服务 [16] - 台基股份控股股东筹划控制权变更,股票停牌 [17] - 恒宝股份董事高强拟减持不超过19.75万股股份 [17] - 景津装备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被留置 [18] - 菲林格尔完成核查,股票6月13日复牌 [19] 投资机会参考 - 泡泡玛特因IP热度攀升扩产能,但需求远超供应链反应速度,中泰证券看好IP行业投资价值,关注潮玩龙头、内容厂商和IP运营商 [22] - 德国核聚变初创公司ProximaFusion获1.3亿欧元融资,方正证券看好全球核聚变时间点提前 [23][24] - 中国商业航天领域前五个月融资超10亿元,专家称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 [25] - AI发展推动交换机需求,国金证券预计800G交换机将成重要推手,CPO、OCS、白牌等成战略高地 [26]
对标SpaceX,中国商业航天走到哪一步了
第一财经· 2025-06-12 19:55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现状 - 中国商业航天行业正迎来转折点 材料轻量化、研发迭代提速和卫星成本下降是主要驱动因素 [1] - SpaceX成为国内从业者频繁提及的对标对象 技术差距正在缩小但依然存在 [1][6] 材料与制造技术突破 - 火箭储油箱采用铝合金替代不锈钢 密度从7 9g/cm³降至2 7g/cm³ 每减重1公斤可节省数万元燃料成本 [6] - 3D打印技术将航天零部件制造周期从2-3个月缩短至1周 支持小批量定制和快速迭代 [7] - 国内供应链反馈速度比海外快1倍以上 火箭交付后1周内即可完成调整 [7] 卫星与火箭发展数据 - 2024年全球卫星制造收入达2993亿美元 中国占132亿元 头部企业卫星制造成本较2020年下降60% [8] - 2024年全球火箭发射265次(美国154次/中国68次) 入轨航天器2795颗(SpaceX星链占美国2399颗中的大部分) [8] - 中国火箭回收技术仍处试验阶段 计划2025年底实现可回收火箭发射 相当于SpaceX 2015年水平 [9] 产业链协同与未来展望 - 商业航天零部件呈现定制化趋势 需要"链主"企业下达确定性订单以推动供应商研发投入 [9] - 国产替代研发周期约5年(如风机产品) 未来规模化放量将加速供应链响应和技术迭代 [9] - 行业预测中国商业航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时间可能比预期更短 [9]
军工板块午后走低,航空航天ETF天弘(159241)盘中溢价,机构:军工上游进入配置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13:59
市场表现 - 6月12日国防军工板块震荡走低 国证航天指数跌0.63% [1] - 航空航天ETF天弘(159241)跌0.49% 换手率近5% 溢折率0.05% [1] - 成分股中航亚科技涨超6% 四创电子、国科军工、亚光科技跟涨 [1] 行业结构 - 国证航天指数超99%权重集中于国防军工行业 [1] - 航空装备与航天装备两大核心板块占比73% [1] - 深度聚焦大飞机研制、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兴领域 [1] 商业航天发展 - 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加速产业化 前五月融资超10亿元人民币 [1] - 资本涌入火箭、卫星及eVTOL低空经济新赛道 [1] 机构观点 - 军工上游进入配置区间 关注军贸和航发产业链 [2] - 国内航空发动机产业体系完善 供应商能力提升 [2] - 航材国产化需求迫切 正从非关键系统向高价值零部件拓展 [2]
半年融资超10亿,有企业拿下8亿大单!热钱正涌入商业航天
南方都市报· 2025-06-12 12:45
资本市场动态 - 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商业航天领域已公开披露及可估算融资金额累计超过10亿元人民币 [1] - 深蓝航天3月完成近5亿元新一轮融资 星际荣耀同月完成数亿元D轮融资首批交割 [1] - 微纳星空5月中标8.04亿元"环天卫星星座建设"项目 涵盖10颗遥感微小卫星的研制发射组网 [1][3] - eVTOL领域成为资本新宠 翊飞航空等初创企业近期获得亿元级或数千万元融资 [6] 行业技术发展 - 可回收复用火箭被公认为降低太空经济成本的关键 深蓝航天融资将投向"星云一号"量产及技术迭代 [2] - 深蓝航天无锡液体火箭总装基地交付使用 可实现6发火箭并行装配 集成智能制造系统 [2] - 2025年被业内视为民营可回收火箭"密集首飞年" 星际荣耀D轮融资用于"双曲线三号"研发 [3] - 微纳星空已具备主导系统级工程能力 逐步承担原"国家队"角色 [4] 企业成长路径 - 微纳星空自2018年起获得多轮融资 2023年C轮融资由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领投 [6] - 深蓝航天从技术验证向批量化装配过渡 冲刺2025年"星云一号"发射回收目标 [3] - 微纳星空8亿元订单体现前期融资与战略布局成果集中兑现 [6] 行业挑战 - 可回收火箭面临高频次发射验证、快速在轨诊断、低成本维护翻新等多道技术难关 [7] - 量产化挑战包括降低成本、保持一致性、提升产能等 需重构生产模式和供应链 [8] - 行业面临同质化竞争严重、下游应用开拓不足等问题 [8] - 未来2-3年或成行业洗牌关键期 企业需突破技术量产瓶颈 [8]
首飞冲刺!“力箭二号”火箭在广州试车成功
南方都市报· 2025-06-12 10:51
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一级动力系统试车成功 - 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一级动力系统试车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验证了关键技术 为首飞发射轻舟货运飞船初样试飞船奠定动力基础 [1][3] - 试车是火箭研制过程中系统最多 状态最复杂 难度最大的地面试验 保障了火箭首飞成功的重要基础 [3] - 试车过程中发动机按照预定程序启动 摇摆 关机 系统工作正常 时间覆盖飞行任务剖面 [3] - 验证了火箭一子级增压输送系统与发动机系统的协调匹配性 以及动力 结构 航电 发射支持等系统接口的正确性 [3] - 实现了对推进剂加注泄出流程 多机并联循环预冷 力热环境特性等技术的有效考核 [3] - 标志着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一级动力系统关键技术取得阶段性成果 已进入首飞冲刺阶段 [3] 中科宇航液体动力系统试验中心 - 试车在中科宇航液体动力系统试验中心进行 试车成功标志着试验中心全面竣工并通过考核 [5] - 试验中心是国内规模领先 功能完备的大型液体动力系统试验基地 具备200吨级液体火箭发动机专业测试及400吨级动力系统综合测试能力 [5] - 试验中心是国内唯一同时具有液体发动机试车 火箭动力系统试车能力的试验机构 也是华南地区唯一的液体运载火箭动力系统 液体发动机试验中心 [8] - 试验中心将向全球科研机构 大学 企业开放 助力世界航天进步和中国航天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8] - 试验中心被列入2023年广东省重点项目 高效落地与快速投用得益于政府部门在政策及资源方面的高度重视与支持 [5][7] 中科宇航发射场及产业化布局 - 中科宇航发射场技术准备厂房和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专用发射工位将于近期建成验收并投入使用 [8] - 发射场是国内首个固体与液体火箭共用 星箭兼用的综合性 多功能 通用型厂房 可实现"出厂即发射"的一体化模式 [8] - 发射场具备批量存储 快速响应 滚动备份等特点 大幅缩短火箭发射准备周期 [8] - 力箭二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超级工厂正式投入使用后 将推动力箭二号的产业化 规模化生产 构建完善的液体火箭生产链和供应链 进一步降低火箭发射成本 [8] 公司战略与行业影响 - 公司从百吨级针栓式可复用发动机自主研制 动力系统试车台自主建设 到液体火箭的研制 生产 试验 总装及测试 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 [9] - 公司坚持市场牵引 客户至上的发展理念 为全球市场提供大运力 低成本 高频次的发射服务 [9] - 力箭二号未来不仅是星座大规模组网发射和空间站低成本货运的主力火箭 还将进一步降低中国空间站货物运输成本 [9] - 力箭二号为全球航天运输技术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9]
商业航天驶向新高度
经济日报· 2025-06-12 06:01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现状与趋势 行业整体发展 - 中国商业航天迎来"技术突破"和"规模爆发"双重拐点,2024年将有一批商业火箭、卫星升空 [1] - 2015年被定为"中国商业航天元年",10年来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应用场景拓宽至应急、环保、农业、能源等领域 [1][3] - 2024年商业航天企业数量达537家,较2018年增长2.8倍,年投融资规模超54.7亿元,发射成功率96% [5] - 在轨卫星数量突破900颗,但与美国(190颗高轨+7675颗中低轨)相比仍有差距(中国82颗高轨+908颗中低轨) [6] 技术突破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发的140吨级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试验成功,将用于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和大运力火箭 [2] - 极光星通实现5100公里卫星间激光实时通信,带宽和速率优于传统微波技术 [7] - 民营企业格思航天2024年完成两次一箭18星发射,共部署36颗卫星,目标年产600颗卫星 [3] 市场格局 - 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产业集群:北京亦庄集聚70%民营火箭企业,上海目标2027年产业规模破1000亿元 [4] - 2024年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启用,实现星箭制造、发射、数据应用全产业链闭环 [4] - 卫星互联网领域启动3个"万星星座"组网计划,遥感数据单价降幅超80% [3][4]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2.5万亿元,"十五五"末或"十六五"进入产业成熟期 [4][5] - 太空旅游、商业探月等项目或5-10年内实现政策突破 [5] - 全球低轨卫星将达5.7万颗(近地轨道容量约6万颗),中国需加速布局以避免资源枯竭 [6] 企业挑战 - 民营企业面临资金压力(设备投入大)、人才短缺(市场化人才匮乏)、技术转化效率低等困境 [6][7] - 头部企业主导市场,部分企业因技术/资本不足面临淘汰风险 [6] - 建议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推动卫星数据服务向消费级市场延伸 [7]
陕西华达(301517) - 301517陕西华达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11
2025-06-11 22:46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 [2] - 参与单位包括长春净月产业基金、摩根士丹利基金(中国)等多家机构 [2] - 活动时间为2025年6月10日、2025年6月11日 [2] - 活动地点在陕西华达会议室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董事会秘书宋晓敏 [2] 公司发展规划与管理 - 公司重视市值管理,坚持规范运作,将结合政策和实际持续做好相关工作 [3] - 公司将借鉴优秀同行资本运作经验,结合自身战略推动产业升级和规模化扩张 [3] 研发投入与成果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制定中长期科技创新规划,原有互联产品取得成果 [3] - 公司加大新兴领域新产品研发,向系统集成供应商拓展 [3] 公司定位与优势 - 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电连接器的生产商之一,是国家军用电连接器核心企业 [3] - 公司具备射频、低频全品类连接器产品研发及生产能力,产品应用广泛 [3] - 公司在航天领域有丰富项目履历和技术积累,三大类产品在商业航天领域领先 [3] 商业航天规划 - 公司紧跟重点重大航天项目需求,加大低成本和产业化能力提升投入 [3] - 公司结合“十五五”规划,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开展创新性研究巩固领先地位 [4]
国防ETF(512670)最新规模创近1年新高,商业航天正迎来“技术突破”和“规模爆发”双重拐点
新浪财经· 2025-06-10 14:26
市场表现 - 中证国防指数下跌2.39%,成分股中科星图领跌,中简科技、中航成飞、中无人机、国博电子跟跌 [1] - 国防ETF最新报价0.71元,盘中换手4.52%,成交2.33亿元,近1周日均成交2.95亿元 [1] - 国防ETF最新规模达52.54亿元,创近1年新高,近5个交易日内有4日资金净流入,合计4.94亿元 [1] 行业动态 - 文昌筹划建设国家级商业航天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我国'千帆星座'计划加速推进,预计2025年发射大量卫星 [1] - 中国商业航天迎来"技术突破"和"规模爆发"双重拐点,2025年朱雀三号、天龙三号等新型号商业火箭将首发 [2] - 中国版"星链"计划千帆星座、GW星座持续升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进入常态化发射阶段并建设二期工程 [2] - 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今年将突破2.5万亿元 [2] - 低轨卫星发射进程加速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链进入高景气周期 [2] 指数与ETF - 中证国防指数选取十大军工集团公司旗下上市公司及为军方提供装备的上市公司证券 [2] - 国防ETF管理费+托管费0.40%,为13只军工类ETF中最低且唯一 [2] - 中证国防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4.58%,包括中航沈飞、中航光电、航发动力等 [3]
军贸大单频现?军工行业迎来价值重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0 10:09
印尼采购中国歼-10战斗机评估 - 印尼政府正就采购中国制造的歼-10战斗机进行可行性评估 [1] - 国产武器国际需求提升,中国先进武器装备可能成为其他国家优先选项 [3] 军工行业多重利好因素 地缘冲突与军贸需求 - 地缘冲突频率显著提升,中国系统化先进武器装备或推动军贸出口份额增长 [3] 装备建设与军费增长 - "十四五"收官年叠加建军百年目标,军工装备建设需求有望释放 [5] - 中国军费占GDP比重低于世界主要军事大国平均水平,国防支出增长空间较大 [5] 新质主题与产业催化 - 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深海科技等新域新质主题持续活跃,军工基本面有望回暖 [7] 国企改革与经营改善 - 军工央国企通过改革提升资产证券化率和经营质量,全产业链景气度与业绩释放有望改善 [9] 业绩触底回升 - 2024年军工板块营收及利润增速下滑,但2025年一季度利润下滑幅度收窄,全年业绩或改善 [10] 军工ETF(512660)与中证军工指数 - 军工ETF规模143.52亿元,同类规模第一,跟踪中证军工指数 [14] - 指数覆盖航空航天装备、军工电子、船舶等细分领域龙头公司 [12] - 前十大成分股包括中国船舶(权重5.63%)、光启技术(5.49%)、中航沈飞(4.34%)等 [13]
马斯克的“星链” 卫星突然大批坠落!
半导体芯闻· 2025-06-09 18:34
星链卫星坠落现象 - 研究小组发现卫星坠落与太阳活动存在明确关联,太阳活跃度增强显著影响卫星坠入大气层[2][3] - 2020年仅坠落2颗卫星,2021年飙升至78颗,2022年99颗,2023年88颗,2024年316颗,累计损失583颗卫星[3] - 70%卫星在中等和弱磁暴期间坠落,因持续时间更长缓慢"侵蚀"轨道[4] 太阳活动对卫星影响机制 - 太阳活动周期约11年,黑子增多引发爆炸和耀斑,太阳风喷发物质引发磁暴[4] - 磁暴加热上层大气导致膨胀,卫星飞行阻力增加50%,无法维持轨道高度[4] - 2022年2月地磁暴导致SpaceX一次性损失40颗新发射卫星[4] 星链项目发展现状 - 计划由4.2万颗卫星组成,总投资约300亿美元(不含维护费用)[5][6] - 截至2025年全球用户突破500万,覆盖航空/海运/偏远地区互联网[6] - 2023年10月推出直连手机业务,计划2024-2025年实现短信/通话/上网功能[6] SpaceX经营数据 - 2024年营收预计达155亿美元(约1114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46亿美元增长237%[8] - 2024年商业航天收入预计超过NASA预算11亿美元[8] - 2024年完成134次火箭发射创纪录(猎鹰9号132次/重型猎鹰2次),计划年内增至170次[9] 技术进展与产能规划 - 猎鹰火箭实现第13次回收复用,单次发射24颗极地轨道卫星[9] - 计划年产1000艘星际飞船(日均3艘),建造世界最大组装厂房[8] - 极地轨道部署将覆盖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等原未覆盖区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