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立新能源: 新疆立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募集说明书(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7-18 19:28
公司基本情况 - 新疆立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8月28日,注册资本933,333,334元,注册地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玄武湖路477号新疆能源大厦10层 [20] - 公司于2022年7月2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代码001258.SZ [2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933,333,334股,其中国有法人持股占比47.38%,其他内资持股占比2.40%,人民币普通股占比50.22% [20][21] - 公司控股股东为新疆能源集团,直接持股47.38%,实际控制人为新疆国资委 [21] 行业政策环境 - 根据新疆发改委《自治区贯彻落实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试行)》,自2025年11月起新能源发电项目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电价 [2] - 对2025年6月1日前投产的存量项目:补贴项目机制电量比例为30%,平价项目为50%;2025年6月1日及以后投产的增量项目机制电价通过分类竞价形成,区间暂定0.15-0.262元/千瓦时 [2] - 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 [18] - 2023年起全国范围内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核查工作,严厉打击骗补行为 [4] 经营业绩与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分别为88,178.49万元、98,976.86万元、97,067.85万元及21,678.60万元,呈现波动下降趋势 [6]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2022年的19,600.72万元下降至2025年1季度的-949.59万元 [6] - 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61.71%,主要因风电项目利用小时数减少85.99小时及电价同比下降10.48% [7] - 应收补贴款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1,205天增至2025年1-3月的2,352.25天,回款周期持续延长 [5] 市场化交易影响 - 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从2022年的22.27%上升至2025年1-3月的41.55% [3] - 市场化交易度电均价(不含补贴)介于0.16-0.23元/千瓦时,整体低于保障性收购电价 [3] - 预计随着市场化交易占比提升,公司综合度电单价将下降,对发电收入产生不利影响 [3][4] 资产负债与现金流 - 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的68.67%上升至2025年3月末的81.46%,高于行业均值 [10] -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从81,225.43万元下降至3,757.82万元 [9] - 购建固定资产等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大幅超过经营活动现金流,2023年达379,031.08万元 [9] 募投项目情况 - 本次拟募集资金182,925.47万元,主要用于三塘湖20万千瓦/80万千瓦时储能规模+80万千瓦风电项目 [16] - 募投项目预计年上网电量183,744万千瓦时,利用小时数2,296.8小时,综合度电均价预测为0.206元/千瓦时 [12] - 项目存在电价波动、限电率提升等风险,可能影响预期效益 [10][12]
央企上半年“成绩单”发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万亿
第一财经· 2025-07-18 19:24
央企上半年经营表现 - 上半年央企实现增加值5.2万亿元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万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保持较高水平 发售电量 原油产量 航空运输周转量 集装箱吞吐量等指标同比稳步提升 [1] - 国资委强调央企需在供给提档 转化提速 产业提质 改革提效上下更大功夫 全面完成今年目标任务 为经济社会稳定提供支撑 [1] 央企高质量发展目标 - 2025年央企"一利五率"经营目标为"一增一稳四提升" 即利润总额稳定增长 资产负债率总体稳定 净资产收益率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全员劳动生产率 营业收现率同比提升 [3] - 国资委要求重点做好"稳 优 保 促" 包括稳健经营 优化投资结构 保障国家安全 促进协同发展 [3]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 去年央企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7万亿元 同比增长21.8% 占总投资的比重首次突破40% [4] - 今年国资委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倍增计划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实现从要素投入向科技创新驱动的增长方式转变 [4] - 专家预计下半年央企将加大新能源等关键领域投资 通过并购重组整合资源提升竞争力 [4]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 - 截至一季度末 国资央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任务平均完成率超过80% [7] - 下半年将推动新组建的中国资源循环集团 中国数联物流信息公司展业 深化油轮运营 动力电池等领域整合 [8] - 改革重点包括优化新领域政策供给 构建智能化穿透式监管系统 统筹"放得活"与"管得住" [8] 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 - 国资委建议给予新技术 新业态 新模式成长呵护期 发展长期资本孵化未来产业 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独角兽企业 [5] - 需深化科创体制改革 加大研发投入 变革创新管理模式 焕发创新活力 [5]
三大剧变下,大学如何“凤凰涅槃”?
虎嗅· 2025-07-18 18:57
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三大挑战 少子化社会 - 人口出生率断崖式下跌导致生源锐减,2016年出生人口1883万降至2023年902万,预计未来稳定在每年500万左右[6][7] - 基础教育已现"关停潮",2024年全国约2.11万所幼儿园、7200所小学消失,高等教育即将面临同样困境[6][8] - 民办高校首当其冲,2024年广东某民办本科招生计划完成率不足50%,2021年已有9所民办高校停办[8][11] - 高校毛入学率达60.8%但结构性矛盾突出,2023年高校毕业生1148.5万创历史新高,青年调查失业率一度超20%[12][13][14] 算法社会 - 学术评价体系过度依赖量化指标(论文数、影响因子、课题经费等),导致教师陷入"刷指标"内卷[19][20] - 研究生培养异化,博士生倾向选择易出文章方向而非艰深课题,清华2019年率先取消博士生毕业发表论文硬性要求[21][22][23] - 破除"五唯"(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改革推进,建立代表作制度与定性评价体系[24][25][26] 人工智能社会 - 人文社科面临双重危机:或流于心灵鸡汤式说教,或沉迷可被AI替代的数字游戏,真正有洞见成果稀缺[30][31] - AI冲击下文科需重新定位,聚焦机器无法替代的领域(原创洞见、价值判断、情感共鸣等)[36][37][39] - 社会科学需突破数据相关性分析,揭示背后制度与价值因素,发展"数字人文""计算社会科学"等交叉方向[40][41] 高等教育改革战略方向 质量提升与结构优化 - 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十四五"规划原则上不再新增高校,推动差异化办学(研究型/应用型/职业技术型)[10][11][12] - 建立就业导向的学科调整机制,淘汰冗余专业,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不匹配率凸显结构性矛盾[14][15][16] 评价体系改革 - 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评价教师3-5年内关键成果而非论文数量,清华大学改革后学术创新质量显著提升[22][23][50] - 建立长周期评价机制,对重大研究给予充分验证时间,避免短期考核压力扭曲科研方向[51] AI时代人才培养 - 推行"AI+X"跨学科模式,加强创造力与批判思维培养,采用项目制/研讨式教学替代填鸭式灌输[52] - 开设人工智能伦理等通识课程,培养兼具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复合型人才[53] 人文社科振兴 - 加大对基础人文学科支持,设立重大原创奖激励理论创新,推动研究聚焦现实问题(老龄化、社会公平等)[54] - 促进人文成果大众传播,通过讲座/新媒体提升社会影响力,重建学科公信力[54] 治理机制创新 - 强化学术共同体自治,减少行政干预,在学科设置、人才引进等事项中增加教授话语权[55] - 完善资源分配机制,打破"帽子"头衔壁垒,设立新人新方向支持计划保障学术多样性[27][55]
链接高质量发展新路径——金融强国五大“力场”动能澎湃
搜狐财经· 2025-07-18 17:49
链博会与金融赋能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聚焦先进制造、数字科技、绿色农业等六大产业链,金融成为深度赋能产业链升级的核心引擎 [1] - 链博会展示金融创新如何服务实体经济,支撑国家战略,是观察金融动能的重要窗口 [1] 金融与经济增长 - 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第三产业贡献率达5.5%,社会融资增量达12.74万亿元 [2] - 二季度GDP环比增速提升至1.1%,但仍低于一季度的1.2%,显示经济复苏动能不足 [2] - 货币政策效果明显,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低位下行,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价值凸显 [2] 制度创新与风险管理 - 央行推出"科技创新再贷款",截至2024年11月15日,金融机构与1737家企业和项目签约近4000亿元,重点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关键技术领域 [3] - 《2025产业链风险研究白皮书》聚焦低空经济、大飞机、储能等9大产业链,从战略、采购、销售、运营、财务五大维度进行"链式"风险扫描,提出"一链一策"解决方案 [3] - 风险管理从"一企一策"向"系统防护"转变,为金融支持产业链升级提供风险缓释与制度保障 [3] 科技创新与制造业投资 - 科技创新再贷款与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政策协同发力,推动高技术制造业中的信息服务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1-5月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1.4%、24.2% [4] - "精准滴灌+系统集成"模式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4] 科创金融与绿色金融 - 建设银行打造"科企融资链"产品体系,推动信贷服务"向早向小",例如为赛得利公司提供9800万元科技创新再贷款 [5] - 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推出"交银创投贷",依托多源数据融合与投资机构深度交互,为科技企业提供快速授信,实现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 [5] - 招商银行与深圳能源集团合作推出粤港澳大湾区首单绿色ABCP产品,盘活18亿元资产,打通绿色资产与资本市场的连接通道 [6] - 中国人保发布针对低空经济、算力、集成电路、储能等九大重点产业链的专属保险创新产品,采用"一链一策"策略,形成"点、线、面"立体保障网络 [6][7] 人民币国际化与区域金融合作 - "跨境理财通2.0"升级后,深圳新增投资者2.4万人,跨境收付达386亿元,较1.0版本增长超六倍,占大湾区总量的45.7% [8] - 资本项目数字化与再投资免登记试点将资金从入账到支付的周期缩短至1天 [8] - 2024年中国—东盟贸易额达6.99万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同比增长35%,占比升至28% [8] - 中资银行通过支付便利化、结算网络、本币合作推动"融资—支付—系统"一体化协同,助力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占比达5.8% [8] 技术伦理与普惠金融 - 蚁盾研发的AIREngine风控引擎减少人为偏见,开放300多个API接口并计划核心框架开源,降低风控复杂度50% [9] - 网商银行"大山雀"系统引入隐私计算技术,确保农户数据在"农户秒贷"项目中全流程加密处理 [9] - 中国人保在服务产业链时注重"风险减量服务",通过精准风险预警和管理降低社会风险成本 [9] 金融高质量发展五大"力场" - 从链博会上的金融创新产品到数字驱动、绿色转型、区域开放、风控治理、伦理构建,五大"力场"为金融发展注入新活力 [11] - 金融高质量发展是制度创新与技术变革的交汇点,未来将持续释放协同合力,驱动金融强国建设 [11]
央广时评·改革为人民|从改革“小切口”看民生“大文章”
央广网· 2025-07-18 17:25
政策导向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聚焦经营主体和个人全生命周期重点事项,强化制度保障、破解堵点难点 [1] - 政策目标为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并向"高效办成一类事"拓展 [3] - 政策强调通过政府服务流程再造、跨部门协同和数据共享,破解"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 [4] 改革措施 - 各地拓展"社区养老"新模式,推出诸多贴心举措服务老年人 [1] - 落实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保的户籍限制,实施更灵活的参保缴费方式 [1] - 在全国81个试点城市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促进医疗资源上下共享 [1] - 从学位、床位、车位供给到"十五分钟生活圈"便民布局,再到鼓励"妈妈岗"创设,解决百姓现实生活痛点 [1] 民生重点领域 - 明确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发力 [4] - 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就业、教育、住房等方面坚持精准施策 [4] - 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民生重点工程,推动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
周黑鸭(01458)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利润同比实现55.2%至94.8%增长,战略深耕显成效
智通财经网· 2025-07-18 17:19
盈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利润9000万元至1 13亿元 同比增加55 2%至94 8% [1] - 预计实现营收12亿元至12 4亿元 [1] 业绩驱动因素 - 持续推进"门店质量改革" 优化门店结构 提升平均单店销售 [1] - 原材料成本下行推动毛利率上升 [1] - 通过精益管理优化销售费用率 [1] 战略转型 - 从规模扩张转向聚焦经营质量 实现以质取胜的差异化发展 [1] - 通过精细化运营实现可持续盈利增长 [1] 未来展望 - "门店质量改革"将持续提升单店销售空间 [2] - 原材料成本稳定控制及费用率优化将保障盈利能力 [2] - 复合调味品等新品类探索将开辟增长曲线 [2] - 新兴渠道及海外市场拓展将释放长期价值 [2]
【广发宏观吴棋滢】总量紧平衡,节奏镜像化:2025年中期财政环境展望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7-18 16:48
2025年财政特征 - 2025年财政基本特征是总量规模扩张、发行节奏前置、细分结构分化,这些特征解释了上半年的部分经济现象 [1][10] - 狭义财政赤字率4.0%为市场预期上限,目标赤字规模增幅为过去十年最高水平,广义财政扩容幅度未显著超预期 [13] - 狭义财政与民生支出更相关,广义财政与基建关联度更强,导致上半年基建实物工作量指标表现一般 [14] 财政结构分化 - 狭义赤字规模5.66万亿元,较2024年增加39.4%,中央赤字增加45.5%,普通国债净发行规模同比增加45.5% [13] - 广义财政中新增专项债4.4万亿元(较去年增加0.4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较去年增加0.3万亿元),增幅低于狭义财政 [14] - 专项债部分额度用于土储、收储、偿还拖欠款等非基建领域,上半年发行进度位于近年中位水平 [14] 财政节奏与基建表现 - 中央财政节奏显著前置,普通国债上半年净融资2.53万亿元,同比增长93.8% [16] - "国补"资金1-4月下达1620亿元(占全年54%),带动家电、通讯器材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7%和24.1% [17] - 地方债上半年化债类发行占比51%,项目类专项债进度中性,6月下旬才开始加速 [19][65] 财政收入与支出 - 1-5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0.3%,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6.9%,均低于年初预算目标 [22] - 预计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0.1%,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5% [24] - 广义财政支出增速预计乐观情形8.4%,中性7.8%,谨慎7.0%,均高于去年2.7% [31] 基建展望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预计三季度投放,杠杆倍数2-3倍,对基建拉动作用持续五个季度 [34] - 政策性工具投向除传统基建外,预计增加新基建、消费基建等,传统基建仍为主要投向 [85] - 三四季度的基建表现预计较二季度环比回升,新基建、消费类基建占比有望提高 [33] 其他财政支持领域 - "国补"资金下半年将继续发放1380亿元(占全年46%),但拉动效应可能退坡 [35] - 全国层面育儿补贴政策有望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落地,年补贴规模占财政收入比重预计1%以内 [36] - 城市更新将获中央财政资金、专项债和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20个城市获中央财政补助 [107] 财税体制改革 - "十五五"期间税制改革重点包括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水资源费改税、优化股权激励个税政策等 [39] - 财政体系改革将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央地财事权分配调整 [40] - 消费税政策已调整,超豪华小汽车征收门槛从130万元降至90万元 [41] 资产定价影响 - 基建实物工作量改善和城市更新将利好建筑链相关行业 [43] - 政策性金融工具将影响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基础设施 [43] - 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将影响烟、酒、奢侈品、油、车等行业税后利润 [43]
商务部:“十五五”期间将继续减少服务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
中国新闻网· 2025-07-18 16:41
消费市场发展 - "十四五"期间中国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地位更加稳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0年39 2万亿元人民币提升至2023年48 3万亿元人民币 年均增长5 5% [1] - 2023年中国社零总额绝对值相当于美国80% 按世界银行实际购买力算法计算则达到美国1 6倍 [1] 服务消费趋势 - 2020-2024年中国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 6% 当前主要矛盾为供给侧优质服务短缺 [1] - 服务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重点领域包括健康 养老 家政等细分市场 [1] 政策方向 - "十五五"期间将继续减少服务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 延续"十四五"对外开放(医疗等领域试点)和对内放开(提质惠民行动)双轨策略 [1] - 下一阶段将把有效政策转化为常态机制 同时出台针对性措施激发商品消费动能 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放大新型消费带动效应 [2]
宗庆后遗产纠纷,宗馥莉为什么要这么做?
虎嗅· 2025-07-18 16:34
娃哈哈集团继承与改革 - 创始人宗庆后遗产纠纷涉及三个私生子女各7亿美元承诺款未兑现,信托账户被转走110万美元,嫡长女宗馥莉主动打破原有安排[3] - 宗馥莉接管后立即停止庶母杜建英持股的生产线,推翻父亲信托结构,不惜引发法律纠纷[3] - 公司控制权争夺中,宗馥莉需面对庶出弟妹及40%国资股东杭州上城国资委的潜在阻力[18] 宗馥莉的管理风格与战略意图 - 提出"不是继承而是改革"的宣言,强调突破父亲阴影并推动娃哈哈品牌创新[4] - 公开赞赏竞争对手农夫山泉的品牌传播与新品创新能力,暗示改革方向[15] - 长期高压环境塑造其极端管理风格,包括频繁更换核心员工及严密监控措施[13] 公司经营现状与挑战 - 娃哈哈产品布局与品牌形象被指陈旧,快消领域竞争力下滑[14] - 继承与改革需平衡:清理旧势力可能引发内部动荡,但维持现状将加速衰落[18] - 最大风险在于改革能否在控制权稳固后落地,决定公司能否焕发新生[19] 家族企业传承模式分析 - 第二代领导者需通过"精神弑父"实现突破,齐白石"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被引用为改革哲学[19] - 两代冲突体现为宗馥莉曾以绝食迫使父亲妥协,2023年因遗嘱修改爆发激烈争执[7] - 最终目标是通过差异化路径超越创始人,而非简单复制原有模式[20]
招商国企改革主题混合:2025年第二季度利润534.98万元 净值增长率3.15%
搜狐财经· 2025-07-18 16:22
AI基金招商国企改革主题混合(001403)披露2025年二季报,第二季度基金利润534.98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034元。报告期内,基金净值增 长率为3.15%,截至二季度末,基金规模为1.7亿元。 该基金属于偏股混合型基金。截至7月17日,单位净值为1.121元。基金经理是王宇,目前管理2只基金近一年均为正收益。其中,截至7月17日,招商国企改 革主题混合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最高,达9.37%;招商丰茂灵活混合发起式A最低,为2.95%。 基金管理人在二季报中表示,组合二季度持仓继续集中在格局稳定的行业与资质良好的企业,持仓与非银行的高股息板块有一定重叠,包括家电、公用事 业、轻工以及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化工和机械行业等。此类公司在 2023 以来 ROE 就出现连续回升态势,但 2025 年初以来估值持续压缩,这一现象可能与上 述市场流动性特征导致市场风险偏好变化有关。 截至7月17日,招商国企改革主题混合近三个月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3.51%,位于同类可比基金552/607;近半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4.28%,位于同类可 比基金513/607;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9.37%,位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