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
搜索文档
美方喊停和印度谈判,巨额关税不可避免,莫迪抵制美国货,不要麦当劳不要iPhone
搜狐财经· 2025-08-19 10:21
贸易政策影响 - 美国对印度商品加征50%关税 其中一半已生效 另一半计划8月28日实施[1][3] - 关税导致印度出口订单受阻 纺织厂和鞋厂面临库存积压与生产停滞[3] - 印度鞋业企业法里达集团表示25%税率尚可承受 但50%税率使业务难以为继[3] 本土品牌替代趋势 - 印度出现系统性本土品牌替代行动 包括用本土冷饮替代可口可乐[1]及本土香皂替代舒肤佳[3] - 本土觉醒论坛组织集会 呼吁抵制麦当劳 星巴克 苹果等美国品牌[3][6] - 印度企业家通过社交媒体推动使用本土农产品和科技产品[4] 科技行业动态 - 印度科技行业提出需要开发本土替代品 包括推特和谷歌的替代平台[4] - 总理莫迪在班加罗尔集会强调科技公司应优先满足国内需求[4] - WhatsApp在印度拥有全球最大用户群 苹果门店开业时出现大规模排队现象[1] 地缘政治调整 - 印度与中国开展外交接触 王毅三年来首次访印讨论边界贸易[6] - 印度外长苏杰生访问莫斯科 寻求与中俄形成战略协调[6] - 计划9月恢复中印直航 疫情前每周有十余班航班[6] 零售与餐饮业变化 - 达美乐在印度门店数量超过任何其他国家[1] - 超市中本土品牌货架空间扩大[8] - 社交媒体出现针对外国餐饮连锁店的抵制图片[3][6] 政府与企业响应 - 印度政府承认关税措施可能破坏美印贸易并影响全球贸易增长[3] - 企业界代表公开支持本土农民和初创公司[4] - 印度计划参加上合峰会 并可能在此过程中与美方进行接触[8]
川普巧施连环计,库克怒掏7000亿
36氪· 2025-08-19 07:25
核心观点 - 苹果宣布7000亿美元美国投资计划 但实际新增现金投入有限 本质是应对贸易政策压力的战略举措 [2][4][10][13][17][19][22][23] 投资计划细节 - 总投资规模达7000亿美元 包括6000亿美元美国本土建设和1000亿美元"美国制造计划"(AMP) [2] - 资金分四年投入 年均1750亿美元 超过公司年净利润(约1000亿) 接近年营收一半 [4] - 股价应声大涨13.3% 显示市场积极反应 [26] 投资构成分析 - 大部分为常规运营支出重新包装 包括供应商采购(康宁/博通/德州仪器/环球晶圆/应用材料等) 数据中心建设 App Store服务投入 [15] - 包含原有研发投入 新专卖店建设和办公园区扩建等既定项目 [15] - 实际新增现金投入仅占总额15%-25% 约105-175亿美元 [19] 地缘政治背景 - 印度在2025年7月成为美国iPhone最大来源国 占美国智能手机进口量44% [8] - 印度产iPhone对美出口同比暴增240% 其中78%销往美国 [8] - 美国对印度关税升至50% 威胁苹果供应链成本 [10] - 苹果通过游说获得临时豁免 但政策不确定性仍存 [10] 行业比较 - 英伟达为继续销售H20芯片同意支付15%抽成 [11] - 谷歌/微软/Meta/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均承诺数百至上千亿美国投资 [11] - 英特尔近期同样受到政策压力 [11] 历史先例 - 2018年承诺5年3500亿美元投资 创造2万个岗位 [17] - 2021年将投资额提升至4300亿美元 重点布局5G/芯片工程/AI领域 [17] - 本次7000亿投资是相同策略的延续 规模随政治赌注加大而增加 [17] 战略收益 - 确保关税豁免待遇 避免每年潜在200亿美元利润损失(相当于15%利润) [19] - 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性 特别是中国和印度产线的关税风险 [10][19][22] - 获得45万个就业岗位创造的政治红利 特别是在肯塔基等摇摆州 [20] - 实现政治资本与商业利益的平衡 形成三赢局面 [20][22][23]
关税“休战”助力资本跨境,政策举措增强市场信心,外媒剖析中国股市走高背后动能
环球时报· 2025-08-19 06:56
市场表现 - A股主要股指全线走高,沪指盘中涨超1%最高达3745.94点创近十年新高,创业板指盘中涨近4%突破2600点 [1] - A股市值总和突破10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沪指收盘涨0.85%报3728.03点 [1] - 沪深300指数中电信和IT股表现突出,上海科创板和深圳创业板指数同时飙升 [3] - A股较4月份中美贸易摩擦低点已反弹20%,内地交易所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为今年2月以来首次 [4] 驱动因素 - 周期性韧性、政策预期、板块轮动等多重利好共同强化上行势头 [1] - 市场流动性充足叠加国家政策支持缓解担忧情绪,当前估值仍低于其他主要市场 [3] - 散户资金从债市转向股市创纪录,政府政策增强信心推动本土流动性充裕 [4] - 中美延长关税休战期利好跨境资本配置,美联储降息预期提振亚洲市场 [4] 行业动态 - 金融与科技领域领跑市场,银行、券商、人形机器人、算力算法、芯片半导体、创新药等板块反复活跃 [5] - 人形机器人应用集中于商场酒店等预设场景,智能化升级为核心瓶颈,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5] - 行业价格战被遏制及产能过剩调整措施为股市提供支撑 [4] 企业财报 - 香港恒生指数31家公司披露中期业绩显示利润平均增长11% [3] - 腾讯控股第二季度利润超分析师预期,呈现盈利复苏迹象 [3] - 本周小米、百度和港交所等20余家领头羊公司将发布财报 [3]
川普巧施连环计,库克怒掏7000亿。
搜狐财经· 2025-08-19 00:15
说是8月7号,苹果官宣要掏6000亿美金,放到美国本土搞建设,还要再掏1000亿搞个"美国制造计划"(American Manufacturing Program,简称 AMP),一共是奔着 7000亿美金去了。 此言一出,苹果股价应声大涨。要知道搁全世界破万亿的公司都没几家,那网飞拍电视剧拍那么好,他才值4800亿,7000亿都赶上沃尔玛这种巨头了。 所以一听说苹果准备在美国本土砸这么大规模,美国制造业仿佛迎来了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场面。 iPhone17马上要出来了,新手机的小道消息是满天飞。 具体怎么着咱还是等发布会再说,但目前这几天,倒是有另一个关于果子的消息在国外整的动静挺大。 但懂行的朋友可能要问了,说你这不对啊,苹果总市值才三万亿,这一下抽了两三成,库克亏到姥姥家了。 虽然这钱得分四年出,一年也就是1750亿美元。但就是这样,实际也远远超过了苹果一年的全部净利润(约1000亿),甚至占到了总营收的的近一半。 任何一个做过买卖的人都会觉得,TIM这是疯了,纯做慈善还是被绑荒岛上了? 就库克这种精明人,怎么可能硬吃哑巴亏,这事儿肯定没那么简单。于是哥们研究了一圈儿,发现这里面还真有说法。 看上去这 ...
美国这次彻底孤立无援?8月17日,对华关税政策传来新消息
搜狐财经· 2025-08-18 15:02
特朗普时代,那位自诩"商业天才"的美国总统,执意要在国际贸易的棋盘上与中国一较高下。然而,这 场声势浩大的贸易战,最终却沦为一出让全球观众哭笑不得的"自嗨式"闹剧,其结局早已在历史的进程 中埋下伏笔。 贸易战:特朗普的"自嗨式"闹剧与全球新秩序的曙光 在对华策略受挫后,特朗普迅速将矛头转向印度。相比于中国,印度的综合国力相对较弱,对美国经济 的依存度较高,战略价值也远不及中国。因此,印度成为了特朗普眼中理想的"出气筒"。从最初的25% 关税,一路飙升至50%,甚至酝酿高达250%的羞辱性税率,特朗普政府专门针对印度药品出口等软肋 进行打压,让印度人民不得不勒紧裤腰带。 然而,特朗普的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操作,不仅未能为自己赢得声誉,反而让世界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他 的真实面目——一个不折不扣的"贸易捣乱分子"。他所发起的贸易战,对美国自身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物价飞涨、购买力下降、企业怨声载道,甚至导致产业链濒临崩溃。这哪里是双赢的局面,分明是自残 行为! 反观中国,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始终坚持有理、有据、有节的态度。通过适度收紧稀土出口,中国让 美国工业链切身体会到了痛楚。这不仅彰显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
懂王关税大棒乱舞,半导体税率或达300%!
搜狐财经· 2025-08-18 13:54
关税政策调整 - 特朗普政府宣布扩大对钢铁和铝进口征收50%关税的范围 新增407个产品编码至《美国协调关税表》[2] - 半导体关税或于两周内公布 初始税率较低但后续可能升至200%或300% 采用递进式策略以推动产能转移至美国[2] - 美印贸易谈判延期 原定8月25日至29日的访问计划取消 双边贸易协议再度陷入不确定性[2] 行业影响分析 - 美国制造业面临生产成本攀升和关税压力双重打击 可能导致结构性短缺局面[2] - 印度因购买俄罗斯原油遭美国高额关税"惩罚" 贸易关系迅速恶化[3] - 全球贸易可能因关税扩大措施而进一步动荡[2] 美联储政策动向 - 美联储下月降息25个基点概率极高 市场预计年底前至少再降息一次[4] - 美联储主席候选人萨默林和泽沃斯均主张大幅降息 泽沃斯强调应积极采取宽松措施防止劳动力市场放缓[4] - 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将召开 鲍威尔最后一次以主席身份出席 讲话可能保持利率选项开放但强调数据依赖性[4] 货币政策框架评估 - 美联储可能淡化疫情期间推出的"灵活平均通胀目标"政策 回归传统通胀目标设定[5] - 货币政策框架评估为每五年进行一次 本次调整备受市场关注[5]
中国拒绝购买美国大豆,特朗普取消制裁服软,欧洲3国未获邀请
搜狐财经· 2025-08-18 12:50
大豆贸易格局剧变 - 前总统特朗普呼吁中国将美国大豆年度采购量提升至8800万吨,为原有2200万吨的四倍,几乎相当于美国大豆全年出口量的两倍[1] - 2025年上半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仅为300万吨,同比暴跌88%,跌至20年来冰点[1] - 中国港口积压800万吨美国大豆无人问津,美国未售出大豆库存高达4200万吨,足够中国消费一整年[1] - 巴西对华大豆出口飙升至3186万吨,独占中国市场七成份额;阿根廷对华豆粕出口量猛增40%[1] - 中国投资120亿美元在巴西建设港口和铁路,将大豆运输时间从45天缩短至33天[2] - 因需缴纳23%关税,美国大豆价格比南美大豆高出10%至15%[2] - 美国豆农陷入绝望,中西部农业州出现破产潮,中国曾是美国大豆最大买家,占其出口量60%的订单几近归零[1] 芯片与科技产业动态 - 特朗普批准英伟达向中国出售"阉割版"H20芯片,但前提是从销售额中抽取15%提成[6] - 中国网信办约谈英伟达,指出其芯片存在"后门"风险,能够远程定位用户甚至强制关机[6] - 美国为寻找新买家,欧盟签署价值560亿美元的协议,承担美国滞销的液化天然气和大豆[6] 欧美贸易关系与地缘政治 - 美国对欧盟钢铁和铝加征25%关税,对汽车加征25%关税,导致德国汽车企业出口额暴跌36%[6] - 欧盟为换取关税豁免,签署560亿美元采购协议接手美国滞销产品[6] - 美国强迫日本购买部分滞销大豆,并最终通过军售订单换取日本让步[2] - 特朗普希望邀请德、法、英领导人参加俄乌会谈,但仅让泽连斯基"顺便"转达邀请,未发出正式邀请函[6] 其他贸易冲突 - 美国对印度征收50%惩罚性关税,原因是印度购买了俄罗斯石油[4] - 美国财政部长放话称,若美俄谈不拢,欧盟也会受到牵连[4] - 在与普京会面后,特朗普暂缓对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征收关税[4]
继稀土之后,美国又一关键行业被中国卡脖子,法国人一脸的嫉妒
搜狐财经· 2025-08-18 11:49
中美贸易关系动态 - 美国在中美关税战中面临困境,未能获得实质性让步且付出更大代价 [1][3] - 特朗普对华政策反复无常,从威胁加征关税迅速转变为寻求合作 [3] - 美国在大豆贸易领域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远超预期,其重要性甚至超过芯片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 [5][6] 大豆贸易格局演变 - 中国对美国大豆的依赖程度曾高达进口总量的60%以上 [5] - 为应对关税战,中国迅速调整进口结构,将美国大豆进口占比降至21%,转向巴西等供应国 [7][8] - 2024年中国大豆进口总量预计为1.05亿吨,与美国的交易额达856.48亿元人民币 [8] 市场与战略调整 - 中国在经历2004年大豆价格战失败后进行了长期战略筹备,当前形势已发生根本性转变 [6][7] - 美国大豆难以找到替代市场,日韩欧盟市场饱和,印度因保护本国农业而存在进入壁垒 [8] - 特朗普公开呼吁中国将大豆订单量提高三倍,潜在贸易额可能达到2500亿元人民币,但遭中方明确回应 [10] 合作方选择考量 - 中国在选择大豆供应国时优先考虑合作方的可靠性和信任度,而非单纯的价格因素 [12] - 与巴西等金砖国家的合作被视为合情合理,体现了多元化的进口战略 [12]
中国停止进口美国大豆?特朗普要求被拒绝,中国将订单转交他国,“大赢家”已浮出水面
搜狐财经· 2025-08-18 11:14
贸易政策影响 - 特朗普呼吁中国将美国大豆订单增至四倍但未获回应 中国转而将新订单分配给巴西和阿根廷等南美国家[1] - 2018年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 大豆被列入征税清单 中国当年将美国大豆进口量削减近一半[1] - 贸易战加速中国大豆供应链多元化 美国大豆市场份额大幅流失且难以恢复[7][8] 中国大豆进口格局变化 - 巴西成为中国大豆主要供应国 2024年进口量显著飙升 因巴西大豆享受免税待遇且价格比美国低10%-15%[3] - 阿根廷对中国大豆出口量达410万吨 同比暴涨110% 成为第三大供应国[3] - 俄罗斯和乌拉圭等国家逐步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拥有多个替代供应来源[3] 美国大豆产业现状 - 美国中西部豆农面临严重滞销问题 仓库积压2200万吨大豆[1] - 美国大豆对华出口大幅下滑 上半年美国农业贸易逆差创历史新高[5] -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价格在特朗普发文后单日上涨2% 市场认为存在人为炒作意图[5] 供应链与基础设施发展 - 中国在巴西投资建设仓库、铁路和港口基础设施 显著提升巴西大豆运输效率[8] - 中国通过多元化渠道、国产增产和技术降需增强供应链韧性[8] - 全球大豆贸易格局发生结构性变化 巴西成为贸易战最大受益者[8] 政治与经济动机 - 美国中西部农业州为共和党票仓 大豆出口危机可能影响2026年中期选举选情[3] - 中国占全球大豆消费量近60% 但美国在高科技产品如高端芯片和机床方面对华实施禁运限制[5] - 贸易战体现公平互利原则重要性 单边关税措施导致美国丧失长期市场和影响力[8]
部分本土钢企被迫停产,扩大钢铝关税清单令美企面临打击
环球时报· 2025-08-18 08:00
美国扩大钢铝关税范围 - 美国商务部宣布将数百种钢铝衍生产品纳入需缴纳50%进口关税的清单,新增407个税号,新规将于8月18日生效[1] - 此前特朗普政府已将钢铁和铝关税从25%提高至50%,旨在提振美国生产商,但引发供应链中断和成本上升担忧[1] - 钢铝被广泛用于制造啤酒罐、办公用品、汽车等产品,进口税翻倍可能导致美国市场这些产品价格上涨[1] 芯片关税计划 - 特朗普表示将在未来几周宣布芯片进口关税税率,初始税率较低以吸引企业在美国建厂,随后将大幅提升[2] - 此前特朗普曾声称芯片关税税率可能高达100%,最新表态称可能达到200%-300%[4] 本土钢铁行业困境 - 受钢铝关税影响,美国大型钢铁生产商克利夫兰-克利夫斯公司停产三处设施,2025年第二季度亏损4.7亿美元[3] - 钢铁分销商、加工企业、设备制造商和终端用户在此轮关税调整中承受不成比例冲击[3] - 美国存在约500万吨板坯的结构性供给缺口,6月仍从巴西进口75.2万吨钢铁产品,尽管面临50%高关税[3] 制造业供应链问题 - 美国缺乏足够成品钢板供应满足造船需求,板坯短缺导致钢板产能无法释放[4] - 美国钢铁制造商依赖巴西钢铁,特别是半成品板坯来填补供给缺口[3] 通胀压力加剧 - 50%钢铝关税导致单车钢材成本激增2000美元,50%铜关税导致电子产品与基建项目价格飙升[4] - 25%汽车进口关税和50%钢铁关税迫使汽车制造商在2025年将价格提高5%-7%[5] - 药品关税推高药品价格,胰岛素和仿制药价格出现两位数涨幅[5] - 巴克莱银行预计关税将导致美国整体价格水平累计上涨0.8%,至少3/4的价格上涨影响尚未显现[6] 行业连锁反应 - 钢铝关税适用范围扩大给供应链带来新冲击,上下游产业面临成本大幅上升[5] - 反复关税调整使贸易伙伴认为与美国做生意存在风险,可能导致潜在进口短缺[5] - 半导体和药品分别面临100%和200%的关税,这些行业投入成本增速已超过收入增长[4]