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链融合

搜索文档
深圳拆解改革“大礼包”:对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先行先试,加快推进放宽市场准入24条实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3 19:25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新举措 - 深圳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旨在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1] - 2025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深圳综合改革试点5周年,被视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节点 [1] - 深圳已将《意见》落地实施列入全市重大改革调度事项,制定了详细的任务分工方案 [2] 创新与人才发展 - 深圳将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和创新政策,打造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4] - 公司计划全方位打造最佳创新创业生态,以最大力度引进、培养、使用各类人才 [4] - 深圳将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支持重点产业、产品、集群和企业超常规发展 [4] 产业与开放政策 - 深圳将拓展粤港澳合作与国际合作新途径,重点发展游戏出海、软件外包、跨境金融、国际物流等领域 [5] - 公司计划打造高端服务进出口战略基地和重大平台 [5] - 深圳将加快推进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在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医药与医疗器械等领域探索"沙盒监管"机制 [6] 监管与开放经济 - "沙盒监管"机制将为创新技术、产业和领域提供宽松的试验环境,允许企业在受控条件下测试新产品 [6] - 深圳将适应CPTPP、RCEP和DEPA等高标准经贸规则,以前海蛇口自贸区为试验田进行压力测试 [7] - 公司将进一步扩大电信服务、医疗康养、商贸文旅、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开放 [7]
镇江国家高新区团山睿谷招商推介暨智能产业发展沙龙在武汉举行
镇江日报· 2025-06-09 07:12
镇江高新区团山睿谷招商推介活动 - 活动主题为"跨域聚能,智享未来",聚焦人工智能、数字医疗、智能制造等领域,汇集企业家、投资机构及高校代表探讨智能产业新趋势[1] - 团山睿谷是镇江高新区创新生态综合体,总建筑面积超47万平方米,构建总部经济、创新经济、城市经济、金融创新四大核心功能[1] - 园区分为"新融谷"(金融机构与高端办公)、"新质谷"(新媒体/直播电竞/数字贸易)、"新创谷"(文旅综合体)三大功能区[1] 招商政策与产业合作 - 镇江高新区推出"三区一高地""团山英才"政策,为入驻企业和人才提供优惠扶持[1] - 湖北省数字技术协会、武汉市产业园区协会与镇江高新区签署产业链战略协议,覆盖技术转化、企业孵化、人才互通领域[2] - 镇江纽莱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签约落户团山睿谷[2] 人才培育与项目对接 - 江汉大学与5.5科创服务集团共建研究生就业基地,为园区输送设计创新人才[2] - 湖北省数字技术协会副会长分享"四链融合"高新园区发展规划课题[2] - 武汉清博智能科技等6家企业展示创新项目并与投资机构交流[2]
厦门出台促发展措施,政府投资基金赋能产业链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6-06 10:53
政府投资基金赋能产业链发展 基金升级与设立 - 升级规模50亿元的产业链创新基金,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赛道,市场化遴选优质机构开展产业链链式投资,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1][2] - 升级规模50亿元的科创风投基金,专门支持"投早投小投科技",其中直投种子初创期企业的规模占比不低于30%,政府出资比例上限放宽至70%,基金存续期上限放宽至12年 [2] - 新设规模50亿元的并购基金,支持企业并购或上市,并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消费健康等领域设立企业风险投资(CVC)基金,围绕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 [1][2] 服务体系优化 - 分产业链建立要素资源库,编制空间载体、企业联盟、应用场景三张清单,帮助企业融入产业生态 [3] - 构建"投、补、贷、保"全周期支持体系,通过"投贷联动""投保联动"协同政策和金融工具,放大支持效果 [3] - 打造"融天厦"智能化平台,提供找项目、融资、路演、智库等服务,企业可通过微信小程序申请"财政政策+金融工具"支持 [3][7] 投资效率提升 - 引入智能化评估系统建立快速筛选机制,优化基金设立"照前会商"流程,材料齐备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办理 [3] - 对合作基金开展绩效"赛马",评价结果作为激励核心依据,推送项目质效靠前的基金可获政府后续出资比例上浮 [2][4] 激励机制完善 - 对母基金管理机构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加强综合政策效果评价和结果运用 [4] - 根据参股基金综合经济贡献分档给予超额收益奖励,对质效不佳的基金可通过整合重组、优化投向提质增效 [4] 风险与容错机制 - 建立容错机制,不以单项目或年度盈亏为考核依据,制定尽职免责标准以培育耐心资本 [5] - 规范分级决策和风控体系,加强新设基金评估论证,完善关联交易制度,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 [6]
构建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高校劳动教育体系
新华日报· 2025-05-30 04:56
新质生产力对劳动教育的影响 - 新质生产力通过"数字孪生"和"人机协同"等技术深刻改变劳动形态、内容和方式,重塑劳动教育底层逻辑 [2] - 高校劳动教育需实现三大战略转向:从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转变、从单一物理空间迈向虚实融合场景、从封闭教育体系转向开放协同生态 [2] - 劳动教育需培育"数字公民责任"和"人工智能伦理"等新型劳动价值观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 [2] 高校劳动教育创新模型 - 文化生态再造通过"环境赋能—文化浸润—场景创新"三阶方式构建"劳动+"多维育人场景 [3] - 环境赋能包括建设"工匠精神长廊"等实体空间,文化浸润开发VR故事馆等数字文化品牌,场景创新举办跨学科嘉年华活动 [3] - 形成"劳动尊严—劳动创造—劳动幸福"的价值闭环,培育新时代劳动精神 [3] 课程体系重建 - 构建"基础通识—专业特色—前沿拓展"三级课程矩阵,分类分层开展劳动教育 [4] - 基础层开设"智能时代劳动伦理"通识课,专业层开发"数字营销创意工坊"等选修课,拓展层建设"区块链劳动权益保护"等前沿项目 [4] - 建立"技能证书+实践学分+素质档案"立体化评价体系,引入企业认证与社区反馈 [4] 实践平台重构 - 通过校地共建、校企共创、校社联动实现资源共享,创建实训基地和"AI训练师培养计划"等项目 [5] - 组织社区智慧养老、数字助农等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5] - 打造"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合的协同育人格局 [5] 劳动教育建构路径 - 以技术创新为动力重构教育模式,以文化浸润滋养价值根基 [6] - 创建政府主导机制,高校执行课程体系,企业融入实践育人,社会支持资源供给 [6] - 通过多方协同培育卓越人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6]
【江北嘴发布】重庆本轮国资国企改革“交卷”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28 19:26
重庆国资国企改革成果 - 重庆国资国企系统进行了直辖以来最大规模的改革,围绕"止损、瘦身、提质、增效"展开,聚焦主责主业,排除风险隐患,增强核心竞争力[1] - 市属重点国企从51家整合为33家大型企业集团,完成5个批次19组战略性重组[2] - 重组整合的15家企业1-4月实现营收增长4.8%、利润增长31%、增加值增长22.8%[2] 企业重组与整合成效 - 重庆水务环境集团成为中国环境企业营收50强净资产第一名[2] - 重庆三峡担保集团注册资本金跃升全国第2,在保业务规模全国第1[2] - 重庆文旅集团入围"中国文旅集团品牌传播力100强"[2] 企业瘦身健体成果 - 市属国企法人主体从2260家压减到690家,压减率近70%[3] - 管理层级控制在3级以内(上市公司4级),实现扁平化管理[3] - 市属重点国企整体亏损面从40%下降到18.6%,经营性亏损面降至13.7%[3] 资产盘活与招商引资 - 累计盘活资产1510亿元,回收资金595亿元[3] - 通过"三企"联动吸引央企、民企、外企落户重庆,签约项目1206个、总金额4045亿元[4]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庆铃汽车与德国博世联合研发49T氢燃料电池牵引车,续航400公里,最大能效转化率达63%[4] - 发布200个"四链"融合项目(去年100个+今年100个)[4] - 与中国通用、国机集团等央企形成合作标志性成果[4] 经营业绩与发展规划 - 1-4月市属国企营业收入增长4.3%、增加值增长7.2%、利润总额增长9.6%[5] - 为33家企业集团划定5条高质量发展跑道:核心功能、主责主业、精干高效总部、重要子企业、个性化指标体系[6]
阜阳:“四链融合”科创激活消费新蓝海
新京报· 2025-05-23 13:23
钠离子电池产业 - 阜阳海钠科技实现钠离子电池量产,产品应用于电力储能、工程车、乘用车、商用车等领域 [1] - 中科海钠发布全球首个钠离子电池商用车解决方案,搭载阜阳海钠生产的电池 [1] 冬虫夏草仿生培植技术 - 阜阳师范大学团队研发冬虫夏草仿生培植技术,存活率提升至82.3%,活性成分提高35% [2] - 技术构建全生命周期智能培育体系,摆脱对高寒生态环境依赖,实现仿野生化栽培 [2] - 专利进入产业化阶段,拟建2000平方米智能化车间,部署100套仿生舱,年产虫草5.2吨,年产值5200万元,预计推动市场价格下降25% [2] - 衍生智能控制系统被三省五家企业引进,带动行业年增效1.2亿元 [2] 高校与产业协同 - 阜阳师范大学组建30个科研团队、35个产学研创新团队,选派28名科技特派员进企业 [3] - 本地生源年均17%情况下,毕业生留阜率超30% [3] - 阜阳实施"颍淮英才计划",新增高校毕业生留阜来阜创业就业4.7万人,柔性合作高层次人才及团队199个,全市人才总量达113.66万人 [3] - 安徽高等研究院阜阳分院凝练产学研项目46个,首批招生"双一流"博士硕士142人 [3] 锂电池隔膜技术 - 界首市天鸿新材料突破干法隔膜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实现锂电池隔膜全面国产化 [4] - 建成11条生产线,年产能超6亿平方米,占据全国10%市场份额 [4] - 公司每年研发投入不低于销售额6%,申请163项国家专利,参与制定多项标准 [6] - 计划投资16亿元启动二期工程,新增20条锂电池隔膜生产线 [6] 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 - 阜阳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803家,2024年推荐申报315家 [7] - 8个省级科技创新攻坚计划项目由企业牵头,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 [7] - 贝克制药等5家企业获省科学技术奖,昊源化工吗啉产能、欣奕华显示光刻胶出货实绩、云龙粮机输送机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首位 [7] 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 - 吉祥三宝高科新材料从传统纺织转型为高新技术企业,建成"两站一院一所两室一基地两联盟+九中心"研发体系 [8][9] - 联合东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进行科技成果转化,销售额连年增长 [9] - 阜阳市累计建成各级各类研发平台1000余家,设立2.1亿元成果转化基金,已投放1.08亿元 [9] - 计划202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5%以上,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家 [9]
加快构建从创新策源、成果转化到产业落地的“一站式”平台
广州日报· 2025-05-20 03:30
广州推进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 - 广州市长孙志洋专题调研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分中心建设 强调构建"创新策源-成果转化-产业落地"一站式平台 [1] - 分中心聚焦生物医药 智能出行 高端科学仪器三大方向 其中生物医药细分细胞基因治疗 AI+制药领域 智能出行覆盖新型能源动力 智能网联 低空飞行器 [3] - 提出"四链融合"协同创新生态 需优化空间载体 应用场景 政策体系 人才供给 科技金融等支持要素 [2] 分中心具体建设规划 - 生物医药分中心选址广州国际生物岛 规划建设22个公共转化平台 [3] - 智能出行分中心落地番禺计算科学与大数据产业园 规划建设11个公共转化平台 [3] - 高端科学仪器分中心设在黄埔禾信质谱产业基地 规划建设14个公共转化平台 [3] 技术转移转化机制创新 - 要求建立市场主导 企业主体 高校支撑 政府推动的成果转化机制 重点突破职务成果赋权等体制障碍 [2] - 强调需匹配广州科教资源 交通区位 产业基础 市场规模等禀赋优势 实现高校技术就地转化 [2] - 提出通过专业团队建设 项目快速落地 服务效能提升探索可全国复制的发展路径 [2]
潍坊:创建产教深度融合新生态
齐鲁晚报网· 2025-05-19 23:56
产教融合潍坊模式 - 潍坊市通过"平台+学校+技术领先企业+服务型组织"生态合作模式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改革 2022-2023年连续获评省级和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1] - 创新研发潍坊市产教融合服务平台 入驻企业4352家 院校191所 累计提供服务2000多次 [1] 四链融合机制 - 建立人才链引领的"四链融合"工作机制 整合教育链 创新链 产业链资源 [1] - 通过校企对话常态活动机制实现政企校无缝对接 提升产教融合效率 [1] 重点项目建设 - 培育70家企业进入山东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库 歌尔股份入选首批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 [2] - 建成1200余个校内外实践中心与实训基地 创新开发"山海模式""豪迈模式"等混合制办学范式 [2] 现代产业学院发展 - 建成101个产业学院 包括2个"双一流"高校共建学院 15个省级学院 50个市级学院 [3] - 24个项目入围省级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 其中2个入选全国首批 数量居全省首位 [3] - 2024年建立产业学院动态评价淘汰机制 三年累计发放1600万元奖补资金 撬动4亿元社会资本投入 [3] 平台运营成效 - 连续举办三届产教融合论坛 实现驻潍高校 十强产业 县域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全覆盖 [3] - 运用督导评价杠杆完善生均经费补助制度 强化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质量管控 [3]
何海峰:激发商业性金融机构活力,助力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
搜狐财经· 2025-05-18 23:31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新质生产力 -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支撑要素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科技和产业不能是"两张皮" [1][3] -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落点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是"十五五"规划的研究重点 [3] -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重要支撑要素,需要解决融资的数量、价格和期限问题 [5] 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新概念 - 主要挑战来自外部及内部的不确定性,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冲击和地缘政治因素 [3] - 产业范围强调从范围经济角度关注产业构成与支撑连接,而非仅看发展规模 [3] - 产业边界需平衡技术性与经济性、国内与国际、内需与外需的动态关系 [3] - 产业深度涉及从原材料到终端品的技术工艺链条建设,强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3] 金融政策与结构性融资 - 结构性融资需通过利率更低、期限更长的政策工具调动商业金融机构积极性 [5] - 金融开放需统筹行业准入、机构展业和资金流动,加强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管理 [5] - 跨境资金流动和跨市场风险传染是未来防控重点,需国际监管合作与AI技术应用 [5] 四链融合与全球产业链重构 - 提出双链融合(产业链与创新链)扩展至四链融合,新增资金链和人才链 [3] - 全球经济秩序变化下,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的重要性显著提升 [3]
泉州泉港区高新材料园聚力招商引智
中国化工报· 2025-05-13 10:17
招商引智推介会 - 泉港区高新材料产业园区举办"智汇高新 链动未来"招商引智推介会,旨在构建"四链融合"产业生态,探索"产业链+特色园区+创新平台"发展新模式 [1] - 12个项目参与签约,总投资10.05亿元,涉及新能源、新材料、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其中6个项目现场集中签约 [1] - "清源创新实验室产业孵化泉港基地"和"2024年度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正式揭牌 [1] 园区发展规划 - 园区将聚力"产业链"增动力、"创新链"强赋能、"资金链"聚活水、"人才链"筑高地,培育经济增长点 [2] - 促进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加强政银企合作,创优人才服务"生态圈" [2] - 盘活存量资源,鼓励企业"腾笼换鸟",形成"龙头引领、链式集聚"发展格局 [2] 企业服务措施 - 提供"全周期、一站式、保姆式"服务,确保项目"招得来、落得下、发展好" [2] - 为园区企业发展和项目落地提供全方位、一站式优质服务 [2] - 激活企业发展内生动能,营造"投资泉港、共赢未来"的强大合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